『壹』 齊家文化的玉璜現在價值幾何 玉質為青玉 素麵 品相基本完好拜託了各位 謝謝
高古玉現在玩的人不是很多,因為假的太多!照你說的大小和品相,如是真品齊家玉璜價格在十萬左右!
『貳』 齊家文化十公分石加玉璧直多少錢
這個問題真的非常好,作為齊家文化的玉十玉璧值多少錢呢,相對來說,齊家文化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這么悠久的歷史所沉澱下來的歷史文化積淀,也是非常深厚的,這一時期的玉璧,代表了中國早期的一筆文化,相對來說如果是品質絕佳的玉壁,那麼市場價值應該是在萬元左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祖國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廣大,愛護和保護是我們的責任與擔當。
『叄』 宋代亞字形錢紋銅鏡值多少錢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那麼,一般銅鏡值多少錢呢?隨小編來看看2017年銅鏡價格及圖片吧。
銅鏡收藏價值分析:
綜觀中國古代銅鏡發展的歷史,從四千年前我國出現銅鏡以後,各個時期的銅鏡反映了它的早期(齊家文化與商周銅鏡),流行(春秋戰國銅鏡),鼎盛(漢代銅鏡),中衰(三國、晉、魏、南北朝銅鏡),繁榮(隋唐銅鏡),衰落(五代、十國、宋、金、元銅鏡)等幾個階段。一般銅鏡值多少錢
一般銅鏡值多少錢
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比鑒適用,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銅鏡在考古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它是我國古代墓葬中常見的隨葬品。由於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鏡有著各自的特徵,它又成為古代墓葬中斷代的標准器之一。
一般銅鏡值多少錢?
一般銅鏡值多少錢呢?一面古銅鏡價值多少,常人大多不太清楚。古董,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已不足為奇。可是,一面銅鏡價值幾千萬,這在收藏界里,恐怕也不足為奇。
『肆』 齊家文化骨針能值多少
3600元/個。齊家文化骨針能值3600元/個,齊家文化是以甘肅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截止2022年11月23日,該文化下的骨針價值是3600元/個,較2022年10月,增加了720元。
『伍』 是石斧還是玉斧呀,朋友說是齊家文化的,請問值多少錢,急,應該是玉斧吧
石斧,屬於文物,有研究價值,經濟價值不大,一般完整的也就百元左右,
『陸』 齊家文化玉器的價格一般多少錢
齊家文化玉器,為高古玉,屬於國家文物,除持有相關部門特殊批文外,是嚴禁交易的,所以沒有拍賣記錄。
從民間交易的層面來說,確切到代的真貨,一般完整器,十萬起步,殘損器,兩萬起步是大致的行情,交易一般比較隱蔽。
齊家文化玉器,早在上個世紀之初已伴隨著齊家文化的發現而面世了。不過,比起對紅山玉器、良渚玉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來,對齊家文化玉器的認識與重視,似與這發現的歷史和它應有的地位還很不相襯。 其實,齊家文化具有產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條件。
齊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有新疆和田玉,大約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
『柒』 中國古代有哪些出名的銅鏡,現在價值較高的又有哪些。
中國古代著名銅鏡(價值較高)戰國銅鏡(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四乳光芒鏡,戰國龍紋鏡,戰國蛟龍紋鏡,戰國蛟龍紋鏡,戰國四山紋鏡,戰國四山紋鏡,戰國四山紋鏡,戰國五山紋鏡,戰國五山紋鏡,戰國折疊式菱紋鏡,戰國變形三龍紋鏡。
漢代銅鏡公元前206年至220年)西漢星雲紋鏡,西漢清白連弧鏡,西漢四乳羽人騎龍鏡,西漢銅華連弧紋鏡,西漢見日之光草葉紋鏡,西漢日有憙草葉紋鏡,西漢投博至明草葉紋鏡,西漢見日之光草葉紋鏡,西漢見日之光草葉紋鏡,西漢日有意草葉紋鏡,西漢雙圈銘文鏡,西漢雙圈銘義鏡,西漢單圈銘文鏡,西漢家常貴富銘文鏡,西漢四乳神獸鏡,西漢內而光四神博局鏡,東漢禽獸搏局鏡,新莽王氏四靈博局鏡,新莽魏氏博局紋鏡,東漢十二字博局紋鏡,東漢長宜子孫連弧紋鏡,東漢人物車馬雕像鏡,東漢神人車馬紋雕像鏡,東漢青蓋龍虎銘文鏡,東漢建安十年神人神獸雕像鏡,東漢半圓方枚神獸鏡,東漢重列式神獸鏡,,東漢吾作神人神獸鏡,東漢神人神獸雕像鏡,東漢尚方博局紋鏡,東漢神人神獸鏡,東漢龍虎鏡隋唐銅鏡(581年至709年)
隋唐十二生肖鏡,隋唐練形神冶仙禽瑞獸鏡,隋唐靈山團紋鏡,隋唐靈山六獸銘文鏡,隋唐昭仁曬德四神鏡,唐代瑞獸菱花鏡,唐代雙獸雙鸞菱花鏡,唐代雙獸雙鸞菱花鏡,唐代鸞鳥菱花鏡,唐代禽獸菱花鏡,唐代山嶽花鳥菱花鏡,唐代孔雀牡丹紋葵花鏡,唐代八卦方鏡,唐代鳳紋葵花鏡,唐代雙鸞銜綬鏡,唐代雙鸞銜綬葵花鏡,唐代蟠龍紋葵花鏡,唐代寶相花葵花鏡,唐代真子飛霜鏡,唐代真子飛霜葵花鏡,庸代菱形方格鏡,唐代孔雀瑞獸葡萄鏡,唐代六瑞獸葡萄鏡,唐代五瑞獸葡萄鏡,唐代六瑞獸葡萄鏡,唐代四神十二生肖鏡,唐代蟠龍紋鏡,唐代四獸紐陰鑒鏡,唐代十二生肖八卦鏡,唐代花鳥帶柄鏡。
宋、遼、金、元銅鏡(960年至1368年)北宋銀背龍風舞蹈鏡,宋代盾形銘文鏡,宋代四雁折角方鏡,宋代天師降龍葵花鏡,宋代鼎爐形雙龍鏡,宋代鼎爐形雙龍鏡,宋代長命貴富銘文鏡,金代吳牛喘月故事鏡,金代吳牛喘月故事鏡,金代許由巢父故事鏡,金代雙鯉紋鏡,金代雙鯉紋鏡,金代柳毅傳書鏡,金代人物故事鏡,元代牡丹鳳凰紋鏡,元代雙龍紋菱花鏡,元代梵文鏡,元代漢梵兩體咒文佛字鏡明、清銅鏡(1368年至1911年)明代五行大布銘文鏡,明代刷銀吉祥文字鏡,明代雲龍紋鏡,明代准提咒文佛像鏡,清代富貴雙全銘文鏡,清代五子登科帶柄鏡,清代雙喜五蝠紋鏡
中國古代銅鏡發展史銅鏡的發明可追溯到古史的傳說時代,據說黃帝曾鑄神鏡寶鏡。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貴南縣文化墓葬中發現了兩枚小型銅鏡,距今約四千多年,其時代與黃帝鑄鏡的英雄時代相近,使相傳已久的聖人制鏡的說法得到了實物的印證。
隨著青銅時代發展,青銅總參鑄業日趨發達,工藝技術日臻完善,在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殷商貴族墓中均發現了早期銅鏡,那時只有少數王室勛戚、高級貴族才可能擁有,平局百姓尚無緣享用。春秋戰國時,銅鏡開始在一般貴族中流行。秦漢以降,尤其是唐宋時期,銅鏡得以普及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用具。當青銅時代結束,各種青銅禮器逐漸銷聲匿跡時,銅鏡卻隨著社會的嬗變,超越了早期的原始粗陋,邁入千餘年繁榮昌盛時期。宋元以後銅鏡製作業走向衰退,直到明代中葉,在玻璃鏡推廣以後,才逐漸地隱退。
中國的早期銅鏡指原始社會末期、夏、周、西周時期的銅鏡。早期銅鏡只見於考古發掘出土,數量極少,為無價之珍品,相比較而言,早期銅鏡鑄技較差,紋飾古樸簡單,遠不如同時期青銅禮器那樣渾厚,紋飾那樣神秘繁縟,數量那麼眾多,表明它滯後於殷周青銅禮器的發展。
1、齊家文化銅鏡
齊家文化是原始社會末期黃河上游的地方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肅、青海一帶。齊家文化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零星出土一些紅銅器和小件青銅器,距今約四千多年。迄今為止僅見的兩面銅鏡發現於該文化的墓葬中。
其一為素鏡。1975年甘肅廣河齊家坪墓葬出土。此鏡圓形,直徑僅6厘米,鏡面平坦,有光澤,背面無紋飾,中部有一拱形環鈕。其時期特徵在環鈕、無座、素背、形小等方面充分顯露出來。
其二為七角星紋鏡。1976年出土於青海貴南縣25號墓。圓形,直徑8.9厘米,厚0.3厘米,重109克。鏡面平滑,銹蝕嚴重。背有鈕(殘)並飾有不規則的七角星幾何圖案,角與角之間行斜線紋。鏡緣鑽有兩個小孔,可能是代替鈕人微言輕系繩懸掛之用。
2、商代銅鏡
夏代冶銅業已有相當規模,夏遺址中曾出土小件青銅器,其中偃師二里頭遺址曾出土一件直徑17厘米、厚0.5厘米的圓形銅片,可能是銅鏡。該器四邊有61塊長形綠松石鑲嵌,中間用綠松石塊嵌兩圈十字形圖案,每圈均為13個,酷似今天的鍾表刻度。可惜只是孤例。
商代銅鏡共發現五面,均出自殷墟墓葬。這時,殷的青銅鑄造業已相當發達。大到數百公斤重的禮器,小到數克重的貝、箭鏃均鑄造得精美凝重或精巧適用。相比之下,銅鏡顯得出土量既少,鑄技也不高。
1934年,安陽西北崗殷代貴族大墓曾出土一面弓形鈕、飾有紡織紋和鱗形紋的「圓板具鈕器」,被確認為銅鏡。這是當時發現的最古老的銅鏡,但長期未引起人們的重視。1976年,在殷墟「婦好」墓中又發現四面銅鏡,殷代有銅鏡的事實才最終得到確證。婦好墓出土的四面銅鏡按紋飾差異可分為兩類,每類有兩面。
葉脈紋鏡二面。鏡面微凸,鏡背飾微凸的弦紋三周,拱形環鈕,第一、二周弦紋之間是斜線葉脈紋,共16組分為四區,第二、三周弦紋之間是鏡的邊緣,上飾小乳釘紋。
多圈凸弦紋鏡二面,其鏡面微凸,背飾凸弦紋六周,弦紋之間真以密排的豎直短線,乍看似放射狀,實際上每一弦紋間的短線並不相連。
3、西周銅鏡
西周銅鏡共發現十多面,出自河南、陝西、遼寧等地墓葬,其中素鏡佔多數。周鏡均為圓形,形體一般在10厘米以內,鏡身較單薄(0.2-0.3厘米),鏡面平或微凸,鏡鈕除弓形外,還有橄欖形、半環形、長方形等。
紋飾鏡中發現重環紋、鳥獸紋鏡各一面。重環紋常見於西周中晚期的青銅器上,該鏡鏡面中部微凹,弓形鈕,直徑8厘米。
鳥獸紋鏡出自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1612號墓。其鏡面平直,北有兩個平行的弓形鈕,鈕的左右兩邊對稱的虎紋,虎紋以單線勾勒而成,呈張嘴吞噬狀,虎牙、利爪、虎斑紋清晰。鈕是一隻鹿,鈕下是展翅的大雁,均以單線勾出,紋飾簡陋古樸,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春秋戰國銅鏡
1、分期與特點
這一時期,尤其是戰國階段,銅鏡數量猛增,見於著錄的達千面以上,種類也頗為復雜,有人按銅鏡的主題紋飾分類,多達11類40多種,表現手法豐富,加上地紋的出現,突出主題紋飾,使鏡背圖案呈現出主紋和地紋和諧結合,紋飾繁簡有致。
春秋戰國歷史時400多年,銅鏡真正有較大發展是在春秋中葉以後,按《中國古代銅鏡》的分期,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
春秋中期至戰國早期為第一階段,主要流行全素鏡和有單線、雙線凸弦紋的素鏡,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早期銅鏡的特點。同時新的鏡種如純地紋鏡、四山鏡出現,鏡體圓形為主,少數方形,背有鈕及座,鈕形式為弓形、半環形,鈕座多小圓鈕座、凹面形鈕座、素平緣。鏡質地簿而輕巧,重量也較輕。
戰國中期為第二階段,鏡類大增,前段流行的確良鏡類有的繼續流行,紋飾上也有變化,常見的如花葉鏡、山字鏡,以及新增的菱紋鏡、獸類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鏡等以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為主的鏡類,還出現彩繪鏡、金銀錯紋鏡等特種工藝鏡,就技術和鏡子的精美程度而言,均看出明顯進步。此外如透雕圓鈕座、八連弧紋鈕座的出現,地紋和主紋相結合的裝飾方法等,都表明銅鏡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內涵。
戰國晚期至秦末為第三階段,前時流行的素鏡,羽狀地紋鏡、禽獸紋鏡等已很少出土,山字鏡、蟠螭紋鏡、連弧紋銅鏡流行,紋飾層次分明,主紋地紋相襯托,還出現了三層紋飾重疊的布置法。但前兩個階段以輕巧質薄為重要特徵似乎沒有多大改變。
2、春秋戰國銅鏡的類型
這一時期銅鏡大致可分為六大類,這六大類是素鏡類、純地文鏡類、幾何紋鏡類、植物類、動物紋鏡類及特殊加工鏡類。每一類的若干鏡種選其典型者,簡單提及。
①素鏡類
素鏡分為全素鏡和弦紋、寬弦紋素鏡三種。
②純地紋鏡
指鏡背只有一層鋪底的紋飾,這類鏡與地紋上再加上主題紋飾的構圖不同,紋飾細密,鋪滿鏡背,其邊緣一般無紋飾或為另一種花紋圈帶。
③幾何紋鏡
幾何紋是以線條、點、圈、弧線組合成的紋飾。是古代各種紋飾中應用最早、最廣的紋飾。春秋戰國鏡飾中以幾何紋為鋪紋的現象較普通,以幾何紋作主紋的鏡有山字紋鏡、菱紋鏡、連弧紋鏡。
④動物紋鏡
這一時期動物紋鏡種類較多,主紋有饕餮紋、鳳鳥紋、禽獸紋、蟠螭紋、羽鱗紋等,其中禽獸紋鏡、蟠螭紋鏡數量較多,其餘少見或罕見。動物紋鏡均以細雲雷紋為地紋,有圓形、方形兩種鏡形,三弦、四弦或半環鈕,方、圓形鈕座。
⑤特殊工藝鏡
指運用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銅鏡,在加工工藝、精美程度方面有別於一般銅鏡。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發現彩繪鏡、透雕鏡、金銀錯紋鏡等。彩繪鏡是在素鏡背用彩色或漆繪出各種圖案的鏡子。紋飾有蟠龍紋、夔鳳紋、卷運雲紋,還巧妙地運用細弦紋將鏡背分為內外區及多種色彩的調配。
綜上所述,春秋戰國銅鏡不僅出土數量多,而且紋飾變化繁多,種類復雜。就中國銅鏡而言形成第一次鑄造高峰。
秦漢銅鏡
秦漢銅鏡可分為秦至西漢早期、西漢中晚期、新莽至東漢早期、東漢中晚期四個時期。
1、秦至西漢早期銅鏡
秦代銅鏡其形制多沿襲戰國晚期作風,為圓形,弓形弦鈕外,新出現了圓鈕、柿蒂鈕、獸首鈕等,鈕座多圓形或方形,鏡邊為卷緣或平緣,有的是內向連弧紋緣。鏡面一般是平的。
戰國末年,銅鏡上始有銘文出現,秦鏡有文字仍絕少。西漢早期銅鏡銘文逐漸多見,多飾在鈕座外。文體多是秦漢詩歌形式的三字句和四字句,字體古樸方古,多為篆書。內容多是秦漢代貴族享樂求仙,長保富貴的思想。還有丈夫遠戍邊疆,妻子相思相念之詞等。
2、西漢中晚期銅鏡
該期銅鏡皆作圓形。基本都為圓鈕,鈕體較小。圓鈕座或連珠紋、柿蒂鈕座等。鏡緣寬平,緣逐漸呈斜坡狀。鏡面多外凸,鏡體較上期稍厚重。
在紋飾方面,從西漢中期開始,以銘文作為鏡背裝飾的作法較常見,花紋漸趨簡化,有蟠螭紋、星辰紋、連弧紋、弦紋、梳齒紋等,地紋更加潦草,少見。
3、新莽至東漢早期銅鏡
這一時期銅鏡,鏡身厚重,均為圓形,鏡面稍向外凸。基本都作半圓鈕,鈕座有圓形、方形和四葉紋座等多種。鏡的邊緣寬平,緣上開始出現花紋。製作都很精緻,是兩漢時期銅鏡發展的高峰。
銅鏡紋飾復雜多變,由靜向趨於動向,有規矩紋、神仙鳥獸紋、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紋、流雲紋、波折紋和鋸齒紋等,其中流雲紋、波折紋和鋸齒紋多飾於鏡緣上。花紋線條一般很纖細,盤曲如鐵絲,遒勁有力,繁縟細密,流暢生動。
這個時期。除日光鏡、昭明鏡、四乳螭紋鏡等繼續流行外,象徵天地四方的四神規矩鏡大為流行。鳥獸紋鏡也比較典型。
4、東漢中晚期銅鏡
形制皆圓形。圓鈕,鈕大而高呈半球形。多為圓鈕座,也有連珠紋鈕座、柿蒂紋鈕座等。鏡緣寬平,緣的坡度增大。鏡凸面較上期稍平緩。鏡體較厚重。
紋飾較弧紋、規矩紋繼續使用,規矩紋簡化,多以單線條勾劃而成。新出現了人物神仙故事和車馬畫像及神獸等題材,並開始出現半圓枚和方枚裝飾,枚上或帶銘。紋飾布局常以鈕為中心,或上下對稱,或左右對稱。神獸鏡、畫像鏡則多採用橫行排列或環繞布施的形式。出現了浮雕式表現花紋的手法,通常見於神獸、畫象、龍虎、夔鳳紋等類鏡上,使花紋圖像高低起伏,活潑自然。
魏晉南北朝銅鏡
1、六朝銅鏡
從三國鼎立到隋朝建立,歷時近四個世紀。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大動盪、大分裂持續最久的時期,除西晉短暫統一外,從五胡十六國政權林立到南北對峙,戰爭連綿不斷,一向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黃河流域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銳減,經濟幾度凋敝,直到北朝時期才呈現出一定程度的發展。相對而言,南方所受劫掠較少,保持持續發展的態勢。與眾多手工業部門相似,銅鏡鑄造業南北相異,總體而言外於中衰時期。這一時期銅鏡仍屬於漢式鏡的范疇,便不如漢代發達,缺乏創新,形制、紋飾、紋飾布局和技法基本沿襲東漢銅鏡,且鑄造質量普遍不如漢鏡精細。
紋飾上較為顯著的變化是佛像圖紋頗為流行,三國兩晉時期佛像圖紋在鏡飾中屢見不鮮,使東漢以來神獸鏡中傳說神仙、歷史英雄人物的題材更為豐富。
綜括這一時期鏡鏡的特點是:鏡體圓形,大圓鈕,圓形鈕座常見,寬緣多飾以各種花草、幾何紋飾,也有內向連弧紋或素平緣。主題紋飾流行半浮雕式或淺浮雕式,常見題材南北方有異,北方主人有柿蒂連弧紋、方格規矩紋、獸首紋、夔鳳紋、盤龍紋等,南方主要是神獸鏡、畫像鏡、瑞獸鏡等。紋飾布局沒有新的變化,仍以軸對稱、環繞式為主,主題紋飾或呈區段重列分列,銘文內容與漢夾鈕對置。有銘鏡仍較普遍,有的作圈帶式,有的呈條狀分列,銘文內容與漢鏡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及祈求長壽、富貴、宜官、發財、家族興旺之類的吉祥語。以上數點為斷代提供了依據。
2、銅鏡的類型
1、神獸鏡
有重列式、環繞式、區段式、對置式神獸鏡和畫文帶佛獸鏡等多種形式,其基本特點是神像(或佛)與神獸為主紋,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神獸組成主題內容。重列式神獸鏡與東漢末同類鏡相似。圓鈕、圓鈕座,有分五段或六段配列神像,神像數目不等。主要出自吳地。神獸形象一般較小,各段線條劃分鮮明,四神形象清晰,其中青龍、白虎縱向所佔空間較大,吳鏡一般沒有像漢鏡那樣在鈕上方置吉祥銘「君宜官」,而是紋飾疏密有序。
環緣式神獸鏡以四神四獸環繞圓形鈕座而列為主要形式,在神、獸之間常配若干小獸和侍神,形成四神六獸、六神六獸等名目不同的神獸鏡,實際上仍以四神四獸為主。另有二神四獸鏡,二神呈對置式,四獸分為兩組,每組二獸。如西晉太康三年對置式神獸鏡,圓鈕外為珠紋,主紋二神四獸對置分為兩組,有鏡緣銘:「太康三年十二月八日......貲財千萬,子孫富」。對置式神獸鏡有的分為四組,由六神四獸或六神四獸二禽組成。多有半圓方枚。
佛獸鏡是這一時期佛教盛行在銅鏡工藝上反映。其主題紋飾以佛像和模彷彿像的神仙代替神獸鏡中的神仙圖像。圖像中出現了蓮座、獅首、圓形頂光等與佛教相關的藝術造型,其餘與一般獸鏡相似。此類鏡國內見於報道的僅一面,出土於湖北鄂城,時代約當吳中後期。在日本出土四面畫文帶佛獸鏡,據分析應是中國吳地輸入或日本人仿製的。
2、變形四葉紋鏡
變形四葉紋鏡繼續流行,有四葉鸞鳳、佛像鸞鳳、獸首等不同紋飾。這類鏡飾以變形四葉為主紋,其間配以四鳳或八鳳,有的在花瓣內及連弧紋內配置禽獸紋。較為特殊的是在變形四葉紋的葉瓣或連弧紋緣中有飛天或佛像的形式,佛像的頂光、座蓮均均清晰可辯,花瓣之間各有兩只相對的鳳鳥,近緣處有內向十六弧圈,每個弧內有龍、虎等形象,緣素寬,是罕見的佳品。
變形四葉獸首鏡,是在四葉之間置獸首,似不如漢同類鏡精細。葉內有銘文一或二字,組成「位至三公」、「君宜高官」等,外區有的有銘帶,紀年銘常見,可供斷代。與沒同類鏡比較,魏鏡外區內向連弧度平緩,而漢鏡弧變較大。此鏡流行於三國晉代。
3、瑞獸鏡
瑞獸鏡中常見的瑞獸形象是龍虎對峙、盤龍或瑞獸與方格相間等。龍虎對峙鏡一般作內區一龍一虎夾鈕對峙,也有雙龍結峙、雙虎對峙等形式,外區有銘帶,邊緣紋飾豐富有動物紋、鋸齒紋、水波紋。緣有窄有寬。
方格瑞獸紋鏡是瑞獸與有銘方格相間,有四獸四方格,三獸三方格、五獸五方格等形式。方格內有一字也有分成四小方格各一字的。以陝西出土尚方四獸方格鏡為例,鈕外十字形分布四個方格,格與格之間空地各有一獸,方格內各四字,連為「尚方作鏡,服者富昌,長宜口王,其師命長。」其外為短斜線圈帶,變形纏繞夔紋紋。另有龍虎禽獸鏡,將龍虎對峙紋作為內區,外區是方格瑞獸(五方格與四獸一禽,六方格與六禽獸)相間,製作甚精,時代屬南北朝時期。
六、隋唐銅鏡
唐代物質文化反映在銅鏡工藝方面,有了空前的長足進步。在紋飾和雕鑄方面,它完全脫了以前圖案紋樣那種拘謹古樸的規范,形成了一種自由、豪放的獨特風格。紋飾內容繁盛多采,有蔓草、蓮花、葡萄、忍冬紋、寶相花、飛鳥、麒麟、獅子以及人物、故事等。各具形態,絢麗多姿,充分表現出制鏡工藝的高水平。這些都反映了唐代文化的繁榮昌盛和中西文化互相交流的結果。不僅內容新穎,而且雕造入微,活潑而生動,極富有現實生活感。尤其是金銀平脫花鳥鏡、螺鈿花鳥鏡、鎏金銀鏡,以及彩繪漆面嵌綠松石鏡等特種加工鏡子,製作都很精巧,代表了唐代制鏡工藝發展的高度水平。
隋唐銅鏡外表呈銀白色,部分銅鏡呈黑褐色,感覺起來比較厚實,其成份經科學分析得知,銅錫的比例大體是銅平均約佔69%,錫約佔25%,鉛平均佔5。3%,與漢代的比例基本一致。
關於隋唐銅鏡的分期,一般分作隋至唐初、盛唐、中晚唐三大段,這只是就發現情況來說,因為銅鏡是耐用物品,所以中晚唐發現的就不一定是當時鑄造的。從鑄造上看,安史之亂應該是一大轉折,但表現在銅鏡上卻又延續了許多年才看出來,因此盛唐銅鏡的下限只好定在唐德宗時期,之後為晚唐銅鏡。
1、隋至唐初銅鏡
這個時期銅鏡的形制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者較多。鈕除圓形外,也多見獸鈕。有的製作精美,器體厚重,有的則較輕薄。
紋飾方面,該期仍繼續流行「四神」和獸紋,間配以流雲紋或規矩紋,但數量較前減少。而以鸞鳥葡萄、寶相花等為主題的圖案紋飾,逐漸盛行起來。並多見於十二生肖形象紋飾。鏡緣花紋常見雲紋、流雲紋、鋸齒紋及水波紋和點線紋。
2、盛唐銅鏡
這個時期的銅鏡,無論從形制和紋飾方面,都有著顯著的變化,顯示了盛唐時期制鏡工藝的嶄新面貌和風格,這與當時繁榮昌盛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銅鏡形制有了新的變化,除圓形及方形外,又創造出菱花式、葵花式等造型新穎的花式鏡,並很為流行。鏡體一般都較厚重,鈕低而大。給人以渾厚、凝重之感。特別是銅鏡合金中錫的成分比例增多,因而顏色凈白如銀。
銅鏡花紋,除上期流行的獸紋、鳥紋、寶相花紋等以外,出現了一大批新題材,呈現出豐富多採的景象。花紋有取材於自然界的花鳥蜂蝶,有想像傳說中的珍禽瑞獸,有嚮往幸福美好神話故事,也有來自社會生活和外來文化題材的。紋飾的表現手法富於寫實,具有高度的藝術感。圖案多用高浮雕或淺浮雕技法處理。花紋組織秀麗柔健,細膩利落,結構疏密,恰到好處,整齊布局,完美得當,和諧大方。
這一時期,唐初的獸紋鏡、海獸葡萄鏡、寶相花鏡等幾種鏡子,這時期還繼續流行,並有所變化。
3、中晚唐銅鏡
唐代中晚期,「安史之亂」的惡果此時已發出了霉爛的氣息 ,地方割據、混戰不止、經濟蕭條促成了唐代銅鏡的急劇衰退,無論是造形、技法還是主題紋樣,都與前一時期顯著不同。
銅鏡的形制除圓形外,還流行方形和方亞字形鏡。圓鈕,多無鈕座。鏡緣多為素緣。質地輕薄,鑄造不精。
紋飾多見植物紋,同時流行帶有佛教色彩的形紋和道教意味的八封符號式的裝飾,紋飾顯得草率無力,單調乏味。
唐滅亡後,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宋、金元時期,其中北宋與遼和西夏同時並立,南宋與金又長期對峙,這種復雜混亂的政治局面到元朝時才有了一個短暫的統一。這一時期,由於連年戰爭使兵器用銅量很大,銅源匱乏,民間鑄鏡還要官驗,而且按量計本,客觀上影響了銅鏡手工業的自由發展。加以造紙、燒瓷、織錦等手工業的興起,也不同程度排擠了唐代以來鑄鏡工藝的特殊地位,使之漸趨衰落。因此一般銅鏡生產,只注重實用而不求華麗,如湖州、饒州所產銅鏡,就是突出的代表。金代在唐末以來銅鏡日趨衰落的情況下,異軍突起,呈現出多樣的風格。尤其是人物故事鏡,種類豐富,內容新穎。官鑄銅鏡中出現過一些較精緻的作品。但由於當時金人統治區內銅源困難,統治者三令五申關於禁銅的命令,使銅鏡鑄造受到限制,因此現今所見金代銅鏡尤其是私鑄銅鏡的鑄造及圖紋多較粗劣。元代手工從13世紀逐漸恢復,其金銀器製造均顯示了高超的技藝。但是因元朝的國土面積比較遼闊,遍及歐亞,西方的玻璃也迅速東傳,使銅鏡衰落更加明顯,所見實物不但數量少,而且種類比較單調。
這一個大的歷史時期的銅鏡,遠不如唐鏡那樣有一個明晰的發展線索。
1、銅鏡的分期與特點
從總體上將宋元明清的銅鏡進行分期,似乎很困難,因時間跨度大,情況復雜,資料也欠缺。按朝代綜述其發展階段或特徵則可能的。
①宋鏡分期和特點
宋鏡出土量大,民間流傳、收藏者眾,其發展衍變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宋初,銅鏡形制、紋飾保持晚唐遺風,質厚而圖紋線條粗陋,流行旋轉式布局,第二階段是北宋中晚期,社會相對安定,鑄鏡工藝似有一短期發展,圖案題材多為纏枝花草、花卉,仿唐鏡常見;第三階段是南宋時期,鑄鏡更重實用性,素鏡、素地鑄造商標字型大小銘的銅鏡流行,紋飾鏡銳減。銅鏡的風格發生重大變化,開始了中國古代銅鏡重實用而不尚裝飾的時期,表明人們對鏡子的審美觀念已發生變化。
宋鏡以形式多樣化而著稱,除唐時頗為流行的圓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到宋代仍較常見外,亞字形鏡顯著增多,又創新了帶柄形、長方形、雞心形、盾形、鍾形、鼎形等多種鏡形,宋鏡一般胎質較簿,鑄工也不如唐代精細,多採用細線淺雕法加工紋飾,使圖案纖巧,其中不乏精品。宋鏡另一大特點是鏡銘多為商標字型大小,字型大小前往往冠以州名、姓名、甚至店鋪所在地、價值,表明宋鏡私營商品經濟特點。其中著名的鑄鏡地有湖州、饒州、四川成都。
宋鏡的這些特徵表明鑄鏡業在經歷了繁榮興盛的發展階段後,繼晚唐五代後,繼續走向衰落,這種發展真切勢並不意味著鑄銅業及其技術的倒退,也不是銅鏡作為一種人人需要的日常用具已走到了歷史的心頭,而是由以下兩方面軍的原因交叉作用的結果。其一,北宋與遼、西夏並立,南宋與金對峙。處於不同政權和民話傳統控制下的官府手工業作坊和私人作坊更注重銅鏡的實用性,容易忽視鏡背紋飾的創新,這條例許多種類器物發展的規律,也是銅鏡更為普及的結果,對絕大多數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實用性銅鏡比裝飾性工藝品更受歡迎。其二,宋政權封建經濟發達,大量銅材用於鑄幣,北方少數民族控制地區歷代產銅甚少,南北銅荒現象均十分突出,致使鑄鏡量減少,重量變簿,質量也大不如前。由於私營鑄鏡作坊以盈利為目的,為滿足一般市民的消費需要和實用心理,大量鑄造紋飾簡單的鏡甚至素鏡。
②金鏡的特點
金鏡中有不少是模仿漢、唐、宋銅鏡紋飾的作品,人物故事鏡中的童子攀枝鏡、許由巢父故事鏡、柳毅傳書故事鏡等情趣盎然。也有一些鏡紋,如雙魚鏡、摩羯鏡、海泊鏡等是前所沒有,其中不乏精品。金鏡另一個重要特徵是邊緣多數刻有官司署檢驗時的款識,這是政府為了防止民間私自鑄鏡。這些款識、簽記成為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金鏡的形狀以圓形為主,偶有菱花形、葵花形、八角形、帶柄桃形等,一般圓鈕,無座素緣部稍有紋飾。
③元鏡的特點
元朝銅鏡鑄造得較粗糙,形狀多為圓形,紋飾有簡略的纏枝牡丹紋、雲鶴紋、雙魚紋、雙龍紋等,也有人物故事鏡,少有精緻品。
2、宋代銅鏡的類別
宋鏡中較大量的是素鏡,此外還有植物類紋飾如花卉鏡,動物性紋飾如雙龍鏡、花鳥鏡、神仙人物故事鏡、八封紋鏡等,其中素鏡中紀名號銘鏡數量很多。
3、遼代銅鏡的類別
遼的銅鏡質地與北宋銅鏡基本相同。
銅鏡形制有圓形、八角形等。紋飾以花草、禽鳥紋為多見,還有連線紋等圖案,紋飾稍顯粗率。
4、金代銅鏡的類別
金代銅鏡銅質仍是黃銅,色澤白中泛黃。
銅鏡形制主要是圓形,也有菱形、葵花形、八角形等,有柄鏡也較多見。鏡鈕常見圓鈕,鈕頂為平面。素緣略寬,有的鏡緣上鏨刻官府驗記銘,並有畫押。
5、元代銅鏡的特點
元代銅鏡的銅質與宋代相似,為鉛鋅合金的黃銅,質地粗糙。
形制基本上保存了宋代銅鏡流行的形制,有圓形、菱花形、葵花形及帶柄鏡。圓鈕,鈕座以圓形和花瓣形多見,素緣,緣較寬厚。
紋飾有雙魚紋、雙龍紋、花草紋、禽鳥紋、八封星象圖案和人物故事圖案等。
明清以後,玻璃鏡興起,銅鏡便退出了人們生活的歷史舞台。近代雖也鑄造過銅鏡如松鹿人壽鏡等,不過是以仿古賞玩為目的擺設罷了。但任何事物往往於絕處獲得新生,生產力的發展埋葬了它的使用價值,出於對古代物質文化研究的需要,又促使人們去探尋其藝術和歷史價值。
『捌』 齊家文化玉鉞現在值不值錢
齊家文化玉鉞,真品品種十分少見;真品值錢的;真品收藏價值十分高的;真品有一定市場潛力的。
『玖』 誰知道齊家文化的三聯壁玉市場價格大概是多少
齊家文化的三聯玉璧直徑8cm的約在2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