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新時代中國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第一,深度實現傳統文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互動融合。
兩次鴉片戰爭的賠款割地,正式標志中國從「天朝上國」淪為任人宰割的落後國家。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沒能幫助中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實現工業化的任務,而是不幸地陷入軍閥混戰割據格局。在世界經濟第三輪長周期的危機和戰爭階段,馬克思主義思想得以進入中國,並催生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其後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承擔起完成民族復興、現代化和社會主義建設「三位一體」的歷史使命。
當剛開始現代化建設的嘗試之時,我們對現代化本身的含義、現代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現代化過程中政治動員的價值導向等曾存在膚淺和片面的認識,也走過彎路,有過經驗教訓。如果說在現代化啟動階段,我們更加註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經濟發展,更加關注政治層面上的主動推進,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負面價值有較多批評,那麼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並且有可能更多地從建設性角度關注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系統,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持續產生正面影響。
第二,有效回應和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伴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國的經濟基礎發生了深刻變化。從市場經濟的倫理辯護與道德滑坡的爭論、人文精神失落與「躲避崇高」的較量,到勞動價值論的正名、公平效率問題的位移等,我們一直試圖解決社會主義價值理想和市場經濟自身邏輯的矛盾。
事實上,社會主義價值理想的實現離不開對市場和資本的利用。但市場經濟在極大激發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創新意識的同時,也存在把一切關系和價值包括道德情懷、職業追求和人際交往等都變成商品,甚至可以用金錢交換的趨勢。
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如何有效回應這種趨勢,又如何成功引領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在「仁義理想與有道德的市場經濟」「經世致用與富有人情味的契約意識、競爭意識」「中庸之道與不斷發展的社會主義」等關系處理上,需要下功夫進行深入研究。這是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本土特色的一個重要環節。
需要看到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這實質上從不同層面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於文化價值和精神支撐的期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具體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出了發展方向。文化價值觀的本土建構,需要探尋有效回應、成功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內容,應對市場和資本的廣泛沖擊和負面影響。
第三,融入人民的日常智慧和鮮活實踐。
真正適合新時代社會生活實踐需要的價值觀,應當是自上而下的倡導和自下而上的選擇、認同相結合的產物。
文化價值觀建設融入人民的社會生活實踐,一個重要的判斷標准就是人民是否滿意、是否認同。為此,要講究「說法」和「做法」。很多事情僅僅「做得對」還不一定成功,只有「做得好、做得巧」,才能做到人民心坎里。「做法」正是普遍意義上的文化。
融入人民的社會生活實踐,意味著要充分考慮主體多樣性和差異性,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以人民滿意為標准,要求我們眼睛向下,重視調查研究,了解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把握溝通藝術,及時反映和肯定人民的合理要求與日常智慧,有效促進精神生產和精神消費的良性互動。只有善於「植根大地」,才能避免理論與實際、導向與群眾相脫節,才能使整個社會的精神生產適應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求。
❷ 在這個新時代,我們該怎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想要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首先要了解這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和深刻研究之後再結合一些現代元素,吸引大眾們的眼球先讓他們了解,有了深刻的了解、接觸之後,相信他們也會慢慢的喜愛上這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後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並發揚傳統文化,這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到了真正的傳承和發揚。
我認為要想發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首先要在年輕人和青少年的群體中宣傳,因為一代人是社會的頂樑柱,一代人是社會的未來,這兩代人都喜歡上這些文化,文化才能得到真正的傳承和發揚。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不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需要的是代代人的努力,如今國家在這些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相關的政策,倡導人們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一些文化的傳承人也會利用自媒體然更多的人了解這些文化。優秀文化正在不斷地發揚,我們要相信這些優秀文化不會失去傳承。
❸ 新時代如何加強文化建設
國家統一,人民幸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為此,我們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為實現祖國繁榮富強、促進祖國統一而奮斗。
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匯聚中國力量,需要我們在當代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經濟文化全球一體化的國際大背景下,西方盛行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的傳入,對我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沖擊。
「軟實力」是指與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有形力量形成的「硬實力」相對的文化、意識形態等對內外產生吸引影響的無形力量。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這種軟實力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1世紀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種「軟實力」的較量。
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
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在新時代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文化方面,就要求我們加強文化建設,補齊短板,均衡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❹ 如何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一、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
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新任務、新要求,新方位意味著新起點、新作為。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二、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徑,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三、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著力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必須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促繁榮,堅定不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五、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著力推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進入新時代,文藝更應感國運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在為新時代鼓與呼中展現新面貌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重要講話精神的正確指引下,文藝工作打開新局,文藝事業欣欣向榮,文藝氣象煥然一新,我國文藝站在了時代的高起點上。
❺ 文化中國,時代榜樣,如何才能做傳播文化的新時代青年
文化中國時代榜樣如何才能做好傳播文化的新青年呢?我認為要做好傳播文化的新青年,主要應該做到兩點。
綜上所述,文化中國,時代榜樣,做好傳播文化的新青年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有清晰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
❻ 新時代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和立場對待文化如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堅定文化自信,堅定價值觀自信,積極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
新的時代為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天地,用戶要有信心、有能力創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無愧於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書寫中華民族新史詩。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激發人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進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6)如何做好新時代的文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文化軟實力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基於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進程,既是經濟總量、軍事力量等硬實力提高的過程,也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等軟實力提高的進程。
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骨幹文化企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❼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在新時代自處
1,一方面,要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好的方面和精髓被傳承和發揚光大。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在新時代的大環境下,需要我們保持初心,「砥礪前進,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因此,保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初心,才能照亮我們前進正確的路。
2,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和其他新生文化共同相處。新時代,既有社會發展產生的新生文化,也有外來文化,我們在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為主流文化的前提下,與其他文化摩擦出火花;引導其他文化在主流文化的環繞下良性發展、引導淘汰不合時宜的劣質文化、糟粕文化。
3,最後,豐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讓中華文化被賦予時代潮流、被注入新鮮血液。這就需要吸收新時代條件下其他文化好的方面,創新、創造中華文化在新時代下的新內涵,讓中華文化永遠富有生機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