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缺陷有哪些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缺陷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09 11:45:52

中國文化產業對經濟的影響

或許很多朋友還不了解文化產業的內涵,但如果我說起美國大片,恐怕大家都比較熟悉吧,票房過億的電影為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而電影行業就是文化產業中的一種,根據《形勢與政策》上的解釋,總體來說,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的產業,是通過運用文化的價值來獲得經濟效益的一種產業。文化產業的內涵包括出版,影視,動漫,游戲,網路,視頻,藝術品等等。

再說具體一點,你看到小學生書包上印有卡通人物,比如說虹貓藍兔 ,那也算是文化產業的體現,但這只是傳統的文化產業,帶來的附加價值並非很高,而像中國第一部3D動漫《秦時明月》就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入,由此我們也可看出與新技術,新創意結合的文化產業才是發展的王道。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同時也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那麼為什麼中國非要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呢?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經濟很大程度上是靠勞動密集型產業來支撐的,這樣高耗能,低收入的產業不僅會浪費我國資源,更為我國將來經濟的發展埋下隱患。首先,我國的人均資源擁有量實在是太低,在世界上排名八十多位,以目前的發展方式進行下去,我們的子孫後代就沒有資源可用了。其次,依靠勞動密集型產業所帶來的附加值並不高,不足以維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最後,當勞動密集型產業被逐漸淘汰時所帶來的高失業率將使中國不堪重負。

因此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當我國國民逐漸步入小康社會後,文化需求量也同樣劇增。由此可以說明文化產業有巨大的市場,可為我國創造巨大收益。

文化產業的好處並不是單方面的。

第一是文化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例如,光一部《功夫熊貓》所帶來的各項開發價值就超過了260億美元。包括電影,圖書,玩偶,主題公園,食品等。它所帶來的效益遠超過了我省著名企業「煌上煌」十年的收益。再說說我省景德鎮的著名產品——陶瓷,製作陶瓷的原料是黏土,但大家知道,說白了,黏土其實就是泥巴,但經過人們的創意加工後,它成為了具有觀賞與使用價值的藝術品,並且還遠銷海外,賺取外匯。而元朝的青花瓷到現在已經成為古董,價值不菲,這時我們可以說,陶瓷的原料不是黏土,而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因此可以肯定文化產業可以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

第二是文化產業所帶來的環境效益,按照原來的發展方式,大量消耗資源的方式終將有一個結局,只不過這結局的到來時間不知是何時,或許是二十年後,或許是三十年後。石油和礦石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即使是金屬資源使用以後也非常難回收,當祖國母親的資源油盡燈枯時,我們又將何去何從。而文化產業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文化產業中的許多產品僅取決於人力資源的開發,例如文學作品的創作並不需要浪費太多的資源,但帶來的經濟利益卻不小,像金庸的武俠小說便是一個好例子,一本受歡迎的小說並不需要多少物質投入,只需要人的智力投入,但智力的投入卻是可以無限使用的,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畢竟創意是無限的嘛!

第三是文化產業所帶來的完整產業鏈,例如《哈利·波特》這本書,剛開始是一本魔幻小說,接著又被拍成一部風行世界的大電影製作,再接著以《哈利·波特》為主題的各類裝飾品出現了,同時《哈利·波特》被改編成漫畫。不僅如此,以《哈利·波特》為主題的游樂園也誕生了。同時也出現了「哈利·波特」網站……這涉及到出版業、電影業、網路業、傳媒業、飾品行業等多方面的產業鏈,從文化產品的產生,加工,推廣,營銷都可獲得經濟效益,投入少,獲益多,可以在多個行業拉動經濟發展,因此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全黨同志要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

第四是文化產業可以增加我國的就業率,中國的土地就是960萬平方千米,不會變多,則農業上難以增加就業,而工商業剛好又碰到金融風暴,因此咱們最好在文化產業上發展了,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文化資源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文化產業隱藏大量商機等我們去挖掘

此外,文化產業還可以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改善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擴大內需,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等許多好處,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例證。

說了這么多文化產業的益處,我也想說一說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些缺陷。

第一,針對文化產業的相關法律並不完善,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律來規範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在文化產業中也出現了一些誤導青少年的產品,例如我國引進的日本動漫《死亡筆記》就含有一些自私自利、反社會主義的情節與內容,當然,這部動漫已經被文化部叫停了,但如果有完善的法律來規範文化產業的話,文化產業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少走彎路。

第二,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體系不完善,專業從事文化產業發展的公司和企業也是少之又少,例如美國有好萊塢,英國有泰晤士報,而我國就缺乏這類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的巨頭。這當然是因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體系不完善,經營與管理理念落後密切相關。

第三,國家的配套優惠發展政策不夠,現在我國的優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農業,農業減稅、免稅,農民享受財政補貼。但我們從沒聽說過文化產業減稅、免稅。同時金融機構也沒有給文化產業優惠的貸款政策,這樣,資金問題很可能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絆腳石。

② 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四大問題:
1、文化市場中政府的行政干預較多。
2、文化產業成為政績工程,重數量不重質量。
3、文化產業創新元素不夠豐富,內容和形式單一。
4、高素質人才十分缺乏、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

③ 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缺失體現在哪

1、政策構建缺乏系統性。我國既有文化產業政策的出台不乏應急而生者,往往是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後,未能通過深入的理論論證、只是進行簡單的經驗總結而制定出相應的對策,以至於不能形成較為完整、協調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

盡管《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是兩部系統闡釋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的綱領性的政策法規,但仍然有不少地方並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基本理論,在嚴謹性和系統性方面有所欠缺。這種弊端在很多文化產業政策文本中都較為常見。

2、產業政策不完備,政策缺失現象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一是缺少一部全國性的文化產業政策法規。當前,我國文化產業迫切需要一部權威的《文化產業促進法》來引領文化產業的發展。

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出台這樣的法律。而反觀其他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國家,如韓國出台了《文化產業促進法》和《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日本則發布了《振興文化藝術基本法》等。

二是文化產業法律文本嚴重缺失。我國的大部分文化產業政策文本還停留在規范性文件的層面上,上升到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層面的政策都比較少,除《著作權法》、《專利法》、《廣告法》等少數幾部法律外,其它上升到法律層面的行業政策幾乎沒有。

三是在具體的文化產業行業管理中存在著政策缺失的現象,這一點在新興業態中表現的比較突出,尤其在電影分級制、電影後續產品的開發和保護、數字出版行業等領域表現得更為明顯。

3、對文化產業的扶持、保護力度較弱。毋庸置疑,文化產業極具發展潛力,其在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與此同時,當前我國的文化產業只佔到GDP的3.5%左右,尚屬於「幼稚產業」,仍處在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需要加大扶持和保護力度。

但是,目前黨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文化產業政策,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和保護力度還比較弱,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偏弱。世界上如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很多國家大都通過政府直接撥款資助,設立專項資金、組建發展基金等方式,來扶持與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政府對一些文化產業也實行了各種扶持補貼政策。但補貼金額、補貼方式和補貼結構等方面,與法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還很大差距;此外,我國政府的信貸、稅收等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夠。

二是產業政策對國內文化產業的保護力度不夠。一般來講,一國產業政策對相關產業的保護可分為對進口的限制和對外資投資的限制兩個方面。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政策無論是對國外文化產品的限制方面,還是對外資投資的限制方面,都存在明顯不足。近年來,我國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對外資進入我國文化產業的各種事項都作了具體明文規定,但有些內容仍值得商榷,這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是很不利的。可以說,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政策還不能築起有效保護民族文化產業的屏障。

4、政策主體政出多頭,產業政策缺乏協調性。我國文化產業的主管部門有中宣部、文化部、工信部、廣電總局、旅遊局、體育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諸多部門組成,容易導致有利互爭、互相推諉、政出多頭等不良現象,嚴重製約相關產業發展。

這一點在網路游戲產業體現的尤為明顯,網路游戲的主管部門涉及中宣部、文化部、工信部、體育總局、廣電新聞出版總署等單位。工信部主管著網路游戲行業的技術開發,文化部擁有網路游戲的文化經營的審批權,廣電新聞出版總署負責網路游戲的出版,國家體育總局又主管著網路游戲中的電子競技部分。廣電新聞出版總署認為他們才是網路游戲審批的主管部門,而文化部則強調,網路游戲不經文化部審查,就不能正式進入市場,而工信部也不甘大權旁落,將網路游戲列入電子信息產業進行管理。這種惡劣的政策環境往往會導致文化產業政策難以統一,甚至互相沖突,使得文化產業未得其利,反遭其累。

5、政策變動太過頻繁,產業政策缺乏穩定性。所有產業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相關政策就必須也隨之而變,文化產業政策也不能例外。但是,如若文化產業政策變動頻繁,甚至朝令夕改的話,就會讓文化產業管理者和從業者無所適從。因此,文化產業政策必須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的文化產業政策已有上千個之多。其中,有一些政策保持了比較好的穩定性。但也有很多政策變化過於頻繁,讓文化產業管理者和從業者無所適從,這一弊端在網路、動漫等新興文化業態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同時,很多文化產業政策目前還停留在口號上,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

④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1、文化產業建設的「泛」與「濫」。缺乏對產業發展細致調研和理性分析,忽視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社會基礎和產業基礎,對文化產業把握不精準,籠統發展,對文化產業的理解、界定也不夠深入准確。這種對文化產業的「泛化」理解和「泛文化」發展,導致了文化產業蜂擁而起的「濫文化」產業現象,一哄而上、盲目建設、低層次發展、同質化競爭的現象屢屢出現。2、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盲目投資。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投入的保障。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扶持與鼓勵,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文化產業,給予文化產業發展很大的助力,但也顯露出偏離理性的沖動投資與投資方式不合理的問題。3、忽視核心競爭力,文化產業沒文化。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其核心是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文化產品與一般產品不同,要有文化自覺,注重文化理念和核心價值觀的傳遞。但在當前文化發展中,一些文化產品沒有文化,只是披著文化的外衣,曲意迎合,低俗庸俗媚俗,缺乏文化的根與魂,不注重挖掘時代的閃光點和人性的內涵,作品缺乏打動人靈魂的力量。

⑤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辦法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存的問題有:

一、在硬實力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文化軟實力

面對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變化、變革、變動,面對國際上各種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我們應當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增強創造既富有民族優良傳統又有鮮明時代特點,既立足中國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視國情現實又放眼未來的新文化的堅定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過程實際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和中國實踐相結合,二是和中國文化相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包括實踐詮釋,而且包括文化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容要在中國社會實踐和中國文化傳統兩個維度上展開,並由此揭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意義和文化意蘊。

三、如何提高文化的品位與格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是優秀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重要體現,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內容,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的問題是功利化和低俗化。前者是因,後者是果。因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因為追逐暴利、見利忘義,於是就沒有了格調,沒有了品位,沒有了境界,甚至沒有了道德底線。

解決當前文化建設問題的方法:

一、專設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機構

我國應設立專門統籌機構,制定文化產業規劃,完善產業經濟政策,提供財政支持,打破各行業界限,在組織管理、人才培養、生產經營等方面逐步加強機制建設,對文化產品的研發、製作、經銷、出口,實施系統性扶持。在體制改革持續推進同時,可採取先行委託統籌管理的專門部門,逐漸在改革深入的過程中整合各部門功能。

二、建立、健全文化產業法律體系

法律制度的健全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文化產業的全球流通、交易與創新,是以文化、知識、信息、技術為內容的產權交易與版權經濟的產權資本流通。中國一方面要推進全球版權經濟中建立自己的文化版圖及版權保護體系,另一方面在國內立足於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構建統一開放的現代文化市場

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投入辦法,形成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與文化事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社會化。大力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加大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力度。
只有構建統一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才能真正促進文化建設的持續發展。

(5)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缺陷有哪些擴展閱讀:

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

一是提升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一個人所具備的最基本素養,影響個人的發展方向和價值觀的確立,主要包括審美觀、文化品質和自我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等。通過培養個人對於各種藝術形式的愛好和欣賞能力,提升國民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是文化建設的歸宿和價值性成果。

二是提高文明素質

文明素質主要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強的意志力和文明的行為習慣,其核心是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對公民人格塑造、社會文明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促進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公民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精神資源和物質基礎。提升文化產品的思想品格和藝術品位,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傳遞積極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發展,尤其是那些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時期的青少年。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國文化建設三大前沿問題

⑥ 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存在哪些問題

體制不健全政府多頭管理,資金支持不夠政府不夠重視,專業人才缺乏,科技含量低。導致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發生各種亂象。
1、文化產業變得「泛」與「濫」。
2、文化產業盲目投資,使得一些真正需要投資的沒有得到投資,一些濫竽充數的反而得利。
3、忽視核心競爭力,文化產業沒文化。
4、統計不規范,未納入國家統計系統
5、產業發展中的「一刀切」現象
6、文化產業管理體制的錯位

⑦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產業中國文化產業存在哪些缺陷

現狀是不用多說的,在世界文化市場到處都有中國的文化產品,但是真正中國產的並且能被人銘記的不是很少,而是根本沒有。
一直以來,我國就是把文化產業當做娛民手段,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內在的價值。即便是提出文化大發展的今天,我認為中央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力度還遠遠不夠。樓主,你看看現在指定的所謂的措施,天啊,如果那真的能奏效,三皇五帝就能從地底爬出來。中國中央現在制定的文化策略就是說空話,一方面倡導,一方面有抓的原有的體制緊緊不放,其結果必然是畸形甚至失敗。呵呵,我一直認為,中共中央是完全被他們剛發現的與外國文化產業差距和其所創造的經濟效益差距打昏了頭腦,根本沒有審時度勢,就一味的跟風。
中國與外國的情況不一樣,大大的不一樣。內在環境我們是先天不足,外在環境是群強壓迫,在這樣嚴峻的情勢下,絕對不是中央喊幾句空話,然後大力倡導就能夠解決的。
另外就是國民思想。我國文化體制落後,文化產業保護力度欠缺,國民的文化意識也不足。國民很少能夠把文化和經濟聯系在一起,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侵權現象連續不斷,即便是中國存在文化精英,也要黯然遠走他鄉了。
中國文化產業現在很弱,但我可以預言,未來中國的文化產業將會虛假的發展(不是吹出來的,就是劣質出來的),然後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差距將無限的拉大。然後正如歷史上中國漢族將其他少數民族同化為一體一樣,在外在人口基數高於我國,且掌握先進的文化傳播技術的情況下,我國國民將會被同化,國將不國。而且國家還是次要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國家變了不知多少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被取代不過是時間問題。但這次面臨的可能是民族滅亡,華夏!這兩個震撼人心的字眼可能會永遠成為歷史……

⑧ 目前中國文化產業的弊端

我國當前文化產業結構存在的弊端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在過去數十年中,文化幾乎一直是由政府「包辦」的領域。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開始進行文化體制改革,90年代開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至今已經初步建立起一系列由行政法規和規章構築起來的文化產業政策系統,基本上涵蓋了現行文化產業領域。在這些管理體制下,也形成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產業結構體系。當前我國的文化產業結構,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模式中演變而來的,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計劃體制的痕跡。同時,由於我國不同領域里的現行文化管理與文化產業政策主要是由政府的不同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以政府的名義發布的,因此,行業和部門的利益保護色彩較重。這樣一來,在整個政策的價值規定、功能及政府對社會文化資源的權威性分配中,應有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就比較差。綜觀我國現有的文化產業結構,明顯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傳統文化產業比重大,現代新興文化產業發展不夠。近幾年,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產業繼續較快發展。2002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592個,文化館2847個,公共圖書館2689個,博物館1451個。廣播電台306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770座,電視台360座。全國有線電視用戶9638萬戶。出版全國性和省級報紙230億份,各類雜志30億冊,圖書68億冊(張)。[1]同時,我國新興文化產業近幾年的發展也比較快。2004年7月出版的《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分類》表明,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文化產業,如網路文化、休閑娛樂、文化旅遊、廣告及會展等,有從業人員422萬人,實現增加值835億元。新興文化產業創造的價值已接近傳統的幾個產業部門。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產業不僅規模小,而且新興文化產業比重明顯偏低。據文化部提供的資料顯示,美國的文化娛樂業年收入4000億美元,佔GDP的五分之一,為美國第二大產業。而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截至2003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有從業人員1274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的5.0%;實現增加值3577億元,佔GDP的3.1%。[2]網路游戲業、文化信息業、文化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發展潛力巨大。

第二,產品結構不合理,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能力差。當今時代,高新科技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火車頭,它在文化產品生產領域,從內容到形式、從生產方式到傳播方式,都在得到廣泛應用,從而極大地促進文化產品生產的發展和創新。由於發達國家文化產品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因此,發達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的運用是主動的和積極的,謀求通過科技在文化產業的應用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和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以美國為例,20世紀90年代,圖書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就開始把網路技術應用於銷售,極大地方便了消費者的選購,從而推動了圖書和音像出版業的發展。迪斯尼把高新技術應用於文化娛樂業,1993年的銷售額為85億美元,到1997年僅僅4年的時間就達到了225億美元;百老匯音樂劇生產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許多傳統表演藝術無法比擬的,其表演場景美輪美奐,輔之以高品質的燈光、音響效果,使人猶如身臨其境,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3]而我國的文化產業,使用的大多都是發達國家淘汰下來的技術,很少使用高新技術。這使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很低,市場競爭能力差。

第三,文化產業各環節孤立、斷層、不成體系。目前,我國各文化企業缺乏協調合作,各自為政,孤立發展,使得文化產業各環節孤立、斷層、不成體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產業鏈,不能形成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我國文化產業結構上存在的這些弊端嚴重阻礙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必須對我國當前的文化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建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把我國文化產業從一個幼稚產業、弱質產業建設成為一個朝陽產業、強勢產業,進而把我國由一個文化資源大國建設成為文化產業大國。

⑨ 我國文化產業不健康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人做事太功利。賺錢手段而已,因為大家工作都是為了「從別人身上攫取錢財」,所以很多中國人很「節儉」,因為在他們看來花錢就是被別人利用。
這樣一來,需要極大耐心、熱情的文化產業、藝術創作,能夠做下去的人就極少。因為太少,形成不了規模,自然與國外比不了。

⑩ 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試論文化產業投資不足問題之克服
摘要:本文對當前我國存在的文化產業投資不足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介紹了國外在文化產業投資問題上的做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若干克服文化產業投資不足的辦法。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資

一、投資不足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

與任何事物的發展與進步一樣,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投入的保障。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富裕,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正是發展文化產業的社會源動力,文化要實現產業化,其所需要的資金、人力、物質的投入會呈現出更為大量的需求。因此,從法律、政策與事實上確認必要與充分的投資,這是文化產業必不可少的物質保證。而投資不足必然會制約文化產業發展。導致資本向文化產業投入的不足,進而影響文化產業發展進程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投資渠道不暢通

文化產業的投資渠道總體上可以分為:國有(政府)的文化投資、民間文化投資和外資的進入。長期以來,文化被認為是純粹的公益和消費部門而由政府財政包辦,這種體制使得投資渠道過於單一、狹窄,只講投入不講產出,許多重大的文化基礎設施由於缺乏資金,其建設受到嚴重的限制。而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的文化產業大多實行「出身」准入制。即只有是「我部門」、「我行業」、「我地區」以及全民所有制的企業才能優先進入市場,這就把部門出身、行業出身、地域出身和所有制出身變成了文化市場准入的條件,由此導致民間資本的產業進入壁壘比較高,使得社會上的閑散資金難以向文化產業靠攏,急需資本扶持的文化項目只能望梅止渴。而外資由於在文化的市場准入方面受到限制,其資本的進入也受到一定的控制。

(二)投資方式不合理

近些年來,我國政府的直接財政撥款和一些文化經濟優惠政策給予了文化產業發展以很大的助力,「九五」期間,全國文化、文物、廣播電影電視和新聞出版事業財政經費投入大幅增長,如文化事業費財政撥款年均增長14 .96%,至2000年達到67 .03億元;但是,對一些產業或項目的資金投入上缺乏明晰的終端目的性,往往造成投入和產出不相協調。在根本上仍然是一種事業型投入方式,而非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化投資方式。此外,我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較低,在融資手段上比較原始,即以資金方式投入為主。缺乏現代化的籌資方式,如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

(三)法律保障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法規體系還不完善,諸如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所關注的法律地位、權益保護、退出機制等核心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此外,國家對文化事業的管理主要依靠政策號召和行政措施,而缺乏用法制手段引導、保障文化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法制環境的不完善,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投資的風險成本急劇攀高,令投資者望而生畏。

(四)文化投資效益的體現也是影響資金向文化產業投入的重要制約因素

從單純的經濟學角度來看,投資者只對其所投資的項目的利益實現感興趣,投入少、收效大、周期短自然能夠吸引大量的資本流入,而文化產業領域的投資無論是用於形成固定資產的文化基本建設投資,還是用於形成流動資產的文化的知識產權投資和用於培育文化戰略後備資源的投資,其建設、創作、培養周期和成型期都比較長。出於對投資回報的考慮,政府投資、企業投資、私人投資等,所選擇的投資重點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政府統籌兼顧,採取必要的投資傾斜政策,促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結構。

二、國外文化產業投資情況簡介

(一)政府加大投資力度

加拿大為了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努力擴大和佔領文化市場。在連年削減聯邦預算的情況下,卻不斷增加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如為支持電影業發展,投資2億加元,建立了一個故事片生產和發行基金;對投資電影業的加國公司實行一定程度的減免稅政策等等。

法國政府非常重視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每年都撥出幾十億法郎用於興建圖書館、博物館、劇場等文化設施。這些資金先由政府撥給文化部,再由文化部分配給各施工項目。近幾年,法國興建了一批大型文化工程,如巴士底歌劇院、新國家圖書館、大盧浮宮擴建工程等。這些工程耗資巨大,施工時間長,如新國家圖書館工程建設資金為80億法郎,1989年開工,1996年建成,工期為7年,每年均需十幾億法郎的投資。1999年,文化部用於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為35 .43億法郎。因此,文化設施的建設是法國最重要的文化產業。

韓國近來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與得益於大量巨額資金的投入。近年政府加大了對文化產業的投入,文化產業預算由1998年的168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億元,文化事業占總預算的比例由3 .5%增長到約17 .9%.

(二)投資主體的多元性

美國文化產業之成功經驗之一在於實現了文化產業投資主體的多元性,美國聯邦政府主要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和博物館學會對文化藝術業給予資助,州和市鎮政府以及聯邦政府某些部門在文化方面也提供資助。而美國文化藝術團體得到的主要社會資助則來自於公司、基金會和個人的捐助等,其數額遠遠高於各級政府的資助,1997年文化藝術業的經費總額為175 .83億美元,其中社會贊助為37. 6億美元,政府直接資助20 .96億美元。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文化產業之所以向前發展、文化市場日益繁榮,商業贊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贊助形式表現出來的商業參與文化活動,正成為一個重要的籌集資金的方式。進入90年代以後,澳大利亞政府和文化機構越來越認識到,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只靠傳統形式上的政府撥款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所需的資金,政府和文化機構的目光均逐漸轉移到了企業,尋求贊助以彌補政府財政撥款的不足。1991年3月,澳政府出台了文化組織登記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向這些已登記的文化組織(目前已有將近1000個)提供贊助,便可免納相應數額的收入所得稅。同時澳政府設立了專門機構(澳大利亞人文基金會)為企業和文化機構雙方牽線搭橋,提供咨詢;出版期刊宣傳和指導;實施有關減免稅政策。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企業和個人向文化機構提供無償捐贈或商業贊助的積極性。

印度政府通過給予優惠政策等方式鼓勵國內私人企業和財團投資文化企業,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印度的新聞社、廣播電台、報紙雜志以及電影製作發行,圖書發行,演出團體等主要文化產業部門都採用了官辦、民辦多種形式。如印度報業托拉斯這家全國最大的通訊社就是一家私人機構,而在印度最有影響的時報系、印度教徒報系、印度快報系等全都是有私人投資,這些報系不僅發行出版報紙雜志,而且涉足更廣泛的文化產業領域。

(三)融資方式的多樣性

美國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程度比較高,在美國,各個文化產業集團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融資體制,一些有實力的文化產業集團如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其背後都有金融資本的有力支撐,文化產業集團與金融集團間互相滲透,互相參股、控股,二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夥伴關系。

英國對企業投資文化產業實行「政府陪同資助」即如果企業決定資助文化事業,政府將陪同企業資助同一項活動,為這項活動的質量和成功打上「雙保險」。政府特別鼓勵「新投入」,即當企業第一次資助時,政府「陪同」企業資助,其比例是1∶1,對於第二次資助,政府則對企業多出上次資助的部分實行1∶2的比例投入。資金的加倍投入,必定會擴大文化活動的規模、質量和影響,廣告效應自然增倍。實踐證明,這一政策明顯地提高了英國企業資助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已有3000多家公司加入了資助文化事業的行列,資金高達近億英鎊。

韓國在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機制中,運作「文化產業專門投資組合」。這是以動員社會資金為主,官民共同融投資的運作方式。文化產業振興院2000年至2001年兩年期間,成功運作「投資組合」17項,共融資2073億韓元(政府350億,民間1723億)。計劃以後每年通過「投資組合」至少融資1000億韓元。2001年韓國電影振興公社通過「電影專門投資組合」融資3000億韓元,保障了電影事業的發展。

(四)投資具有良好的法治環境

加拿大強調立法,用法律進行行業的宏觀管理。加拿大是聯邦制國家,文化由聯邦、省、市政府分別管理。一般情況,聯邦政府負責全國性的文化事務,主要是通過頒布各種法規對全行業進行指導和管理。省、市政府也依據所轄范圍,通過頒布各種法規和條例進行指導和管理,對主要文化投資領域採取了完全透明和基本開放的政策,任何人都要嚴格遵守,不得凌駕於法律之上,使投資者所面對的政策風險降到最低。

日本文化產業得以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在於:法律法規健全,通過法律法規調控文化市場的手段已經逐漸機制化;在文化產業中,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法規就是1970年5月6日頒布的《著作權法》,迄今已經修改20次。該法明確規定,保護各類著作物作者的所有權利,以及對有關部門作品和表演、唱片、廣播電視等的權利及相關權益。其目的是公正使用這些文化成果的同時,有效維護作者的權利,使文化產業得以健康有序地發展。

近些年來,智利也不斷適時出台並不斷修改完善法律條款,為文化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使智利的文化產業走上了一條規范、有序的發展道路,同時也使政府對文化工作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例如:為使智利文化事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匹配,智利政府於2001年著手對原《文化捐贈法》的有關條款進行必要的修改並獲國會通過,頒布實施。修改後的《文化捐贈法》拓寬了文化機構籌集資金的渠道,靈活了捐贈方式,擴大了受益群體,提高了捐贈資金的免稅百分比,進一步刺激了捐贈人的積極性,逐漸形成了「企業辦文化、文化全民化」的風氣。

三、我國文化產業投資不足問題之克服

(一)改革文化產業融資辦法,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限制

我國金融專家汪保健、肖瑞林曾經尖銳地指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加大金融的介入力度,假如沒有金融的全方位的介入,文化不可能真正走向產業建設。良好的金融環境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在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仍受資金短缺制約的情況下,鼓勵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加強文化產業與金融的融合,具有相當的現實意義。為此:

1 應鼓勵文化產業的金融介入,完善融資手段。在投資來源上,鼓勵企業、個人、境外資金興辦文化企業。在投資方式上,採取獨資、合資、合作、合營等多種途徑;既可以資金方式投入,也可以土地、無形資產和技術方式投入入股;還可以通過股票市場發行股票、債券以及文化彩票等方式籌措資金。此外,還可以通過流動資金的貸款、固定資產貸款、聯營股本貸款、循環貸款、產權市場上的溢價轉讓和拍賣、項目貸款等間接融資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為了提升文化產業資源配置的國際化程度,亦可大膽引進外資。

2 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限制。目前,我國文化產業進入壁壘還比較高,民間投資進入的深度明顯不足,這不僅體現在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在市場准入條件上的不平等,還體現在我國對民間資本與外來資本的區別對待。為了充分調動民間資金,廣開投資渠道,筆者認為:首先,要打破壟斷,鼓勵競爭,支持民間力量投資文化項目,實現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融資渠道的多樣化,讓市場在長期資源的配置方面發揮主要和關鍵作用。國家(政府)主要依靠宏觀經濟政策對文化市場進行引導,再由市場引導分散的企業投資,構建眾多的民間投資主體。目前要進一步明確投資主體的分工和投資責任,切實按照國家文化產業各行業的特點和文化市場供求情況,將文化產業建設項目劃分為競爭性項目、基礎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真正確定企業是基本的投資主體地位,政府盡快減少競爭性項目的投資,集中力量進行大型的基礎性、公益性項目的投資,將競爭性項目的投資主要讓位於民間投資。通過制定相關稅收政策,鼓勵個人和團體對文化事業的投資與捐贈,鼓勵工商企業和社會人士對文化產業的贊助。其次,對加入WTO以後,我國已承諾對外資開放的文化領域,應同時向民間資本開放,改變文化產業領域當中存在的外來資本「超國民待遇」的狀況。凡外資准入的,原則上可視為允許國內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領域。同時,我國對外資准入時間上的限制,不適用於國內民間資本。

(二)進一步加強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

鑒於我國文化產業領域投資現狀的分析,目前應加強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作用不僅表現在通過政府財政撥款對文化產業進行直接投資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與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制定有關的文化投資法規、章程、實施細則以及相關配套的政策、措施,並通過監督實施,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規範文化投資的法律法規體系,使文化產業投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 引導投資方向、調整投資結構。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建設的大力推進,許多地區都遇到了文化投資的短期效益和長遠回報的矛盾,遇到了政府的公共投資和企業的商業投資如何銜接配套,以及如何分擔投資的風險和分享投資效益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統籌兼顧,採取必要的投資傾斜政策,促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投資結構。

3 合股參與,共同投資。政府可以通過與文化企業等投資主體合股參與共同進行投資,不但為企業等投資主體分攤了風險,同時也在客觀上減輕了政府在文化產業投資方面的壓力。

4 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無論是對國內的投資者還是對外商來說,投資環境是他們所最為關注的一大問題。改善投資環境實際是改善播種與收獲的聯系。因此,為了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文化產業,政府就必須不斷地改善投資環境。投資環境的改善既是政府一項長期的任務與工作,也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彭立勛。2003年深圳文化發展藍皮書[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2]丁邦開等。科技進步的法律環境[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6.

[3]樂後聖。21Century黃金產業———文化產業經濟浪潮[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

[4]胡惠林。文化經濟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

[5]花建。中國文化產業投資戰略的思考[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2,(2)。

[6]譚震。我國文化產業融資方式的創新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3,(9)。

[7]趙伯樂。淺析印度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產業[J].南亞研究季刊,2002,(3)。

[8]黃明哲,方良平。我國民間投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江西財經,2002,(12)。

閱讀全文

與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缺陷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