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鄉鎮如何抓紅色文化旅遊

鄉鎮如何抓紅色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2022-12-09 15:21:29

A. 鄉村旅遊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 准確定位
「旅遊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市政府旅遊興市戰略,按照大力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設質量總要求,對鄉村旅遊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旅遊規劃編制單位,根據本溪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高標准、高起點實施本轄區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把重點鄉村旅遊資源納入旅遊業總體發展布局,予以重點保護、重點建設,並出台鄉村旅遊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確保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規劃;做到先規劃後開發,堅決避免低水平開發、重復性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同時,要統籌和對接其他相關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各項農業產業規劃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支撐,不能相互沖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建設
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要統一部署,多措並舉,綜合協調,把有限的扶持資金重點放在體現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要設立用於鄉村旅遊示範區獎勵、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投資貸款貼息、旅遊產品開發營銷等專項旅遊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有條件的縣區要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些公園,如休閑廣場、健身樂園、森林公園等。要鼓勵盤活農村房產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採取合資、合夥等形式參與建設,鼓勵他們出租或自辦農家樂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拉動更多的人參與就業。要充分發揮當地酒店、賓館、娛樂場等服務業經營公司的優勢,鼓勵他們參與創建農家樂、民宿、庄園等鄉村一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乃至跨界經營等,為星級農家樂、精品民宿的提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在發展交通、水利、環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鄉鎮景區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建設、河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畜禽集中養殖場、垃圾集中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省市建設的「大盤子」,提升建設標准,借力推進發展。
3.積極協同推進 形成合力
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制定並推進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宣傳部門要發揮中心城市營造旅遊氛圍的優勢,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信、宣傳標語、雕塑小品等各種形式,打造統一的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形象,讓遊客產生深刻的認同感。文化旅遊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紅色文化等資源,支持各地定期舉辦一些民間藝術節、文化節和休閑體育、旅遊論壇等節慶活動;在大型商場、賓館酒店、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區設立旅遊咨詢中心,方便服務遊客,提升鄉村旅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發改經貿部門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國土交通部門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應鄉村旅遊項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設立等方面,充分兼顧鄉村旅遊發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門要出台適合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經營的治安管理辦法和消防安全標准。農委部門要在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在「三化」「三農」建設方面向鄉村旅遊給予傾斜。
4.抓好典型示範 建立標准
當前,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散、小、低狀態,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力和持久的顧客群。破解這個難題,一是要確立一批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典型,利用重點旅遊資源打造好龍頭示範景區,以龍頭帶動全域鄉村旅遊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桓仁縣、南芬區等「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結合各村獨特產品優勢,重點打造農業觀光園、農產品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園等特色主題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地方鄉村旅遊的代表性景點,並利用節慶造勢,重點塑造一些具有代表鄉村旅遊節事品牌的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品;四是要建成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線路,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景區、景點,科學規劃適合自駕游的旅遊線路;五是要出台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准,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檔次,滿足不同類別遊客的消費需求;六是規范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數據統計,要在統計范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夯實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工作的基礎。
5.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帶動發展
特色小鎮不但具備與鄉村聯系緊密,在地理空間上一體化、在經濟關繫上資源互補、在產業鏈上相互協作的功能優勢,而且其優越的生活設施、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容易跨界融合產生新興產業,吸引更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要充分發揮我市合鄉並鎮後的整體優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產品資源,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休閑、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小鎮。一是以本地區滿族、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加工為重點,做強手工藝術特色小鎮;二是利用地方現有花卉品種基地,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產品特色小鎮;三是利用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著重打造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業科普觀光、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四是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發展平台作用,在現有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取得初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特色小鎮。
6.壯大隊伍 調動農民參與熱情
農民是國家推動全面脫貧致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受益人,是繁榮農村文化、推動產業興旺的建設者,更是發展鄉村旅遊、提高農村幸福指數的生力軍。調動我市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立足當地旅遊產業實際,不斷挖掘、拓展新領域,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新型旅遊經營主體給予相應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個人自願原則,充分依託現有閑置土地、廠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資源,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創建一批農家樂、民宿、休閑農園、採摘園等旅遊園區,為農民提供經營場所、創業服務、拉動就業等支持。三是要把營造包容、和諧、創新、平等、競爭的人才成長環境,列為與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樣重要的工作議程;結合農民創業創收的特點需求,實行免費的旅遊職業技能培訓和旅遊產業創新培訓,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四是引導成果轉化。要鼓勵和支持當地旅遊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以及有返鄉創業意願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旅遊產業平台,幫助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企業拓展與科技創新的有序對接和聯動發展。五是要結合各鄉村社團和行業協會改建擴建「鄉村村史館、企業榮譽室、廣場閱覽板」等工作規劃設計專欄,心懷崇敬、濃墨重彩地記錄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企業帶頭人和能工巧匠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各縣區政府部門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路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大力褒獎他們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要樹立用人導向,結合鄉村換屆,破格選拔使用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各鄉村幹部隊伍中來,激發農民熱情,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到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興旺、繁榮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B. 紅色記憶 綠色家園

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與福建、廣東、湖南3省毗鄰,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發祥地;宋代,贛州曾經「商賈如雲」,是當時全國36個大城市之一;贛南素有「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之美譽;自古「承南啟北,呼東應西,南撫百越,北望中州」。面積3.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840多萬,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市。

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創建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這里有紅色故都瑞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序幕在此拉開;這里還是長征出發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瑞金、於都等地集結出發……

贛州又是一塊充滿活力的土地。近幾年來,該市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三個基地、一個後花園」的戰略定位,加緊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在大力建設「十大體系」,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同時,率先開展了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活動,創造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贛州模式」,全市經濟社會正朝著追趕型跨越式方向發展。

A 發展紅色旅遊 共建美好明天

10月16日,正值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2006中國(江西)紅色旅遊博覽會在紅色故都瑞金隆重開幕,2006中國(江西)紅色旅遊博覽會是全國第一個以紅色旅遊為主題的旅遊盛會,圍繞「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主題,充分展示「紅色之魂、綠色之韻、古色之特」的獨特魅力,推動紅色旅遊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贛州市如何使紅色資源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呢?

———把發展紅色旅遊作為傳承「紅色精神」的新載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探索、老區奔小康的新引擎、創造國際形象的新窗口和形成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辦法來抓,贛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以「紅色」品牌為龍頭,帶動「古色、紅色、客家」旅遊品牌的全面發展。

———進一步整合紅色旅遊資源,著力建設紅色旅遊目的地。主要思路和做法是:以紅色故都瑞金為中心,串聯周邊革命紀念地和紅色文化遺址,打造紅色旅遊新產品,使之成為全國著名品牌,成為贛州市旅遊業的龍頭,全面帶動客家風情、綠色山水的開發及城市旅遊的發展,使贛州市成為江西乃至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的排頭兵,成為長珠閩和京九沿線地區富有吸引力的紅色旅遊目的地。

———進一步加強紅色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紅色旅遊環境。近幾年,贛州的交通條件有明顯改善。航空、鐵路、公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條件的改善,已大大提高目標客源市場進入贛州市紅色旅遊基地的速達條件,為贛州市紅色旅遊的騰飛夯下堅實的平台。

———積極參與紅色旅遊活動,努力傳承「紅色精神」。2004年,在江西倡導下,北京、上海、福建、廣東、河北、陝西等省(市),著力攜手打造「紅色旅遊」品牌。七省(市)在鄭州聯合簽署《鄭州宣言》,拉開了全國一盤棋、跨省發展「紅色旅遊」的大幕,使「紅色旅遊」品牌真正飲譽五湖四海。

積極培育紅色旅遊品牌,精心打造紅色旅遊龍頭。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該市大力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發展戰略,作出了打造紅色故都、南國宋城、客家搖籃、綠色家園4個旅遊品牌,形成4個旅遊區,建設3條精品旅遊線路的重大決策。

科學制訂紅色旅遊規劃,努力探索紅色旅遊發展戰略。贛州市與廣州中山大學簽訂《旅遊規劃編制合同》,編制《江西省贛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規劃包含以瑞金、興國為核心的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及產品深化概念規劃在內的6個概念規劃和10個專項規劃,提出了贛州紅色旅遊發展的產品戰略、空間戰略和產業發展戰略。如今,在贛南人民的不懈努力下,這筆豐富的「紅色寶藏」正顯現出永恆的魅力。

B 創建綠色家園 共享和諧生活

在贛州農村,記者聞到的是清新的空氣,感受到的是和諧的生活氣息,遠看是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近看是整潔的路面、干凈的住所。《贛州晚報》總編輯羅瞞說:發軔於2004年9月的新農村建設,使贛州這塊貧瘠的紅土地煥發出巨大的活力。

說起往事,贛縣南塘鎮石院村有著40年黨齡、80歲高齡、雙目失明的鍾惟老人感慨萬千。他說,以前門前的小路遇上下雨天,車輛過往弄得路面的溝有一尺來深,上廁所也不方便,又臟又臭。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村裡遍種蒲葵樹,硬化了村莊道路,拆除了破舊豬牛欄和破舊廁所,新建了畜禽小區,新建了集中供水系統,農戶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和水沖式廁所,石院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新村。

新農村建設從何入手?羅瞞說,贛州一開始就把「三清三改」作為啟動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三改」即改水、改廁、改路。

「『三清三改』這個切入點是經過精心設計決定的,『三清』是不需要花錢就能做的。讓農民先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這是最直接的效果,其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宣傳過程。選擇『三改』的出發點也是從農民最關心、見效最快、最能得到實惠的事情入手。」

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如何解決?贛州的做法是對各類涉農支農資金和項目統籌安排、集約投放。與此同時,各級財政設立了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建立了財政投一點、涉農資金捆綁使用傾斜一點、包扶單位助一點、受益群眾出一點、社會各界捐一點、政策優惠減一點的籌資機制。在這里,政府的資金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贛州市改變過去的資金撥付辦法,通過實物補助的形式引導和激勵農民投資、投勞。對鄉村規劃、村容村貌改造等基礎建設實行了「以獎代補」。如於都縣對村補助規劃經費6000元;贛縣對新建垃圾池每立方米補助120元,對新建無塔式供水每戶補助400元。對產業發展實行了「以獎代扶」,於都縣對新開發種植臍橙每畝扶持150元,所有這些都是通過實物補助的方式實行的。

在「以獎代補」措施的激勵下,政府部門的小資金撬動了大民力。南康市潭口鎮金塘村村民黎明亮告訴記者,由於有政府補助,他自己也拿出一部分錢,把家裡的外牆進行了粉刷,還建了50米的院牆,房屋也換上了不銹鋼的大門。

潭口鎮副書記謝興說,由於鎮里規定,農民每買一個1.5立方米的水塔桶補助300元,農民改水積極性非常高。水、電改好以後,農村買電器的人多了起來,用電量直往上升。

贛州市有關部門統計,通過這些辦法,去年以來贛州市(縣)財政只投入資金6300萬元、捆綁專項資金1.2億元,卻吸引了農民的社會資金3.1億元。既調動了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又有效地拉動了農村消費。開展新農村建設以後,贛州集鎮上人多了,市場熱了,農村活起來了。

贛州在新農村建設中始終堅持以農民自願參與為原則。

新農村建設搞不搞,由群眾說了算。贛州採取農民主動申報的辦法確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申請建設必須經過村民大會通過,群眾同意率低於80%的暫不予批准,從農民最積極、幹部最主動、條件最成熟的村莊抓起,在財力允許和農民可承受的范圍內扎實穩步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龍南縣渡口鎮新大村村民蔡華鈞告訴記者:「剛開始新農村建設時,以為做一做樣子就算了,沒想到政府有這么大的決心。村民們一看別的村子道路修了,廁所改了,自來水也通了,就坐不住了,後來有85%的村民同意申請新農村建設,現在我們村子也面貌一新了。」

新農村建設怎麼搞,也是群眾說了算,吸收農民代表參與各種規劃。龍南縣要求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和實施都要經過5個步驟,即村級「兩委」提方案、廣泛公示聽民意、鄉鎮審議把關口、村民大會票決制、民主監督抓落實。這一「五步決策法」較好地實現了農民的主體地位。渡口鎮石坪村蔡金棟老人說:「進村的水泥路修多寬,在哪裡修,都是村民舉手錶決的。」

同樣,新農村建設搞到什麼程度,也由群眾說了算。贛州採取分類指導、先易後難、分步推進的方法,不趕進度,不搞舉債建設,不搞互相攀比。

從「要我建」到「我要建」,農民把新農村建設當做自己的事情。農民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巨大熱情被激活了:池江鎮庄下村39位平均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把省吃儉用省下的8500元捐給村裡修水泥路;在東莞某制衣廠任營銷部副經理的新城鎮周屋村村民周泰華,得知村裡要修水泥路,特地請假回來向村裡捐贈10萬元……

羅瞞說,贛州市委書記潘逸陽曾說過: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新農村建設不要過高要求農民,不要搞太多的人造景觀。贛州市提出「一個保留、兩個堅持、三個不」的建設思路,即保留農村的歷史文脈,注意傳承建築文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堅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莊整治和建設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提升了農村建設的整體水平。

贛州提出,在城市化進程的趨勢下,新農村建設要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應依山傍水、依山就地勢建設農民新居。同時,按高中低檔為農民免費設計各種戶型的住宅,既避免住宅本身的雷同和毫無章法的亂建,又使新住宅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並傳之久遠,避免一代人建幾次房子的現象。人畜等的排污糞便則充分考慮農村的實際需要,通過科學處理手段,既能讓人看不到、聞不著,又能變成寶貴的有機肥料。

以改水、改廁為例,贛州結合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實際,探索出有塔式、無塔式、引用山泉3種改水模式,「三格式無害化」、「沼氣池式」、「雙瓮式」廁所。興國縣龍口鎮文院村有174戶建起了沼氣式廁所,有29家建起了「三格式無害化」廁所。

「祠堂變學堂」是贛州新農村建設一大亮點。贛州農村祠堂很多,且大都位於村莊中心,他們在村鎮規劃中重視保護和利用農村祠堂,把祠堂建成培訓基地和文化活動中心,使舊祠堂發揮新功能。記者在龍南縣渡口鎮石坪村看到,該村祠堂里的牆壁上貼滿了臍橙種植管理的各種宣傳畫。該村盲人蔡百財已經營6年雜貨店,他說,這個村子民風淳樸,以臍橙種植為主業。新農村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這個村的祠堂已變成了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的陣地。

記者在江西贛州采訪時發現,這里的新農村建設雖然2004年9月才開始,卻頗見成效,頗富特色。雖然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卻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也是一次因地制宜的創新運動,贛州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建設新農村的可行之路。

走京九看商丘之贛州感言

說起旅遊,我們商丘也和贛州一樣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相對於贛州的紅色旅遊,商丘的旅遊特別缺乏的是卓有成效和別具一格的策劃和推介,有著悠久歷史和濃厚文化底蘊的商丘,是否應該制定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呢?

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正式開通,贛州老區有相當一部分人民才看到了火車,乘上了火車。比起贛州,商丘有著獨特的交通優勢,橫貫祖國東西的隴海鐵路在解放前就從商丘通過,京九鐵路的勝利通車又讓商丘形成了鐵路黃金十字架,再加上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和國道,讓商丘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便利的城市。商丘是個農業大市,相對於人口數量也在800萬以上的贛州,其新農村建設的做法值得我們效仿。

新農村建設是個什麼樣的模式?如何結合實際讓商丘農民也過上新農村的幸福生活?贛州「先行一步」所獲得的新體驗,為商丘這個發展中地區建設新農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C. 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應該怎麼做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有什麼原則

紅色旅遊景區規劃可以打造實景演出,實景演出為紅色旅遊景區深度開發完成了三大提升:
首先,體現了紅色景區的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三者的結合,其次,改變了傳統的游覽方式,為紅色旅遊注入新的活力。遊人白天游山水、看史跡,晚上看演出,在紅色與綠色風景的包裹中,是一份盪滌心胸的享受,以豐富代替了"單一"的游覽方式。三是豐富了旅遊目的地的吸引要素。
還可以根據紅色旅遊地點相關主體,開發動感、娛樂性、參與性、競爭性於一體的體驗式娛樂活動。如紅色電影,大背包,鑽地道,砌灶台,射擊攀岩,投擲手榴彈等。其中大型模擬實戰表演尤其受歡迎。
石家莊西柏坡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打破紅色景區規劃傳統的旅遊產品單一,缺乏各地區區域合作和整體規劃的問題,解決各景區對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不完善的問題。提前規劃好交通、信息、公共設施等硬體設施。依託項目本地區的西柏坡紅色文化,凸顯紅色文化特性,整合周邊旅遊資源,名副其實做好紅色旅遊景區規劃。

D. 珠海市唐家紅色文化的需求

珠海歷史沿革幾經變化,古往今來,這里人傑地靈,特別是近、現代以來,涌現出了眾多聞名中外的英才,形成了豐厚的文化底蘊。珠海還是一塊富有光榮革命傳統、愛國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土地,留有革命前輩和無數英烈生活、戰斗的勝跡,保存著前輩們艱苦奮斗、抗擊強敵、戰天斗地的不少紅色文化資源。珠海歷屆黨委、政府以及職能部門,多年來為保護和利用好本土文化資源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在珠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需要引起足夠重視,必須切實做好相關工作。

一、珠海紅色文化資源面臨的主要現實困難與問題

(一)一些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沒有得到妥善保留,需要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利用

比如1959年2月朱德同志看望白藤堵海防咸工程民工的照片與檔案資料;1963年周恩來總理視察萬山要塞的檔案資料、歷史遺跡;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兩次視察珠海的檔案資料;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的故居與相關資料;還有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珠海成為海防前哨的有關資料與代表性建築;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來自各地的上山下鄉知青落戶珠海地區的農場、生產隊的有關史跡;以及珠海地區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史料等等;這些方面的紅色文化資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體現珠海如何從一個邊陲小縣發展成為現代化的花園式的海濱城市這個歷程的很多紅色資料,還需要我們認真挖掘、保護和利用。

(二)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視還不夠,經費短缺,資金投入不足,缺乏整體規劃,利用效率不高

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的觀念滯後,目前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主要是基於紅色旅遊開發的角度,對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還沒有形成遺產的概念,缺乏紅色文化遺產意識,應該從文化資源角度認識紅色旅遊資源,因為文化資源的生命力可能長遠於政治生命和經濟生命,單純從經濟或政治資源角度來考慮可能不是最持續的發展策略。

用於保護維修的財政撥款與文物修繕所需的資金之間的矛盾突出。有的區、鎮、村只好先保住不爛、不倒,有的甚至乾脆讓其自然湮滅等等,這已成為市、區文物管理部門的無奈之策。一些革命遺址由於年久失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有些牆體裂痕漏水,室內雜亂潮濕、空氣不暢,有的雜草叢生,有的門窗殘破,岌岌可危。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我市金灣區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也存在著如何更好地維修和保護的問題。

(三)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產業意識失當,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方式較為單一粗放

由於受市場經濟趨利意識的影響,一部分人將紅色文化資源等同於普通的能夠創造經濟效益的資源,忽視了紅色文化的社會屬性,發展紅色旅遊缺乏深層次的、注重對紅色文化的內涵開發,有損於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有效開發。比如紅色文藝產業等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持續投入,紅色文化資源的效能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失去了紅色文化的本來面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紅色文化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即使是紅色旅遊,也是各個區域獨立作戰,旅遊產品開發、景區內容等形式雷同,根據自身特色進行深層次的開發方面還有待加強。

(四)進行紅色文化資源研究、保護和利用的專門人才缺乏,對紅色文化資源缺少專人管理

紅色文化建設與管理猶如古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工作一樣,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沒有專業人才的參與和專業能力的發揮,這一工作將難以開展。從當前來看,專業人才的缺失恰恰是紅色文化建設與管理的瓶頸。急需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能把握市場規律的復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沒有專業化的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人才,導致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東一榔頭西一棒棰,顧此失彼。同時,一些革命舊址、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有的缺乏專人看管。

(五)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的制度及法律有待完善

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工作,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進行。但是,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中恰恰存在著制度缺失、制度不健全的問題。總體上看,存在著開展工作隨意性較強,缺乏長遠的規劃和體系性,沒有確立一套既能夠兼顧眼前工作,又能夠促進紅色資源長遠發展的規章制度。以紅色文化價值發揮的途徑之一紅色旅遊為例,尚沒有形成完善的、系統的制度。這會造成紅色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開展,缺乏系統性,在一定時間內會顯示出來對紅色文化資源的破壞性,從而影響紅色文化建設和管理的成效。

二、珠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思考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珠海也發展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初具現代化規模的花園式的海濱城市,這是同無數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的斗爭分不開的,是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分不開的。新形勢下,必須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

(一)要充分認識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資源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改革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等具有重要價值和作用

早在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同志就在他所作的報告《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89年6月9日,鄧小平同志更是尖銳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他認為當時思想政治教育堅持得不夠一貫,沒有把四項基本原則經常「作為基本思想來教育人民,教育學生,教育全體幹部和共產黨員。」這些話至今擲地有聲,發人深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的今天,就必須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資源,凝聚起無窮的中國力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利於更好地弘揚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設道德風尚,使我們國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強起來。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紅色文化大多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形成的,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先進性的體現,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的寫照,更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遺址、重要史跡、中共領導人和名人故居及代表性建築等紅色資源,在當代具有重要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們研究、保護和利用好珠海紅色文化資源,也將有利於助推「藍色珠海、科學崛起」戰略的實施,為珠海的騰飛提供精神動力。

(二)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的重視力度,真正解決其面臨的現實問題

建議市、區成立和健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領導小組或辦公室,成員由組織部、宣傳部、黨史辦、民政局、文體旅遊局、檔案局、博物館等組成,對全市各區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檢查、登記,並且進行評估和申報。同時,根據《文物保護法》和《廣東省文物保護條例》等要求,各級政府應把文物保護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各級領導責任制,尤其要加大投入,市、區財政要撥出專項經費,對我市各區、鎮、村(社區)的紅色資源進行維修,對還沒有任何標識的,要盡快立下標志與說明;在城鄉規劃中,注重對成片紅色文化資源的規劃保護,避免在紅色文化區域內再建新建築;對已消亡的革命文物史跡或建築,原則上不宜再進行復建,可採取原地樹立標志或碑刻的方式作為紀念;各級文物保護部門,在對紅色文化資源分門別類做好登記工作的基礎上,抓緊制定維修保護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維修,逐步完善紅色文化的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通過新建陳列館,全面反映紅色景點的歷史與精神內涵。

堅持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文物、規劃和旅遊部門共同規劃開發紅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深化紅色資源研究,打造珠海紅色文化品牌。一是「紅紅結合」。對接其他紅色景區,主動融入「珠中江旅遊經濟圈」,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也可主動與周邊省市的紅色景區相聯接,共同構建紅色旅遊專線,實現友情連接,互動發展。二是「紅綠結合」。珠海市唐家灣鎮淇澳島一帶,山色秀麗,風景獨特,自然、人文、歷史景觀多達十幾處,都可以與紅色旅遊捆綁經營,打造「紅色教育,綠色休閑」的紅色文化和生態旅遊經典線路。三是「紅古結合」。把歷史古跡與紅色景點串連起來,共同推介。香洲區、斗門區、高新區等轄區內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可以讓遊客參觀完紅色景區後再探古訪舊,置身在歷史的足跡中感受歷史。為了便於旅遊資源的整合,可以推行聯票制,設立旅遊專線,開通旅遊專車,進行旅遊整體宣傳推介等。

(三)做好珠海紅色文化的宣傳普及工作,尤其要給青少年學生開辟第二課堂;建立全市黨員黨性教育基地,特別是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大力弘揚前輩們的偉大精神

開辟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主人。青少年正處在思想道德逐步成型的基礎教育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抓緊做好這項工作,是事關國家前途和民族未來的大事。所以,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都要將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扎扎實實融入其中。我們要運用各種手段,廣泛宣傳珠海紅色文化,使之深入人心,在重要節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紀念日以及民間傳統節日,舉行較大規模的紀念或慶祝活動,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進行傳統教育,發揮其社會功能,使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時代精神發揚光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還要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發揮英雄模範人物的帶動示範作用。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活動,通過機關文化、企業文化、村鎮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等形式,將我市紅色文化自然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中。當前尤其要把弘揚珠海紅色文化與我市創文活動、幸福村居建設等結合起來。同時注重深化紅色文化理論研究,促進紅色文化保護和利用向縱深和品牌發展;加大對外宣傳的力度,運用各種宣傳媒體深入宣傳珠海文化資源;組織專家編撰一批有影響力的、以珠海「紅色文化遺產」為題材的作品,進一步擴大珠海紅色文化資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如前所述,美麗珠海,藍天白雲,青山碧海,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同時,珠海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是一塊富有光榮革命傳統和開拓創新精神的土地,也是一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的熱土。被譽為「珠海紅色三傑」的蘇兆征、林偉民、楊匏安,就是其中最為突出的代表,他們的光輝思想、偉大精神與英雄事跡標榜史冊,有力地推動了幼年時期的黨的成長和壯大以及中國工人運動的蓬勃興起;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更好地為民、務實、清廉和更好地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樹立了光輝典範。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員和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組織者、倡導者和領導者,而且首先是實踐者。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又是全黨的表率。他們的行為及其體現出來的理想信念、精神風貌、理論水平、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等,對社會成員起著一種表率作用,對整個社會風尚起著一種重要的引導作用。這就要求在珠海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弘揚過程中,黨員幹部要率先垂範,新形勢下,尤其要大力發揚珠海「紅色三傑」和前輩們的偉大精神,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為把我市建設成為「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範市」而努力奮斗。

(四)建立健全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的長效機制,使保護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成為常態化工作

珠海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必須堅持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13-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關於加強革命史跡保護、開發和利用工作的意見》等法規或文件精神,要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紅色文化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沒有保護的開發,是不可持續的開發,而沒有開發的保護,則是沒有根基的保護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若開發利用不當,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必須正確處理好保護和開發關系,並使之成為常態化工作。

E. 怎樣對紅色旅遊資源進行深入挖掘

1.深入到紅區,走訪調查,收集民間資料,最好是能向老紅軍或者其家屬進行了解。2.到一些博物館或者紅區特色展覽館學習了解,看看還欠缺哪些內容,有針對性的搜集查找。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一下大家想知道的而相關資料較少的。3.廣泛向社會徵集,通過比賽或者獎勵性徵集方式鼓勵大家提供相關資源。4古舊書店、文物商店等相關地方查詢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的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F. 如何培育紅色旅遊文化

LZ是否要寫個文章,提供一些材料,供參考:
紅色旅遊是指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發展紅色旅遊應當注重綜合效益,將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將紅色旅遊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探索出一條產業良性循環之路。
同時,要構建紅色旅遊產業格局。只有將紅色旅遊內容做豐富了才能吸引遊客,如果紅色旅遊線路做不到精耕細作,沒有眾多遊客的參與和整個社會的認同,紅色旅遊就成了一個空泛的概念,愛國主義教育也相應削弱了效果。
還有,要豐富紅色旅遊品牌內涵,變「單色」為「多色」,讓「孤景」成「群景」。隨著遊客觀念的提高,遊人不可能專門只看烈士陵園或名勝古跡,在移步換景沿途,遊人應該看到什麼呢?如江蘇宿遷在此方面,特別推出「五彩宿遷」的旅遊專線。在旅遊線路的設計上,將「紅色」「古色」「綠色」「藍色」「水色」景點結合起來,搞捆綁式專線。「五彩宿遷」的紅色是指紅色紀念地,古色是指文化遺產,綠色是指遍布城鄉的樹,水色是指得天獨厚純凈清潔的水,藍色則指以洋河藍色經典為代表的宿遷酒文化。
此外,要防止紅色旅遊變味走調。因為紅色景點大都地處偏僻,是經濟欠發達、比較貧困的革命老區,根據其獨有的資源——革命歷史舊址和接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開發紅色旅遊,將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生態旅遊結合在一起,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原本不失為一種創意之舉,但一些地區在開發商的鼓吹下,在紅色景點中或附近開發各種娛樂性的項目,修建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等,不僅與紅色旅遊一點兒邊都沾不上,還改變了革命歷史舊址周圍的初始風貌和原生態環境,甚至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對革命歷史舊址的破壞。
綜上所述,紅色旅遊弘揚紅色精神,是一種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發展紅色旅遊,述說那一段歷史,重走長征路,接受思想洗禮,讓靈魂不斷地升華,無疑是給人們的一種先進文化的熏陶。發展紅色旅遊,應結合其革命歷史,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體現出真正的市場價值,這樣才能使紅色旅遊保持長久生命力。

G. 如何開發運營紅色旅遊項目

發展紅色旅遊,是旅遊與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動體現,是增強黨與人民群眾思想溝通的紐帶,更是推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促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綠維文旅是全國知名的旅遊規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設計「三甲級」」綜合規劃設計院,以「創意經典·落地運營」為理念,深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和文旅融合落地項目開發建設十餘年,以「文化旅遊化」和「旅遊文化化」的轉化為關鍵,率先推出了《文旅融合專項規劃編制導則1.0》,形成了文旅融合「五法·八化·六新」方法、文化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旅遊項目文化找魂三部曲,並在大遺址旅遊、宗教旅遊、工業旅遊、文物旅遊、文旅主題園區、文旅小鎮、景區型博物館開發運營等方面形成了創新規劃方法和打造模式,出版了《文旅融合專刊》,可為市/縣政府及文旅管理部門提供《文旅融合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並為遺址遺跡、文化遺產、影視演藝、文創體驗、工業旅遊、紅色旅遊、民族民俗、地域文化、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博物館、文旅城鎮園區等各類文旅融合項目提供創意策劃、建設規劃與落地設計。

H. 對於如何發展延安的紅色旅遊,提出建議

[摘要]延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從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公共設施落後和服務質量較低,將是較長一段時期里制約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動延安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的紅色旅遊熱潮席捲全國,紅色旅遊日益成為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的創業史、革命史、奮斗史,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全民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工程。與此同時,延安紅色旅遊也獲得巨大發展。2006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56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1%,旅遊綜合收入25.61億元,增長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遊人數650.12萬人次,增長15.2%,其中:海外旅遊者2.23萬人次,增長33.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01億元,增長36.7%。然而,在紅色旅遊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旅遊內涵的挖掘和旅遊層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紅色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1.紅色旅遊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未發揮其輻射作用

為適應中國革命的具體國情,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多建立在幾省交界處,新中國建立至今,許多革命老區仍然隸屬不同行政區管轄,有的甚至跨越數省。行政區劃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壘阻礙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地處行政區交界的紅色景區也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就延安而言,紅色旅遊資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開發,整體規劃不足,周邊各縣也僅從本地出發,將延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革命遺址孤立地開發,資源整合不夠,各自為政,往往忽視景區間的差異,阻礙生產要素的跨行政區的流動,造成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遊的遊客大都僅以參觀延安城區內的景區景點,且停留時間較短,「紅色之都」向周邊的輻射作用發揮不足,延安周邊各縣的紅色旅遊資源遊客光顧較少。

2.紅色旅遊資源保護面臨挑戰

盡管延安市已從發展條件、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項目、交通規劃、形象定位、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對未來紅色旅遊開發進行了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但從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情況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怎樣兼顧,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分離,以及如何分離,資源特色如何挖掘,旅遊開發層次和重點如何確定,旅遊開發方式如何選擇,怎樣避免決策失誤和投資風險,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在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面臨的問題。

3.旅遊整體功能較弱,產業發展滯後

目前,紅色景區的旅遊功能主要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兼具觀光游覽和療養的功能,開發旅遊資源時,強化了旅遊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視了與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資源相結合,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風光游覽、療養避暑、科學考察與探險旅遊等旅遊項目,致使旅遊功能比較單一,綜合功能不強。旅遊功能的單一化決定了遊客類型較狹窄,遊客大部分是國內遊客且是來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國遊客和成年遊客所佔比重低,青少年遊客多為組團或團體遊客,停留時間不長,平均每個人的支出能力和實際支出有限,人均消費低,因此經濟效益不高,旅遊收入的總量較少。

4.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游覽形式以靜態參觀為主

多數紅色旅遊景區的開發沒有融入到當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沒能展現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帶有顯著的政治色彩,表現為旅遊主題單一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消費群體和時間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並受革命紀念日和政治活動影響明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過後,難以吸引遊客,時效性較強。

紅色資源的開發存在簡單化、程式化等缺點,景點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這些紅色資源的影響往往受到這種開發簡單重復的影響,在一些大型的主題活動過後,其繼續受教育的影響難以持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其開發方式有關。紅色旅遊作為主題性旅遊,沒有圍繞「紅色」特色來整合產品,把紅色旅遊的特色滲透到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突出紅色主題,提升遊客體驗。

二、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對策與建議

延安紅色資源有著數量多、品質高、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的特點,由於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其開發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形成了紅色資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讓品牌成為精品,必須重視開發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深度開發,從而使紅色資源的社會價值達到最大化。

1.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紅色旅遊資源

根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圍繞「紅色」主題,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制訂延安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整合當地紅色旅遊景點資源,構建「紅色旅遊」體系,不斷推出「紅色旅遊」精品和線路,並逐步輻射到其他「紅色旅遊」區(點),制定當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確立今後發展紅色旅遊的目標和任務,打造當地紅色旅遊整體形象。建議結合制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各有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盡快研究、推出本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資金投入、硬體改造、文物保護、交通安排、宣傳推廣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利用紅色品牌效應,從制約本地旅遊發展的食、住、行問題入手,以項目為載體,以優惠政策為前提,優化投資環境,採取各種靈活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抓住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極好機遇,依託特有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加大旅遊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旅遊公路、步行游道及旅遊景區停車、環保環衛、供水供電、安全等旅遊配套設施。以旅遊業發展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達到「吃、住、行、游、購、娛」等三產業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優化提升區位條件,打破制約本地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完善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推動旅遊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3.宣傳先行,主題鮮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傳媒和強勢傳媒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重點策劃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要結合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和著名歷史人物紀念日、節假日,進行重點宣傳,精心策劃和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主題系列活動,增加紅色資源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同時,在人類信息化時代,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可以充分憑借這一快捷的傳播方式,創建紅色教育網站,為傳播紅色旅遊服務。應不斷充實完善紅色內容,辟專欄、專訪、專報、專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傳紅色旅遊,並組織拍攝紅色宣傳片,結合迎峰度夏、暑期旅遊及先進性教育活動,抓好紅色旅遊的線路組織和宣傳促銷,進一步推出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組織開展青少年巡訪紅色旅遊基地活動,製作紅色旅遊紀念品。

4.開發與保護並舉

應針對延安紅紅色旅遊資源的類型、特色、價值、區位條件、發展階段,以及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現狀和問題,依據國內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理論、實踐和經驗教訓,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使紅色文化遺產成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適度的開發,將是促進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最好途徑。保護與開發,必須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從旅遊開發的一般理論看,紅色文化遺產的旅遊開發,也存在著資源的等級層次與旅遊市場范圍和規模之間的對應關系。必須對各種紅色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從整體上把握延安紅色文化遺產的開發層次和重點。按照旅遊資源與旅遊產品共生型開發理論,紅色文化遺產開發的重點在游覽線路、景區(點)解說、交通與旅遊服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主要解決旅遊者的可達性、游覽、食宿、娛樂等問題,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作為吸引物的景區景點的建設問題。紅色旅遊景區的建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條件,實事求是地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把握好建設規模和標准,嚴格控制寬馬路、大廣場建設,做到樸素實用,確保紅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5.整合紅色旅遊資源

延安,除350多處紅色旅遊資源外,同時擁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風情民俗等其他類型的旅遊資源和有其他種類的旅遊產品。因此,必須抓好資源整合,要把紅色旅遊開發置於旅遊發展的大局之下,立足於當地實際,研究市場,融合紅色旅遊資源與當地其他旅遊資源。應以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紅色旅遊資源為重點,同時加大黃土風情文化、黃河壺口瀑布及延安退耕還林所形成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做到「以紅色旅遊為主軸」,與周邊其他類型的景區聯合發展,科學規劃設置多樣的線路組合,豐富游覽內容,擴充游覽路線的可選擇性,努力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根據季節不同向市場推出不同的應時線路組合。形成「紅」、「黃」、「綠」旅遊的「多色組合」,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黃土風情、綠色生態旅遊,優勢互補,克服單一性,豐富紅色旅遊的內涵,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李悅錚:區域旅遊市場發展演化機理及開發.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5

[2]葛全勝:西部開發旅遊發展戰略.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3]羅來武:旅遊市場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I. 紅色旅遊論文

內容摘要:發展紅色旅遊,應當以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科學有效地利用紅色旅遊資源,最大化地滿足旅遊者的消費需求,更好地實現社會、政治、經濟、資源和環境效益,以促進紅色旅遊的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關鍵詞:紅色旅遊 科學發展觀

發展紅色旅遊,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先進文化和振奮民族精神,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旅遊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壯大旅遊業支柱產業地位的一項政治、文化、經濟和戰略性工程。目前,經過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集中強勢的宣傳下,紅色旅遊已經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總結多年來我國紅色旅遊發展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教訓,深入研究和探討如何以科學發展觀作指導,科學有效地利用紅色旅遊資源,最大化地滿足旅遊者的消費需求,更好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促進紅色旅遊的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

紅色旅遊應遵循的發展規律

紅色旅遊承載著多元平衡的發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陣地,也是具有鮮明文化特徵的綜合性經濟產業;既體現一種政治行為,又體現一種經濟行為。有效地發揮紅色旅遊的各種功能,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來發展。
堅持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發展紅色旅遊,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紅色景點革命傳統教育的屬性。「紅色」是紅色旅遊的內涵、資源、特色、品牌,是紅色旅遊的突出特質。紅色旅遊必須考慮資源特色和社會影響,保持紅色資源的真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嚴肅性,這是由紅色旅遊發揮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決定的。因此,發展紅色旅遊,一要力避輕視歷史,紅色旅遊本身就是歷史旅遊,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二要力避在紅色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中,不要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真諦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紅色旅遊景點重復建設和紅色產品雷同開發。四要力避不切實際地盲目貪大求全。
堅持旅遊經濟的發展規律。紅色旅遊不僅僅是一種宣傳教育性的政治活動,從本質上講,它更是一項旅遊活動、一個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因此,和開發其他旅遊產品一樣,必須牢牢把握旅遊經濟脈搏,按照旅遊經濟的規律,始終以市場需求和公眾興趣為導向來開發紅色旅遊產品。紅色旅遊消費需求如何滿足,直接影響著資源向效益的轉化,這是檢驗和評價紅色旅遊發展觀的一個重要標志。為此,應當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提升產品化水平。紅色旅遊作為一種旅遊產品,只有把紅色旅遊的主題回歸到歷史文脈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證其旅遊產品的獨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續性。同時,紅色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在於其吸引性。建好紅色景點、紅色基地、紅色旅遊線路的過程,也就是紅色旅遊產品的開發過程。要培育紅色旅遊的持久吸引力,就應當在保證思想性的前提下,從創新性、豐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構建,努力提高其觀賞性、趣味性和可參與性,達到寓教於游、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產業化水平。現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文化內涵,延長客人居留時間,將旅遊產品中的文化內涵挖掘出來,變成可看、可欣賞的產品,並與娛樂休閑、購物、居住等多個要素搭配起來,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費中獲得享受。因此,應當深度開發紅色旅遊產品,形成行、游、住、食、購、娛相配套的產業體系,實現紅色旅遊產品從經營資源向經營文化升級,從追求數量規模向追求質量效益轉變。

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觀

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在不僅在國際上受到普遍關注,在我國也同樣得到高度重視。勿庸置疑,旅遊業的存在依託於對環境、資源、生態、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因此旅遊業的存在與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有著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紅色歷史遺存為代表的紅色旅遊資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對其開發、保護和利用成為旅遊業面臨的可持續發展課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特殊性決定了發展紅色旅遊必須抓住三個重點,處理好兩個關系,實現五個效益。 抓住三個重點。一是科學開發。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紅色旅遊不可能長久發展。紅色旅遊有其特殊性,如何將當年的場景展現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壞生態旅遊資源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發展紅色旅遊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形成精品意識;必須注意適度硬開發,避免對紅色旅遊資源和周圍環境造成無法恢復的破壞。二是永續利用。紅色旅遊資源是一筆寶貴的社會財富,又是一個可持續開發的產品,應當採取多種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護。發展紅色旅遊應當牢固樹立保護紅色旅遊資源的意識,為此,要切實加強對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積極開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紀念館和遺址維護修繕、革命紀念地環境的整治工作。同時,應當出台相關的規范與制度,使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制度化、規范化。
處理好兩個關系。首先是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這是形成循環經濟的原則,也是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的一條原則。應當盡快啟動紅色歷史文化遺產工程,努力克服並消除開發、經營和使用的不當行為,在努力促進保護的同時,獲得紅色旅遊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要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如何開發利用好紅色旅遊資源,是紅色旅遊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其核心問題是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實現紅色旅遊可持續的健康發展。要處理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必須以有效保護、科學開發和實現永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革命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為保護和利用的對象,不應一味強調「保護第一」,而限制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應貪大求洋、將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舊建築推倒重建;不應重開發利用而輕保護修繕。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是有利於保護傳承的。要通過開展紅色旅遊活動,積累更多的資金用於文物保護,使革命文物的保護與利用實現雙向互動,和諧統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
實現五個效益。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審視紅色旅遊資源的早期開發建設,會發現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學規劃,對資源和環境的科學保護重視不夠,同質性、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這些問題反映出在今後,發展紅色旅遊不僅要關注數量的擴張,更要注重質量的提高;不僅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尋求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最佳結合點,實現社會效益、政治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資源效益的五統一。發展紅色旅遊的實踐證明,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旅遊產業發展規律,政府主導,措施得力,紅色旅遊就能夠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紅色旅遊的統籌協調發展

惡性競爭是紅色旅遊面臨的一大難題。經過近幾年的市場整合,目前,紅色旅遊的協調發展漸成氣候。推動紅色旅遊協調發展,不僅是促進相對貧困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平衡地區差距、建設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而且是尋求新的增長點,實現我國紅色旅遊新突破的重要途徑。
加強區域內紅色旅遊的協調發展。在區域內發展紅色旅遊,一方面,為滿足旅遊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強不同旅遊形式之間的協調互動,增加豐富性,為旅遊者提供完善的菜單式選擇模式。另一方面,要藉助其它旅遊資源,有機整合相關資源,使其成為人文與自然結合的旅遊產品形式,實現集聚效應。所以,在紅色旅遊的開發過程中,既要突出紅色主題,又要跳出紅色局限,把紅色旅遊、綠色(自然生態)旅遊和古色(歷史文化)旅遊、藍色(海洋)旅遊、風俗(民俗風情)旅遊有機結合統一起來,形成優勢互補,打造色彩斑斕的旅遊產品組合, 滿足日益個性化、專業化的旅遊市場需求。加強區域間紅色旅遊的協調發展。不同層次、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紅色旅遊應當著眼於形成紅色旅遊大開放戰略格局,統籌兼顧區域旅遊合作,按照主題明確、區域聯動、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差異開發、優勢互補的原則,統一打造紅色旅遊品牌,擴大紅色旅遊影響力,共同促進紅色旅遊的發展,使旅遊各種生產要素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上自由、合理流動。加強營銷和宣傳上的聯合、部門企業間以及旅遊營銷人員的培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進紅色旅遊的發展。
通過紅色旅遊推動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實踐證明,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紅色文化,振奮民族精神,保護和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培育旅遊業新的增長點,幫助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山區脫貧致富,實現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巨大的物質力量。發展紅色旅遊能激發老區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艱苦奮斗、改變落後面貌的勇氣和決心。其次,政治優勢、資源優勢可以轉化為經濟優勢。多數紅色旅遊資源位於欠發達的革命老區,應當說,紅色旅遊的亮點就是生態保護的重點、扶貧開發的難點。紅色旅遊的開展可以使紅色旅遊真正成為無污染、可持續發展的扶貧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擴大就業。開發紅色旅遊可以帶動老區第三產業發展,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而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就業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態保護和革命文物保護的意識越強。這也是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第四,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紅色旅遊的興盛可以改善當地交通、通訊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可進入性。
總結各地發展紅色旅遊的實踐經驗,應當重視三個層面的工作:一要善用優勢謀發展。優勢就是特色。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當地紅色旅遊資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發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謀發展。發展就要有精品意識,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這需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以及各級幹部群眾的齊心協力,共同維護、發展好品牌。三要科學規劃謀發展。發展紅色旅遊不能簡單地把紅色景點堆積起來,應當進行科學規劃。國家對紅色旅遊的發展已有總體規劃,在空間上照顧均衡,突出重點和主題。在時間上囊括了黨的代表性歷史,有利於在各地發展特色的基礎上形成整體發展。當前,特別需要各區域發掘自身潛力,突出自身特點,展示區域獨特性,確定符合旅遊規律的高起點、高水平的發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產品。
建立發展紅色旅遊的協調機制。發展紅色旅遊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當建立起一套高效靈活、富有成效的協調機制。這些機制包括:政府主導機制,將紅色旅遊准確定位,全面調控紅色旅遊的發展速度和方向。行業主管機制,實行旅遊部門統一管理,相關部門密切協調,形成發展合力。市場運作機制,整合資源,組建旅遊集團,鼓勵和支持各種經濟成分進入旅遊業,形成多渠道投入紅色旅遊的發展格局。發展保障機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對旅遊產業發展的投入。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整頓和規范旅遊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谷玉芬.紅色旅遊成功因素分析.商業經濟,2006.2
2.范思立.市場增勢強勁「紅色旅遊」預熱2005年旅遊市場.中國經濟時報,2005-2-21
3.谷玉芬.紅色旅遊與紅色資源關系解析.商業經濟,2006.3
4.劉筱秋.把旅遊業發展成構建和諧社會的動力產業.中國旅遊報,2005-6-13

J. 「紅色新儒學」導向下的山東鄉村旅遊探索

沂蒙,銘刻「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革命精神高地。沂蒙山,隨物賦形,八百里山河以標志性的人文地理概念在這片紅色沃土插上沂蒙精神旗幟,沖鋒號角吹響齊魯大地,戰鼓聲聲激盪新的征程。

進入新時代,作為中央以省命名的唯一一個革命老區,承載著初心和時代使命,實現以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的革命理想,闖出一片美麗鄉村新天地。 探索 「以紅帶景,用儒釋今,紅色新儒學與城鄉融合的共建共享的鄉村振興實踐。」

「紅色新儒學」概念的提出 是山東革命老區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經典再現,在本土化實踐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共同構成山東紅色文化的新時期價值觀,為老區新生注入不竭的動力與自信。

「紅色」是一部鑄就永不褪色的時代經典。 中國共產黨領導山東軍民創造形成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已形成沂蒙、膠東、渤海、魯西等四個保護利用片區。從革命戰爭年代留下的英雄故事到文化傳承,從家國情懷到道德規范,作為中國革命戰爭時期三大革命根據地之一,沂蒙,始終閃耀著紅色智慧與強大的正向國際影響。

「新」是一個見證鄉村振興的文旅樣板。 為實現「充分發揮農業大省優勢,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的目標。全力打造沂蒙山區鄉村 旅遊 連片發展的實踐模式,以紅色+生態、紅色+文化、紅色+文明等一系列紅色樣板強勢崛起,實現粗放的數量集合變為紅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鄉村脫貧致富,成為書寫革命老區新生活的「紅寶書」和紅色文化「根據地」。

「紅色新儒學」是一次聚力全域 旅遊 的創新實踐。 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曲阜更是孔孟之鄉,獨特的價值體系早已根植在齊魯兒女心中,其深厚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在近現代展現磅礴偉力。紅色新儒學,體現的是山東人獨特的精神世界,以紅色象徵的本質與全域 旅遊 化打造新鄉建空間,保持紅色審美與傳統經典的高度契合,並以儒學的現實價值凝結 旅遊 成果,是山東紅色文化價值體系對全國做出的示範與模版。

齊魯樣板「三年答卷」,紅色 旅遊 「一年一個新台階」。

——政策指引。 2018年,山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掛牌成立,積極發展紅色 旅遊 ,提升「好客山東」品牌影響力,納入《山東省全域 旅遊 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5年)》。同月,《山東省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實施方案》出台。打造「新時代山水聖人」紅色 旅遊 精品線路,成立山東紅色 旅遊 推廣聯盟。

——文保協同。 2019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和《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提出在3年內實施7項革命文物保護工程,發揮革命文物資源在推進山東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法規建設。 2020年11月,山東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山東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條例》,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紅色遺存和革命精神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同時指導革命文物豐富的地市出台專門法規,如2020年4月臨沂市制定出台《臨沂市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條例》,紅色資源保護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

目前,全省已建成紅色 旅遊 景區近百個,其中A級景區49個(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11個)、全國紅色 旅遊 經典景區24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18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34個。紅色 旅遊 累計接待遊客超過兩億人次,收入超過1000億元,帶動就業60多萬人。發布8大主題,100條山東紅色 旅遊 線路,串聯鄉村田園與都市文博,形成跨區域、閱古今的大型紅色文化遺產廊道。山東省入選《全國紅色 旅遊 經典景區名錄》中,沂蒙地區的景區數量占據半數,全面展現沂蒙紅色 旅遊 的獨特魅力和蓬勃活力。

一、鄉村紅色 旅遊 發展格局

2021年,山東確定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其中,沂蒙山區的大部分區域都分布在魯中南山地丘陵,即「三圈」中魯南三大經濟圈區腹地。與此同時,沂蒙作為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與膠東、魯西形成連片保護,統籌展示的大戰略布局,更加強調紅色 旅遊 的區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

狹義上的沂蒙山區指魯中區的沂蒙專區,主要包括沂水、沂南、蒙陰、沂源的全部以及費縣北部、平邑北部、新泰東部的區域。構成沂蒙山人文地理骨架的沂山、蒙山、魯山、孟良崮等群山腹地,正是革命老區實現鄉村振興的新時期發展的「革命根據地」。

沂水縣院東頭鎮桃棵子村,是沂蒙紅嫂祖秀蓮救治八路軍戰士郭伍士事跡的發生地,《沂蒙頌》《紅嫂》《沂蒙山的故事》皆是以此為原型創作成文藝作品,以挖掘「一位好紅嫂、一名好戰士、一個好故事」的精神內涵,棵子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沂水縣紅嫂故里 旅遊 專業合作社」,通過「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模式,注入桃棵子村 旅遊 扶貧的實踐路徑,確定了以紅色文化引領,結合青山綠水、傳統古村落特色,打造「紅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在桃棵子村紅色 旅遊 產業發展及鄉村 旅遊 連片打造引領下,全縣形成「紅色 旅遊 +」的發展形態。發展沂蒙山根據地景區和桃棵子紅色 旅遊 區,兩個3A級紅色 旅遊 景區;夏蔚鎮王莊村、夏蔚鎮雲頭峪村、院東頭鎮桃棵子村、西牆峪村、泉庄鎮尹家峪村等5個村被列入全市第一批紅色堡壘村。

「紅嫂」祖秀蓮紀念館

沂南縣是山東抗戰中心區域,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斗生活過,同時涌現出「沂蒙紅嫂」「沂蒙大姐」等一批「百姓紅人」,是「軍民魚水情」的 情感 原型,「沂蒙精神」的誕生原鄉。

位於沂南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的沂蒙紅嫂家鄉 旅遊 區,通過發展紅色 旅遊 和影視產業,採用「農戶+開發商+政府」的開發模式打造紅嫂家鄉 旅遊 區暨沂蒙紅色影視基地,先後建成「古山村」「沂州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鄉夢工場」「沂蒙紅色寫生基地」等5部分。景區直接安置當地農民200餘人,帶動景區內及景區周邊發展「農家樂」賓館飯店、手工藝品製作、土特產銷售等30多家。

通過「一景帶四員」「一中心三基地」等創新形式,帶動當地1400多村民利用農閑時節從事群眾演員、劇組用工、建設用工等工作。孵化鄉村創客製作基地,以此建立手工加工等就業加工基地,實現景區連點成片,鄉村集群共謀致富路的新局面,由此,常山莊村也被譽為中國「山村好萊塢」「中華紅色堡壘第一村」。

從沂蒙精神發源的核心地區再向外擴展到更大的地理區域,就是廣義上所說的沂蒙山區,包括臨沂市的三區九縣,日照市的絕大部分,淄博市的沂源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庄市中區、嶧城區、台兒庄區、山亭區的一部分,泰安部分區域以及江蘇省連雲港市、邳州、新沂、贛榆、東海等縣市的一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紅色資源富集度不高,甚至不能作為鄉村 旅遊 發展支柱,但是通過對革命精神內涵發掘,革命文物活化利用,革命教育宣傳闡釋,提煉出「紅+藍」「紅+文」等多種模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紅色 旅遊 的實踐路徑。

知青小院

日照市紅色 旅遊 以「紅藍交織」的英雄本色,展現波瀾壯闊的革命人詩篇。涌現出王盡美、安哲等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代表、莒縣浮來山支部舊址、本色老黨員「紅色群落」展覽館、柏庄北海銀行等紅色紀念館、展覽館、革命舊址、革命大事件發生地等藉助打造全域 旅遊 示範區、省級 旅遊 強鄉鎮為契機,推動紅色 旅遊 與城鄉共建、共推的協同發展模式;通過「莒國禮物」等文旅產品打造與三產融合,實現紅色產業鏈的上下游聯動,創造新的價值。

濰坊市臨朐縣以淌水崖水庫精神為主題詮釋紅色革命精神,建成淌水崖水庫紀念館,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打造「紅色文化,精神傳遞」一條龍式紅色教育,即採用現場教學、參觀展館、講授課程、編排現代戲劇、觀看專題片、開展宣講報告等「六個一」教學形式,鑄造臨朐紅旅金名片,已有十多個國家水電專家代表團前來參觀考察。

紅色 旅遊 秉持「見人見物見精神」的文化精髓,通過文物遺存、英雄事跡進行紅色教育,保持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在廣泛的 社會 層面及受眾群體接受紅色洗禮。

山東紅色 旅遊 在助力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發展過程中,突破「紅色」或者是「 旅遊 」的本體解讀,延展出具有時代精神的價值新內涵。從紅色文化審美到鄉村生活之美,從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到產業化構建,成為國際品牌輸出,從革命老區的鄉村復興,我們看到這些信仰之地鑄就的紅色豐碑,經過時間檢驗依然閃爍如金。

紅色文化引領鄉風文明

二、紅色 旅遊 內涵的創新輸出

紅色 旅遊 不同於享樂型 旅遊 ,作為一種愛國主義教育,要塑造大眾對革命 歷史 的認同感,積極踐行 社會 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的演繹與創新表達在保證 社會 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同時,就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創新,講好紅色故事,創造超越一般意義的精神之旅。

(一)沉浸式場景演出

沂南常山莊推出「小院沉浸式演出」,以原汁原味的老院石屋為劇場,不同小院分別上演「民兵連」「婦救會」 「戰地醫院」 「識字班」「跟著共產黨走」五個劇目,劇目與劇目之間既有時空交叉也有事件重合,有的以演員串場,有的以故事為線索,觀眾走進一個個院落,近距離觀賞,通過演員的表演觸摸那個充滿硝煙的年代。

這些劇目中,既有像「戰地醫院」中年輕戰士奉獻生命的感人事跡;也有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革命人創作歌曲的振奮時刻。在這種身臨其境的場景式表演中,觀眾以超越生死的感悟叩響心靈贊歌。

常山莊創新沉浸式表演,從白天延伸至夜晚,打造紅色夜戲《沂蒙四季·紅嫂》,劇場坐落在山村裡,舞台下小溪流淌,舞台外戶戶炊煙,當地人演當地戲,容納千人的旋轉舞台,與生活場景,故事背景,舞台藝術融為一體。以演出平台為依託延長文化產業鏈,打造建設沂蒙紅色影視演藝小鎮。

小院沉浸演繹《識字班》

小院沉浸演繹《跟著共產黨走》

沉浸式演繹以情動人

(二)數字化平台再造

依託互聯網平台打造以知識科普直播IP欄目《行走的文明》,開創了國內首個以視頻化IP為核心驅動的省級紅色文旅數字化升級計劃。欄目通過「短視頻+直播」組合拳的視頻化展現形式,挖掘齊魯大地紅色文化,帶領觀眾體驗式「雲 旅遊 」。

尼山鎮的儒鄉印象打造9D VR全息游學體驗中心,針對青少年團體設計形式活潑,顏色鮮艷的畫面場景,寓教於樂。藉助VR、AR、5G、AI、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台,對企事業單位滿足場景設計需求,做到無縫對接。

針對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村史館等場景空間,通過加大對在線體驗技術的提質改造,實現全方位、全時空、全要素的紅色 旅遊 沉浸式體驗、個性化定製和智能互動,優化和拓展紅色 旅遊 的空間,共享數字紅利。

「儒鄉印象」數字化場景應用

(三)政治品牌轉化為市場品牌

紅色文化具有較高知名度,文化品牌佔有優勢地位,然而,作為以政府宣傳為主導的傳播更多是一種政治任務形象,轉化為市場化、大眾化、親民型 旅遊 品牌,需要理念和手段上的創新。

棗庄市台兒庄古城作為二戰紀念之城,以濃厚的了 歷史 色彩賦予古城紅色魅力。依託古運河,古城重建,復活了18個汪塘和30華里的水街水巷,也喚醒了大運河生態文化區域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劉家吊窯泥塑、鐵藝、布藝、雜耍表演等傳統工藝從鄉村走進古城,共同創造「齊魯文化新地標」。

三、「紅色儒學」的研學創新

在民族復興、文化強國、鄉村振興的復調背景下,以「儒學經典,紅色傳承」的主題邏輯是山東省鄉村 旅遊 升級的創新指導。「鄉村 旅遊 ,既要塑形,也要塑魂」,齊魯之魂在儒學,沂蒙之魂在紅學,當儒家思想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與紅色經典「家國情懷、為政以德」時代交融,兩者都是具有 歷史 積淀,磅礴文化載體的新時代所需的精神價值。

濟寧市泗水縣被列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一窮二白的荒村之上,通過打造藝術群落,實現在地性元素及農村農業相融合,形成了以設計、文化、地方生態與鄉村振興共同繁榮,走上了文化與藝術轉化成新動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曾經廢棄的戰備糧庫「變廢為寶」,通過鄉村能人建設為「等閑谷藝術糧倉」,包括多媒體文化交流會議室、美術體驗寫生中心、國畫與書法創作室、鄉村博物館、悅讀濟寧泗水眾籌圖書館、藝舍藝術工作室、咖啡吧、廚藝工作室、藝術餐廳、藝術民宿的多元化業態,形成以「研學+文創+藝術+教育+農業+ 旅遊 」模式運營的多功能、文創型鄉村文化和藝術綜合體。

泗水縣下轄302個鄉村儒學講堂成為鄉風文明傳播的窗口,打開村民「紅色記憶」。在這里,儒學講師志願者也是紅色 旅遊 講解員,作為接受教育的對象,村民不僅可以聽黨史、學禮儀,還能放飛歌聲。以講述當地革命故事樹立現代英雄楷模,愛黨、愛國、愛家是紅色追求,鄉村儒學課堂擔負起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空間任務。

用音樂藝術喚醒鄉村

在研學群體構成上,在校學生群體和黨政企事業單位是兩大客源市場,針對客源群體的身份不同、背景不同,設計研學課程。通過對在校學生學習思想品德、政治、 歷史 課程結合革命老區在地化紅色資源, 歷史 事件、 歷史 人物、紀念設施場所等形成校內學習,校外實習的紅色課堂。

針對黨政企事業單位開拓以團隊建設,發揮凝聚力的核心目標與革命傳統教育相結合,利用黨性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紀念廣場等公共性紅色空間作為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傳承地,做紅色教育傳承人。

魯源新村打造「紅色新儒學」鄉村 旅遊

曲阜尼山鎮南接鄒城,北鄰泗水,是處於三縣市交界處的省級 歷史 文化名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小鎮包括宮像區、尼山孔廟、夫子洞、耕讀書院、景區集散中心魯源新村、配套服務區和一個環湖文旅產業帶。

位於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按照「儒韻鄉風、文化傳承」的主題,把儒學文化與紅色經典緊密糅合,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內四大展館分別以「魯之源-魯之風-魯之雅-魯之頌」為主題展示魯源起源、鄉村記憶、非遺傳承、魯源傳頌等。用現代化 科技 手段推進智能化社區建設,建立了智能魯源黨群服務系統。通過手機智能魯源APP一站式服務覆蓋百姓日常生活各個領域。通過把黨群服務功能、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儒學文化,魯源鄉村 旅遊 實施公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和品牌化營銷,不斷植入符合魯源的 旅遊 元素。

夫子洞請喝茶

無論是取自論語命名的「里仁美宿」還是通過 科技 化手段創新的「儒鄉印象」,以「儒」之美,以「紅」之名,都是作為文化載體表現和傳遞,內化人心中所需的召喚和覺悟,開啟鄉村文化自覺。打造出「蒙山沂水」「尼山聖境」等知名游學地標品牌。

「里仁為美」的新鄉村建設

歷史 事實、革命人物、文化遺址的地方性是 旅遊 的獨特存在。雖然不同子文化和地域特色以及 歷史 事件,打造出紅色 旅遊 主題不同,但在國家尺度范圍內,紅色是對外確立的一種經典形象。在紅色意義的建構里,鄉村是文化交融,城鄉共謀的基礎和紐帶,紅色儒學為導向的山東鄉村不斷創造,不斷更新,彰顯民族智慧與富有生命力故事的中國式表達。

攝影/孔放天 王凱鑫

閱讀全文

與鄉鎮如何抓紅色文化旅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