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溫縣的文化舊址在哪裡

溫縣的文化舊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4-20 03:07:35

① 北平遺址89號是什麼意思

北平皋遺址位於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遺址。
中文名稱
北平皋遺址
地理位置
溫縣
氣候類型
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佔地面積
3.8萬平方米,

② 海南溫縣在哪裡

據《史記·夏本紀》載,夏代太康年間,太康不恤民事,疏於政事,朝政大權旁落。太康臨終前把帝位傳給了弟弟仲康。仲康性格懦弱,朝政被權臣後羿把持。後來,後羿被寒浞殺害,政權又落入寒浞之手。十幾年後,仲康憂郁而崩,把政權傳給了兒子帝相。帝相又被寒浞追殺。

公元前2050年至公元前2020年夏室中衰,各諸侯國紛紛加強屬地范圍的管理,許多小的方國誕生。昆吾氏地處今冀、魯、豫交壤處,地面范圍較大,也在自己的轄區內分立了四個方國。

據《帝系表》載,昆吾氏有子蘇、顧、溫、董,先後建立起四個小的方國。溫國在今河南省溫縣,因該地有溫泉而稱名,都城建在今溫縣上苑村的北地高台上。經文物部門考察,上苑文化遺址為龍山至二里頭時文化遺址。

古溫國的建立時間,據《溫縣志·大事記》載:「約在公元前21世紀,此地已立國。以境內有溫泉得名,稱溫國。」古蘇國的建立時間,據《竹書紀年》載:「帝芬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於有蘇。」

但是,此時的古溫國、古蘇國,並不姓溫姓蘇,他們均姓昆吾氏的己姓,只是以溫泉和紫蘇草為圖騰的部落。溫姓是在夏末商初國滅時,以國為氏誕生溫姓;蘇姓是在商末周初以蘇姓建諸侯國時誕生蘇姓。

夏末商初,商湯起兵,首先滅了夏的主要諸侯國昆吾氏。據《溫縣志·大事記》載:「夏癸(夏桀王)二十六年,商滅溫,溫為商畿內邑。」溫國被滅的時間,約在公元前1720年,距今達3720餘年,為中國較古老的姓氏。

夏昆吾氏諸侯國內包括溫、蘇、顧、董四個氏族方國。有溫氏在今焦作地區,有蘇氏在今安陽地區,有顧氏在今濮陽地區,有董氏在今菏澤地區。商湯建都西亳(今偃師),起兵滅夏,與昆吾之國僅黃河之隔,所以先滅昆吾氏。

以上是溫姓得姓的由來。溫姓還有兩支來源,一支是公元前650年蘇國被滅時,蘇子逃往東方的衛國稱溫子,他的後裔以溫為姓(見《唐溫信碑》),唐時有太常宰溫佶;另一支是《廣韻》說的晉唐叔虞之後郤至族脈。

公元前573年,蘇國被滅後,周將溫賜晉,晉派公族大夫郤至轄溫。郤至在晉掌兵權,以溫為采邑稱溫季,晉後公畏懼他,誅滅其叔侄三族,他的孫子逃到溫邑,開始以邑為姓。

因郤至是晉國的公族,其祖先為晉開國祖唐叔虞,所以今此脈均稱唐叔虞為始祖。唐叔虞因桐葉封弟被成王封於唐(晉)國,他的十九世孫為郤至(見《廣東溫氏發展史·晉世家世系·溫氏世系考》)。其他族源為改姓。

溫姓的遷徙繁衍

中國歷史上的遷徒多是因戰爭和災荒而始。溫姓的遷徙應從商湯滅溫開始,但見於史料上的是商末周初的戰亂開始的。據我國著名姓氏研究專家袁義達和何光岳研究,商末周初有一支溫國人遷往了西域的祁連山昭武城。

從這支溫氏的遷徙,可以看出他們在夏末商初,已經從溫地遷出,首先到了今山西、陝西之地,到了商末周初,才 到達今甘肅的昭武城。

到達祁連山昭武城的溫國人,後遭到匈奴人的抗擊,又繼續向西,進入新疆境內,但同樣遭到吐蕃人的抗擊。最後,溫國人一部流向疆南,後建起了溫宿國;另一部溫國人,越蔥嶺進入俄羅斯境,融入他國種族中。

溫國人自商代以後遷向各地,他們越走越遠,逐步到了北方的內蒙古、寧夏、遼寧各地,但他們始終不忘自己是溫國人,在與北方少數民族融合中,逐漸形成了後來的帶「溫」字的族人,如溫孤氏、溫盆氏、叱溫氏、溫都氏等。

溫姓向南方的遷徙,少數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開始,楚國有參將溫集(見《廣東溫氏發展史》)。溫氏大批向江南遷徙,是從兩晉之間開始的。據《晉書·溫嶠傳》載,山西太原郡祁縣的溫疥、溫序的後代溫嶠,晉時到了浙江。

溫嶠後因功封安郡公,家居贛州(今江西)地區。他的十二世孫溫皋,在南北朝時入籍揚州,溫皋次子溫穆葬在溫州府地。唐末,溫顒的子孫溫同保遷居福建,他們的後代溫元旺遷居到上杭(見《上杭溫氏譜》)。

宋代,溫德興先任漳州太守,又任廣東潮州太守,後任海南瓊州太守,病故於赴任途中,埋葬在廣州白雲山,他的後代在廣東繁衍起來。宋末元初,溫氏經珠江三角洲,散居到雲、貴、川、滇各省(見《溫氏族譜》)。

據《廣東溫氏發展史》載,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溫日操等人住台灣;雍正十二年(1734年),溫明鼎等又入住台灣:乾隆八年(1743年),粵人溫、曾、賴、曹四姓又入住台灣。廣東廉江溫緩、溫宗瑞遷居到了新加坡南洋。

清末至民國年間,由於戰亂,沿海粵、閩、桂和滇地溫氏,大批向東南亞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遷徙,今東南亞成了溫氏的

③ 溫縣的歷史文化

太極拳
太極拳是由明末清初陳家溝陳氏第九代陳王廷(1600—1680),依據祖傳拳術,博採眾家之長,匯集《易經》太極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和道家導引吐納、養生功法而創編。2006年,陳氏太極拳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溫縣被正式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中國太極拳發源地」和「中國太極拳文化研究基地」。
特色飲食
溫縣的特色飲食主要有羊肉夾饃、菜市街的水煎包、獅子夜市雞蛋撈面、溫縣漿面條、祥雲鎮燒餅、招賢豆沫、趙堡豆腐、趙堡董家丸子、南張羌的肉盒、武德鎮肉夾饃、亢村醋、林村香油、倉頭北冶鹵肉、招賢和晁肇涼粉、大渠河鍋巴、招賢麻糖、德意芝麻片、黑旦酥餅、喜多來蛋糕等。

④ 陳家溝的文化遺址

2004年4—12月,在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基本建設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焦作市溫縣陳家溝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共揭露面積4950平方米,清理出龍山文化、兩周時期和漢代灰坑480餘座,各個時期墓葬55座,龍山時期壕溝2條,東周時期陶窯8座,出土和修復了陶、石、骨、蚌、玉、銅、瓷等不同質地的文物300餘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龍山文化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有少量石、骨、蚌器和螺螄殼。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褐陶、夾砂灰陶為主,也有少量的夾蚌褐陶、泥質黑陶、泥質紅陶等。紋飾有豎籃紋、劃紋、弦紋、方格紋等,素麵陶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器形主要有深腹罐、小罐、斝足、豆、瓮、圈足盤、折腹盆、缽、器蓋、器座等。石器有石鏟、石斧、石刀等。骨、蚌器主要是刀、鐮、鏃。西周墓葬共發現5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內填土多為紅褐土,在T36M11填土中還發現一具狗骨架。墓葬均為單人一次葬,並且都有木質單棺,葬式為仰身直肢和仰身屈肢,骨架保存較好,只是M32的墓主人缺失右臂。5座墓葬全部都有隨葬品,大多放在頭部,以鬲、簋、豆、罐等實用器的不同組合為主,同時也發現有生泥坯製成的豆、簋、三足器等冥器,還有少量長條形蚌飾、小銅飾、玉玦殘片等。有趣的是,在M11的人骨架上部,特別是胸前發現有大量小螺螄殼,似為有意擺放。
東周時期遺存最為普遍,分布於整個遺址,出土物也最為豐富,發現的主要遺跡有陶窯、墓葬、馬坑、灰坑、居穴等。東周墓葬發現38座,全部是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形制一般不大。距坑口深0.3米處發現馬2匹,頭均朝東又昂首向北,側卧且脊背向南,四肢伸直,南北並列,而北部的一匹壓在另一匹的四肢上。從馬匹的擺放及其姿態來看,可以確定是死後擺放的。在坑的西部,馬骨架的後面,還有較大的空間,但沒有發現任何輪輿的痕跡。

⑤ 溫縣十大名勝古跡有哪些

溫縣境內有慈勝寺、古溫國遺址、司馬故里、子夏故居、老子悟道處等十大名勝古跡。
1、陳家溝。陳家溝位於溫縣城東5公里的清風嶺上,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陽古寺而古名常陽村。它南臨黃河,與古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遺址等隔河相望。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2、慈勝寺。慈勝寺(元代)位於溫縣城西番田鎮大吳村內,坐北面南,舊縣志雲寫、畫、塑世稱三絕,俗稱「三絕廟」,始建於唐代初年,歷經金、元、明、清屢修。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梁所遺址。梁所遺址(新石器時代)位於溫縣溫泉鎮西梁所村西北崗地上,遺址東西長250米,南北寬300米,面積約7.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米。1963年6月20日,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其為文物保護單位。
4、王薛民居。王薛民居(清)位於溫縣楊壘鎮王薛村內王陶金家。始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為清代朝義大夫家宅。
5、北平皋遺址。北平皋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位於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趙堡鎮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遺址。
6、慈勝寺山門。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經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歷史時期。
7、州城遺址。州城遺址(春秋)位於溫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武德鎮西張計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大部分城牆今已無存,僅東城牆還有部分殘垣,高約10米。
8、遇仙觀。遇仙觀(明至清)位於溫縣城北12公里武德鎮徐堡村北沁河堤下,座北向南,兩進院落,內外總面積三千平方米。
9、康定國公墓。康定國公墓(元)位於溫縣城西嶽村鄉五里遠村北紙廠院內。墓冢原高7米,面積278平方米,現已削平。墓前立有元代梁國公墓碑一通,巨碑尚存,俗稱關關碑。
10、司馬故里舊址。司馬故里舊址(漢、清)位於溫縣城西13公里的招賢、古城、安樂寨一帶,原為溫縣故城,也是晉宣帝司馬懿的家鄉,故稱「司馬鼓裡」。

⑥ 二里頭文化的文化遺址

考古人員對河南溫縣林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時發現,這是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二里頭文化遺址,為研究該地區夏王朝與先商族群的文化特徵和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在對林村遺址考古發掘時,不僅發掘出灰坑、水井等文化遺存,還收集了大量二里頭文化時期的陶片。陶器主要有夾砂灰陶和泥質陶,器型有深腹罐、圓腹罐、折沿深腹甑、捏口罐、平折沿帶鋬深腹盆、大口尊、小口瓮、侈口繩紋鬲、折沿淺腹粗柄豆等。從器物形制上看,年代為二里頭二期至三期。
長期以來,溫縣及臨近地區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址數量很少,受制於材料匱乏,夏商時期文化演進與交流的研究進展緩慢。專家認為,該遺址對於研究夏王朝對焦濟平原的經營以及夏商族群關系意義重大。
考古隊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武志江說,林村遺址所在的沁河中下游是二里頭文化和先商文化的分界,在二里頭文化三期時,夏王朝勢力開始深入到焦濟平原。林村遺址恰好處於夏王朝與豫北先商族群交流的重要地帶。遺址內發現有先商文化的卷沿鬲、陶豆等器物,說明當時二里頭文化與先商族群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聯系 。

⑦ 溫縣有什麼著名小吃

1,董府丸子

董府丸子源於1920年20世紀初,已有數百年文化歷史的董府丸子早在抗日戰爭年間就已名揚懷府。2003年董府丸子被評為焦作名小吃,地方特色小吃稱號。

2,張三包子

張三包子的創始人叫張三春,排行第三,所以群眾把他做的包子叫張三包子。張三包子,質優價廉,三角形水煎包子,三個面均具黃、焦、酥、脆之特點,尤其是包子餡料,別具風味。

3,靳賢書燒餅

靳賢書燒餅,焦作市最有名的燒餅,靳賢書燒餅是以製作人的名字命名的。其燒餅具有製作精細、配料嚴格、合理、黃焦酥脆不變形、不發硬的特點。

(7)溫縣的文化舊址在哪裡擴展閱讀

溫縣風景名勝:

1,北平皋遺址

北平皋遺址(新石器時代、商、周)位於溫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趙堡鎮北平皋村,村四周皆為古文化遺址。遺址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經過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歷史時期。

2,州城遺址

州城遺址(春秋)位於溫縣城東北12.5公里處的武德鎮西張計村。北依沁河,州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7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大部分城牆今已無存,僅東城牆還有部分殘垣,高約10米。

⑧ 溫縣城的歷史

溫縣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聚居區之一,縣內存有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十多處。夏時已稱溫國;商代祖乙曾在此建都;周代為畿內之地,大司寇蘇忿生以溫等十二邑為蘇國,都於溫城;春秋時晉國在此設縣。戰國至秦漢之際,溫縣已是「富冠海內」的「天下名都」(《鹽鐵論》語)了。唐以後逐步衰落,漸為僻邑小縣,但其地處中原腹地,且據黃河津渡,歷代戰亂皆遭劫難,人口遷徏頻繁。 溫縣古稱「溫」,緣於境內有兩個溫泉。一個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牆村(古時屬溫),夏涼冬溫,流入於溴水;一個在今溫縣城西南。《溫縣志》載:相傳泉流常溫,士忻以德,民利灌溉。現在此溫泉已因黃河湮絕計數百年 漢置溫縣,「溫」源於西周初期蘇岔生的封國名。一說因境內溫泉得名,周為溫邑。 古名溫國,以境內溫泉而得名。夏為溫國;漢初置縣,名溫縣;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6年)廢溫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復置溫縣;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溫縣李城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李城縣,恢復溫縣;1945年3月建立溫陟縣;1945年5月建立溫孟縣;1945年8月廢溫陟、溫孟兩縣,建立溫縣人民政府;1960年10月廢溫縣並入沁陽;1961年8月復置溫縣。 2000年,溫縣轄8個鎮、5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4621人,其中:溫泉鎮 77182人、祥雲鎮 48989人、番田鎮 23152人、楊磊鎮 24033人、黃庄鎮 26539人、徐堡鎮 19640人、趙堡鎮 41122人、南張羌鎮 25870人、岳村鄉 23978人、招賢鄉 20976人、林召鄉 27693人、北冷鄉 21073人、武德鎮鄉 24374人。

⑨ 溫縣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您好,溫縣屬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在夏時被稱溫國,
明清隸屬懷慶府轄,溫縣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商、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
是聞名中外的太極拳發源地,是溫、蘇、邢等姓氏起源地。
陳家溝
陳家溝位於溫縣城東5公里的清風嶺上,因村中原有一座常陽古寺而古名常陽村。它南臨黃河,與古虎牢關、伏羲台、河洛文化遺址等隔河相望。陳家溝是太極拳的發源地。
慈勝寺
慈勝寺(元代)位於溫縣城西番田鎮大吳村內,坐北面南,舊縣志雲寫、畫、塑世稱三絕,俗稱"三絕廟",始建於唐代初年,歷經金、元、明、清屢修。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溫縣屬於哪個市

焦作市。

溫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地處豫北平原西部,南濱黃河,北依太行,介於東經112°51′39″—113°13′20″、北緯34°52′—35°2′48″之間。截至2017年,全縣總面積481.3平方公里,轄7個鄉鎮4個街道,262個行政村,總人口46.8萬,縣政府駐溫泉街道。

溫縣古時因境內有溫泉而得名,在夏時被稱溫國,明清隸屬懷慶府轄。溫縣誕生了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卜商、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北宋著名畫家郭熙等歷史名人,是太極拳發源地,是溫、蘇等姓氏起源地。

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懷葯之鄉」和優質小麥種子基地,是省級衛生縣城、文明城市和園林城市、中國十大休閑旅遊縣。

(10)溫縣的文化舊址在哪裡擴展閱讀:

焦作相關:

地理環境:

焦作市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地理坐標北緯35º10′- 35º21′,東經113º4′-113º26′之間,東西長約32.5千米,南北寬約19.7千米。

焦作地處黃河南北之通道,扼晉豫兩省之要沖,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焦作市面積4072平方千米,2012年焦作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千米。

焦作地貌:

焦作市是一個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千米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復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匯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岩溶水資源,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

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布著約500平方千米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干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築。

閱讀全文

與溫縣的文化舊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