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茶文化如何品茶

茶文化如何品茶

發布時間:2022-03-01 09:02:43

❶ 中國茶文化始於何時如何品茶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野生葯用階段。茶的利用始作葯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註:茶原名荼),說是遠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農所發現,並用為葯料,自此後,茶逐漸推廣為葯用。但何時開始作為飲料,史料極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約》一文,曾提到「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等工作內容,這是茶用來飲用的最早記載。
二、少量種植供寺僧、貴族飲用階段。飲茶的習慣,最早應當起源於川蜀之地,後逐漸向各地傳播,至西漢未年,茶已成為寺僧、皇室和貴族的高級飲料,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更為經常。
三、大量發展階段……

茶的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裡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野生葯用階段。茶的利用始作葯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註:茶原名荼),說是遠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農所發現,並用為葯料,自此後,茶逐漸推廣為葯用。但何時開始作為飲料,史料極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約》一文,曾提到「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等工作內容,這是茶用來飲用的最早記載。
二、少量種植供寺僧、貴族飲用階段。飲茶的習慣,最早應當起源於川蜀之地,後逐漸向各地傳播,至西漢未年,茶已成為寺僧、皇室和貴族的高級飲料,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更為經常。
三、大量發展階段……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說: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布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如何品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了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並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❷ 什麼叫做茶文化!!跟大老闆喝茶要注意那些

客觀來說,所有和茶有關的一切的人文、風土、歷史、茶具等等都叫茶文化。要想成為有品位的品茶人,唯一的辦法是多看書學習、多喝茶、多對比、多和懂茶、愛茶的人交朋友,還要加上你的悟性,這樣的話你肯定會成為一個既懂茶有品味的人。

❸ 喜歡喝茶,如何學好茶文化

很多朋友喜歡喝茶,也想要深入了解中國的茶文化知識,但是苦於不知道如何開始學習。

這就是小茶學習茶文化知識的經歷,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若是你覺得不錯,請關注小茶姑娘吧。小茶正努力寫出有干貨的茶文化小文章,希望你能喜歡。

❹ 茶文化:怎樣泡一杯好茶

好茶標准
一. 湯色透亮
這是最直觀的判斷標准,不管茶湯什麼顏色,關鍵要「透亮」,透亮除了賞心悅目外,還說明:
1、製作工藝優良,生長環境干凈。
2、儲存條件良好,沒灰塵,沒霉變。
3、內含物質豐富,並得到很好的釋放。
4、沖泡科學。
從這六個方面輕松判斷:你的茶是不是一杯好茶
二. 苦澀味從舌面散開,而不是收斂
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是茶的本性,但關鍵在於能否快速化開;
苦澀味一直留在口腔中化不開,所謂「盯舌頭」,不是好茶;
苦澀味化開後,喉嚨甜絲絲的,回甘明顯,這是好茶的主要標志之一。
三. 無異味、怪味、水味
1、異味:不是茶本身的味道,在生產儲存過程中,吸收了其他味道,比如化妝品的味道,茶的吸附性非常好,生產存放時要注意,異味一旦吸收,無法去除,再好的茶也毀了。
2、怪味:茶本身讓人不愉快的味道,比如霉味。還有一些語言無法表達的,讓人覺得難受的味道,說明茶有問題,出現了有害物質,如黃麴黴菌等,喝了對健康不利。
3、水味:茶味和水味分離,出現淡腥味。水味往往出現在茶湯變淡的時候,好的茶是不會出現茶水分離的,淡而不腥。比如尚儒牌白毫銀針,即使茶湯沖得如白水了,也是甜絲絲的。

四. 葉底鮮活
無論六大茶類的哪一種,好茶的葉底,鮮活是必須滴。葉底是對茶青的還原,葉底鮮活說明:
1、茶葉的原料好。
2、茶的製作工藝好,沒有把茶做死。
3、沖泡得當。
從這六個方面輕松判斷:你的茶是不是一杯好茶
五.農殘等有害物質不超標
這是喝茶的底線,喝茶不能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忽視了茶的健康本質。堅決不喝農殘、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的茶。
個人不能檢測,要有靠譜的渠道,三無或來路不明的茶最好別喝。
六. 好茶讓人愉悅
不要認為這是條主觀標准,好茶讓人愉悅是因為好茶中的芳香物質和某些成份,喝過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從而使人心情愉悅,頭腦清醒,而不好的茶會讓人越喝越郁悶,紅酒也是如此。以上標准都沒把握的話,就把這當作標准吧,喝好茶會讓人心情舒暢。
一杯好茶,味醇韻雅,寧心除煩。要泡出好茶,選取上品茶葉自然重要,但沏茶的水質、溫度、用具、時間及比例,無一不影響茶的色澤、香氣和味道。對於喝茶的人來說,再多的標准都抵不過好喝,好喝才是硬道理,喝點好茶,很有必要。

泡茶注意事項:
水質
好水才能配好茶,水質有軟硬之分,能夠影響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等感官品質。「硬水」一般指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相反,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被稱為「軟水」。泡茶最好選用金屬離子含量低的「軟水」,如純凈水和高品質的礦泉水。但很多人泡茶圖方便,往往直接把自來水燒開用,但其中殘留了消毒用的氯,茶湯也會有股異味。因此使用自來水時,需要經過凈化。可以將其存在沒有蓋口的容器中,靜置一段時間,消散氯氣,並適當延長煮 沸的時間。
茶水比
一般來說,茶葉和水的比例因茶葉的種類及喝茶者的濃淡喜好有所不同。綠茶的茶葉與水的比例一般以1∶50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沖3克茶葉,沖泡出來的綠茶湯濃淡適中。紅茶的茶葉與水的比例與綠茶相當。黑茶的茶葉用量一般是綠茶的2倍,即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25。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 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
茶具
選對茶具是泡茶、賞茶、品茶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沖泡綠茶時可以根據茶葉的品質選杯子,品相好、細嫩名貴的綠茶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等可以使用透明玻璃杯,以便欣賞「茶舞」。一般品質的茶葉可以用瓷杯。但要注意的是,泡綠茶不要蓋杯蓋,否則茶湯容易變黃。紅茶為了觀色,也可用玻璃杯或是用白色瓷器襯托其紅色茶湯,但不同的是,使用蓋碗杯沖泡更能發揮紅茶的濃郁香氣。烏龍茶也適合用蓋碗杯沖泡,方便聞香和賞葉底,還可以用紫砂壺來沖 泡,能使茶湯醇厚,香氣不散。普洱茶一般用紫砂壺、蓋碗杯都可以。

水溫
一般來說,每種茶適宜的沖泡溫度與其發酵程度有關,發酵程度較低的茶,水溫不能太高,尤其是不發酵的綠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用80℃~85℃ 的水沖泡即可。這類茶比較細嫩,剛煮沸的水溫度太高會破壞綠茶的清香。而烏龍茶如鐵觀音、大紅袍等是半發酵茶,適合用沸水多次沖泡。紅茶是全發酵茶,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最好用剛煮沸的水來泡。黑茶是後發酵茶,以普洱茶為代表,沖泡時也要用100℃的沸水。
沖泡時間
時間短了,茶沒出味,長了則芳香揮散,一般時間的掌握和茶葉種類、沖泡次數有關。綠茶的沖泡時間一般為2~3分鍾,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 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氧化,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沖泡時可以先用1/4的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鍾再沖水飲用。 紅茶的沖泡時間以3~5分鍾為佳,沖泡的次數可根據茶葉品質來分,一般為2~3次。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 以2~5分鍾為宜。普洱茶等黑茶,第一次沖泡時要用10~20秒鍾快速洗茶,既能濾去茶葉中的雜質,還能使後續泡出的茶湯更香醇,後續沖泡時間一般2~3 分鍾為佳。

❺ 有關茶文化的知識

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

發明飲茶的方式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5)茶文化如何品茶擴展閱讀

敬茶禮儀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都有客來敬茶之禮。隨著茶文化的傳播與普及,茶道、茶禮、茶藝已經通過不同的表現滲透到了尋常百姓家。特別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裡不僅開辟了一個別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類名茶、特色茶點也一應俱全,儼然就是一個小茶樓。普通百姓家雖然沒有專用的茶室,也結合自身條件, 配備有茶具和茶葉。

綠茶、花茶、白茶、黃茶不需洗茶,否則將損失茶葉有效成分;而經發酵的如紅茶、黑茶、青茶(如鐵觀音、烏龍茶等)都需要經過洗茶,保障茶湯的口感和品質。茶葉沖泡時,要輕而快,八分滿即可。沖泡後,有禮貌地對客人說:「請用茶。」客人也應表示謝意,待3-4分鍾後,即可品茶。

品茶時,若用茶杯,應右手拿杯柄,左手啟杯蓋;如用玻璃杯,則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夾杯,無名指和小指托底;如用蓋碗,則右手持杯,左手啟蓋,客人可以撥去茶湯上的茶葉,慢慢細飲。如感到茶水過熱,應放在茶幾上稍涼後再飲,不要用嘴吹降溫。

參考資料:網路-茶文化

❻ 對茶文化有了一個怎樣的了解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與茶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於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於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於人文科學。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為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

我國既是「茶的祖國」,又是「詩的國家」,因此茶很早就滲透進詩詞之中,從最早出現的茶詩到現在,歷時一千七百年,為數眾多的詩人,文學家已創作了不少優美的茶葉詩詞。

茶葉被我們的祖先發現以後,對它的利用方式先後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展演化,才進展到如今天這種「開水沖泡散茶」的飲用方式。

茶葉有抗衰老作用,茶葉有益於人體健康,其抗衰延老作用,這一作用中國的古人通過觀察和實踐很早就有知曉,並早已有記述。《神農食經》曾記載「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雜錄》也曾記載「苦茶輕身換骨」。
現代研究證實茶葉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化學成分,含有對某些疾病確具有療效的物質。每天飲茶攝入量雖少,但經常補充這些物質,對人體能起到營養和保健作用。故茶葉稱之為天然保健飲料是名符其實的。

❼ 如何品茶,講解茶道

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體都有了,沒有好的軟體也是枉然,這個軟體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為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
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峰生味更圓」,都認為,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系甚為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瓮,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為:「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為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凈為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瓮,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為上。
(5)強調水品應「輕」。

器皿的選擇
俗話說:「水為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為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於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准。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鑒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為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為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凈,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系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於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通過一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幾、沙發、台椅等。盡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幾凈,盡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同樣也能成為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為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為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了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並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❽ 茶文化的內涵是什麼,茶道是怎樣一種精神氣韻

茶道概述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歸結為茶趣、茶德、茶禪。茶趣即飲茶樂趣,包括物質樂趣和精神樂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飲、雅俗共賞。茶趣有雅俗之分,無高下之別。茶德即茶之功德。陸羽同代人劉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禪是以闡釋茶與佛門之密切因緣。 真意乃茶禪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境界。禪在梵語中意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詩人說:"從一粒砂看世界"。但幾乎每位愛好綠茶或烏龍茶的東方人都不難體會出----從一片茶葉可品嘗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嘴裡含上一口西湖龍井茶,茶湯的氣韻,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鄉溫柔而秀麗的風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烏龍茶、碧天峰鐵觀音,那麼,你看到的將是高山頂上的藍天白雲,同時隨著芬芳的茶香與茶氣,讓你彷彿身處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氣息。 從茶中領會山川風景,與不斷地微妙變化著的真味,真香與氣……不失為回歸自然的一種簡單法門。那麼,茶是如何能給予人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奧秘以外,就是人為的配合。茶可獨酌,也宜共飲,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慮,使人拋卻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奉客,雖不及酒後令人豪情萬丈,意氣風發,但三兩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閑話家常、天南地北、氣氛更為和樂,主客更能曲盡情意,茶的世界是一個祥和的世界 中庸、和諧與茶道 有人說,中國人性格象茶,總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共同進步。這話頗有些道理。 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系,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提攜。 在社會生活中,中國人主張有秩序,相攜相依,多些友誼與理解。在與自然的關系中,主張天人合一,五行協調,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無休無盡,破壞平衡。水火本來是對立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卻可相容相濟。儒家把這種思想引入中國茶道,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飲茶可以更多的審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別人。各自內省的結果,是加強理解,過年過節,各單位舉行"茶話會",表示團結;有客來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與尊重。常見酗酒斗歐的,卻不見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飲終日也不會掄起茶杯翻臉。這種和諧、友誼精神來源於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在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宋人蘇漢臣有《百子圖》,一大群娃娃,一邊調琴、賞花、歡笑嬉戲,一邊拿了小茶壺、茶杯品茶,宛如中華民族大家庭,大孩子雖多並不去打架,而能和諧共處。至於直接以《同胞一氣》命名的俗飲圖,或把茶壺、茶杯稱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達了這種親和態度。清代茶人陳鳴遠,造了一把別致的茶壺,三個老樹虯根,用一束腰結為一體,左分枝出壺嘴,右出枝為把手,三根與共,同含一壺水,同用一支蓋,不僅立意鮮明,取"眾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斷"、"共飲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樸拙中透著美韻。此壺命名為"束柴三友壺",主題一下子被點明

❾ 誰知道茶文化的內涵是什麼,茶道是怎樣一種精神氣韻

茶道概述豐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歸結為茶趣、茶德、茶禪。茶趣即飲茶樂趣,包括物質樂趣和精神樂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飲、雅俗共賞。茶趣有雅俗之分,無高下之別。茶德即茶之功德。陸羽同代人劉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驅腥氣,以茶防病氣,以茶養生氣,以茶散悶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禪是以闡釋茶與佛門之密切因緣。
真意乃茶禪結合而達到的一種境界。禪在梵語中意為"靜慮"、"思維修"、"棄惡"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詩人說:"從一粒砂看世界"。但幾乎每位愛好綠茶或烏龍茶的東方人都不難體會出----從一片茶葉可品嘗出山川風景與大自然的精神。如果你嘴裡含上一口西湖龍井茶,茶湯的氣韻,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鄉溫柔而秀麗的風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烏龍茶、碧天峰鐵觀音,那麼,你看到的將是高山頂上的藍天白雲,同時隨著芬芳的茶香與茶氣,讓你彷彿身處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氣息。
從茶中領會山川風景,與不斷地微妙變化著的真味,真香與氣……不失為回歸自然的一種簡單法門。那麼,茶是如何能給予人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奧秘以外,就是人為的配合。茶可獨酌,也宜共飲,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慮,使人拋卻是非心、名利心。"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奉客,雖不及酒後令人豪情萬丈,意氣風發,但三兩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閑話家常、天南地北、氣氛更為和樂,主客更能曲盡情意,茶的世界是一個祥和的世界
中庸、和諧與茶道
有人說,中國人性格象茶,總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執著持久,強調人與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氣氛中共同進步。這話頗有些道理。
表面看,中國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與價值取向不盡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燈孤寂,要在明心見性;道家茗飲尋求空靈虛靜,避世超塵;儒家以茶勵志,溝通人際關系,積極入世。無論意境和價值取向不都是很不相同嗎?其實不然。這種表面的區別確實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即:和諧、平靜,實際上是以儒家的中庸為提攜。
在社會生活中,中國人主張有秩序,相攜相依,多些友誼與理解。在與自然的關系中,主張天人合一,五行協調,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無休無盡,破壞平衡。水火本來是對立的,但在一定條件下卻可相容相濟。儒家把這種思想引入中國茶道,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飲茶可以更多的審已、自省,清清醒醒地看自己,也清清醒醒地看別人。各自內省的結果,是加強理解,過年過節,各單位舉行"茶話會",表示團結;有客來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與尊重。常見酗酒斗歐的,卻不見茶人喝茶打架,那怕品飲終日也不會掄起茶杯翻臉。這種和諧、友誼精神來源於茶道中的中庸思想。
在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宋人蘇漢臣有《百子圖》,一大群娃娃,一邊調琴、賞花、歡笑嬉戲,一邊拿了小茶壺、茶杯品茶,宛如中華民族大家庭,大孩子雖多並不去打架,而能和諧共處。至於直接以《同胞一氣》命名的俗飲圖,或把茶壺、茶杯稱為"茶娘"、"茶子",更直接表達了這種親和態度。清代茶人陳鳴遠,造了一把別致的茶壺,三個老樹虯根,用一束腰結為一體,左分枝出壺嘴,右出枝為把手,三根與共,同含一壺水,同用一支蓋,不僅立意鮮明,取"眾人捧柴火焰高"、"十支筷子折不斷"、"共飲一江水"等古意,而且造型自然、高雅、樸拙中透著美韻。此壺命名為"束柴三友壺",主題一下子被點明

閱讀全文

與茶文化如何品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29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7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29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7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7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19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