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湘潭舞蘊湖文化傳媒怎麼樣

湘潭舞蘊湖文化傳媒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12-10 07:24:28

『壹』 貴州畢節怎麼樣

畢節地區通過不斷的努力擴展,城市規模逐日擴大。雖然只是一般的中小城市,但是政府非常重視城市美化和交通的規劃。現在,除了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交通路線比較差以外,其餘的路線都是四車道或是四車道以上。。並且在城市的中心地帶闊寬了綠化帶的面積。逐步的走向了綠色城市的發展方向。 在道天河的中下游新修建了高架橋,城市的發展更是發生了驚天的變化。 畢節地區的環境很好,有美麗的花海之都「百里杜鵑」,有雄偉的「九洞天」,貴州最大的湖泊「水西湖」,仙鶴天堂「威寧草海」,大方縣的「奢香古城」等等。 雖然畢節現在的交通還比較閉塞,但是已經動工的杭瑞高速公路和新修的鐵路將會拉動畢節的快速發展。

『貳』 青少年怎樣在文化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

大眾文化興起於當代都市, 與當代大工業密切相關, 以全球化的現代傳媒為介質, 按商品市場規律運作。大眾文化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人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情感狀況, 反映了一定時代的政治、經濟、道德、倫理風貌, 滿足了人們對現代生活理念和文化審美趣味的精神追求。大眾文化的娛樂功能賦予青少年樂觀的生活態度、廣闊的生活空間、多樣的生活色彩和廣泛的交往機會, 使他們在豐富的審美愉悅中釋放身心的疲乏, 在心靈的陶冶中享受人生與世界的自由並洞悉其微妙的深層意蘊。但是, 我們也看到, 後工業時代的大眾文化, 受消費意識形態的籌劃引導, 越發強化其產業文化特徵, 在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根本目標下走向商品化, 道德理性、審美價值、思想深度、終極關懷等文化產品所應有的精神向度和內在美感, 淪落為直接功利滿足下的庸俗的感官快適、刺激或沉溺, 從而暴露出物質性膨脹與人文精神缺失的致命弱點。大眾文化將傳統的文化轉向時尚的文化, 將神聖的文化轉向快餐的文化, 將審美的文化轉向消費的文化, 將批判的文化轉向娛樂的文化, 並滲透到青少年的閑暇生活之中, 它猶如無形的社會震盪器, 使青少年的閑暇生活呈現出多樣和廣泛的社會文化圖景, 並演繹成青少年閑暇文化的內在價值沖突。

一、解析時尚文化中的平庸流向

時尚文化是指發端於物質文明, 反映一定政治、經濟形態的, 體現著文化某種發展趨勢
的文化存在形式, 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特定群體價值觀和生活趣味的動態展示。時尚文化融合了現代社會價值觀念和生活觀念的最新要素, 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尚新心理成就了文化時尚, 並使之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時尚文化是整個人類文化精神的縮影, 透過時尚生活, 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追求與文化品位。20 世紀末開始在青少年中流行的娛樂活動以及相關產品和消費方式, 包括「粉絲」文化、嘻哈文化、街頭運動、網路游戲、R&B 音樂, 以及這些文化元素所特有的服裝、飾物、裝備, 作為一種時代的產物和新的文化形態, 其鮮明的求異、前衛、創新、娛樂、想像力和反傳統等特徵, 與青少年追求新鮮事物、渴望發展個性、展示青春自我的內在需要自然地達成契合, 對處於特殊時期有著特殊心理需求的青少年產生了較強的滲透力, 其特有的消費娛樂功能和意識形態功能悄無聲息地塑造著青少年的文化習性, 在思想、觀念、行為、審美等各個方面影響著青少年文化的變遷軌跡。近年來在青少年中此起彼伏的偶像熱、動漫熱、拇指熱、哈韓哈日熱, 以及所謂的時尚一族、「@」一代、尋「酷」一代、「新人類」、「新新人類」等, 實際上都是講時尚文化對他們的影響, 對時尚的追逐已成為顯示青少年社會身份和人格的重要特徵。伴隨時尚文化而來的服飾、餐飲、消費、電子產品、網路產品, 甚至語言和生活習慣成為新一代青少年的最愛和追逐, 形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但是, 我們也應看到, 時尚文化變化快, 缺乏時間的檢驗, 沒有經過社會系統的過濾, 平庸化的東西常常被奉為新潮而流為時尚, 深刻而崇高的東西被視為落伍, 其非但不能給予青少年發展所注重的深度和後勁, 而且在運作過程中, 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價值觀念的低級性、庸俗性和零散性, 價值導向上的片面性、盲目性和媚俗性, 從而造成青少年的享樂主義物質文化取向和頹廢主義精神生活取向, 個人對時尚生活的追求, 對娛樂的關注,分散了對政治意識形態的熱情, 取代了人生理想和國家利益, 有悖於人性的自覺提升。

二、快餐文化帶來青少年思維方式感性化

快餐文化是指人們工學之餘的休閑消遣, 不追求完美、重大, 只希望藉助形式短小、內容
通俗的文化產品, 享受閑適、輕松、愉悅的生活情趣。經濟亢奮, 物慾橫流, 誘惑躁動, 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今社會, 人類因生活「累」得不耐煩而越來越追求簡單和效率。為求得心靈的鬆弛, 人們不願品味古典的、高雅的、經典的文化盛宴, 越來越習慣於視覺性閱讀, 看電視, 看DVD, 網上瀏覽, 名著費盡心機改寫成圖解本, 連以聲音見長的音樂也被簡單的圖示配成MTV, 人們越來越喜歡用眼睛思維, 而懶得用大腦思考。在MTV 並無內在邏輯聯系的形象碎片堆積中,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時裝表演的絢麗色彩中, 在無處不在的廣告的燦爛畫面中, 文化喪失了它的厚重感和永恆性, 圖像代替了文字, 碎片代替了整體, 表淺代替了深沉, 讀圖成為一道方便、省心、可口的精神快餐。甚至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也運用說書形式, 「六經注我」式地時尚化理解中華經典, 通過快餐式推銷給大眾生活帶來樂趣。文化傳播途徑的多樣化, 媒體輿論炒作的經常化, 使得快餐文化業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上流, 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資料室、新華書店等珍藏和積淀著傳統和歷史的聖地失去了曾經的吸引力, 人們更愜意的是躺在沙發上享受電影畫面、流行音樂、地攤文學帶來的「淺閱讀」, 更樂意到淺層次的、簡單輕松的、以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碎片式語言、拼盤式內容、以「知道」代替「知識」的文化產品中尋找「精神快餐」。快餐文化PK 掉經典名著, 使成長在讀圖時代的青少年對圖像產生揮之不去的依賴心理, 失去應有的想像空間, 在不知不覺中降低了對強調概念思維的文字信息的閱讀興趣, 造成了人「讀、聽、表達、思考」等能力的退化, 成為感性的奴隸。對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來說, 抽空文化內核的快餐文化因缺乏具有心靈震撼力的深度閱讀、思維訓練、美學熏陶和人文關懷, 不但無法有效傳承人類文明, 而且其在社會化過程中也將會失去人生發展的座標。

三、消費文化誘導青少年生活方式物慾化

消費文化是指消費者的消費價值判斷、指導思想與行為准則以及反映在物質產品上的文化層次和文化趨向。以娛樂和消遣為直接目的是大眾文化消費最明顯的特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物質生活的日漸豐富, 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已經從以往的吃飽穿暖變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正如後現代理論家博希亞所說: 「在新的消費社會中, 消費對象不限於日常生活用品, 知識、職業、權利、藝術甚至是時間、空間、環境和身體都成了消費對象。消費社會中的人或消費者所崇尚的是一種新道德———即所謂『享樂道德』。他們把享受自己、享受生活當作人生的一種義務,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們不斷地發明或嘗試新的樂趣和滿足, 他們通過消費來實現自己。」當今社會, 消費不僅僅意味著對物品的購買, 同時也是一種對身份、品位的追求。

社會轉型時期的經濟發展、意識形態的變化為消費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 在外來消費主義文化沖擊下, 以充斥著商業氣息, 以市場規律為邏輯, 以影響普通大眾為對象, 以放棄和疏離文化中的崇高感、悲劇感、使命感、道德感、責任感為特徵, 以追求消遣、享樂為目的的消費文化, 把大眾引向感官享樂和物質消費中, 分散了人們對政治意識形態的關注和熱情。在商品消費的時代里, 只有商品消費, 與你有什麼樣的意識形態無關宏旨, 或者可以說商品消費同時就是其自身的意識形態。隨著大眾文化的蔓延和商品消費意識形態的擴散, 主流意識形態從中心地位被推向邊緣, 大眾也從關注主流意識形態轉向關注日常生活, 致使我國本土文化的主體意識、民族精神、傳統價值、語言規范被削弱、淡化或扭曲, 一些青少年雖然尚不具備高消費能力, 但在消費觀念上已認同消費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崇尚個人享樂和所謂的個性, 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 嚮往洋品牌和高檔化, 把名牌與品牌等同起來, 把高消費與美好的個性生活結合起來。在尚未具備經濟獨立能力之前, 他們更多地是靠逛商店、買假名牌、穿時尚服飾來體驗感受、積累經驗, 而當他們的消費行為一旦由實惠、耐用、節儉的傳統取向轉向特別注重審美、新潮、變異以及個性化, 把炫耀消費、彰顯個性的物質文化取向看作較高生活質量的標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徵時, 也就忽略了其精神和心靈的歸屬, 不利於青少年形成穩定、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四、娛樂文化助推青少年審美趣味世俗化

娛樂文化是人們通過一定的體力或智力活動, 達到生理、心理及精神愉快與滿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我國的文化領域的結構性變異促使人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念發生深刻的變化, 社會審美風尚呈現出由統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費模式、由社會活動向個人娛樂、由自發向自覺的轉換, 「娛樂」成為現代人生活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並在現代傳媒技術和商業利益追求的共同導演下, 娛樂文化不再具有席勒描寫的那種古典審美的精神遊戲特質, 而日漸趨向泛娛樂化, 即以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為核心, 以現代媒介為主要載體( 電視、戲劇、網路、電影等) , 以內容淺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鄙搞怪、噱頭包裝、戲謔的方式, 通過「戲劇化」的濫情表演, 試圖放鬆人們的緊張神經, 從而達到快感的思潮。在巨人的社會娛樂文化漩渦中, 以名人趣事、暴力犯罪、災害事故、風流韻事等為重要內容的軟新聞流行, 導致傳統權威媒介的低俗化和公信力喪失, 甚至危害社會風氣; 電視的「泛娛樂化」傾向, 促使許多頻道欄目紛紛改版, 就此淹沒在柔軟化、趣味化、低俗化的娛樂洪荒之中。「超級女聲」猶如一架巨大的夢想發動機, 以其為標志的電視娛樂文化, 在觀眾互動和罐裝笑聲背景的映襯下為娛樂振臂狂呼, 導致青少年社會角色、價值取向的錯位, 加劇了其追求即時宣洩和釋放的浮躁心態, 而人生思考的理想主義成分大大減少, 不利於青少年構築真正的心靈和諧; 網路利用視頻圖像處理技術, 藉助其無可比擬的自由傳播性和民眾參與性的IT 技術翅膀, 形成了一種以爆笑、搞怪、惡作劇為主要特徵的娛樂文化, 為了幽默而淪為庸俗。一切權威的、神聖的事物都成為「惡搞」的對象, 手機簡訊傳播著低級、庸俗的「黃段子」, 互聯網上演著《閃閃的紅星潘冬子參賽記》, 大量曲調怪異、語言粗魯的網路歌曲彌漫在人們的生活娛樂空間, 相當多在校生因陷身「娛樂」而「玩物喪志」, 其「虛擬人生」價值取向, 使處於社會化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普遍陷入理想失語和價值失衡的集體無意識狀態之中; 文學也在鮮花和捧喝中走向娛樂化, 《廢都》、《豐乳肥臀》大打性愛描寫的擦邊球, 「美女作家」們用所謂的「身體」進行寫作, 「地攤文學」挑逗性地製造出宣揚物慾、愛欲、肉慾的垃圾文字, 讓文學失去厚重感, 走向貧瘠與輕浮。青少年在淺薄搞笑、輕歌曼舞、做作呻吟、隱私揭秘、情色兇殺、江湖官場、閑情野趣的貧血閱讀中, 沉溺於或輕松、或驚險、或奇異的感官體驗, 既不需要智力的消耗, 也不需要有關人生本質探詢和人文關懷尋求的深層思考, 文學的靈魂被出賣給感官娛樂, 他們的心靈世界因長期缺少人性光芒的滋養, 必然會習慣於感官享樂而忽略精神空間, 滋生只求當下快樂、拒絕道德追求的文化心態, 導致青少年閑暇生活的平庸化和閑暇文化的世俗化。

與日常生活水乳交融是大眾文化生存的一個顯著特徵, 青少年追求的大眾文化行為大多存在於其閑暇生活, 並通過滲透、融合、感染、凝聚、熏陶、凈化等多種形式影響青少年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從而影響他們的生命質量。在20 世紀科技革命沖擊下, 社會傳統的生活方式已發生了根本變革, 人類在經歷經濟變革的信息化浪潮之後, 將要邁步進入休閑社會。

盡管目前人們對大眾文化的態度褒貶不一, 但大眾文化以其無可阻擋的力量滲透到閑暇生
活的各個領域, 成為社會閑暇文化生活中一道異彩紛呈的靚麗風景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大眾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我們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 打破囿於學校本位、就教育論教育的陳陋觀念, 從教育與社會、生活和科學的全方位視野, 以寬容的心態理性地審視大眾文化引領的青少年閑暇文化, 通過積極的閑暇教育, 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 以科學的價值觀引導青少年遵循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在追求自由自主、張揚個性、享受生活、創造激情的閑暇文化生活的同時, 和諧整合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傳統文化與流行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 科學安排閑暇生活, 讓生命因閑暇而精彩, 進而獲得人格的和諧、均衡發展。

『叄』 湖南有哪些風俗

1、湖南花鼓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花鼓戲藝術便有較大發展,由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整理創作的《打銅鑼》、《補鍋》、《劉海砍樵》等劇目,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的喜愛。2008年,花鼓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過小年,每年的臘月二十四,舉家休息聚餐,稱「小孩子過年」。家家籌備年貨,作豆腐,殺年豬,送年節,備點心,炒旱茶,寫春聯,扎燈籠,忙得不亦樂乎。

3、年三十夜,長沙農村家家會在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圍爐共話,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品吃豬腳燉蘿卜,歡坐待旦,叫「守歲」。所謂「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4、大年初一民間的講究、禁忌頗多。有的於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宇,在當眼處貼「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誦之,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出天行時,觀風向天色,卜來年收成。

5、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是日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縮,頑童則持彩燈相戲。農家除在豬欄狗窩雞坍暗角點燭外,還在田頭地邊燃火,意在除蟲,祈求豐收。

『肆』 湘潭大學的校內環境怎麼樣

走進我校校園,一幅綠樹成蔭、鮮花綻放、碧水相映、書聲朗朗的美麗圖畫漸次鋪展開來。建校40多年來,我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環境育人」的辦學理念,以建設生態校園、信息數字化校園、高品位文化校園為目標,一座園林式的大學城正在偉人故里迅速崛起,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正在這座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大學蔓延。

「湘潭大學是個讀書的好地方」,來過我校的領導、專家學者和家長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話,這也是對我校校園環境的最好注腳。鳥瞰佔地2400多畝、建築面積70多萬平方米的校園,青山綠水,花草樹木,亭閣曲徑,噴泉雕塑,千姿百態。我們試圖從這樣一組數據去解讀我校的綠化工作:目前,學校共種植喬灌木35萬多株,人工草坪12萬多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72萬平方米,山地290畝,水面112.5畝,綠化覆蓋率45%,綠地率42%,森林覆蓋率31%。置身於青山與綠水環抱的校園,徜徉於樓群與草地之間,一種和諧的氣息撲面而來:樓群、園林、道路、標牌井然有序假山、噴泉、雕塑等園林小品相映成趣秀山、泉山、慧山將山林綠化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林間小徑、石亭、石桌、石凳點綴其中喬、灌、花、草錯落有致,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這里詮釋得酣暢淋漓。

從一疊疊閃光的獎牌和榮譽證書,我們看到了這座園林式生態大學的魅力:1997年以來,我校先後被授予「省級園林式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等榮譽稱號。「好風憑借力」,加強組織領導是做好校園綠化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學校歷屆黨委、行政非常重視校園環境的規劃和建設,把做好校園綠化工作,營造優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作為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環境育人」的系統工程。根據學校所處的地域特點和自身實際,按照保護山水、保護生態的發展思路,依山造勢,相互呼應,將環境綠化,景點設置和建設工程巧妙搭配,使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了完美和諧的統一,生活區,教學區,休閑區等功能區各具特色。近幾年來,學校在保證正常綠化資金的基礎上,集中近600萬元的資金用於13項重點綠化區域的綠化工程和景點建設,初步形成以校園文化廣場為中心「三山」(秀山、泉山、慧山),「三園」(靜園、沁園、澤園),「三泉」(圖書館前坪的七彩噴泉、澤園的湧泉、沁園的疊泉)等景點為主體,畫眉潭、琴湖等水體為紐帶的校園綠化系統。按照學校的規則將第一田徑場改為校園中心文化廣場,培植大面積綠化草地,布置硬質鋪裝和水體,點綴歷史文化人物雕像,歷史浮雕等,使之與行政辦公樓、教學樓和現有圖書館前坪形成大型綠化文化廣場。

「山中有校,校中有山」,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無不詮釋著我校較高的辦學品位和深厚的人文底蘊。透過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解讀我校優美的校園環境,我們聽到了一種日漸高漲的聲音:「我為湘大添新綠。」一年一度的義務植樹已成為我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學校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校領導帶頭參加植樹活動,師生員工履行義務植樹的盡責率達100%,植樹成活率達95%。在全面加強校園規劃工作的同時,我校努力創建了一批綠化精品特色工程,著力打造一個又一個校園綠化亮點工程如慧山保持著原有自然風貌和動植物種,形成了一個原始唯美的山林自然生態景點。而以綠草、花壇、假山合理點綴的靜園、沁園,以廊架、井亭、觀賞魚池巧妙搭配的澤園無不以其迷人風姿為廣大學子所傾倒。

當晨光初照,層層薄霧從草坪中緩緩升起,學生的朗朗書聲穿過寂靜的校園;夕陽西下之時,畫眉塘、琴湖,微風拂面,波光粼粼,讓人神清氣爽而當夜幕降臨,圖書館前火樹銀花,七彩噴泉歡快跳躍,又平添無限詩情畫意。透過優美的校園環境,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種環境的力量,激勵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湘大人。校園環境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價值期待、一種理性目標陶冶師生的情操,我校正以自己獨特的校園環境培育著一種屬於自己的精神文化,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我校在建設生態校園、信息數字化校園、高品位文化校園的進程中,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英國哲學家紐曼在《大學的理念》里曾經這樣描述大學:大學是什麼地方?大學是培養蘇格拉底智慧和但丁風採的地方。高素質人才與其說是課堂上培養出來的,不如說是從一種文化氛圍中熏陶出來的。優美的校園環境蘊含著極強的德育功能,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感染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凈化人的心靈,從而達到培養一代新人的目的。正如校黨委書記彭國甫所言,大學是學習的課堂、鍛煉的熔爐、成才的搖籃、情感的皈依、精神的家園。

喜春色之不老,任書生之自來。青山、綠水、書聲,我校正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營造更加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全力推進高水平重點大學建設進程續寫又一輪新的輝煌。

『伍』 貴州畢節怎麼樣

發展很快,新城區很漂亮,畢節市是貴州省西部轄區的一個地級市。原為畢節地區,2011年撤銷畢節地區,設立地級畢節市,同時撤銷縣級畢節市,原畢節市行政區域為現七星關區行政區域。現畢節市政府駐地設在七星關區。
就是收入不怎麼高但是消費很高,氣候很涼爽

『陸』 請問古楚有這怎麼樣文化歷史

【荊楚文化的八大內涵】
1、炎帝神農文化。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里,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志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2、楚國歷史文化。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綉工藝、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采絕艷的辭賦、五音繁會的音樂、翹袖折腰的舞蹈、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富礦。
3、秦漢三國文化。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斗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4、清江巴土文化。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朴、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里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5、名山古寺文化。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岳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鍾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跡,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6、長江三峽文化。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一,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7、江城武漢文化。武漢地處兩江交匯之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早在商周時期就是南方連接中原的戰略據點。以商代盤龍城為標志,3500多年的建城史使武漢積淀了底蘊豐厚的文化。明清以後,武漢逐步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近現代以來更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和重要工業基地之一。在現代史上,武漢曾一度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作為華中地區的特大城市和區域經濟中心,江城武漢文化具有鮮明的區域特色。
8、現代革命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義 ,在清王朝的統治腹心打響第一槍,一舉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了帝制 ,湖北的革命黨人和仁人志士功不可沒。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為標志,形成了湖北和武漢近現代史上波瀾壯闊的革命文化內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董必武、陳潭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武漢創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武漢曾經是大革命的中心。「二七」大罷工、武昌農講所、「八七」會議、黃麻起義 、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八路軍辦事處、武漢保衛戰、新四軍司令部、中原突圍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等一系列的革命活動、革命事跡、革命遺址等,構成了湖北近現代革命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極其寶貴的革命文化資源。荊楚文化這八大文化系列具有超越時空的強大穿透力和影響力,是我們建設先進文化、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柒』 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基礎知識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那麼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基礎知識

一、深入挖掘文化底蘊是保護與傳承的前提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民間藝術、手手相遞的技藝絕招,而且有林林總總的民間儀式、節慶活動等,可以說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來自民間,且歷史悠久,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瀕危、滅亡,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的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為此,要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進行必要的挖掘、整理和保護。一是要組織人員對當地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普查,全面了解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生存狀況、分布區域、傳承人、相關場所、實物資料、相關民俗活動、保護情況; 二是要組織熟悉鄉土文化的本土作家、藝術家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只有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保護和傳承才有根基。

二、認真開展遺產研究是保護與傳承的關鍵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對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相對還不成熟,還未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研究體系。要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這一實際,研究中應該打破學科壁壘,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多元並重,相互融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更多、更科學的方法。要通過成立國家和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積極吸納社會各界、各方面的專家參與研究工作,也可以建立研究基地,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深入開展研究,提高研究質量。對於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政府應給予研究必要的扶持、獎勵,授予榮譽稱號,以此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取得更大成果,為科學開展保護工作提供決策參考和智力支持。

三、積極普及遺產知識是保護與傳承的基礎

宣傳是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效形式,有利於引起社會各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注意及增強重視程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許多種類或世界獨有,只有廣泛深入開展宣傳,才能普及公眾的遺產知識。要通過廣播影視、報刊、互聯網等大眾傳媒,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也可通過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論壇、講座等活動,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擴大社會影響,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要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展示平台的作用,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的實物展示、現場製作、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人生經歷及傳承工作經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等展覽展示與互動體驗,更好地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四、建立完善保障機制是保護與傳承的落腳點

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地域性特點,針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除了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立法外,還要建立和完善三個機制:一要構建完善的傳承人保護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延續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法律制度,增強傳承人保護力度,完善保護體系;二要構建完善的傳承人認定機制。要科學設置認定標准,把“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收集、整理和研究的人員”也列入其中,增強傳承人的扶持力度,並設立傳承人獎勵和激勵機制,對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進行等級考核,調動傳承人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三要構建完善的遺產申報機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分級遞進式申報,以保證我國各地域、各民族、各文化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方面,做到有序和兼容,確保各種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能得到合理的保護,並大放異彩。

文化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定義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也就是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二、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作用

(1)資源普查

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普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普查工作需要相關部門緊密配合,配備大量與非遺相關的工作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現狀作全面調查。2009年是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的重要之年,以本溪為例,本溪市現轄平山區、明山區、溪湖區、南芬區、經濟開發區及本溪、桓仁兩個滿族自治縣,總面積8411.3平方公里,共有25個街道辦事處(含兩縣各一個)、40個鄉鎮、229個社區、259個行政村,全市有漢、滿、回、朝鮮、蒙等26個民族,人口170萬。本溪人口眾多,分布廣泛,由於本溪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加上縣區文化館、站人員緊缺,普查工作開展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各縣、區文化部門排除萬難,在主管部門領導的統一部署下,下街道、進村屯,共登記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864項,經過進一步篩選,共有68項被列為重點資源上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為開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後續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2)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資料是在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過程中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工作人員向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傳承人收集與申報項目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及其他相關材料。文化館自身就保存了大量有針對性的歷史文化資料,早在“七五”期間,本溪市的文化工作者深入縣、區、村屯,對本溪的民族民間藝術進行過搶救性的搜集和整理,僅民族民間舞蹈就有6個項目被收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一書,這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提供了便利條件。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以來,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工作人員深入鄉鎮,走訪傳承人,也都留存了大量寶貴的影像資料。本溪市群眾藝術館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影像資料約500G,圖片資料約50G,光碟約200張。另外,本溪市群眾藝術館是開展群眾文化的主要陣地,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一點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過程中資料的收集、整理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前期申報

申報工作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價值體現主要依靠申報工作來完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申報是由文本資料、圖片資料以及影像資料構成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在於文化館來說並不是一件難事,文化館設有調研部,具有從事文字專業的工作人員,能夠對申報項目文字資料進行專業的表述。在數字化的今天,文化館基本配有攝影、攝像設備,並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這些條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只有在文化館這些條件才能綜合存在,才能更大的發揮效用。

(4)後續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報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便成了文化館的主要工作。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檔立卷,利用有限的資金向傳承人徵集實物,製作展示櫃,定期走訪傳承人了解近況,為傳承人發放生活補助費,鼓勵並幫助傳承人建立傳承基地。在每年的大型活動、節日慶典上,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將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展板的形式進行展示,並邀請項目傳承人進行現場展演,這些活動的開展使這些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能夠融入現代社會,在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今天依然能夠繼續生存和前行。

三、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中具有哪些優勢

(1)人才優勢

文化館是國家專門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開展培訓輔導、宣傳教育、理論研討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申報、保護等活動的前沿陣地。文化館一般匯集了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攝影、群文理論等各類藝術人才,可以說是各市文化人才的聚集地,這些專業人才大都畢業於專業院校,或是在某專業領域取得了較大成就。他們經常參與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及資料收集階段,他們具備較強的專業性,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提供了幫助。以遼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溪鼓樂》為例,本溪鼓樂早期流傳下來的音樂曲譜為工尺譜,早期音樂的記錄方式在今天是很少人能讀懂,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從事音樂專業的工作人員便參與到此項目的挖掘及申報過程中,走訪傳承人,與其探討曲譜,並翻譯成簡譜,這種較強的專業性及對口性,是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無法比擬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申報後,在後期的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文化館的專業人才也佔有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發展、培養、指導傳承人是長期且艱巨的任務。以遼寧省級項目《傳統木版年畫》為例,2007年本溪桓仁傳統木版年畫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了不讓這一民間傳統美術技藝失傳,多年來,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從事美術專業的工作人員在桓仁滿族自治縣建立版畫培訓基地,不間斷地定期對當地的農民進行版畫指導與培訓,桓仁木版年畫代表本溪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各項展覽,在提升其知名度的同時,為桓仁農民開辟了致富的道路。

專業人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傳承、保護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也只有文化館才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是文化館的職責所在卻也是文化館的優勢所在,如此看來,文化館是最適宜申報、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陣地。

(2)宣傳優勢

文化館本身具有宣傳教育的工作職責,而最重要的是文化館可以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宣傳方法多樣,宣傳角度多變,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不是只停留在一個特定的層面,拓寬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范圍,極大增強了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被定為全國“文化遺產日”,各省市在“文化遺產日”期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宣傳,本溪市群眾藝術館也不例外,這一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備受關注的一天。本溪市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5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1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項,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將30個項目以圖文展板的形式,在“文化遺產日”這一天進行展出,同時利用展出場地有利的條件,通過LED彩色顯示屏將國家級、省級項目資料片循環播放,並邀請多個項目傳承人來活動現場進行項目展演,除此之外,本溪市群眾藝術館利用內部刊物《本溪群眾文化》增設《非遺專刊》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介紹,不僅向外市文化館、站展示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對本市市民起到有力的宣傳作用,促進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工作。2008年12月,“本溪市群眾藝術館”網站正式開通,專門設有“非遺保護”欄目,收錄了本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相關資料,並設立了非遺論壇與讀者溝通交流,及時更新本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信息,讓廣大群眾能夠輕松的搜索到本溪市的非遺資源,從而促進本溪的非遺宣傳力度。

2014年起本溪市群眾藝術館便多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引起良好的反響。2015年遼寧省文化廳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列為遼寧省重點民生工程,從2015年初至今本溪市群眾藝術館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12餘次,進社區8次市民休閑廣場2次,預備役部隊1次,普及群眾達6000餘人,真正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走進校園、走進社區、走進百姓。

『捌』 舞蹈文化與審美讀後感

舞蹈作為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主要通過肢體語言與變換的節奏進行美的綻放。舞蹈審美作為評判一部作品好壞的重要標准,在舞蹈藝術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審美特徵。本文結合舞蹈藝術的發展,從中國舞蹈藝術發展、舞蹈審美以及審美特徵進行了簡要的探究和闡述。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舞蹈文化與審美讀後感一

舞蹈作為人類生命最活躍、最重要、最充分的情緒表現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展現了人類在肢體運動時的藝象美。所謂的藝象美是作品中由視覺形象、聽覺形象、想像或者審美意象整合的多層次總體,也就是西方國家說的藝術本體。舞蹈作為人類生命周期的濃縮,從審美特徵來看,它不同於其他藝術。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分析舞蹈作品的審美特徵,在掌握審美特性的同時,對提高欣賞水平和舞蹈審美有很大作用;同時,它也是提高舞蹈欣賞技巧與藝術修養的基礎條件。

1中國舞蹈藝術發展與舞蹈審美

舞蹈作為一門表演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從中國舞蹈發展來看,不管歷史怎樣發展,舞蹈始終都被作為文化現象傳承、發展。隨著社會進步,它的內容在不斷豐富與充實,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從戲曲中分離出來,逐漸成為憑借身體就能反映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的人文藝術。中國當代舞蹈大多是專業的舞蹈作品,隨著舞蹈多元化的推進,舞蹈藝術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不僅從觀賞方面,從專業角度來看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還出現了專業的舞蹈培訓學校。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舞蹈藝術不僅越來越豐富多彩,同時也推動了文化繁榮的進程。人類作為舞蹈藝術的主體,它不僅表現在舞蹈藝術形式,還包括藝術體操、武術競技等方面,通過多種形式打造舞蹈美感。人體動作變換作為整個舞台表演的關鍵,只要賦予了形象特徵與社會功能,就會給人類帶來不同的感受。通常雜技需要表演者擁有超強的意志與熟練的技巧,再通過高難度動作展現藝術美。而舞蹈不僅是動作與動作的堆砌,同時它還承載著對應的文化精神與動人情感,在世界萬物好與壞都表現出來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審美評價,同時這也是震撼心靈的一方面。在舞蹈表演中,它遵循一定的規律,節奏作為舞蹈藝術的關鍵部分,在造型、節奏的雙重潤色下會顯得更加流暢、自然。另外,舞蹈藝術每次變換都會根據必然性、連接性,在整體感覺的引導下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在這過程中,舞蹈語言讓舞蹈形象更加生動,從而也就形成了獨特的美感。總體來講,舞蹈審美與舞蹈本身是相得益彰、相輔相成的,在技藝性、抒情性、獨創性的影響下更加精密,再綜合匯總成舞蹈。而利用審美特徵發現舞蹈本質就是考驗藝術形式的一種方法。

2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徵

(1)舞蹈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舞蹈是一門不能脫離生活實際的藝術,社會生活一直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社會多樣性、人類生活狀態都為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並且為舞蹈藝術提供了多樣的表現形式。在舞蹈操作中,它根據一定的社會現象,展現生活中的美、善、真,在這些現象統一歸納後,再形成優秀的舞蹈作品,用舞蹈藝術獨特的魅力激勵人、感染人、啟發人,不管什麼形式的舞蹈,都具有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本質。例如:《洗衣舞》就是一部典型的舞蹈,通過藏族人民傳統歌舞,展現出情同手足、軍民團結的精神;同時它還將民歌與踢踏舞聯系起來,通過對生活小故事美化、提煉、加工形成。它的主要情節是:一群到河邊背水的藏族姑娘,遇到了要到河邊洗衣服的解放軍戰士;於是這群姑娘用計策將戰士要洗的衣服騙過來,並且洗的乾乾凈凈,當這些戰士迴路,發現這一現象,急中生智幫藏族姑娘挑水的情景。整個舞蹈一直擔著水桶往前跑,藏族姑娘拿著喜好的衣服在後面追的活潑、生動的場面結束。這段《洗衣舞》不僅代表了居民日常生活,也有很多感人至深、寓意深遠的地方。由於取材新穎、結構簡潔、立意深遠,從創作到現在一直被廣大民眾喜愛。這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審美特徵賦予了作品獨立可行的空間,不管在主題,還是在題材上都展現了與眾不同的一面,它要求作者緊緊圍繞藝術構思的創新點,而不是一味向觀眾展現舞蹈形象。因為創新點一直是藝術作品永存的條件,在得到肯定與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從舞蹈本質來看,美感主要存在於自主創作中;而所謂的新作品,不僅要在意料之內,更要在情理之中,人類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對創新的物質產生美感。作品主題思想作為整個藝術美感的源泉,創作手法必須真實動人,在藝術創新中進一步演繹作品。如:《荷花舞》作為廣受舞蹈家喜愛的作品,之所以獲得這樣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為觀眾帶來了美感與新意,在創作初期,舞蹈家受到「蓮花燈」的啟發,從而在藝術形象上也進一步創造和加工,不管是內質還是形象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讓觀眾在欣賞中產生共鳴。

(2)將敘事與抒情完美的結合。古文《毛詩序》曾這樣說過「情動於中,行於言,言之不足,古嗟嘆,故泳歌,泳歌不足,足之蹈,手之舞也。」這也展示出人在激動時,會情不自禁的跳舞。舞蹈表達情感的特點是神行整合,用體動展現感情,給人直觀的形象。由此可見,抒發情感的最好方式仍是舞蹈,它雖然沒有影視作品的台詞與客套的語言敘事,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經常利用對應的場景和音樂敘述事件。在舞蹈藝術形式中,常用比擬、象徵的手法,通過優美、無聲的肢體語言展現故事情節,表達情感。而觀眾在舞蹈藝術欣賞中,也通過對表演者舞蹈旋律、舞姿的感悟,充分展現想像力,掌握故事情節,體會舞蹈蘊涵的感情。如:芭蕾舞的代表作《天鵝湖》,在這部作品中,起初王子與天鵝相遇是一段古典的雙人芭蕾,通過表演者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極其細膩、巧妙的展現了奧傑塔從提防、恐懼心理到信賴放心的心理轉變,最後萌發愛情的轉化過程。在這段舞蹈中,沒有語言描述與台詞,但是卻將主人公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

(3)虛擬象徵的審美特徵。舞蹈作為生活現象的概括,它不是直觀的紀事,而是將虛擬象徵作為藝術表現形式,進一步展現審美特徵。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通過舞蹈人員姿態、身體動作代替語言,從而進一步反映思想情感、展現故事情節。因此,不了解審美特徵,就會讓剛接觸舞蹈的人員展現出「看不懂」的感覺。在舞蹈劇中,通過舞姿與情感動作,用屈指可數的方式展現舞姿。例如:舞蹈家王霞主演的《金山戰鼓》,從整體來看,它是一部展現情感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部分是紀事的環節。當表演人員站在鼓上查探軍情,不幸中箭時,表演人員用手緊緊的捂著胸口,在鼓面做後橋動作,並且逐步形成拱形,最後從鼓上滾下來。在這段舞蹈設計中,主要以抒情為體裁,在直觀紀事的過程中,展現受傷疼痛的場面,再將細節放大,展現人物形象,達到主觀紀事、虛擬象徵兩者結合的效果。

(4)技藝與綜合的審美特徵。技藝性作為舞蹈藝術完成蛻變的核心因素,舞蹈演繹的內容必須在神話傳說與日常生活的基礎上,它的主題心理是完成高難度的技藝。通常,多圈旋轉、跳躍都是高難度的動作,在體現技藝性的同時,必須根據舞蹈動作的軟軟性進行。舞蹈不僅是一種文化形式、一門藝術,更代表著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特徵,所以它具有廣闊的演繹范圍和創造區域。而舞蹈審美作為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過程,如果只依靠審美特徵很難完成,所以必須結合多種形式展現藝術美。

舞蹈藝術作為一種鮮明的表現形式,它擁有獨特的審美特點。在實際生活與學習中,我們必須根據審美特徵,從各方面提高藝術修養與舞蹈藝術。

舞蹈文化與審美讀後感二

一、舞蹈評論的現狀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舞蹈藝術與其他藝術一樣在向前發展的路上不斷更新自身,迎合著觀眾的欣賞品味,在創作上試圖去擺脫傳統的結構模式。相應的,舞蹈評論跟隨著舞蹈藝術的發展而不斷向前發展。對於舞蹈藝術的創新,舞蹈評論一度表現出較為敏感的一面,評論中所涉及到的文學、音樂等的藝術成分便一擁而上,連同各種較為模糊的美學及哲學命題一同出現在舞蹈創作及舞蹈評論中。在多元文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舞蹈創作與舞蹈評論相應的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樣態。就當前的發展來看,舞蹈評論的發展還未能完全適應舞蹈藝術的發展。

舞蹈評論存在著多種類型,新聞報道與作品分析及理論分析均有不同的成果。其中作品分析式的評論側重於對於舞蹈作品整體的分析與評價,此類評論需要評論者有較扎實的舞蹈專業知識及敏銳的觀察力,為舞蹈作品的創造提供更加豐富的審美經驗。理論性的評價大多帶有一定的概括性,是對於整個舞蹈現狀做更為系統、更為周密的調查與分析。理論性的評價中多是評論者對於舞蹈作品所做出的個人獨到的見解。在此類評論中多會出現較晦澀的概念,要經過咀嚼消化才能轉變成人們熟知的道理。針對此類現象,舞蹈評論者應當提升自身的舞蹈修養,運用敏銳的觀察力與記憶力對於藝術表象進行深入感知。

對於舞蹈評論者來講,需要進行深入的舞蹈實踐活動,對於舞蹈有一定的熟悉與了解,並對舞蹈有豐富的審美感受,僅憑理論知識不足以對舞蹈有全面的理解,更為重要的是應運用大量對於作品的親身感受來提煉總結作品中所孕育的美。成熟的舞蹈評論者應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及廣博的專業知識,精通多種編舞技巧與舞蹈表現技巧。舞蹈評論者並非要對舞蹈技巧有很深的功底,但一定要有較為深刻的體驗,才能對不同風格的舞蹈作品有精準的把握。舞蹈是可以為人們所能理解的藝術,其成敗得失看似由創作者完成,實則作品的評論者同樣是一大重要的因素。舞蹈評論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創造性,需要評論者通過敏銳的感受力觀察作品,捕捉作品的特色之處,然後運用細膩的文字將舞蹈進行描述,使得觀眾能夠感受到舞蹈中的真善美,進而賦予舞蹈作品更充實的審美經驗,引發觀眾對作品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舞蹈評論者應當遵循生活中的客觀規律,將作品中與生活相關的內容進行更深層的挖掘,避免評論作品時,將作品與生活二者脫離。

二、舞蹈評論的意義

舞蹈評論與舞蹈欣賞相輔相成,二者均是以舞蹈表演與舞蹈創作為對象,但二者不完全相同。在評論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一些影響人世界觀、價值觀的因素。舞蹈評論側重於對藝術形象的理性分析與評判,而舞蹈欣賞則側重於對藝術形象的直觀感受與體驗。舞蹈評論與舞蹈創作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舞蹈創作是舞蹈家將自身對生活的`態度及反映以舞蹈的方式呈現於舞台之上,期盼與觀眾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舞蹈評論則是對作品及觀眾對作品產生的反映及評價所做出的二度評價。舞蹈作品通常運用較感性的動態化形象來反映生活,而舞蹈評論則是運用文字的方式來客觀分析舞蹈作品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可見,舞蹈評論與舞蹈創作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舞蹈評論中有著多重要素,首先便是對作品或是作品的創作者及表演者的評價,評價的前提便是有一定的歷史分期或是時間限制。詳細的探析舞蹈中所富含的規律及對當時社會或是舞蹈界的影響。對於特定時期舞蹈作品的分析與評價通常會對其內容與形式做全面的探討。

舞蹈評論極具科學性與藝術性,需要藝術家運用超高的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來審視這一作品,並做詳細的分析與評價。舞蹈評價中既散發著舞蹈作品的美,同時又凝聚著評論者嚴密的邏輯思維。舞蹈評論不僅僅只是向人們闡述如何分別舞蹈作品的優劣,如何發掘舞蹈中的美,更重要的是對舞蹈作品的環境、舞蹈現象等做出詳細的論述與評判,從而在整個大環境下對舞蹈作品進行詳細的闡述,並對舞蹈作品做好的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到舞蹈創作者對於舞蹈的理解,進而影響創作。在對作品進行科學評價的同時,會對作品的傳播產生一定的影響,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觀眾對於整個作品的評價。舞蹈評論的發展會促進舞蹈創作的繁榮,會促進創作人才及表演人才的快速涌現。

舞蹈評論在於對不斷涌現的作品做良好健康的評論。科學的舞蹈評論對於發現優秀的舞蹈作品及優秀的舞蹈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正如在專題評論中能夠發現舞蹈藝術實踐的發展歷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並嘗試獲取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舞蹈藝術事業的發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會出現諸多問題,而這些現象與問題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舞蹈評論會不失時機的將這些具有全局性影響的事件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從實踐到理論進行逐步分析,進而對於舞蹈的關注,最終使得影響舞蹈發展的問題與現象得到解決。舞蹈評論對於探討與總結舞蹈活動的經驗與教訓具有十分深刻的意義,對於社會生活給予舞蹈藝術活動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主客觀和內外部多個方面深層探究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從而進一步發掘舞蹈藝術的規律。

三、舞蹈評論的審美

舞蹈藝術的發展十分迅速,在舞蹈史中的不同重要階段,無論是在舞蹈創作、舞蹈表演亦或是舞蹈教學方面均能夠提供十分寶貴的經驗與教訓,舞蹈評論便在理論指導與創作思想上產生深層次的挖掘。舞蹈藝術通過一種較現實的表現手法,通過美的表現方式展現出一定的人文性。審美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作用所產生出的效果,是審美客體的某種審美屬性對於審美主體所帶來的滿足。舞蹈評論中的審美價值是指舞蹈藝術的創作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一種實現方式。舞蹈藝術的審美便是指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實現。舞蹈評論中的審美是舞蹈評論的核心,是舞蹈藝術多種價值的主導,同時其中蘊含了多種藝術價值。舞蹈評論的審美價值主體在於舞蹈評論者與舞蹈藝術創作者及接受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共鳴。這種情感共鳴是審美主體被審美客體吸引,進而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且獲得了較為愉悅的情感體驗。

舞蹈藝術作為一種具有極高精神文化價值的藝術形式,通過人的動態肢體語言塑造一個個經典的藝術形象,表現著舞蹈創作者對於人性或是生活的審美理解與感受。舞蹈評論根據舞蹈藝術這一審美活動獲得情感上的交流與認知。舞蹈評論的審美價值在於讓欣賞者能夠感知舞蹈藝術的美。表達美的方式有多種,舞蹈評論中通常會運用較為詩意化的語言將舞蹈中的美進行婉轉含蓄的表達。此外,詩意的表達所包含的另外一層含義便是舞蹈評論所評論的對象是象徵著美好與美的事物,在評論中無論是批評的言論亦或是褒獎的話語全部用來揭示舞蹈的價值,詩化的語言更是舞蹈評論中的常用語匯。舞蹈評論中的詩性表達是便於引導欣賞者滲入到舞蹈作品的深層價值體系中,深刻感受舞蹈藝術所蘊含的精華。舞蹈藝術作品中所蘊含的創作者的美學追求與思想情感,需要舞蹈評論者進行深度挖掘。優秀的舞評人會積極主動的發現優秀作品中的美,進而向欣賞者傳遞較為充實的美感及對生活的思考或啟迪。將舞蹈作品進行藝術與思想上的雙重挖掘,揭示出作品的藝術個性。舞蹈評論以「真、善、美」作為一種評價標准,其中的美便是旨在運用鮮明生動且極富美感的舞蹈形象來展現舞蹈作品的美,使觀眾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因此,在舞蹈評論中應將美感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評論的價值在於啟迪欣賞者,使欣賞者能夠感受到舞蹈藝術中的多重價值,對於欣賞者來講能夠起到一種啟迪與領悟的作用。舞蹈評論的此類價值表現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舞蹈藝術以審美價值為核心,舞蹈評論便是將舞蹈藝術的審美價值充分挖掘,並進行深層分析,從而對於人們的審美意識與精神面貌產生影響,並使之發生轉變。

四、結語

舞蹈評論中蘊含著諸多美學思想,評論者根據一定的藝術原則將社會生活中的舞蹈現象,其中包括舞蹈作品、舞蹈家、舞蹈藝術思潮等進行深層次的賞析與評論,根據社會主義文藝的方針與政策將舞蹈藝術事業不斷推進發展,在舞蹈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舞蹈藝術工作者的文化與欣賞水平。舞蹈評論的方式有多種,無論是專題評論亦或是以作品分析為主的綜合評述均能夠產生一定的思想與藝術價值。舞評者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精確的鑒賞能力將舞蹈作品中所蘊含的美進行合理的探究,在表達的過程中運用詩化的語言將舞蹈中的美酣暢淋漓的表達,對於舞蹈現象的產生與發展進行詳細剖析,並進行總結。優秀的舞蹈評論者通常能夠將舞蹈創作者與舞蹈欣賞者之間的關系處理得游刃有餘。舞蹈評論工作者通常會十分關心欣賞者的生活及心理狀態,亦或是審美趣味。舞蹈創作者通過作品向觀眾傳達自己的審美認知與思想情感,而舞蹈評論者則會通過評論的方式向觀眾傳達創作者的思想與情感。他們對舞蹈作品認真研究之後做出科學公正的評價。對舞蹈作品中的優點給予褒獎與贊揚,對於作品中的缺點則給予評價。在這樣的評論中舞蹈作品會顯現出一種正面向上的狀態,舞蹈作品中的真善美亦會被充分挖掘。

『玖』 荊楚文化的詩句

1. 關於荊楚文化詩句
關於荊楚文化詩句 1.誰知道關於荊楚文化的詩歌或散文
對不起,我之前答離騷時似乎沒理解你的意思,一下想到古文去了,o(∩_∩)o。

你要的應該是現代的散文吧!我又找了一篇,是關於武當山的(篇幅不長)

我對武當山心儀已久。6年前的擦肩而過,更增加了要親近她的慾望。於是在來鄖縣掛職的第一個周末,我便迫不及待地登上了武當山。

武當山確實魅力無限,見它的第一眼,我便產生了不同一般的感覺。放眼一望,綿亘八百里的山脈,兼北方大山之雄渾與南國諸峰之靈秀,奇峰高聳,仙霧繚繞,壁立千仞,松柏蒼翠,小溪潺潺。這里曾是真武大帝修身得道之地,因「非真武不足當之」而得名,歷來是無數善男信女摩拜的道家聖地。經歷代達官貴人,文人騷客的濃墨重彩,更增加了無盡的神秘與玄妙。如今上下穿梭的纜車和各處忙碌的「小紅帽」們又為其帶來了現代化的生機與和諧。漫步其間,不用說那些臨險而築的宏偉宮殿,就連那些不很起眼的石橋、斷壁、岩石可能都會講述神奇曲折的故事。置身於仙山神境,吸一口那清靈的空氣,你會頓感氣爽神暢。望一眼滿山的聖景,平日里常以文墨為伴的我,縱然搜腸刮肚也找不出半句描繪它的貼切詞語。就在那一瞬間,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不由自主地從心底流出。我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蒼白與渺小。

金殿上巨大焚香爐里的熊熊之火彰顯出求道者的熾烈;無數神像下匍匐在地的軀體帶著萬分的虔誠;滿滿的功德箱是測試心靈的砝碼,懸崖上的龍頭香鐫刻著信念的純度。只有在此時此刻,我才能被那些扛著比自己高出一截的高香奔上金殿的人們所感染,並漸漸地由感染,變成了融入其中……聖人雲: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看到山上的情景,我真正體會到孔夫子這段話的精深。

披著淡淡的薄暮,我依依不捨地踏上了歸途。賓士的汽車像唱針一樣,在宛如老式唱片的盤山路上旋轉,我的大腦彷彿也隨著這個旋律在不停地思考。當我將一柱高香投入香爐時,心裡祈求了什麼?當我向功德箱里放入鈔票時,口裡又念叨了些什麼?當我把一枚枚硬幣擲向太平鼓時,究竟是想得到什麼?我在努力地搜索著記憶,渴望得到哪怕是支言片語的答案!可是,我失望了。我當時的頭腦里分明只有空白。空的透明,白的真空。難道這就是心靈的凈化?難道這就是意識的升華?我不敢將這些高尚的頭銜強加於身。 我仍在尋找著能說服自己的答案。這時,我忽然想起了南岩上的御碑。如果真如傳說中講的那樣,當年燕王朱棣是為了搜剿亡命天涯的侄子朱允炆,才役使三十萬工匠把武當山打造得如此富麗堂皇。那麼,數百萬遊人今天所做的一切,其功績也絕不會遜於這位永樂皇帝!這正應了那句,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行的諺語。 我的心裡一下子敞亮起來。武當山你不愧為充滿靈性的仙山。你給我講述了精神與物質的守恆,你給了我從未有過的感悟。我會永遠把你珍藏在特別的記憶里……
2.表現荊楚文化的古詩或對聯有哪些
1. 項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 李白《詠史詩·烏江》 爭帝圖王勢已傾, 八千兵散楚歌聲。 烏江不是無船渡, 恥向東吳再起兵。

3. 杜牧《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來未可知。

4. 唐·胡曾《詠史詩·垓下》 拔山力盡霸圖隳, 倚劍空歌不逝騅。 明月滿營天似水, 那堪回首別虞姬。

5. 鄭板橋《悲項羽》 玉帳深宵悲駿馬, 楚歌四面促紅妝。

6. 王安石《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 中原一敗勢難回。 烏江水冷秋風急, 江東子弟今雖在, 寂寞野花開戰場。 肯與君王卷土來?

7. 李清照《絕句》 霸氣震神州, 凌雲志未酬。

8.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烏江夜若渡,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 兩漢不姓劉。 讀書人一聲長嘆。

9. 李清照《夏日絕句詠項羽》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不肯過江東。

10.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3.關於荊楚文化的800字作文
一、炎帝神農文化

湖北隨州、谷城和神農架是炎帝神農的主要活動區域,有許多民間傳說和文化遺址。在這里,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業,教民耕種,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標志著中華文明從漁獵時代向農耕時代過渡。

二、楚國歷史文化

湖北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楚國作為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和強國之一,在8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成果。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鑄造工藝、領袖群倫的絲織刺綉工藝、八音齊全的音樂、偃蹇連蜷的舞蹈、巧奪天工的漆器製造工藝、義理精深的哲學、汪洋恣肆的散文、驚采絕艷的辭賦、恢詭譎怪的美術,都是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代表同期的最高水平。

三、秦漢三國文化

秦漢時期的湖北地區是當時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雲夢古澤、睡虎地和龍崗秦簡、張家山漢簡、漢明妃王昭君、漢光武帝劉秀、文學家王逸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湖北境內還是魏、蜀、吳三國犬牙交錯、激烈爭奪的「四戰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聯合與斗爭波譎雲詭,驚心動魄,古隆中、赤壁、烏林、長坂坡等著名文化景區是三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四、清江巴土文化

清江流域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熱情、質朴、勤勞、善良、勇敢,代表了土家人優良的民族素質。其婚喪習俗、歌舞曲藝、飲食服飾、建築交通等構成了清江巴土文化的鮮明特色。同時,以恩施自治州和長陽、五峰兩個自治縣為主體的湖北民族地區也是巴土文化的富集之地,這里山川秀美,物產豐富,是發展湖北特色經濟的重要地區。

五、名山古寺文化

湖北的名山古寺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名山古寺文化資源。武當山是道教名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武當文化。此外,荊山、大別山、大洪山、齊岳山、九宮山和黃梅五祖寺、當陽玉泉寺、來鳳仙佛寺、漢陽歸元寺、武昌寶通寺以及荊州天星觀、武昌長春觀等眾多的名山古寺以及鍾祥明顯陵等名勝古跡,都有著較高的知名度和獨特的文化內涵。

六、長江三峽文化

長江三峽是中國最壯觀的峽谷,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峽谷之一,還是舉世聞名的水電能源基地和地球上最大的人工湖。隨著三峽樞紐工程的蓄水發電和勝利竣工,其舉世雄奇的自然風光、色彩斑斕的人文景觀、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和峽江兩岸奇特的風土民俗,形成了具有濃厚峽江色彩的文化流派,構成了三峽文化的鮮明特色。
4.什麼是荊楚文化
【荊楚文化簡介】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

【荊楚部族的興起】 楚,也稱荊楚,春秋時代的這個國家為什麼叫做「楚國」呢。「楚」本是一種灌木的名稱,也叫做「荊」,在南方江漢流域的山林中極為常見,可用作薪柴等多種用途,人日常離不了。

於是遠自商代時,北方中原人就以荊楚來稱呼江漢流域的南方地區和南方部族,比如《詩經·商頌》中說的「維女荊楚居國南方」。但是,構成楚民族主體的,卻並不是江漢流域的土著,而是原居北方的祝融部落的一支(楚人奉祝融為始祖),這支部族遷移到江漢流域,不斷地與周圍的土著民族(九黎、三苗的後裔)相互融合,發展成為一支強盛的荊楚大族。

荊楚部族在與北方商王朝的對峙中也吸收了先進的商文化,為自身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周朝初年,轉投周王的荊楚族得到了中原王朝的支持,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從春秋開始,楚國迅速強盛起來,尤其是到了楚莊王時,楚吞並了周邊的許多小國,成為一方大國。 【先抑後揚的楚文化】 楚地是一個歷史的地域概念,大體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到一定的范圍。

當北方有炎、黃部落在創造中原文明的時候,南方江漢流域也興起了九黎部落,並創造出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等早期楚文化。然而這之後,隨著九黎部落被炎、黃部落擊敗,以及後期的三苗部落被更強大的中原部落所征伐,楚地文化逐漸消沉了。

楚地文化落後與中原的另一個原因是江漢流域多山林水澤,各氏族部落不能像中原地區的氏族部落那樣較快地由採集和漁獵轉入農耕和畜牧,這種生產力的緩慢發展相應地限制了文化的發展速度。因此,當北方已經出現了夏、商等奴隸制國家後,南方楚地仍停留在原始的父系氏族社會階段,散居的各氏族部落屢遭中原勢力的壓迫和征伐。

但就是在這種持續千年的蠻荒背景下,逐漸孕育發展出楚民族以及其後的楚國家,並成為當時中國南方各部族融合的中心。楚人借天時、地利融匯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開創了獨具異採的楚文化。

【楚文化的奇葩「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起於西漢。它有兩種含義:一是詩體名,指戰國後期由屈原等楚國詩人以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為基礎創造的一種詩歌載體;二是詩歌總集的名稱,由西漢劉向輯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以及後人模擬的作品,名為《楚辭》。

由於屈原是楚辭的開創者,他的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後人提及楚辭無不言屈原的代表作《離騷》,並常以「騷」或「離騷」作為楚辭的代稱。

楚辭的產生離不開楚地特有的民間習俗。江漢水鄉,民間巫風盛行,土俗尚祠祀歌舞,而且這一帶很早就流傳著有別於中原地區的楚地民歌,這些因素都是楚辭得以產生的基礎。

雖然在《詩經》這樣一部廣泛采錄周初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四方各國民歌的總集中,幾乎沒有收錄楚地民歌(原因大概在於楚一向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楚地方言也難以被中原人接受等),但僅從各方典籍保存下來為數極少的楚歌來看,其內涵豐富,敘事抒情都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楚辭的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 楚辭被喻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對於其後產生的漢賦更有直接的影響。

「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與其他楚文化精華一起,構築起瑰麗奇異的楚地文明。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楚文化、荊楚文化同屬一個概念,均指楚人、楚國創造而長期沉澱的文化實體和形態。我們這里說的它們是同屬一個概念,是因為歷史上荊、楚不分,荊、楚或荊楚、楚荊作為一種特定的稱謂,已沿襲三千多年了。

如《詩·商頌·殷武》說:「維女荊楚,居國南鄉。」這里是「荊楚」聯稱,荊在前,楚在後。

《竹書紀年》說:「昭王十六年,伐楚荊。」這里是「楚荊」聯稱,楚在前,荊在後。

另據《春秋》記載,魯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稱荊,但自魯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後,就改稱為楚了。這樣看來,荊或楚,荊楚或楚荊聯稱,其意思是一致的,似無多大區別。

時至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釋荊:「楚木也,從刑聲。」釋楚:「叢木也,一名荊也。」

這樣就把荊山、荊楚木、荊州、荊楚國,統一了起來,形成為系統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時,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說:「荊、楚一木二名,故以為國號,亦得二名。」沈括《夢溪筆談》也說:「荊或為楚,楚亦荊木之別名也。」

至此,荊楚約定俗成,成為一個專稱楚族、楚國和荊楚地域的一個特有的稱謂。當然,歷史上也還有其他各種說法,如《詩·商頌》毛傳說:「荊楚,荊州之楚國也。」

又如《漢書·高帝紀》顏師古註:「秦莊襄王名楚,故改諱荊。」但不論何種說法,荊和楚早已溶合為一體了,絕不能截然分割開來。

作為楚人族所創造的文化,並在荊楚大地得以長期沿襲下來,當然也就稱之為楚文化或荊楚文化了。那種認為楚文化是專指為楚國時期的文化,荊楚文化則為荊楚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即指楚文化,又指此地的一切時空文化,顯然是不科學的。

文化是傳承性。
5.形容「湖北」的詩句有哪些
《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念奴嬌·赤壁懷古》宋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望黃鶴樓 》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處為:搴手換足】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菩薩蠻·黃鶴樓 》毛澤東 莽莽九派流中國, 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 龜蛇鎖大江。 黃河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1.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

湖北介於北緯29°05′至33°20′,東經108°21′至116°07′,東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湖北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

2. 湖北是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交通樞紐,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中國內陸重要的空港。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省1062公里。

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3. 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4. 湖北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從武昌辛亥首義到新中國成立,湖北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僅紅安縣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200多位將軍。

5. 湖北省科教文化實力位居全國前列,是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學研究水平全國領先,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數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前四。

6.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7.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8.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9.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10.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11.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12.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 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僕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

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收錄詩四十二首。

13.。

閱讀全文

與湘潭舞蘊湖文化傳媒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