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浙江紹興服飾文化有哪些內容

浙江紹興服飾文化有哪些內容

發布時間:2022-12-11 00:25:30

A. 紹興的民間風俗

紹興過年風俗

正月初一,為春節之始,古稱"元旦",又稱"新正"、"大年初一",為紹興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放開門爆竹俗稱"放開門炮仗"。舊時,此舉寓有驅邪除疫和"高升三級"之意。紹興民間且有"早放爆竹早發財"之說,故從凌晨三四時開始,爆竹聲即此起彼落,比戶不絕,以增添新春喜慶氣氛。

紹俗家家戶戶貼春聯,有"元旦書紅,萬事亨通","新正開筆,諸事大吉"之說。舊時,春聯多書"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套語。如今,春聯仍書吉語,但內容新穎,富有時代氣息。

接神。舊時,放開門炮仗後,即於廳堂置湯團、茶葉、水果等供品,家長率家人整肅衣冠拜天地菩薩、灶司菩薩等,祈求神靈保佑,新年萬事大吉。如今,此類寓美好祝願於偶像的迷信習俗已經少見。

吃福橘、湯團、如意糕和喝元寶茶。舊時,大年初一起床後循俗先吃"煙火食"(即以柴火燒煮之食物)後方可開口說話。如今,通常以湯團、如意糕作早餐,並吃福橘。新正,主家習以元寶茶待客,茶水中循俗置金橘、橄欖、蜜棗等,寓有團圓、如意、幸福等祝願。

拜年又稱"拜歲"、"叩歲"、"賀新年"。舊時,男主人先率晚輩入本族宗祠祭拜列祖列宗,隨即返歸自家廳堂叩拜除夕所懸先祖遺像。然後,晚輩按輩份、排行,依次叩拜尊長。晚輩向尊長祝福,尊長回施教誨及祝願。最後,晚輩間交拜賀年。其時,子弟一邊鳴鑼擊鼓(俗稱"敲年鑼年鼓"),一邊繞圓圈行走,以相娛樂。如今,拜年遺風猶存,但禮儀大為簡化。

正月初二起,攜桂圓、荔枝、美酒、白糖和糕點等禮品走親訪友,巷賀新禧。親友則以酒菜盛情款待,改日再行回拜之禮。此俗大抵以早為敬。1950年起,人民政府提倡文明過節。元旦至春節期間,紹興城鄉普遍開展擁軍愛民、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及慰問退休幹部、職工等活動,同時舉行各種聯歡會、聯誼會與文娛表演及體育競賽等。

走喜神方 正月初一開門出行,舊有"走喜神方"之俗。行前,須從歷本尋出喜神所在方向,後循此方向而行。如歷本言"大利東北,不利西南",則自家門出發,向東北方向進發,而不朝西南方向舉步,以此求得喜神護佑,獲取佳運。此俗今廢。

數羅漢舊時,有於正月初一到府城開元寺數羅漢之俗,意在卜全年凶吉,且為自娛。開元寺羅漢時,須按先跨入羅漢堂之腳,確定數羅漢方向。若左腳先跨入,則自左至右按本人年紀歲數,一歲一尊,數至與已歲數相同之羅漢,即以其名號、神態卜新年之未來。如是長眉羅漢,便為長壽;如是伏虎羅漢,則身體健壯。

趕雞睡實系"趕緊睡"諧音,意指正月初一夜須提早上床安睡。節前人們忙碌多日,正月初一又起慶特早,小孩亦因連日玩耍,十分疲勞,故晚飯後即提前將家禽趕進塒舍,早早關門安歇。此俗沿襲至今。

禁忌春節期間,為求吉利而忌諱甚多。如忌掃地、倒垃圾,怕掃除和倒掉財氣與運氣;忌動用刀、剪,怕遭皮肉病痛之苦;忌食稀飯及湯,以防出門遇雨;忌打破碗、盆等器皿,怕破財,倘有失手,則須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藉以消災自慰,還忌吵嘴,忌倒馬桶、夜壺,以免褻瀆神靈。最忌諱提及"死"、"窮"等字眼。大人怕小孩多嘴失言,多於年內即行訓誡,並張貼寫有"童言無忌"、"百無禁忌'字樣之紅紙條。此類忌諱多帶迷信色彩。以上禁忌之俗,今已逐漸淡化。

吉語求乞。往昔,紹興有諺雲:"討飯是年初一到年三十夜"。乞丐於春節期間,以"送搖錢樹"、"跳泥神"、"跳黃牛"、"羊掃地"、"謳順流"等方式求乞。"謳順流",通常為兩丐合演,一人提竹籃,另一人捧巨型紙質"。金元寶",於戶主門前,拋接"金元寶"。

五路日。五路者,五路財神也,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誕日。是日,商家均有接財神之舉,祈禱財運亨通,利市百倍,並自此日起開門營業。一般人家,亦有供奉財神者。此俗今廢。

迎春。紹俗重農桑,每於立春前一日舉行迎春牛活動。是日,"自府縣以下之官吏,均高車大馬而出","備有春牛太歲",以"占來歲農事之如何"。春牛有鼓樂前導,差役鳴鑼開道,旗傘儀仗相隨,太守或知縣輩"父母官""持竿而驅行",地方士紳魚貫相送,觀者如潮。及至農村,農民笑臉拱手相迎,以迎接"父母官"所送春牛,作為農事伊始標志。自此,農民結束春節期間娛樂,著手備耕生產。

在紹興府城,則"於立春前一日,府縣糧捕廳各官皆朝服儀從,出五雲門迎春於東郊,舁芒神土牛入城,置府署。土牛之色依欽頌歷本所載《春牛圖》而畫,黃為谷,赤為日,青為風,黑為水,以占水旱豐歉。迎春之次日,擊碎春牛,鄉人拾其土塊歸而藏之,冀得畜牧神植之興旺。"

B. 紹興有什麼特色

1、女兒紅,女兒紅是糯米酒的一種,主要產於中國浙江紹興一帶。早在宋代,紹興就是有名的酒產地,紹興人家裡生了女兒,等到孩子滿月時,就會選酒數壇,泥封壇口,埋於地下或藏於地窖內,待到女兒出嫁時取出招待親朋客人,由此得名「女兒紅」。
2、紹興烏乾菜。 紹興烏乾菜除了用來作佐餐外,還作為各式菜餚的輔料,常用來清蒸、油燜、燒湯,烤筍、燒魚、燉雞、蒸豆腐等,其味雋美,開胃增食紹興烏乾菜油光烏黑,香味醇厚,耐貯藏。可分為白菜乾、油菜乾和芥菜乾三種,味道鮮美要數芥菜乾。芥菜乾又以「百腦芥菜」的品種腌曬干萊為上乘。「百腦芥菜」菜芯多,梗葉細長,適時收割質地鮮嫩。拿這種菜曬製成的乾菜,越蒸越烏,越蒸越軟,越蒸越香。
3、茴香豆 。茴香豆一種紹興的小食用品,常作零食或下酒之用。由於魯迅小說中的描寫,使紹興的茴香豆更多了分文化韻味,品嘗和書中一樣,原汁原味的茴香豆可以去咸亨酒家,為適應遊客購買的需要,茴香豆的包裝已作了很大改進,因此小小的茴香豆已在紹興形成了一個大市場。
4、紹興烏氈帽 。紹興烏氈帽是浙江紹興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它內外烏黑,圓頂卷邊,冬天可以遮風雨,夏季可以擋酷暑,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

C. 紹興的民風民俗有什麼

紹興相關民俗:

1、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2、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3、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4、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5、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6、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7、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8、吼山桃花節 ,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9、柯岩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紹興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

(3)浙江紹興服飾文化有哪些內容擴展閱讀:

民風民俗曲藝:

越劇起源於紹興。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習俗。

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紹興

D. 紹興的文化

烏篷船、烏氈帽;社戲、紹劇、越劇;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這些都是古城紹興的文化元素。
2010年,紹興市成功舉辦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經濟轉型與城市互動」上海世博論壇、建城2500年慶典等重大節會活動,成功申辦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至2010年年末,紹興市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1項。紹興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群藝館、文化(館)站125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36.60萬冊。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
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先時,春社為祈求五穀豐登,秋社為慶賀一年豐收,後發展為以演戲酬神祈福,進而沿習為民間文化娛樂活動。紹興演社戲風俗,早在南宋即已盛行,到清末仍風行一時。 大禹陵風箏節,時間:3月22日-4月15日,地點:會稽山
會稽山櫻花節,時間:3月25日至4月15日,地點:會稽山櫻花林
蘭亭國際書法節,時間:每年農歷3月初3到4月,地點:蘭亭
紹興黃酒節,時間:每年10月
公祭大禹,時間:清明節,地點:會稽山
魯迅故里過大年,時間:農歷春節,地點:魯迅故里風景區
會稽美食嘉年華,時間:農歷春節,地點:會稽山大禹陵景區
吼山桃花節 ,時間:每年3—4月,地點:吼山
柯岩香林桂花節,時間:金秋季節,地點:香林 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E. 紹興有什麼文化特色

紹興,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經濟發達,人文薈萃。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代,勾踐立國稱霸。秦行郡縣,始置山陰縣。南朝陳時,析為山陰、會稽兩縣,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國建元,撤府建縣,合二為一,統名紹興。1983年國務院批准實行市管縣體制,市、縣並設,同駐越城。2001年紹興縣遂新建縣城,遷址柯橋。 1982年,國務院公布紹興市(縣級,即紹興縣)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沒有自然資源優勢和國家投入的紹興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經濟社會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全國前列。分析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深沉原因,我們認為紹興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由此產生的地域精神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種地域文化包括: 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治水文化。紹興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幾千年前,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人們為了生存,進行了數千年連續不斷的治水斗爭。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他憂國憂民,以治水為己任,十三個春秋,披星戴月,「三過家門而不入」。東漢永和五年會稽太守馬臻領導紹興人民開始圍堤修築鑒湖,鑒湖水利工程成為我國江南一帶最古老的灌溉工程。東晉南朝時,會稽內史賀循主持疏鑿西興運河,既有利於灌溉,又有利於物資的集散。唐會稽縣令李俊之主持增建海塘,長百餘里;後又有湯紹恩主持興建三江閘,抵禦海潮,擴大耕地。至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圍墾、90年代興建標准海塘和本世紀初的圍塗造田,更是譜寫了勵精圖治、艱苦奮斗的新篇章。紹興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治河流、抗海潮、戰山洪、改沼澤,圍灘塗,不斷探索,不斷實踐,歷盡千辛萬苦,使遠古時代的蠻荒之地逐漸變成了山明水秀的魚米之鄉,在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中,不僅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創業精神。 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名士文化。毛澤東詩句中的「鑒湖越台名士鄉」點出了紹興地域特色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標志,那就是名士文化。大禹、勾踐、范蠡、馬臻、王羲之、陸游、王陽明、徐文長、蔡元培、魯迅、秋瑾等,在歷史文獻中記載的歷代各個領域的代表人物數不勝數,此文化之精粹,即歷代名人名士為民族之復興,為國家之強盛,敢於上下求索,成為政治、經濟、文化的思想先驅。他們一生追求的是真理和光明,追求的是民族、社會的文明進步,他們留下的思想、文化遺產,引導和激勵後人去實現新的理想追求。此特色文化中,也包括了「師爺文化」,「紹興師爺」作為地域性很強的歷史群體,其主持正義的精神,以及善用法典的智謀,同樣閃耀著名士文化的思想光芒。在名士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與時俱進、奮發有為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紹興人重要的精神動力,也成為紹興縣地域形象的重要標志。 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紡織文化。據有關專家研究認定,紹興的紡織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時代。至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時代,將絲綢用於貢品已很普遍;二千五百年前越王勾踐時代,蠶織業已舉國為事,首度昌盛;隋朝時珍品脫穎,名重朝野;唐宋時,品量俱旺,產品以越羅總其名而風靡天下。新中國成立以後,歷經恢復期、發展期、徘徊期。改革開放後,紹興的紡織業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機杼之聲遍及城鄉,輕紡市場雄居亞洲,五洲商賈匯集越地,交易信息輻射全球。被稱為「夕陽產業」的紡織業在紹興縣人民的努力下,做大做強,精益求精,在設計、生產、染整、營銷等各個方面乃至整個紡織業都實行了新的跨越,成為推動紹興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打造國際紡織品製造中心和國際紡織品貿易中心,更成為跨越式發展再上新台階的戰略目標。從紡織業的發展史可以看出紹興縣人民咬定目標不放鬆、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個性和精神。 外柔內剛、厚積薄發的釀酒文化。紹興是中國黃酒的故鄉,釀酒歷史悠久,傳說大禹時古越就有米酒,到春秋末期飲用米酒已很普及。到唐代,紹興有「醉鄉」之稱;宋代紹興已被形容為「城中酒壚千百所」之地;到清代已是「越酒行天下」了。在紹興,不論山區和平原,不論城鎮與鄉村,在舊時,又無論官宦之家、縉紳達士,還是市井小民、貧困百姓,都與酒結緣,與酒為朋;酒成了紹興人生產活動的重要內容,生活的必需之物,由此引發出的紹興特有的酒聯、酒謎、酒舞、酒歌和酒樂,以及無數酒的傳說、酒的詩文,形成了豐富濃厚的酒文化。紹興黃酒最大的特點是越陳的酒越香,入口柔和溫潤,但其性又芳香醇烈,後勁十足,與紹興人外柔內剛k的個性十分相似。

F. 紹興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端午的裹粽子,賽龍舟,過年是還要打年糕。還有烏篷船,氈帽等。還能在烏篷船看搭在水上的社戲,還能看傳統的結婚儀式。我是浙江人,希望到浙江玩

G. 求紹興特有的風俗。要紹興才有,其他地方沒有的風俗

紹興風俗
紹興冬至習俗:冬至是紹興民間一年中的大節,諺稱「冬至大如年」。在古代,人們一直是把它當作另一個新年來過的。《嘉泰會稽志》稱其節「大略如正旦而差簡」,且諸多事情皆以冬至為起點。農歷推算清明,即以冬至後106天為准,謂「冬至百六是清明」。《九九歌》也以冬至起算為頭九、二九直至九九,以記季節變化。民間更有「冬至月初,石板冰酥,冬至月中,赤裸過冬,冬至月底,賣牛買被」,「冬前不結冰,冬後凍煞人」及「晴冬至爛年邊,雨冬至晴過年」之諺,以冬至遲早、晴雨佔一冬寒暖與年邊干濕。是日,民間必家家團聚宴飲,一如除夕吃年夜飯之俗。紹興民間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的甚至到祠堂家廟里去祭祖,謂「做冬至」。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墓前焚化,俗稱「送寒衣」。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紹興、新昌等縣的習俗,多於是日去墳頭加泥、除草、修基,以為此日動土大吉,否則可能會橫遭不測之禍。冬至又稱「長至」,一年中,此日夜晚為時最長,故民間有「困覺要困冬至夜」之說,謂冬至安眠一夜,可保全年好夢天天。舊時,食米多用石碓石臼舂白,紹興人愛在冬至日前後將一年中的吃飯米預先舂好,謂之「冬舂米」,一來因為過了冬至,再個把月時間就「著春」了,家事將興,人人須忙於備耕,無暇再去舂米;二來因為春氣一動,米芽浮起,米粒便不如冬令時的堅實,冬舂米可免米粒易碎而多粞,減少糧食的損耗。紹興人家中釀酒,一般都愛在冬至前下缸,稱為「冬釀酒」,釀成後香氣撲鼻,特別誘人,加之此時的水還屬冬水,所釀之酒易於保藏,不會變質。此時還可以用特種技法釀成「酒窩酒」、「蜜殷勤」以饗老人,或作禮品饋贈親友。冬至夜,紹興民間還有「生火熜」習俗,畚隔夜火熜,裹入被內,謂至翌晨炭火不熄,可兆來年家事興旺發達。舊時越中,無論男子婦女,在冬至那天,人人都要弄碗餛飩吃吃;而在夏至,則挨家挨戶都要吃一頓面條,謂之「冬至餛飩夏至面」。此俗流傳已久。但到底因何成俗,卻各有說法。或言至日最短,以餛飩形團而就節;夏至食麵,則用面(條)之長狀夏至之長晝。雖然後者可用壽慶吃面討長壽彩頭之俗進行印證,但畢竟無見於記載。晚清紹興學者范寅在《越諺·飲食》中說餛飩「或芝麻糖或醢肉裹以麵粉,冬至時食」,可見古代紹興還有甜味的餛飩。是日,紹興民間忌諱甚多,忌說不吉利之語,忌吵罵滋事,忌打碎盤碗;婦女不歸寧,出嫁婦女務必於是日回夫家,不得在娘家過夜;不許打罵孩子,即使是最頑皮的學生,冬至日也可免受責罰,先生只能舉著戒尺警告說:「帳,給你記到明天再算!」。

安昌臘月風情節:紹興縣安昌鎮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南靠柯橋,北部機而高速公路,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江南 水鄉古鎮。境內現存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相傳大禹曾在鎮東塗山娶妻成家。今元896年,錢繆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董昌之亂,目命其鄉為安昌。現存老街始建於明成化、弘治年間, 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蔚為越北大市重鎮。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65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樑,古老凝重的台門,幽深僻靜的弄堂,風貌古樸典雅,極具水鄉特色,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紹興都千百年來的民俗風情在古鎮大得到保存延續,隆冬臘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體味到一幅幅喜慶祥和、古老淳樸的水鄉地方風情。

烏氈帽和秋帽:紹興農民、漁民多戴烏氈帽,經過魯迅的描述,幾乎成了紹興人的標志。這種帽,尖頂,圓邊,前面攤邊成「畚斗」形,有「冬擋風雪夏遮陽」的特殊功能。城市居民男的喜戴秋帽。它以絹紗為主料,考究的里層有細藤棚護襯。男小孩戴的秋帽則用「紅滴子」。

大衫、馬褂、籠褲、百間裙:男的從小就穿大衫馬褂,成人以大衫為常服。加穿馬褂則成「禮服」。馬褂的料子大多為葛錦、官紗,顏色是黑的,俗稱「玄色馬褂」,是套在大衫外的半短罩衣。 籠褲是紹興漁民和船民特有的服飾。褲腳管特別大,像燈籠一樣;褲腰、褲身打「間」,多用藍土布製成,厚實耐磨。婦女往往下身系「百間裙」,布料以藍土布為主;官宦之家太太、小姐穿的「百間裙」,用料以綢緞為主,做工講究,綉花滾邊。

烏篷船、白篷船:紹興平原到處都是江河湖泊,「出門就遇水,抬腳得用船。」烏篷船和烏氈帽一樣,也是紹興人的標志。烏篷腳劃船是小船,主要用於載客,最多坐6人,中艙四人,船頭、後艄各一人。白篷船是和烏篷船相對而言的。固有些船要在夜間航行,不宜烏篷,白篷比較顯眼。如夜航船、檀船、戲班船等。夜航船是長途交通運輸船,在夜間航行。

修橋鋪路造涼亭:修橋鋪路造涼亭,歷來是紹興民間的公益活動,一旦發起,便會出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場面。在鄉間道路上,也建有不少為行人歇腳的涼亭。數以千計的石橋,也都系民間集資或募捐興建的。村與村之間的道路,經常有人維修。這些都是傳統功德的體現。

H. 紹興民間傳統文化特色有什麼

紹興民間傳統文化特色有越劇,紹劇,紹興蓮花落,社戲。

閱讀全文

與浙江紹興服飾文化有哪些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