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論述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將淡化民族性
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將淡化民族性的論述:
1、全球化將增進不同民族的人群融合
這方面的資料很多,如果從歷史角度可以參考《大歷史》,人類簡史等書籍。人類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都有不同人種的交融。
2、促進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
可以研究佛教傳入中國最終形成儒釋道三足鼎立局面的研究資料,季羨林,錢穆,南懷瑾等人的書籍中都研究到了儒道釋三家思想如何汲取對方的養分。
不同民族的交流,形成了文化的交融。還有羅馬帝國史書類,也介紹到了羅馬帝國將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到了一個帝國框架內的歷史,以及宗教在國際交流中的促進作用。這些都是文化融合的資料。
3、從民族形成角度
只要研究匈奴等少數民族如何融入到漢族,最終形成現在的中華民族局面,就可以知道民族形成本身就是一種「國際」交融的過程。
現在所謂的民族,其實也是消滅各種不同的人群種群特性,吸收更多小的民族的結果。這方面需要收集一下,我記得很早前看過介紹德意志民族形成的歷史的書籍,是一個吸收融合的過程,只是以前的國際不如現在那麼廣闊而已。
4、從消滅民族的角度看
國際化也形成了國際沖突,沖突的結果會導致民族的消失。這是民族性淡化的極端結果,就是這個民族的肉身的徹底消失。查下大航海的歷史,就可以看到有多少民族消失於西方侵略者的刀槍之下。最近看到澳大利亞的新聞很多,澳大利亞原住民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
全球化影響:
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的數目的增長,例如版權法,國際貿易的增長比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更快,由跨國公司控制世界經濟的股份的增長。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更多的國際間的文化影響。
例如通過好萊塢電影的出口,文化多樣性的減少,各種文化的融合及創新,貧富差距可能擴大,國際旅遊業的發展。
部分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源的掠奪,部分發達國家把工業垃圾傾倒到發展中國家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環境遭到破壞,文明以及價值觀的沖突,通過諸如互聯網和電話等的技術使得共享的信息資源不斷增長,移民的增長,包括非法移民。
② 即少數名族文化風俗衰弱式微的原因
題主想問的是即少數民族文化風俗衰弱式微的原因嗎?原因是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我國有很多少數民族,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習俗,還有獨特的傳統觀念,不過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所以如果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多傳統習俗還是會被年輕人放棄的。
③ 現如今民族文化的發展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難呢
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把傳統文化經過一代一代人傳承下來,不像其他文明在漫長的時光里被淹沒。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碰撞沖擊並融合一體。而對於中國民族文化發展的困難有兩點。第一點是如何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並創新。第二個問題就是現代年輕人思想開放,不拘於古代禮制,那麼會不會傳統文化發展後繼無人?
三、取其糟粕,取其精華民族文化是我國在長期發展中所沿襲下來的一種文化,展現了我國在歷史發展中的進程。對於這些民族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一些優秀的文化內容繼續傳承下去,而這個重任只能交給祖國的下一代。
④ 如何面對民族文化的流失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該民族歷史發展的水平。
民族文化面臨著威脅和流失。世界的多元化在體現其價值的同時,又威脅著各個民族文化,文化流失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同時又存在著人為的、制度的破壞因素。我們要辨證地看待,一方面順其自然,承認歷史的選擇;同時,更多的認識優秀的民族文化,將其發揚光大,補救瀕臨流失的優秀的、脆弱的、被遺忘的文化。
⑤ 民族文化變得不那麼鮮明,保護文化傳承我們如何行動
傳統文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然而,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社會正面臨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傳統節日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未來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如何傳承和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許多社會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傳統節日是民族文化的中轉站,用來承載民族身份,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生活和區別於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在代代相傳的節日里,總會有一些多情的東西,它們軟化我們的心,讓世界充滿溫暖和溫暖。傳統節日表現出復雜的儀式、優雅的優雅、禮貌的舉止,並把教養視為文化生活。高度審美化的國家標志背後是高度的傳統文化認同。
⑥ 怎樣解決少數民族文化的失傳和失真的問題,從何入手
中國的少數民族是世界上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族群,在一些偏遠的山谷里,很多少數民族就像是含苞待放的花苞一樣,亟待於綻放,又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且,少數民族的文化流傳多年,直到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這些文化反而出現了失傳和失真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並不意外,因為現在沒有人會在意比如苗族、傣族等等文化的發展,如果想要改善這一問題,必須從包裝、推廣、創新等等這幾方面入手。
少數民族文化需要傳承,並且更加需要年輕人去傳承。中國這么大的國土,有很多文化寶藏需要我們去挖掘,可能也許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直播、一個簡單的拍攝推廣,就能帶動整個文化發展,讓更多人知道中國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
⑦ 少數民族文化的逐步消失,原因何在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也隨之發展。許多農村人以城市作為目標,但是在生活環境的局限,井裡的青蛙如何跳也原地呆著。不是井裡不好,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優點,不能就此發揮出來。但是,在外邊生活的青蛙卻想跳到井裡去「穩喰」(漢人-廣東話。日常生活之意。)因為那裡才有最放心的食品。最環保的食物。那裡才沒有外邊的生活那麼喧嘩。他們累了,想有個地方清靜。而在井底里的青蛙他們悶了,想出來看看世界。這個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規律,就像發展中國家走著發達國家的路子一樣。他們樂此不彼的繼續著……
某個時候(具體我忘了),我看著中央台的節目,播出某一節目,內容是講,某個民族文化意識高漲的V先生,遊玩於全國各地,尋找中華民族「倖存」的民族文化。他講述說,他到了廣西桂林,有一家用竹子和木頭搭建的古屋。很有民族特色,在當地看來,是很落後的一種居住方式。但是有一日本人看到這間古屋。出了N多的價錢買下,然後用錄像機拍下原來的結構,然後專門請人拆卸運到日本重建。V先生看到,痛惜不已。然後V先生又到了雲南。雲南有一些古老的店鋪,但這些店鋪「倖存」的非常少,只有(在當地算是很落後的)老人在那裡守著。據說,又是一個日本人想買下這些店鋪,V先生萬分不舍,他干涉老人說,爺爺,你這間店不能賣,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無論如何你要保住。然後那爺爺用很憤怒的眼光掃了V先生一下,隨手向桌子一拍:你是哪裡人啊?!你們住的是高樓大廈,吃香喝辣。現在有人給我錢,你反而讓我守著這破屋?!V先生聽到,內心非常愧疚,要是地上有個洞他都不加思索地鑽了進去了。
民族是什麼?有一次,我與一位朋友聊天,聊到關於自身是什麼民族的事情。我跟他說,我是壯族,他非常驚訝,因為我沒有任何民族特點的區別。談吐間也很有「文化」意義。他說,世界沒有國家之分,只有民族之分。我非常認同他這個說法,但是,也許是官方政策的思想。民族無形中慢慢地統一了,沒有強迫,只有教育的改變。文化的影響。社會發展,教育為本,那麼要使咱們的壯民族輝煌,我們能否從教育做起呢?
⑧ 民族傳統文化被遺忘,我們該咋辦
好問題。。。但是為什麼沒人回答呢?小生才疏學淺,不敢妄言,找到一篇文章,供LZ參考: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 作者:苡米花瓣 從20世紀後半葉到進入21世紀的今天,文化問題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中國文化的危機更是雙重的。一方面是民族傳統文化在尋求現代化中被斷裂、被遺忘。另一方面,在現代化的追求中,西方「現代性」弊病也在中國大肆曼延。從16世紀到18世紀,明清之際的中國,還是世界上第一流強盛的大國。那時中西文化的對話,被稱作「平等對話」,是非常貼切的。在今天,當中國自己的文化話語弱到被有些學者稱為「失語症」,而西方話語咄咄逼人幾乎無處不在之時。中國土地面積之遼闊,歷史之悠久,文化積淀之豐厚,都使來華的傳教士們為之心靈震撼,以致他們不得不付出極大的精力,有的人如利瑪竇等人甚至耗盡畢生精力學習漢字文化以及翻譯和研究中國文化原典。他們在把傳播西方科學和文藝作為傳教手段的同時,面對中國文化的強勢,以致對於所傳之教義也不能不採取「適應」中國儒家主流文化的策略,使之變得適合中國人的口味。 也許我門是應該驕傲,中國的文化是很悠久,但也正是這種驕傲讓我們看不到自己的腳步,看不到後追者的腳步。中國思想雖然缺乏演繹性和形式方法,但它一樣趒脫不了被形式化的命運,如果說希臘時代的人文精神固化在個性的人性上,那麼中國思想的人文本質就固化在社會意識中。中國思想因它因與歷史的統一而被現實捕獲,被封建制度化了,封建制度吸吮它的精華而變得無比強大,因之創造了中華文明中的歷史輝煌,但反過來又不僅扼殺了思想自由的本質,也扼殺個性人的自由,最終還造成封建社會自身發展的停滯,中國傳統文化中強烈的人文精神未來得及普及到個人時就被封建制度固化了,文化也被迅速政治化,而我們的思想背景和西方恰恰相反,傳統中缺少的就是認知理性、批判理性;我們的社會轉型則往往始於政治原因,從鴉片戰爭、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無一不是在政治的帶動下才開始思想文化的轉換。因此我們的現代化轉型就應該找到我們自己的斷裂口:中斷政治與文化之間過於緊密的糾纏關系 我個人很喜歡余秋雨的文章,在他的筆下,歷史總是與「文化」聯系在一起的,他所關注的是帶有文化意義的歷史事件,他的目的也正是挖掘歷史事件的文化內涵及其對現代文明的影響。余秋雨散文的批判、對其中流露的沒落的人文精神的批判才是有意義的。我們為之驕傲的不應該在是京劇,臉譜,禮儀風俗,民族服飾等等老文化,當然那是我們的值得弘揚的地方,但祖宗的本我們不能吃一輩子。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方向我們應該深思。 也許有人會問我,那怎樣繼承啊。因為這是個問題,所以需要解決,既然需要解決那麼就不是我一個人能解決的,就需要我們一起去面對,盡管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但逃不掉的是現在,看不到的是未來。我是搞藝術的,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專業對口,我將從事設計工作,我想我會盡我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這個狹窄的領域里,用我畢生的精力去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但單靠我自己的綿薄之力是不夠的,我希望中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崗位上孜孜不倦的去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去發揚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中國人,拿起你們的氣節來吧!!!
⑨ 怎樣解決少數民族文化的失傳和失真的問題
中國少數民族非常多,而民族文化也同樣非常多,但因為少數民族文化不斷的失傳,也有很多民族文化出現了失真,這其實就是因為民族文化創新力不足的問題,而且現今很多商人還經常利用傳統的民族文化故弄玄虛,通過很多暴力手段謀求不當的福利,所以現今的民族文化才會出現斷層、失傳和失真,很多年輕人已經對民族文化失去了興趣和信心,而現今,我們可以通過將民族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解決這種困境。
所以一個民族文化想要流傳,還是需要大力去創新的,要敢於為民族文化動手術,才能讓中國民族文化得以源遠流長。現今,教育與文化的強強結合,會讓大眾對文化輸出的途徑更加重視,從而多方面的開拓文化的輸出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