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融入現代傳統文化

如何融入現代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11 19:41:17

傳統文化如何適應現代文化獲得發展

當下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嚴峻考驗 中國文化中存在諸
如封建小農意識的一些消極落後的東西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
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精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佛道
儒及諸子百家的光耀 還有諸如愛國主義民 本 主 義 和 諧 統
一 自強不息等優良文化傳統在新的歷史時期必然發揮重要
作 用因 此我們有必要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眾多經典進行重
塑 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第一認清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性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
本 質 和 核 心 即 文 化 自 性 這種文化自性也界定了一國的文
化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中國傳統文化 是 不 可 替 代 的 它 有 著
固有的特性在具象和抽象的雙重意義上具有看得見 摸得著
可感知可認同的獨特屬性 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性表現在 它
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 有著系統的佛學 易學和道家等思想
既有海納百川的廣博也有遍及全球的廣泛影響力 這種自性是
中國文化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只有清楚了解中國傳統文
化的自性才能談及對自己文化的理性自覺與自信
第 二重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加強國民民族文化身
份的認同 只有擁有了對自己文化的自信 我們才能談及對自
己文化身份的認同問題 才能談及對自己整體文化的重塑問
題也才能談及振興中華民族的問題 現在全球孔子學院的
興 起便是我們傳統文化自性的一種突出表現 也 應 當 成 為 我
們傳統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第 三 權威的文化濡化機構應該加大對傳統文化濡化的
力度提高傳統文化的地位與普遍認知度 文化濡化機構大致
可以分為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種機構 其中 學校教育是有
意 識有 組 織 進 行 的 被教育者受特定人員 教 師的 教 育 從
知識掌握角度考慮 現代學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而
學校的文化濡化功能是強大的也是非常權威的 對 傳 統 文 化
的濡化更是責無旁代的 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再到高等教
育不應當逐步省去或者淡化傳統文化的部分 相 反 應 當 適 度
有序地增加這部分內容 以形成對傳統文化系統而全面的傳
授與把握 此外文化濡化機構中的社會機構不僅僅包括各種工作環境社區環境還包括大眾傳媒 在當今科技發達 信息
快捷的條件下媒體的力量是強大的 而大眾傳媒對於文化的
傳播更是非常有效 以美國在全球的文化霸權為例 美國通過
大 眾 傳 媒 如 好 萊 塢 影 片 成 功 地 使 其 文 化 價 值 觀 念意 識 形
態生活方式等為世人所熟知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古老的
部落熟悉了邁克爾 傑克的搖滾樂而忘卻了古老的民謠
第 四對變遷的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兼容並蓄 穩 固 傳 統
文化的地位 在當今全球化時代 我們既要擯棄全盤西化的文
化激進主義也必須防止夜郎自大的文化保守主義 中國文化
歷來有著強大的包容性 在 新 形 勢 下 魯 迅 提 倡 的 拿 來 主 義
仍然實用 我們應當借鑒他國文化中的優秀因子用以補充自
我 文 化最後歸化他國文化為自己文化的內容 同 時 也 接 受 現
代本土文化中合理而積極的變遷 在全球化和經濟高速發展
的 今 天對於現代紛繁復雜的現代文化盲目反對 或 者 對 於 外
來強勢或非強勢文化簡單地抵制都是無濟於事的 積 極 借 鑒
學習才是正確有效的途徑 只有這樣也才能使傳統文化與時
俱進穩固其地位使其真正得以重塑

② 文化是一種多元素,如何融合現代文化才能不會沖突

他們的中華文化只因此可以屹立全球文化之林,承傳五千年無敗,就是因為它具備的極大寬容、改造能力,它可以把從印度傳到的佛家徹底同當地文化的儒、道兩種文化結合,變為中華文化的當地文化,它也能把來自於西方世界的聖誕過成中國味的狂歡夜,更不用說長期吸收一些中華各民族文化元素了。社會是飛速發展進步的,民族文化也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日俱進。這就規定民族文化務必不斷吸收時代元素,持續吸取時代文化營養。

文化的發展,必定伴隨著沖突。文化的發展人是關鍵的引領者,人繁雜多樣性,便是文化多元素的展現。炭基元素趨向活躍,氦基元素趨向惰性。前者豐富物質,不代表後者是無用的。前者能豐富物質,正是與其他元素沖突的結果,因此,怎樣看待沖突,正是體現文化的闡釋力,這個闡釋力必須能真正站著巨人肩膀上得人來闡釋。

③ 如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有之義。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與理解傳統文化,這也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所在。

一、加強認識,提高教師自身文化素養

不少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還缺乏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自覺意識,由此要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教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具備傳統文化的滲透意識,能主動在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這是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前提所在。

學校可以多開展這方面的宣傳學習,可以讓語文教師認識到傳統文化滲透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這方面的滲透教育。

二、課內多種方式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特別是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剛剛入學,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由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營造情境,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2、開展合作探究,挖掘傳統文化要素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比較適合於小學語文的教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育時,也可以嘗試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與探究,從中更好地理解與認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三、課外多種途徑並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1、鼓勵課外傳統文化閱讀,營造傳統文化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活動,滲透傳統文化要素

為讓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更有效,除平時的課堂中所進行的文本教學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要點:

1、要教會學生讀准字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的生僻字,學生可以通過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讀准字音。

2、是要識別一定數量的文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有許多古今不同義的字詞,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的理解古文。

3、是掌握一定的詞彙量,如諺語、俗語及成語等。這些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著作。



④ 老師應該如何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到現在為止,很多傳統文化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常見,而且新生代的人們也沒有辦法理解這些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對於一個國家的傳承來說,這是萬萬不好的,所以現在國家在各方面的提倡老師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作為一個使用高科技教學的老師來說,如何教學才能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呢?

再者,現在的小學都比較注重課外實踐,老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自己班裡的學生去一些經典的地方做紀念,尤其是春遊秋遊的時候,可以組織同學們去博物館,或者是有意識意義的傳統文化宣傳的地方,也可以組織學生寫對聯,練毛筆字,這些方式都能很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同樣這樣也可以促進學生在語文上的進步,讓學生對於語文產生了一個非常濃厚的興趣。

⑤ 怎樣把傳統文化應用到生活工作中去

傳統文化應用到生活工作的技巧

1、重視傳統節日:在重要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七夕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讓老百姓在娛樂活動中感受傳統文化氛圍。

2、重視模範: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作用。要在生活中,各行各業中樹立優秀人物的典型,凸顯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傳播真善美、展示禮義廉恥等優秀傳統道德,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內化為我們日常生活習慣的組成部分。

3、重視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要緊密結合。尤其要重視學校教育,在學校可以多設置一些國學的課程,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應用分析

讓優秀傳統文化紮根人們日常生產生活,需要重視文化作品的作用、重視傳統節日的作用、重視模範的作用、重視教育的作用。重視文化作品的作用。優秀傳統文化必須與當代結合,體現出時代特點,文化作品要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通過電視、網路、電影傳播,形成生動活潑的文化氛圍。

比如說老百姓喜歡的文藝節目有《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電影《戰狼2》《紅河行動》,文學作品有《草房子》等,可以說通過這些形式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⑥ 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當代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做起:
(1)提高個人文化素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提高自己的素養,使自己擁有文化底蘊,並積極投身實踐中,進行宣傳活動,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有利於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2)培養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的知識,主動擔負起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

要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凝聚著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的智慧,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重要紐帶。要糾正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錯誤認識,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去主動發揚,主動承擔傳承的重任。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傳統文化,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傳統文化和美德。

(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在各種外國文化不斷進入中國後,很多大學生盲目地崇尚外國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文化。尤其,近年來韓劇、美劇、泰劇、日劇大量引進了中國市場,對於大學生的影響很大,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早已過時,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將外來文化作為自己最愛的文化。大學生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去看待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以理智的心態去對待外來文化,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民族文化區發揚光大,而不是以外來文化為榮。


(4) 對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古為今用,符合時代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需要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大學生要主動擔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同時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

⑦ 如何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更好的融合

馮驥才談「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文化相融合」

時間:2017年03月07日 14:38:13

今日14:30,全國政協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召開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劉長樂、馮驥才、蘇士澍、成龍、海霞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外人文交流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文化報:請問馮驥才,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與現代文化相融合?

馮驥才:你這個問題我也感興趣,因為青少年是我們未來的生活主人,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修養特別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是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因為我們現在的漢語,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不過因為在現代社會里,社會節奏太快,我們通過手機、通過網路接受的多元文化太多、信息量太大,又是一個高科技時代,好像我們跟傳統文化有一點遠。所以,怎麼親近我們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年輕人,我個人的想法就是循循善誘。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不只是知識,文化是讓我們享受的,特別是好的傳統文化。有的傳統文化修養,讓精神是幸福的。所以怎麼讓孩子感受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喜歡、幸福。我也贊成把傳統文化編入教材,--->www.cssce.com<---,他們學習、獲得一些知識,其實更重要的還是把他們帶領到傳統生活里去。

還有一些典籍文化里的經典和精髓,比如清明節馬上到了,不只是書本告訴他們清明節的傳統知識,可以帶孩子們去走進傳統,現在有的地方帶著孩子掃墓,或者對英烈祭奠,這個很好。但是也可以春遊,踏青。傳統的踏青就是現在的春遊,踏一踏春天的草地,告訴他們古人插柳的知識。插柳植樹就是綠化,有過這樣一次體驗,你開始不必講太多的知識,他會記住這一次活動,他會跟自然親近,他會聞到春天的空氣,他會知道我們古人多麼講究和自然的親和。這樣他就有了一個記憶,慢慢大了,一方面有知識,一方面有情結,人的心靈進入了傳統,傳統也進入了他的心靈。所以,我認為,文化學習最好的方式是體驗,我希望我們的教育要注意體驗。

還有一個就是不斷創新的方式。大家也注意到,這兩年央視幾個節目,比如《鄉愁》《詩詞大會》《朗讀者》都很好。我們要不斷地用新方式,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激起大家的熱愛,在熱愛過程中一定會提高他們的修養。這個過程一定是潛移默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人的修養不是一天來的,和賺錢不一樣,一筆買賣找到機會可能賺到不少,一天讓一個人有氣質、有修養很難。我們一定要踏下心來,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實做,一定要做實,一定要想各種辦法。

⑧ 如何讓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不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退隱到博物館里,而是應讓它融入到每個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中。」6月11日,恰逢我國第十一個「文化遺產日」,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系列非遺主題活動即將拉開帷幕,青島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在闡述這項活動的初衷時如是說。由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青島市文化館、青島市非遺保護中心等承辦的系列活動,將開展包括演出、展覽、座談會等三大板塊7項活動,讓傳統文化走近市民身邊,讓其聽見那些古老文化的鮮活呼吸。
創新性+產業化 讓古老非遺「活」在當下
目前,青島擁有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12項、省級47項、市級97項,數量在全省乃至全國同類城市中都位居前列;今年4月初,省文化廳確定了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我市18個代表性名錄名列其中,入選數量居全省各地市之首。
但非遺並非只是名錄冊上的一筆痕跡,「讓每個市民都切身感受到傳統文化中的璀璨魅力,並從中汲取無窮的文化營養,是新時代賦予每個非遺工作者的使命。」青島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根本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傳統文化活在當下,火在民間。
「讓非遺『活』起來,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意識上的創新以及產業化的支持。」這位負責人舉例說,在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晚會上,曾將鴛鴦螳螂拳和即墨祭海儀式九獅圖結合起來,上演了場面氣派的武術舞蹈;取材「非遺」項目泥老虎,讓數十名虎頭娃娃表演了富有童趣的舞蹈《泥老虎》,「從而在保留非遺項目精髓的前提下,為其注入新的血液,這就是一種意識上的創新。」
而在非遺產業化上,青島的非遺保護工作者們也在不斷摸索。青島市非遺保護中心的負責人介紹說,4月公布的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即墨市申報的指墨畫、春寶發製品傳統製作工藝,目前都已經進入到產業化的序列,傳承人不再僅僅依靠非遺項目保護經費這支拐杖前行,而是在市場化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生存、傳承之路;而今年10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的青島項目中,城陽區申報的周氏流亭豬蹄製作技藝、市南區申報的香酥雞烹飪技藝和市北區申報的萬和春排骨砂鍋製作工藝赫然在列,「實際上,這些技藝已經產生了不錯的經濟價值,我們不妨再往前推一推,讓他們去探索產業化的可能性。」
微演藝+展覽培訓 讓傳統藝術「火」在民間
「非遺其實離每個市民很近,只是缺少有意識的關注而已。而我們希望通過一種不期而遇的形式,喚起大家的非遺記憶。」青島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在青島興起的「微演藝」六進公益演出活動無疑與這種非遺文化普及思路相得益彰。據這位負責人介紹,端午節當天(6月9日),在青島萬象城東門(2號門),將有一場集傳統戲曲、武術表演、木偶戲於一體的互動民俗文藝秀與市民「不見不散」。而每逢節慶必推新的廣場演出與進校園活動也將如約而至——2016「鄉音鄉韻」青島市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專場文藝演出,將於6月11日上午10點在五四廣場中心舞台舉行。
除了豐富多彩的演出之外,展覽活動分量也足夠,「剪紙藝術與生活對話」——2016青島民間剪紙藝術優秀傳承人作品展將於6月9日至6月底在青島市文化館群星展廳展出;「文化遺產日」期間,青島市文化館的「非遺」展廳,將以圖文和實物陳列的形式,向廣大市民介紹我市國家、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6月16日,青島市文化館還將邀請「非遺」十大門類專家以「加強文化非遺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為主題探討我市「非遺」保護的新途徑、新方法。6月17日,青島文化館將邀請國家級「非遺」專家舉行2016「我們的工匠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講座,講述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應怎樣與百姓日常生活相融合。
「從演出到展覽、講座,我們希望這些活動能夠常態化,讓市民不僅僅在非遺日才能看到非遺的魅力,真正感受到 『天天都是非遺日』。」

⑨ 現代文明如何與傳統文明相結合

國家將民族傳統節日定為法定假日,本質在於深入挖掘民族風情,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進而推動現代文化建設和文化繁榮,全面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新形勢下,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和建設我們的節日,把傳統節日與時代精神相融合,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

深化傳統節日主題,從「娃娃」抓起,構建傳統節日文化教育體系。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要從「娃娃」抓起,要把傳承與創新相結合起來。既要充分彰顯傳統節日蘊含的特色主題,又要結合兒童及青少年的特點和思想實際進行教育。要把節日文化教育與課程教育相結合。在幼兒園、小學課程中進一步引入傳統節日的內容,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達到教育的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把課內聲情並茂的講授與課外豐富多彩的實踐相結合,要重視發揮課堂教學在傳播節日文化中的突出作用,也要充分運用課外文化娛樂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節日文化,讓學生感受傳統節日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愛國主義情操。要把讀書與做事相結合。引導學生閱讀與傳統節日相關文章,了解傳統節日的起源、傳說、習俗以及文化內涵。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節日活動,身體踐行,體會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突出節日文化內涵,積極創新形式和載體,吸引群眾參與。隨著社會生活的日益多元多變,我們需要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有效的載體來傳承民族傳統節日。一是堅持價值引領,利用傳統節日,政府相關部門及社會組織可以走訪慰問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舉辦一些愛心活動,邀請一些家庭及嘉賓參加群眾聯歡,傳遞著社會正能量。二是堅持融入群眾,廣泛組織開展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系列文化活動,如端午節,應該繼承先人留下的包粽子、賽龍舟等文化符號。要通過「我們的節日」的諸多主題活動,增強節慶活動的群眾性,把傳統節假日打造成傳承民族文化的平台,為公眾提供更多享受豐富精神大餐的良機,讓優秀傳統文化綻放時代的光彩。三是堅持文化涵育,利用春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精心組織傳統節慶活動。如春節的辭舊迎新、清明節的慎終追遠、端午節的家國情懷、中秋節的闔家團圓等都可以通過展覽、論壇、咨詢、講座等形式使其內涵和形式與時俱進,讓人們參與其中有所了解,進而陶冶情操呵護文脈,促進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實際上,只有使民眾自發性參與,傳統節日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百姓也才能回過頭來過好自己的傳統節日。
一百多年基業的傳統和文化批判,今天儒家知識分子自我認同,而希望儒家代言的這些人無論怎樣褒揚儒家學說,在我們看來都是可以理解的。過去我們也談過在秋風所講的領域,我覺得有一個文化心態問題,文化悲情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消除,因為從1949甚至到1970年代都有這種文化悲情,與西方文明爭議的高低,與其他文明爭議的高低,我覺得都可以理解。但到了今天這一步,我覺得這樣一種文化花朵飄零悲情情緒應該有所弱化。實際上你有這種潛意識或者文化心態,就是在這種被打壓的絕境中間求得生存,有一種為中國文明烈士的想法,但我覺得你可能做不了烈士,因為現在沒人打壓了,所以我覺得這個文化悲情不必要。
有一句話我很同意,就是只有儒家文明、儒家文化才能夠治理中國,就跟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治理中國是一個道理。需要動用多種資源、多種手段、多種一切能夠為我所用的理論,你說只有儒家文化才能有作用,這種文化獨斷的本身我覺得恰恰與多元的時代要求開放的心胸、一種世界公平話語是恰恰背道而馳的,所以這點上秋風如果你作為一個文化姿態,作為一個引起世人重視的一種宣語說只有什麼,也不妨理解,但如果你真的這樣相信,我覺得這個事情要改改口,不要說得這么獨斷。
說到這個地方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可能要提出來:究竟中國走到今天,我們一切的言論、一切的思緒、一切的悲情可能都圍繞一個問題而深化:就是一百多年的轉型到了今天如何轉下去?把中國這次需要兩百年左右才能走出去的時代文化大背景助一份力讓它轉出去,我想這可能是一切思考問題的關鍵所在。除了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等這些問題,最核心的在我思考當下中國政治這種優良政體如何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在當下助它一把力,使它成為現實。這樣一種政體怎麼通過未來兩代人的努力,變成一個開放、多元的政體,我們也可以說是人民共和的政體,也可以是其他的政體,但是我想這個方向是不可迴避的。
我想一個核心問題就是所有的學說在這個問題上要回答一個問題:政治權利的來源問題。這個問題到今天為止儒家學說沒有給它作出讓人家信服的回答。比如到今天為止我們不管是自由主義者還是一般人都要承認主權在民,政權為主,政府為客,民治以法,大概這樣一個基本的思路。所以政治權力的來源問題不能迴避,而儒家恰恰在迴避,權力如何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切權益屬於人民,既然如此的話,那麼我們就要通過這種現實的政治制度安排來表徵、彰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當然最大的彰顯是讓人民通過階段化的儀式性的授權來表徵這種公民化身為選民,從而行使自己的授權的主體功能,如果沒有這條談不上主權在民。所以我覺得政府的這種周期性的合法性,恰恰是政權通過它的授權而獲得永久性、正當性的外在表徵,如果沒有這條,我覺得政體的問題,尤其它的優良、正當性的問題沒有解決。
由此牽涉到一個問題:作為當下的中國任何一個有儒家思想的知識分子如何對待世俗的權力,構成他的道德立場、他的人格的巨大考驗。我覺得這點秋風這幾年做得不太好,因為和世俗的權力拉得太近。現在的黨國體制是中華民族復興的保障,這些話跟人民日報、新華社沒有太大區別,如果當下一個讀書人如果在這個問題上就僅僅因為現在的皇上倡導儒家學說,我覺得這是考驗士君子人格的,知識分子、士大夫代表德,德位之爭,如果犯上作亂我可以舉個孔子牌位跟你抗爭,我身為大臣我秉持的是天地良心,在這樣一個關於權力的來源和對待世俗權力的問題上,你講到政治認同,我覺得把政治認同和國家認同完全混為一談,政治認同是對它的權力的正當性是否認同,而國家認同是這樣一種民族共同體和文化共同體,我雖然對政權不認同,但是我對這個國家一往情深,這是國民愛國,而對政治的東西是否認同,從傳統來講,公民愛國和國民愛國是兩回事,所以你以政治認同掩蓋國家認同,國家認同代替政治認同我覺得這是一個障眼法。

⑩ 你以為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如何和諧交融發展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如何和諧交融發展?

打開歷史塵封的畫卷,回眸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我們會挖掘出許多價值珍貴的文化寶藏。

底蘊深厚,內涵豐富,體現著民族特徵與精神。

它們雖經過數千年的洗禮,但卻歷久彌新,在今天的當代社會卻仍然熠熠生輝,煥發出活力,影響著整個世界的發展與進程,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如,「煩惱」「差別」「平等」「世界」等。

家學者們強調「禮」,追求「禮」,即是要樹立一種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用以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

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融合——當古典遇上現代

02
千年的文化積淀,給東方文學寶庫留下了汗牛充棟般的巨著,為當代社會帶來了創作靈感,讓思想在浩瀚的書海中無限徜徉。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說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

「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更是令後世讀者腦洞大開,揣測之說久而遂多。

經典名著《紅樓夢》被多次拍成電視劇,導演無一不是藉助這一著作,來仔細雕琢人物的內心活動,服飾細節等來進行創作藝術。

不僅如此,平時閱讀文化經典,看到「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或「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認識到作者對整個生命世界的深入思考,也會將我們的思緒引向永恆話題的遐思。

由此可見,傳統文化悄然無息地滲透著我們的生活,激發了創作的靈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

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融合——當古典遇上現代
03
古代的王朝,歷代歷朝都有建造宮殿廟宇的傳統。

傳承至今,我們還能看到所遺留下來的城池古跡。

再歷史名城北京,西安,我們還可以看到許多的皇家建築,宮殿園林等。每逢節假日可供遊人參觀游覽。

建築作為園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國園林的特點,已有悠久的歷史。中國園林建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苑、囿中的台榭。

魏晉以後,在中國自然山水園中,自然景觀是主要觀賞對象,因此建築要和自然環境相協調,體現出詩情畫意,使人在建築中更好的體會自然之美。

同時自然環境有了建築的裝點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國園林建築最基本的特點就是同自然景觀融洽和諧。

一些園林建築精緻小巧,造園手法獨特,陶冶人的情性,如此多的建築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情趣。

我們還可以學習到建築的內部構造,外部材質,細節裝飾等等,這些都為當今社會建築園林等行業的從業人員所借鑒,發揮著意義重大的參考借鑒作用。

閱讀全文

與如何融入現代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