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鬼文化的介紹
中國鬼文化,我國的鬼文化在原始社會的土壤中萌生,同時隨著中國的歷史發展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變異、更新的過程。
Ⅱ 中國的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靈魂,不管歷史怎樣曲折,鬼神文化始終影響著人類的發展,始終與人類共存亡.從廣義外來講,所謂鬼神文化,應當涵蓋中國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全部精華。
象中元節就是一個影響很廣的鬼神文化代表。
Ⅲ 鬼節是什麼節 鬼的文化
1、鬼節,顧名思義,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的節日。
2、鬼是在人類蒙昧時期,對生命的一種延伸。東西方文化對於生命延伸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人死為鬼一直是鬼文化的主流。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很多鬼節,分別有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等。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著名的是萬聖節。此詞條將詳細介紹中外各個鬼節的起源文化等內容。
3、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
4、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5、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
6、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入,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酆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
7、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回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回,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慄,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凶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Ⅳ 中國的鬼神文化
在乾坤之初,混沌玄黃,所謂的宇宙就像個蛋一樣。也不知何年何月,誕生了第一個生靈,混沌天神。他的身體與宇宙、自然是一樣的,他能夠從中得到生存的活力。混沌天神漸漸有了思想,但卻不知道該去想什麼,他擁有著巨大的力量,也不知道應該用這力量來做什麼。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時間的概念,一切永遠都是一塵不變的,它也不知道什麼是孤獨,什麼是寂寞,更不知道生活了多久,因為混沌中只有它自己,它自得其樂的不停生活著。
第二個誕生的精靈叫做盤古氏。盤古氏對永遠的混沌世界十分的厭倦,於是他取出身邊的斧子,一斧頭劈開了這個混沌的世界!盤古氏開天闢地之後,為了怕它復合,用頭頂著天,腳撐著地,他不停的長高,天地也就越離越遠,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天與地的距離已有36000里,盤古終於可以松一口氣了,於是他低頭望向地面,看到從崖石中流出的血化成了水,水中又生出了元蟲,元蟲生濱牽,濱牽生剛須,剛須又生出了龍!天地間產生出了很多生物,盤古於是把身驅化成玉京山,自稱為元始天王,住在玉京山上的元始大殿里,開始吸納天之精氣,每隔一小段時間就下山取一次地之醴泉,修煉法術調整天地萬物的規律。盤古氏後來又被尊稱為浮黎元始天尊。
天地又經過了兩劫,忽然從石頭縫的積血中蹦出一個女子,後世稱她為太元玉女。她一出生就會說話,天生麗質,是混沌的精氣所化出的精靈!由於混沌之氣的包羅萬有,令她的身體非常不穩定,為了凈化自己的元氣她每日游盪於大地山川之間,吐納靈均之氣,並自稱為太元聖母!太元聖母在地上游盪了四十多年後,在經過到嵯峨山時,恰好被出宮巡遊的元始天王遇上,他們一見鍾情,當即雲翻雨覆了一番,想不到天地頓生異變,陰陽二氣氤氳化育,調和翻騰,無熱無寒!天地之氣交合後,衍生了萬物!這之後不久,她亦有了身孕,她自私的通過這個胎兒對自身進行凈化並把不需要的雜氣迫入其中,功成之後她強行取出這未成形的血塊置荒野。由於血塊亦是混沌精元的一部分,數年後成長為天妖,亦可稱之為元始天妖。是宇宙中最早的妖怪。
盤古之後第三位誕生的大神叫做後土。便是現在非常有名的後土皇地祇,又稱後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最早的動物分為飛禽和走獸兩類,麒麟為獸中之王,而飛禽以鳳凰為尊,故老相傳的百鳥朝鳳就是鳳凰尚在天下為禽的時候!鳳凰出世之時因為得到了天地交合之氣,所以能夠自生自滅,元氣盡時便自梵而死,死後又可於灰燼上復生。它在百餘年後育生出與自己大不相同的兩子,孔雀與大鵬!孔雀剛出生的時候,身高二百餘尺,因為其母鳳凰屬火性,所以能口噴烈焰,火光到處寸草不生,尾部可以展開,上面有無數羽毛堅硬如鋼,餓時碰到人或走獸,把屏一開,飛出一根鋼羽即可取其性命;隨著年歲漸長,數百年後它邪氣日重,竟能於四五十里之外,吸人食肉,凶霸一時!後來因為誤食如來未成佛之前的金身法象,被如來所收,封為佛母孔雀大明王。
另一子就是大鵬,又名九萬雲鵬!剛被生下來的時候金光四射,七日後已可破蛋而出,一身金色羽毛堅硬如鐵,一個月後也長成二百餘尺高,雙翼掃過之處山平海嘯,與孔雀善走不同,它來去如電,一振翅已是九萬里,眨眼之間能從天北飛到地南。萬年之後化成人形,成為現在的鵬魔王!雖然天界幾次想要制服它,卻因為它飛的太快,武功神通又都無仙能敵,千萬年來一直逍遙地上。
當時天地初成,天地間有無數劫變,元始天王把太元聖母召到他的玉京山上,後每經一劫,就與她歡愛一次,這樣經過了很久很久之後,太元聖母生出了第二個兒子,由於這時她體內還是余氣未清,生出來的骨肉是半獸半人:一個有著13個頭的兒子,他就是的來東王公,號稱元陽父!後來又生了一個女兒九光元女,號稱太真西王母,也就是現在的王母娘娘,她亦是半人半獸,有著虎齒,豹尾,易嘯,常披發,直到後來得太上老君之助才脫胎換骨,母儀天上!至太元聖母生出第九子玉清真王後,元始天王因為壽數已到,軀體與元神都面臨死亡,於是他化作青氣,雜在天地精氣之中躍入太元聖母身體之中,借法轉世重生,太元聖母懷了他十二年後,從胳肢窩里生出了元始天王再世托生的小嬰。太元聖母在十二重天中建了一宮,命名為玉清宮,紫雲成閣,碧霞為城給他住,做完這一切,太元聖母也因為元氣耗盡,沒多久就化作了煙塵,與天地重歸於一體,而這個小嬰後來被稱做元始天尊!
東王公住在東海方諸山上的紫府里,治理天地陰陽兩氣,至玉皇大帝時代時,諸神基本上都是元始天尊等三清的門徒或友人,東王公也成為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中男子登仙得道者的入門管理員,負責起登錄仙籍與成仙後入門理論功課的指導者,被譽為仙上之仙,人間則多稱他為東華帝君。西王母則居然在昆侖山上,過起了一陣子無憂無慮的神仙生活。
元始天尊出生的時候,宇宙還是很不穩定,除了厲害如鳳凰麒麟這樣的神禽異獸,尋常生物無法長期生存下來,後來道教把這個時期稱為洪元世紀,到了被道教稱為混元世紀的時候,又一位孕育已久的神仙誕生了,他就是靈寶天尊,又稱為太上道君。混元世紀結束後的太初世紀才是天地開始熱鬧起來的時代。
繼後土娘娘之後,天地間又誕生出一位人頭蛇身的女神來,她便是人的創造者女媧。女媧一出世就懂得飛行與變化法術,據說她一天當中能變化七十餘次。女媧獨立生活在大地之上,看到山川草木,鳥獸魚蟲,卻沒有一個可以跟自己說話聊天,直到有一天她無意間遇到了混沌天神,雖然見面的時間不久,但時間不長的聊天令到女媧的精神世界發生巨大變化。那時候乾坤很不穩定,每天都會有山崩地震,火山海嘯,這些都令到混沌天神煩惱,他不習慣這種鬧哄哄的日子,會過女媧後又再次進入地心沉睡去了。在地心的時候,他無意中幫助了一隻得盤古精血而生的鼠龍,這鼠龍後來修煉得道,自命為地心古龍,並在後來成為轉世混沌邪神的師傅。再說女媧辭別混沌天神後,就產生了一種叫做孤獨的情感。
一天,女媧根據自己與混沌天神的形象,用黃土捏出了個泥娃娃,她牽引來天地的靈氣混和在這坯黃土之上,這泥人立刻就活了過來,並且擁有了與女媧同樣的說話與思考的能力,女媧終於找到可以遠離孤獨的方法,心中十分的興奮,於是她捏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泥人,她的朋友變的越來越多,並且她發現她的泥人朋友們非常聰明,雖然力氣小了些,但通過他們的努力,竟能把大地的環境變的美好起來,這讓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人類遍布神洲大地!她不停的捏呀捏呀,一直捏到手酸的捏不動了,可是人的數量還是太少了。她這時想出了一個辦法,她扯來一根長長的野藤,用她的神通把野藤伸入到泥潭中,然後用力一抽一甩,無數的泥點被甩了起來,而這些泥點一落地,立刻變成了呱呱亂叫的小人,通過這個方法,女媧很快便造出了神州大地上的芸芸眾生。
女媧之後,又誕生了大神燭陰,那時候還沒有太陽與月亮,燭陰便每天睜眼一次,當他睜開眼時,便給大地帶來光明。同一時期還誕生了大量的創世神,有畢方、據比、豎亥、天吳等,分別協調著土地、樹木、山與水,通過他們的努力,大地漸漸形成了山川湖泊,平原海洋。
Ⅳ 中國鬼文化
一\鬼的種類.
在正法念經所記載有三十六種之多,今介紹如下文:
1、食氣鬼——凡是身體虛弱,或病重的人,應有人守護,否則為此類乘機而入,吸取其氣,人就會死亡。
2、食法鬼——常於世人勸善之處,聞說善法,就會覺得不餓。
3、食水鬼——常在陰溝或水邊,以水為食。因此,幼小孩童,不宜在陰溝或水邊游戲。
4、食血鬼——常在屠宰場,或殺雞殺鴨殺蛇等一切殺生之屠家,或牲畜肉類市場的黑暗處,以血為食,尤喜食人血。對於婦女的月經更感興趣,故婦女要特別注意,衛生巾要妥善處理,不可亂棄,免結鬼緣。
5、食吐鬼——喜歡與飲酒的人親近,崇其酩酊大醉,伺其嘔吐而飽食惡氣。
6、食糞鬼——經常潛於堆糞黑暗之處,食其糞氣。
7、食唾鬼——喜歡親近有吐痰習慣的人,每聞咳嗽聲及痰喘囗唾之聲,非常高興,伺其唾痰而食之。
8、食發鬼——喜食嬰兒胎發與此嬰兒結鬼緣。因此,每於男女嬰兒第一次剪胎發,不可因為方便隨意亂丟,應當妥為處理。成人之頭發,尤其是未婚女子的的秀發,此鬼最喜。打理頭發當於室內,並以火焚化,免為鬼食,結上不善鬼緣。
9、無食鬼——經常尋找不著自己所吸食之物,常會感到飢苦難受。
10、希鬼——專門希世人為惡,此種鬼的精神就會感到滿足。
11、食肉鬼——專門吃動物死臭的屍體傳染毒菌。因此,對於動物死屍,不可亂拋於垃圾桶或水溝、臟亂之處,以免鬼食。
12、食小兒鬼——此鬼吸其小兒之氣血,因此,小兒入晚即回家,出外必須與大人同行。
13、伺嬰兒便鬼——此鬼對嬰兒之便,甚覺香美,時常窺伺,希得食嬰便,與此嬰終身結緣。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將嬰便收拾於廁所內。
14、伺便鬼——專門吸人類之大便熱氣。因此,人類不宜在有露天便池及破露的廁所上大便,以免結此鬼緣。
15、食人精氣鬼——專門伺候有病苦的人,生命垂危時,吸取人之精氣。
16、火爐燒食鬼——伺於火爐食物,吸其食物氣味。
17、熾燃鬼——生前為人時,瞠心太重,死後入熾燃鬼類,經常感到烈火中燒之苦。
18、食香鬼——專門喜歡親近身上有塗抹各種香氣的女人,吸其香氣,喜崇婦女作邪惡。
19、地下鬼——專門居住於地下洞穴或黑暗之處,尤其陰濕地方。久之漸生疫氣,不利於人類生活。
20、疾行鬼——於夜以身靠牆而橫行,足不著地,頃刻千里。
21、護身餓鬼——其身體貌俱黑如鍋底。喜親近衰敗人家,常崇懶惰婦女,不為灶事,以便棲身於冷灶之內。
22、針口餓鬼——肚大喉細,口如針孔,遇飲食不能下咽,飢火中燒,痛苦不堪。
23、神通鬼——此為鬼中之精靈,專門假借人之靈氣,說神話,做鬼事,誘惑世人入迷崇邪,漸離人道,而行鬼道。
24、欲色鬼——此鬼常與好色之徒親近,崇人邪淫,而鬼得食淫污之物,遇人懷孕,鬼緣投胎,生為人,男喜貪淫,女則為妓,以淫亂人道。
25、住海渚鬼——此鬼常住海水中之小沙洲,伺機取其替代。
26、使執杖鬼——地獄中之一切鬼吏,專執目杖,對犯鬼執行刑罰。
27、住不凈巷陌鬼——凡是小巷陌弄,臟亂不凈、污濁不堪,臭穢不能令人居住之處,是此類鬼所居之處。
28、住冢間食熱炭土鬼——多住墓地,尤喜居古墓。吸食地上土炭熱氣。
29、樹中住鬼——此鬼多居住木中或樹下,有時顯其靈異,使世人愚迷,而呼之曰樹神
30、住四交道鬼——此鬼喜住各處交通旁之陰暗或危險之處,專戲弄心中有惡之人,走失迷路及車禍。
31、曠野鬼——此鬼居於無人曠野之地,平原及山坡,森林山谷均有之。
32、食風鬼——常於夜間出來,吸納腥風而為食。
33、食火炭鬼——專火炭之氣而食。
34、食毒鬼——凡地上之各種毒氣,均喜吸其而食。今日世人多用瓦斯,應妥為處理。
35、羅剎鬼——此為惡鬼的總名,黑身朱發綠眼,極其凶惡。女性惡鬼的總稱為羅叉私常現為最美麗的婦女,為人不識其為惡鬼。
36、殺身餓鬼——此鬼多系自殺而生,專門尋找機會,助人愚迷而行各種自殺。
二\鬼的習俗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國一年一度的「鬼節」中元,佛教中稱為「盂蘭節」。相傳到了這一天,閻羅王就會打開地獄之門「鬼門關」,讓關押的鬼類出來自由活動,直至七月結束才回歸地府。因此,民間便盛行在這段時間對死去的親人進行拜祭招魂,燒冥錢元寶,紙衣蠟燭,放河燈,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災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氣。
許多人都不知道中國「鬼節」的由來,實際上,「鬼節」源自佛教「盂蘭盆會」。相傳釋迦牟尼的弟子目連尊者在未得道前,父母雙亡,他十分思念自己的母親。等到修成之後,他便用天眼通察看地獄,尋找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母親已墮入餓鬼道,食物入口,便化為熊熊烈火,苦不堪言。目連很心痛,便去向師尊釋迦牟尼請求解脫之法。釋迦牟尼訓示道,由於你母親生前罪孽深重,死後墮入餓鬼道,萬劫不復,如要解脫,非你一人之力可為,須集合眾人力量,方可化解。於是目連歷盡艱辛,廣集僧眾比丘,於七月十五日做了一場盛大的法會,超度地獄亡魂,終於使母親脫離苦海。
盂蘭盆是印度梵語。「倒懸」的意思,本來這個節日與中國的中元沒有關系,但剛好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這一天,於是「盂蘭盆會」的故事與中元相融合,並加入許多中國化的元素,比如與儒家的孝道思想結合,形成了具有教化作用的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元鬼節。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在原始社會,人類崇尚萬物有靈思想,《禮記•祭法》載:「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萬物死曰折,人死曰鬼。」到後來,鬼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地從萬物有靈論中分化出來,形成獨特的文化,構成了龐大的鬼魂體系,如地獄、冥君、十殿閻王和判官、黑白無常、牛頭馬面、孟婆等冥吏,並集中反映在民間的習俗、節日和鬼故事裡。
關於鬼節祭祀的鬼魂,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惡鬼,就是非正常死亡的鬼,比如殺死、溺死,燒死,弔死等鬼魂,民間稱為枉死鬼。惡鬼是鬼魂思想中出現較早的概念。它是原始人類對死亡恐懼的直接反應。原始人對凶死者的鬼魂是相當恐懼的,往往對其進行不同的喪葬儀式,沿及至今,民間還有凶死者不得輪回轉世而成孤魂野鬼或打入枉死城永世不得翻身的說法。這類鬼怨氣最重,常常出來為禍人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後,又在惡鬼里加入了道德觀念,即生前造下罪孽或做過昧心事,死後也要打入惡鬼行列。佛教「盂蘭盆會」主要就是超度這些惡鬼,讓其減輕罪孽,化解怨氣,從而減輕痛苦。
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善鬼」,主要是死去的祖宗和親人,這類鬼魂祭祀是祖先崇拜的體現。在原始社會,善鬼的概念與惡鬼是幾乎同時出現的,人們認為,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鬼魂非但不會害自己,而且還會在冥冥之中成為本氏族或後代的保護力量。這種思想對中國鬼文化的祭祀和喪葬習俗有很深遠的影響,比如清明節和鬼節的祭祖活動,通過儀式,招回死去親人的鬼魂來享用祭品,並祈求鬼魂保佑和降福。
中國的鬼節與西方的鬼節「萬聖節」不同,現代的「萬聖節」幾乎變成了一個特殊意味的狂歡節,其本身也並不具有緬懷先祖的功能,而中國的中元鬼節,則更具有嚴肅性和孝教性,並產生不少禁忌,比如在鬼節里,不能獨自一個人去河邊,以免被溺死鬼拖下水,而成為它的替死鬼;做工程的,這一天不能開工奠基,商店和工廠也不選擇在這一天作為開張日子等等。
中元鬼節的活動習俗,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招魂祭祖、做法事道場和放河燈三項了。
這里的招魂不同於人剛死的招魂,後者是人死之後,為了使其魂魄歸於屍體和墓穴,不至於游離在外成為孤魂野鬼而進行的儀式。前者的招魂則更加世俗化和具有親切感,是對死去親人的深情呼喚。祭祖一般在招魂後開始,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但大部分都有設祭祀酒菜、點香燃燭、燒紙錢等儀式,在祭祀完畢,全家人方可食用祭祀用過的酒菜。
做法事道場,佛家就是「盂蘭盆會」,這場超度勝會是佛家普渡眾生思想的具體展現,往往辦得極為隆重,高僧雲集,場面浩大。還往往在期間請戲班上演有關冥界神鬼故事的大戲,比如《鍾馗嫁妹》、《白蛇傳》等,頗得農村群眾的喜愛。
第三項便是放河燈了,這項古老的習俗大約起源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當時只是僧人在放生池裡放河燈,後來流傳到民間。成為人們表達對死去親人的思念,對活著的人們祝福的美好習俗。每當中元節的夜晚,人們用紙紮成荷花燈,金魚燈、小鬼燈、觀音燈、元寶燈等各式彩燈,順流而下,星星點點,閃閃爍爍,把整條河面裝扮得美麗如詩。可惜的是,到了現在,除了少數民風古樸的鄉鎮,人們已經很難看到放河燈的活動了,這些美麗的畫面也只能留在記憶里。
中元節的其他習俗,還有跳鍾馗、發平安米等,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活動。
中元「鬼節」又稱「孝子節」,因為佛家的目連救母,本來就是個孝子故事,巧的是道教的中元地官舜帝也是一個大孝子,加上我國儒家一向注重孝道,百德孝為先,所以使中元鬼節蒙上了濃濃的孝教色彩。孝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而佛家的盂蘭盆會,也是華夏民族博愛、仁慈精神的體現,在這兩點上,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元鬼節無疑具有其積極意義。
鬼道眾生,非常多,不止於上述三十六種。因其鬼界,所受之果報不同。
三\其它
摒棄對鬼文化的偏見
商代的文化是帝王文化,而這種帝王文化的主要特徵就是「鬼文化」,在殷人心目中,一切都有各自的神,而天帝則是萬物的主宰。為了向這些神祈福,殷人絞盡腦汁,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祭祀神靈。與此相關的是宗廟的建築和厚葬的風俗,都反映出殷商民族的強烈鬼神意識。
對於豐都打造「鬼國京都」主題公園一事,大家應該抱以客觀的態度。一個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發展潛力不大的貧困縣,發展旅遊業勢在必行。
豐都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鬼城,它所保留的文化古跡和獨特的鬼城文化,都是傳統文化中寶貴的文化遺產,後人理應妥善維護、發揚光大。但優秀的地方民俗文化為何被人們誤解,甚至遭到各方的批評,應該引發地方政府的思考。
曾到過豐都的遊客抱怨:「鬼國神宮到處都是恐怖場景,參觀完後想趕緊離開,不想再看。」陰司街上到處銷售測字排卦、鬼怪故事等非法書籍。以鬼教人、懲惡揚善的思想並沒有得到傳播,這與維護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宗旨相去甚遠。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豐都」是詩人李白游覽豐都名山「鬼城」之後留下的詩句,向世上之人昭示一個關於生與死、來與去的人生道理。
相傳從漢代起,陰長生和王方平兩人曾先後在豐都縣名山修道成仙,白日飛升。到了唐代,有人誤將「陰」和「王」兩人的姓連在一起,成為「陰王」,再訛傳為「陰間之王」。
經明清小說的渲染,鬼城仿陽間司法體系,營造了一個等級森嚴的「陰曹地府」,以懲治生前作姦犯科者。雖閻王判官小鬼是傳說中的虛妄,但其懲惡揚善的社會教化功能又為人們所稱道。
歷朝歷代的人們在名山上修建了陰陽界、奈何橋、十八層地獄等眾多景點,並根據道、佛、儒教的學說,塑造了大量的人、鬼、神的形象,把人不能在陽間實現的願望和理想以及種種恩怨都放到陰間解決。他們相信善惡之人存在因果報應,生死輪回,教化活著的人多做好事、行善積德、造福人類,來世方能轉世升天。
好的文化創意能創造巨大的財富。如何用鬼文化做好文章,就看重慶和豐都當地政府如何把握好這個尺度。
倘若失敗,誰來為七億元的「鬼城」負責?
近日,「重慶投資7億元打造豐都鬼城」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據新華社報道,許多網友和當地群眾認為投入巨資「裝神弄鬼」不值,會助長封建迷信;豐都縣有關方面則表示,巨資投入主要是為了當地旅遊業發展的需要。《重慶晚報》報道,文化部某副司長在重慶說,他不認同對豐都花7億元修鬼城的批評,「有人說鬼不好,但是《牡丹亭》、《杜十娘》,還有鍾馗,都是鬼文化,重慶把全國的鬼文化集中,以川劇為基礎,就能成為品牌,全國人民都會來看。」
關於「挺鬼」和「打鬼」的報道一時間成為爭論焦點。有人說,拿鬼說事,不僅欺騙自己,還會助長封建迷信,污染社會環境。也有人說,打造一個鬼主題公園,並不是什麼浪費之舉,而是一個很有創意的舉動。我們向來缺乏的就是這種創意。
或許關於是宣揚封建迷信還是弘揚傳統文化的爭論不會有盡頭。但有一點是必須要問的:倘若投資失敗,誰來為7億元的「鬼城」負責?
花巨資建造的人造景觀,在全國不是沒有,甚至可以說,不光有而且有一大批。但是這些當初出發點很好的決策,到頭來如何了呢?相對於成功者的寥寥無幾,失敗者卻比比皆是。人民網前年報道過的《海南人造景點為何敗多成少?》可為先鑒。南山、博鰲、鹿回頭都是聞名中外的優秀旅遊景點,但不為人知的是,在海南還有許多本可與它們一同風光的人造景觀卻在門庭冷落中被人忽略和遺忘。東郊椰林、西遊記城、靈山游樂園、海口崖州古城等都曾在美麗的設想中建成了,但結果卻是在艱難中支撐甚至基本已退出旅遊舞台。
許多依靠「設想」建成的人造景觀,一旦失敗,誰來擔責任呢?好像沒有聽說。一些政府部門的「內在邏輯」是:建成了,是政績;失敗了,是市場行為,與政府部門無關。報道中豐都縣旅遊局副局長古小弘說:「重慶交旅集團准備投巨資開發豐都旅遊資源,重點打造名山景區,使其提檔升級。投7億元發展旅遊產業這個說法,其依據是名山景區改造項目業主單位重慶交旅集團的規劃。」那麼,重慶交旅集團是個什麼性質的企業呢?據報道中稱,「是重慶市政府直屬的國有投資公司,實質上是一個覆蓋交通旅遊行業的投融資平台,在投融資方面履行著部分政府職能。」這不由得讓人想問一問:如果投資失敗,誰來擔這個責任?由「公司」承擔,還是由「國有」承擔?
當然,我們都盼著如果這個項目上馬,會取得巨大成功,會對當地經濟起到促進作用。我們也非常希望恰如文化部那位副司長所說的,「全國人民都會來看」。但是,這種結論是基於什麼做出的呢?市場調研顯示「全國人民都會來看」?以往經驗顯示「全國人民都會來看」?還是腦袋一熱、一拍腦門,「全國人民都會來看」?懂點邏輯學的都知道,「全國人民都會來看」的前提是全國人民都對鬼文化感興趣,但這符合事實嗎?
隨口講講「全國人民」是不妨事的,但若以此類設想和一廂情願為依據,投入幾個億的巨額資金,則讓人有點提心吊膽。如果投入幾個億的巨額資金到最後是有人負責的,那麼這樣的投入也是可以的;但若失敗了無人出面、找不著由誰負責,則最是讓人有點提心吊膽。
Ⅵ 中國鬼文化是怎麼發源出來的啊什麼時候人們相信有鬼了
鬼,這一子虛烏有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怪物,歷久不衰,經世不滅。談鬼、說鬼、論鬼、寫鬼、信鬼、怕鬼、祭鬼、罵鬼、驅鬼、打鬼、斗鬼、斬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華獨特的鬼文化。本文將從鬼的來源、社會屬性、地位,尤其是鬼書等方面對中華鬼文化作一番粗淺的探討。
鬼產生的歷史可謂久遠。可以這么說,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關於鬼的記載。從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面具,與人十分相似。這說明我們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與人關系密切的怪物。
實際上鬼的來源是多重性的,復雜多變。首先,鬼是跟靈魂聯系在一起的,而靈魂又和夢境密切相關。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指出:"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一種觀念:他們的思想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這樣,遠古時代的人們便得出了人是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組成的這一結論。肉體可以死亡,但靈魂是永遠不死的。人在死亡時其靈魂就脫離了人的肉體,便成為了鬼。只是一種對人鬼產生原因的解釋。
還有一種是自然鬼神,其產生原因是因為過去的人們對雷電、地震、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一些鬼神在操縱著這些自然現象,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一種鬼神的惡作劇。馬克思說過:"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系完全象動物和它的關系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鬼也漸漸具有了社會屬性。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對在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下產生苦難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誤以為是鬼神在主宰著人間的貧富和禍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會力量加以神化,賦予"神權天授"的美名,剝削和壓迫勞動階級。各種樸素的原始宗教也無法抗拒這種社會力量,許多宗教演變為政教合一,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我們所說的鬼神無外乎是人對自身的不理解、對復雜的自然現象不理解、對具有社會和政治屬性的宗教的本質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從人類的意識形態中出現了鬼的概念後,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群眾心理、倫理、道德、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政治斗爭、經濟建設以及藝術創作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現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國人在鬼與神的選擇中寧可信鬼而不信神,經常是在遇到災難、冤屈、誣陷等事情時求鬼(主要是祖宗鬼)來幫助解決。
造成這種事實是中國特殊的文化積淀的結果。
首先,中國政治統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時間都特別長,這樣各帝王君侯按君權神授理論來講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無神。諸神在紛爭中相互抵消化為烏有。
其次,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況,諸多的民族產生了諸多圖騰神,這是每一個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多元化了就沒有一元性,隨意性了就沒有專一性,多神了就等於無神。
第三,中國兩千多年來是一個多教合流的國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釋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並立,多神並排,沒有哪個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國諸神互爭權勢,互相攻訐,反而各損其威,於是鬼的地位便相應提高了。
尤其是在眾多鬼神中,有一種鬼是特殊的,這就是祖宗鬼。一般來說,人們對祖宗鬼的懷念和崇敬遠勝過其他的鬼神。
這種狀況,除了有牢固的血緣情結因素外,還有其復雜的政治和社會人文條件。對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從了封建統治者超穩定統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為了維系生命的繼承財產和繼承權利的需要,再此是滿足和適應這些需要的復雜的心理需要。
作者: 愛普京 2007-1-12 15:13 回復此發言
--------------------------------------------------------------------------------
2 【轉貼】中國鬼文化
這種"神追祖上"表現在對祭祀祖先的重視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話點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實際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這種存在的權威。
說到底,組總歸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幟下,在禮教缺禮、法律不法、民主無民、神靈失神的復雜社會背景下顯示出其十分獨特的地位來。
盡管是人創造了鬼,但鬼並沒有服從於人,而是多與人為敵,加害於人的。數千年來,人鬼之爭沒有停息過。而人們對鬼的態度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祭鬼、驅鬼、斗鬼和用鬼四個層次。祭鬼是鬼在主宰著人們;驅鬼則是人們的一種自衛本能;斗鬼則體現了人的力量和主動性;用桂則完全是在駕馭鬼為人們服務了。
而人們一切對鬼事的了解除了口頭相傳外就主要藉助於鬼書了。
鬼怪故事也被稱為"齊諧"故事或者"夷堅"故事。"齊諧"和"夷堅"分別語出《莊子·逍遙游》和《列子·湯問》。可以說中國很早就有了寫鬼怪之人。
作為鬼怪的專書,在中國各朝各代皆出現了不少。下面筆者就將收集到的一些書籍的名錄介紹給大家,其中需要說明幾點;一,有一些作品不一定現在還存在,只要歷史上出現過即收入;二,作者、朝代有可能是後人假託,但筆者仍按照其本身所注為准,不做其他考究;三,並不是所有作品皆為鬼書,有一些屬於收錄有大量鬼故事或很難區分開來的妖怪故事的作品集,一並收入。
戰國時代的鬼怪書主要有:
《歸藏》
《黃帝說》(40篇)
《汲家瑣語》
《穆天子傳》
《山海經》(郭璞注)
《禹本紀》
《伊尹說》(27篇)
......
兩漢時期的鬼怪書主要有:
《漢武洞冥記》(郭憲著,四卷六十則)
《漢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漢武內傳》(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誌》
《列仙傳》
《神仙記》
《神異經》(東方朔著,一卷)
《十洲記》(東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紀》
《徐偃王志》
《玄黃經》
《虞初周說》(943篇)
《異聞記》
......
六朝時期的鬼怪書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張華著,400卷)
《集靈記》(顏之推著)
《旌異記》(侯白著)
《列異傳》(魏文帝著,3卷)
《靈鬼志》(荀氏著)
《靈異記》
《冥祥記》(王琰著,10卷)
《齊諧記》(東陽無疑著,7卷)
《神仙傳》
《神異記》(王浮著)
《拾遺記》(王嘉著,10卷)
《述異記》(祖沖之著,2卷)
《搜神後記》(陶潛著,10卷)
《搜神記》(干寶著,20卷)
《續齊諧記》(吳均著,1卷)
《宣驗記》(劉義慶著)
《研神記》
《異林》(陸氏著)
《異苑》(劉敬叔著,存10卷)
《幽明錄》(劉義慶著,30卷)
《冤魂志》
《甄異傳》(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說得以發展,主要有:
《博異志》
《補江總白猿傳》(1卷)
《傳奇》(裴鉶著)
《獨異志》
《古鏡記》(王度著)
《河東記》
《集異記》
《秦夢記》(沈亞之著)
《湘中怨》(沈亞之著)
《續玄怪錄》(李復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錄》(牛僧孺著,10卷)
《異夢錄》(沈亞之著)
《遊仙窟》(張文成著,1卷)
《酉陽雜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陽雜俎續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記》(沈既濟著,1篇)
《周泰行記》(韋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廣記》(344種,含鬼40卷)
《稽神錄》(徐鉉著,6卷150事)
《江淮異人錄》(吳淑著,3卷)
《乘異記》(張君房著)
《括異志》(張師正著)
《洛中紀異》(秦再思著)
《幕府燕閑錄》(畢仲詢著)
《睽車志》(郭彖著,5卷)
《夷堅志》(洪邁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記》
金元時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聞夷堅續志》
《誠齋雜記》
《續夷堅志》
作者: 愛普京 2007-1-12 15:13 回復此發言
--------------------------------------------------------------------------------
3 【轉貼】中國鬼文化
《子不語》
......
明代神魔小說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異記》
《封神傳》(許仲琳著,100回)
《後西遊記》(6卷40回)
《剪燈新語》
《剪燈余話》
《三寶太監西洋記》(羅懋登著,100回)
《涉異志》
《四游記》(吳元泰《上洞八仙東游記傳》、余象斗《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楊志和《西遊記傳》)
《松窗夢話》
《西遊補》(董說著,16回)
《西遊記》(吳承恩著,100回)
《續西遊記》
《庚巳編》
《語林》
......
清代鬼怪小說則主要有:
《池上草堂筆記》(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讕言》(王韜著,12卷)
《耳食錄》(樂均著,12卷,《二錄》8卷)
《耳郵》(俞樾著,4卷)
《後聊齋志》(王韜著)
《蕉軒摭錄》
《客窗偶筆》(金捧閶著,4卷)
《聊齋志異》(蒲松齡著,8卷431篇)
《里乘》(許奉恩著,10卷)
《六合內外瑣言》(黍食余裔孫,20卷)
《覓燈因話》
《平妖記》
《三異筆談》(許元仲著,4卷)
《淞濱瑣話》(王韜著,12卷)
《淞隱漫錄》(王韜著,12卷)
《挑燈新錄》
《聞見異辭》(許秋垞著,2卷)
《昔柳摭談》(馮起鳳著,8卷)
《洗愁集》(鄒弢著,8卷)
《諧鐸》(沈起鳳著,10卷)
《新齊諧》(袁枚著,24卷,續10卷)
《夜譚隨錄》(和邦額著,12卷)
《夜雨秋燈錄》(宣鼎著,16卷)
《翼駒稗編》(湯用中著,8卷)
《蟫史》(屠紳著)
《印雪軒隨筆》(俞鴻漸著,4卷)
《螢窗異草》(浩歌子著,3編12卷)
《影談》(管世灝著,4卷)
《右合仙館筆記》(俞樾著,16卷)
《閱微草堂筆記五種》(紀昀著,《灤陽消夏錄》6卷、《如是我聞》4卷、《槐西雜志》4卷、《姑妄聽之》4卷、《灤陽續錄》6卷)
......
綜而觀之,鬼書汗牛充棟、不可勝數。這除了有一定的經濟制度、社會文化及上層建築諸因素的相互影響之外,相當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鬼怪有其獨特的誘惑力和鑒賞價值。
其一,鬼怪滿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人的心理本能是好奇心強,這是人類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鬼書則恰好能起到滿足人的好奇心的作用。鬼書一般採用紀異、志怪、夢幻、想像等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故事比較生動、曲折,富有感染力。以鬼為題材的文藝作品符合了文藝創作求新求異的發展規律,也就相互得以促進。
其二,鬼怪便於寄託歸屬作者的情思。在封建統治者的專制統治下,大興文字獄。人們很難表達自己的理想、願望,於是人們採用非人間的形式隱晦曲折地表達出來。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抗爭手段。因此上在繁多的鬼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譴責貪官污吏的、譏諷人情冷暖的、嘲笑世風淡薄的等等。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會的一面鏡子。作者把人和社會的本質對象化在鬼怪之中,使人們在這些作品中能夠觀照自身,也觀照到人間社會。瓮山逸士在給《斬鬼傳》作的序中,就直白地寫道:"若夫人而鬼矣,未鬼而為鬼,則不盡心人道,日趨鬼途,已非人類,焉得與安分化人之真鬼比?是必斬絕此等。"
可見,歸屬因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認識價值而得到作者的青睞,一些有見識的作者也充分運用這些價值創作出優秀的文學作品。
對於中華的鬼文化來講,其內容包羅萬象,鬼的起源、社會屬性、鬼書的大行其道只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此外還涉及到大量其他的內容,諸如:鬼的分門別類、鬼的奇形怪貌、鬼的品行才情、鬼的居處所在、鬼的體制官階等等;在此我們就不做更多的闡述了,畢竟我們應該反對迷信、崇尚科學,介紹前述的這些內容也是為了使讀者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鬼怪的本質,並合理地有所取捨地閱讀鬼書。
這篇對中華鬼文化的簡單闡述完全是從學術角度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其中特別是有關鬼書的部分更是中華文化,具體地說是中國小說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直接地推動了中國小說的發展,值得我們的關注。
Ⅶ 中國古代為何有鬼怪一說,有哪些特殊的文化在裡面
早期的鬼怪一說是在原始社會,古人對當時的自然災害不理解,以為是鬼怪製造的,所以就慢慢的流傳了下來。鬼怪之說在各個國家的文化中都有出現,就我國的文化中,人在去世以後,有黑白無常來勾魂,還有百鬼夜行的說辭,所以在中元節,家裡的老人都會告誡小孩兒晚上不要出門會遇到鬼怪這些的。鬼怪文化從古流傳到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特有的文化。
雖然在歷史中鬼怪多數代表的是不好的,讓人厭惡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側面看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們希望通過自己的智慧來戰勝邪惡。現在人們依靠自己的智慧已經讓鬼怪融匯到了我們的生活中。
Ⅷ 中國鬼文化的基本特徵
縱觀整個過程,我們發現中國的鬼文化由於其形成背景的特殊性,在總體上也呈現出與其它地域的鬼文化根本不同的突出特徵。
(一)家族宗法制的長期存在使中國的鬼魂觀念與祖靈觀念緊密結合,從而給中國的鬼文化留下了鮮明的宗法烙印。
家族宗法制在西周確立之後,作為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細胞,以不變應萬變,貫穿於中國社會三千多年,對中國的意識形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國鬼魂觀念受其影響,在西周前後曾發生過質的變化。從殷都廢墟中發掘的考古資料看,西周之前的殷人的鬼神觀依然存在著多種崇拜的傾向,日月星晨、風雨雷電、山川河流都有靈魂,均具備降災降福、佑人害人的功能。不僅如此,在殷人看來,父母及祖先的亡靈和自然界的其它神靈一樣也經常無端做祟,危害後代。「貞祖辛祟我」[1]、「貞妣己祟帚好子」[2],這里亡故的考、妣和祖考、祖妣無端做祟,和其它天災人禍具有同等的意義。
周代以後,隨著家族宗法制的確立,親祖之靈作祟的提法逐步消失。因為在周人心目中,祖宗之靈是以「敬德保民」為己任的,他們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親族子孫道德行為的監護者,絕不會無緣無故作祟,危害子孫,干違背道德的事情。隨著對祖宗亡靈作用的美化,祖先崇拜在各種崇拜中逐步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出現了祠祭、家祭、墓祭等多種多樣的對祖先的祭祀形式,特別是宗廟、祠堂作為祭祖的重要場所,其營建構造逐步受到重視。《禮記·曲禮上》有所謂「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的說法,即諸侯、天子營建宮室,要首先建宗廟。與之相適應,在宗廟、祠堂內逐步出現了各種復雜的祭祀活動,「月祭」、「四時之祭」等。除此之外,對那些無主孤魂,以防其作祟,在郊外臨時設壇進行「招魂致祭」。在漫長的古代社會,與祖先崇拜相連的祠廟建築、墓地建築廣布於中國各地,組成一個文化傳播的大系統。至今為止,我國有關鬼的小說、戲曲、美術、舞蹈等所涉及到的人、景、物,大都與祖先亡靈、宗廟、祠堂、墓地有著密切的聯系。由於祭祖活動的經常化、祭祖形式的多樣化、祭祖意識的普遍化,使得中國鬼文化帶上了濃厚的家庭宗法特色,使之顯著區別於西方及其它地域的鬼文化。
(二)道教的廣泛流行,使中國的鬼文化呈現出道巫合一、鬼、神、仙相通的特點。道教是以老莊的哲學為理論基礎,以民間巫術、神仙方術為主要內容,並吸收部分儒學、佛學思想綜合而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體系。它自東漢中葉產生,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我國古代社會的許多方面發生過深遠的影響,其中對中國鬼文化的影響尤為顯著。
我們知道,民間巫術作為道教的重要來源之一,它在原始社會後期就已產生。巫是人與鬼神之間的中介者,能降神、解夢、預言、祈雨、醫病、占星等,是古代社會不可缺少的職業。先民以為疾病是有鬼附體,需用巫術加以祛除,由此有符咒驅鬼的法術。道教在很大程度上承襲了依仗巫術祈福禳災的思想。在封建社會中期,隨著「巫」走向衰落,道士代替了巫的大部分職能,如主持喪葬儀式、驅鬼求平安、超度亡靈等,成為操縱鬼文化活動的重要角色,由此造成了中國古代社會道巫合一的局面。
此外,道教還吸收老莊哲學中「神人」、「至人」、「真人」輕舉獨往、逍遙世外的思想,迎合人們渴望飛升成仙的心理,構築了一個完整的神仙譜系。據不完全統計,道教諸神共計430位之多。諸如:菩薩、玉皇、玄女、財神、門神、灶神、海神、關帝、城隍等,還有眾多行業神,如:鐵匠崇老君、染匠崇梅葛仙翁、乞丐崇羅祖大仙等。至於鬼穀子、張天師、許真君以及人們常說的八仙更是婦孺皆知。通過對道教經典《道藏》的研究,我們發現,道教的神仙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即有名、有姓、有形、有質、有情、有欲,並有一部得道成仙的生活史。道教的這種創造神仙的思維方法,極易給普通世人造成一種錯覺,即人死本為鬼,但只要得道便可由鬼或變神或變仙,由此導致了中國鬼文化的鬼、神、仙相通,混雜不分的特點。
(三)佛教的傳入使中國固有的地獄觀念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
佛教在公元前後傳入中國,經三國、兩晉至南北朝而隆盛,它對中國鬼文化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地獄觀」上。與中國固有的冥界觀念相比,佛教的地獄突出「獄」的特點。即刑罰世間之人,無論生前貴賤貧富,死後其鬼魂均要到陰間地獄接受冥王的審判,這無疑為進入階級社會後,伸冤無門的中國百姓提供了一種心理解脫的手段。佛教的地獄數目之多,為其它宗教所不可比擬,且極為混亂,大致有根本地獄、孤獨地獄、十八層地獄等。每類大的地獄又包括眾多的小地獄。每種地獄內皆有多種多樣的刑具,讓亡靈在此以生前行為的善惡進行或輕或重的制裁,而且還有以閻王為首,佐之判官、鬼吏、鬼卒的一整套管理地獄的官僚體系,所有這些是我國上古幽冥世界觀中不曾有過的。後來佛教的地獄觀念吸收了中國早期幽冥觀中「地下九層說」的某些因素,並與中國的官吏體制相結合,創造出漢化的「十殿閻王」。「第一殿:秦廣王蔣;第二殿:楚江王歷;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呂;第五殿:閻羅王包;第六殿:卡城王畢;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黃;第九殿:平等王陸;第十殿:輪轉王薛」[3]。各殿閻王職責分明,分管著陰間的各類事宜。可見佛教地獄觀與中國固有的冥界觀念互為補充、互為依靠,共同構成了中古以後我國龐大復雜的幽冥世界體系。
(四)儒學作為傳統文化的主流,因其推崇「忠孝仁義」的做人原則,受其影響,中國的鬼文化呈現出濃厚的倫理至上性特點。
儒家對鬼神的存在持懷疑、疏遠的態度,孔子認為應當「敬鬼神而遠之」[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但另一方面,儒家對與鬼文化有關的喪葬、祭祀活動又給於高度的重視。針對這一現象,有人認為,從根本上講,儒家承認鬼神的存在。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需要指出的是,儒家之所以對喪葬、祭祀等鬼事活動給予高度的重視,其目的不完全在於事鬼神,而在於以此為手段來增強人們的忠孝仁義觀念,鞏固尊尊卑卑的等級制度。曾參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6]正是這一思想的集中表現。儒學創始者及後世繼承者正是以「民德歸厚」為出發點,將「忠教仁義」的倫理觀念注入純屬於巫術、儀式范疇的鬼文化活動中。隨著宗法制度的日益鞏固,儒學對喪葬、祭祀的講究更是到了繁文縟節、甚至不近人情的地步。歷代有關喪葬之禮的闡釋、論著汗牛充棟,對孝子賢孫在喪、祭中表現出來的驚人的推崇更是史不絕書。《禮記》一書便是對喪祭活動進行完整歸納的代表作之一。這種把喪祭活動制度化、規范化、義理化的做法,客觀上極大地推動了鬼文化的發展,同時又使中國的鬼文化帶上了濃厚的倫理至上性的色彩,由此構成了中國鬼文化顯著區別於其它鬼文化的又一重要特徵。
Ⅸ 鬼文化起源於那個國家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造詣,造就了各種崇拜,中國的鬼文化從遠古時期就出現了。那麼在中國文化中什麼是鬼那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賊害,從厶。這是說文解字裡面的說的是鬼,這一子虛烏有卻又無處不在的精神怪物,歷久不衰,經世不滅。談鬼、說鬼、論鬼、寫鬼、信鬼、怕鬼、祭鬼、罵鬼、驅鬼、打鬼、斗鬼、斬鬼、降鬼、扮鬼、用鬼的大有人在,形成了一套中華獨特的鬼文化。本文將從鬼的來源、社會屬性、地位,尤其是鬼書等方面對中華鬼文化作一番粗淺的探討。
鬼產生的歷史可謂久遠。可以這么說,自從有了文字就有了關於鬼的記載。從甲骨文中看,「鬼」的字形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大的恐怖面具,與人十分相似。這說明我們的先祖早已把鬼看作是與人關系密切的怪物。
實際上鬼的來源是多重性的,復雜多變。首先,鬼是跟靈魂聯系在一起的,而靈魂又和夢境密切相關。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指出:「在遠古時代,人們還完全不知道自己身體的構造,並且受夢中景象的影響,於是就產生一種觀念:他們的思想和感覺不是他們身體的活動,而是一種獨特的、寓於這個身體之中而在人死亡時就離開身體的靈魂的活動。從這個時候起,人們不得不思考這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既然靈魂在人死時離開肉體而繼續活著,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去設想它本身還會死亡;這樣就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這樣,遠古時代的人們便得出了人是由「肉體」和「靈魂」兩部分組成的這一結論。肉體可以死亡,但靈魂是永遠不死的。人在死亡時其靈魂就脫離了人的肉體,便成為了鬼。只是一種對人鬼產生原因的解釋。
還有一種是自然鬼神,其產生原因是因為過去的人們對雷電、地震、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認為是一些鬼神在操縱著這些自然現象,每一種自然現象都是一種鬼神的惡作劇。馬克思說過:「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系完全象動物和它的關系一樣,人們就像牲畜一樣服從它的權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鬼也漸漸具有了社會屬性。在階級社會里,人們對在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下產生苦難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誤以為是鬼神在主宰著人間的貧富和禍富,把自己不能支配的社會力量加以神化,賦予「神權天授」的美名,剝削和壓迫勞動階級。各種樸素的原始宗教也無法抗拒這種社會力量,許多宗教演變為政教合一,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
我們所說的鬼神無外乎是人對自身的不理解、對復雜的自然現象不理解、對具有社會和政治屬性的宗教的本質不理解所生成的。
自從人類的意識形態中出現了鬼的概念後,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群眾心理、倫理、道德、價值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政治斗爭、經濟建設以及藝術創作等諸多方面的發展歷程。
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現象不得不注意到,通常中國人在鬼與神的選擇中寧可信鬼而不信神,經常是在遇到災難、冤屈、誣陷等事情時求鬼(主要是祖宗鬼)來幫助解決。
造成這種事實是中國特殊的文化積淀的結果。
首先,中國政治統治上的神太多了。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的時間都特別長,這樣各帝王君侯按君權神授理論來講都是神。帝王如此之多,神也就如此之多,多神亦無神。諸神在紛爭中相互抵消化為烏有。
其次,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特殊情況,諸多的民族產生了諸多圖騰神,這是每一個民族形成過程中的必然結果。多元化了就沒有一元性,隨意性了就沒有專一性,多神了就等於無神。
第三,中國兩千多年來是一個多教合流的國家。各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儒教信奉孔子,佛教信奉釋迦牟尼,道教信奉老子,基督教信奉上帝等等。多教並立,多神並排,沒有哪個神能在九州占霸主地位。
中國諸神互爭權勢,互相攻訐,反而各損其威,於是鬼的地位便相應提高了。
尤其是在眾多鬼神中,有一種鬼是特殊的,這就是祖宗鬼。一般來說,人們對祖宗鬼的懷念和崇敬遠勝過其他的鬼神。
這種狀況,除了有牢固的血緣情結因素外,還有其復雜的政治和社會人文條件。對祖先鬼的崇拜首先是服從了封建統治者超穩定統治的政治需要,其次是為了維系生命的繼承財產和繼承權利的需要,再此是滿足和適應這些需要的復雜的心理需要。
這種「神追祖上」表現在對祭祀祖先的重視上。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這話點破了祭鬼的要害所在。祭祀祖先實際上是要表明自己的存在和這種存在的權威。
說到底,組總歸是在「正名」和宗法制度的旗幟下,在禮教缺禮、法律不法、民主無民、神靈失神的復雜社會背景下顯示出其十分獨特的地位來。
盡管是人創造了鬼,但鬼並沒有服從於人,而是多與人為敵,加害於人的。數千年來,人鬼之爭沒有停息過。而人們對鬼的態度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大致上我們可以分為:祭鬼、驅鬼、斗鬼和用鬼四個層次。祭鬼是鬼在主宰著人們;驅鬼則是人們的一種自衛本能;斗鬼則體現了人的力量和主動性;用桂則完全是在駕馭鬼為人們服務了。
而人們一切對鬼事的了解除了口頭相傳外就主要藉助於鬼書了。
鬼怪故事也被稱為「齊諧」故事或者「夷堅」故事。「齊諧」和「夷堅」分別語出《莊子·逍遙游》和《列子·湯問》。可以說中國很早就有了寫鬼怪之人。
作為鬼怪的專書,在中國各朝各代皆出現了不少。下面筆者就將收集到的一些書籍的名錄介紹給大家,其中需要說明幾點;一,有一些作品不一定現在還存在,只要歷史上出現過即收入;二,作者、朝代有可能是後人假託,但筆者仍按照其本身所注為准,不做其他考究;三,並不是所有作品皆為鬼書,有一些屬於收錄有大量鬼故事或很難區分開來的妖怪故事的作品集,一並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