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共產黨承載著怎樣的文化使命
第一,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兩個先鋒隊」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是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開始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器的中國共產黨人啟動的。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就開始完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哺育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堅定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先進文化在中國傳播、發展的必然結果,不僅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走上歷史舞台,而且一直以代表著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先進文化為指導、以倡導和發展先進文化為己任。
第二,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發現,近代中國之所以出現「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根本原因在於封建制度之腐朽沒落,在於小農生產方式效率低下,在於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掠奪。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實際,著眼世界文化發展前沿,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優長,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步,高揚主旋律,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使中華文化在現代以來奏響了堪稱華夏五千年文明歷程的輝煌樂章。中國共產黨不僅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而且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在發展先進文化的前列,在實踐中把黨對發展先進文化的意志和目標轉化為現實的領導能力、建設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三,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自覺肩負起帶領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推進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有機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我們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推動實現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以先進文化為指導,積極倡導和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為民族復興提供科學理論指導;以民族文化為土壤,忠實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⑵ 當代青少年肩負著怎樣的文化使命
當代青少年肩負著的文化使命:讓中華民族的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化看似虛無,但包含著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國際交流都需要文化的支撐。像如今的許多年輕人熱衷漢服文化,這就是弘揚和傳承文化的方法之一;近年來,許多愛國電影的上映,《戰狼》《紅海行動》等更彰顯了中國軍人的本色。就連我們國家的家風傳承也是文化的傳承,無論是筷子還是餃子都是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己任,努力讓文化走出去,即使前路荊棘遍布,也要風雨無阻。
文化與文明:
(1)從內容上看,文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社會及人類自身的活動、過程、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的總和,而文明則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華部分。
(2)從時間上看,文化存在於人類生存的始終,人類在文明社會之前便已產生原始文化,文明則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一定階段。
(3)從表現形態上看,文化是動態的漸進的不間斷的發展過程,文明則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跳躍式發展過程。
(4)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義概念。人類征服自然和社會過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動、過程和結果是一種客觀存在,其中既包括優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於人類的內容,也有不利於人類的因素,它們都是文化。文明則和某種價值觀相聯系,它是指文化的積極成果和進步方面,作為一種價值判斷,它是一個褒義概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文化
⑶ 我國未來文化使命的核心是什麼
核心是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既是文化建設須臾難離的根本保障,亦是未來發展方向的靈魂指引。必須繼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守馬克思主義基本精神和活的靈魂。
堅決抵制和批判馬克思主義「過時」「失效」「終結」等錯誤論調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
必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在與當代中國實踐、時代發展潮流、人民大眾生活相結合過程中,更深刻地融入中華民族血脈和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融入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文化發展大潮中,以不斷豐富完善的理論成果指導新的實踐。
必須努力發展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升到新水平、進入到新境界、呈現出新面貌,創造更加豐碩的思想成果。
(3)文化使命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考慮:
從個人層面,文化建設應滿足提升人民素質、融入群眾生活的目標;
從國家層面,文化要能夠體現民族精神、促進國家發展和治理;
從世界層面,中華文化應該是鼓勵包容並茂、能夠屹立國際舞台的文化。
為更好推進文化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一)樹立正確的文化使命觀
一是從「工具理性」回歸「價值理性」,避免因過分關注文化工作手段而忽略文化建設目標。要從提升國民素質、弘揚主流價值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支撐現代國家治理和參與全球治理。
二是要扭轉文化建設的主觀傾向,切實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和培育社會核心價值為出發點,建立群眾文化意見的反饋機制,根據群眾需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文化產品、文化服務。
三是釐清文化領域的政府職能,重點引領積極健康的文化方向,創造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提供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二)鼓勵和發展具有公共價值和公益責任的文化類社會組織
要激發文化建設的活力,必須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關心文化建設的良好格局。
但是,從當前我國文化領域的實踐來看,缺乏真正追求社會價值的文化類社會組織,導致公共文化社會化發展面臨著價值扭曲,也給政府帶來了極大的監管壓力。
文化服務是社會效益優先、凸顯公共價值的公共產品和服務,雖然不排斥社會力量的營利訴求,但只有真正把公共價值和公益責任放在首位的文化類社會組織,才能真正保證文化建設的價值方向。
(三)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促進文化融入人民生活
要真正實現文化建設的價值和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要切實推進資源下移、重心下移,按照統籌整合和共建共享的思路,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補齊公共文化建設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文化需求,促進文化真正融入群眾生活。
只有融入群眾生活的文化,才能承載「以文化人」的功能,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四)加強文化交流,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第一,要保持文化清醒,樹立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撐,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要努力建立自身的話語體系提升國際話語權,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
第二,要優化傳播方式,注重潛移默化。文化的傳播,美在潛移默化。要構建現代傳播體系,重視非專業性的傳播媒體、新興媒體及其他人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渠道,尤其是要找到中外共通的文化表達方式。
使承載著我國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與外國民眾的文化消費偏好相契合,實現文化傳播的潛移默化。
第三,要加強統籌整合,強化民間交流。針對當前對外文化交流中出現的主體多元、活動分散、缺乏統籌的問題,建議加強統籌政府各部門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重點鼓勵並調動社會民間團體廣泛參與。
文化交流活動並非事事都由政府出面,除了代表國家形象的重大活動外,很多可以交由各種社會組織、研究機構、文化團體等來完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的使命和任務
⑷ 強國時代的文化使命:家庭建設鑄衷腸
近日讀到一篇名為《新覺醒時代:家庭文化自信的重建》的文章頗有感觸,在此也懷著對《家庭文化學》這本書的一些義理認知,就文中所提觀點以及背後的文明邏輯展開討論,希望能為現代家庭的文化建設凝聚向上的精神力量,為教子藝術規模文明時代的發展路向。
最近媒體不斷曝光的不文明現象,將人們的視角再次引向家庭建設的命題,引向父母教子的文化實踐中。因為很多 社會 問題,究其原因,都是來自原生家庭的教育問題。父母的德行高低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父母的功利短視也會阻礙孩子的眼界與心胸,往往眼前的蠅頭小利會毀了孩子的人生格局,一個錯誤的決定又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遺憾。
正如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每個人從原生家庭中分化出來後,都會帶著父母對其生命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延續到自身所建立的家庭中來。
「家庭」是人類所共有的 社會 體,蘊織著深厚的育人哲理與人生智慧,不僅與每個人的成長休戚相關,也對 社會 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父母不僅賦予孩子生命,更應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成長規劃師,不僅要教會他們認知世界的真善美,更要以自身言行示範為他們指引成長方向。因此,要提升父母的教子藝術,讓其真正擔當起「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尊嚴責任,就要完善家庭建設文鑄衷腸的實踐理路。
王繼華老師的《家庭文化學》一書以做人做事的「知識」系統,教人形成仁慈善良、誠實認真的行為准則,既以精神信仰種下的「文明」規約打造家庭內部的秩序綱常,又以引領風氣風尚的「文化」生態充盈人們靈魂深處的生命活力。
其邃密義理的系統構成,是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出發,思考家庭服務國家、建功時代的尊嚴責任。它將家庭問題自覺地提升到國家建設、民族復興的層面去思考,不僅依循「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的邏輯智慧擘畫家庭發展的實踐藍圖,而且又幫助人們在凝心聚力的文化建構中,形成家庭正定立場的價值取向。
其完善人格、慰藉心靈的育人邏輯,在於通過哲學思維的上位理論對父親文化、母親文化、子女文化、夫妻文化等相關性家庭元素進行科學性指導,對修齊治平、智仁勇毅、家國擔當、真善美樂等概念性文化要素進行思辨性歸納,而哲學的馭事功能又絕不僅限於對育人規律的把握和對育人方向的指引,而是要上升到一種邃密學理的高階智慧,讓家庭育人真正發揮哲學實驗室的作用。
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行範式,在最大程度上激勵父母發揮精神教練的作用,完善家庭「道德經」的生成法則,不僅要在家庭內部 健康 心理、溢美情致、儒養格局的育人氛圍中,通過「道」之方向引領與「德」之賢淑浸潤,鍛造一種非功利的心憂天下、融小我於大化的審美人格,又要運用明心見性的生命智慧為子女振作精神奮發向上的未來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與思想領航。
總之,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更為適宜的生存環境,也有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必有的偉大使命與思想任務。文化強國時代的戰略使命,不僅需要卓立「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目標基準,更要在家庭育人的生命道場之中,用紮根中國的求道本質和思想張力,用文鑄衷腸化成天下的內在機理,打造具有生命力的育人模式,形成家庭對人才培養規格的獨特建構與定向統籌,為孩子視野的開拓、精神的博大、個性的鑄就、氣質的修煉、志趣的激越帶來文化的引領與方向的導航。
⑸ 中國傳統武術的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更是民族的精神價值、心靈依託的所在。文化要走出去,固然要緊緊伴隨政治、經濟的強大力量,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這種文化自身的內在品格、內在活力、內在積累。
20世紀90年代,國人在反思中國現代化進程時,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失語」,給中國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迫切希望中國文化能夠走出去,與西方文化實現平等對話。到了21世紀初期,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人們認識到中國當代文化建設不僅要「引進來」,而且要「走出去」。中國當代文化不能總是依賴別人、靠「知識輸血」過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東西、作為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長點,藉此從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大逆差中走出來。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對話和文化輸出。對於文化輸出,中國武術文化是最佳的選擇。但這需要一個全民武化的過程。
武術,是中國的國粹,止戈為武,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突出表現。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它依賴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而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和技術模型來說,它又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整體特徵。可以說「不懂武術,無以知中國人」;或者說「不懂中國人,無以知武術」。中國武術在中國文化的滋養下逐漸生根、生長,在中國儒、釋、道家的浸染下,武術文化逐漸具備了「內斂」的價值意識形態:一方面是以儒家和道家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作為指導思想;另一方面,幾千年的封建社會,造就了武術文化的超穩定形態,「中庸為本」、「點到為止」、「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人格是武術精神的主旋律。這反映出中國武術文化順應自然的價值意識形態,以及和諧統一、中庸守常、內向含蓄的文化特質,突出地表達了中國武術不只是身體的訓練,更是靈魂的滌盪。
當西方體育面對興奮劑、裁判不公等問題的困擾時,中國武術這朵蘊含中國文化的奇葩,在新的歷史階段展示自身非同尋常的文化魅力,以高度的文化責任感去平衡中西文化的價值張力,並在未來的文化運作中進行有效合作,形成互補、建立平衡、和諧而又富於創造力的文化生態系統。這也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文化環保」的基本精神。
⑹ 大學文化使命的內涵包括哪些方面
大學不僅僅是客觀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的物質存在很簡單,儀器、設備、大樓等等。然而,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關鍵在於它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系實際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學文化體現的是一種共性,其核心與靈魂則體現於大學的精神。
作為大學精神象徵的校訓,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結晶,是學校辦學理念集中的體現,也是對學校特有的文化內涵的一種簡練表達。
⑺ 文化、使命、願景、價值觀、目標與戰略
一個成功的企業、組織或是個人,在經營上經常與「文化」、「使命」、「願景」、「價值觀」、「目標」和「戰略」等幾個名詞有緊密的關系。
「使命」是最終目的地,是企業、組織或個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和存在意義。 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To make it easy to do anywhere(讓全天下的生意都好做起來)」;而Google的使命則是「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從拜訪並中受益」。
「願景」是「當企業、組織或個人完成使命以後會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和景象。 」如京瓷的願景是「為價值的開拓者,力爭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順豐速遞的願景則是「成為最值得信賴的、基於物流的商業夥伴」。
「價值觀」則像是企業、組織活個人奔向使命和願景時,所遵循的指導原則。 所有的行為必須以價值觀作為尺規,在既定的道路上前行。如果我們把企業、組織和個人當作是火車,價值觀就是火車鐵軌。如IBM的價值觀是「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許多企業會把「正直」、「誠信」、「勇敢」、「當責」當作價值觀,意味著整個企業在追求使命、願景和利潤的各種活動中,絕對不要有「欺瞞」、「詐騙」、「不負責」等的不當行為。
「目標」則是企業、組織或個人在遵循指導原則的道路上奔向使命和願景時所要完成的任務。 目標又可分為「長期」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願景的構成元素,短期目標是向實現願景道路上的里程碑。
「戰略」是指企業、組織或個人為了達成目標所採取的方法。 在不同時期里,執行並完成不同任務,以達到不同的目標。所以,與固定不變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相比,目標和戰略則是變化的,有彈性的。
也有另一說法,將「戰略」放在使命和願景之下,將戰略解釋成 企業、組織或個人為了達成使命和願景所採取的方法。 這樣的說法也沒有錯,只是將之位階往上移了移,將其目標由小變大了而已。
「文化」是一個企業或組織在整個遵循價值觀,追求使命和願景時,訂定目標與戰略執行,都離不開的一個環境與氛圍。 這個大環境在企業或組織中的文化塑造是由上而下的,是領導的意志延伸,也是組織成員的精神寄託,也是整個企業或組織虛表現出來的鮮活狀態與形象。
⑻ 文人的文化使命是什麼
文人的使命是什麼?那要看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了,寫些反映社會的現象、是一種文化現象。對人的精神有促進作用。看來是人奮發向上,留給後人。
讓後人來評價好壞。
⑼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是什麼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就是民族的文化精神風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⑽ 使命是什麼意思
使命的意思是:派人辦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的責任
【拼音】shǐ mìng
【出處】瞿秋白《關於高爾基的書》:「說起來,文化和知識的傳播似乎是『知識階級』的使命。」
【例子】他們正象早春的野草,到處潛伏著茁壯的新芽,時機一到,就會負擔起收復失地的偉大使命。
【近義詞】任務、職責、責任、工作、義務
(10)文化使命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使命近義詞
1、任務
【拼音】rèn wu
【解釋】指定擔任的工作;指定擔負的責任
【出處】巴金《新生》第一篇:「他又說到年青人在這個時代中的任務。」
【例子】戰士們向班長發誓,為了完成任務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2、職責
【拼音】zhí zé
【解釋】職務和責任
【出處】浩然《艷陽天》第八二章:「他時時刻刻都在這樣小心謹慎、兢兢業業地執行著自己神聖的職責。」
【例子】文學的職責是反映現實,主反映現實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