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花為什麼是一種物質文化

花為什麼是一種物質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13 01:24:21

1. 中國文化中,花木被賦予特殊意義,下列分別代表哪一類人

蘭花——君子
荷花——僧侶
梅花——俠客
竹子——書生
牡丹——佳人

2. 什麼是花文化

中國是詩的王國,更是花的國度。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賞花、愛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入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國的文化傳統也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不僅觀賞花的秀韻多姿,而且更在贊美之餘,還要品嘗花的美味,領略大自然的精靈,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當然也寫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這足以說明國人對花有著剪不斷情,解不開的節!
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靖和之「疏影橫斜」、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畫好一種花是不容易的。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1、花的認識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中國人民也天生愛美,愛花,視花為美,與花媲美。因此視花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成為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國人對花的認識和情感並不僅限於此,而是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國人看來,花是有靈之物。人們賞花,除了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外,還善於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之趣。另外,中國人還認為花是有情之物,不僅娛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國人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後由悟性而得來的一種藝術境界。對花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託。因此,中國人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為花能使人賞心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蘊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
2、花的文化內容
花文化無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而起落。中國花文化從一出現起,就深受中國繪畫,書法,文學,藝術,造園工藝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並隨之而發展,所以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也是與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的關系,與歷史上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可分。
從考古遺跡中證實,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引入生活中來,在粗製的石器上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生活,這可能就是中國花文化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上萬年以前〕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當時花以實用和美化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記載,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紀商朝甲骨文中。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花卉在中國人民生活中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標志著中目花文化開始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藝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花卉應用的技藝已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十分高雅,開始步入較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國花文化的發展已進入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繁榮,帶來了中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下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成為社會上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花卉的科技書籍,花卉的文學作品,花卉工藝品和花卉繪畫以及盆景,插花等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績輝煌,可稱中國史上花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臻完善和系統化。
清未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目連年戰患,國力下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盡荒蕪。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化又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社會重大節日和社交活動中必有之物,成為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一部分。成為居家住戶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國花文化,中國花文化成為東方古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中華沃土裡,生長於大眾生活之中,並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藝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起來。中國花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富有民族風味的特色,內容廣泛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國花文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描述歷代社會生活中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風貌。
⑵直接表見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⑶介紹古今名人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此增加人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⑷以花為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人的種種心態與冥想。
⑸介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及科學新方法,新技術等等供人們學習參考中目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按大類劃分有花卉的專業科研與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文學形式,以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喜聞樂見。具體的有花書,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藝品以及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3、賞花情趣與特點
中國人視花有靈有情。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丟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滿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來的情感附之於花。藉以謳歌社會和人生中的真,善、美,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審美觀。首先,表現在用花,贊花和賞花的著眼點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興謝枯榮的內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觀花而得的心靈感受的韻味之趣,以達到賞心悅目的快感。這種審美情趣說明中國人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的實用效果,又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中得到啟示,激勵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花卉造形藝術方面,人們極其注重形式與內涵的統一和諧之美,與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一樣,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其次表現在用花,贊花。賞花的表達方式上,中目人既喜歡有直接客觀的描,訴,詠,唱、觀等方式表現或欣賞花卉自然之美與裝飾效果,但更喜歡借花明志,以花傳情的表現主觀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將花寓以多種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後採用比興寄託的手法,以此通過聯想而意會其深遠的意義。

3. 人類為什麼喜歡花

大衛·斯圖爾特和詹姆斯·薩瑟蘭合著的《過去的植物:新花園的舊花》[倫敦:企鵝出版社,1989年;歷史學家說:「大多數早期的花園植物似乎都是完全功利的,通常都是可食用的或在其他重要方面有用的。」植物最初是為了食物和葯物而在它們的原生棲息地被馴化的。大麗花和向日葵就是兩個例子。野玫瑰因其營養豐富的臀部而備受贊譽;它們也被用作籬笆,因為它們有刺,可以阻止動物和其他入侵者侵入財產。薰衣草被用作葯用和香水衣服(「薰衣草」來自拉丁語lavare,「洗滌」)。

我為什麼愛花?為它們的顏色和氣味。

4. 國花是什麼花

暈,那位大俠不要瞎說行不!不是菊花!
還沒確定
具體:中國花卉資源十分豐富,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是世界多種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具有「世界園林之母」的譽稱。中國傳統名花,如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杜鵑花、山茶花等,早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在國內更影響深遠,與我國悠久而豐富燦爛的文化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系,使歷代詩詞和繪畫出現了異彩紛呈、群芳斗艷、奼紫嫣紅的燦爛局面,中國花卉文壇一派繁榮景象。

在眾多的名花中,究競哪—種或幾種花卉最能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特色,作為國家安定、民族興旺的象徵,從而推動兩個文明建設,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民族進取心和自豪感!有待廣大人民群眾認真思考、選擇。回顧近代史中有所記載的,不論是大清帝國末年宣布以牡丹為國花;抑或是1929年前後,國民政府內政部與教育部聯合通令全國,宣告以梅花為國花的歷史,都是由上而下的命令行動。

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於種種原因,未能確定國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群眾對於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議論評選國花的呼聲悄然四起。

回顧l981年秋冬之際,—些著名的植物學家大力支持,倡議全國開展國花問題的討論。為此,l982年《植物雜志》受中國植物學會的委託開展了評選我國國花的討論。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相繼作了宣傳介紹,從而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從兒童到老人為評選國花賦詩作畫,洋溢著深厚的愛國主義熱忱和對追求美好未來的心情。1983年10月在中國植物學會成立五十周年代表大會上,全體代表400餘位植物學工作者,以熱愛祖國的激情,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建議,望能及早正式確定我國國花;並根據廣大群眾的要求,建議當選國花,可由梅花、牡丹、菊花、荷花四種花卉中考慮。他們還建議,在確定我國國花的同時,推動各省、市、自治區確定省花、區花、市花,把愛國和愛家鄉結合起來,使我們的國家成為鮮花絢麗的樂園。

十多年來,已知有140多個城市有了自己的市花、市樹,這些城市把市花、市樹與城市經濟建設、環境保護和美化城市緊密結合,促進了環境改造和經濟建設。各地以花為媒舉辦市花展覽、國際性花節或學術會議,直接推動了綠化建設和花卉生產,從而帶來了經濟的繁榮。

全國有3個直轄市,24個省,5個自治區,地級市有192個,縣級市382個,地區(蒙)118個,自治州30個,縣1596個,自治縣120,旗51個,自治旗3個,特區3個,台灣省7個地級市16個縣。至今大多數市、縣還沒有確定代表當地特色的市花、市樹。如果在今後幾年內所有市、縣、鎮都能有各自的特色市花、市樹,對美化祖國、綠化祖國,將具有何等重大意義。

近年來,群眾普遍希望中國植物學會、中國林學會、中國園藝學會、中國花卉協會及有關報刊發起能進一步深入宣傳國花的重要性,歌頌祖國的一草一木。萬眾齊心選出自己心目中的花作為偉大祖國的國花。

1994年9月2日中國花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在全國開展評選國花活動,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慕華作的題為「讓國花盡早涎生」的講話中指出了通過評選國花的意義:

(1)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通過歌頌祖國的花草樹木,選出心目中最喜愛的花卉,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

(2)鼓舞人們投身於建設祖國、建設美好家園的事業中。花卉不僅具有經濟效益,而且具有獨特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藉這次評選國花活動,推動各個城市逐步把自己的市花、市樹確定下來,對綠化祖國、美化家園的作用就會更大,我們的祖國就會成為—個絢麗多彩的百花園。

(3)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花卉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花卉在我國農業中是一項古老而新興的產業,我國花卉栽培歷史長達3000年之久。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花卉事業蓬勃發展,逐步成為一項新興產業;花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越來越密切;人們生活工作環境改善了,精神面貌也就大不一樣。但目前很多人對這方面認識不足,需要進行大力宣傳,使各級領導、部門重視和支持花卉業的發展。

(4)普及花卉知識,培養愛花、養花興趣,提倡愛花、養花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我國素有愛花、養花的優良傳統。經過園藝家多年辛勤培育,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茶花、荷花、桂花、水仙等十大名花聞名世界,成為園藝領域的瑰寶。通過開展評選國花,要讓人們對花卉有更多了解,培養愛花、養花興趣,推動花卉進入幹家萬戶。

根據1994年全國人大八屆二次會議第0440號「關於盡快評定我國國花的建議」議案,批轉農業部辦理,責成中國花卉協會負責具體組織。中國花協即在全國有領導有組織地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評選國花活動。成立了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專家小組討論確定了我國國花評選條件為:

(1)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影響,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2)花姿、花色等特性能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性格特徵。

(3)用途廣泛,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具有較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

自中國花協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各地開展了國花大討論以來,《中國花卉報》陸續刊登了許多著名人士及廣大群眾對推選國花展開了熱烈討論的消息。據《中國花卉報》刊載,已提名作為中國國花候選花的種類有: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花、山茶花、荷花、桂花、中國水仙花、石榴、臘梅、迎春、桃花、映山紅、君子蘭、萱草、金花茶、金邊瑞香、紫薇、桅子花、珙桐(鴿子樹)、一串紅與英蓉花等數十種之多。經過近十個月討論,已經圓滿完成任務。

根據31個省區市(包括深圳特區)上報結果,贊成一國—花(牡丹)的有l8個省,佔58.06%。贊成一國四花(牡丹、梅花、菊花、荷花)的有11個省,佔35.48%。有2個省提出新的四花方案,即以蘭花換荷花,佔6.45%。全國國花評選領導小組經過認真研究,一致同意「牡丹」為我國的國花。其他呼聲較高的蘭花(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為中國四季名花。如此,蘭(春)、荷(夏)、菊(秋)、梅(冬)四季分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國花與四季名花形成眾星捧月的態勢,豈不更能反映我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清廉堅貞、高尚的精神。
國花評選歷經20年,始終未有結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對,有人質疑。最近,中國林學會再次著手組織評選國花,並已呈報給全國人大審議。此番逐鹿,波瀾再起———

國花空缺

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國花,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

其實,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靖和之「疏影橫斜」、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畫好一種花是不容易的。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我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開始栽培牡丹,在唐代,素有國色天香之稱的牡丹契合了當時社會的審美心理,被譽為萬花之王。「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從這些詩句中,我們彷彿還可依稀看到唐人對牡丹無以復加的痴情和偏愛。到了清朝,慈禧一句懿旨,將牡丹正式定為國花。而在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1915年版《辭海》載:「我國向以牡丹為國花」。1929年,梅花曾被國民政府確定為國花。從花的角度,可以解讀一部中國歷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於是,有網友將評選國花的理由歸納為:中國悠久的花文化及其對國人有著深刻的精神影響;國花的評選體現了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視;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需要通過一種媒介來表達友好的意願;助於帶動中國花卉產業的發展。

我們要有自己的國花,以此作為國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當海外遊子看到中國的梅花、牡丹之時自然會湧起一種奮發自強的自豪感;當外國友人看到中國國花時,他會說China。

國花異議

不久前,一位名叫楊仕智的先生在《人民日報》撰寫《國花、國樹和國鳥非評不可?》一文,對評選提出異議,並認為「倒是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許多事「比搞什麼評無多大實際意義的國花、國樹、國鳥要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種是平等的,我們人類沒必要把它們分等級。不管選定的國樹、國鳥、國花是哪種,必定會使一大批的國民不悅,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心中的偶像落選了,他們那難以改變的思想感情受傷害了。如果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進行評選國樹、國鳥、國花,那我們在評定國樹、國鳥、國花後,還要評國魚、國蟲、國禽、國獸……永遠都沒完沒了。」一位學者在新華網上如此評說。

沒有國花,於國家主權無礙,於民族精神無礙,於國勢前程無礙。

相反,幾乎任何一項評選後面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各地和各行業協會如此興師動眾地爭搶「國」字型大小,也是考慮到「國」字型大小會給行業和地方的經濟和名氣帶來難以估算的價值和影響。

20世紀80年代的兩次評選,一次是梅花奪魁,牡丹居亞,另一次則是牡丹稱王,梅花位次。在1994年的評選中,兩者的競爭更達到了白熱化階段,甚至由花與花的競爭演化為了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地區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最後專家確定下的兩個候選方案是一國一花(牡丹)和一國四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而評選小組組織了31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投票,結果牡丹以18票獲勝。

一場普通的國花評選,卻差點成了一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八仙競技,其中的問題在事隔近10年之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反思。

花魁誰占

20多年來,為什麼始終沒有評選出國花?

據中國林學會透露,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馬上有學者提出質疑:「分布要廣泛」的要求就不妥,看似合理然而卻太主觀,因為大家喜歡的未必就是分布最廣泛的物種,大熊貓分布並不廣泛,但它卻是人人喜愛的國寶。同樣的理由,「外觀漂亮」也不宜作為硬性規定,因為「漂亮」與否並沒有統一的標准,以中國地域之廣,人口構成之復雜,各民族傳統之差異,這樣的要求尤其顯得意義不大;無論「國樹」、甚至是「世界樹」,都只是樹而已,不會有太多內涵,「青松傲雪表風骨」之類的只是文學語言,不足為據。何況,傳統文化的內涵博大精深,如講「中庸之道」的儒學是一種文化,而反中庸的法學也是文化的一種,靠幾種花鳥魚蟲怎能代表得了?

誠然,中國地域遼闊,花文化的積淀異常深厚,一國一花難以代表整個國家的自然、植物、人文情況。

據了解,以往我國國花評選,牡丹、梅花各有眾多呼聲。陳俊愉教授是中國大陸最早倡導評選國花的專家,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以梅花為國花的建議。後來他又提出了「一國兩花」(牡丹、梅花)的構想,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

許多專家認為一國兩花較為合適,梅花可以代表長江流域,牡丹可以代表黃河流域的花卉,一喬木一灌木,一個象徵精神文明,體現中國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品格,一個象徵物質文明,體現國泰民安、富裕祥和。同尊梅花和牡丹為國花,可激勵各族人民和海內外炎黃子孫繼續自強不息,為實現牡丹象徵的幸福和繁榮而努力。1994年,中國曾舉行過盛大的國花評選,報選牡丹為國花,蘭、荷、菊、梅為「四季名花」,但全國人大認為各方分歧太大而沒有作出決議,最後不了了之,真可謂眾口難調。

畢竟評選國花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寧可慎重從事,不能草率決定,否則將會造成千古遺憾。

相比較而言,那些領土幅員不大、歷史短淺、文化單一、民族結構不復雜的國家,很容易評選出自己的國花,如澳大利亞的金合歡、荷蘭的鬱金香、法國的香根鳶尾花、德國的矢車菊、泰國的睡蓮……人不多,意見容易統一,也容易照顧得周全,容易歸攏出一個大夥兒都接受認可的結論。

中國的花魁不好評啊!

5. 打鐵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被稱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打鐵花其實是一種傳統娛樂活動,算是煙花的一種。之所以會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因為這項活動由來已久且承載著中國道教文化與冶煉歷史,再加上現在只有少數人會這項技藝,故而頗受重視。之所以說打鐵花這項活動融合了道教文化與冶煉歷史,是因為它最初是由道士與冶煉工匠聯合為太上老君舉辦的一個祭祀活動。這個活動主要流行於豫晉一帶,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打鐵花”這項活動極具視覺沖擊性,是一種非常壯觀的表演方式。打鐵工匠在進行表演時通常都是赤膊上陣,待生鐵經由高溫熔化成鐵汁之後,然後將這些鐵汁注入“花棒”之中。打花者兩手會各拿一支“花棒”,其中一支盛滿鐵汁,另一支為空“花棒”,然後用空“花棒”敲擊盛有鐵汁的“花棒”。敲擊蹦出的高溫鐵汁會沖向花棚,點燃事先備好的鞭炮、煙花等,繼而在空中迸射出非常耀眼的光芒。

不過現在的“打鐵花”有所不同,且懂得“打鐵花”的人也不是很多。

6. 求一篇花與中國文化方面的論文。。。。。急!!!!!!!!!!!!!

我來回答看看可以嘛 ?我是個自由職業者我家在農村估計 符合你口味
黨中央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今年年初,中央以「一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各級政府將把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重點轉向農村,這對欠帳多年的農村建設來說無疑是好事。

但是,搞建設不是在紙上畫畫,錯了還可以改過來。若干年以後,如果我們的後代在考古研究時只能看到唐宋元明清的建築和民俗文化,而我們這些中華民族傳承人所作為的這些年中間卻是一片空白,他們回過頭來會這樣看我們今天的建設呢?對於海南島的原居住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來說,其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員的特有的思維方式、想像力、文化意識和精神價值,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年逾古稀的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符策超認為,「黎族的船形屋,不僅僅有物質價值,還有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它是有性格、有精神、有生命的,是活的東西。是千百年來黎族同胞建築的精華所在,它有它的歷史特徵,你若把它視為一種精神,就會尊敬它、保護它、珍惜它;你若把它簡單視為一種物質,就會無度地使用它,任意地改造它,隨心所欲地破壞它。」「我們進行茅草房改造,應該尊重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前提。如果到黎族居住區,看到的都是清一色的磚瓦房,那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由此想到我們正如火如荼般進行著的新農村建設,這樣遏制過度開發,切實保護好歷史文化環境,引導農民合理建設住宅,形成自己的城鎮和鄉村特色,確實值得高度重視。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分布在農村,而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新農村建設勢必會沖擊農村的傳統文化,如果不把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列入新農村建設規劃,以往城市改造中的悲劇就可能重演。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專家認為,形式主義的新農村建設至少有三種危害:一是原本就脆弱的鄉村生態系統將面臨破壞,特別是水系統。大規模的鄉鎮建設工程,會加劇這種破壞。而中國的廣大地區是鄉村,因此這種破壞帶來的國土生態危機也就愈顯嚴重;二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或者說文化認同將喪失。因受教育文化水平的限制,一旦鄉村盛行追求起歐式別墅、小洋樓之流,可能勢頭會比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將會開啟中國鄉土文化景觀的毀滅歷程;三是隨著鄉土遺產景觀的消失,民間的草根信仰體系將隨之動搖。所謂鄉土遺產景觀,是指那些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得到政府和文物部門保護的,對中國廣大城鄉的景觀特色、國土風貌和民眾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意義的景觀元素、土地格局和空間聯系,如祖墳,村頭的風水樹、風水林、風水池塘,一條小溪,一塊界碑,一條棧道,一座龍王廟,都是一家、一族、一村人的精神寄託和認同,它們盡管不像官方的、皇家的歷史遺產那樣宏偉壯麗,也沒有得到政府的保護,但這些鄉土的、民間的遺產景觀,與他們祖先和先賢的靈魂一起,恰恰是構成中華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礎。熱愛國家首先源於熱愛家鄉的土地,熱愛家鄉的土地是因為它有祖先和先賢的靈魂和精神、能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草根信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穩定的基礎,是和諧社會的根基,它不會因為朝代和政治的更替而發生變化。中國的農業社會一直就是建立在這種對祖先崇拜的宗法體繫上,和對萬物崇拜的土地信仰基礎上的,一直保持著一種超穩定的結構。盡管經歷過多次運動,許多鄉土遺產已經破壞,殘留部分已是萬幸,但如果我們現在大張旗鼓地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為農村的物質空間建設,就很可能把城市的模式,或者是歐洲城市的模式、華西村的模式帶到中國的鄉村大地上,風水林被砍掉、彎蜒曲折的河道被填掉或被裁彎取直、有上千年故事的祠堂被拆掉,只要稍不注意,所有這些草根信仰的基礎都會被徹底毀掉。

應該承認,農村居民希望改善生活、居住條件的願望是完全正當的,白查村的年輕人就說,住磚瓦房當然比茅草房好,像城裡人一樣。同時也應該看到,由於文化素質的原因導致認識水平的不同,農村居民比較容易簡單地把新農村理解為寬馬路、大廣場、小洋樓,以及人工化的河道、輝煌的建築裝飾,而對本地區和本民族幾千年來適應自然環境而形成的鄉土景觀或者說文化認同認識不到或認識不清,對失去這些寶貴的東西不以為然。而農村的基層幹部,按照目前某些領導的審美、價值取向、政績觀,就更難以保證不出現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了。

資料表明,原先江浙一帶的水鄉古鎮多達200個以上,但是經過這些年來與破壞無異的建設,現在完整保護下來的只剩下6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特別是農村的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正在受到嚴重威脅,如果再不從對國家和歷史負責的高度,從維護文化安全的高度來保護文化遺產,我們的傳統文化根基就有可能毀於一旦,我們有何顏面面對列祖列宗?

至於具體到海南黎族地區的民房改造,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和資金條件,完全可以做到既讓船形屋完全的保留下來,又讓當地居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比如,海南的一些專家就建議,在保留原有的船形屋外型基礎上進行內部的改造,設施的完善,這樣村民就可以舒服的住在裡面,既保留這種傳統的建築,又能很好的保留當地的文化。像雲南的傣族建築,遊客在外表上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還是傳統的竹樓,但內部已經進行了改造,村民用上了自來水,用上了現代的家用電器。貴州凱里的苗寨,湘西鳳凰的吊腳樓也都是保留了傳統的建築特色,吸引遊客不遠千里前來觀光,這一切,都是在保留民族建築特色基礎上才有的。

新農村建設,中央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有專家就認為,還應加上兩條,一是看能不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否能保護自己的文化特色,有信仰,有認同感,有歸屬感?二是看農村勞動者的教育水平是否提高了?對此筆者亦深有同感,多年前筆者在論及農村扶貧工作時就極力主張,應該鼓勵和幫助農村居民特別是青年進入城市,或上學,或打工,以此來實現全民族的城市化(按專家的說法,本質上是文明化),而不是把鄉村建成城市。

7. 花兒是什麼的一種,流行於什麼,什麼,什麼等地方,2019年入選什麼

花兒是一種民歌,流行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方。2009年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花兒

閱讀全文

與花為什麼是一種物質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