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有多大
中西方的飲食習慣以及平常所食用的食物完全不同,中方人喜歡喝白開水,但是西方人從來不喝白開水,他們一般都喝飲料,而且更喜歡吃肉。
②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一、飲食觀念不同:
西方飲食更加註重營養搭配合理,為身體提供能量,這種飲食觀念體現西方人在追求飲食時是理智性的;而中方飲食注重於食物「色」,注重食物的色、味、香、形等美感,中國人更加註重食物的美感,將食物追求上升到藝術追求。
二、飲餐方式不同:
西方飲食工具採用刀叉和刀,西方飲食是採用西餐座位極大地體會西方人思想上追求民主、個性、獨立;而中國飲食工具釆用筷子和碗,這種簡單的工具體現中國人愛和平的思想,中國人喜歡用圓桌圍在一起吃,體現中國人從形式上營造一種團結、禮貌、共趣飲食氣氛。
三、烹飪方法的差異:
西方烹飪方法在大體上只有四種方式:煎、烤、燜、炸。這是因為,西方人注重營養的保護,他們認為過多的烹飪工序會破壞食物的營養。而中國的烹飪方法是五花八門的,如煎、炒、爆、炸、溜、燜、蒸、煮、燉、烤、燴等,都是廚師們對食材進行改造的方式。
③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有哪些區別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如下:
1、中西飲食上最為明顯的差異表現在飲食餐具的使用上,無論是平常的家庭用餐,還是正式的宴會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國人用筷子夾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飲食方式顯然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導下形成的。
2、在飲食觀念方面:
①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這里的天不僅僅是天地意義上的「天」,還泛指人以外的客體世界。這種價值理念形成了中餐中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注重飯菜的意、色、香、味;
②而西方人追求理性科學地飲食觀,即講究營養,視營養為最高准則,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各類有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理,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這些營養成分能否為進食者充分吸收。
西方人對於食物會盡量保持食物原有的營養。他們僅僅將飲食視為一種生存手段,強調人的飲食選擇只需要滿足人類身為個體的需要。
3、飲食方式不同,比如西方人側重交誼,中國人注重氣氛和愉悅。
中華飲食文化: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中國人講吃,不僅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飢,它往往蘊含著中國人認識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個小孩子生下來,親友要吃紅蛋表示喜慶。
「蛋」表示著生命的延續,「吃蛋」寄寓著中國人傳宗接代的厚望。孩子周歲時要「吃」,十八歲時要「吃」,結婚時要「吃」,到了六十大壽,更要觥籌交錯地慶賀一番。這種「吃」,表面上看是一種生理滿足,但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這種形式表達了一種豐富的心理內涵。
④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1、主食區別
中國人喜歡吃麵食或者米飯。不管是不是要用到米飯,都會在桌上放一桶,以備享用。桌上的菜餚多是烹煮而成,會有炒菜,湯菜,干鍋等等。而西方多是西餐,牛排,沙拉,漢堡。
2、方式區別
中國人喜歡聚餐的時候熱熱鬧鬧的坐一桌,配點小酒,活躍氣氛,大家坐在一起,侃天侃地,偶爾你給我夾一筷子,我給你遞個紙巾餐具,我給你舀一勺湯,你給我盛一碗飯,一頓飯吃的是賓主盡歡,彼此都很愉快,不知不覺間增加了感情,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人情味。
西方人坐在一起吃飯也會交談,但多數時候是人手一個盤子,自己想吃什麼,就可以夾著放到自己的碗里,然後坐在桌邊吃。這樣來說,確實衛生很多,也能減少食物的浪費,也能夠更加自主的選擇到自己想要的部分,培養自己的喜好與選擇能力。相對來說,缺乏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其樂融融。
3、對待飲食區別
中國人對美食的研究和認真,已經超越了許多國家。這個得益於如今蒸蒸日上的經濟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為物質生活已經穩定,那麼自然會上升到精神層面的追求。
而在西方,飲食這件事就是個滿足生存的工具,相對來說簡單的很。即使這也是他們社交手段的一部分,但是他們不會說過多的研究,正常情況下,是用來感謝別人的幫助或者促進一筆交易的達成,在功能性上來說,是禮節方面的需要。
⑤ 關於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有哪些
中西方飲食 文化 差異主要表現在飲食觀念、飲食對象、飲食方式與餐桌禮儀等方面。下面就隨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一、飲食觀念的差異
西方飲食觀念是一種理性的,科學的飲食觀念。他們強調飲食的營養價值,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營養一定要保證。他們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質、脂肪、熱量和維生素的多少,講究食物的營養搭配是否適宜,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並盡量保持食物的天然營養。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要吃下去。西方人幾乎不把飲食與精神享受聯系起來,在飲食上反映出一種更為科學、規范的方式。
中國人的飲食強調感性和藝術性,追求飲食的口味,而不注意食物的營養,多從“色、香、味、形”等方面來評價飲食的好壞。民間有句俗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簡單地說,中國人吃的是口味。中國人飲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飢,同時還要滿足對美味的渴望,帶來身心的愉悅。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上配料的味以及調料的調和之味,交織融合在一起,使之互相補充,互助滲透,水乳交融。所以幾乎每個中國菜都要用兩個以上的原料和多種調料來調和烹制。如福建名菜“佛跳牆”,裡面有雞鴨、蹄筋、鮑魚、海參、魚翅等多種主料,還有數種輔料。這樣調制出來的成品,個性全被埋沒,而整體卻光彩熠熠,與中國人貶抑個性、講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二、飲食對象的差異
從傳統上來看,西方經濟發達國家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肉食為主,而食用碳水化合物、纖維素成分的食物偏少,而我國則主要從穀物中攝取熱量。這就是為什麼西方人大多易患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和癌症,而中國人不少營養缺乏、體質偏弱的原因。
西方人認為菜餚是充飢的,所以專吃大塊肉、整塊雞等。且食物的種類單調,最中意的無外乎牛、雞、魚。西方人很少吃豬肉,打開西餐 菜譜 ,很少看見豬肉類的菜餚。西方人不吃動物的內臟,歐共體明文規定:任何動物的內臟不得製成食品向人出售。法國鵝肝這道佳餚應該是個例外。配菜多是蔬菜,有助於人體胃腸蠕動和消化,更增加菜餚的營養。
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穀,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經濟生產方式。據西方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中國飲食歷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的精緻而聞名於世。不僅各大菜系都有自己的風味與特色,就是同一菜系的同一個菜,其所用的配菜與各種調料的匹配,也會依廚師的個人特點有所不同。因此,原料的多樣,刀工的多樣,調料的多樣,烹調 方法 的多樣,一種原料便可做成數種以至十數種、數十種菜餚。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三、飲食方式的差異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讓菜,在美好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盡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但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有人形象地說:如果說中餐文化像是一首混聲大合唱,那西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說中餐充滿了一股陽剛之氣,那西餐則富有一種陰柔之美;中餐營造的是一種公眾交友的場所,而西餐則是在製造私密幽會的空間。從此可見中西餐飲食文化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的模糊。營養平衡、搭配合理、重視健康已成為中西方飲食的共識,也是中西方飲食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基礎。在世界科技騰飛與國際交往不斷加強的今天,豐富的生活和新鮮的思想為千年的中西方飲食文化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中國飲食帶著中華民族文化神韻逐步走向世界。
看了關於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有哪些的人還看:
1. 日本拉麵的做法
2. 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3. 中國飲食文化禮儀
4. 春秋時期飲食文化有什麼特色
5. 西餐文化禮儀知識
6. 北美洲飲食文化有那些特色
7. 西方餐飲禮儀
⑥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如下:
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有著許多差異,比如我們是蔬菜熟吃,水果生吃,西方是蔬菜生吃,水果熟吃,這其中的差異不僅有歷史原因,也有經濟原因,同時也與中西方哲學思想有關。
中國飲食偏感性,講究色、香、味,屬於感性飲食,西方則偏理性,對食物的色、香、味不在乎,但對營養要求比較高,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談談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飲食觀念的差異:
西方的飲食比較理性化,不注重食物的味道,注重食物帶來的營養,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
大概是西方歷史上吃飽這件事情比較難,畢竟他們是以肉食動物為生,而肉食動物的生長周期比較長,一般要好幾年,這樣客觀上就要求飼養很多的肉食動物,但過去的歷史畜牧業並不發達,所以吃飽飯這事兒在西方比較難,這也可能是西方人口少的一個原因,所以他們在營養方面更加註重。
⑦ 中西方的飲食文化都有哪些不同
飲食文化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中國人在吃東西的時候一般使用的是筷子,但是西方人在吃東西的時候,一般使用的是刀和叉子,然後中國人在吃東西的時候非常注重飲食的合理搭配,早餐是特別豐富的,比如說有包子,煎餅粥,西方人在吃東西的時候,一般早上都是以麵包牛奶為主。
⑧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1.飲食觀念。
中國的飲食強調色、香、味俱全,追求意境。其中「美味」是飲食追求的最高要義。食材相互搭配,味道相互滲透,各種調味品在烹飪過程中適量加入,味道和火候都需適中,把握好「度」。中國飲食體現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集體觀念和中庸思想。
西方人的食物製作過程比較簡單,注重保持菜本身的味道和營養成分。追求營養是其飲食的最高要義。食材往往不會完全混合在一起,各自獨立,各具特色。這種飲食觀念體現了西方的獨立自主和理性思維。
2.飲食結構。
中國飲食明確分為主食和副食。主食有麥、稻、黍、豆等,按地域劃分一般是北方麵食南方米飯;副食以菜為主,肉類為輔,另外還有蛋類和奶類。蔬菜是中國人飲食的主要材料,飲食比西方清淡。
西方飲食沒有明確的主食、副食的劃分。肉類、奶類在西方飲食中占據很大部分,芝士、黃油、甜點也是日常的飲食,食物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的特徵。西方人整體上較中國人高大、偏胖,這和他們的飲食結構有關。
中國人飯後一般煲湯、喝茶或白開水,以解除油膩。西方人則飲用咖啡,或吃一小塊甜點。
3.飲食方式。
中國人的飲食是合餐制,無論是家庭日常三餐還是親友聚會,吃飯時大家往往圍坐在圓桌周圍,共同分享盤中的食物。聚餐時人們還會相互敬酒勸菜,和諧熱鬧、其樂融融。西方人的飲食實行分餐制,每個人有自己單獨的一份食物。
如果是自助餐,每個人可隨意走動並自選菜,一般不會互相夾菜。如果是請客吃飯,主人一般也會尊重賓客的意願。
中西餐具也不一樣。中國人自古以來使用筷子,其歷史可追溯至四千年以前。中國的飯菜大都在烹飪時就切成了可供直接入口的大小,食用時只需簡單的兩根筷子就可以將不同形狀、不同質地的食物送到嘴中。
西方人的餐具有刀、叉、勺等,由於有些西餐食物在烹飪過程中只是簡單加工,如沙拉、牛排,因而刀叉的使用有利於將食物進一步細碎並入口。
4.烹飪方式。
中國菜一般經過高溫烹飪,冷盤的食材一般也不會完全是生食。食物在製作的過程中添加調味品:蔥、姜、蒜、咸鹽、醋、醬油、味精、香油等。餐桌上很少可見番茄醬或胡椒另放一邊。中餐的烹飪方式較為多樣,除了烤、烘、炸、煮、煎,還有炒、蒸、燉、燜、熏、鹵等西餐較少用到的方式。
西方高檔飯菜會有嚴格的製作要求,如將原料的放置精確到克,烹飪的時間、溫度等也有詳細的數字規定說明。而中餐的烹飪沒有這樣精確的要求,調味以最終的口感為准則,個人經驗也十分重要。
5.餐桌禮儀。
中國人注重規矩和社會地位,因而餐桌上的座位也很有講究。通常面朝門口為尊、左側為尊,這些位置要留給高貴的客人和長者。較為次要的客人在其兩邊依次排開,主人與客人相對而坐。西方人提倡自由、平等、隨性,對座位並無嚴格的要求,但一般以右為尊、女士優先。
⑨ 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1、用餐方式的差異
在用餐方式上,中國與西方社會存在著巨大差異。中國人是喜歡熱鬧的,因而逢年過節,人們都喜歡一家圍在一大桌飯菜前一起就餐;
在公司年會時,領導與下級員工也會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說有笑,邊說邊聊;在吃飯時人們都會很活躍,相互敬酒、勸菜等等,整體營造出一種熱鬧溫暖的氛圍。
但是在西方國家,他們的用餐方式就與我國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沒有中國人團圓與熱鬧的吃飯習慣,他們喜歡在安靜、優雅的環境里就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餐盤,而每個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並沒有中國式的一大桌子人圍著一堆菜共同而食。
2、飲食內容的差異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飲食所包含的內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穀物為主,其次中國的蔬菜種類很多,植物類菜品佔主導地位。
西方人則與中國人不同,他們的食物中動物居多,這與他們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關。
在原始西方社會,很多人以打漁、捕獵與養殖為生,而種植業在西方社會並不發達,因而人們習慣在動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國家,食物中動物類居多,如牛肉、羊肉與豬肉等。
3、烹飪方法上的差異
在中國,烹飪是十分講究的一門藝術。中國的烹飪方法是五花八門的,如煎、炒、爆、炸、溜、燜、蒸、煮、燉、烤、燴等,都是廚師們對食材進行改造的方式;
在進行烹飪時,中國人講究口味與形式的統一,做出的食物更加講究色、香、味俱全,三者缺一不可,否則就會被認為是失敗的烹飪。
在烹飪方法上,西方人大體只有四種方式:煎、烤、燜、炸。這是因為,西方人注重營養的保護,他們認為過多的烹飪工序會破壞食物的營養。
⑩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是什麼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是:
1、飲食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的飲食觀念相對感性,西方國家的飲食觀念相對理性。中國有著名的「川、粵、蘇、閩、浙、湘、徽、魯菜」8大菜系,各菜系有著各自的文化特色,蘇、浙、徽菜系如江南美女,粵、閩菜系如儒雅公子,川、湘菜系如才子,魯菜系如北方壯漢。
西方人崇尚理性主義,他們關心食物是否能夠給他們帶來營養,食物的味道、色彩、形狀等不是他們的追求的重點,即使有些食物很難吃、很難看,只要有營養,他們也會照吃不誤,使得多數西方人的體格健壯、個子高大。因此,西方人的飲食觀念是理性的。
2、烹飪方式的差異
中國的食材是豐富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沒有中國人不敢吃的,西方人認為沒有營養的動物內臟、雞爪、魚頭等,在中國人看來都是做菜的好材料。中國菜的烹飪方式很多,包括炒、煎、炸、拌、熗、煮、蒸、燒、烤、拌、鹵、燜、爆、泡、熏、腌、焯、涮、扣、煨等。
西方人的烹飪方式要簡單很多,主要是燒、煎、炸、烤、燜等。各種做菜原料也是單獨製作,很少摻和在一起。假如要是做個西紅柿雞蛋菜,中國人會把西紅柿和雞蛋摻和在一起炒,西方人則會在煎好的雞蛋邊上配上些西紅柿片。
3、吃飯方式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團圓,吃飯時候也會圍坐在一起,賓客也會高聲聊天,餐桌文化氣氛活躍,人人都樂在其中,共享美食。在吃飯過程中,互相之間也會夾菜、勸食等。如果將飯菜分開食用,總覺得打破了待人接客的規矩,甚至是不禮貌的表現。
西方人吃飯的分食制,和他們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一脈相承。在餐桌上,每個人的食物都是定量配置的,吃飯的過程中客人按照各自的需要取食,不經客人同意,主人是不會主動為客人夾菜或者勸客人喝酒的,整個吃飯過程中,人們是輕聲交談、環境和氣氛相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