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發布時間:2022-04-20 08:59:03

① 如何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
傳統文化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一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之源,是它的身份證和象徵,是它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傳統文化,無異於將自己推到了滅種的邊緣。因此,每一個民族都十分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以華夏民族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然而這個古老、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體系在傳承上卻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已成為整個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針對傳統文化傳承這個問題,有人認為我們需要保持其原汁原味,而有人則認為我們應該融入流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說法都太片面,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了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對於不同方面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選用更適合其發展的方式來傳承。籠統單一地說要保留原汁原味或者融入流行都比較偏激。因此,我認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應該採取多樣化的手段。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不可能也沒能力進行詳細地闡述,因而只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我的淺陋觀點。
首先來談談一個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文字和語言。 中國是最早擁有自己文字的文明之一,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使用象形文字的國家中的一員。漢字可謂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然而從近代以來,漢字的傳承便幾經磨難。首先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因為要講求科學創新,向西方世界學習,魯迅等人曾提出要以拉丁字母式的文字來取代漢字,但最終沒有成行。然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領導人也曾設想用拉丁字母取代漢字,但在幾經權衡之後,僅僅是創造出了漢語拼音來輔助漢字的學習。隨後的簡化字改革中,我們的漢字差點被改了面目全非。到了21世紀,這個網路十分普及的時代,網路語言的泛濫又一次給漢字的傳承帶來巨大的沖擊。網路語言中充斥著各種奇怪生僻的文字元號,語法錯誤屢見不鮮,千奇百怪的縮寫和文體以及中西方文字的混用更是遍地開花。作為一種流行文化,網路語言已經遍及我們生活里的各個角落,被大多數人尤其是青年人所接受這樣的情形無疑會對漢字和漢語的傳承造成巨大的損害。不是危言聳聽,久而久之,這些青睞網路語言的人定會忘記真正的漢字該怎麼寫,真正的漢語該怎麼表達了!國家顯然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高考語文試卷中也有了不得使用網路語言的規定。
我們的母語——漢語也遇到了與漢字相似的問題。由於全球化的大勢所趨,國內的英語學習熱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在的情況較以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英語的學習早已提高到「從娃娃抓起」的高度。因此,學生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英語的學習中,而完全忽視了漢語的學習。我敢說絕大多數高中生能對英語語法如數家珍,而對漢語語法卻是知之甚少。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見在背四六級詞彙的學生,有誰會將時間花費在漢語的學習上?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想到,什麼時候會出現一股漢語學習熱?
由此看來,流行的東西不一定就會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幫助,有時甚至會對
傳統文化造成一定的沖擊。對於文字和語言這類意義非凡,對本民族影響深遠的東西,最好還是保持它的原汁原味,需要的情況下可以加以改進即可。除此之外,古代詩歌、詞賦、文章以及成語、俗語,我們就應該保留其本來的面目,因為這些都體現的是古人們的思想。如果我們肆意更改,就會改變它們的原意,這對我們的後人或許會成為一種誤導。
然而,並不是說流行元素就不能融入到傳統文化中。對於中國的傳統服飾,例如唐裝和旗袍,設計師如果在服裝中融入一些當季流行的色彩或花紋,這樣設計出來的服裝不僅有傳統特色,也有一定的時尚感,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對於中國的傳統戲劇,我們可以將其融入到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編排一些有新時代特點的劇目來演出,這樣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這些都不失為普及傳統文化的方式。此外,像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色,進行創新。
反過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不能夠都原汁原味地繼承。因為不同時期人們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是不一樣的,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理念或許已經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再者,傳統文化也不一定都是優秀的。對於傳統文化的精華,我們需要繼承和發揚光大。但對於有些內容,我們需要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內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從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們剔除其封建內核,則可以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來轉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將其發展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主義觀念。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必須否定和拋棄。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也不變」的自然觀,「別尊卑,明貴賤」 的封建等級觀等。
總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需要採取多樣化的方式,根據其具體內容,選擇更合理的傳承方式。除此之外,我們還需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傳統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需要我們所有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傳承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青少年一代,否則,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失去根基!根基不穩,大廈何以堅固並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

② 我們應該如何繼承與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對於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吸收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而對於其糟粕只能夠去除。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其中是蘊含了很多的大大小小的方面。例如民族節日,像春節,清明節等等,像二十四節氣,講究道德禮義廉恥等等之類的,它們都是蘊含著文化的。然而,對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分清楚其精華和糟粕。

同時要說發揚得話,那我們必須要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走到國外去,讓別的國家也知道,並且向我們學習,這才是真正的發揚。

③ 如何做好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

一、理性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科技,可能會亡國;一個民族如果喪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種,而亡種比亡國更可怕。對中華民族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證和象徵,是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唯一標志。對於幾千年來維系中華民族精華之源泉,深蘊著我們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億中國人仍然哺之於中的豐富營養成分的中國傳統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數典忘祖,搞歷史虛無主義是不行的;但抱殘守缺、照抄照搬、全盤吸收,大搞復古主義也違背歷史發展的規律。馮友蘭曾說:「中國人最關切的是中國文化和文明的繼續和統一。」我們的智慧或可超然於文化之外,而我們的最終命運又必然統攝於文化之中。因此,理性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不貳選擇。

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識之士也在不斷思索,在「我們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們要求有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同時,「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徵,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1958年《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議以儒家文化為主,融會西方「民主、科學」,以達「返本開新」後的世界價值和濟世功用。

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腳點:側重強調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見解及中華文化對世界未來的可能性貢獻。「主張每個國家、民族都有權利和義務保存和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都有權利自主選擇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體領域完全不接受外來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恆久信仰、行為方式和習俗,則理應受到尊重」,「主張文明對話,以減少偏見、減少敵意,消弭隔閡、消弭誤解。我們反對排斥異質文明的狹隘民族主義,更反對以優劣論文明」。近代中國的三次文化宣言,通過以文化的名義直抒當下訴求,折射出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策略指向演進的歷史軌跡以及未來文化建設策略在價值取向和技術選擇上的理性趨勢。

二、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雖然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後期的封建社會里一定程度上起著阻礙歷史進步的作用。但仍然有與現代化融合從而促進現代化成功實現的諸多營養成分存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東亞價值觀」仍是亞洲各國發展的文化基礎,而且還受著那些「文明過度」的西方學者的特別青睞——認為在中國這種以倫理主義為核心的傳統文化中可以尋求到醫治由「過度文明」帶來的「文明病」的良方。

(一)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論研究。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管是對歷史負責,還是對未來負責,都應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盡管這個「文化醬缸」在一定時期內束縛了歷史的發展,但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整理,從中吸取精髓,使之發揚光大;摒棄糟粕,以史為鑒。

(二)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載體。文化的「神」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文化的「形」是文化的「神」的載體,要發揮傳統文化新的生命活力,就應實現其「神」與其「形」的現代統一。因此,一方面要致力於傳統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護——經典文本、文物古跡、傳統節慶、優良的民間習俗、民間諺語等文化遺產,使之繼續發揮作為傳統文化其「神」的載體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總結傳統文化中的「神」,對其進行現代價值再創造,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念和價值觀念,及時反映和體現出改革開放進程中涌現出的一些新思維、新觀念、新取向,使中國文化更具時代特徵和時代引導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遺產具有現代生命力。

(三)重構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腐朽、落後、愚昧成分已經難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需要,必然會被文化自身的新陳代謝所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改造要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時代意識,弘揚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以和為貴」、「兼愛」、「尚賢」、「自強不息」等普適性文化元素要大膽地發揚光大,應該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學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觀念、理論等文明成果,要像學習馬克思主義一樣,吸收、消化、使之中國化,成為中國文化中渾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更加完善。

三、大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重構中國傳統文化,最終目的就是要使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民心,並且走出國門,成為中國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最重要的兩個途徑是:學校教育和媒介傳播。

(一)學校教育活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也是國家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2006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家「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書法、繪畫、傳統工藝等課程,在中學語文課程中適當增加傳統經典範文、詩詞的比重,中小學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筆者認為,要系統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還應該將其作為一門專門的課程獨立於語文、歷史等其他各科。這是向中國知識階層

傳播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而知識階層是發展文化的生力軍,是普及文化的傳播者。這門課程應重在介紹中國傳統思想、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觀、傳統風俗習慣、傳統文學藝術等,讓學生在這門課程中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產生敬畏感;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系而產生歷史認同感和歸屬感;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發展的聯系而產生自信心;吸收中國傳統思想而提高道德修養,學習中國傳統文學藝術而獲得美的教育。

(二)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向大眾、向世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利用現代傳播媒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普適性宣傳,將傳統文化融入文學藝術、影視戲劇中,滲透在網路、文化交流、旅遊觀光中,面向社會大眾,重新喚起社會大眾了解傳統歷史和文化的熱情。通過這些媒介宣傳,使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化、大眾化、全球化。

目前,世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斯賓格勒的「文化有機論」與季羨林的「21世紀是東方文化世紀論」,以及不少學者認同的「太平洋世紀論」都認為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將成為世界主流或內核。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傳統文化在揚棄了落後和腐朽,在吸收了中國新文化、新思想,在融合了世界先進文化後,將在中國、在全世界顯出勃勃生機。中國「禮義仁智信」的做人原則,教化為本、以德為先的政治策略,飽含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風俗民情,孕育中國悠久歷史的名山大川,將成為中國先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蘊藏著豐富價值理念的中國傳統文化將在人類新一輪道德價值規范的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的和平崛起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我們向發達國家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會以新的方式與世界文化、現代文明並存,並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④ 如何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堅持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中華文化綿延至今,是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淘洗檢驗的結果,是中華民族歷盡苦難的社會實踐結晶。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就特別注重實踐性,強調於社會生活中追尋真理,這種實事求是的社會實踐精神,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產生於中華文化力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踐探索;仁者愛人、講信修睦的思想,產生於中華文化對於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實踐追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產生於中華文化推動人類共同進步發展的實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許多人類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這些思想「思考和表達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成為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

⑤ 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華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來,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來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1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堅持正確方向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⑥ 如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輝煌,還是衰落,無論是強悍,還是軟弱,都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影響。然而,何謂文化?中國古人在《周易》中就有所記載:「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即文明教化之義。而西方人定義:「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是為如今的文化之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我們的影響根深蒂固。無論我們現在和國際如何接軌,無論我們的生活里有多少外來文化的影子,但只要是中國人,就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傳統文化該如何弘揚?弘揚哪些方面?正如只有正確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揚長避短一樣,只有認識剖析傳統文化,才能將傳統文化發揚廣大。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遠性和獨創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沒有中斷過,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續發展的唯一的獨立文明。埃及文化因入侵者的變化一度希臘化,後羅馬化,再又伊斯蘭化;希臘、羅馬文化因日耳曼人的入侵而中斷;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巴比倫文化更是被赫梯滅亡,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而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從未產生過斷檔和空白。僅就文學而言,從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詩賦到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脈相承。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就曾對中國傳統文化給予高度贊揚,他說:「世界上有古無今的文化很多,有今無古的文化也很多,而有古有今的文化則很少,像中國這樣波瀾壯闊的文化傳統簡直是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和統一性
中國傳統文化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同時匯集了國內各民族文化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發揮了強有力的同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刻都未曾分裂和瓦解過。即使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存亡關頭,在政治紛亂、國家分裂的情況下,它仍能保持完整和統一,延續至今而能基本保持原貌。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再生性
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兼收並蓄,體現在諸子百家在爭鳴中能夠取長補短,相互融匯;漢民族文化能夠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文化;對外來文化也能夠敞開它博大的胸懷,有揚有棄的吸收、整合。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多樣性
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但因中國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所以內部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的穩定和統一造就了它的悠遠和獨創,兼容和再生造就了它的多樣。歷史上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文明的先驅,領先世界文明發展的潮流,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時值今日,中國的傳統文化雖已衰落,但仍具有極其旺盛的生命力。該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使其重放光芒?這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入手,探尋其對人類世界的新的意義。
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紛爭不斷,戰禍頻起。特別是伊斯蘭世界與基督世界的對抗,更是給世界各地帶來無窮災難。而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和諧與中庸,它不象西方文化那樣講求分別與對抗,而是主張「天下百慮而一致,殊途而同歸」,提倡在主導思想的規范下,不同派別、不同類型、不同民族之間思想文化的交互滲透,兼容並包,多樣統一。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民主」「自由」漫天飛舞,戰亂此起彼伏。同一國之民分立對抗,互毆不止,致使國家動盪不安,經濟每況愈下。這都是西方所謂「普世價值」之功。而中國傳統文化能夠流傳至今從未中斷過,甚至在外族入侵時仍能保持自己的原貌,反而還給周邊族群以深刻的影響,不僅在於它具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具有自己的特殊的政治觀和社會觀,還在於它存在一種超越國界、超越種族、超越意識形態,體現人類追求富足和人道主義的普世價值,那就是「仁」。它包括了對內的克己和對外的愛人,反映了人類寬以待人、相互諒解、相互忍讓、相互敬重、相互期許的仁愛精神,期望「泛愛眾」,人人和平相處,慈悲為懷,這才是人類應追求的幸福、安寧與和諧的普世主義精神。
君不見,當今之世界,環境惡化,天災不斷,資源近乎枯竭,全球危機已經顯現。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但卻造成人與自然的異化,人類與自然的搏鬥終於遭到自然的報復。西方的一些科學家把目光轉向中國,包括《老子》《論語》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困境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沖動。1988年1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他們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想要在21世紀活下去,必須回顧2500年,吸收孔夫子的智慧。」
然而作為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來說,如何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成果運用到當今社會的建設當中,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傳統文化之間尋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要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絕不能長期跟在西方國家的後面循規蹈矩,而應該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模式。只有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新的營養,創造一條有別於西方,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才能真正強大,傳統文化才算得到了真正的弘揚。

⑦ 如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1、政策支持和引導。

在我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對學生學習、社會文化走向具有弓|導作用。國家對傳統文化應加大宣傳,對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者可以給予鼓勵和實質性的支持,如對傳統文化特長學生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政策等。對於傳統手工藝者可以進行適當補助等。對於文化古跡加大保護,對於損壞部分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2、媒體的推廣和宣傳。

隨著國外娛樂節目和藝人的不斷弓|入,媒體為迎合大眾,獲得較高收視率,對這些綜藝節目、藝人等大加宣傳。由於傳統文化收視率不足,導致傳統文化的綜藝節目減少,很難引起青少年的關注和興趣。

3、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興趣。

將傳統文化的精華弓|入教育課本,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同時,增加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開展,多途徑、多元化的對傳統文化進行普及。

⑧ 傳統文化如何傳承

1、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導。

在我國,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對學生學習,社會文化走向具有引導作用。國家對傳統文化應加大宣傳,對於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者可以給予鼓勵和實質性的支持,如對傳統文化特長學生給予一定程度的優惠政策等。對於傳統手工藝者可以進行適當補助等。對於文化古跡加大保護,對於損壞部分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2、家長和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興趣。

學校要將將傳統文化的精華引入教育課本,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同時,增加傳統文化主題活動的開展,多途徑,多元化的對傳統文化進行普及。

閱讀全文

與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