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有哪些服飾能代表中國文化

有哪些服飾能代表中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14 04:59:35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擁有很多的傳統文化和很多的文化遺產,其中我們的服飾就有很多,最出名的就是我們的漢服,但是還有很多的服飾是大家不了解的,以下分享傳統文化穿的衣服。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1

唐裝

「唐裝」這一稱謂始於海外。唐鼎盛期,聲譽遠播海外,因此海外各國叫中國人為「唐人」。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都被叫做「唐人街」。所以外國人把住在唐人街的華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衣服稱為「唐裝」。它的最大特點就是穿著者沒有明顯的年齡界限。穿著唐裝,既顯富貴休閑又不失嫵媚俊秀。而現在時尚流行的服裝中大多都有中裝元素的細節表露。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生活中選擇中裝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旗袍

旗袍是清代的服裝標志,是貴族的衣飾。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五族共和,旗袍又被定為女性禮服之一。20世紀20年代初,旗袍開始推廣,並開始改革式樣。20世紀40年代後,旗袍被取消袖子,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使之更加輕便、合體。改革開放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的變化,旗袍又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現在的旗袍,式樣色料更加豐富多彩。

中山裝

中山裝是我國服裝的一種,上身左右各有兩個帶蓋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褲。關於中山裝的來歷有如下史實:

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做中國革命政府大元帥時,認為西裝樣式煩瑣,穿著不便,而中國服裝在實用上亦有缺陷。他建議以當時南洋華僑中盛行的「企領文裝"上衣為基礎,創制一種美觀、簡易而又實用的中國服裝。

輔助孫中山先生裁製這種服裝的助手是廣東人黃隆生。黃隆生原來在越南河內開設洋服店。1902年,孫中山到河內籌建興中會,偶人其店購物。黃隆生得知這位顧客就是革命領袖中山先生,懇切要求加人興中會,為革命出錢出力,並協助製成了第一套改革的服裝。這種服裝因孫中山先生提倡而被叫做「中山裝」。

據說,中山裝的款式有很深的寓意。前身四個口袋錶示國之四維——禮、義、廉、恥;袋蓋為倒筆架,寓意為以文治國;門襟五粒紐扣表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分立;袖口處的三粒紐扣表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後背不破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衣領定為翻領封閉式,表明其嚴謹治國的理念。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2

極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服飾有哪些

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傳統文化穿的衣服3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服飾是什麼?

中國傳統服飾是中國人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服飾之代表[2],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創造的寶貴財富。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

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漢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② 中國的服飾文化有哪些

人類作為智能化生命,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其永無止境的進取性,以自身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愉悅人世生活,促進每個人的充分自由發展,推動整個社……



人類作為智能化生命,一個重要特徵就在於其永無止境的進取性,以自身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來愉悅人世生活,促進每個人的充分自由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這是一個承傳延續的生命演繹歷程。作為人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當代服飾文化理應遵循這種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精神。服飾的文化意義在於適應自然環境以滿足生存需要、方便生活日用以便利身體活動、美化身姿體態以娛悅身心健康、顯示社會身份以表徵社會角色等。作為人體的延伸,服飾還能夠表現出穿著者的長處和特點,極富魅力地表現個性、慾望和心理特徵。為此,服飾設計不僅要切合現時美觀大方的流行趨勢,使其富有突出的個性表現力,體認穿著者的心理特徵和觀賞者的趨同心態,而且應將傳統服飾文化融入其中,凸顯其生命蘊涵和審美意蘊,將傳統與時尚有機融合。惟有如此,方能真正營造出有底蘊的時尚服飾文化。

一、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

服飾是人類生活要素和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並代表著一定時期的文化。服裝的款式設計、面料選用、顏色組合等,均記錄著特定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狀況,反映著人們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審美觀念。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不是一種孤立存在的文化現象,它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也是附著於物質載體之上的主體美的物化形態,既主張象徵表意性又倡導審美愉悅性,既注重形式美的創造又崇尚情感意念的表達,使內涵意義與表現形式完美統一,以情景交融、意象統一之美來展示民族美學的生命藝術品位。f」以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顏色為例,其文化內涵亦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而演變,並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民族性和時代性審美特徵。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的生活色彩濃郁,它以等級標識為主要體征,並被賦予特定的倫理意義,如商代將取於自然的青藍、赤紅、黃、白、黑五種顏色視作尊貴色彩,規定只有奴隸主和貴族階層的著裝才能使用這些顏色,且「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髓,黑與青謂之獻,五彩備謂之綉」。此外,將五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方式相結合,與五行等相對應,構成了所謂「五方正色」的圖式,並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推衍出「五德終始說」,將之與生命道德聯系在一起,如商以金德王、尚白色,周以火德王、尚紅色,秦以水德王、尚黑色等。先秦之後,到了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服飾色彩作為政治倫理的外在形態直接被用來「別上下、明貴賤」,成為統治階級等級差別的標志性象徵,而黃色和龍紋則成為皇帝的專用色和王權的象徵。在封建等級制度的高壓和儒家禮教思想的雙重作用下,色彩的應用已脫離自然的物質屬性及其本來意義而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倫理色彩。可見,中國傳統服飾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它出干對自然和生命的無限崇拜以及對等級標識的刻意表述而呈現出明快的色彩風格與和諧統一的心理追求,整體效果既賞心悅目又簡單大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五色體系和風格表現方式,成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調。

人類創造的世界是一個文化的王國,文化伴隨著人類生命的進程而發展,並在社會的進步中發揮著巨大作用。服飾文化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一方面,服飾是文化重要的構成要素,文化的發展刺激著人們對服飾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們對服飾的需求又豐富了文化的內涵,把文化對自然的改造與人的自身培養及生命審美聯系在了一起,最終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著名人類學家佛朗慈·波阿斯在《原始藝術》中指出:「追求藝術表現和優雅的外觀,是人類的共性。可以說,在古代社會中,許多人已經感覺到美化生活的必要,他們的意識,要比文明了的後代敏銳得多,強烈得多。在人類歷史的演變進程中,服裝對於人類已不僅僅限於遮體禦寒,還能滿足人們在其他方面的心理需要和生命體認,如中國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獵手用獵物的牙齒、蹄爪、羽毛或尾巴裝飾在自己衣物上,以顯示其英勇無敵或地位崇高。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衣服的質料、顏色、式樣及附屬裝飾越來越與整個社會心態和個性心理相呼應,服飾本身作為一種信息符號,能夠傳達時代風尚、文化特色以及個人的文化教養、知識水平、風度氣質與社會角色方面的信息。衣服被視為人的「第二皮膚」,它能夠反映出一個人尤其是女性的個性和心理狀態。美國服裝學家布蘭奇·佩尼在(世界服裝史》中寫道:「將一種鮮花戴在頭上,或者以酸梅果汁把雙唇染上紅色的第一位姑娘,必定有她自己的審美觀點……女性服裝的質料、色彩、縫制以及與服裝相匹配的佩飾能夠加強女性自身身份及在特定場合的自信心、風度、競爭力量。

二、中國傳統服飾的審美意蘊

1.適中、和諧的「情理美」

中國傳統服飾的含蓄婉約與中國人和平、知足、中庸的取向相一致。儒家「中庸」之「中」、華夏「中國」之「中」,皆強調「不過分而和諧」,這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有明顯體現。中國傳統民族服裝既不像西服那般可精確勾勒人體,又不同於古希臘、古羅馬那樣用一塊布隨意地披掛或纏裹於身上,而是採取「半適體」的樣式,即倡導一種包藏又不局限人體的若即若離的含蓄美。究其原因,「平和性情」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德為中華民族的先輩所推崇,所謂「人生但須果腹耳,此外盡屬奢靡」,追求幸福的真諦是「精神快樂休閑,勝干物質進步」。這反映在服飾文化中就是講究隨意、閑適、和諧,沒有過分的突出、誇張和刻意的造型,於恬淡之中給人一種含蓄、平和而神秘的美感。中國傳統服裝的製作者(裁縫)在設計和製作服裝的過程中憑借直覺與經驗,於「適體」中呈現的是一種含蓄的「情理美」,而非西方那種以數理為基礎的精確到尺寸的「理性美」。

2.追求意境的「含蓄美」

「含蓄」屬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美的范疇,這一手法通常將作者的情感表達寓於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之中,以達到啟發聯想、耐人回味之藝術效果,彰顯「情中有景,景外含情」的藝術境界。這類似於中國畫中的寫意手法,即不豺著於對事物的客觀再現,而強調欣賞某種朦朧的含蓄美,在虛實關繫上偏重於對「虛」的張揚。引入到服飾文化的藝術創作中,就是設計者特別注重「不著跡象、超逸靈動」之美,不刻意追求數字上的精確性或純形式的客觀美感,而是崇尚用無窮的意象美含蓄地表現情感。如用寬衣大袍、中規中矩的樣式或寫實與變體相結合的動物、幾何紋樣、花草

枝、藤蔓紋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飾圖案來傳達一種與政治或倫理的關聯意向。

漢初之「袍」被作為禮服,一般多為大袖,袖口部分收緊縮小,緊窄部分為「祛」,袖身寬大部分為「袂」,所謂「張袂成蔭」就是形象化的描述;而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其畫像人物皆穿著寬敞的衣衫,衫領敞開,袒露胸懷,或赤足,或散發,無羈放盪,張揚著崇尚虛無、輕蔑禮法的人生品性,給世人以高山流水般隨性自然的審美意境。中國傳統的女性服裝旗袍,是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時尚設計完美結合的典範,它造型完美、結構適體、內外和諧,是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性的標准服裝,是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在女裝舞台上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旗袍的設計表面上不溫不火,實質上內涵豐富、意蘊幽遠,達到了形式與內容的完美融通。光滑的質感和簡潔的造型表現出流暢明快的線條與和諧一體的氣韻,展示出東方女子溫柔、典雅之美。這種氣韻不僅展於外表,而且沉於內心。穿上旗袍,既能襯托出東方女性優美的身段,又能顯示出其幽雅的心境和悠閑的生活節奏,充分展示出中國傳統服飾的含蓄美,呈現出一種宛若自然生命律動的朦朧佳境。

三、中國服飾文化的承傳拓展

1.繼承:拓展傳統服飾文化的基礎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縱觀華夏服飾文明的發展史可知,「諧調」、「統一」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真諦。自中國服飾文化誕生伊始,就遵循著理物取暖與審美表現、標識顯示與象徵表達、個性突出與喜慶吉祥相結合的製作原則,以最大限度地達到服飾與自然、服飾與社會、服飾與人群的和諧統一,而情景交融、意象統一更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最珍貴的審美品質。比如,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基本元素,「標示突出文化」同主要應用於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對等級尊卑、行業職別、年齡性別的標示和意念表達上,從原始部落首領與狩獵功臣的服飾標示到封建帝王的官服標示,從文官武官的服飾標示到現代軍裝、職業裝、晚禮服的服飾標示等,均彰顯著其「標示突出文化」的審美底蘊。當然,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承載著傳統儒家中庸觀,受政治因素的影響頗深;而20世紀中期的「綠色」服裝覆蓋全國,「軍干裝」及其灰色基調也使中國服飾呈現簡單劃一的窘況。然而,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中占數千年發展主流的是「諧調」、「統一」的服飾文化,理應將之發揚光大,諸如以原色表現為主的大氣而豪放的色彩文化,以追求內涵意義與表現形式圓滿統一並最大限度地達到服飾與自然、社會、人群協調一致的完美原則,以民俗吉祥意象為特徵的表現形式等,現代中國的服飾文化都應予以承傳拓展。

2.創新:傳統與時尚的完美融通

在當代中國,傳統服飾與時尚設計的審美融通對提高服裝的文化附加值、滿足時尚消費需求、締造民族特色品牌、開拓國內外市場具有特殊意義。全球化時代的服裝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各國服裝設計師在服裝設計中都很注重對本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借用,以張揚本國服飾文化和民族特色。目前,中國現代服裝設計整體上還存在著設計理念落後、創意不夠、沒能把傳統服飾文化的精髓融入現代服裝設計之中等問題;加之國外品牌紛紛湧入,國內又缺乏與之抗衡的品牌,使中國的服裝設計在國內、國際競爭中均處於不利地位,嚴重影響了中國服裝業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當務之急是在借鑒傳統文化符號的基礎上,將傳統與時尚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之從表面符號的簡單借用提升到對服飾文化內涵的審美體認與表徵陰,創立自己的服裝品牌,發展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設計和諧融通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

實現傳統服飾文化與現代時尚設計的完美融通,實質就是一種在繼承傳統服飾文化基礎上的創新。這種創新首先須領會傳統文化,否則創新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即設計師要在精神文化層面上把握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精神理念,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與各種時尚理念、理論資源加以整合,把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創造性地融入現代服裝設計,豐富其文化蘊意,提升產品的文化附加值,防止對傳統元素符號化、表面化的簡單組合或圖解式、獵奇式的樣品展覽。好的服裝設計創意是設計師在把握了傳統服飾文化理念之後,結合時尚理念和設計原則,對傳統文化積累、消化並感悟的一種自然情感表述,而不是現買現賣、照貓畫虎。河南「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中展示的服裝就非常具有文化價值。拜祖服裝系列大多採用的是中性的流行色系列,顏色迥異、面料粗朴,以金色緞帶鑲邊;紐扣的設計則採用盤扣樣式,其金屬材質與服裝面料及服裝的金邊質地形成細膩的對比;袖口翻邊採用緞織紋路,既有古樸特點又有現代的工藝形式。整個設計將傳統元素與時尚設計完美結合,加之祭祖大典本身的特殊意義,可謂形式與內容完全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極佳的藝術效果。所以,當代中國的時尚服飾設計應該分析研究傳統服飾的配色及製作規律,理解、感悟傳統服飾文化的深厚、博大與凝重,並使之巧妙地運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來,加之挑花、刺綉、蠟染、扎染、手繪、編織、織花、抽紗等現代工藝,並結合時代流行趨勢與時代特徵,將繼承傳統與探索創新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創造出既有時代感又有民族神韻的服裝。

四、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包羅萬象、意蘊廣遠、情趣雋永,是當代中國服裝設計的精神源泉。設計師只有深入解讀傳統服飾文化,領略其審美意蘊,才能在時尚設計中傳達出深厚的文化意蘊,才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新。繼承傳統服飾文化的正確途徑是不斷地豐富它、發展它、超越它,而不能把目光只鎖定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形式上,形式與內涵的完美交融才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精神的生命力所在。所以,設計師應把握傳統元素所傳遞的文化信息,秉承隱藏在形式背後的精神內核,將之巧妙地運用於時尚服裝的設計理念中,拋開傳統文化形式的束縛,從而建構出國人體認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現代服裝體系。此外,中國的服飾文化要在國際競爭中凸顯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必須在立足中國傳統文化、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結合傳統元素,把握時尚元素、時代脈搏和大眾需求,突破對中國服飾文化的淺層次應用,用國際通用的設計語言進行時尚設計,並融入中國的服飾文化元素,使傳統服飾文化與時尚服裝設計完美融合,使中國特色的服飾文化向縱深層次演進,從而提高本身的審美意識、應變思維和發展策略,拓展中國服飾文化的發展空間。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人們對服飾文化的追求也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自由競爭、自由發展,集百家之長、揚千家之優,方能適應中國服飾文化發展的生命之旅。

③ 中華服飾這么多,為什麼旗袍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符號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一直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這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也許我們看不懂藏文,也許我們弄不明白苗族的巫術或者學習到新疆舞的精髓,到了覺得能一眼看出各個民族文化在服飾上的體現。因為它是最簡單也是最吸引人的,站在眾多服飾文化中,唯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這不僅是因為它沿用至今的緣故。

三、旗袍能突出東方的女性美

東方女性並不是以精緻的面孔或者是魔鬼的身材出名的,都怪你,是更多的水種,清水芙蓉般的女性曲線美。這種美不像是給你一種眼前一亮的牡丹那樣的明艷,而是越久越見其香的一株桂花,或者一抹茶香,而旗袍則符合東方女性的曲線美。她對於前身和後腰以及下擺的設計,正好符合東方女性三點的美。最後,其他不像其他民族服飾那樣繁重,穿起來也比較的方便,所以正是以為這種簡單,才能在歷史潮流中一直存在吧。

④ 什麼服裝能真正代表著中國和中國文化是漢服嗎

我認為是漢服。我所指的漢服是明末清初以前幾千年歷史中,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通過不斷演化而形成的區別其他於民族的具有獨特漢風的傳統服裝,我們在看古裝歷史劇中可窺其鳳毛麟角。 而旗袍、唐裝、中山裝只不過是近代才出現的,雖然具有中國特色,但是卻不能代表漢族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沉積。

⑤ 旗袍和漢服,你覺得哪個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旗袍和漢服,你覺得哪個更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不管漢服,旗袍,都有體現,大夥兒偏愛一種老祖先留出的服飾歷史時間歷史文化遺產,旗袍是大夥兒的國粹,特別是在受中老年人女性鍾愛,漢服只是年輕人求知慾,好玩而已,無論如何服飾都抯擋世界歷史向前的潮流趨勢,大夥兒覺得鍾愛的,就是好的我國風采。

由此可見漢服其歷史背景之久,安裝文化藝術之厚實。近幾年來盛行「國學經典振興」健身運動,隨著漢服也逐漸活躍性在大家眼裡,漢服和國學經典也常常聯絡在一起,其安裝的歷史人文可見一斑。

而旗袍則能夠稱之為是民國時期的一個「關鍵字」了。西方國家對中國旗袍的歸屬感很強,在當代歐洲人的眼裡,旗袍具備中國的女性服飾文化藝術寓意。有時穿漢服會被一些歐洲人覺得是dnf美服乃至被當作日本和服,可是穿上旗袍是絕對不會承認錯誤的!

漢服的歷史時間更為久遠,型制整齊,酣暢淋漓地展現了中國禮儀的品牌形象;旗袍盡管歷史時間較短,可是在國際地位中更能代表中國;中西合並展現了中國上善若水的空氣,二者全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結晶體。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你早點了解傳統文化知識。

⑥ 當前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服裝是什麼

漢服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在古代典籍中已經出現,指中國傳統服飾。「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也就是說漢服始於黃帝堯舜。此後從夏商周時期,到魏晉南北朝,以及後來的滿清,每個朝代都有各自時代的特點。

比如秦漢「深衣」,意思為使身體深藏不露,上為衣,下為裳,既合二為一,又保持一分為二的界限。特點是交領(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寬身大袖。魏晉服飾褒衣博帶,即寬大袍服與袖子,瀟灑飄逸。隋唐官服是圓領窄袖的袍衫,女子則穿襦裙,短上衣加上長裙,裙腰高的繫到腋下,雍容華麗。

唐代還出現了品色制度,以衣服的顏色表明官職的高低。紅、緋、紫色為尊,綠、藍色、青色為卑,所以有「江州司馬青衫濕」的詩句。服色、面料對於百姓更有限制,白、黑、褐色多為百姓、低級差役所用,故有皂隸、白衣之稱。

中國傳統服飾總的特點是:交領、寬衫、大袖、袍服。短衣小打扮多為百姓身份,為官與有名望的清流以袍服為主。配套的則是服色、面料、圖案、配飾等等。綾羅綢緞、五顏六色,依據穿著者身份而異。傳統服飾具有「別等級,明貴賤」的作用,並傳遞禮儀文明。

(6)有哪些服飾能代表中國文化擴展閱讀

漢服和傳統服飾的區別:

1、民族范圍不同。中國傳統服飾,既包括漢人的漢飾,也包括已經漢化了的少數民族服飾。也就是說,即便是少數民族,只要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穿的服裝都屬中國傳統服飾范疇。現在的漢服含義更多的僅指明代之前(包括明代)漢民族穿的服裝,特指專屬漢人服飾。

2、時間跨度不同。中國傳統服飾,是指從黃帝一直到滿清,具有未中斷傳承的連續性。現在的漢服並不包括元、清兩個朝代,以及歷史上非漢民族國度的服裝。

3、款式面料不同。黃教授說,古代服飾根據穿著者身份、等級、地位、場合(比如祭祀、上朝、辦公)等,穿著對應的服飾,圖案、面料、配飾都不一樣。

⑦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服飾是什麼

中國傳統服飾是中國人的傳統服飾[1],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服飾之代表[2],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創造的寶貴財富。傳統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

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漢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⑧ 你認為什麼服飾更能夠代表中國的歷史文化

‍‍漢服,是中國女人最美的衣服。在漫長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服承載的不僅是一種生活美學,更是無數中國人生活方式的延續。

‍‍

與有哪些服飾能代表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