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宜園的文化長廊裡面有什麼

宜園的文化長廊裡面有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4 05:05:22

1. 頤和園中的長廊有什麼特點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有聲有色。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 的造園准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2.97 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 20 余處, 3555古建築,面積 70000 多平方米,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芸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後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後山、西區組成的廣大區域,是供帝後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金碧輝煌的佛香閣、排雲殿建築群起自湖岸邊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終至山顛的智慧海,重廊復殿,層疊上升,貫穿青瑣,氣勢磅礴。巍峨高聳的佛香閣八面三層,踞山面湖,統領全園。蜿蜒曲折的西堤猶如一條翠綠的飄帶,縈帶南北,橫絕天漢,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互異。煙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橋如長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虛堂、藻鑒堂、治鏡閣三座島嶼鼎足而立,寓意著神話傳說中的 " 海上仙山 " 。閱看耕織圖畫柔桑拂面,豳風如畫,乾隆皇帝曾在此閱看耕織活畫,極具水鄉村野情趣。與前湖一水相通的蘇州街,酒幌臨風,店肆熙攘,彷彿置身於二百多年前的皇家買賣街,諧趣園則曲水復廊,足諧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銅牛,賞春觀景的知春亭等點景建築非常好。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多年以來,頤和園管理處以 " 文化建園 " 為宗旨,用 " 一種精神五種意識六個一流 " 的企業文化統領職工,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環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觀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後投入巨資恢復了四大部洲、蘇州街、景明樓、澹寧堂、耕織圖等景區,積極參與周邊環境改造,延續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設了國內園林系統內最先進的文昌院博物館。

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卓越的保護管理工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譽為世界幾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徵。近年來,頤和園先後獲得了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首批國家 AAAA 級景區等諸多榮譽稱號, 2000 年順利通過國際標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使頤和園的管理、保護、研究邁上了規范、科學、法制的管理軌道。

【歷史沿革】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以海軍軍費的名義籌集經費)修復此園,改名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1924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頤和園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

【區域劃分】
慈禧大力修復此園的目的乃為了避暑和頤養天年,她獨獨看中了這塊具有「萬壽」名稱的寶地。從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由於慈禧常需在這里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為此在園的前部專門建置了一個宮殿區和生活居住區,所以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全園可大致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由於頤和園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其中,以仁壽殿為中心,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即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環境幽雅,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造園手法】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主要景區】
1、東宮門區: 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台、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

2、萬壽山前景區: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是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萬壽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築群。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寶雲閣。登臨山頂,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水面,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盪漾,煙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卧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

5、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清朝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6、長廊: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

7、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8、樂壽堂 :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樂的地方。

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只盛水果聞香味用的青龍花大磁碟,四隻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西套間為卧室,東套間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櫃為乾隆時遺物。

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這里的玉蘭花很有名,現在邀月門前一株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

9、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

10、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園時,改台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設計十分巧妙。

11、大戲樓:在德和園內,與承德避暑山莊里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台。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於最高的佛香閣。戲樓共三層,後台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而出,還可引水上台。

12、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13、銅亭(寶雲閣):銅亭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緻、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面有菱花扇。雖為銅制,但完全按照木構架結構而做。東、南、西三面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外二層。

14、畫中游:畫中游是萬壽山西部一組重要景點建築。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後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後邊的是「澄暉閣」。建築之間有爬山廊。由於地處半山腰,建築形式豐富多彩,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築群體,酷似一幅中國山水畫。

15、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築,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16、銅牛: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17、玉瀾堂: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湖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

18、諧趣園: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19、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萬壽山後山中部,是漢藏式的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2. 宜昌的獨特文化習俗

宜 昌 風 俗 與 文 化

土家篝火晚會——>舞獅——>龍舟競賽

土家族地區,山崗纏繞,物產豐饒。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吸引著中外遊人。土家族自稱「畢茲卡」,一般認為是「土生土長的人」之意。2000

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帶,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賽龍舟之習,據記載在西周時期就已出現。春秋時期的古文物青銅?X上,就有古代越人京渡的圖像,看來賽龍舟之習是在屈原時代之前就已有之。到了戰國時代,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而死,於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見南北朝吳均《續齊諧記》),便使以後的賽龍舟活動成了紀念屈原的一種民俗活動。尤其是唐代之後,朝廷下令紀念屈原,賽龍舟活動在民間更為普遍地發展起來,而且千年以來常盛不衷。

農歷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關於端午節來由,一般有兩種說法。聞一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認為,端午節來源於古代吳越民族「龍子節」。古代的先民是以龍為圖騰的,龍子節就是以盛典祭祀龍祖先。依這個說法,端午接的源頭則相當古遠了。另一個說法,也就是最普遍的說法,則說端午節是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人他憂國憂民,最後於農歷五月初五憤憤然跳入湖南的汨羅江而死。民眾對他的死十分震驚,對他懷念之餘,還在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劃龍船於江面上,說是要尋找他的屍首;又將糧食用竹葉裹投入水中,以防蛟龍類的水獸吞食屈原的屍首。相延正習,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賽龍舟和吃棕子的風俗習慣。從這一說法來看,端午節應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了。

據文獻記載,過端午節在唐代已十分盛行,當時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把五月初五定為端五節,傳諭全國各地紀念屈原,使端午節成為正規的大型紀念節日。端午節各習,就如端午節的來由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在各地都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且延續至今,尚有方興未艾之勢。據記載,南北朝以後,舞獅在民間日益盛行,盛唐時期更是發展到了鑼鼓伴舞。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往往就是獅隊穿家過巷的時侯,往往要延至正月十五方止。

夷陵故土——宜昌系川東鄂西貨物集散之樞紐,為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之中心。千百年來,到夷陵經商貿易、奠基創業的商賈大戶,悠遊四海的遷客騷人及達官顯貴紛至踏來。滄海桑田,風雲變幻,大江淘盡多少風流,但那落至夷陵故土的孔方錢卻永存於世,流傳千古。郵票是精美的藝術品,是認識世界的窗口,集郵活動在夷陵故土宜昌方興未艾。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被貶任夷陵縣令的時候,曾寫過一首《勞停驛》的詩。「驛」即驛站,古時郵人送信歇腳之地。從歐陽修的詩中,我們可見900多年前古夷陵郵政文化之一斑。

火花又稱火柴貼畫。在宜昌的火花收藏界里,「三國演義」中歷史人物的收藏是其主要藏品之一。南京、天津、重慶等地的廠家發行的「三國人物畫選」、「京劇臉譜」等火柴貼畫成為收藏迷的搶手貨。(摘自歐陽運森《滄桑尋夢》)

宜昌擬建歷史文化長廊

宜昌市將濱江公園建成歷史文化長廊的多年設想即將成為現實。王昭君、屈原、三國人物等宜昌名人將被用藝術手法製成雕塑搬進濱江公園,來自四川美院的兩位教授及設計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已開始同宜昌市有關部門洽談。據悉,歷史文化長廊擬圍繞五個主題建設:一是屈原吟詩投江等史實;二是王昭君出塞和親;三是陸遜儒生掛帥火燒夷陵、劉備借荊州、趙子龍千里走單騎、關羽敗走麥城;四是清江巴人和土家文化神韻;五是葛洲壩、三峽大壩等。

咸豐將建成土家民俗村

咸豐縣確定依託尖山張唐崖土司城特有的文物資源優勢,建設全國最大的「土家族民俗文化村」。尖山有「吊腳樓之鄉」之稱。唐崖土司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司城帥府內機構完整,如今牌坊、石人石馬、張飛廟、土王墓等仍保存完好。這里吊腳樓依山而建,歌舞、服飾、節慶、文化、飲食、宗教信仰至今仍保持著明顯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

3.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篇1

上周三中午,輪到我們五年級的同學參觀校園文化長廊了。在此時此刻,我的心中異常的激動與興奮!

瞧啊!這兒可真所謂人山人海了,都把車子堵得滴水不泄了呢!「我們由52個班集體組成,在校就讀生2148人,編教職工115人,」解說員正在津津有味地為我們詳細地解說著呢,「其中有市名校長1名,省優秀教師1名,市終身班主任2名……」我想啊:這,大概就是我們學校老師們的優秀之處,我們也要好好學習,為我們的學校增添一份光彩,讓我們學校發揚光大!

我們的常務副校長——王炳松校長。他始終堅守「以人為本,同享教育;以人育人,共同成長」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動破腦子,喊破嗓子,不如自己做出樣子」的領導作風。在這一方面,我們在校的任何一個人,都值得學習。

然而,王炳金校長,可算是我們學校的一名領頭羊了。而他,卻以另外三種截然不同的方式來教育人們。一本:以人為本,以人育人;二追求:追求更好的一個目標;三責任:做到以學生為主要,對學生負責人。總有一天,我們也將追隨著這位「首領」的目標,去奮斗,去對未來充滿希望!

呀!走到這里,我的心中不禁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層又一層的小波紋:這幅科幻畫,五個飛船形影不離,裡面卻種上了植物,住上了人類,生活上了動物,蓋上了房子;再看看這里!許多可愛的小朋友們,長出了純潔般的天使翅膀,飛向那無邊無際的藍天,嚮往著,又盡情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遨遊著;哇塞!這里有一棵巨大無比的空心樹,其實它是一棟房子,樹根還可以隨時隨地吸塵,真是兩全其美啊!

難道,我們全世界人民嚮往著的,不正是如此嗎?我們嚮往飛向天空,無憂無慮地飛翔著,不受時間的牽連。住在飛船之中,還正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感覺呢!

書法作品,樣樣精通,正楷端莊,狂草奔放!藝術圖畫,美不勝收,素描寫真,栩栩如生!那麼現在,讓我們走進生活,看看在課間,同學們讀書的時候吧!

瞧!各個班的書架雖然都截然不同,但是都放滿了書,一本又一本五彩繽紛的書!它們呀,也足以讓你看個大飽眼福了!

這一次的文化長廊參觀,讓我明白了:在任何一個校園或者班級之中,都擁有著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介紹和風格。這一回的參觀,也使我留下了記憶幽深的印象,讓我的文化,更上一層樓。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篇2

踏入學校的大門,迎面飄來陣陣桂花的清香,當中還夾帶著一股文化的氣息,風陣陣吹來,我彷彿置身在一個文化的世界中,我決定放學後要到哪校園的每個角落探索文化的蹤跡,漫步校園文化長廊作文900字。

伴隨著清脆悅耳的更勝,我獨自站在讀書牆前。這不是一堵普通的讀書牆,它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我仔細打量著每一張讀書推薦卡,不同的外形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敘述每一本書的特色。我的目光為一張外表樸素的讀書推薦卡所吸引,他要推薦的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他簡單介紹了漢末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之時,三國互相你如我詐的一件件事情:赤壁之戰、官渡赤壁等。充分表現了諸葛亮、曹操、孫權等賢良智慧過人,充分的軍事才能。我品讀著每一本書的精髓,感覺知識比原來增多了百倍,讀書使人進步,這句話果然沒錯。吸收書本的精華,的確能使人提高性情。

站著站著我的腿有點兒發酸,於是便靜靜地坐在讀書起牆隔壁為圖書角而設的椅子上。我在圖書角里抽出一本書,翻開《中國歷史》的第一章,裡面雖然沒有精美的圖案,但書本的內容已深深的吸引住我,我陶醉在書海中,眼前翻過一幕有一幕:我彷彿看到了秦朝秦始皇為後代打造堅固的長城;我彷彿看到了漢高祖劉邦帶領兵卒建立漢朝;我也彷彿看到了三國劉備、曹操、孫權鬥智斗勇……風吹過,我合上了書,輕輕地把它回書架,背著書包繼續尋找校園的文化長廊。

風吻著我的臉頰,也在指揮者世界舞動:樹葉顫動,發出「沙沙」的一串串優美的音韻;桂花別再樹枝上,風一吹,發出一股幽幽的清香,令人陶醉。

風中的一切都是那麼,一群歸鳥在天空中掠過,我的雙腿不知不覺移到了B座的一個樓梯間。我抬起頭,發現那一幅別有特色的「秋葉飄飄」剪貼牆,它們使我陷入了沉思:一年級的小同學們用巧手把一片片看似平凡的秋葉貼成一張張活靈活現、美麗動人的畫:孔雀、小魚、蝴蝶等等,是那樣扣人心弦。你曾否想過,一樣看似不起作用的物體,能如此的變化,變得那麼漂亮。一年級的小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懂得了世界萬物的存在有它們存在的深刻道理!

夜黑了,我依依不捨地離開學校的文化長廊。我是帶著一份滿足離開的,生活中的文化無處不在,吸收文化的氣息,讓每一個人成為文化人!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篇3

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個人修養,增強個人文化內涵,我們組織參觀了天華學院文化長廊。文化長廊已「修身苑」為中心,分別有道德修養篇、愛國篇、勵志篇。這四個部分體現了學院的辦學思想、歷史使命和價值觀念,也反映出了學院「專、通、雅」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認真培養自己良好的個人品德。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我們而言,對自己的個人品德應該有更高的要求。一個人要懂得如何修身養性、反省體驗,有很多好的方法。首先擇善而從之,虛心學習,擇善從之。正如《論語 述而》中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取長補短,既增長知識,又促進個人品德修養。其次勤於實踐,加強道德行為訓練。古人有「積善成德」的道德修養方法,告誡人們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最後是嚴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質,省察克治;陶冶情操;慎獨自律。每個人培養好自己的道德修養,能夠使自己不斷進步,不斷完善,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達到較高的道德境界,成為品德高尚的人。還要注重培養強烈的愛國情感,自覺維護祖國的團結統一,為祖國富強而努力學習和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科學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個人有正確的人生觀的同時還應具備人生目標、人生態度、人生價值,這三個方面是決定一個人做人的標准。培養和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來對待人生境遇;在創造社會價值中實現人生價值,選擇與社會主導價值相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是人們追求人生價值的精神支柱,自覺提高自我的主體素質和能力,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主觀條件。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自己的實踐型和創新型能力,勉勵自己在困境中成長,克服挫折和困難,學會獨立自主、果斷的解決問題,發揮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使自己不斷進步。

校園文化長廊,一個別樣而偉大的設計,當你漫步在斑駁的水泥路上,你會不由自主的欣喜於滿眼春色,更會迷醉於那一排排列整齊、設計典雅、內涵厚重的宣傳欄,只要你駐足跨進心靈的聖地,既可以對話兩壁中的文化歷史,領略中國濃厚的文化氣息,感受現代學子進取向上的蓬勃朝氣,此時此刻,你會心臨其境,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修身苑的多個庭院勵志篇中說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告誡我們,面對挫折我們應該不怕吃苦,做事要持之以恆,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修生篇中告誡我們,要修身養性,保持良好的心態,健康的體魄,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愛國篇通過一批愛國志士的事跡來勉勵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奉獻自己,努力學習,發揮自己的主觀特長,為社會、國家付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總之,我們要保持認真負責的精神,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嚴謹的方法,要有探求真知的毅力,克服苦難,還要有矢志不渝的勇氣,堅定的意志,捍衛真理的尊嚴。

在長廊的兩壁上,你還會發現很多古訓,學、拓、思、禮、儉、博、知、實。這幾個字也彷彿在告知每一位學子要牢記幾千年前中華智者的殷殷囑托。孔子、孟子等大思想家深邃的眼光似乎也透過每一個字駐進每個人的心思,點亮我們的心路,古訓之下你更能深刻的感受到21世紀的學子們回應古代智者的呼喚。

行走在這美麗的長廊,就如同走進時光隧道,拜讀中國古老文化,感受天華學院的亭中文化,歷史精髓和一脈相承的現代教育,人文氣息和著樹木的幽香沁人心脾。我們意猶未盡,文化長廊不僅為我校增添不少紫色,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知識讓同學們得到升華。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篇4

20xx年10月27日,這是我來學校後第一次參觀母校的文化長廊,帶著好奇與激動我暢遊了文化長廊,體會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令世人矚目,令人深省的`孔孟之道,讓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國學經典,都是當代大學生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信條。身處如詩如畫的天華校園,在學院「專、通、雅」的培養模式下,每個天華人都因在這充滿哲理的國學精粹-文化長廊中成長,陶冶情操而榮幸萬分。

天華校園文化長廊,一個別樣而偉大設計,當你漫步在斑駁的水泥路上,你會不由自主地欣喜於滿眼春色,更會迷醉於那一排排列整齊、設計雅緻、內涵厚重的宣傳欄,只要你駐足、跨進這心靈聖地,即可以對話兩壁中的人文歷史,領略中國濃厚的文化氣息,感受現代學子進取向上的蓬勃朝氣,此時此刻,你會心臨其境,心曠神怡,豁然開朗。下面看看我在文化長廊中遨遊的經歷。

跟著講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長約300m的長廊,長廊內部是仿古軒閣,一進入就給人一種古色古香的感覺。兩邊是以竹簡隸書及扇面書版兩種形式陳列廊閣的箴言,裡面的每一句名言都讓人反復回味,使人受益匪淺,我們在場的每一位師生都深刻感受到了文化長廊的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不由得使我們嘆為觀止。接著我們來到了「修身苑」,顧名思義,修身即為修養身心培養內涵,「修身苑」是一條依水而建,氣勢恢宏,與天華整體的古代建築風格協調,並帶有江南古建築風格的長廊。它以高台貫身聯系,仿古代花窗點綴其間,營造出了畫棟雕閣,詩文滿壁的文化氛圍。在這里可以給人一種置身於世外桃源的感覺,忘記身邊的一些瑣事,就盡情的沉醉於這個美好的文化氛圍中,它帶給了我們一場心靈的洗滌,看了這些後,整個人就感覺輕松好多。最後我們來到「正心亭」,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身,治國,平天下,是儒家修身的「八目」。而正心是修身的開始,只有心正,才能意誠,才能成為人才。做人就是要堂堂正正,坦坦盪盪,做事就是要心正意誠,勤勤懇懇。說到這,我就不由得想到了儒家的鼻祖:孔子。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是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德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無數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的知識分子。

文化長廊這一創意來自於天華學院董事長鄒榮祥先生,他一直提倡大學的功能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而一個良好的環境,就像一個無聲的老師,對學生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院董事會投入巨資打造這一文化長廊,是天華辦學精神的具體反映與貫徹落實。突出天華「專通雅」的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出環境育人的作用。既弘揚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開風氣之先,在各高校教育中獨樹一幟。有文化長廊使我受益匪淺,它既堅定我的信念,我們要共同努力爭取成為一名品學兼優,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一起努力吧-母校 加油!!!

參觀文化長廊的觀後感 篇5

國慶節假期的一天,爺爺帶我和哥哥去常平麗城隱賢山莊參觀了「華夏五千年文化長廊」。

這天我們吃過午飯,懷著好奇的心情,一路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就到了目的地。

根據導游圖的指引,我們找到了文化長廊。「哇,好長好長的文化長廊呀!足有好幾百米!」我情不自禁地大叫起來。在一條水泥小道兩旁的石壁上刻著許多精美的圖畫和文字,圖文並茂。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們的眼球。我們如飢似渴的從頭看到尾。它介紹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五四」運動,大約五千年的發展文明史。長廊書寫了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科學家、發明家,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火葯和指南針。就說造紙吧,是東漢的蔡倫發明的,將植物磨成細纖維化在水裡,然後用竹簾製成一張一張的,曬干後就成了紙。蔡倫的發明為我們今天學習寫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們要感謝蔡倫、畢升這些發明家、科學家。我們要認真讀書,學好科學知識,將來也成為一名科學家或者發明家,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這次參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4. 企業文化長廊如何建設

企業文化長廊建設文案如下:

一、文化長廊地點定在公司辦公室外走廊兩側牆面。

二、文化長廊具體內容通過以下幾個欄目展現:

1、公司簡介及發展歷程(大事記):

公司簡介:體育中心簡介與各場館介紹(附圖片)。

發展歷程(大事回顧):公司紀念日、歷年獲獎情況(附圖片)、各類認證證書等。

2、公司組織架構、行為規范、部門介紹及主要職責。

3、光榮榜或行業動態:

明星員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跡具有很強的示範、輻射、傳成作用,對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有很重要的影響。平時工作中應對大力發掘、發現、總結並大力宣傳和表彰先進典型。

先進集體(附相片、事跡簡介)。

4、培訓專欄:

各類知識培訓、管理勵志故事、培訓有感等。

5、員工活動信息(職工生活):

主要是展現員工風采,如旅遊業余活動等、對職工的關懷、生日祝福等。

6、公告欄(公司動態快遞):

包括公司新聞、圖片,獎懲、人員調動、內部招聘、考核等。

7、閱報欄(關注體育熱點)。

8、運動注意事項、小常識。

企業文化長廊內容要結合樓層實際,展現出單位的生機活力。華澳來文化傳媒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設計形式,製作工藝,材質結構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一切工作,讓創新成為華澳來的核心動力。

5. 鎮江宜園的來歷

鎮江宜園的來歷:周康王將一塊地分封給了虞侯,稱為「宜」,意為祭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遙遠的古代,西周的王室在陝西,虞侯夨卻被發配到長江下游去當諸侯,內心雖然一百個不樂意,卻也不敢抗旨呀,只得裝作高興地樣子千里迢迢來到這片「蠻荒之地」,為了感謝王的恩賜,夨特意鑄造了一隻寶鼎,以為紀念。

宜園總用地面積273.72畝,園內建有展覽館、涵珍園、品茗樓、古井坊、茶具作坊、茶藝坊、曲水茶室、茶藝培訓中心、陸羽文化館、配套酒店等。由瀚瑞控股下屬鎮江宜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後期,宜園還將繼續完善園區景點的各項配套和游園服務,打造丁卯片區宜居宜業的生態文化園區。

園區介紹

集宜文化傳播與精緻休閑為一體的宜園分為四大功能區域:文化博覽區、創意體驗區、精緻休閑生活區、文化主題酒店,包括涵珍園、涵珍樓、古街區等幾大主體部分以及其他配套設施。

徽派建築共有的灰瓦白牆和高大的門樓,門樓牆壁屋頂均有精緻的雕花,整個建築里有一套貫通的水系,再加上綠樹成蔭、群山呼應,讓你有種置身仙境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宜園的設計就是這樣從什麼角度,往哪個方向都能看出它特有的韻味。

6. 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的建設和文化。

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優秀的英語功課,英語小報,英語卡片,英語文化英語收藏校園文化障礙分為兩個部分的設計文化長廊:靜態和動態展示為英語的學生每周的佳作。早上和中午課間,學生可以自由配置為英語的英語角和閱讀英文歌曲演唱英語教材,學生可以展現自己的風格。

流行文化長廊文化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走廊分為圖片和實物展示,實物展示區呈現出規則的學生模型的偉大工程的作品。

文化走廊牆面設計的障礙,文化設計,文化,畫廊,展覽板在每個班級的門口,學生們將定期交換書籍,就像一本好書,讀給學生一本好書,分享快樂的書,悲傷,是兩個開放邊角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各種形式建造內涵豐富的校園環境文化;並從不同角度把科學、文化、藝術、時尚與學校的歷史融為一體,幫助學校沉澱出特色的、個性的校園文化,讓新時代的學子在充滿個性魅力的環境中成長、發展。讓每一所學校都成為樣板,一校一特色,一班一特色。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文化走廊牆面設計的建設,都在向這個方向上努力。但還是有少部分學校不重視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的建設,其設計布局是不是好看,引人注意,裡面的內容的價值直接關系著文化牆的影響和作用。要實際表現和文化牆相呼應。

所以,第一、學校的校園文化走廊牆面設計一定要以學校文化的不同開始創新而不是一堆華美的辭匯,

第二步,合理分配學校文化牆的內容。學校文化牆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學校的教育方式和預想方向,文化水準等,最好舉出實例加以證明。有的學校喜歡把校訓放到最顯眼的地方,並且占據很大地方,其實這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學校的校訓的意義不是靠一句華美的辭藻來說出來的,而是用實際的教育行動和要達到的教育目標體現出來的。因此,一個比較顯眼的板塊或者抬頭和結尾足以實用更讓人感覺顯然一新。

7. 頤和園長廊的介紹

在頤和園循萬壽山南麓沿昆明湖北岸構築。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於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大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著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檐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長728米,共273間。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它的長度和豐富的彩畫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人們曾經總結出這條長廊的妙處:
1、長達750米的長廊,無依靠。無磚牆的支撐,二百多年間,雖經多次暴雨狂風的襲擊,但卻未被吹倒過一次。
2、長廊如綵帶一般,把前山各風景點緊緊連接起來,又以排雲殿為中心,自然而然把風景點分為東西兩部分。
3、廊中夾亭,東西兩翼各有亭三座。這些亭軒既有點景作用,又有一定距離倚襯和支撐長廊的妙用。
4、長廊柁畫是園中最珍貴的藝術品

8. 頤和園長廊的資料

頤和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城區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頤和園景區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其中水面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築以佛香閣為中心,共有亭、台、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3000多間。全園大體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為主體的生活居住區,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等組成的風景游覽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頤和園亭台、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歷史沿革】
頤和園的前身乃為北京三山五園中的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

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修復此園,改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洗劫,翌年,慈禧從西安回到北京後,再次動用巨款修復此園。

【區域劃分】
慈禧大力修復此園的目的乃為了避暑和頤養天年,她獨獨看中了這塊具有「萬壽」名稱的寶地。從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度過,由於慈禧常需在這里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為此在園的前部專門建置了一個宮殿區和生活居住區,所以頤和園是一個兼具「宮」,「苑」雙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全園可大致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由於頤和園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其中,以仁壽殿為中心,仁壽殿後是三座大型四合院:樂壽堂、玉瀾堂和宜芸館,分別為慈禧、光緒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芸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跡。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頤和園自萬壽山頂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閣、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雲輝玉宇坊,構成了一條層次分明的中軸線。山下是一條長700多米的「長廊」,長廊枋樑上有彩畫8000多幅,號稱 「世界第一廊」。長廊之前即是碧波盪漾的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萬壽山後山、後湖古木成林,環境幽雅,有藏式寺廟,蘇州河古買賣街。後湖東端有仿無錫寄暢園而建的諧趣園,小巧玲瓏,被稱為「園中之園」。

【造園手法】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主要景區】
1、東宮門區: 在頤和園最東邊。這一帶原是清朝皇帝從事政治活動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見大臣的仁壽殿和南北朝房、寢宮、大戲台、庭院等。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它坐西朝東,門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繪著絢麗的圖案。六扇朱紅色大門上嵌著整齊的黃色門釘,中間檐下掛著九龍金字大匾,上書「頤和園」三個大字,為光緒皇帝御筆親題。門前御道丹陛上的雲龍石雕刻著二龍戲珠,為乾隆年代所刻,是從圓明園廢墟(安佑宮)上移來的,它是皇帝尊嚴的象徵。東宮門當年只供清朝帝後出入。

2、萬壽山前景區:景區由兩條垂直對襯的軸線統領,東西軸線是長廊,南北軸線從長廊中部起,依次為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萬壽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了一組氣勢雄偉、巍峨壯觀的建築群。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寶雲閣。登臨山頂,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後山後湖景區:位於頤和園最北部,建築較少,林木蔥籠,山路曲折,優雅恬靜,與前山的華麗形成鮮明對。一組西藏建築和江南水鄉特色的蘇州街,布局緊湊,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頤和園的主要水面,佔全園面積的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南部的前湖區碧波盪漾,煙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樓閣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橋橫卧湖上,湖中3島上也有形式各異的古典建築。

5、佛香閣:位於在萬壽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築在一個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層四重檐的建築;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結構復雜,為古典建築精品。原閣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清朝光緒十七年)花了78萬兩銀子重建,1894年竣工,是頤和園里最大的工程。閣內供奉著「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燒香。

6、長廊:長廊位於萬壽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萬壽山,東起邀月門,西止石丈亭,全長728米,共273間,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1992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長的長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廊上的每根枋樑上都有彩繪,共有圖畫14000餘幅,內容包括山水風景、花鳥魚蟲、人物典故等。畫中的人物畫均取材於中國古典名著。

7、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建築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為他母親60壽辰而建的大報恩延壽寺,慈禧重建時改為排雲殿,是慈禧在園內居住和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排雲」二字取自郭璞詩神仙排雲山,但見金銀台」,比喻似在雲霧繚繞的仙山瓊閣中,神仙即將露面。從遠處望去,排雲殿與牌樓、排雲門、金水橋、二宮門連成了層層升高的一條直線。排雲殿這組建築是頤和園最為壯觀的建築群體。

8、樂壽堂 :是頤和園居住生活區中的主建築,原建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被毀,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樂壽堂面臨昆明湖,背倚萬壽山,東達仁壽殿,西接長廊,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樂的地方。

樂壽堂殿內設寶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風。座旁有兩只盛水果聞香味用的青龍花大磁碟,四隻燒檀香用的九桃大銅爐。西套間為卧室,東套間為更衣室。室內紫檀大衣櫃為乾隆時遺物。

樂壽堂庭院內陳列著銅鹿、銅鶴和銅花瓶,取意為「六合太平」。院內花卉植有玉蘭、海棠、牡丹等,名花滿院,寓「玉堂富貴」之意。這里的玉蘭花很有名,現在邀月門前一株是乾隆從南方移植來的。

9、十七孔橋:坐落在昆明湖上,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用以連接堤島,為園中最大石橋。石橋寬8米,長150米,由17個橋洞組成。石橋兩邊欄桿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石獅500多隻。

10、石舫:在長廊西端湖邊,是一條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頤和園唯一帶有西洋風格的建築。它的前身是明朝圓靜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園時,改台為船,更名為「石舫」。石舫長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兩層船樓,船底花磚鋪地,窗戶為彩色玻璃,頂部磚雕裝飾。下雨時,落在船頂的雨水通過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個龍頭口排入湖中,設計十分巧妙。

11、大戲樓:在德和園內,與承德避暑山莊里的清音閣、紫禁城內的暢音閣,合稱清代三大戲台。德和園大戲樓是為慈禧60歲生日修建,專供慈禧看戲。高21米,在頤和園中僅次於最高的佛香閣。戲樓共三層,後台化妝樓二層。頂板上有七個「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個方池。演神鬼戲時,可從「天」而降,也可從「地」而出,還可引水上台。

12、蘇州街:是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清漪園時期岸上有各式店鋪,如玉器古玩店、綢緞店、點心鋪、茶樓、金銀首飾樓等。店鋪中的店員都是太監、宮女妝扮。皇帝游幸時開始「營業」。後湖岸邊的數十處店鋪1860年被列強焚毀。現在的景觀為1986年重修。

13、銅亭(寶雲閣):銅亭是中國目前尚存的工藝最精緻、體量最大的銅鑄品之一。建在佛香閣西側的五方閣院中一座高4米的漢白玉石座上始建於乾隆年間,高7.5米,重207噸。四面有菱花扇。雖為銅制,但完全按照木構架結構而做。東、南、西三面有門,門為四扇格扇門,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門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簾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為內外二層。

14、畫中游:畫中游是萬壽山西部一組重要景點建築。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兩層的樓閣,左右各有一樓,名「愛山」、「借秋」。閣後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後邊的是「澄暉閣」。建築之間有爬山廊。由於地處半山腰,建築形式豐富多彩,樓、閣、廊分別建在不同的等高線上,青山翠柏中簇擁著一組由紅、黃、藍、綠琉璃瓦覆蓋著的建築群體,酷似一幅中國山水畫。

15、智慧海:是萬壽山頂最高處一座宗教建築,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上部用少量紫色、藍色的琉璃瓦蓋頂,整座建築顯得色彩鮮艷,富麗堂皇。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詞為佛教用語,本意是贊揚佛的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築雖極像木結構,但實際上沒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磚發券砌成的,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為「無梁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所以也稱它為「無量殿」。

16、銅牛:銅牛在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東橋頭北側。1755年用銅鑄造,稱為「金牛」。銅牛是為鎮壓水患而設。

17、玉瀾堂: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南臨湖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1898年,慈禧發動宮廷政變後,曾把主張變法的光緒皇帝囚禁於此。

18、諧趣園:諧趣園在萬壽山東麓,是一個獨立成區、具有南方園林風格的園中之園。清漪園時名叫惠山園」,是仿無錫惠山寄暢園而建。1811年重修後,取「以物外之靜趣,諧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詩句「一亭一徑,足諧奇趣」的意思,改名為「諧趣園」。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19、四大部州:四大部州在萬壽山後山中部,是漢藏式的建築群。佔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閱讀全文

與宜園的文化長廊裡面有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