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東古時稱做什麼,最早的名字是什麼
山東,古為齊魯之地,在先秦時代開始有這個稱呼,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
這時,山東是一個地域性的泛稱,還不是一個准確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
到了金代,設置了山東東、西二路,山東才真正成為政區名稱。明代初期設置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設置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名。古人以左為東,故又稱山東為「山左」。
(1)山東省又叫什麼名字和文化有關的擴展閱讀
山東傳統地域文化——齊魯文化
齊魯文化是先秦時期齊魯國地盤對照至今山東形成和發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陰陽、縱橫、方術、刑、名、農、醫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據當代作家田茂泉說,進入秦漢以後,齊魯文化逐漸由地域文化演變為一種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齊魯文化的淵源,應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齊魯之地的古老民族——東夷族的發展。這個在傳說中曾以後羿和大舜為榮的民族。自20世紀以來,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數千遺址證明這是一個文化發達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
在齊魯之地上,不僅存在著從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龍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這樣一個在文化傳統演變上一脈相承又相對獨立的文化譜系,
而且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眾多的城堡遺址和標志著文明發展程度很高的圖像文字、陶文以及生產的大量精妙絕倫的蛋殼黑陶及各種手工飾品。
在戰國時期,儒學實際上已經占據了魯國、齊國兩個國家,實現了儒學齊魯化。秦漢時期,董仲舒吸收了齊國和魯國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學體系,得到統治階級認可,儒學從此由「齊魯之學」發展到「獨尊儒術」。
㈡ 山東的簡稱是什麼
山東省(魯lǔ)。
中國所有省份簡稱:
1、北京市(京jīnɡ)
2、天津市(津jīn)
3、河北省(冀)jì)
4、山西省(晉jìn)
5、內蒙古自治區(蒙ménɡ)
6、遼寧省(遼liáo)
7、吉林省(吉jí)
8、黑龍江省(黑hēi)
9、上海市(滬hù)
10、江蘇省(蘇sū)
11、浙江省(浙zhè)
12、安徽省(皖wǎn)
13、福建省(閩mǐn)
14、江西省(贛ɡàn)
15、山東省(魯lǔ)
16、河南省(豫yù)
17、湖北省(鄂è)
18、湖南省(湘xiānɡ)
19、廣東省(粵yuè)
20、廣西壯族自治區(桂ɡuì)
21、海南省(瓊qiónɡ)
22、重慶市(渝yú)
23、四川省(川chuān、蜀shǔ、)
24、貴州省(黔qián、貴ɡuì、)
25、雲南省(滇diān、雲yún)
26、西藏自治區(藏cánɡ)
27、陝西省(陝shǎn、秦qín、)
28、甘肅省(甘ɡān、隴lǒnɡ、)
29、青海省(青qīnɡ)
30、寧夏回族自治區(寧nínɡ)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xīn)
省份簡稱:
省份簡稱,指中國一級行政區(省級行政區)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為止,劃分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一級行政區,之後數量一直穩定不變。
注意:
1、當省份有兩個或多個簡稱時,車牌簡稱取與省份全稱有同字的。如:四川簡稱「川」或「蜀」,車牌簡稱取「川」字。
2、內蒙古自治區簡稱為「內蒙古」,不簡稱「蒙」,但在車牌號中,只能使用一個字,所以用「蒙」字代替。
3、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進入內地車牌代碼分別為「粵Z 港」「粵Z 澳」。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省份簡稱
㈢ 山東省又叫什麼名字,和文化有關的
山東省簡稱魯,位於黃河下游,太行山以東,黃海、渤海之濱,省會濟南。轄濟南、青島等17地級市,章丘等31縣級市和61縣。面積15萬平方千米,總人口9079。沿海有
島嶼290多個。地形以平原丘為主,可分魯西北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膠東低山丘陵、
膠萊平原等四部分。主要河流黃河、大運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陽湖等。絕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以礦產和海洋資源占優勢。煤、石油、黃金等儲量較大,石油以勝利油田為重要產地。海鹽資源和沿海湖區鳥類資源極為豐富。工業較發達,以能
源、機械電子、化工、紡織、食品等為主。機械工業中濟南機床、青島鐵路機車、家用
電器、煙台鍾表等產品馳名全國。食品中啤酒、花生油等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優勢。是我
國農業發達省份,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花生、水果產量均居全國首位,薯類、棉花
等居全國前列。溫帶水果和淺海灘塗殖的對蝦、貝類、海帶均聞名於世。山東別稱齊魯,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儒家創始人孔子、孟子的故鄉,又有山、泉、湖、海等眾多旅
游資源;曲阜、聊城、臨淄等6個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泰山、嶗山、膠東半島海
濱等3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6處,並辟有黃河口、嶗山
等22個國家森林公園和長島等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沂蒙山區有解放時期孟良崮戰役
遺址,棗庄市有台山莊抗日戰爭紀念館。特產海鮮和溫帶果品,德州扒雞、青島啤酒、
即墨老酒、濰坊風箏、淄博陶瓷等享譽全國,魯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歷史:
山東,金代以前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華山或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金
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山東遂成為正式行政區劃名稱。明代山
東布政司(又稱行省)管轄6府、104縣,大致奠定了今山東省行政區域范圍。清代山東
基本沿襲明代山東的版圖,稱山東省。因西周封邦建國時,今山東境內曾存有齊、魯
、曹、滕、衛諸國,周公旦封於魯,所以現在山東又簡稱「魯」。
清末,山東省有濟南、東昌、泰安、兗州、沂州、曹州、登州、萊州、青州、武
定10府,濟寧、臨清、膠州3個直隸州,共轄8個散州96個縣。中華民國初期,劃分為
濟南、濟寧、膠東、東臨4道,屬縣107個。1928年廢道,各縣直屬省。1937年10月,
日軍侵佔山東,國民黨省政府流亡。1938年7月,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發出關於恢
復縣、區、鄉政權的指示,到年底有12個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7月,中共
山東分局將山東劃分為3個區和2個特區:膠濟路南、隴海路北、津浦路東為一區,津
浦路西為二區,膠東為三區,湖西、清河為特區。1940年8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
委員會成立,下轄16個專員公署,88個縣。1943年9月,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改名為山東省行政委員會,下設5個主任公署及濱海直屬專員公署,共轄18個專署和
92個縣級政權。1945年8月,山東省行政委員會改為山東省政府,下設5個行政公署,
共轄21個專署、119個縣。
山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山東人--「沂源人」,可以把山
東的歷史上推到四五十萬年以前。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滕縣北辛文化,距今也有7
千年左右。舉世聞名的原始社會末期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是在山東首先發現的
。自夏朝開始,山東進入奴隸制社會。商朝建立以前,山東是商族活動的中心,商前
期的五次遷都,有三次在山東境內。商朝建立後,山東仍是其統治的中心地區。西周
實行「封邦建國」之策,封呂尚於齊,封周公旦於魯,另外尚有曹、滕、衛諸國。齊
國「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魯國融合周文化與東方文化,為「禮
儀之邦」。
公元前594年,魯國的「初稅畝」,表明在魯國已出現封建生產關系的萌芽。公
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齊是最後被滅的一個諸侯國。自此
以後,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山東地區雖有時也曾為割據勢力所盤踞,但總的來
說,則是屬於歷代封建皇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山東地區素以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著稱於世。秦漢時期,今山東地區號稱「膏壤
千里」,農業經濟發達,所產糧食不斷溯黃河西上,運往關中地區。西漢時期,山東
地區有人口1700餘萬,戶390萬,佔全國當時人口的30%,人口密度居全國首位。後
來雖經東漢末年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爭破壞,但同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山東仍不失
為經濟中心。隋初,山東各州縣遍置糧倉,戶口佔全國總戶數的21%。唐代開元天寶
年間,每年要將山東幾百萬石粟米漕運至關中。開元年間,「海內富實,米斗之價錢
十三,青、齊間斗才三錢。絹一匹,錢二百。」到了唐後期,雖經戰亂,但山東農業
生產仍在發展,「田疇大辟,庫倉充積」。宋金元時期,山東地區承受的封建剝削尤
重,並不斷遭受外來的侵擾和野蠻統治,經濟處於滯退狀態。元代山東有38萬戶,1
26萬人,與金代相比,戶減約75%,人口減約87%。明初,「多是無人之地」,統治
者不得不採取獎勵人民墾荒的措施,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時,山東耕地面積達到
7240萬余畝,為北宋時期的2.4倍,居全國第三位。清康熙年間又增至9000餘萬畝。
山東的冶鐵業起源很早,春秋初年,齊國已使用鐵制農具。西漢時,武帝在全國
設置鐵官48處,山東就有18處。唐朝的兗州是礦冶中心,萊蕪有鐵冶13處、銅冶18處
。北宋時萊蕪鐵冶規模更加擴大,與江蘇利國監同為京東兩大鐵冶中心。明朝初年,
山東年產鐵315萬余斤,居全國第三位。山東的其他礦產也很豐富,宋時登、萊二州
產金,元豐年間登州、萊州的黃金產量佔全國的90%。明初,濟南、青州、萊州三府
歲采鉛32萬余斤。清朝山東煤礦已大量開采,最著名的是嶧縣煤礦,乾嘉時期,北運
京師、奉天,動輒數百萬石。
山東的紡織手工業舉世聞名。戰國時期,齊國即號稱「冠帶衣履天下」。臨淄、
定陶、亢父(今濟寧)是漢代三大紡織中心。所產紡織品數量多、質量好,源源不斷地
通過「絲綢之路」輸往西域等地。因此,當時山東地區是「絲綢之路」的主要源頭之
一。唐代兗州的鏡花綾、青州的仙紋綾,都是馳名全國的紡織品。宋代在青州設立織
錦院,專門織造高級紡織品。宋神宗時,在山東「和買」絹帛,每年達30萬匹左右。
明清時期,濟南、濟寧、臨清等城市都有較發達的紡織手工業,有的地方還出現了帶
有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工場。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山東經濟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由於外
國資本主義的經濟掠奪,近代山東經濟形成畸形發展的局面。農村封建土地所有制仍
然頑固地保存著,土地集中的現象普遍存在。在封建勢力盤剝下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又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洋貨在山東的傾銷,使大量手工業者和小商販破產
失業。農民日趨貧困,自然經濟逐漸瓦解。隨著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山東
也出現了近代工業。在濟南有從事軍工生產的機器局;在棗庄、淄川、平度等地有煤
、鉛、金等礦業生產;在煙台有張裕釀酒公司、繅絲廠、蛋粉廠等輕工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初期,歐美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山東民族工業曾一度得到發展。至20世紀30年代,達到建國前的最高水平。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山東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佔區,他們重點掠奪山東
的「二白二黑」,即食鹽、棉花和煤、鐵。對戰火中餘存的工業,他們採取「軍事管
理」「中日合辦」等手段加以奪取,迫使大部分民營工業陷於絕境。在農村他們強占
土地,征調勞工,對抗日根據地實行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據1945年12月的不完
全統計(缺當時未解放地區,魯中、魯南新解放區,部分機關的數字),八年抗戰期間
的損失:死亡668143人,抓壯丁393259人,掠走牲畜10797921頭,糧食1178486公斤
、農具2542844件,燒毀房屋1151186間。山東地區小麥等11種作物耕種面積1941年比
戰前減少16%,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煙草均減產50%以上,農業遭到極大破壞
。農村手工業進一步衰落。整個經濟瀕於崩潰。抗戰勝利後,由於國民黨政權的貪污
腐敗,山東國統區的經濟陷於全面崩潰。
而在中國***領導下的山東解放區,隨著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新民主主義經
濟得以發展壯大。建立了財稅金融貿易機構,發行解放區貨幣,進行了排擠敵偽貨幣
的斗爭,開展輸入輸出貿易,繁榮解放區市場。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抗日
戰爭及之後的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這里曾產生過許多傑
出的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在學術思想方面,有孔子
、孟子、顏子、曾子、墨子、荀子、莊子、鄭玄、仲長統等;在政治軍事方面,有管
仲、晏嬰、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諸葛亮、戚繼光等;在歷史學方面,有左
丘明、華嶠、崔鴻、馬�等;在文學方面,有東方朔、孔融、王粲、徐幹、左思、鮑
照、劉勰、王禹�、李清照、辛棄疾、張養浩、馮惟敏、李開先、李攀龍、蒲松齡、
孔尚任、王士�等;在藝術方面有王羲之、顏真卿、李成、張擇端、高鳳翰等;在科
學技術方面,有魯班、甘德、劉洪、何承天、王朴、汜勝之、賈思勰、王禎、燕肅等
;在醫學方面,有扁鵲、淳於意、王叔和等。他們的思想、理論、智慧和學術成就,
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山東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春秋末期,就有以跖為首的奴隸起義,「從卒九千人,
橫行天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山東人民無數次的武裝起義,沉重打擊了封建統
治。著名的有新莽末年的赤眉大起義,東漢末年青州黃巾起義,隋末王薄領導的長白
山起義及竇建德、孟海公、杜伏威、劉黑闥等人領導的農民起義,很快在全國范圍內
捲起農民革命的風暴。唐末黃巢大起義,推翻了唐王朝的統治。北宋末年有宋江農民
起義。明代有唐賽兒、徐鴻儒起義。清中葉以前有於七、王倫等人領導的起義。近代
則有幅軍起義及捻軍斗爭,山東還是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山東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
運動以後,山東成立了早期的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王盡美、鄧恩銘參加了中國共
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為全國建黨最早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第
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的領導下,山東人民在陽谷、高唐、博興、益
都、日照、蒼山、昆嵛山等地舉行武裝暴動,反對新舊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迫剝削,
支援革命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山東人民先後發動了冀魯邊、魯西北、天福山、黑
鐵山、牛頭鎮、徂徠山、泰西、魯南、湖西等抗日武裝起義,創建了膠東、渤海、濱
海、魯中、魯南五個解放區,至1945年5月下旬,人民武裝力量已發展到21.3萬人,
民兵41萬人,在八年抗戰中共殲滅日偽軍43.9萬多人。抗日戰爭勝利後,山東人民又
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進行了魯南、萊蕪、孟良崮、
濰縣、濟南等著名戰役。截至1948年11月,山東軍民在解放戰爭中共作戰10970次,
殲敵569574人。1949年6月,山東全境解放。
1949年3月,山東省政府改稱山東省人民政府,下轄14個市(包括濟南、青島、徐
州、濰坊4個省轄市)、140個縣、2個辦事處、2個特區。1950年,將16個專區合並為
滕縣、臨沂、泰安、沂水、德州、惠民、淄博、昌濰、膠州、萊陽、文登11個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所屬聊城、菏澤、湖西3個專區29個縣劃歸山東。原河北
省臨清、館陶、恩城、夏津、武城5個縣劃歸山東。而將山東的東光、吳橋、寧津、
慶雲、鹽山、南皮6個縣劃歸河北;徐州市、新海連市及豐、沛、華山、銅北、贛榆
、邳、東海等縣劃歸江蘇。
1953年6月,滕縣專區更名為濟寧專區。7月,撤銷湖西專區和沂水專區,將其所
屬縣市分別劃歸濟寧、菏澤和臨沂專區。1954年12月,撤銷淄博工礦區,設立淄博市
。1958年,萊陽專區更名為煙台專區。1960年,撤銷嶧縣,設立棗庄市。1963年,河
南省東明縣劃歸山東。1964年,范縣劃歸河南。1965年,館陶劃歸河北,河北省的寧
津縣、慶雲縣劃歸山東。1967年,專區更名為地區,全省共轄德州、惠民、昌濰、煙
台、臨沂、泰安、濟寧、菏澤、聊城9個地區,濟南、青島、淄博、棗庄4個省轄市,
5個縣級市,107個縣。
1981年5月,昌濰地區更名為濰坊地區。1982年11月,設立省轄東營市。1983年
,撤銷煙台地區、濰坊地區、濟寧地區,設立地專級煙台市、濰坊市、濟寧市。198
5年,撤銷泰安地區,設立地專級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專級市。1989年日
照市升為地專級市。1992年,惠民地區更名為濱州地區,萊蕪市升為地專級市。199
4年,撤銷臨沂地區、德州地區,設立地專級臨沂市、德州市。1997年,撤銷聊城地
區,設立地專級聊城市。2000年,撤銷濱州地區、菏澤地區,設立地專級濱州市、菏
澤市。
至2002年底,全省劃分為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
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7個地級市,縣級單位1
39個,鄉鎮級單位1927個。
㈣ 山東省的簡稱是什麼
山東省的簡稱是魯。
山東省是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
文化:
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漢語方言分區資料,山東一百多個縣市的方言均屬於官話大區(也叫北方方言)。參考古代清聲母入聲字和次濁聲母入聲字在今天各地的分化規律,山東各地方言又分別劃歸三個不同的官話小區:冀魯官話、中原官話、膠遼官話。
魯菜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鮮咸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省內地理差異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膠東菜和內陸的濟南菜以及自成體系的孔府菜三大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山東
㈤ 山東被稱為什麼
山東又稱為齊魯。名字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在現在的山東地界,主要有倆個比較大的諸侯國,就是齊國和魯國,齊國的都城是現在的淄博市附近,魯國那就是孔子的出生地。就像現在的陝西,叫三秦大地,還有河北叫燕趙,都一樣。
齊魯」一名,因於先秦齊、魯兩國。到戰國末年,隨著民族融合和人文同化的基本完成,齊、魯兩國文化也逐漸融合為一體。因為文化的一體,「齊魯」形成一個統一的文化圈,由統一的文化圈形成了「齊魯」的地域概念。這一地域與後來的山東省區范圍大體相當,故成為山東的代稱。
「齊魯」和「山東」都是歷史上形成的地理名詞,今天看來,二者所指地理范圍完全一致,可以通用。但在歷史上,二者是有很大區別的。「山東」一名,在歷史上所指地域范圍變化很大,到宋元時期,今山東地區,才作為行政區劃提了出來,而包括范圍,仍與今山東不同。直到清代才正式命名為山東省。從此之後,地域范圍或有變化,但名稱不變,范圍出入也不大,與古齊魯范圍基本一致。講齊魯文化,先秦時代,以齊、魯兩國地域范圍為准,漢代以後以今山東省區范圍為准,二者或有不大一致的地方,只能以這個標准處理,為了明確「齊魯」和「山東」的關系,下邊分別看看二名的由來和地理沿革。
一、「齊魯」的由來及沿革
「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是西周在東方代行統治權的兩個重要陣地。因為西周初建時,東部沿海地區殷人和東夷人的勢力強大,不服統治,屢次發生反周叛亂。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別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魯居泰山之陽,都曲阜,齊居泰山之陰,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一說即臨淄),後遷薄姑,再遷至臨淄。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並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今山東地區。而且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齊、魯兩國內部聯系逐步加強。有別於中原、燕趙、秦、晉、吳越、荊楚等的齊魯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齊、魯」一詞也逐步聯系起來,由國家概念向地域概念過渡,
泰山是齊國魯國的邊界,所以叫齊魯大地,一面是齊國,另一面是魯國所以叫齊魯大地,與歷史沿革應該有關系吧(「齊魯」緣起於先秦齊、魯兩國,是齊、魯兩國的合稱,原是國家概念。齊與魯是西周初年的兩個封國,是西周在東方代行統治權的兩個重要陣地。因為西周初建時,東部沿海地區殷人和東夷人的勢力強大,不服統治,屢次發生反周叛亂。周公東征,平定武庚和商奄叛亂之後,周王便將兩個最得力的人物:周公和姜太公分別 封於商奄和薄姑舊地,建立魯國和齊國,以鎮撫東方殷人和夷人。魯居泰山之陽,都曲阜,齊居泰山之陰,始都營丘(今山東昌樂,一說即臨淄),後遷薄姑,再遷至臨淄。齊、魯始封時,地方各百里,至春秋戰國時期,經過數百年的兼並戰爭,兩國疆域不斷拓展擴大,基本控制』了今山東地區。而且隨著兩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族融合,人文同化。文化的交流,齊、魯兩國內部聯系逐步加強。有別於中原、燕趙、秦、晉、吳越、荊楚等的齊魯地域文化圈逐步形成。「齊、魯」一詞也逐步聯系起來,由國家概念向地域概念過渡。
㈥ 山東的別稱有哪些
泉城,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
齊州,隋朝時曾改濟南為齊州;
濟南,2100多年前的漢代改稱濟南(《史記》)。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設立濟南郡,此為「濟南」一名出現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