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提高中國文化的創新能力
文化的魅力在於創新,文化發展的動力在於創新。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創新是一個國家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民族文化強盛的關鍵。勇於創新,敢於創新,善於創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始終擁有源頭活水,也才可能在世界文化競爭中占據主動。
1、文化創新的核心是內容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關鍵是推進內容建設,生產出一大批原創的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實踐證明,只有那些植根歷史、反映現實,貼近群眾需求,緊跟時代潮流的文化產品,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2、文化創造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調動人的創造力,文化創新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新聞出版業近年來的實踐一再證明,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關鍵是要加快建立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我國文化領域正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新聞出版業要在取得成績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進一步為文化生產力的大解放、為文化創造力的大迸發提供新的體制保證。
3、切實增強文化創造力,還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歷史上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給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帶來革命性變化。這也充分說明,緊跟科技創新潮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是新聞出版創新之樹常青的秘訣。當前,科技發展浪潮滾滾而來,我們要跟上這股潮流,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業態創新,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改造傳統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
4、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進文化創新,關鍵是解放思想,前提是更新觀念。作為文化創新的主力軍,新聞出版工作者應時刻把追求文化創新當做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要以真抓實乾的韌勁,敢於突破陳規陋習,把思想認識從過時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落後的體制機制桎梏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提高文化創新能力,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❷ 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立足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於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1)根本途徑(實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古今)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基本途徑(中外): 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根據十六大精神,我們應該在理論探求與具體實踐中,切實把「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與「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有機地結合起來,高度地統一起來,並以之作為實現文化創新的基本方略。
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我們要立足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❸ 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注重文化創新的途徑、方略和方向。
一、文化創新的途徑
1、根本途徑(實踐)。
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古今)。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基本途徑(中外)。
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做到博採眾長。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三、文化創新的方向
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反對守舊和封閉。要立足於發展社會發展實踐,著眼於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❹ 中國應該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中國應該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①要立足於社會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要辯證地對待傳統文化。文化創新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文化改造的過程。
③要樹立創新意識和觀念。文化創新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和時代性。
④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文化創新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❺ 如何推動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需要立足於社會實踐,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堅持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同時文化創新需要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❻ 我國是如何實現文化創新的
1,多方學習,不要做政治方面的文化,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百家文化,這就是文化創新的結果。2,開元,只要然民眾敢於說話,文化創新就ok。3,其實這是政治題材,在高三政治課本里邊都有的。
❼ 運用辯證否定觀分析我國是如何推進文化創造性和創新性發展的
(1)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保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存在和發展的基礎。(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改造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3)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實質就是「揚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❽ 如何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1)完善文化管理體制。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原則,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推動黨政部門與其所屬的文化企事業單位進一步理順關系。建立黨委和政府監管國有文化資產的管理機構,實行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
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路違法犯罪防範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路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路輿論工作格局。整合新聞媒體資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推動新聞發布制度化。嚴格新聞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重視新型媒介運用和管理,規范傳播秩序。
(2)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准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路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製作和出版、製作和播出分開。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擴大政府文化資助和文化采購,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3)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推動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
(4)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到境外開拓市場。鼓勵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參與孔子學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於我國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切實維護國家文化安全。
❾ 如何推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文化傳承創新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文化發展繁榮的基本規律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凝聚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起著重要的紐帶和基礎作用。其中諸如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在當今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文化建設中,仍然是重要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先進文化是健康的科學的向上的,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推動社會前進的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它影響人的精神和靈魂,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是否擁有先進文化,是否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決定一個政黨、國家和民族的素質、能力和興衰。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中國先進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源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人類已經進入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如何應對全球化的沖擊,如何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核心是文化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即使是優秀的文化傳統,也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實現現代性的創造性轉化,同時融入民主精神、科學精神、市場精神、法治精神、競爭精神、公平精神等新理念。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精神,才能譜寫新時代民族文化的新篇章,賦予其新的內涵與活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在這里,悠悠古韻與勃勃生機是有機結合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是內在統一的。傳承是基礎,創新是生命,兩者不可偏廢。對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
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著力推進文化建設的現代化、生活化、社會化、教育化、網路化
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有一套具體的做法和合適的路徑。中華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五四以來在文化方面總的看是破的多,立的少,從近百年來的文化討論來看,一些相同的主題幾乎過幾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傳統——重建傳統——再批判傳統——再重建傳統里兜圈子。結果是,在如何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再猶豫彷徨了。要從娃娃抓起,從最基礎的典籍著手,從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和規范做起,在文化建設方面多做扎扎實實的工作——
現代化。這里的現代化主要指的是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既有物質文化遺產,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強規劃,加大投入,特別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認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實保護我們的文化瑰寶。
生活化。逐步使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禮義廉恥成為日常生活規范。培育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道德情感,見利思義、顧全大局的行為准則,形成相互尊重、禮讓寬容的人際關系,互諒互讓、友好協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風尚,創造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維護公平、伸張正義的社會氛圍。
社會化。使中華文化走入社區和社會,改造和發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間風俗禮儀,開展豐富多樣、健康有益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保持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記憶和文化傳承。
教育化。使中華文化成為小學、中學的重要課程。要切實做好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全國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典籍誦讀活動。
網路化。要把中華文化的豐厚資源與現代數字、網路技術結合起來,使網路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使更多的人了解傳統文化,喜愛傳統文化,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傳統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矛盾體,需要具體分析。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倡導和發展中國先進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必須堅持——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須抓住和利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個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改革與發展成果。人民群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也是文化消費的主體。文化的發展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人民群眾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形象。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推進文化觀念創新,文化內容創新,文化業態創新,文化機制創新,不斷激發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