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跨文化商務交際應該注意什麼
國際商務活動實質上是一種跨文化交流活動,而中西方文化差異和沖突日益凸顯,表現在語言的差異、倫理法治的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行為標準的差異四個方面,並對商務活動的各個方面,如商務談判、商務契約、商務糾紛、商務禮儀等方面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一)語言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在商務交往中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很容易出現誤解,是跨文化沖突最容易發生的環節。雖然將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基本上是直接而准確的,但在實踐中也出現過因語言差異而造成國際商務交往失敗的案例。例如,法國雪佛蘭汽車公司生產的「諾瓦」轎車在拉美地區一直銷路不暢,經過調查才發現,這個品牌在西班牙語中的意思是「不走」,買了汽車卻是「不走」的,人們當然不會要了。
跨國商務活動中,除了以上所列的因語義不同造成的抵觸和沖突,更主要的還有語用失誤。文化不同,語言的使用規則也不同,一種文化的標准規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條件加以解釋,而不能以此為規范來描述另一種文化,否則必然會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例如,在中國人看來,「龍(dragon)」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徵,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裡,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據《聖經》記載,「龍」是罪惡的象徵。所以,西方人對中國人自稱是「龍的傳人」無法理解。
所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溝通是極其重要的。充分認識到語言含義和交流方式的差異,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二) 倫理法制的差異
中國傳統文化重人倫輕自然,追求社會與人、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重群體輕個體,強調人際關系、人情味,表達的是群體性、群體意識,注重人情世故,愛好面子,養成謙虛、謹慎、忍讓、含蓄的傳統性格。所以中國人喜歡從倫理、道德上評判和處理問題,「倫理至上」是中國人的行動准則,占據主導地位。「重義輕利」更是儒家思想的主流意識形態,任何事情都是先看情,再講理,重情輕法。處理糾紛時首先考慮是否能得到周圍的輿論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種倫理意識的准確反應。
西方人推崇的是「個人利益至高無上」。以個人為本位,追求的是個人利益的實現,趨利避苦是個體的本能,事功求利是生存的目的,注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構成了西方主流文化,起主導作用,導致西方社會重理性而輕情感,處理問題更注重的是法律和邏輯性。例如,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一切都是按照合同辦事,處理糾紛時以雙方簽訂的合同條款為主,情面放在其次。
因此,了解不同民族意識和倫理的差異,是不同民族在國際交往中互相理解的基礎。
B. 商務談判與跨文化交際
國際商務談判在當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種特殊的跨 文化 交際形式。人們在進行這些特殊活動時一般只重視學習言語交際的方式而忽略非言語交際的重要性。下面我整理了商務談判與跨文化交際的相關知識,供你閱讀參考。
文化與交際的相互關系
所謂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胡文仲)。交際是文化的產物,是文化不可分的組成部分。文化內涵是交際的具體內容,文化意識是交際的思維基礎,也就是說,民族文化同民族語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民族文化,也就不可能掌握這個民族的語言,更談不上什麼交際。然而,由於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以及宗教等環境的不同,各自的語言環境會產生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諸語境因素。在跨文化交際中,最大的干擾因素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
國際商務談判的特點
按照最一般的認識,談判是指人們為了協調彼此之間的關系,滿足各自需要,通過協商而爭取達到意見一致的行為和過程。談判雙方參加談判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交換觀點進行磋商,共同尋找使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從這層意義上講,談判本質上是一個交際過程,所以談判過程也遵循交際過程的模式。談判有很多種,本文主要討論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談判涉及到不同國家即不同文化之間的合作交流,應該遵循跨文化交際的規律。但是,商務談判是涉及到經濟利益的商業活動,與普通的跨文化交際又有很大的不同。
跨文化非言語交際在商務中的運用
跨文化非言語交際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運用一般說來,交際可以被分為兩大類:言語交際以及非言語交際。除了言語交流,我們的話語音調,眼神的交流, 姿態,手勢,觸摸以及面部表情等都在交際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統計表明,非言語交際佔了所有交際手段的93% 左右, 且比言語交際更具可信度。非言語交際是指人們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語言以外的所有交流方式,它具有語言交流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共同構成了交際的全過程。
同語言一樣,非言語交際方式作為一種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不僅僅是一套相對物質的符號系統,也是一種文化形態和社會現象,並具有相對穩定和不斷發展的屬性。同言語交際方式相比,非言語交際方式具有更真實的傳遞信息,更准確地表達思想,以及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起著關鍵含義的作用等功能,並達到高質量的交際目的。在進行跨文化溝通的時候,成功的關鍵之一就在於是否理解了非語言溝通。在國際商務談判中,雙方各自的語言都是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的,而眼神、表情、手勢等非發音器官來表達的非語言交際更是溝通談判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著重討論這些非言語行為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的運用。
1.藝術地運用眼語
愛默生說:“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用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一切。”人的眼睛能傳神、會說話,最能表達細膩的感情。與陌生人初次交談,視線落在對方的鼻部是最令人舒服的,直接注視對方眼睛的時間反而不宜過久,因為長時間凝視對方會令人不自在。當然,如果完全不注視對方的眼睛,會被認為是自高自大、傲慢無禮的表現,或者試圖去掩飾什麼。所以,學會察言觀色是非常重要的。在國際商務談判中,美國商人認為不正視他們目光的人是躲閃的、不誠實的;但是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許多地方,低垂目光表示尊重;而在許多印第安族,正視客人的目光則是不尊重的表現。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談判磋商時若出現意見分歧,日本人傾向是不願將沖突公開化。他們比較講究以婉轉的、含蓄的方式或旁敲側擊來對待某一爭議,以避免與對方的直接爭辯,他們商談問題注重情面,但強調非言語行為的交鋒,而不作明確語言交流,剋制或忍耐是一種慣例,體現出日本人的價值觀。所以一般在爭論問題時,他們一般不看對方的眼睛,而是直視對方的胸部,力求避免對方視線的直接接觸,否則被認為是一種缺乏修養或被激怒的表現。
2.巧妙地運用臉語
在各種不同的文化中,面部表情是很不相同的,它可以傳遞出諸如生氣、高興、悲傷、驚訝等感情。為了能夠體現這種多樣性,這里主要討論一種面部表情——微笑。微笑是一種典型的具有不同含義的非言語溝通行為。在某些文化中,微笑可以表示恐懼,微笑也可以是化解潛在攻擊的 方法 ,微笑還可以表示友好,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微笑可能代表緊張或尷尬。在美國文化中,微笑有很多種意思,如愉快、友好、歡樂,這一點與很多亞洲文化中以微笑表示恐懼或尷尬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為了能夠在跨文化交際中取得成功,如果能夠弄清楚微笑的意義,就可以幫助你避免誤解,更有效地進行溝通。與美國人做生意,“是”和“否”必須保持清楚,這是一條基本的原則。當無法接受對方提出的條款時,要明白地告訴對方不能接受,而不要含糊其辭,使對方存有希望。有些人為了不致失去繼續洽談的機會,便裝著有意接受的樣子而含糊地微笑,這樣將會導致糾紛的產生。萬一發生了糾紛,就更要注意談判的態度,必須誠懇、認真,絕對不要笑。
因為在美國人看來,出現了糾紛而爭論時,雙方的心情都很惡劣,笑容必定是裝出來的,這就會使得對方更為生氣,甚至認為你已經自認理虧了。四、增加相互了解是跨文化國際商務談判成功的關鍵交際雙方加強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認識是至關重要的。有時,來自不同文化的人誤解了非言語行為所表達的一種信號的含義;有時,他們全然忽視一個信號或錯把一個毫無意義的非言語行為認為有重要含義。
許多實例證明,交際者對雙方文化上的異同了解得越多、認識得越深,跨文化交際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通過對非語言信號的觀察和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對方當時的物理狀態和精神狀態,從而為發現對方的需要提供可靠的基礎。而實際上,國際商務談判中相當多的情況是:交際雙方對彼此的文化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是通過交往才逐漸有所了解的。非言語交際是談判雙方需要在交流中不斷學習和模仿的,包括學習非言語交際的文化背景、文化差異及不同的習俗,並學會遵守特定的文化背景中的規范和約定俗成。由此可見,國際商務談判中非言語交際行為的運用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
C. 假如到了英國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的哪些問題為什麼
由於中英文化存在著差異,當然會有所不同。下面UKEC英國教育中心為大家介紹去英國留學之後要注意哪些問題?
談話切忌拐彎抹角
在英國談正事或工作的時候最好直接切入主題,拐彎抹角地說話會被視為浪費時間。英國人說「no」的時候並不是要開始與你討價還價,而是表示他們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同時,英國人是很有幽默感的,但他們在戲謔的時候,外表可能看起來很嚴肅,在嚴肅的談話中穿插一些輕松的笑話。
社交從酒吧開始
中國學生對英國人的印象可能是禮貌卻冷淡。通常英國人不喜歡過於親熱,覺得這樣膚淺而且不真誠,太多的熱情和關注會讓英國人感到奇怪和不自在,所以和他們建立友誼確實要花些時間。隱私對於英國人來說十分重要。個人問題,例如婚姻、戀愛關系、財政、健康等話題應當避免,除非對方是很好的朋友。另外,酒吧是英國人喜歡與朋友相聚的社交中心,中國學生可能會被邀請「出去喝一品脫」(go
out to have a pint)作為與英國學生社交的開始。
吃飯、聊天交替進行
到英國人家去做客,應准時赴約並准備一些小禮物,早到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吃飯時,吃完自己餐盤里的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如剩下食物,在英國意味著客人不喜歡這些食物。英國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聊天,這時需要注意吃東西和說話交替進行。吃東西的時候張大嘴和說話,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吃飯時最好只往嘴巴里放少量食物。如果你必須張大嘴巴,最好用一隻手遮住它。在英國文化中,飯後留下來進行社交談話被視為禮貌的行為,因此聚會可能多延續幾個小時。
凡事情要預約
在英國的生活中與人交往還要注意,拜訪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對方,不速之客會讓人討厭。應當盡量避免在晚上10時後打電話到別人家,晚上11點後打電話很可能被英國人當作有緊急事件。英國的許多服務都需要提前預約,如看醫生、理發、美容、配眼鏡等。如需要取消預約時,必須提前24小時通知對方,否則可能須支付取消費。
多學俗語用處大
在英國的生活中,中國學生可能會遇到許多不熟悉、甚至不明白的俗語。提前了解一些俗語會給初到英國時的生活帶來很大幫助。例如,「Loo」指廁所(WC),「Tube」指地鐵(metro),「Tea」在某些情況下指正餐,「Pants」指內衣褲。人們說「flat」(公寓)而不說「apartment」。「Tolet」的意思是「供出租」。在非正式場合,常用「Cheers」代替「Thankyou」。而當人們說「lovely」、「brilliant」、「magnificent」的時候,他們的意思是「yes」。
付小費,不砍價
在英國餐館里給小費是很普遍的,因為賬單里不包括服務費,通常在餐廳要按賬單的10%左右支付。在英國的自助快餐店中,顧客應當自己收拾吃剩的東西,不能像在中國一樣把殘羹剩飯留在餐桌。中國人在買東西時都習慣討價還價,而「砍價」在英國的商店和市場中卻並不常見,即使是在地攤上。因為英國地攤上的東西價格已經很便宜,一般攤主都不會同意再降價。
D. 如何在跨文化交際中避免中西文化沖突
1.中西跨文化交際中經常出現的文化沖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會出現的文化沖突有很多種,在這里我們不可能一一敘述,只能列出比較常見的幾種。
1.1隱私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於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願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願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願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願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上中西雙方經常發生沖突,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裡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裡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1.2時間觀方面的沖突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並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後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適應。
E. 如何解釋跨文化交際中的誤解和沖突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當代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漸深入,西方社會的人和事物越來越多地走進了我們的視野,放眼今天的世界,「全球化」(globalization)已成不可抗拒的趨勢,其浪潮洶涌澎湃,將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群統統捲入其中。跨文化交際正在成為越來越普遍的日常現實。這就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與西方人接觸和交往的機會,對於加深我們對西方社會的了解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來自陌生的文化和國家,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與我們迥然不同的人,而文化之間的差異往往會給交際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難與問題,誤解、困惑、矛盾甚至沖突也因此而時時發生。
一.中西跨文化交際中經常出現的文化沖突在中西跨文化交際中會出現的文化沖突有很多種,在這里主要列出比較常見的幾種。
1. 隱私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於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願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願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願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願意讓別人干預。因此在隱私問題上中西雙方經常發生沖突,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裡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裡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2. 時間觀方面的沖突
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在西方,要拜訪某人,必須事先通知或約定,並說明拜訪的目的、時間和地點,經商定後方可進行。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西方人對此往往感到不能理解。
3. 客套語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4. 飲食習俗方面的沖突
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西方人比較隨意,吃飯的時候,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通常會舉杯祝福,但幾乎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
5. 教育理念的沖突
中國人比較注重孩子的學習效果,尤其是文化知識的掌握,而西方人卻看重孩子學習的過程,認為孩子只要嘗試了,結果怎麼樣關系不大。中國人習慣對孩子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中的每件事都進行干預,使其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規劃線路來發展。西方人非常重視孩子的自由發展、獨立精神與人本化教育,中國的家長傾向於以大人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同樣作為父母,西方人始終是用平等、尊重的心態和孩子像朋友一樣交往。他們盡可能地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自然成長。
6. 個人價值取項的沖突
中國傳統文化一向推崇無私奉獻與團隊精神,中國人普遍認為集體的利益高於一切,而西方文化則非常崇尚個人主義,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與獨立意識很強,喜歡隨心所欲、獨立思考,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個人利益。例如:公司如果有一個緊急任務需要加班完成,中國人肯定是二話不說哪怕是通宵加班也要完成,而西方人會對此表示強烈抗議或拒絕,認為公司這樣的安排很無理,侵佔了他個人的休息時間。
7. 行為規范方面的沖突
中國人信奉「沉默是金」,認為沉默里含有豐富的信息,甚至「此時無聲勝有聲」,而英語國家的人對此頗感不舒服。在西方人看來,與人交流時,應該注視對方的眼神,保持眼神的交流意味著對彼此的尊重以及對談話內容的專注。但是中國人好像並不太習慣說話時看著別人的眼睛,也不習慣於對方長時間地盯著自己看。
8. 非語言交際方面(如:身勢語言和空間語言)
在西方一些國家中,朋友見面習慣用擁抱或親吻來表示見到對方的激動之情,而中國人通常比較含蓄,僅僅用握手來表示。中國人看到年輕的父母帶著可愛的孩子時,總是願意撫摸孩子表示喜歡,而做父母的也為自己的孩子被人喜歡而驕傲。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對此比較反感,他們不願意讓他人撫摸自己的孩子。
二、如何培養日常生活中跨文化交際能力
1.提高跨文化意識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際中,要不斷提高跨文化意識,尊重對方文化,承認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的態度對待對方文化,並學會相互間理解對方文化與母語間的文化差異,逐漸適應並接受這種差異,學會將母語文化融入對方文化中,將對方文化融入母語文化中。為達到這一交際目的,應該積極地參與到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立相互間的信任感、採取改變自我的態度,努力學習對方文化,努力適應對方文化,避免自我文化的優越感。在接受對方文化的同時,要努力排除母語語言文化的干擾,學會理解和接受對方文化的交際原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學會將詞語置於目的語文化環境和實際交際環境中理解其文化涵義和交際價值,注意進行目的語和母語詞語的語言概念意義的對比。不僅要正確了解所學詞語的語言意義,還要正確理解其文化涵義,學會在實際交際中正確、得體地運用所學的詞語。 因此,中西方各國間在交流中由於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間的碰撞而引起某些誤區,又通過相互承認、理解對方文化並相互吸收對方文化,在保留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來文化,使各國間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以達到相互間的融合。
2、掌握西方文化背景知識
在中西方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如:國家概況、日常生活、個人交往、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注意母語與所學語言文化之間存在的不同點,通過對比的形式加深對所學語言文化的認識和了解,找出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避免無意識地用母語的思維方式或觀念套用目的語。注意區別母語與目的語在日常生活、詞彙表達、身勢語言、空間語言、時間語言以及觀念、信仰、道德准則、行為規范等諸方面的差異。培養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避免出現交際誤區,便可以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而成為跨文化交際的成功者。
F. 跨文化交際能力由哪些組成部分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跨文化交際語境中(特定場景),交際者得體(符合目的文化的社會規范、行為模式和價值取向)、有效(實現交際目標)的交際行為能力。
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需要考慮構成概念內容的基本要素的意義。交際技巧可以體現交際能力,但是行為本身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社會評價,交際能力可以表現為得體的交際行為。
行為的恰當性取決於所處的環境和被交流的對象,在一種情況下的「恰當行為」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不合適。一個精通中國文化的美國人在跟中國人打交道時表現出很強的交際能力,但在跟阿拉伯人打交道時就顯得不知所措了。
交際能力是指交際雙方對對方的印象或評價,或交際能力是指對交際行為的社會評價。
(6)跨文化交際中的規避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社交時應主要掌握以下心理原則:
1、互酬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他們的行為是相互有益的。因此,在交往中,我們應該常常想到「給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你拒絕,你會失去朋友。
2、自我袒露的原則
向他人敞開心扉比閉門不出更令人滿意,而且這種良好的感覺會再次傳染給他人。
3、真誠評價的原則
人在溝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互相談論,互相評價,評價對方的態度要真誠,感情要真誠,如果惡意誹謗、口是心非,或者不予理睬,都會引起別人的心煩意亂和反感。最後是互利原則。解決人際關系中的不和諧矛盾,應遵循互惠原則。「互惠」是矛盾雙方都能接受的調整。
G. 如何有效避免跨文化溝通中的障礙
按照下面步驟做,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和異國同事交流,增進與他們的感情。
1、認識到文化語境的差異
跨文化交流的第一步是認識到文化差異,跨文化交流從認識其他文化開始。
2、尊重文化語境的差異
一旦你意識到了文化語境的差異會影響跨文化交流,你要做的就是尊重這些差異。在你遇到一種不同的交流方式時,學會接受差異,學會積極聽取他人意見。
3、調和文化語境的差異
只是認識和尊重差異還遠遠不夠,你還需要學會如何調和這些差異。互相理解和換位思考可以增進差異的調和,你還要學著用它們去提高同事間的交流效率,推動生產力。
促進不同文化語境間交流的方法互相學習
通過你身邊一兩名外國朋友來學習他們的文化,你可以把從一位同事身上學到的應用於所有來自這個國家的同事。我有幾位南亞和南美的同事,他們幫助我理解他們的文化,而這些也使得我更加專業。
對編程人員來說,我建議請你全世界的同行們檢查你的代碼,這個過程能讓你觀察到其他文化中人們怎樣進行反饋、勸說他人,和最終進行技術決策。
H. 請解釋一下什麼叫跨文化交際,並陳述跨文化交際為什麼日益受到重視。
是不同文化底蘊的交談,有了交談才能了解對方
I. 如何在跨文化交際種避免造成誤解
正視跨文化差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與文化的碰撞產生的分歧從根本上來說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因此尊重不同於本土文化的異國文化是跨文化交際的基礎,而尊重開放的心態只是一個開始,因不了解對方國家文化禁忌而觸犯逆鱗而造成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