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文化的優缺點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心中隱隱的溫柔
一、論述西方文化的特點和優缺點。西方文化的特點:1、時空分立與天人相分。西方文化主張天人相分,二者是對立的關系。人要生存就必須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為了征服自然,首先得認識它。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種問題和現象,導致了其哲學和科學的長足發展。近代西方人在征服自然方面遠遠超過中國人,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使人對宇宙的認識更加深刻。2、崇尚理性。西方很早就把理性當作內在自主的活動,所以理性包含著一個辯證的過程,其自身的發展受歷史發展的影響不大。西方科學的發展就證明了西方文化在崇尚理性的前提下方法意識的不斷突破。3、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構成西方文化模式的基本特徵和主要內容。4、基督教精神。在西方,基督教肯定了上帝的絕對和永恆的存在。基督教追求人人自由平等的觀念,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是自己信仰的主宰,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上帝面前,人人施展才華,競爭、進取、冒險、開拓,取得成績後才能成為上帝的選民。西方文化的優缺點:西方文化的獨立性和開拓性使西方人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在不斷地進行廣泛、細微的知識性探索。正是這種積極的開拓精神,使西方的政治體制在不斷地完善,科技也取得了飛速地發展且發展的空間也越來越大。當然這種文化的挑戰、冒險、開拓精神又往往具有徵服性和掠奪性。這一點與它的文化傳統有關,我們從希臘神話里就能發現一些具有人格的超人,大都是些勇敢的冒險家和強悍的征
『貳』 關於歐洲文化,你有什麼想說的
歐洲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歐洲文化還是給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了不少有營養的成分。不過,從辯證角度來看,我們也要看到歐洲文化的局限性和缺點。實際上,在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歐洲文化中的不少負面因素,已經體現得越來越明顯,這值得我們國人認真思考。事實上,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充滿信心,充分借鑒包含歐洲文化在內的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擯棄其他文明中的負面因素,這樣我們的社會、民眾才能不斷進步。
不過,進入核能時代之後,歐洲文化的缺點也逐步顯現出來,並成為現階段歐洲發展的阻力。歐洲文化並不是個包容團結的文化,而是提倡擴張和佔有。這就使得英、法、德等歐洲大國相互角力,內部難以形成凝聚力。從語言角度來看,歐洲大陸上的大量各自獨立的語言體系,正是文化孤立、相互內耗的體現,也是一種傲慢的象徵。這種文化,也使得歐洲人在重大災難來臨之際,不能形成有效的團結局面。這個弊端,在疫情的沖擊下,顯得特別扎眼。
『叄』 誰能分析一下西方文化的缺點。難道東方文化真的一無是處憤青勿擾!
看到你的問題,我很欣慰,現在竟然還有這么熱血的年輕人,讓我看到了祖國的希望!
說說我的觀點。首先要理解西方文化為什麼會強調個人、弘揚個人的利益至高無上呢。
根本原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文化基礎。
要明確一點,任何一種文化能夠發展起來,都必須能順應並促進當時的經濟發展。
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之前的數百年,歐洲一直處於神權統治的黑暗時期,
在文化方面,教義是至高無上的,人的身體靈魂要獻給上帝等等。於是宗教勢力,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製造了很多慘無人道的迫害手段,比如焚燒女巫、將不信仰基督教的人指為異教徒、關進瘋人院等(可以看看福柯的《瘋狂與文明》)。
在經濟方面,也是最根源本的方面,所有的資產資本都集中於教會、領主等少數人手,實行嚴格的管制。他們不僅剝奪了人們的財富,更剝奪了人們獲取財富的權利。
歷史上的西方,統一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由零零散散的小領主小諸侯國家統治的,不像中國有如此強大的中央集權,因此言論上是相對自由的,在A國發表反動言論受到通緝,走兩步就可以跑到與其對立的B國去。因此西方的精神文明,實際上由於激烈的競爭狀態,更加彭勃地發展了。我們知道,經濟的發展需要的是統一,而文化的發展則需要的是激勵,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文化基礎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到最激烈的程度,而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高點卻是在隋唐朝,西方的文化開始萌芽於我們的隋唐宋時期,而經濟發展速度的最高點卻是在我們相對最弱的時期-明清時代。
後來,民間的反教會壓迫運動不時興起,反教會反專制呼籲人本人文的思潮逐漸走強-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了,之後又逐漸走高-啟蒙運動,這種逐漸發展的文化運動,讓社會上出現了更多的中產階級,他們中有醫生、訴訟師,有作家,音樂家等等。這些人也許並不是很有錢,他們是純粹從文化上支持人本主義的。接著,由於歐洲科技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使得那些土地主們逐漸發現有比種地更能賺錢的買賣,甚至有些不種地的人,光靠加工自己種出來的棉花,就能掙得比自己還多,但是由於在封建社會官僚的權力很大,他們就能夠剝奪那些靠頭腦掙錢的生意人,隨便給你加個這稅那稅的,不服氣就收你廠房等等,於是當時社會上的中小資產階級,毫無疑問是反對封建統治的。大官僚和大地主呢,在進行了大量的剝削、圈地等積累了第一桶金後開始了自己的資本運作生涯,但發現他們上面有比自己更有權的人,在垂涎著他們的財產...生意人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反對特權,反對官僚,必須有足夠自由的市場,才能夠正常地運作自己的資本。於是,當西方社會普遍地發展到做生意比種地來錢的快的時代,從下到上,一層一層地反專制,反官僚,反特權,直到反到最高權力者-君王,這時候資產階級革命就轟轟烈烈地、自自然然地爆發了,而他們的群眾基礎、文化基礎是什麼呢,正是當時同樣轟轟烈烈的人文思潮運動,「自由、公平、私人財產不可侵犯等等」。
看到這里,清楚了嗎?說白話點,西方人,是為了人人能更好地做生意,才發展出權力分治
的政治體制,以保證公平,自由的市場。並且他們的經濟學思想,就是「人人都為自己的利益努力,但卻不知不覺促進了整體的利益」,「自私導致的無私」,這個觀點在西方盛行將近百年。
剛剛從黑暗統治里解放出來的歐洲人民,在受了幾十年蓬勃發展的新時代雨露的滋潤之後,西方的經濟,技術都發展到空前的速度,廠房規模越來越大,資金需要量成倍地增長,人們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豐富,小小的一個歐洲,已經被開發殆盡,這時候怎麼辦呢。有那麼多買家,賣家就自然擠破頭了往海外尋找新的土地,礦產、資源。於是開始了兩百多年的血腥殖民史,為了什麼呢?說白了,還是為了做生意。他們對本國的國民,的確是民主自由的,但是對那些殖民地的人民呢,卻是比歐洲黑暗時代甚至奴隸時代更慘無人道的壓迫!為了什麼呢,為了做生意,為了滿足他們本國國民旺盛的生活需求。
這里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西方社會,經過短短的一百多年,創造了比過去千年還豐富多彩的社會呢?如果你學過經濟學就知道,市場就是供給和需求相互實現的地方,達到均衡的時候的指示數字就是價格。最初,剛解放的歐洲,人們的生活從飢寒到溫飽,這段時期的需求自然是旺盛的,永遠只有做不完的貨,沒有賣不掉的壓倉,從溫飽到小康,這段時期人們眼界慢慢打開了,開始學會享受生活,需求從數量的要求轉到了種類的豐富,資本家們為了更高更快更強地做生意,發展科技提高生產力,發展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流動成本,更快更大規模地生產,這一切文明,都是雙贏的結果-百姓們過上好日子,只要自己想且能買的,都能有賣家給你變著法地提供,賣家偷著樂著背地裡數鈔票,用錢去生更多的錢。當然,生產是以剝削殖民地為基礎的。
西方社會,引以為傲地將他們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本」等口號當做是這百年來西方蓬勃發展的真理,人們這時已經過膩了小康的生活時候,需求的增長慢慢放緩。人的慾望畢竟不是無窮的,但供給方卻還在拚命地生產,終於到了整個社會供過於求的時候。於是20世紀30年代,西方最著名的經濟危機爆發了,這時出來一個叫凱恩斯的傢伙,他發現了原來人的消費慾望是隨財富增長地越來越慢的,窮人才會「月光」,越富的人,越傾向於保守自己的財產。誰叫你西方人幹了那麼多剝削的事(包括颳了我們中國一大筆),搞得社會上富人那麼多,導致都不想買東西了。這時候怎麼辦呢?有兩個辦法,一是政府幫人們花錢,投入到鐵公基(所以為什麼富人要交的稅更多,部分是為了社會穩定,更重要的是這個原因),二是發展更有效的「誘惑」手段,把人們的購買慾望調動起來,有慾望要賺錢,沒有慾望創造慾望也要賺錢,於是出現了種類紛繁的手段,不要單以為是廣告哦,當今社會的一切媒體,凡是跟商業掛鉤的,都是商業消費促進手段。比如什麼《康熙來了》,某某期講「高跟鞋大展SHOW」,「女王的護膚品」,xxx...讓你有意無意地激發著慾望,於是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充斥著慾望的社會,很多慾望其實不是人們的主動慾望,而是被動慾望,是被資本家們吹出來的泡沫慾望。泡沫自從資本主義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只不過從上個世紀開始,它被吹到了無比大的狀態,哪怕稍微貪心地多吹了一口,就破裂一次,經濟就波動一次。這就是現代社會,為什麼物質生活如此發達的今天,反而發現人們的幸福感,似乎並不比以前提高多少,尤其是西方社會的普遍問題,就是人類的道德退化,精神空虛,心理疾病患者越來越多,等等社會的種種不良現象...
西方社會是個很理性的社會,這是他們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發展起來的原因,其實所謂「自由、平等、民主」,這些好的詞彙背後是「弱肉強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物質至上」等「理性的反面」。幾年前的我,也是青澀一片熱血,經常看著外國是多麼民主,多麼發達,多麼讓人嚮往,但隨著閱歷的增長和對西方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的深入解讀,就發現了實際上西方社會並非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它目前的美好-歐洲人民的高福利生活,美國人民的超前消費生活,都是建立在一百年前,對其它國家,尤其是對我們中國,赤裸裸的血腥掠奪之上的,沒有當初丑惡的原始積累,那骯臟的第一桶金,就沒有他們現在利滾利滾到這個時候的發達,也就沒有現在能站著說話不腰疼地指責我們污染超標,指責我們不重視人權,指責我們對其它國家的無償援助是破壞公平的國際市場,指責我們人民幣不升值、逃避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殊不知,這些事情,他們在發展的初期,都做盡了,而且其目的真的是像他們自己說的那樣。對於我們中國當前,西方國家依然是虎狼,他們眼中的依然只有利益,而且是血淋淋的、理性的、冰冷的利益。
中國是一個最熱愛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是很講感情的,是個很浪漫的民族。咱們的祖輩,其實並不希望月亮上全是冷冰冰的環形山,寧可相信那上面是住的美麗的嫦娥。這跟西方的純粹理性的利益主義、科學主義不同。中國歷來是個很人文的社會,也是個感情很豐富的國家。什麼意思呢?在中國,那種很純粹很理性的人,沒有感情世界的人,是不會讓咱們中國人接受的。每個中國人多少要有點性情。也許這么說可能還不明白,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相信《潛伏》這部電視劇大家都看過,裡面的正反主角:余則成和李涯,都深受觀眾的喜愛,這也是該局成功的地方,大反派也能深受觀眾喜愛和同情的並不多。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是有信仰的人!不因為他們各為其主,只要是為了自己的信仰,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人,都會受到大家的肯定。相反,裡面有個真正的「大反派」-謝若林,當然他也有信仰,只不過信仰得太赤裸裸,沒有一絲浪漫情懷,他的信仰發出的陣陣銅臭,在他抽著大煙,懶洋洋地躺在床上出賣著自己的政府的時候讓人的鄙夷到了極點。
中國人推崇的偉大,是為別人創造幸福,西方人推崇的真理,是為自己創造幸福。
當然謝也有他執著的地方,那就是交易規則,他是個徹頭徹尾的生意人,投機商,這在已經全世界西化的今天,或許是會受人稱道的。正如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如果你看過他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的采訪,就會發現他其實和謝若林是一類人,但當今世界,除了東南亞,日本、韓國、中國台北的人民最其恨之入骨之外,其餘的人,心中似乎多少對這位精明的投機商投以幾分微妙的崇拜,對他的幾場轟轟烈烈的游戲,懷揣著復雜的羨慕。
那麼就以喬治索羅斯的話,結束這片冗長的分析吧:
「在金融運作方面,說不上有道德還是無道德,這只是一種操作。金融市場是不屬於道德范疇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於這里,因為它有自己的游戲規則。
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會按照已定的規則來玩這個游戲,我不會違反這些規則,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或要負責任。從亞洲金融風暴這個事情來講,我是否炒作對金融事件的發生不會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樣會發生。我並不覺得炒外幣、投機有什麼不道德。
另一方面我遵守運作規則。我尊重那些規則,關心這些規則。作為一個有道德和關心它們的人,我希望確保這些規則,是有利於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的,所以我主張改變某些規則。我認為一些規則需要改進。如果改進和改良影響到我自己的利益,我還是會支持它,因為需要改良的這個規則也許正是事件發生的原因」
『肆』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哪些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等。東西方文化從現象上看,顯然有很大差異,從本質上看,東方屬於整體文化,而西方是個體文化。但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也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
思維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實證,剖析整體再加以綜合;在西方哲人看來,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歸納推理,演繹推導,而是基於事實,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加以識別、理解和進行整體判斷。
價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西方人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是人類社會的基點。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有個人才有社會整體,個人高於社會整體。
中國人注重群體、社會、和諧。中國人的價值觀,強調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整體利益,只有整個社會得到發展,個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倫理道德:
西方人注重個人放任,創新發展,張揚榮譽;西方人崇尚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成就而自豪,從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和獲得成就後的狂喜。
西方文化鼓勵個人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較淡漠。中國人注重謙虛謹慎,不偏不倚。
中國文化在個人取得成就時,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謹慎。
『伍』 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有哪些不兼容性
西方文化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有極大不同的。簡單來說西方文化是外向裸露,而我們的文化是含蓄內斂。西方文化更注重個人,傳統文化更看重對別人的影響。
含蓄的文化有含蓄的美麗,開放的文化有開放的燦爛,每一種文化都值得被尊重。我們應該接納各自文化的精華,去除各自文化的糟粕,自由的選擇自己願意遵循的文化。不兼容的文化之下成長的孩子不代表不能對話,努力成為一個優秀上進、樂觀開朗的青年人!
『陸』 西方文化的特點和優缺點
西方文化的特點
一、成型期:「分子論」標志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作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
二、住留期:工業經濟使西方文化達到鼎盛
西方的物質文化對於促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向人類展示了物質境界的光華,使神學中對物質境界的描述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現實,並向東方文化展示和證實了物質運動的力量。西方的物質文化因此而與東方文化並列,但是,西方的物質文化呈上升趨勢,東方的精神文化呈下滑趨勢。
從「分子論」到工業經濟的鼎盛,或者說是到知識經濟的前夜,這是西方物質文化的正向發展時期,主要特徵是創造嶄新的人類物質境界,完成人類對物質本質的認識。他的不足之處,在於思想境界不高,思維空間很小,所看到的是與人類生活很近的物質范圍,再往宏觀和微觀深入,對稍微遠離人類生活的物質運動,就很難看到了。而且,人們越來越偏重於技術的發展,涉及到對物質本質認識的那種科學發現會越來越少。
這個時期,西方物質文化的發展極其迅速,並很快以物質的發展力量而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不僅把世界文化中的物質觀念從神學中拉出來了,而且由於高速發展的慣性,以物質的有形、凝重和光華,牽引著人類的心靈,人們趨之若騖。西方物質文化形成的巨大旋渦,使整個世界文化都旋進去了,工業經濟創造的物質奇跡,顯示的物質力量,使西方的物質文化達到了鼎盛。
三、敗壞期:知識經濟使西方文化敗相顯露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物質決定精神的,西方社會從物質文化中獲得了精神的快樂,但是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又使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甚至墮落為促使物質文化敗壞的「腐蝕劑」,因為西方物質文化的精神是附屬於物質的。
西方物質文化的內涵隨著工業經濟的日益發展而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有新的科學原理出現,人們便以此加深對物質本質的認識,增強文化的精神內涵,擴大認識的思維空間。到後來,新的科學發現,激發的是人們用新科技去搞經濟競爭,去顯示國家實力,甚至搞國家霸權主義,不太關注物質本質是個什麼東西,不太注意新科技思想對文化精神內涵的增強,不太理會新科技是否會擴大人類對宇宙和物質認識的思維深度,人們的目光越來越短淺。
高度發達的物質境界,太快的物質發展速度,物質文化缺少人類精神的制約,使西方物質文化的敗相顯露。金錢政治,黑社會,販毒,偷稅,走私,色情,恐怖,霸權,核競爭,同性戀,嬉皮士等,這些丑惡現象不僅泛濫,而且還被製造成商業文化以圖賺錢,商業意識導致黑色文化的產生和泛濫,是西方文化發展的悲劇。
知識經濟被人們推崇,但是對西方文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過去,孔子有一句話:「學而優則仕」,講的是把經書學深學透,你就能「齊家衛國」,干一翻為國為民的大事業。文化大革命時期也有一句話:「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與孔子那句話含義是完全不一樣的。經學不是知識,而是對精神與物質共性的揭示。知識卻是「見物不見人」的物質文化,不管人類精神是什麼,不管掌握知識的人是什麼德性,人們只推崇物質知識,不注重文化精神。所以,這樣的知識越多,當然是「越反動」的,因為它干擾、破壞人類精神的發展。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物質文化至極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是禍不是福。知識,以其物質性擠佔了人們心中的精神空間,以其概念和定義使人的思維空間局限於物界,斷掉了與心靈空間的溝通和交流。長期陷於在知識中思維,人們可以不管知識的用途是否會損害他人或社會,所以會出現高科技犯罪現象。在中國經學中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常讀經書的人,經學學得越高深,越不會到社會中去犯罪。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們掌握的知識程度越高,社會的安全隱患就越大,因為一旦出現科學狂人,出現精神極度空虛的具有高知識才能的人,他們一旦不好的德性發作,就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華和凝重會象黑洞一樣吞噬著人的精神光輝。古人說:「福兮禍所伏」,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彩下伏著巨大的禍事,這是西方物質文化末期出現的敗壞現象。
回答者:匿名 10-24 18:07
一、成型期:「分子論」標志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作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
西方文化的優缺點
缺點:
1.社會高福利。這一方面的事實在歐盟成員國到處都是。根據歐盟的統計數字,1998年各國社會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重,除了南歐的四個國家和愛爾蘭是在23%以下外,瑞典、丹麥、芬蘭、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盧森堡都在30%以上,奧地利、義大利、英國都在28%左右,其總體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在2001年,歐盟15個成員國約3.8億人口的平均社會保障支出達到6405歐元(相當於64000人民幣)。在1993~2001年的8年當中,歐盟成員國的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已經從1764歐元提高到2574歐元;健康福利平均支出已經從1229歐元提高到1736歐元;傷殘福利平均支出則從363歐元提高到505歐元,這三項整體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
2.政府高稅收。2002年5月美國《福布斯》發表的關於世界30個國家稅收調查結果顯示,法國人承擔著全球最為沉重的稅賦,而且自2000年來連續3年居世界各國之首,稅賦壓力指數為181.2點,比利時以164.2位居第二,以下依次為中國(154.5)、瑞典(149.3)和義大利(147.5),德國和美國分列第15和16位,英國居第18位。一個企業主在法國的征稅率是70%,而在中國香港才只有21%;同樣,比利時企業家如果在俄羅斯和新加坡經辦企業,其凈工資收入要比在本國高出一倍。稅賦指數是根據最高個人所得稅、公司稅、財產稅、增值稅和職工、僱主支付的社會保障稅收等一系列指數綜合計算得出的。稅賦指數越高,企業主壓力越重。
3.生產高成本。以法國企業為例,對法國僱主而言,他們僱傭一個拿最低工資的普通勞動者,所支付的月工資並不僅僅是屬於員工的那6000多法郎,還必須為該雇員交納各種社會分攤金。其中包括全民社會捐助、社會疾病保險、養老基金、工傷事故基金、退休基金、失業基金等。在上述各種繳納中,以1998年收入計算,最低工資收入者本人要交納1626.26法郎(約248歐元),每月所得的純工資為5037.41法郎(約768歐元);而僱主支付的部分為2499.54法郎(約381歐元)。也就是說,在法國,老闆僱傭一個拿最低工資的職工,每月為他支付的錢的總數為9163.21法郎(約合1412歐元)。
4.社會高失業率。在上述情況下,企業要生存下去,必須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即千方百計地增收節支,降低生產成本。由於勞動力價格昂貴,許多企業就盡可能地減少雇員人數,這成為節約開支的基本方法。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由於各種福利待遇太好,也減少了一些失業者尋求工作的動力。比如說,一個合乎條件的失業者在美國一般情況下只能領180天相當於自己原來60%工資的救濟金,而在德國到2004年為止,按規定可以領6個月到30個月相當於本人凈收入67%的救濟金。根據德國銀行1996年公布的資料,將德國餐飲業一個拿最低工資的就業者每月的純收入,與領社會救濟者的收入比較後,發現失業者比就業者的收入只少141歐元。德國的失業率在2004年是10%,情況比較好的波恩也在7.3%左右。類似上述兩個方面的因素,對歐盟其他一些成員國的就業狀況也產生了同樣的影響。在1993~1997年間,各國的失業率平均在10%稍多一點,2001年下降到相對最低點7.4%,此後再次反彈,到2003年,15國的平均失業率又上升到8%。
5.競爭力下降。高成本無論對於企業來說還是對於國家來說,其結果就是競爭力的下降。在歐盟國家普遍存在的高福利、高稅收、最低工資水平規定、工時的縮短以及對雇員權利的廣泛保護等,都對企業僱主的經營、資金積累以及發展和競爭造成了很大壓力。一些企業陸續將業務轉移出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躲避歐洲高昂的經營成本。雷姆沙伊德市(Remscheid)的汽車門栓製造商Edscha公司已把近600個工作崗位轉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廠,其中不僅包括生產線的基礎崗位,還包括技能要求更高的研發崗位。Edscha總部現在僅有180個工人,而十年前有700人。負責生產和質量控制的海根·威斯納(Hagen Wiesner)說:客戶需要更廉價的產品,而公司在德國的工廠越來越難以實現這一目標。
企業競爭力的下降當然就會影響到國家經濟增長水平。在1997年之前,就GDP總量來看,整個歐盟15國的水平要超過他的主要對手美國。在1997和1998年前後,兩者還處於不分上下的狀態。但是從1998年開始,美國的發展速度卻已經迅速超出。到2003年時,歐盟的GDP總量為8.9億歐元,而美國的GDP總量已經高達11.3億歐元。
6.政府借貸和赤字增加。從根本上說,福利國家再好的社會保障,也不是主要由政府花錢買的。無論是一般稅收還是社會保障稅收,都是來自工作者的繳納。但是由於上述幾個邏輯環節的問題,就自然出現社會保障支出大於上繳費用的結
果。除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採取的消極僱工和一部分人因為能夠享受到不錯的社會福利而不願工作外,歐盟各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老齡化。根據歐洲統計組織發布的信息,1960~2000年期間,歐洲各國男性平均壽命已經從67.4歲延長到了75.3歲,女性平均壽命已經從72.9歲延長到了81.4歲;2000~2020年間,歐盟15國15歲以下的人口將從63.4百萬銳減到49.4百萬,15~24歲的年輕人將從46.8百萬銳減到38.9百萬,25~49歲的壯年將從139.3百萬銳減到119.7百萬;而同期內,50~64歲的人口將會從65.7百萬激增到85百萬,65~79歲的老齡人口將從47.3百萬激增到59.7百萬,80歲以上的老人將從13.9百萬激增到24.8百萬。
優點:范圍廣,福利程度高,具體數字就補給你找了,太麻煩了。
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