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道德文化有哪些項目

道德文化有哪些項目

發布時間:2022-12-16 04:07:02

1. 道德文明禮儀規范有哪些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禮儀、禮節、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律性,其基本的禮儀原則:一是敬人的原則;二是自律的原則,就是在交往過程中要克己、慎重、積極主動、自覺自願、禮貌待人、表裡如一,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約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適度的原則,適度得體,掌握分寸;四是真誠的原則,誠心誠意,以誠待人,不逢場作戲,言行不一。
一、個人禮儀
(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系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污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范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二)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式。
(三)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抬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並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鍾"。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抬,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2.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經典有哪些

傳統文化縱覽
1、簡介
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
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
、竹、民謠、黃土、
江、黃河、紅、月亮
十二
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農家、農民起義、鋤
;皇宮官府、宮庭文化、帝王
2、諸
百家
1.儒家(孔
、《論語》、孟
、《孟
》、荀
;思想:仁、義、禮、智、信;四書:《
庸》《
》《孟
》《論語》)
2.道家(
、庄
;思想:道德
、逍遙)
3.墨家(墨
、《墨
》、思想:兼
、非攻、舉賢、節儉)
4.
家(韓非、李斯、《韓非
》思想:君主集權


5.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
》)
6.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縱橫家(鬼谷
、蘇秦、張儀、《戰
策》)
8.雜家(呂
韋《呂氏春秋》)
9.
說家(
吳承恩《西遊記》、羅貫
《三
演義》、蒲松齡《聊齋志異》、曹雪芹《紅樓夢》)施耐庵(《水滸傳》)
10.兵家(孫臏《孫臏兵
》孫武《孫

》思想:強調作戰前
定要做
准備)
11.醫家(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孫思邈、王冰、張
、朱震亨、李
珍、張景岳)
3、琴棋書畫
4、傳統文
主要
指詩詞曲賦

《詩經》、《漢樂府》、《孫

》、《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
說》、

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
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5、傳統節
6、
華詩詞
古詩、律詩、絕句、近體詩、
題詩、自度曲(詞)、傳統詩詞等
7、
戲劇
8、
建築

些:http://ke..com/view/40254.htm
傳統道德觀:


家思想:
吳起與魏王泛舟江河
魏王誇說山河

固若金湯
吳起歷舉夏商各朝代
山河



說:
家強盛
德政
山河




舟內

寇讎
《鹽鐵論》:
道德

仁義

曰:
道德

仁義

《左傳》晉
公家



季文
相三君
私積

衣帛

食粟

藏金玉
器備
忠於公室
范仲淹:





顧炎武:
興亡
匹夫

古代先賢懂
思想
立統
諧發展
根本

先秦




概念

簡單


集合





音樂

必須
清濁、
、短
、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

入、周疏
等聲音
才能組
樂曲
若琴瑟

誰能聽
王夫

六經責我

七尺


二、政治理念:德政
《尚書》
惟德


《管
》稱:

所興
順民
;政
所廢
逆民
《論語》



北辰

德風
德草
季梁說:



聖王先

致力於神
君應

利益看作

利益
政權才能鞏固
權者

養民

令尹
文說:

政者
庇民

曠者
我取富焉
勤民
自封


政權
失關鍵


向背
社稷

君臣

自古亦


意誠

1.
君者修德

德字



身率
使

躬行其實
民先
2.政





事擾民
且要
民;

家理財
養民

養民力;
3.統治者要平易近
親民


提倡


社稷



主張仁政論
仁義論


桀紂

失其民
;失其民者
失其

其民

矣;
其民



民矣;


所欲與

所惡勿施爾
仁政必須與廣
民眾
利害相連
憂樂相通
樂民
所樂
憂民
所憂
《禮記》提倡
明德
親民
止至善
修身
齊家


德政:




民免
恥;道



恥且格

即引導
率先;政

制禁令;齊


思想
引導
民遵守


則處
刑罰;刑
使

敢犯
苟免於刑

見善
善轉變

德引導

禮節劃

知恥並
斷追求善行
朱熹:主張


政者

具;刑者
輔治
德禮則所





……
政刑能使民遠罪

德禮


使民
遷善
自知
故治民者
徒恃其末
深探其本

則民恥於

至於善者
講統治者發揮道德教化
作用


養民

使民
善至於至善

吉凶禍福



鬼神沒能關系
吉凶由
禍福


所召
古代
神論者駁斥
禱祝、咒術、
卜筮等迷信思想

政治家晏嬰認
齊君

由於
縱欲厭私
斬刈民力

祈禱



善祝
抵擋

民群眾
統治者
詛咒

苦病
夫婦皆詛




……雖
善祝
豈能勝億兆

三、民本思想:






邦本

歷代都相信君權神授
商紂王文武兼才
自比太陽
百姓說:
曷喪
予與汝皆亡
表現
民願與
同歸於盡
強烈反抗情緒
西周建
總結商朝亡
經驗教訓

敬德

保民
思想
保享於民
才能


西周統治者認
命並
永遠



轉移

求民主
帝關

民求主

所欲

民意
視自我民視
聽自我民聽
《管


認識

則愚


則聖

古代產
神論思想
春秋

認識
鬼神
能支配
神聰明

壹者



鬼神非
所親
惟德


道遠
道邇
非所及

主張


虐待
百姓

惡政;
警告
政者:

畏死
奈何
死懼

漢馬衍《車銘》:
乘車必護輪


民;車
輪安處
民誰與
四、倫理觀念:
《管



倉廩實

衣食足
才能發展

富強

想讓
民遵守道德規范
要讓
衣食

倉廩實
知禮節
衣食足則知榮辱

傳統思想
都注重倫理
道德教化
注重
道德修養

仁、義、禮、智、信

道德價值體系
希望
培養



修身

齊家



道德品質
基礎
德治
認仁

功利
仁義制萬事



道德或善
;禮
制度品節
禮者

亦言禮
屬於


復禮
克服戰勝自身
私慾
恢復

提高
道德境界
禮或

倫理道德
權貴富
者說
要節欲
縱欲

巨細
要謹察


必謹

理耶
欲耶

則敬

……

則敬

撥亂反
明紀綱
克字
殺賊工夫



五、義利

義利關系
倫理道德哲
價值觀念
儒家重義輕利



要講功利
造福於民;


能光講利
更要講義
義利





公私、邪
義利

欲、公與私

仁義
根於

屬於




所宜
義者

送給回答者一份禮物送香吻
贈言:好帥的回答,樓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誠摯謝意!
0
0
x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檢舉
<span
class="line
ui-line
last-line">

3.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愛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華民族自古崇尚「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即使自身富貴, 但也不做過份的事, 不窮奢極侈, 不為聲色所迷;

即使自身貧困, 但身雖貧而志不貧, 不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義之事;即使自身勇武, 但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濫用武力)的民族節氣。愛國主義作為民族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

2、利義: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強調建立一種和諧協調的人倫關系。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要求「見利思義」,「見得思義」。 「義」是指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利」是指個人利益,而得是指得到的。強調社會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個體對整體的 道德義務。

3、提倡美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實現人生理想的步驟和模式。

這種為人處世的基本 道德觀念,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活動和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起碼的行為准則。它正確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它是人類社會道德關系的具有科學性的優秀的遺產。

(3)道德文化有哪些項目擴展閱讀:

在中國傳統價值理念中,善的崇尚、追求、實踐是一以貫之的主線。首先,善是人性之本。「人之初,性本善」成為中國人啟蒙教育及做人的信條。其次,善是立身之基。

修身的核心在養善。最後,善是宇宙之理。「黃天無親,唯德是輔」。人秉善而行,即秉天道的規律而行事。在這個意義上,中國人的天道觀即是良心觀,天人合一是在這一價值層面得到普遍的認同與實踐的。

中國傳統道德要求必須將善在個體及群體的現實生活中全面推進,以實現人道之本。在個體層面,善是愛人和利人的修為和行動。首先要學會自律。其次要利人。

善與愛相連,要「泛愛眾」;再進一步便是「民胞物與」。善與愛的情懷在人類社會的實踐推進就是追求大同社會的實現,「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個體社會價值觀的最高追求,也是鼓勵無數志士仁人不斷為之奮斗的目標。

在群體層面,善的追求是將個體與他人、家庭、群體聯系起來,並在其中有所奉獻的價值實踐過程,其導向歸之於以群體(集體)為本。在群體中,善的實現是以仁愛為根本的。所以,仁愛主義是群體主義的基礎。

同時,善利群體的價值追求在於以鄰為善,互利共生,這構成了群體與群體交往的和平主義的價值理念。群體主義、仁愛主義及和平主義的實現,是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所謀求的人類共同生存的道德理想。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培育與實踐的重要場所之一在家庭,其核心價值理念為孝。家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維系家的核心在孝。孝首先是熱愛自己的生命並能發展延續生命。其次,孝是對父母、先祖的愛、養、畏、敬。

孝的基礎在愛,即「父子有親」;孝的實踐在贍養父母;孝的升華在敬畏;孝的終極關懷在慎終追遠;孝的最高價值追求在有所成就。

中國孝道的特殊性在於:孝與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就作為相聯系,與忠君愛國相聯系。這是孝的家庭價值觀與忠的社會價值觀內在合一性的體現,是個人、家庭、社會和諧穩定的價值維系。

孝的價值觀的本質在和諧。首先,孝是德之本。孝道的實踐與人性、人情、人道的培育其本質合一。其次,孝是教之源。立教在孝,現實地實現著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

教育貫穿著感恩、為他、奉獻、責任、有所成就等基本理念。最後,孝是天之道。中國傳統道德將孝同天理、天道相聯系,使中國人孝道德觀同天人合一宇宙觀、價值觀相合一。

這既體現了中國人宗教性的終極追求,又將和諧的價值理念貫穿於宇宙人生,植根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外在維系核心在「禮」。對個體而言,「禮」是立身達人之本。對群體而言,「禮」是交往之道、秩序之源、道義之樞、天地之理。

禮儀對個人的實踐重在冠、昏、喪、祭、朝、聘等人生的重要環節和重大場合。應該說,中國古人的一生都在學習禮儀、踐行禮儀、維護禮儀。人的文明化、社會化的標志就是禮儀化。

在群體社會生活層面,禮在士相見禮、鄉飲酒禮、鄉射禮、賀慶之禮、飲食之禮、養老禮、喪禮、祭禮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規范,

使群體生活的每一位成員均了解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定位。禮業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文化符號,成為鄉規民俗的基本准則和理念。

中國傳統禮儀同社會制度的結合,使「禮制」成為中國傳統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價值追求。「禁於將然之前」的道德教化與「禁於已然之後」的法制規范在「禮制」的具體推進實踐之中緊密結合起來。

「禮」上升到社會普遍價值觀層面,則是別、讓、敬、同、和。「禮」的核心是實現人與動物的區別。在禮的實踐中,中國人首先要培養敬畏的心理與意識,即敬畏天地、敬畏規律、規則。其次,禮培育了中國人的「誠」。

「心誠則靈」是中國人的普遍行禮准則。最後,禮使中國人走向和平。「禮之用,和為貴」。禮使中國道德價值觀的和平、友好進入到人際交往之中,進入到與群體、自然的友善相處之中,使中華民族走向「禮儀之邦」。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在中國人生產、生活和發展方面的核心理念是勤。

中華民族在道德價值上第一是生存。而生存的第一要務是勤勞。首先,在榜樣的樹立、輿論的導引上進行推動。其次,在天道的理念性上進行導引。

最後,在價值觀念的確立上堅持不懈。「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在教育中,生存觀也是首要的。

中國人是以家庭為本位的。所以,勤在家庭的實踐一是開源,即勞作、奮斗;二是節流,即節儉戒奢。

在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中,「新」與中國人的理想、夢想與超越境界的追求與實現相聯系。

《周易》是對上古文化價值的總結和對後世中華文明價值奠基的巨著,「新」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首先,《周易》強調「日新」。其次,強調要「與時偕行」。最後,要謀求變化和發展。

《周易》奠基的「新」的理念及儒家、道教、法家等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的共同弘揚及實踐,使創新成為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傳統「新」的價值觀在社會實踐層面的運用也處處體現。人的德和行的要求均在「日新」。在處事安身上,強調「敬其在己」;在立業上,追求「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

這種求「新」的精神,在中國古代儒商的開拓實踐中,在科技的進步上,在文學的創作上,甚至在中醫理論及實踐中等諸多方面均能夠實現不斷發展與突破。中國文化中的求新求變與不斷創新使中華文明不斷進步。

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新」的本質在於追求超越。其核心理念認為:人是理想的存在者,人是在追求超越中才能真正實現對生命尊嚴和生命價值的肯定的。

這種超越的特點在於:其一,在肯定主體的存在,在肯定現實、現世的存在中實現人的超越。其二,在每一件事情之中追求超越,「在事上磨煉」。其三,在群體之中追求超越。

中國文化強調「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有所「立」是中國傳統價值理念在人的終極追求上的價值導引,強調在群體中實現理想、夢想。這種倡導現實超越性及在群體中追求實現理想的價值理念使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恆的價值與意義。

4. 中國傳統道德有哪些介紹

我國傳統道德,一般說來,指的是從先秦至辛亥革命時期,以儒墨道法各家倫理道德傳統為內容的倫理思想和道德實踐活動的行為規范總和。對此,有必要了解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長期存在於我國的封建社會。我國傳統道德所賴以存在的歷史時代,主要是我國的封建社會,即從秦始皇統一中國至1840年的鴉片戰爭。在此之前的春秋戰國,屬於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制的社會大變革時期。由於這個時期產生了我國古代的倫理學說,這些學說對以後的封建社會產生了直接的、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國傳統道德當從先秦始。

在鴉片戰爭之後,我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始終沒有摧毀源遠流長的我國傳統道德的堡壘。在辛亥革命之前,我國社會佔主導地位的道德文化仍然是我國傳統道德。所以,我國傳統道德當以辛亥革命為止。

2.儒墨道法各家思想有機融合。我國傳統道德的基本內容是儒墨道法各家思想的有機融合,但儒家思想在其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從影響層面的廣度還是從思想滲透的深度上來說,儒家道德的魅力是首當其沖的。

3.道德理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我國傳統道德是由道德理論和道德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行為規范構成的有機體系。倫理思想作為反映和概括道德生活實踐的理論,是整個體系的靈魂和核心,它是建立道德規范的理論基礎,也是人們道德思想和行為的指導依據。

4.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所在。我國傳統道德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凝聚起來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它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它又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核心。

上述對於我國傳統道德的解說,有助於我們從內涵和外延上把握我國傳統道德的基本內容,從而認識它的歷史地位及其作用。

5. 中國的傳統道德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道德觀有5種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整體利益和奉獻精神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3、提倡尊老愛幼,強調人倫價值4、注重大義,講求奉獻。注重大義,講求奉獻,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踐履,強調自我修養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其精華和糟粕並存,天下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則,中庸之道的道德規范。迄今仍閃爍著禮儀之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

6. 簡答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主要有哪些

1、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核心及其一貫思想, 就是強調為社會、 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的整體主義思想。 我國歷史上曾出現許多愛國愛民、 為民族社會舍小家顧大家的傑出人物,他們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業績,至今為人們所傳頌。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仁」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既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准則,也是實行這一準則的普遍的方法原則。孔子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孟子也有「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的道德主張。「仁」既是一種最高的道德原則,又是一種崇高的道德品質,在人我關系中,惟有從愛人出發,才能達到「人恆愛之 」的彼此相愛的和諧關系。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

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 」的美譽,謙敬禮讓是中華民族優良的道德傳統。 在中國傳統道德中, 謙敬既是個人自身修養的美德, 也是對人處事的道德要求。 謙即自謙,虛以處己;敬即敬人,禮以待人。謙敬與禮讓是聯系在一起的, 「恭敬之心,禮也 」。中國傳統道德在提倡謙敬禮讓的同時,提醒人們 「事思敬 」、「不居功 」,「擇善而從 」。

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在中國古人看來,誠是指一種真實無妄、 表裡如一的品格。 誠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故 「養心莫善於誠 」。信是指一種誠實不欺、遵守諾言的品格。 誠信之德在於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講究信用,遵守諾言。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

中國傳統道德認為,任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就在於人有道德。因而,人除了物質需要之外,還有精神需要,而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孔子認為在物質生活基本滿足的情況下人應當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並把這種對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快樂。

7. 企業道德文化包括哪些

僅供參考
社會主義企業道德文化主要是由以集體主義為導向的企業價值觀、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企業道德精神、德利互濟合一的企業經營之道、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思想和道德原則組成的。
1.企業的道德價值觀
作為社會主義企業道德文化的價值觀,其主旨是倡導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具體要求是:在處理個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關繫上,要統籌兼顧,既要尊重和關心企業員工的個人正當利益和需求,又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商業和企業集體的利益,同時還要兼顧國家的利益,承擔起對社會的責任;在對待義與利的關繫上,要堅持義利互濟並重。
2.企業的道德精神
我國的社會主義企業道德精神就是以民為本、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只有這樣,經營者才能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觀察問題,制定企業的價值目標和經營目標。才能推己及人,竭誠為廣大顧客服務,急顧客之所急,想顧客之所想,需顧客之所需,必要時,能夠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節制和犧牲企業自己的利益。
3.企業的經營之道
作為社會主義企業道德文化的經營哲學,主要是以義興利、德利互濟合一的經營之道。在現代企業活動中,倡導以義興利,要求經營者要從商業和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合法經營,文明經商辦企業,不謀求不義之財,不追求暴利,薄利多銷,不採用欺詐行為,對顧客要誠信可靠,對社會和國家負責任、盡義務,守法納稅,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商業信譽,以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得人心者得市,客廣利自多。
4.企業的管理思想
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企業要用仁愛之心對待職工和顧客。只有尊重、愛護和信任每一位員工,尊重他們的價值、尊嚴和貢獻,任人唯賢,才能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幹。同時,還要考慮職工的福利和社會的利益,做到公司、職工、顧客三者利益兼顧。只有營造內外和諧的人際關系的良好氛圍和經營環境,才能上下團結一致,內外配合,事、業興旺發達。
5.企業的道德原則
(1)在處理企業組織與顧客的關系時,要遵守誠實守信、童叟不欺的道德原則。商家與顧客是魚水關系,因此對顧客要以誠相待,熱情服務,貨真價實,講究信譽,恪守信用,禁止坑蒙拐騙的欺詐行為。(2)在處理企業組織之間的關系時,要遵守真誠合作、互惠瓦利、平等競爭、公平交易的道德原則。在經濟領域,互利是以交換雙方的利益不受損失並得到擴大為前提;在道德領域,互利則要求雙方既有權追求和保護各自的利益,也有義務考慮和保障他人利益。商業道德原則是二者的有機統一,提倡真誠合作,互相尊重,彼此謙讓,互助互愛,互惠互利。這是維護雙方合作夥伴關系的紐帶。禁止爾虞我詐,見危不扶,落井下石。各個企業應以會經營、善管理、靠自己的實力和合理合法的手段進行平等競爭,禁止行業壟斷,權力經商,地方封鎖,欺行霸市。
(3)在處理企業組織與職工的關系時,要遵守上尊下敬、共圖大業的道德原則。組織領導者應該尊重職工的平等權利,尊重職工的人格和勞動,維護公共利益,分配公正合理,不以權謀私、以勢壓人;職工應該尊重領導,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不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弄虛作假、欺騙領導。
(4)在處理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時,要遵守團結協作、互促互進的道德原則。企業職工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平時相處,應該丌誠布公,團結協作,。巨幫互助,彼此謙讓,互相促進,而不能嫉賢妒能、互相拆台。
(5)在處理企業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時,要遵守守法納稅、富好行德、報效國家的道德原則。企業要遵守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靠正當手段謀求發展。企業壯大以後,要「富好行其德」,扶危濟困,熱心公益,按章按時納稅,對社會盡責任,為國家做貢獻,為人民謀利益。
只有通過長期的道德教育和自我修養,才能把上述這些外在要求逐漸轉化為人們內在的「心靈立法」,才能使企業人員形成與此相適應的強烈的責任感、克勤克儉的作風、契約神聖的觀念、競爭與合作的意識、敢於冒險進取的精神、勇於奉獻的境界等一系列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素質。

8. 道德素質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道德素質】

道德素質,特指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此外還有文化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等許多,都是把一個特定的范圍詞加在「素質之前」,從而確定所指素質的范圍或方向。

【定義】

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重視道德素質的關鍵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是不可缺少的。道德的強大精神力量對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要實現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離不開人的道德素質力量所迸發的巨大精神動力,換言之,人的道德素質在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的道德素質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因素之一 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讓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道德的因素在其中起著重要而關鍵的作用。中國古代就十分重視人的道德素質的社會作用。提出「德者,國家之基也」,「有才無德,其行不遠」。德乃做人之首,道德是文化最基本的內容之一。胡錦濤總書記強調「要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准」。所有這一切都表明道德素質在人的整體素質中的關鍵地位,以及對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性。社會發展需要人們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是調節個人的行為、處理個人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必需,沒有人的道德素質,就沒有社會和諧,也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沒有人的道德素質的提升就沒有社會的進步。 良好的道德素質能夠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和諧社會必須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協調的社會,一定是社會經濟秩序運轉良好並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任何一種經濟形式的生成或建立,都離不開一定的道德觀念或符合某種道德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不能例外。道德素質的提升是市場經濟資源合理配置、速度與效率並重,可持續高速運行,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諾斯教授曾說過,自由市場制度本身並不能保證效率,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制度除了需要一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如果在市場經濟中人們普遍自私,既不信任對方,又不真誠合作,互相欺騙,這種條件下的經濟形式很難發育良好。因此對市場經濟主體,誠信、合作、恪守道德比相互欺詐更有利於自我發展。 良好的道德素質有利於保持社會和諧團結穩定,為市場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鄧小平曾多次闡明社會主義道德對現代化建設、對改革開放的導向、動力和保障作用。他指出:「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反過來影響整個經濟變質,發展下去會形成貪污、偷盜、賄賂橫行的世界。」市場經濟是靠人來建設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繫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途、命運和發展。沒有良好道德素質的人和規范的社會經濟秩序,就不會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完善和發展。 道德素質的提高將增強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 世界范圍內日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賽,不僅僅是經濟、科技和軍事力量的競爭,同時也是國家之間精神力量的較量,民族精神的較量,歸根結底是人的素質和道德風貌的競爭。20世紀後期,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思想文化領域的競爭。一些學者提出了「文化戰爭」概念。物質資料的生產,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中是有形的,是硬體,而精神資料的生產狀況則是無形的,是軟體,但起主導作用,處於支配地位。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崇高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實現人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使命感和緊迫感,都可以轉化為生產力,成為增強綜合國力的巨大動力。 回望人類歷史,道德的光輝伴隨社會前進的每一個腳步。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社會每個分子的參與,公民道德進步能夠促進社會進步。作為「社會人」,我們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追求應該是永無止境的,國家也應該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力度,只有這樣,社會才能不斷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才能早日實現

9. 傳統道德文化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

10. 我國傳統道德包括哪些

我國傳統道德即中華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一、仁愛孝悌
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是中華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徵,是各種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內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種濃烈的家庭親情,對家庭的關系,從而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孝悌之情擴展時「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由此形成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社會生活中濃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二、謙和好禮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禮、有禮、注重禮義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處於對長上,對道德准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系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系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誠信知報
「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朴性的重要表現。

四、精忠報國
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克己奉公
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禮」的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秩序的精神,突出的是整體秩序對個體的意義,要求個體服從並服務於整體。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六、修己慎獨
性善的信念和性善論的傳統,使得中國倫理道德,乃至整個中國文化,都建立在對人性尊嚴的強調與期待上。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系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七、見利思義
對義利關系的處理集中體現了中國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內核,也是中華民族十分重要的傳統美德。以義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八、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因為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九、篤實寬厚
中國傳統道德崇尚質朴、樸素的精神。中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以「實」為標准,反對虛偽虛妄。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范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干,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宏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十、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准則方面的毅力。中國人十分重視「力行」的美德。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

閱讀全文

與道德文化有哪些項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