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東茶葉文化知多少

廣東茶葉文化知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16 06:55:28

A. 什麼叫廣東茶文化

廣州人的飲早茶是廣東茶文化的重要體現。據說廣州的早茶起源於清朝末年。當時,廣州出現了許多隻收兩厘錢的廉價茶館,人稱「二厘館」。這種茶館一般只有茶桌三四張、凳子若干條,陳設比較簡陋,飲茶者也多為底層普通人。茶館里有點心出售,當然也是價格低廉。「二厘館」里售賣的這種廉價點心,據說就是廣州早茶文化的源頭。

有早茶,自然就有午茶和晚茶。午茶和晚茶時,大都有節目演出,茶客們一邊品茶,一邊吃點心,一邊欣賞歌曲、戲曲等文藝演出,悠哉樂載也。廣州的「三茶」以早茶最為熱鬧,最具特色,到廣州去的話,不能不體驗廣州人的「飲早茶」。

B. 廣州飲茶有多少年文化

廣州飲茶有300多年的文化了。
廣州茶文化的起源
廣州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一樣,首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花蕾破綻而開。至清代,廣東茶文化進入第一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清康熙、雍正年間,一些記述廣東風土人物的著作,大都談到「茶」。較早的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明確指出,「西樵號稱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顧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種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曾南遊廣州,在西樵山停留時,把浙江顧渚名茶傳入嶺南。屈大均還列舉廣東茶的產地,如廣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羅浮山、潮陽鳳山、瓊州等。繼而有范端昂的《粵中見聞》,附和屈大均的看法。

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廣東按察使的張渠(河北武強人),在《粵東聞見錄》中雖認為,「大抵粵茶不及閩中」,但同時指出廣東並非不產茶,除人們常用的廣州河南茶外,還有珍品如「肇慶之鼎湖茶,韶關之觀辣樹茶,惠州之羅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實上,廣東素來產茶,而且茶的生產發展頗快,近代廣東已有茶葉出口,廣東人「嗜食茶」,成為茶葉生產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茶葉的豐富,又為廣東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廣東茶文化的起源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

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廣東早茶習俗

飲早茶是廣東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東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早茶」突出體現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嶺南,春早;嶺南人。起早,正是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使廣東人養成了早起的習慣,與之相應的有「趁早墟」(趕早集)、「飲早茶」的習慣。廣東人「飲早茶」,早得出奇,凌晨4點來鍾起床,步行到茶館,「一盅兩件」(一壺茶、兩件點心),慢慢「嘆」(好好地享受)。
廣東茶文化的起源
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東早茶的特點,也是廣東茶系異於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中國人喝茶大都就茶喝茶,沒有佐食,而廣東人卻不然,飲茶總配以點心。其原因不知是由於光喝茶太單調,還是由於氣候炎熱不喝茶吃點心難以下咽,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廣東人開始有了這種習慣,是否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明清以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飲茶更為普遍,茶市興旺。商品經濟給人們帶來的首先是競爭,而競爭的關鍵是能否節省時間;雖然廣東人並不能在理性上認識「時間就是金錢」,但實際上卻不得不加快生活節奏,傳統的時間觀念開始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觀念被動搖,人們處處珍惜時間,飲食中「飲早茶」正是合乎「惜時」的原則。

「飲早茶」是利用工作之空暇,喝茶,清洗腸胃;吃點心,喂飽肚子;聊天,溝通信息,聯絡感情;大清早漫步至茶居(茶樓)吸收了新鮮空氣,鍛煉了身體,可謂一舉而多得,精明的廣東人何樂而不為。

C. 廣州的飲茶文化

「喝茶」在粵方言里稱作「飲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一種禮節,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靚茶」,第一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具有較濃的商品經濟的特色。廣州較早出現人們聚集飲茶的居所,如茶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名目繁多.形式各異。至清代,廣州的茶市漸趨興旺,出現一批頗具特色的茶樓。民國時期,廣州茶市的興旺勢頭有增無減,經久不衰。
「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夫「苦力」;飲茶去處遍布城市鄉鎮,廣州茶樓之多可為全國之最。

廣州人飲茶很是自由。飲茶沒有時間限定,從晨曦降臨之際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到夜幕籠罩中的夜茶,任君選擇。飲茶沒有什麼理由,或興致來了,或心情抑鬱,或無所事事,都可以灑脫地一聲高呼「飲茶去」。飲茶方式各異,既可以二人世界,邊吃邊聊;也可以親朋戚友,逢節相聚;幾十人聚在一起,包房包廳狂歡也可。

廣州人飲茶,與其說是「品」,不如說是「飲」,是「嘆」。菊普、菊花、水仙、茉莉花也好,烏龍、龍井、普洱、鐵觀音、碧螺春也罷,茶的選擇雖然很多,但這不是重點。他們既不必像潮州人那樣講究茶道,也沒有日本茶藝的繁文縟節,服務員斟茶時茶客以指輕扣桌面就代表了所有的禮節。

廣州人飲茶不重茶,但對「食」倒很考究。「食在廣州」之稱絕對名副其實。茶樓的各式點心數不勝數,各式名堂多得讓人眼暈!這些雖然沒能吸引茶樓里老年人的目光,他們依舊在一碗粥一個包的「例牌」中,閑話家常、消磨時光,但是對於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說,則無疑使之「食指大動」(胃口大開的意思)。

飲早茶對於廣州人來說,不僅僅是物質消費,還是一種精神享受。廣州茶樓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廣州人飲茶之意不在茶,飲茶的過程同時也是心的自我調節過程。老年人三三兩兩地閑話家常,年輕人則一邊「醫肚」(即填報肚子之意)一邊談工作、生活上的是是非非。到茶樓「嘆返一杯」成了廣州人歇口氣、伸伸腰、提提神、聊聊天、會會朋友的好機會。

除了飲食和娛樂消遣的功能外,廣州茶樓的興旺還有著商業交往的需要,茶樓漸漸成了「信息茶座」。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可以說,廣州人在茶樓飲茶,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

D. 求廣東喝茶文化`歷史`詳細情況

廣東吃茶文化以潮州茶功夫最有代表性:

(一)「功夫茶」及其盛行

潮州茶文化是嶺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功夫茶」為著稱。「功夫」,本為茶名(一種中等茶),後演化為烹茶方法。《清朝野史大觀。清代述異》稱:「中國講求烹茶,以閩之汀、漳、泉三府,粵之潮州府功夫茶為最。」

潮州功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為潮州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潮州功夫茶,在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會友。不論是公眾場合還是居民家中,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並不僅為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閑聊消遣,或洽談貿易,潮州功夫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儒雅人家的功夫茶特講究,有茶童(戲稱「風爐縣長」)專侍,挑擔、入山、浮水,臨清溪而烹茶,觀山水而論道,賦詩辭而抒情,別有一番情趣。功夫茶乃文人騷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許多詩文中均言及功夫茶,如近代詩人丘逢甲從日本回國後,在潮州生活時作《潮州春思》詩六首,其中一首記述春日烹品功夫茶的情景,曰:「麴院春風啜茗天,竹爐欖炭手親煎。小砂壺瀹新鷦觜,來試潮山處女泉。」

(二)功夫茶的特點

潮州功夫茶,以茶具精緻小巧、烹制考究與以茶寄情為特點。據翁輝東《潮州茶經》稱:「功夫茶之特別處,不在茶之本質,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備精良,以及閑情逸志之烹製法。」功夫茶一般不用紅茶和綠茶,而用半發酵的烏龍、奇種與鐵觀音,不必要上等茶,茶葉遠沒有茶具講究。功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壺。茶盤、茶杯、茶墊、茶罐、水瓶、龍缸、水缽、紅泥火爐、砂姚、茶擔、羽扇等,一般以12件為常見,如12件皆為精品,則稱「十二寶」,如其中有8件為精品,或4件為精品,則稱「八寶」或「四寶」

茶具講究名產地、名廠家出品,精細、小巧,質量上乘,儼然一套工藝品,體現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價值取向。功夫茶的茶壺,多用江蘇宜興所產的硃砂壺,要求「小淺齊老」,茶壺「宜小」,「小則香氣氤氳,大則易於散燙」,「獨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淺,猶如半隻乒乓球,色白如玉,杯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沖,也全功盡廢。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須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沖、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制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為:「高沖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准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沖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為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沖點——講究「高沖」、開水從茶壺邊沖入,切忌直沖壺心,以防「沖破茶膽」,茶葉沖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沖淋壺蓋,既可沖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潮州功夫茶,不同於一般的喝茶,二者之異首先在於非同一般喝茶那樣,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待茶沖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嘗,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功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中國傳統的「茶道」。

E. 簡述廣東地區的飲茶文化

廣東茶文化是中國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據《廣東新語》說,廣東種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種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開了廣東茶文化的序幕,廣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廣東人愛飲茶以及廣東茶文化的特點。
廣東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當前,在廣東茶文化的領域里掀起了一股新的天然保健茶的潮流,普洱茶、綠茶、紅茶、英德茶、潮州茶、羅浮山茶、功夫茶、天然茶。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F. 廣東飲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廣東人愛喝茶:早茶、下午茶、夜茶,還有音樂茶。廣東喝茶文化歷史悠久,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廣東飲茶文化的基本介紹,一起來看看。

廣東飲茶文化的基本介紹

廣東人喜歡“飲茶”,最早的嗜茶者傳說是南越國開國之君趙佗。當年趙佗率大臣在江邊樓閣品茗,見江上波光瀲灧,心曠神怡,得意之際心花怒放,抓一把茶葉撒向江中,茶葉忽化作無數仙鶴翩翩起舞,一會兒仙鶴又化成儀態輕盈的仙女降落樓中,向趙佗君臣獻茶。這個動人的傳說摒去神話的成分,卻可說明廣州人飲茶歷史的悠久。

傳說清朝乾隆皇帝到廣州時,微服出遊,就曾與貼身侍衛上過茶樓飲早茶。流行全國的叩手茶禮便是從這時開始的。飲茶時,乾隆給侍衛斟茶,按朝中規矩,這屬皇帝賞賜,要跪在地上叩頭謝恩,三呼萬歲。但如今皇上微服出巡,不能暴露乾隆的身份。侍衛急中生智,連忙屈起右手食指和中指,在茶盅邊的桌面上“篤篤篤”連敲幾下,表示叩頭謝恩。從此,這種叩手茶禮便逐漸在茶市流行開來。其實,乾隆從沒有到過廣州,這是一個廣州人的傳說而巳。

很難將廣東的早茶直接理解為早餐,因為早茶所承載的內涵,實在是超越了早餐許多許多。在廣式茶樓里,各種各樣豐富到了奢侈境地的廣式點心,才是正主。

如果說“粥粉面飯”被廣東人視為“中國四大發明”,那麼,在粵式茶樓裡面,蝦餃、干蒸燒賣、腸粉、叉燒包,可堪稱粵式點心界的“四大天王”。蝦餃皮用的是澄面,蝦餃裡面確確實實是有蝦,而且是新鮮的大蝦。極薄半透明的蝦餃皮下面,隱約看得見內里豐盈飽滿的餡料。干蒸燒賣薄薄的外皮因為摻了雞蛋液,所以色澤金黃,半露的餡料看得出來拌了馬蹄粒、蝦肉和冬菇,口感爽而不膩。

廣東茶文化

廣東人上茶樓喝茶,茶只是個借口,所以茶位費一般都在10元以下,大多是三五元意思意思。再點上一籠水晶蝦餃,一碟鴛鴦腸(半豬肉半牛肉的腸粉),一碗皮蛋瘦肉粥,就可以安坐堂中聊個痛快。對於廣東人來說,茶樓是消遣的地方,嘆茶嘆茶,“嘆”字在廣東話裡面,是享受的意思。

廣東人飲早茶,別有一番情趣。經紀人談生意,藝人切磋交流,文人論作品,親人敘家常,友人相聚,男女談戀愛,或有朋友自遠方來,茶樓、酒家都是飲茶的好地方。離退休人員更是把上茶樓、酒家飲早茶作為享受晚年的一項生活樂趣。近年來,青年男女為了交結朋友、鬆弛緊張的情緒、舒緩工作壓力,越來越多的加人到飲早茶這個行列,使廣州茶風日盛。

廣東人飲茶很講究,既講茶靚又求沖茶技巧及水的熱度,以煮到剛冒氣泡叫做“蝦眼水”的為最佳。

廣州的茶樓、酒家講究飲茶的環境,有單間有雅座,有輝煌的大廳,有雅緻的中廳;有中式的,西式的;有日本式,東南亞式。在高檔的茶樓酒店,裝修極盡豪華,無論是大堂還是雅座,夏天涼風陣陣,吹盡身上暑氣,冬天暖氣融融,驅去三九寒氣,還有悠悠的樂曲,一邊聽音樂,一邊“嘆茶”,真是“樂在其中”。 喝早茶,嘆下午茶,飲夜茶。任何一個時間段,都是廣式茶樓的旺市。老人家習慣早起晨練,晨早六點到九點的茶樓,幾乎就是長者時段。九點打後,開始陸續有年輕人出現。早茶時間可以一直持續到正午十二點以後。然後接著午市、下午茶、晚市、夜茶,直到凌晨一兩點。若是有廣東人約你喝早茶,你可千萬要問清楚時間,因為對方極有可能在上午十點多十一點以後才施施然出現。

廣東茶文化

音樂茶座在廣川的一些茶樓酒店,如泮溪酒家、陶陶居等,設有音樂茶座。席間,邊飲茶、邊欣賞粵曲演唱,也有演奏廣東音樂的。那幾十首膾炙人口的粵曲和廣東音樂,茶客們耳熟能詳,百聽不厭,哪個演員唱得好,給的賞錢就多,哪個演員唱走了調,就沒有賞錢。現在一般由茶樓、酒店出錢請,茶客們不用掏錢。除了演出粵曲和廣東音樂外,還有演出西洋音樂,甚至還有中西合壁的。偶爾,還穿插有雜技、歌舞和時裝表演。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還有悅耳的音樂助興,更貼近生活,充滿時代的氣息,大受食客的歡迎。

廣東飲茶文化的起源

廣東地處亞熱帶,日照長、氣溫高、流汗多,人們需要通過飲食來補充大量的水分。飲茶同喝水一樣,首先是人類生存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茶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入明以來,廣州“茶市”與潮州“功夫茶”,這兩朵嶺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綻而開。至清代,廣東茶文化進入第一個興盛期,在茶市、茶館、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們對茶的品味的文化心態等方面,均達到空前水平。

清康熙、雍正年間,一些記述廣東風土人物的著作,大都談到“茶”。較早的如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明確指出,“西樵號稱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顧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種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曾南遊廣州,在西樵山停留時,把浙江顧渚名茶傳入嶺南。屈大均還列舉廣東茶的產地,如廣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羅浮山、潮陽鳳山、瓊州等。繼而有范端昂的《粵中見聞》,附和屈大均的看法。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廣東按察使的張渠(河北武強人),在《粵東聞見錄》中雖認為,“大抵粵茶不及閩中”,但同時指出廣東並非不產茶,除人們常用的廣州河南茶外,還有珍品如“肇慶之鼎湖茶,韶關之觀辣樹茶,惠州之羅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實上,廣東素來產茶,而且茶的生產發展頗快,近代廣東已有茶葉出口,廣東人“嗜食茶”,成為茶葉生產發展的內在動力,而茶葉的豐富,又為廣東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條件。

廣東茶文化,其產生與發展由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所決定,同時也是廣東經濟與文化發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這是人的本能,但人們對喝水的要求卻隨社會的發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適和享樂,人們也就從喝生水,到喝白開水,再到喝茶,廣東的茶文化的產生同其他地區的茶文化一樣有著相同的原因。然而,由於廣東的東南沿海一帶商業活動的頻繁,茶文化顯得更加發達而富於特色,明清以後尤其如此。廣州人的“飲早茶’與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廣東社會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現象。

閱讀全文

與廣東茶葉文化知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