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傳承京劇藝術,振興傳統文化
當今時代,人們生活在一個藝術表現形式多樣化的社會環境中,京劇演出面臨著眾多強勁的競爭對手。傳統戲曲要重新贏得當代觀眾的青睞,必須適應當代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必須兼顧舞台戲曲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這樣,京劇藝術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活力,才能重新擁有觀眾市場和不斷發展的可能。
京劇藝術應該是一門開放的藝術,海納百川、博採眾長、融會貫通是京劇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作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不斷地創新改革是京劇永葆青春的不二法門。京劇的傳承與發展,必須結合其自身的特點,把握時代的脈搏,大膽地吸取現代元素並以新傳媒為載體進行廣泛傳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重新贏得青年觀眾的喜愛,才有可能實現京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㈡ 中國傳統戲曲逐漸衰落,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戲曲
目前這些平台對原創視頻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幫助你傳承好戲曲文化。戲曲的藝術傳承目前確實出現了問題和困難,但豫劇不會,因為在河南及周邊地區普及學唱率很高,戲校較多,地區劇團較多,演出場次較多,不會出現傳承的擔憂。到是國家戲麴院團在傳承問題上需要加把勁,包括機制改革,演出下基層,放下架子,復排經典,普及現代戲,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戲曲及段子更接近百姓,國粹重拾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㈢ 傳承戲曲應該怎麼樣3點
一、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繼承傳統
中國傳統戲曲是具有高度「舞台假定性」的戲劇演出藝術。
傳統戲曲舞台假定性的主要特點之一是表演動作的「虛擬化」,它的舞台因此而成為一個具有高度時空自由的舞台。
傳統戲曲的虛擬動作是經過高度凝練和嚴格規范的,它的舞台假定性因此而具體體現為舞台形象的「程式化」。
傳統戲曲的程式化表演總是以載歌載舞的舞台形態最終完成的,既所謂「以歌舞演故事」。
表演動作的虛擬化、程式化和歌舞化,構成了傳統戲曲舞台假定性的最基本的藝術特徵。
二、在銳意創新的實踐中發展傳統
中國戲曲新劇目的創作總是存在著兩個價值取向,既到底應該保持傳統還是應該追求創新,兩種意見常常爭執不下甚至勢不兩立。其實這根本不應該成為問題!我們對文藝創作的思考和爭論常常被「一元化」思維方式困擾,而藝術本身卻是最具「多元化」特性的,無論是保持傳統還是創新發展,對於戲曲藝術都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我認為,從繁榮發展中國戲曲演出藝術的實際需要出發,我們必須同時朝兩個方向都充分做出不懈努力:
1、保持原有美質,繼承傳統。
2、尋求創新突破,發展傳統。
三、戲曲新劇目創作如意欲尋求創新突破,在表演和導演的具體工作中必須解決幾個常見的問題:
1、強調對一個「新人物」的形象塑造。
2、重視人物內心具體情感活動的表達。
3、適當加強人物之間表演的相互交流。
4、有意識地利用程式化手段渲染情感。
這里突現出來的是如何對待「程式」的問題。我非常不認同那種所謂「京劇演員是演程式而不是演人物」的說法,現有的京劇表演程式是在京劇藝術發展的漫長歷史中形成的外部形式,是由一代又一代的京劇藝術家們為了達到演好人物而琢磨、創造、提煉、積淀下來的智慧的結精。既使是年青後輩照葫蘆畫瓢地學戲,也不能只演現成的外部程式而不領會其中的情感內容。更何況面對新戲、新人物、新情感,原有的程式早已滿足不了形象創造的需求了。
㈣ 如何繼承和發揚京劇藝術
繼承和發揚京劇藝術要求:
1、是要深入生活,加強創作。走進生活深處,從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尋找故事,從人民群眾的審美需要中汲取靈感、提煉主題,使京劇創作獲得旺盛的生命力,這樣藝術家們才能更加接地氣,使基層成為藝術創作不竭的源泉,才能找到真實反映人民生活的素材。
2、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京劇藝術是在繼承先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也是靠創新創造煥發強大生命力的。既要原汁原味地繼承經典,更要勇於大膽創造,大膽探索,大膽走向現代化。
3、是服務人民,創演並舉。創作一定要演出,好的作品是由演出實踐去檢驗的,一部新創作品只能演幾場,就很難說這個作品是好的,是成功的。
4、是培養人才,培育觀眾。對京劇藝術來說,角兒是根本,觀眾是基礎。培養一大批德藝雙馨、行當齊全、流派紛呈的角兒,培育一大批京劇票友、願意走進劇場欣賞京劇的觀眾群體,是傳承京劇藝術的長期性基礎性工作。
(4)如何更好地傳承優秀戲曲文化擴展閱讀:
京劇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劇表演四項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樂性的念白,二者相輔相成,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體動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藝,二者相互結合,構成歌舞化的京劇表演藝術兩大要素之一的「舞」。
戲曲演員從小就要從這四個方面進行訓練,雖然有的演員擅長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當以做功(花旦)為主,有的以武打為主(武凈)。但是要求每一個演員必須有過硬的唱、念、做、打四種基本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京劇的藝術特色。更好地表現和刻畫戲中的各種人物形象。
京劇有唱,有舞,有對白,有武打,有各種象徵性的動作,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藝術。
㈤ 如何弘揚戲曲傳統文化提兩條建議
1明確並適當抬高戲曲在人們心中的傳統地位,藝術價值,帶動年輕人的好奇心與嚮往欲
2戲曲角色的重新塑造,用有影響力的角色幫助弘揚戲曲傳統文化。
㈥ 如何弘揚傳統的戲劇文化
1、建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機制。文化管理部門可以建立一些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機制,文化管理部門能夠調動的資源比任何一個民間組織的都多,文化部門可以利用自身的地位和影響力,針對每個不同的傳統文化行業制定不同的保護和發揚機制。
2、建立學會等一些民間組織。除了文化管理部門建立傳統文化保護和發揚機制以外,還在引導民間人士建立一些學會、研究會、協會等民間保護和發揚組織結構。利用民間組織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組織一些活動,讓社會人士也參與進來,認識傳統文化,增加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6)如何更好地傳承優秀戲曲文化擴展閱讀:
現在是一個文化多元的時代,傳統的農業文化、西方文化、中西合璧的文化,都有很多信奉的人群。就拿過去統領一切的農業文化來說,雖然退出了主宰的地位,但是並沒有消亡,也不可能消亡。因為它是構建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深深地紮根於民族成員的靈魂之中,成了我們性格、品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就算是知識分子階層,也並非鐵板一塊。
正確的態度應是:讓戲曲園地百花齊放,既允許表現傳統文化的戲曲樣式存在,也要吸收現當代藝術元素的多重舞台表現形態,以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和審美要求;既要讓戲曲重新回到市場,又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㈦ 戲曲文化的傳承作為大學生 你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做
1、堅守文化自信是戲曲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國文化藝術審美傳統精髓的堅實基礎之上的,對作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審美符號之一的戲曲藝術獨特的審美韻味、表演絕技的深刻理解與精神傳承,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
戲曲研究者應該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國戲曲放在東方文化中加以審視,重視對中國戲曲價值的開掘。
㈧ 我們應該怎樣傳承戲劇文化
表現方法與形式日趨多樣性。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三十多年的戲曲更以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借鑒其他門類的藝術或技術手段,使之成為這一時期戲曲發展十分醒目的特點,從另一意義上講,這也是戲曲綜合性藝術特徵的顯現。戲曲藝術的綜合性特徵是在戲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善於融舞蹈、音樂、繪畫、詩歌、武術等多種藝術樣式為一體。戲曲天然具有吸納、包容具體時間段內各門類藝術最高成就並融匯成獨特的藝術門類的特點,這在世界藝術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不論是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崑曲、還是花部翹楚京劇,都曾站在了時代藝術的高峰上。「百年傳統」使戲曲的這一屬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當下的戲曲更是繼承發揚了這種精神,不斷匯集、凝聚當下各藝術門類的表現方法、技術手段,如對電影、戲劇語言的借鑒,對聲光電技術的系統使用,對當下繪畫、色彩藝術的應用等等,都使戲曲積極地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從而提升了自身的表現力,豐富了自身的美學品格。同時,其他藝術門類也逐漸注意到了戲曲這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電影、話劇、流行音樂、現代派繪畫等「前沿性」藝術門類都紛紛從中吸取有益的養分。這種雙向的良性交流,正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㈨ 隨著老一輩人的離去,戲曲文化該如何傳承下去
我們的戲曲文化是國家的瑰寶。隨著老一輩人的離去,喜歡聽戲的人也越來越少了。我們應該如何把戲曲文化傳承下去呢?
第一,我們要提升青少年對戲曲的興趣。戲曲在中國傳承了幾百年,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都習慣於快餐文化。幾乎沒有什麼人會靜靜地聽上一段戲曲。現在只有一些老年人還在繼續聽戲。隨著他們的離去,聽戲的人也會變的越來越少。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加大對青少年興趣的培養。 我們要讓他們從小接受戲曲。我們要讓他們不僅愛聽戲,還要讓他們會唱戲。我們可以在平時的電視節目中多設置一些戲曲頻道。我們也可以在小學課堂上設置一些戲曲課程。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就會對戲曲重新產生興趣。
㈩ 對於京劇文化的傳承有哪些好的建議
京劇文化的傳承任重道遠,需要當代年輕人不斷學習、取其精華,創新改進。京劇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國影響最為廣泛的戲曲。京劇又被稱為京戲,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經過四大徽班三慶、四喜、春台、和春還有漢調不斷合作、改進、吸收其他戲劇的方法演變而成。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當代人要不斷傳承中國的京劇文化。
還有就是要加強對京劇文化的保護。對於文化來說,沒有保護,何來傳承呢?因此要對各地的京劇進行有效地保護,而不是形式主義。比如說完善京劇所需的場景、服裝等,還要對京劇的文化工作者加以鼓勵和資助。京劇文化是中華民族嘔心瀝血積累的戲劇結晶,其中體現了中國戲劇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我們必須好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