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自信 美國人怎樣看中國
文化自信,美國人看中國,他的社會體制呢,現在已經被社會主義制度所超越。
Ⅱ 美國與中國文化的差異
1、歷史不同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文化是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變遷中歷經滄桑沉澱下來的,包括很多獨有的智慧。而美國文化的歷史基礎較短,是由於美國這個國家的歷史不夠悠久和豐富。
2、家庭觀念不同
中國的家庭觀念傾向於家族、孝順、尊崇、尊老愛幼等,講究一代一代老幼的傳承,而美國的家庭觀念則相對更加自由和多樣化,美國家庭的教育主張鼓勵、獨立、自由。
3、文化精髓不同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禮」乃中國文化的精髓。古代的「禮射」不僅貫穿與融合了華夏數千年璀璨的歷史文明,而且深度影響了世界,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為維系和發展優良的社會秩序與生態和諧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是人類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美國文化的精髓是自由與民主,強調個人價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開拓和競爭,講求理性和實用,其核心是個人中心主義:個人至上、追求個人利益,強調通過個人奮斗、個人自我設計,追求個人價值的最終實現。
Ⅲ 美國教授是怎麼看待中國留學生的
1.
美國
高校普遍缺理工類碩博生,中國的好學生肯定有機會。
2.中國學生普遍的GRE分數要比其他國家高。但是學校在招人時,不是對各國學生按GRE高低順序進行的,而是按國家分,所謂水漲船高,盡管中國學生的GRE比其他國家的學生高,但也未必就能被招收。其實中國學生能否被接收也取決於他和其他中國學生相比的水平。
3.中國有許多出色的學生,非常聰明,領悟能力高,但和教授溝通能力低,這不僅是語言上的,還有方法上的問題。因而教授和他們工作,教授要對自己的意圖等重復多次才有可能被領悟。教授們看起來對美國學生更好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們往往組織得井井有條,會及時恰當地和教授溝通。教授就少費很多力氣。還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教授是其他族裔的,他本身也會對此很敏感。學生一定要在表面上把他們和白人教授同樣尊敬和對待。有的學生比較「笨」反應慢,但是對「有色種族 」老師態度同樣尊敬,結果老師更愛幫助這樣的學生。
4.中國現在的學生和多年前的中國留學生比是完全不同了。以前出國很難。能出去的都是精英,而且基本上是很能吃苦,因為他們出去就不準備回來了,非常刻苦和忍受。新一代的留學生,就跟美國富有人家慣壞了的孩子差不多,獨生子,被父母寵愛,不能吃苦,特別以自我為中心。一般美國教授對過去的中國留學生的評價都很正面,但對新一代的,他們發現完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了。
5.和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好處是普遍不太撒謊,不找各種原因推託或解釋不能完成工作的原因。但對教授來說中國學生的最致命不足是不忠誠,愛跳槽。在美國各位教授之間也在爭學生,明爭暗鬥是難免的。有的中國學生來了之後不久就跳槽到其他科,學校,甚至同系的其他教授名下,即便簽了保證協議的,也照跳不誤。讓費力從國外把他們錄取來的教授很為難,教授的科研計劃也不得不打破或中斷。
盡管中國的學生很出色,但是因為許多來美的學生不忠誠的事時有發生,所以對現在申請來美的中國學生很有不好的影響,教授在錄取中國學生時就要很有顧慮,特別是一些二三流的大學教授。甚至想辦法故意考察中國學生的忠誠度。他們也知道一個學生同時申請多所學校,但還是想感覺到,這個學生對他「情有獨鍾」。有時故意製造一些諸如獎學金額不高,要你自己在銀行有一定存款等等的借口來考察某個他想接受的學生等等。所以中國學生在申請留學時,除了展示自己的成績之外,還要注意讓教授放心,讓他覺得他那是你唯一想去的地方,而且你會忠誠地一直跟著他。在美國的留學生,為了搞好和導師的關系,也要留意表現自己的忠誠度,同時也能造福給國內那些要出國的人。
Ⅳ 那些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都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好像以前西方(特別是法國的啟蒙思想者)對中國文化的印象是蠻好的。就拿科舉制度來說吧。在中國,魯迅他們那幫人都把科舉制度說得一無是處,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孔乙己》。但是在十八世紀的法國思想界,科舉制度卻是一個好東東。我們先來聽聽大名鼎鼎的伏爾泰是怎麼說的。「這個制度(指科舉制度——東子注)防止了權力的世襲化,保證了知識階層的合法對流。」伏爾泰為什麼會這樣推崇我們的科舉制度?
Ⅳ 美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
美國人了解中國歷史的比較有限,除了一些「漢學家」和專門的歷史學家之外基本上對中國歷史缺乏了解。歐美的歷史研究主要是以自身為中心的(經常說的「歐洲中心論」),對以外的國家和地區關注比較少。而且中西之間在文化觀念上差距顯著,歷史研究方法多有不同,對同樣歷史的解讀也許會大相徑庭。近現代史因為免不了意識形態因素(針對雙方而言),為客觀起見在此不作評論。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里有涉及中國歷史(包括古代、近現代),去看的話可以起到換個視角的作用。另外費正清(應該沒有記錯)主編的《劍橋民國史》、《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好像還有一本是晚清史)專論中國近現代歷史,而且作者本身對中國文化研究很深,可靠性比較高。
Ⅵ 外國人怎樣看待中國文化
國內的人老說外國人或外國的媒體對中國不友好,這是片面的。人家外國人就說了,「我們連總統都敢批評,敢罵,這其實沒什麼」人家老外就是直來直去。我們也不要太敏感了。 老外對中國對中國文化都有很大的興趣,他們大多數人心裡是喜歡中國的,他們認為中國很神秘,對中國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當他們接觸到中國中國人時,又有點失望,吐痰-闖紅燈-不排隊-不守公共秩序-大聲喧嘩,成了中國人的招牌,能在國外的繁華大街邊拖下鞋子晾腳丫的也只有中國人,應該說能出國的在國內的生活水平是不錯的,但他們的素質真是丟臉……外國人看不起中國人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素質問題。 相反老外的階級觀念很淡,不會看不起窮人,在中國的一高檔小區里,流浪漢被人當成過街老鼠趕,國人把他當瘟疫,惟有一家老外把他妥善安置好。 在紐西蘭中國的學生的地位也不高。主要是我們自己不團結,看到有中國人被欺負,中國人看見了也不會幫忙,有些旁觀者為避免惹麻煩,竟然謊稱自己是韓國人日本人……就這樣老外不欺負你才怪。而韓國日本人做得就很團結。
Ⅶ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http://ke..com/view/9564.html?wtp=tt
Ⅷ 外國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外國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文化?文/ak25英國歷史學家湯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中國社會和埃及社會、蘇美爾社會、米諾斯社會、瑪雅社會和安第斯社會並列,認為這六個社會是直接由原始社會脫胎而來的低級社會。只要用理性的匕首剝開儒教‘仁愛’的畫皮,就可以看到,封建宗法倫理體制控制下的鄉土中國,其實就是一個野蠻、蒙昧的叢林社會。 黑格爾說:‘中國是一片還沒有被人類的精神之光照亮的土地;在那裡,理性與自由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人還沒有擺脫原始、自然的愚昧狀態。一切屬於精神性的東西都離中國人很遠。’任何一種文化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塑造一種國民性,一種人格,以儒教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塑造出來的人就是這樣。 黑格爾未必熟悉‘忠孝仁愛’的儒教倫理,但是他對中國傳統社會的論述卻是罕見的精闢與深刻,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中有關中國的部分,基本提煉出了儒教的全部內在結構和本質特點。比如,他尖銳地指出:以儒教為中心的中國傳統社會實質上是政教合一的奴隸社會,君主作為國家元首,同時又是宗教教主;君主就是實體化的‘最高存在’,他的統治被賦予神性;在封建家長制的專制政體下,作為‘最高存在’ 實體化的封建君主就是‘賦有天命’的人格神,因此,‘神’對人間的統治就包含在儒教的奴化教育、作為禮教的法律和君主的行政命令當中。中國人在儒教的蠱惑下用道德判斷取代了一切價值判斷,非常的膚淺與愚昧。 黑格爾指出,以宗親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封建宗法倫理被上升到普遍、永恆的‘天理’,同時又作為內在自我的‘天性’,就是作為‘法律’形式出現的、社會普遍原則。這實際上就是戴東原所說的‘以理殺人’,就是魯迅所說的用‘仁義道德’的名義‘吃人’。而這個‘殺人’‘吃人’的偽道德賴以寄生的根本宿主,就是作為 ‘孝道’的‘家族精神’。‘孝道’是儒教奴隸道德體系的理論基石,儒教所有的倫理教條都是從這個根本上孽生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必須把‘孝道’放到首要地位來揭露之,批判之,消滅之。 為什麼儒教是一種奴隸道德?因為它本質上是利用人作為動物屬性的自然血緣關系來為各種人身依附、隸屬關系進行辯護的,它不但褻瀆、侮辱了人類的真愛,而且用自私、陰暗的功利目的掩蓋了其奴化本質,具有極大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是導致中國人自私、偽善的思想根源。儒教的‘孝道’是人性和理性的毒葯,是現代文明社會的大敵,是必須消除的歷史垃圾。現代文明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這也是理性文明社會的思想根基。 我們對西方文明高山仰止,但西方文明對中國文化卻極其輕視,中國文化的地位幾乎直接等同於原始文化;更可悲的是,這並不是歧視,而是現實!直面這種慘烈的現實超過了大多數人的心理底線,也是魯迅最終被國人拋棄的原因!我們可能不知道,西方在19世紀甚至有中國人是否也是人類的討論,雖然西方文明最終承認中國人也是人類,但這個承認並不早於對太平洋島嶼上的原始人類的承認。現代心理學奠基人榮格在其心理學專著的序言上是這樣寫的: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人類的心理具有普遍的運行機制和致病機制,這些規律甚至也適用於土著人和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