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詩歌如何對書法產生影響
詩歌與書法芻議
王睦武
詩歌與書法,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可以說,一千多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就一直緊密結合在一起,詩以書為內涵,書以詩為外觀,詩書結合,相伴而行,相得益彰。
由於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書法的本體又是一門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實用藝術,因此,中國歷來就有詩書結合的習慣,將自己或他人吟詠的詩篇用書法的形式記載下來,使之讀詩看字,獲得雙重享受。這種現象代不乏人,尤其是宋代以後,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書法作品中,書寫詩詞的書作佔有很大的比例,許多法帖本身就是書寫詩詞作品,如蔡襄的《自書詩》、蘇軾的《黃州寒食詩》、黃庭堅的《松風閣詩》、米芾的《苕溪詩》、《蜀素帖》、《拜中嶽命作詩帖》、唐寅的《落花詩》、董其昌的《書杜律三首》、王鐸的《聽穎師琴歌》、《使者》、《神仙曲》、《草書詩卷》等等,不勝枚舉。到了近代,書法以詩詞作品為書寫對象的現象更加普遍,幾乎到了滔滔者天下皆是的地步。
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根據筆者分析,起碼有下面五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內容上講,詩詞作品一般具有音韻優美、節奏動人等特點,它容易使書寫者受到感染,豐富了想像,激發了熱情,從中獲得靈感,從而在創作中得到盡情地發揮,使書作看起來更富神韻;其次,是詩詞作品大多意境深邃,飽含哲理,將其書寫成書法作品後展示出來,能使詩書兩者相映成趣,賞詩賞書各得其宜;第三、是詩詞作品由於其內容濃縮,所以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精悍,十分適合寫成條幅、橫披、斗方或者扇面等形式供日常擺掛;第四、是由於詩詞作品語言凝煉,重復的字詞較少,因此能避免一般文章中重復字太多書寫難以處理的困惑;第五、由於詩詞有固定的格式和規律,而書法 一般從頭到尾沒有斷句,書寫詩詞能使粗懂詩詞格律的人在誦讀中沒有語言障礙,可以看懂讀通。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使得詩詞和書法一千多年來像一對摯子一樣緊密相依,相隨相伴,不曾廢離。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來,不論是哪一級的書法展、書法大獎賽,或者是發表在書刊上的書法作品,幾乎過半數以上都是書寫詩詞作品,而這些書作寫來寫去又幾乎毫無例外地離不開諸如王之渙的《登鸛鵲樓》、張繼的《楓橋夜泊》、杜甫的《絕句》、韋應物的《滁州西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王維的《山居秋暝》、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等唐宋詩詞名篇;盡管這些名篇具有意境深遠,朗朗上口和字句十分適合書寫的特點。但當大家都擠在這條狹道上,就給人一種雷同、似曾相識的感覺。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事實上,不必列舉古代那些像蘇軾、黃庭堅,唐寅那樣的大家,就是在現當代,喜歡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也不乏其人,如毛澤東、郭沫若、啟功、饒宗頤、沈鵬、陳永正等人,他們本身不僅是書法家,而且是詩人、學者,所以,他們的書作多為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
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好處很多,一來可以提高自己學識水平,強化字外功夫,使書作帶有更多的書卷氣成分;二來可以陶冶自已的性情,提升書作的藝術品位,使詩書更具審美價值;三來可以使自己的情緒更好地融入書作中,筆隨情轉,達到兩相融合的境界。總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筆者認為:要使自己的書寫獨辟蹊徑,不蹈他人套路,不落時人窠臼,書寫自己創作的詩詞作品,使詩書合璧,相互輝映,應該是一個好方法。
原文見:http://www.stcca.st365.cn/contact/sgysf.asp
==============
中國書法與詩歌發展的同步現象 張子言Z1e
內容提要:書法與詩歌如兄弟,攜手並行於歷史的長河中,從荒遠的原始部落蹣跚而至。它們又像樂曲,縈縈繞梁,訴說著各自時代的審美心理和文化傾向。T&
關鍵詞:字體 詩體 書風 詩風 同步Uh
中國的書法與詩歌有著密切的關系,歷代書家大都是詩人或具有詩人氣質,這是不用例舉的。然而,關於書法與詩歌關系的論述,卻極為少見。本文試圖從中國書法與詩歌的同步現象入手,探討書法與詩歌的淵源,從而指出書法的發展趨向。因筆者學力有限,不確之處,敬請方家指正。7<
一、原始文字和原始詩歌uCK
談藝者都知道,詩歌的產生是早於文字的。《淮南子.道應訓》中說:「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這種勞動時的呼聲,雖然沒有歌詞,但實際上就是詩歌的起源了。魯迅先生講的「杭育杭育」即是。有人說中國最早的詩是二言詩,如《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所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我們姑且稱之為二言詩,而且是較高級的二言詩。E7h#~_
二言詩在構成上有兩字一頓的口號式,亦有動賓組合的敘述式。它以極簡潔的敘述,表現當時的生活情景和審美理想。原始詩歌體現出當時人的思維的單純和生活氣息的濃厚。G5B9)x
中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是從原始繪畫、刻畫中蛻變出來的。劉正成先生曾指出「中國岩畫的起源約在二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從它所描繪的內容,可以說基本上是狩獵民族的藝術記憶。它們應該早於文字產生的年代。」從岩畫到夏商的甲骨文,文字的正式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文字從岩畫中漫漫脫胎出來,演變成形象符號,我們姑且稱之為原始文字。#
原始文字仍然保留著原始繪畫的形象性,還不是成熟的象形文字。這正如原始的二言詩從「杭育杭育」中發展而來,只能記錄一些簡單的動作和場景,還不能敘述更復雜的事件一樣。它們仍有著明顯的原始胎記——局限性。qe+@dI
原始文字的出現雖然晚於詩歌,但它所體現出來的發展軌跡和人們的思維形式正與原始詩歌的體現相同。CN
二、甲骨卜辭和甲骨文vj}e
叢文俊先生曾說:「商以前還沒有成熟的文字體系出現,……而商文化遺留下來的種種跡象表明,恰恰是無所不在的宗教活動,催化了文字體系的形成。……換句話說,是宗教孕育了原始的書法藝術形式和美學觀念,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的起點。」這樣的論斷,基本上是正確的。只是商人的占卜還不能當作宗教活動,它不過是當時的一種生活方式而已。這種生活方式直接推動了語言、文字的發展,「催化了文字體系的形成」。現今出土的大量的甲骨卜辭,已經完全突破了以前的二言表述,形成了以二言為基礎的參差錯落的句式。以後的四言詩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歸納、整飭而成的。EQp@
卜凶問吉作為甲骨卜辭的內容,反映了當時人們嚮往和平安定的心理,這種心理又明顯影響著甲骨文的造型方式。甲骨文字的形體是按平衡原則造型的,許多字採用了對稱的結構,表現出一種統一、對應的美感;甲骨文的線條組合也基本上是按橫平豎直的原則,體現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書法藝術形式和美學觀念。`-
三、四言詩和金文2u]
從甲骨文而成為青銅器上的大篆文字(金文),是中國文字史上的重大進步,其中起直接作用的是書寫方法的改變。叢文俊先生認為從甲骨文到大篆,中間經歷了「篆引」的形式:「篆引代表著日常用字的書寫方法,即使在青銅器銘文這類莊重的場合更多的是強調規范、標準的價值,它仍然客觀地反映著不斷推移、變遷的書寫方法的進步、審美的目的及其調整,它的變化常常能為書法風格、線條的形式與美感質量、字體、字形結構乃至於文字元號的構成觀念帶來變化。文字形體的符號化程度日益加深,書法也隨之不斷的獲得解放、充實和發展。」甲骨卜辭作為一種書面記錄流傳了下來,而當時的非書面表達(如歌謠),我們卻無從得知。這正如我們研究西周,除了能見到的青銅器銘文以外,當時的筆錄文獻我們就知之甚少了。但我想,周時的人的記錄定然以毛筆書寫為主。青銅器上的文字就像漢唐的碑刻,是為了永久紀念,實在不能作為日常記事的方式。叢先生的「篆引說」,從書寫的角度(而不是從鑄造的、鍥刻的角度)來闡釋大篆的產生,是很有見地的。2#
西周時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早期詩歌的繁盛時期,「周公制禮作樂,把周人的社會生活置之於統一的規范之中」。天下太平,國運日昌。當時民間歌謠創作極為興盛,遍及渭水、漢水、黃河及長江流域,而且貴族文人的作品也相當可觀。在孔子編輯《詩》之前,樂官採集民間歌謠早已是歷行朝廷公事。我們從《詩》中可以看到當時的歌謠大都為四言句式,間有五、六、七言者。字句整齊端莊,重章疊句,節奏感很強,既嚴謹整肅又鏗鏘有力。這些歌謠並沒有以當時的金文流傳下來,而是後代的文獻筆錄的形式傳至今日的。但我們可以就《詩經》的形式特點和藝術風格來關照金文的書法特徵。XS
金文的相對於甲骨文,筆畫更趨簡練,象形成分更加簡化,而表意功能更加豐富,文字的審美價值佔有重要地位。對比、均衡、對稱、和諧、節奏等美學形式,已經明顯地體現在金文的結字方式中。金文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氣象,與當時的詩歌有著密切的聯系。K[iT
四、分書的產生與五言詩m4$'
從本體論的角度而言,分書起於民間,是篆書草體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的一種字體。沃興華先生的《論分書的產生》已對此有非常確切的論述,茲不贅言。但本體之外的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這里同樣存在著它與詩歌發展的同步現象。,@d*-
從《詩經》的四言詩到漢代的五言詩,每句只增加了一個音節,它的表達功能就大大增強了。正如鍾嶸在《詩品序》中所說:「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詩歌的這種發展趨勢正與書法相同。篆書的筆畫呈直線,無表情,給人無始無終的感覺;分書的筆畫則出現了波勢,有了律動的表情,起筆藏鋒逆入,後以波狀起伏收筆,為有始有終的「線段」。篆書筆畫的轉折處重在「轉」,如鐵絲的彎曲;分書則以兩筆完成,橫畫和縱畫以直角相接。篆書的結字以平正為主,分書卻由於波勢的關系自然而然具有歪斜的樣子,而且其左右兩部分的構成如「八」字兩筆的分立,故稱之為八分書,因此,分書的結體更似傾向於力的均衡。篆書在構成上以縱畫為主,筆直的縱畫顯示了平正的風貌;分書則以橫畫為主,形成波勢,其勢向左右方向延伸,文字呈平坦的動態傾向,等等。這些形式美的逐步豐富完善,都可以從金文、小篆和漢簡、漢碑的對比中看到。總之,篆書的表情性不能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分書才逐漸產生並成為主流字體。它不但使文字書寫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使文字的審美價值和表情性更加豐富,風格更加多樣。dABt
字體的演變不約而同地和當時詩歌的發展同步,是歷史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表現在不同文化領域之間而共同發展的必然結果。}ik
五、楷書的生成與律詩By}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楷」作法式、楷模講,意思是這種字體可以作為法式範字,也就是標准字體。這種標准字體一直沿用至今,也沒有出現新的變體,可見其模範的程度了。eyL][-
楷書繼承了隸書的橫平豎直特徵,將隸書的波折集中在「捺」筆中,突出了轉折和勾挑的形象,豐富了隸書的筆勢、筆畫,從而形成端莊嚴謹筆勢豐富的新型字體。oHl|
楷書起源於漢末,發展於魏晉南北朝,盛於唐,這正和律詩的生成同步。聞一多在《律詩底研究》中說:「律詩之名是唐朝沈佺期、宋之問們創的。但律詩的起源還要遠些。遠到什麼時代,卻不能明確地劃出來,因為詩從古體變為律體,這個歷程是潛隱而且浸漸的。然而精細地討溯起來,蛛絲馬跡,未嘗全無線索可尋。五律始於齊梁底新體詩。但這是說到這個時期,五律才神完體備了。在這以前其實早有個芻形的五律在那裡日滋月長,漸臻成熟。這個芻形底徵象至遲在魏晉人底作品中能找的出。」又說:「夫七律五律,僅句間字數不同,初未有他別。故五律之體既成,七律實亦在其中;二者固無異源之理也。」很明顯,楷書和律詩的發展是同步的。眾所周知,唐代不單是楷書發展的成熟期,而且也是五、七言律詩的成熟期,這不是偶然的。在詩歌中,唐人尚律;在書法上,唐人尚法。唐人的這種審美心理作用於不同的藝術領域,自然會有異曲同工之妙。5M#P
以上我們介紹的中國書法與詩歌的同步現象,只是從字體和詩體演變的角度而言的,而且我們討論的字體也只限於文字的正體。我想,這一演變的脈絡正是中國書法與詩歌發展的主線。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到了唐代,無論是書法還是詩歌,在體制上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圓滿的境地。以後的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都徘徊於它的陰影之中,再難有所突破。th5eOi
六、現代詩歌與當下書法}F9
中國的現代史,是中國開始自願或不自願地學習海外先進文化的歷史。這突出地表現在對詩歌的革新上。「中國詩歌史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律是:詩歌體制起自民間,興於文士,最後成為一種主要審美範式。然而,新詩是個例外。新詩誕生不是本體演進,而是文學革命的結果。它不是古典詩歌的自然延伸,而是受西方詩歌影響發展起來的一種詩歌形式。」新詩的這個「例外」,使之至今「還不能契入現代中國人的心理,還遠未深入民族心靈」。>^[V
當中國的新文化運動正如火如荼之時,中國書法猶如山中隱士一般「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漢文化之外沒有書法,書法的新舊沒有外面的對象來比較。因此,它依然保持著傳統的姿態。直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它才大夢初醒,開始向「現代」邁進。f[
「現代」書風的興起雖然仍不敵傳統書學的淵源深厚,正如新詩之未在中國人心裡紮下根一樣,但,明天是屬於它們的。
原文見:http://www.zgsf.com.cn/cgi-bin/topic.cgi?forum=99&topic=397
⑵ 中秋的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
1、中秋賞月
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2、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傳說 :
1、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吳剛折桂
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中秋詩詞: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推薦於 2017-11-18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4個回答
中秋節送什麼_教你一個簡單的表白的方法_點擊查看
根據文中提到的中秋節手抄報為您推薦
一杯子,一輩子!用珠寶瓷情侶杯,為她送上傾心表白!
tb.cn廣告
78條評論
faith521180
好
查看全部78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怎麼寫
古代民族在中秋節前後舉行祭祀月神,文字記載已有二千多年。到唐代記載更多,後來加上吃月餅殺韃子的傳說,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識的節日。明清以來成為一年中三大節日之一。 有關中秋節來源的故事有以下幾則: (一)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後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後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葯,准備擇日吞葯,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於後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葯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後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二)推翻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殘暴統治,愛國之士紛紛奮起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並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於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於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掛起來,起義聲勢大振,元人大為吃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後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就紛紛奮起把韃子殺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中秋節的習俗有以下幾種: (一)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徵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二)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於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並賦予愛國的意義。 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三)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前人有關月亮的詩詞: 1.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2.月下獨酌唐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即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時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58贊·7,703瀏覽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可以寫:中秋節簡介、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主要習俗、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詩詞等。 延展回答: 1、中秋節簡介: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3、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中秋賞月 ,吃月餅,品桂花糕等 4、中秋節傳說:吳剛折桂,相傳月宮里有一個人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把他貶謫到月宮,每天都砍伐月宮前的桂樹,以示懲處。這棵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會立即合攏。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5、中秋詩詞:《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414贊·15,586瀏覽2019-09-08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中秋節手抄報內容資料
3贊·169瀏覽2017-08-17
中秋節手抄報能寫什麼內容呢?
一、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426贊·2,355瀏覽2017-11-22
中秋節手抄報寫什麼?
一、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二、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220贊·1,915瀏覽2019-09-14
10月23-25日裝潢展銷會,門票免費領取中!
值得一看的裝潢相關信息推薦
jiashifu.cn廣告
幼兒畫報2021年訂閱,訂雜志全場特價5折起,快遞投遞
根據文中提到的中秋節手抄報為您推薦
成都郵征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告
金牛座男生喜歡一個人會有哪些表現?
喜歡一個人,可以說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而大家通過一些觀察也會發現不同的人對於
280條回答·15,700人在看
君子蘭的土壤板結,怎麼處理可以不用換盆土壤也能恢復疏鬆?
發現君子蘭的土壤板結硬化,用啤酒或發酵後的果皮水澆花,可以不用給君子蘭換盆,土壤也能恢復疏鬆。土壤板
12條回答·1,339人在看
什麼樣的女人最優秀?
久久挽回男人心
重塑自我二次吸引,你愛他就可以挽回他
關注
218,830播放
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就和劉備說過:「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並不只是裝逼范地隨口一說,而是真正
30條回答·47,092人在看
你覺得考研、讀研究生有必要嗎?
我感覺還是有必要的,不過還是要根據很多因素來分析的。 為什麼我覺得考研
237條回答·4,688人在看
汽車沒有熄火,「二次打火」對車有損傷嗎?
目前汽車點火分為機械鑰匙點火和電子一鍵啟動點火。對於配備電子一鍵啟動點火系統的車型來說,在車輛處於啟
11條回答·280人在看
新公司問上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怎麼回答?
許多職場人常會擔心面試方不夠了解,誤讀自己的離職原因,而大量地補充細節。過度交代離職過程,這不僅無法
25條回答·6,205人在看
男人分手後內心反應是什麼樣子的?
久久戀愛學院
超實用的女性情感干貨,你的私人戀愛寶典
關注
91,473播放
前十名四門轎跑車型哪款比較推薦?排行榜是什麼?
前十名四門轎跑車的排行榜是賓士CLS,寶馬M4,奧迪A5,賓士CLA,奧迪TT,保時捷,寶馬2系,大
14條回答·3,594人在看
事業單位待遇和國企有什麼區別?
機
⑶ 深圳哪裡有舞龍 深圳2019元宵節活動時間+地點
寶安區福永街道元宵節龍獅會 南山元宵舞龍會 2019年大鵬辦事處舞獅錦標賽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 坪山中心公園元宵活動 2019年坪山區元宵節客家民俗展演 香蜜公園免費活動小夥伴們,你們在元宵節有沒有什麼活動呢?在深圳元宵節就有舞獅舞龍等活動,如果大家對這些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話,那就隨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具體的活動信息吧。
寶安區福永街道元宵節龍獅會
時間:2019年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五)上午9:00
地點:萬福廣場
參與方式:免費圍觀
特別提示:天氣預報有雨,小編咨詢得知:主辦方已做好室內室外展演2套方案准備,如果不下雨的話就在室外(萬福廣場),如果雨太大室外無法進行活動的話,就在室內(福永會堂)展演!
2月19日,福永街道將在萬福廣場舉行2019年全國「龍騰獅躍鬧元宵」大聯動暨福永街道第26屆元宵龍獅會。屆時,將有來自福永街道轄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多支醒獅隊前來參加表演,市民不僅可現場欣賞到群獅開場、百鼓齊鳴等精彩內容,還可領略到梅花樁、登青、采青、吐瑞等難得一見的表演。
南山元宵舞龍會時間:2月19日晚上7:00
地點:深圳人才公園
參與方式:免費圍觀
南山元宵舞龍會將以舞龍為主題,由多支舞龍隊伍將精彩獻藝。活動主要分為五個篇章進行表演:點睛儀式、群龍作揖來拜年、百米長龍撒吉祥、游園和觀眾互動。
喜歡舞龍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現場不僅可以親手摸摸「龍身」「龍頭」「龍尾」,以沾點龍的喜氣,甚至還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體驗一下舞龍的滋味。
交通指南:
附近公交站:流花山公園站、南山行政服務中心站、望海東濱路口站
地鐵:2號線或11號線後海站G口、2號線登良站C口
2019年大鵬辦事處舞獅錦標賽時間:2月24日(周日)上午09:00
地點:大鵬廣場
參與方式:免費圍觀
每年,大鵬辦事處都會舉辦舞獅賽事。
受天氣影響,本來安排在2月19日的2019年大鵬辦事處舞獅錦標賽改期本周日舉行啦!
另外,在本周六大鵬辦事處還將舉辦第四屆非遺展演暨美食展系列活動
時間:2月23日(周六)下午3:00
地點:大鵬所城北門廣場
觀看大鵬婚俗巡遊,品嘗本土特色美食,體驗傳統手工藝魅力,品味非遺文化之美。精彩不容錯過喲!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時間:2月19日
地點:深圳博物館
參與方式:免費
2月19日,深圳市第十一屆歡樂鬧元宵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將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舉行
交通指引
自駕:車輛可停放在市民廣場停車場
地鐵:市民中心站B出口(2號線、4號線)
公交:市民中心東站、市民中心站
坪山中心公園元宵活動時間:2019年2月19日(周二)17:30-21:00
地址:深圳市坪山區丹梓大道與深山路交匯處西南角一公里(坪山區中心公園)
參與方式:免費
為慶賀元宵佳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坪山將於19日傍晚在中心公園開展「錦綉花城鬧元宵,大美坪山全民樂」元宵節主題活動。屆時現場將有醒獅獻瑞、新年寄語、品嘗湯圓、製作燈籠、賞燈猜謎、游園祈福、文藝演出等精彩活動,更設置了水面荷花燈、大型花燈、造型宮燈、燈光長廊等活動。
活動時間安排
醒獅獻瑞(18:20、19:20)
新年寄語(17:30-20:00)
品嘗湯圓(17:30-21:00)
彩繪燈籠(17:30-19:00):活動現場坪山區60個家庭以錦綉花城、佳節祝福、變廢為寶三個方面共繪燈籠
賞燈猜謎(17:30-20:00):園區設置了水面荷花燈、宮燈、大型展示花燈、拱形時光長廊多處賞燈區
佳節祈福(17:30-21:00)
文藝演出(17:30-21:00)
文藝演出具體時間及節目單
交通參考
坪山區委區政府(公交站)
366路 978路 B851路 E33路 E34路 M325路 M361路 M422路 M434路 M443路 M478路 M479路高峰專線64號
坪山中心公園(公交站)
915路 939路 B760路 B850路 M293路 M325路 M326路 M426路 M497路區間線
溫馨提醒:中心公園周圍停車不便,活動現場將有大量遊客,建議大家綠色出行
2019年坪山區元宵節客家民俗展演時間:2月19日(周二)14:00至20:30
地點:坪山大萬世居前廣場
參與方式:免費
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客家民俗文化展演......現場更多「彩蛋」等你來敲!
精彩內容
1.非物質文化展示部分
精選部分具有非遺特色的項目,主要是為了營造濃厚的傳統元宵節日氣氛,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由10個展位組成內容包括傳統手工藝展示和製作(項目有:客家茶果、客家黃酒、客家草編、客家涼帽、手工藝DIY、繩編、臉譜製作、糖畫、剪紙、蛋雕等)。
2.客家民俗文化展演部分
主要是弘揚傳統文化,用歌舞、麒麟的形式來表現,呈現一台具有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演出,演出節目主要有山歌、麒麟、客家舞蹈、腰鼓、服飾等等組成。
香蜜公園免費活動
1.元宵燈謎會
活動時間:2月19日(正月十五)17:00-21:00
活動地點:香蜜公園舞台和廊橋
活動內容:正月十五鬧元宵,逛燈會猜燈謎,還有禮品贈送哦。
2.剪紙展覽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3月28日(周四)
展出地點:香蜜公園遊客服務中心一樓展廳
展覽內容:剪紙是傳統的民間藝術,展覽將展出風格迥異的剪紙作品,將對大家美好的祝願通過剪紙傳達出來。
3.賞月季花
花期參考:月季花期特別多,一年四季都開,最短的(花期)都有60來天。
賞花地點:香蜜公園玫瑰園
規模品種:兩片加起來大概5000多平吧,究竟有多少個品種沒有精確統計過,但二十七八種是有的。
交通參考
7號線農林C出口(直走到第二個路口左拐直走200米即到)
2號線僑香站B出口/2號線香蜜D出口(步行約1.2-1.5公里,附近有共享單車,騎車約4~8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