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抵禦喪文化

如何抵禦喪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19 15:30:21

㈠ 不良網游、喪文化侵蝕00後,青少年如何向上生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上網已經成了年輕人的標配了。青少年也是成為網民中在絕大多數部分的群體。而在網路世界也有一些不良的文化侵蝕著青少年的思想,危及他們的成長健康。就比如盛行的喪文化。以及不良的網路游戲。都嚴重的侵蝕青少年們的身體健康。那麼我們該如何抵制這些不良的文化?在小編看來,青少年自身應該提高認知力,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學習上,減少網路時間,用豐富的現實生活來充實自己。讓自己的成長歷程上有一些快樂的事情而非被喪文化和不良網路游戲所充斥著。

網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要有正確的認識態度。奮斗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讓你在奮斗的過程中享受到樂趣。青少年應該也認識到,要擔負起自己所需要擔負的責任。多去參加興趣活動提升自己,學會抵制藏獒文化,抵制不良游戲。

㈡ 「喪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哪些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積極性

文化是一種新生的青年亞文化,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通常用來表示青年人在應對社會生活中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時所表現的消極抵抗態度。而這種文化也勢必會影響當代大學生,從而使得如何提高青少年積極性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

喪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擺爛之風盛行。在面對學業或者事業上的挫折時,大學生第一反應不是積極應對,也不是想著提高自我而去進行抗爭,而是有了擺爛的心思,就是讓事情維持現狀或者變得更糟糕,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情緒,同時不思進取,讓自己囿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當中。這使得大學生群體對自我的認知度下降,情緒增長而使得積極向上的思想減弱,反內卷盛行,不利於大學生長久發展。

青少年們在接觸網路過程當中也會逐漸受到這種文化的感染,所以對於網路作品也要有相應的監管措施,進行提前篩選,打擊不良媒體,幫助青少年們擁有健康的文化環境。

㈢ 如何看待喪文化

消極喪是一種沉浸在消極、絕望、焦慮、陰郁等負面情緒中無法自拔的狀態。喪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它能夠幫助年輕人對抗焦慮、完成自我的接納。

年輕人通過表達喪,來宣洩情緒、釋放壓力。藉由喪的狀態,讓自己暫停高壓節奏,從而能夠休養生息、自我復原。

情緒心理學告訴我們,適當的負面情緒也有其作用,比如低落能讓人節約能量、自我關照;悲傷能讓人深沉思考、收獲智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積極喪其實是年輕人自我調節的方式。

喪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它能夠幫助年輕人對抗焦慮、完成自我的接納。為了消解成功學價值觀對自尊的威脅,年輕人用喪文化來自我調侃、抵禦焦慮。

年輕人會成為「喪一代」的原因:

首先是現實原因。很多年輕人表示,喪是因為如今生活壓力大。諸多現實問題,讓一些年輕人感到就算再努力,好像也很難改變什麼,於是心態從「雞血奮斗」變成了「就地躺平」,由此獲得內心的平和。

其次是心理原因。年輕人普遍具有的心理特點是:充滿希望與幻想,內心有許多抱負,相信年輕一切皆有可能,而殘酷的現實卻讓這種全能自戀感一點點幻滅。經過現實捶打,年輕人開始意識到: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改變的,有些夢想註定是不能實現的。這種幻滅感,讓年輕人感到很沮喪。

㈣ 「網抑雲」成為新潮流,如何正確對待喪文化

當人們苦“網抑雲”久矣,在網上群起而攻之之時,當“網抑雲”成為了網民新一輪的攻訐道具,表現出肆意的嘲弄之時,是不是又陷入了“人人都是孫笑川”的境地,陷入極端的批判與嘲諷只會導致網路狂歡的興起,而在著巨大的狂歡之下,又有多少人被淹沒在洪流之中,被人們所忽視,或是成為戲謔的對象。“喪”不應該成為一種文化,但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表達“喪”的權利。
一、“喪”不應該成為一種文化

“網抑雲”中那些“喪”評論,最令人厭惡的,應該是那種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之徒,這也應該是對“網抑雲”批判的肇始。他們“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他們“人間不值得”,頗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他們為的是博取關注,他們為的是獲取利益。

我之所以反對“網抑雲”的過激批判,是害怕當有一個人需要情緒上的釋放,在社交平台發布一條略帶“喪”意的文字時,就有人在下面評論說“網抑雲警告”;是害怕當真的有抑鬱症患者需要他人的溫暖、他人的幫助時,因為這種批判反而成為了人們嘲弄的對象。在網路上,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和理性。

㈤ 如何看待現在流行的喪文化

其實我感覺現在把喪當做一種文化是一種很不好的體現。因為在我們的漢字的意義來說,喪這個詞並不是一個好的詞語。它代表了人們的精神狀態,處在一種低迷的狀態。而且現在喪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的文化。其實也是無可避免的。可能是因為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可能是因為對自身的一些不滿。種種的原因導致了這個文化現在比較流行。

其實我感覺我也屬於喪文化的貢獻者的一份子,我是我也是一個日常比較喪的人。對什麼都興致缺缺,每天都感覺自己活的不太如意,我也意識到了這種思想是不對的。但是真的很難去改變,但是某些東西就是因為有挑戰性才值得去做,我已經試著讓自己去變得樂觀積極,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嘗試讓自己過的開心。畢竟開心是屬於自己的。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去想,這樣去做的話。喪文化終究會實現他自己所擁有的意義。化為烏有。

㈥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對喪文化

「喪」是年輕人成長的過程因為遭遇挫折而無力解決所產生的一種落差感,建議觀看《蔣勛說紅樓夢》第一輯,你會對喪有更深刻的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大學老師是從死亡教育切入的,我覺得他講的挺好的

㈦ 如何看待網路喪文化

網路上的很多喪文化都是基於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不管是學業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中,正是因為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圍,所以才會在網上去宣洩一下自己的情感,當然任何的情感宣洩適度就好,如果過於的放大,也只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於一個經常上網的人來說,其實更多的也是為了緩解壓力,而不是說讓自己沉浸在這個壓力之中。所以網路上的喪文化應該稍微整治一下,這樣我們才會在面對生活時,越來越積極樂觀,而不是說眼前的世界都是灰色的。

㈧ 如何脫離「喪」生活

講起「喪」這個詞,可謂是大火了整整一個2017,甚至出現很有帶有喪文化的作品,比如《馬男波傑克》等,甚至還有很多衍生文化產品。喪文化似乎不知不覺入侵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所想所見都在喪的局限中逃脫不出。在看到電影《不求上進的玉子》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著怎麼脫離「喪」的生活,卻又很迷茫。

然而,在我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才明白所謂的「喪」生活,不過是我們給自己的慵懶無賴的一個借口,或者說一個心理暗示。劇情中的玉子可能過著許多人想要「喪」生活——日常就是一覺睡到自然醒、看漫畫、打游戲,連房間打掃都需要父親的幫助。然而最後,玉子坦然地接受父親的「過了這個夏天就搬出去一個人生活,不管有沒有開始找工作。」的建議,雖然她也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但是她至少沒有了賴在家裡的理由。所以脫離「喪」生活很簡單,把想法付諸行動!

㈨ 「喪文化」的背後:大學生抑鬱發病率逐年攀升,我們該如何應對

喪文化出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雞湯”了,他們往往活得十分清醒,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這也導致抑鬱發病率逐年攀升。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不管人們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在平台上進行討論,但這也導致信息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些人的喪就可能會導致一大批人的喪。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少年輕人的心理出現了疾病。

當發現身邊有抑鬱症患者的時候,人們並不能夠去歧視他們,而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需要鼓勵他們重新站起來,需要鼓勵他們去看醫生。人們要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需要摒棄不良情緒對自己的影響,需要寬容的對待他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人們需要辯證去看待這種情況,並不能夠讓自己深陷負面情緒當中,並不能夠被其他人的負面情緒所影響。

㈩ 如何看待喪文化現象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陳昌凱的精品課《陳昌凱的心理學課》

編輯丨金條

最近,喪文化很流行。被定義為「喪」的一種人生態度,簡單來說,就是這樣一種心態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慾望低下,只想變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地活下去。

盡管這些語言聽上去很消極,但「喪」作為一種人生觀,確實在一些青年人當中頗為流行。在當下的社會里,青年人努力追求成功,卻總是難以實現,長期的挫敗感讓他們開始變得消極被動,甚至從根本上喪失了追求的慾望。

什麼是習得性無助?

這種絕望的感覺,就是「習得性無助」。本來可以採取行動避免不好的結果,卻選擇相信痛苦一定會到來,放棄任何反抗的行為,稱之為「習得性無助」。

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所謂的「習得性」,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後面不斷的努力、失敗、再努力、再失敗,這樣的反復失敗中慢慢學習到一個事實。原來你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根本不會改變什麼。這就叫「習得性」的無助!

回過頭來看「喪」這個人生態度,假如你無論如何努力,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可一個顏值比你高的人,或是一個比你有錢的人,很輕松就做成了。

這時你發現,原來能不能成功,與你的努力基本沒什麼關系。只是和你的顏值,或者是可以投入資本的多少有關,那你怎麼可能還願望去發奮努力呢?反正顏值和爹,兩樣都拚不過別人,還那麼認真幹嘛?這也是習得性的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三個基本表現

現在我們來簡單地概括一下,習得性無助的三個基本的表現。

相信個人的行為和最終的結果之間,是沒有關聯的;

第二,傾向於相信「自己所希望的結果不會發生」,而「不希望的結果必然會發生」;

第三,面對外界的困難或挑戰時,態度消極,不願意做出可能改變現狀的行為。

習得性無助的歸因風格

習得性的無助的歸因風格通常有三個重要特徵:內在性、普遍性、和永久性。

第一,內在性(personal),就是把問題歸咎於自己。比如因為自己長得不夠好看,所以才成功不了。或者因為自己比上司年輕、漂亮,才得不到上司賞識之類。

第二,普遍性(pervasive),就是指並不認為只是某一個具體事件的問題,而是把問題擴大到生活中的每個方面。比如只是英語六級考試付出了努力,卻沒有得到回報,但卻將這個問題推論到所有考試上。

第三,所謂「永久性」(permanent),就是指習得性無助的人,傾向於認為問題是不可能發生改變的。比如認為自己天生不是學英語的料,或者長相一般,所以永遠不會被人注意,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因此,習得性無助本質上就是一種永久性、普遍性和內在化的悲觀歸因方式。當遭遇到消極或失敗經驗時,我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沒有改變的能力,形成的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悲觀的認知模式。

如何擺脫習得性無助?

既然習得性無助是我們生活的「喪」氣之源,那麼我們如何擺脫悲觀、絕望的情緒,逃出習得性無助的怪圈呢?

第一,一定要有信心,要堅定信念。既然悲觀絕望的無助是習得而來的,那麼積極樂觀,自然也是可以習得的。

第二,要檢查自己的歸因模式,學會用不同的歸因解釋對抗原有的想法。同時,也可以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這其實就是把習得性無助慣用的內在、普遍和永久性的歸因,轉變為外在、具體和可變的歸因。

第三,讓你無助的往往是無助本身,是那一種抽象的悲觀感覺。當你陷入「我完蛋了」、「我真沒用,什麼也改變不了」的絕望情緒中時,不妨將問題具體化,想想「我究竟遇到的是什麼困難」,然後再冷靜地想一想,「怎麼樣能解決?」

第四,從小事做起,哪怕只是一點點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關注和強化。一切大變都是從小變開始的。當你把問題縮小到一個可以完成的任務時,小小的成功不僅會給你帶來驚喜,還能由此激發你繼續努力的動力。

當然,如今青年們的「喪」文化,並不是真的只有消極頹廢,其中也包含了很積極的抗爭元素。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喪氣太重,怨氣太濃的話,不妨開始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讓自己真實地行動起來哦!

關於主播:

社會心理學博士,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心理學男神陳昌凱老師,將多年來心理學界的研究成果,用最生動的語言講給你聽,為你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窗。從我們的日常生活現象入手,用心理學實驗解釋很多我們司空見慣,而又迷惑不解的現象,聽起來妙趣橫生!

關於喜馬拉雅:

中國第一音頻平台。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抵禦喪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