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屬性
文化屬性,就是指一個人、一個社會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
文化屬性,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文化屬性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在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主人公「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描述如下: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文化,是一個廣義詞,它的概括面相當的廣泛,它不僅包含我們所學到的書本文化,還包括飲食文化、政治文化、民間習俗文化等等,由這些文化共同組成了社會生產生活文化,屬性,是對一件事物的性質定型的概述(例如火的屬性,就是發光和發熱,能夠產生很高的能量;鐵的屬性具有延展性、韌性,到達X度熔點溫度時會融化,這種表現狀態就是它們的屬性)。
社會實踐
然而於一個社會而言,沒有競爭的社會就沒有活力,而競爭必然會產生貧富、等級,這是必然的,競爭,是社會進步的必然代價。無弱,強焉在?無強,社會的進步何在?所以強勢文化是引領一個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而強勢文化的代表應該是具有強勢文化的特性,才能正確引導其所在社會環境的進步與發展!反之,如果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所產生的強勢文化的代表,例如領導人,官吏,教師,商人等等一系列的人物的思想是弱勢文化的文化特性,那麼由其所引導的國家民族的興衰,地方的社會的和諧,人才的基本素質,以及經濟的發展,必定也是處在弱勢的!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
B. 什麼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的定義是什麼
文化屬性定義: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文化屬性一詞來源於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是主人公男一號「丁元英」對文化屬性的描述。
文化屬性,就是指具有族群特性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這是一種定勢思維下形成的內在習慣,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能夠弄懂文化屬性的人可以根據文化屬性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的人性,看透事物發展走向規律,從而預測到事情結果。
《天道》里丁元英不是神,他能基本判斷出他棋盤里每一個人在他設計的場景里的最後結局,就是根據文化屬性判斷出人性然後預測到每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態度、方式和結果。有一點我不完全同意丁元英的說法,他說中國的文化屬性是皇恩浩盪的文化,是一種等和靠的文化。
C. 決定個人命運的文化屬性深度解析
前言: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窮人」。他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甚至有著上天入地的本領,但為何最後卻落了個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的下場呢?而許多並沒有什麼才華的人卻能功成名就、春風得意?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竟會如此不同?造成人和人之間,巨大差別的根本是什麼?
答案是,人和人最大的差別不是出身、不是能力、不是金錢和權利,而是 ……文化屬性決定! 為什麼文化屬性有這樣的威力? 怎麼改變文化屬性,形成強勢文化,從而順天改變命運,看完此文揭曉答案!
文化屬性,就是指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生產生活的習慣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質表現)。這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可以形象地說:「你的衣、食、住、行、言,處處都在從側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層次」。
文化屬性,通俗的說法就是:通過你的行為表現,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裡的東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掩飾什麼,因為這毫無意義!文化屬性對個人來講,是透視一個人的受教育情況及生存環境情況的理想工具。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期望破格獲取,也是期望救世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因為他們相信這個世界的規律只有一個--叢林法則(不懂叢林法則的,可以去看幾集動物世界,相信你就明白了)。人類世界和動物世界具備相同的屬性,就是弱肉強食。這裡面沒有感情可言,沒有道理可講,甚至沒有對錯可言。狼要吃羊,羊跟狼講道理,講對錯,講感情,有用嗎?狼會因為吃了羊,就得到報應嗎?狼吃羊,就是客觀規律!你是羊,你就應該被狼吃掉,這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強勢文化的人遵守這個客觀規律,所以不被任何世俗眼光,倫理道德,兒女情長束縛。在灰色道路上一路狂奔,玩命把自己搞成狼!
傳統文化觀念的死結就在一個『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薩、靠皇恩……總之靠什麼都行,就是沒搞明白其實你只能靠自己。而強者都是孤獨的,他們誰都不相信!所謂的社交,在真正強者那裡是不存在的!他們的社交,都是為了獲取利益。有利益就有感情,沒有利益,就不應該有感情!
你看著是不是覺得很扎眼,接受不了?這是你骨子裡的文化屬性,在控制著你的認知和判斷。而當你看到這里時,覺得內心無法接受,代表你的文化屬性,就屬於弱勢文化!別急,接下來我會談到文化屬性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你會被它控制。
規律是客觀事實存在的,你接受或不接受,它都在那裡存在。我知道你會說,你現在對你父母很好,沒有為了任何利益關系。但如果你父母家產一個億,你天天守在他們身邊,他們就把這一個億給你,你會不會對他們比現在好十倍?再問你,你現在是對你孩子好,還是對你父母更好?
為什麼你會對你的孩子更好?你是為了孩子還是為了你自己?你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開心,還是為了讓你孩子開心?孩子長大後,你跟他說,媽媽把你生下來,養大成人,多不容易啊,你要懂得孝順媽媽。事實是什麼呢?你生他是為了你開心,你養他也是為了你開心!不管你承不承認,你把他帶來這個世界,沒有經過他同意吧!然後你讓他在你老的時候孝順你,是不是也是為了你開心?你生他是為了你開心,你讓他孝順你,也是為了你開心。這裡面除了你為了自己開心的自私之外,有感情可言嗎?
也許你讀到這里,已經沒法接受了,覺得我是個冷血的人對吧?那我告訴你,強勢文化的人都是這種思維,因為他們接受規律。規律本身就是殘酷的。一切感情的本質,都是為了利益!只是我敢於承認,而你不敢於承認。甚至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承認,因為他們相信普世價值觀,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好人好報。這都是理想化的想當然。
就像一隻小兔子待在充滿毒蛇猛獸的叢林里,看到了一片花海,就在想像著這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天堂到底在哪?弱者永遠沒有機會去到那裡!而強者活著的每一天都在天堂里。
一頭獅子成為了獅群的首領獅王後,可以和獅群里所有的母獅任意交配,而其他公獅只能看著。獅王可以不用狩獵,但享有優先分配獵物的權利。這簡直就是天堂,但天堂只有強者才活在那裡。強者生活覺得自由自在,弱者生活就覺得苦惱。而在弱勢文化的人眼裡,那是不道德,那是欺負人,那是不公平。而在強者文化里,那才是公平!
是什麼造就了貧窮?是你骨子裡的弱勢文化屬性。 文化屬性是什麼?是一個人從小到大被身邊人灌輸的思想,是受身邊多數人的影響的羊群效應。這些思想、這些影響,會根深蒂固的在一個人的腦海里,形成這個人對所有事物的價值觀判斷的依據。 這就像在四川人的眼裡,最好吃的菜一定是辣的,清淡的根本沒法吃。而在廣東人的眼裡,吃辣的多上火啊?吃清淡的才對。這就是被文化屬性種植的結果!如果把這個廣東人扔到四川待10年,他會根深蒂固的認為,辣的才是最好吃的。
你現在的所有思想、認知、判斷、看法,都不是你自己的。都是被你身邊的大部分人種植的。這叫群體盲從綜合征!你要想跳出這個文化屬性對你的控制,只有一個選擇:換圈子!
不要相信你身邊人給你的建議!多去跟高手對話!讀新聞、看書、學習、聽課,都是跟高手對話的最好方式。
古代為什麼落後?這就要透過表面現象看制度和文化,因為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的產物。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足以讓我們拍著胸脯說:我們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卻不能讓我們挺著胸脯回答:我們有什麼文化?如果文化從骨子裡就是弱勢文化屬性,怎麼可能去承載強勢文化的政治、經濟?衡量一種文化屬性不是看它積淀的時間長短,而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觀規律。古代皇帝信奉神明,長生不老,不相信科學技術,導致國門被西方列強打開。後來學習西方的經濟模式和科學技術,改革開放,才有了今天的國富民強。這些都在說明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所帶來的結果。每個不同的階層,都會有不同的階層文化!
人所在的階層,本身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因為這社會知識是有階級屬性的,你不在那個階級,你的大腦就無法接受別人的正確信號,就好比你的手機不知道密碼就無法連接WIFI一樣。
能夠弄懂文化屬性的人,可以根據文化屬性判斷一個人,或者一個族群的人性,看透事物發展走向規律,從而預測到事情結果。
培養強勢文化,具備以下三點:
1、立場視角
老子曾經說過,下士聞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為道。說的就是視角問題。強者價值觀一直強調大家要避免「弱者視角」不要把自己放在弱者角度,與員工角度,被管理角度,這樣的人,對強勢文化排斥,怎麼可能讓自己變成強者呢?整天罵老闆黑心、不公,為什麼就不思考自己如何去成為老闆,如何利用不公呢?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屬性沒改變,立場錯誤。
2、所處環境
貧困的地區民風淳樸,其實這不代表他們擁有極高的道德素質,而是他們膽怯甚至逃避,不敢離開這種固定封閉的環境,只能老老實實。他們厭惡斗爭,互幫互助,所以,他們無法感知大城市的人情冷漠,無法感知高層斗爭的殘酷。所以他們的思想,認知,永遠看不到真像。而他們仍然把他們認知的那一套假象的美好,一代一代的灌輸給他的後人。包括現在看文章的你,一身冷汗吧!
3、背景資源
不少人都都想學李白的不畏權貴,沒有媚骨,也動不動就和上級拍桌子,搞對抗,其實,普通人和李白差了幾萬光年的距離。在沒有成為最具知名度的人物之前,還是先考慮自己的肚子,下一頓吃什麼吧?當你看一個人講話時,先要看他的背景和資源。一個人說,人這輩子錢不重要,活的開心坦盪就行,錢財都是身外之物。你不要全信,有可能這個人是個富豪,他有資格這樣說話。你不要看到周潤發坐著地鐵去買菜,你就覺得坐著地鐵去買菜就是很幸福的。人家那叫偶爾的體驗生活,隨時可以選擇一轉身開個勞斯萊斯出來。你呢?如何讓自己擁有強者思維?因為強者思維和99%的普通人思考方式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
強勢文化需要你重構思維模型,形成強勢思維的過程極度困難,因為非常的反人性。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形成強勢文化思維呢?
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1、相信強者
第一步就是相信強者,這個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大家從小腦子里就被灌輸了「肉食者鄙」的概念,認為有錢的,有權的,沒有好人,天然的心理排斥。所以讓普通人不仇富不仇官就已經很難了,你讓他學習這些人,基本你上難上加難。最常見的,就是咨詢比自己強的人,當強者給出答案之後,當自己理解不了時,並不是虛心接受,而是直接就想辯論。就像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弱智總想證明自己是對的。強者總相信更強的強者是對的!所謂相信強者,就是無條件的皈依。強勢文化,不是讓你理解並接受,而是接受然後行動,行動後才能夠理解。
2、追隨強者
本地姜不辣,外地的和尚會念經,大家往往燈下黑,對身邊比自己的強的人,視而不見。往往對自己不熟悉的強者產生崇拜。比如不斷的研究馬雲、任正非、柳傳志等商界大佬,其實這樣的人離我們普通人的實際太過於遙遠,基本不是一個重量級,人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所在的領域對我們都不具備可模仿性。而我們真的想成功,就是我常說的,追隨身邊那些比你高半格,或是一個格的人。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這樣的所處的環境和條件差不多,對自己更有學習意義,可以隨時請教。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就跟著做什麼。這樣一步步的更新自己的社交圈子和思維系統,完成自己的思維跨越。
3、依附強者
追隨強者,不管理解不理解,全盤接受,先固化,在優化。而不是先理解在行動。因為以你現在的思維模式無法理解,而且會有極大的排斥,所以,先全盤接受不要批判,經過實踐不短的調整自己。為什麼要依附強者?就是你只看見賊吃肉,沒有看見賊挨打。你只看到成功者的光鮮,卻無形中忽視了他們背後的陰暗,你只看到了他們開公司,沒看到他們背後的資源獲得。你只看到他們表面的光鮮亮麗,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攻於算計。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追隨強者,成為他們的心腹耳目手足,成為他們一部分,才能真正轉變。僕人眼裡無偉人,不僅僅是缺乏了神秘感,其根本原因就是,偉大的人的行為一定都不偉大,而是更加的陰暗,更加的偽裝,更加的殘忍,更加的冷漠,更加的無情。所有的這些,普通人都無法接受。
D. 文化屬性決定了人的命運!強勢文化造就強者 弱勢文化造就弱者【轉】
(注意:以下文章中所引用的個別詞彙只是為了方便說明主題思想,例如:「強者」並非是指那些自強、堅強的人,在此文中多有貶義,「弱者」並非是歧視那些真正的弱者,而是指弱勢文化中相對意義上的弱者,可能有不當之處,望讀者自行體會個中含義,勿要生疑,也請別誤解)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以做人、對事的誠實支配自己的價值取捨,尊重客觀規律,做一個懂得尊重自己內心、尊重客觀規律的覺者。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一個人對任何知識和理論,只有自己用心地覺到、悟到,才能有所為;對於個人來說,文化屬性就是認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思辨能力。
一、弱勢文化
什麼是弱勢文化?自我麻木的文化就是弱勢文化,其特點為:服從、依賴、麻木。
弱勢文化的形成需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失望階段、對抗階段、妥協階段、麻木階段
1、失望階段
失望階段是在經歷初次失敗以後,無視於規律,再次進取不成,最終失望,這個階段提供了弱勢文化孕育的土壤。
失敗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對於剛剛進入社會的人尤為正常,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還有規律這種東西。因此這個階段還看不出來個體最終是走向弱勢文化還是走向強勢文化,一切都只是盡情的體驗而已。這個階段幾乎是每個人必經的過程。
2、對抗階段
對抗階段是在經歷多次失望以後,對抗於規律,多次對抗不成,最終絕望,這個階段推動了弱勢文化的最終形成。
這個階段的對抗其實也是無奈的事情,對於我們個人而言,失敗得多了就會有些懊惱,這一懊惱就極有可能會產生消極情緒,我們在潛意識中會想著去對抗規律,這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寧願把這種行為叫做「上進心」,因為渴望成功是人的天性,此時的對抗不妨是一種積極的行為,這也是大多數人會經歷的階段。
當然會有一部分人,我們姑且叫他「聰明人」吧,這部分人會跳過這個階段,直接進入下一個階段。這部分人裡面又分為兩撥,一撥跳入了妥協階段,另一撥跳入了覺醒階段。後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比較有先知先覺的人。
我特別想要強調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會長期停留或永遠停留在這個階段的人,尤其是後者可以說是特別不幸福的人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以及中國的「人定勝天」的曲解,總有不少的人以為自己可以戰勝大自然,可以征服高山、海浪、地震,可以控制別人、控制一個群體,等等等等,無限的高估自己的能力,無限的看高自己的價值,這便是「妄」了。「虛妄之心」一起,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失去本真,便少了誠、少了信,「靈性」也漸漸消磨,最後如同機器一般,只有機械似的邏輯應變,而無靈性般的生生不息。
「人定勝天」之本義是說人能認知自然的規律,最能學會如何順應這些規律,運用這些規律來使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今天的我們其實最缺的就是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何謂敬畏?敬是對自然造化的認知,進而內心升起尊敬之情,因為這般造化上達宇宙,下至一個星球、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人的命運,怎能不令人尊敬?畏是當認知了自然的造化之道,知「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知萬靈之生死無非一瞬間,知「滄海桑田」、知「海枯石爛」,怎能不令人畏懼?
故而,有了敬畏之心,自然知道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也自然能在這個階段少些時間停留,因為停留在這個階段的時間長短決定著一個人所受痛苦的多少。至於為什麼要停留那麼久,大概是因為當事人覺得自己能夠控制一個人、控制一個團體、或征服一座高山、征服一個社會吧
3、妥協階段
妥協階段是在經歷多次絕望以後,妥協於強者,多次妥協成性,最終服從,這個階段滋養了弱勢文化的生存生長。
人世間,最容易做到的事情莫過於「妥協」二字,因為這不需要任何的付出、也無需承受心靈的恐懼,只需低下頭來便好,所以這是最為「省事」的做法。但這種做法「省事」卻不「省心」,為什麼不「省心」?因為這得需要你忍受著心靈的不愉快,承受著無邊無盡的痛苦,這種痛苦不像是失戀那般心如刀割,更像是一個人買不起房的「長久的隱痛」,一個人不會因為買不起房而想要輕生,只會因為買不起房而不停的懊惱、嘆息,偶爾看到別人都有房住的時候,或者因為自己租的房房租漲了而又不得不搬的時候,那是種隱隱的痛,是一種陣痛,但痛過便好,好了又痛,正如租好了新房,慢慢的開始忘掉自己之前因沒房而傷感,過了一段時間,房租又漲了,便又開始了新的陣痛。
妥協本質上講是「低估了自己的智慧」,以為自己沒有能力認知和運用規律。但實際上,人之為人,俱有靈性,只要有靈性,則不缺乏智慧及增長智慧的能力。這個社會在無形中教導了我們「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強者可改天換地,弱者則賤如螻蟻」,因此強者可「為所欲為」,弱者則「苟延殘喘」。我無意挑起「強者」與「弱者」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這樣於兩者都沒什麼益處,但這種「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對抗與成見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地方:是誰界定了「強者」與「弱者」之間的定義?是誰發揚了「強者」與「弱者」之間必須要對抗的文化?又是誰揭示了「強者」與「弱者」之間不能互為轉化、互為提攜、互為融合?仔細想想,好像是我們自己。因為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被貼上了「卑賤」或「高貴」的標簽。很多時候,一種身份的自我認同要比社會給他的定義更為殘酷、更為悲哀,我們老是喜歡給自己貼上各種標簽,卻忘了貼標簽的人,忘了我們也有撕標簽的能力,忘了那些標簽背後的那個「我」。
這個階段與強勢文化的「覺醒」階段看起來相似,但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妥協本質上是「放棄自己的信仰,接受強者的信仰」,而覺醒本質上是「堅守自己的信仰,增加新的信仰」。放棄信仰是為逃避內心的良知,接受強者是為了利用強者的力量繼續對抗;堅守信仰是為堅守自己的良知,增加信仰是為了根據天道改善自己的信仰。因為不是所有的信仰都是好的,便有了改善一說。
所以這個階段本質上還是一種變相的對抗,找一個強者,討好他,利用他的力量為己所用。到達這個階段,弱勢文化基本上就形成了,因為只要妥協了就意味著「低估了自己的智慧」 ,給自己貼上了「弱者」的標簽。當這樣的人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開始相互傳遞「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觀念,慢慢的便形成了一種文化,我們姑且將這種文化稱為「弱勢文化」
4、麻木階段
麻木階段是在經歷多次服從以後,依賴於強者,多次依賴成性,最終麻木,這個階段將弱勢文化推向了新的頂峰。
一旦經歷過妥協階段,到達這個階段幾乎是毫無懸念的事情,因為妥協得久了,便麻木了。當然,也有人從妥協階段飛躍到覺醒階段,這部分人是幸運的。
麻木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網路一下「麻木,指身體某部分感覺發麻甚至喪失感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不靈敏」。這個解釋是合理的,但不全面,麻木是「對已知邏輯之外的事物反應不靈敏,對已知邏輯之內的事物反應靈敏」,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機械式的反應」,就是一切的反應都是有規律的、都是被提前設定好的,不管是 5 年還是 10 年,他的反應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真是「十年如一日」。這樣的生活很單調,單調到沒有任何的樂趣,單調到為了生存而生活,而忽視了生存之外的意義。
「機械式的反應」有一個最大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當他碰到一個在邏輯習慣之外的事物時,即便這事物關繫到自己的良知,關繫到自己的榮辱,他也不會採取任何行動,甚至在心理上都不會有任何的起伏。例如:有人看到老人在馬路中摔倒,他第一意識是會想到如果我去扶他,萬一他訛我怎麼辦。這個時候,邏輯機械性的利益權衡反應會戰勝內心的良知。可是,你能說這個人沒有良知嗎?你能僅根據這個人就判定他是個壞人嗎?不一定。每個人都是有良知的,即使是十惡的人,只是人一旦麻木了良知就會被埋葬起來,顯現出來的只有利益的計較,只有內心的偏私,只有日漸的貪、痴、妄。
在如今盛產麻木的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有必要找回原本屬於自己的良知,找回自己的靈性,根本之法就在於「戒貪弱念,消痴療心,去妄存慧」,走出認知障,脫離執守礙,進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如實的瞭然萬事萬物的本真,如實的觀照自己的內心,概言之為「返璞歸真」。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靈性,生活該有多麼的無聊,總不能讓一個機器去觀月賞花、看雪聽雨,還要傻傻的問它「你覺得美嗎?」,然後它很「聰明」的回了句「你說美就美」。
這個階段要飛躍到覺醒階段是有可能的,但要比上一個階段難得多,這取決於個人的決心,也取決於對的機緣。
麻木可是說是弱勢文化發展的頂峰,就是說已經發展到極致了。如果再發展下去,可能就是滄海桑田了,這一點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識到。
二、強勢文化
什麼是強勢文化?自我覺醒的文化就是強勢文化,其特點為:覺醒、順應、應用。
強勢文化的形成需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失望階段、對抗階段、覺醒階段、應用階段
1、失望階段
失望階段是在經歷初次失敗以後,無視於規律,再次進取不成,最終失望,這個階段提供了強勢文化孕育的土壤。
和弱勢文化一樣,強勢文化也需經歷這個階段,並且在這個階段看不出與弱勢文化有任何的區別。由此可見,就這一點而言,無論是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他們的起點都是一樣的,不存在誰比誰條件更優的情況。
有人反駁說: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比別人有錢,這些人豈不是擁有更好的條件來向強勢文化方向發展?
恩,這個問題提得好,並且也是很多人的困惑,金錢與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少基本成正比關系,並且也只是大概率的可能,不排除有變數的情況。但是金錢與文化卻構不成正比的關系,有關聯,但是關聯性不大,更與強勢文化的形成關系更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如果你認真的讀完此文,便會明白為什麼關聯性不大了。這里的文化不是指諸如學歷、證書、文化水平之類的東西,如果非要這樣理解下面的文章便沒有必要再看了。
2、對抗階段
對抗階段是在經歷多次失望以後,對抗於規律,多次對抗不成,最終反省,這個階段推動了強勢文化的最終形成。
這一階段與弱勢文化的對抗階段也是一樣的,同樣看不出來個體在這一階段到底是屬於強勢文化還是弱勢文化。但是一般性而言,強勢文化在這個階段的對抗性反而更強一些,也就是說那些屬於強勢文化的人在這個階段更具有反抗性,這源於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所畏懼的勇氣。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見一些特別叛逆的孩子往往長大以後反而比較有成就。但這並非屬於普遍性的情況,不要被誤導。換句話講,這些品質在弱勢文化的這個階段里也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時,有相當一部分人是不會經歷這個階段就直接跳到下一個階段的,這部分人可能有條件的使然、也可能有悟性的使然,不一而足。
但在這一階段與弱勢文化有一點不同的是,強勢文化在對抗階段的中後期會有一個不斷反思、反省的過程,會總結自己為什麼總是失敗,會改進對抗的方式,這種改進的過程便有可能會促使自己向覺醒階段發展,為什麼這樣講?很顯然的即便是改進了對抗的方式,仍是不可能打破規律的,因為在這個階段他連規律是什麼都不知道,如何打破?但是他在不斷改進、不斷對抗的過程中會磨礪自己的心性,磨平自己的稜角,會建立起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礎,因為這種基本的道德和信仰基礎是在最艱苦的環境下建立的,所以穩定性更好,更不容易被外界所影響,這些都為自己向覺醒階段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但請注意此時也僅僅是可能,如果最終無法過渡到覺醒階段則極大可能會向弱勢文化方向退化。有時候進退就在毫釐之間,但就是這毫釐之差便高下立判。
一般情況下,我建議不要在這個階段停留太長的時間,因為停留的時間越長越容易讓人耳聾目盲,無法本真的看待事物,迷失在困頓與痛苦中,最後產生的只能是憤怒,憤怒越強,退化到弱勢文化的可能性則越大。
3、覺醒階段
覺醒階段是在經歷多次反省以後,覺察於規律,多次覺察體悟,最終覺醒,這個階段滋養了強勢文化的生存生長。
上一階段的對抗對這一階段有著非常重要的鋪墊作用,往往對抗越是強烈覺醒的程度也就越高。這是因為在對抗階段,人的性格、意識都有了極大的轉變,少了幾分戾氣,多了幾分和氣,這都是為人處事必要的一些條件。有很多事為什麼做不成,而別人卻做成了?基於相似的條件之下,旨在有些人一直在變通,而有些人只會窮極,還美其名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如果一定要說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有什麼最明顯的區別,我覺得應該是在於「學習」這兩個字,前者專注於「學」變通於「習」,概括之:修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後者專注於「苦」窮極於「靠」,概括之:上天為什麼對我不公。當然,學習的方向也應與天道規律相近,否則也會退化到弱勢文化。
這一階段也有反省,只不過反省的程度更強,且此時的反省已經脫離了對抗,進入了「靜思」,說是「靜思」其實就是個體意識到自身是無法與規律抗衡的,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也無論對抗的時間有多長,規律就是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此對抗沒有任何的意義,只能退下來,進入「靜」,而有了這個「靜」才能更好的「思」。
所以,覺醒是有兩方面的意義的:
一是認識自己: 分析自己以往的行為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總結自己的性格、能力所存在的優勢和缺陷,就是反省自身。
二是認識規律: 根據自己的經歷、學識總結和發現來自人性的、社會的、自然的規律,需要說明的是這部分規律的總結因為是來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所以印象最為深刻,很有可能就奠定了每個人獨特的個性。這就意味著一個人的經歷越豐富,覺醒的程度則越高,對強勢文化的掌握也就越好,但這些都是建立在覺醒的基礎之上的,也有經歷豐富卻發展為弱勢文化的人,那是因此缺乏了覺醒的過程或覺醒的程度還不夠。
以上內容是屬於「覺」的,分為自覺和覺他。那什麼是「醒」呢?「醒」就是根據自己的「覺」去改善自我、提升自我,也分為兩部分:
一是自醒: 就是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發揮自己性格上的優勢,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際交往的能力、為人處事的能力等等,改造自己,是為「有德」。
二是醒他: 就是更進一步的系統的學習人性的、社會的、自然的規律,這里的學習可以是從書本中、從能人中、從社會中去學習,去覺察這些規律,並深刻的體悟,這種學習體悟的最終目的是能夠將這些規律容納成自身內在的一部分,成為自己獨特的個性,是為「有道」。
所以這個覺醒的階段最終使自己變成了一個有「道德」的人,「道」為自然、社會、人性的規律,「德」為順應、運用這些規律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意義非常之重大,最終的成果也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格局、命運。每個人在這個階段覺醒的內容、程度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才使得不同的人對強勢文化的運用有所不同,其成就也會不同。這與每個人不同的境遇和性格有關。
那是不是經歷了這個階段就一定會過渡到下一階段呢?不一定的,這也是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覺醒了不一定就能應用。這里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覺醒的程度或者方向還不夠,尚不能很好的應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自我感覺良好卻失敗的原因;另一種是覺醒了卻無法承受,什麼意思呢?例如當有些人知道了「人性本惡」的人性特徵以後,顛覆了之前他對「人性本善」的認知,他接受不了這樣殘酷的事實,對規律的應用便無從談起。
覺醒階段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功晉級,有走火入魔的,有偏激執泥的,有自甘墮落的,有心靈脆弱的,有自視甚高的。。。等等等等,難以概全,所以有一段豐富但不極端的經歷,有一個正常但不偏激的性格,對於覺醒階段的晉級就有比較大的幫助的,可以達到有效的避險。當然,這些條件並不絕對。
那麼,什麼時候標志著自己可以過渡到應用的階段呢?那就是自己成為了一個有道德的人,這里沒有一個標准去量化什麼情況下算是成為了一個有道德的人。如果有,那這個標准只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4、應用階段
應用階段是在經歷多次覺醒以後,順應於規律,多次順應學習,最終運用,這個階段將強勢文化推向了新的頂峰。
能走到這個階段的人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也是非常難得的。世間之人,「知道易,行道難」,要做到「知言易行」、「言行如一」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見障,需要突破自己的執守礙,還需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不同的人其道德、智慧的層次不同所能應用的程度也不同。
我們前面所經歷的所有的階段,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這一階段的應用。應用不同於對抗、妥協,也不同於覺醒,但依賴於覺醒階段的歷練,應用是在掌握了規律以後利用規律達成自己的目標。重在「應」和「用」,「應」是分析現狀制定相應的策略,並且策略應隨著規律的變動而調整;「用」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實現最初的目標。最難的是「策略」、「調整」、「資源」、「可利用」,有策略就有高低,有調整就有適與不適、宜與不宜,資源有多少、優劣,利用有能利用和不能利用、有該利用與不該利用,這些條件的把握稍有不當則前功盡棄。
應用之道自古被視為高深、神秘的學說,其實沒有必要,小到一個家庭的維系,大到一個國家的治理,無不是對規律的應用,故而每個人成就有高低,能找到自己的應用之道,快樂的生活,就是最大的「道」了。但如今快樂反倒成了奢侈品,這多與「無道」相關,此處的「無道」可不是大家理解的「無道」,而是指違背基本規律的生存方式,大家不要誤解了我的意思。
應用之道涉及到對規律的應變、對規律的預測,甚至是對規律的引導,為免有人誤入歧途就不細說了。但這些應變啊、預測啊、引導啊,這些方式方法又是通過了解規律本身學習到的。例如我們根據 24 節氣的規律就可以知道,當我們還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學習、多實踐、多積累,而不能太貪圖享受、太注重交際關系。這就像一棵樹如果在春天發芽過早,受寒氣的侵略則會影響樹的發育;太過於貪圖陽光,則會導致樹的根系不發達,不利於夏天的成長。
這個階段同時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一開始可能對有些規律的認知出現誤差,在應用的過程中誤差必然會有所反饋,可能還會出現失敗,這就需要調整自己的應用策略,通過調整,對規律的應用也就變得越來越完善。
可是即便是到了這個階段,就一定會走向強勢文化了么?同樣是未必然。這得看對規律的運用如何。也有人因為無法應用規律而走向了一個極端,這個極端似魔、似邪,是弱勢文化里的強者,但卻不屬於強勢文化。
以上,我們通過這四個階段徹底了解了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異同,及產生的根源,對個體的影響。
E. 中國的文化屬性
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矩,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在我的理解里,把人分為兩類,開拓者和後來者。首先,開拓者是以自己為主體,延展出自己的自律,學識,閱歷,以及接觸的事物等等,構成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屬性,進而形成群體,社會,民族,乃至國家的文化屬性。其次是後來者,後來者以開拓者的文化屬性為基礎,也許進行著無用的重復和退化,也許進行著探索和進步,但在本質上卻根本拋棄不了原本的文化屬性。故而在《遙遠的救世主》(tv 天道)中所言,一個人的文化屬性不以他一身的意志所轉移,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歸根到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
中國與這個世界,是以特色的面目出現的。
其他文化基本上沒有這樣大一統的強烈追求,沒有這樣延續的長時間的一脈相乘。
但是最根本、最本質上的文化差距體現在世存哲學上。
不管是基督教的聖經還是瑪雅人的預測,世界都是走向毀滅的,但是在中國,不管是儒家的大同,還是易學、推背學,人類的未來都是繁榮昌盛的。很多人說這是取悅統治階級的,不及西方文化。那麼連「欺騙」老百姓的道教都一樣,他強調人的永生,也是積極一面的。
F. 你如何看待文化屬性帶來的影響
屬性包括民族性、社會性、系統性、階段性。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文化屬性是一種思想程序,不以意志為轉移。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支配人的價值取捨行為的那個東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屬性。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G. 如何理解文化屬性這個詞
文化屬性決定了命運,民族!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屬性,而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麼的難以改變,對一個明白人來說又是多麼的無奈,丁元英的文化屬性也就決定了他只能被普通的傳統文化熏陶的勞苦大眾看成是另類,即是另類,所以只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過著獨特的生活;那麼,到底什麼是文化屬性,那就是知識、認知態度、價值觀、人生觀、思維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文化屬性就是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抽象的東西,卻又蘊藏著非常神奇的決定性的力量。
「著相了」佛教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執迷於表象而偏離本質,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得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 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關於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區分在於:
強勢文化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 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 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什麼是天道?天道是客觀規律,天道應該包含人道的。人的「道」字隱含了讓所有人一生有平安幸福之路的內涵。既然要講人道,那麼豬道雞道就不能講了,如果豬雞鴨狗都能來與人爭道,那麼我們可能連豬狗都不如了,何以在此談道?所以,所謂人道,也只是人類自已努力向天道爭得的那條道。客觀規律就是物竟天擇,我們承認達爾文的進化論,但我們又不願意看到進化過程中人類自身之間那種弱肉強食血腥殘酷的一面。虎不吃虎,狼不吃狼,可人會吃人!所以人是最兇殘的動物了。終有一天,人突然發現我吃別人的時候終有一天別人也會報復來吃我,因為我們也怕那種血腥會落在我們或我們的後代人身上。那麼不弱肉強食行嗎?不行!天道規律使然,我們無法抗拒,於是,人類就制定了弱肉強食的規則,這個規則是以不出現血腥場面不吃人不餓死人為尺度,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逐漸變成了文明人。低級竟爭與高級竟爭的區別,只是需不需要以人的生命為代價的問題,或者說是強勢文化造就的人讓弱勢文化造就的人死的服氣不服氣,死的難看不難看,他殺你還是你自殺,早死晚死這輩子死還是下輩子子孫死的問題。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文化屬性為前題,以強消滅弱或以強兼並弱的過程。人與人能力有差別是自然規律,是天道的一部分,無差別就無能量的積聚與釋放方向,也就沒有這個動態平衡的宇宙。但差別太大則會物極必反,破壞一個平衡。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區別在於強勢文化尊重自然規律,尊重作為人的自已。而弱勢文化尊重統治者的規距,尊重自已給自已上的鎖鏈。形成強勢文化的土壤是雜交優勢,形成弱勢文化的土壤是近親繁殖。一切文化都離開不它的自然屬性,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學數理統計學等自然科學基礎。天道中一句經典的對白:「命題錯誤,不能答,一答必錯。
H. 文化屬性強與弱
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咨詢室有一個三面的柱子,柱子的三個面寫著,我很可憐,他人很可惡,我該怎麼辦。三個話題有兩個對應過去,一個指向未來,兩個來源於弱勢文化,一個來自於強勢文化。
《天道》當中,丁元英不止一次提到文化屬性,強勢文化造就強勢的人,弱勢文化造就弱勢的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由此發散思想,我家的人誰是被強勢文化影響長大的呢?
我姥爺,盡管我姥爺已經去世了,從我媽的口述中可以知道我姥爺從煤礦工人到開小賣部到當獵人到養蜜蜂到做老師,還教出來幾個清華北大的學生,不屈不撓、不停折騰、不斷螺旋向上。
我爺爺奶奶一輩子居無定所,典型的弱勢文化的體現,從來沒有真的拼盡全力去爭取什麼,有的只是逆來順受,幹活兒干不過來還會哭。
我大大我大姑擁有強勢的文化屬性,我朋友王旭有,張子岳有,再就想不到誰了
我爸媽沒有,我也沒有,最近是我的轉折點,如果年前這段時間我能突破,我就也是強勢文化的產物,否則就還不是,
人窮志短才疏學淺腎虧膽小肥胖懦弱
勞動才是人,不勞而獲的是貓狗,吃貓罐頭、狗骨頭,維特根斯坦。。維特根斯坦
哲人,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不是利益、不是錢財、不是世俗成功
找一個產品,賣個需要他的人,並且喜歡我的人
市場本身也不是第一次接觸了,我不知道我內心究竟抵觸的啥,王旭確實做到了知行合一,而我沒有,我總是感覺自己缺少一個開始的動機,沒有領導、沒有組織、沒有同事,自己就不會幹活兒了
想買的東西也不少,通識哲學的課程,新手機,泡妞。混個車開,哪個不需要花錢啊,我的壓力也不小了,每個月最少還賬兩千,加上生活費三千多。多出來的收入可以更快的結清債務
目前還有四萬七的窟窿,為什麼不行動?什麼障礙了我?
潛意識,信念,我的信念還是迷戀溫柔鄉,還是貪圖享樂,不願意付出辛苦。
I. 為何四川文化影響力這么強
四川,古代稱為巴和蜀。與中原相比,偏居一隅。所以,中原一帶都有正統的中原文化,如儒家文明,源遠流長。陝西、河南乃至河北、江蘇、山東都成大出聖賢,或者為帝王之都,為傳統中國文化重地。而巴蜀文化,為中國文化旁支。在中原不斷戰亂融合形成中國文化的同時(春秋、戰國)。巴蜀文化則獨立的靜靜的發展的。秦國,也就是陝西一帶,在統一巴蜀後,用精通水利的李冰入蜀止水,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李冰父子,在今都江堰一帶,嘔心瀝血,治理岷江水患,經過多年的努力,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告功成,從此蜀地從水患不斷的地區逐漸變成,沒有水患,適合生存,甚至不知飢饉的地方,後世稱天府之國。四川,也從此成為天下的糧倉,秦國利用四川這個大糧倉,為後來統一六國,奠定了物質基礎。四川雖然不是中原文化重鎮,但屢屢為影響中原,影響中國歷史文化進程不斷發揮影響力。從老子出關,道家文化傳入四川。四川似乎更傾向於一種悠閑自得的生活,獨立不羈,不受拘束的生活。故中原的正統禮教等等,在四川影響不大。四川常常一一種旁枝的身份影響著中國的歷史,從春秋戰國,到漢朝,到三國,到元朝,到明朝,到清朝、民國抗戰,以及國共解放戰爭。四川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成為領頭羊帝王都的時候不多,但卻不斷被有心逐鹿中原的人,統一、收復、利用做為逐鹿中原的籌碼,不可或缺的戰略位置。戰時烽火連片,和平時期這里牽制影響西藏。但是,四川不斷戰亂,不斷移民,不斷洗禮,做為文明的傳承,卻沒有很好的繼承下來。由於戰亂較多以及處於西南、還有地震等等原因,也與印度、西藏等比較接近,虛無縹緲的佛家文化,更接近這里的歷史,清靜無為的道家文化也影響著這里。而豐富博大的中原文化、儒家文明,似乎在這里影響力變得很小。所以,四川人往往熱衷於逍遙自在,小富可安,爭於一時意氣。在戰亂、抗戰的時候,能夠血拚到底。在和平時期,又有些悠閑散漫,對建設對文化的大成、影響,似乎沒有多大興趣。可以看到,中原文化的底蘊沒有在這里紮根。所以,人們有些無所適從,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等等感覺。這的確反應了四川人的豪放、豪爽。
J. 怎麼理解文化屬性
文化屬性:
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強勢文化在武學上被稱為「秘笈」,而弱勢文化由於易學、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種。
知道強勢文化和弱勢,怎麼用呢?
無所用,無所不用。
比如說文化產業,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麼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與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販毒那樣耍花招,沒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風險。
1.強勢文化特徵:
第一,強勢文化的基礎是「以人為本」而非「以國為本」,強勢文化的主體即擁有者已經由一元(如國家)蛻變為多元(國家、企業、社會組織、國際組織、個人)。
第二,文化本身是一種軟力量(Soft power),強勢文化之所以強勢,首先是其本質上對受眾或消費者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是可以直接或間接滿足接受者、消費者各個層次需要(馬斯洛)的服務,而且,這種服務是受眾和消費者心甘情願(起碼看上去是心甘情願)地主動接受的。
第三,文化的本質是信息,文化本質上具有無限共享性、無限生成性、無限創新性,因此,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永遠居於強勢文化擁有者的位置。強勢文化的擁有者和傳播者必須不斷保持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會表現出不同的時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強勢文化。例如中國的70年代和當代呈現的不同強勢文化)
第四,文化傳播通過傳媒不間斷的系列化議程設置形成「思維定勢」、「傳媒定型」和「擬態環境」,直接影響人們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認知結構和價值觀念——社會生活方式,所以,我們認為跨國傳媒本質及其傳播主體的文化觀念和傳播動機必須是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
2.弱勢文化是指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迷信、宿命、貪執是弱勢文化的幾個突出的特徵。
建議你去看看《天道》,裡面就有闡述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