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涼山是什麼文化

涼山是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22 01:12:20

A. 涼山都有什麼民族

涼山州,全稱是涼山彝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南部,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四川省民族類別最多、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有彝、漢、藏、回、蒙等14個世居民族。其中彝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50%。

涼山彝族自治州東北分別與宜賓、樂山兩市接壤,北連雅安、甘孜兩地區,南與攀枝花市毗鄰,東、南、西還與雲南省相連接,全州幅員面積6.04萬平方公里。涼山州地貌復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干濕分明,冬季日照充足,少雨乾暖,夏季雲雨較多,氣候涼爽。
州府所在地西昌市,海拔1500米,年均氣溫16.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經年常青之樹,四時不敗之花,天空潔凈清明,月亮晶瑩皎潔,素有「月城」之雅稱,也是聞名中外的航天城。
涼山,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地區。幾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創造了輝煌的太陽歷,歷經千年風雨,涼山成為全國彝族文化保存最為完整、內容最為豐富的地區。神秘奇妙的畢摩文化、狂熱奔放的火把節文化、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以及熱情豪爽的飲食文化和瀘沽湖摩梭母系民族文化、木里藏鄉文化,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而又交相輝映。"彝族火把節"和"彝族漆器藝術"已申報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B. 涼山州都是有什麼民族

包括漢族、彝族、藏族、蒙古族、傈僳族、回族、納西族、苗族等14種民族民族。

一、漢族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無論是在政治、軍事、哲學、文學、史學、藝術等諸多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漢族都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業績。

二、彝族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三、藏族

藏族(藏文:བོད་པ་ )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布。

四、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語:ᠮᠣᠩᠭᠣᠯᠦᠨᠳᠦᠰᠦᠲᠡᠨ,西里爾字母:Монгол үндэстэн),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

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五、傈僳族

傈僳族屬於蒙古人種南亞類型,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文字分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

傈僳族源於古老的氐羌族系,與彝族有著淵源關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開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區,也就是中國雲南、西藏與緬甸克欽交界地區,其餘散居於中國雲南其他地區、印度東北地區、泰國與緬甸交界地區。

C. 涼山彝族傳統文化有哪些

1、火把節,這是涼山州彝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的7-8月之間(好像是按農歷計算的,好像是農歷六月二十四)並且現在4年一屆是國際火把節,火把節時間為三天,活動滿多的,不管是涼山大城市,還是鄉鎮,彝族人民都會點火把,圍著火把跳「達體舞」「阿詩瑪」等是我最喜歡的時候(備註:舞蹈名字不曉得書面是叫什麼,但是我們一直是這樣叫的),相當的熱鬧,也很有氣氛,還有賽馬,摔跤,選美。
2、彝族年,彝族年相當於漢族過的春節一樣,時間在傳統的大年三十前一個半月左右,具體是哪天沒注意過,就記得讀書的時候,彝族年還會放假一周,這個是僅次於火把節的彝族傳統節日,但是並不像火把節那樣狂歡,而是一大家認團聚,親朋好友的聚會,殺豬殺雞,宰牛宰羊,吃陀陀肉,喝乾乾酒。
3、彝族婚禮,這個不是彝族的傳統節日,這個也是涼山彝族保存的比較好的風俗,只記得小時候參加過,具體怎麼樣的也記的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清早男方就會來接女方,但是臉上還畫的有彩色的形狀在臉上,而且不管好遠,都不準坐車,從接到新娘好像就是背起的(當然我不曉得是不是真的背回新房的),後面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儀式,有機會可以去參加下(備註:最好是婚禮的主角都是彝族,這樣才可能真真的體會到不同的婚俗)

另外附送涼山美食篇:
1、陀陀肉+乾乾酒,體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相當的好吃,乾乾酒味道偏甜,度數好像不高。想當年去同學家過彝族年,酒壇就在我旁邊,邊吃肉邊喝酒,直接自己把自己都喝醉了。
2、本人回西昌必吃的兼打包的:糍粑,酸菜,糌粑,炸洋芋,卷粉,這些跟我在外面吃的味道不一樣,我只曉得酸菜跟外面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炸洋芋主要是調料很好吃,這些小吃只有在路邊上的小攤位上才是正,大館子里吃不出來那個味道。

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相當的懷念啊,現在只能放長假才有點時間回去。哎。。。

歡迎來涼山玩。

D. 涼山州有哪些知名人文文化

在涼山州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古「蜀身毒道」、「靈關道」、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北達巴蜀、中原,南通邊陲、外邦。在這條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上,古橋馭水如故,棧道駕山依然。還有漢柏、漢闕、大石墓、銅鼓、南詔白塔、歷史留下了不朽的足跡。

鹽源瀘沽湖摩梭人文化是全世界母系氏族文化保留至今、極為珍稀的遺存,不僅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極具旅遊價值。

涼山彝族千百年來在這片富有古老文化、神奇傳說、迷人的自然景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傳承和保留著中國彝族古樸、濃郁、獨特的文化傳統,創造了具有涼山自然封閉形態的包括天文、星相、歷法在內的獨特而優秀的民族文化。

E. 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同胞好不好相處,當地的文化,風俗習慣怎麼樣

彝族同胞熱情好客、沒有邪惡之心、特單純!
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中國四川省南部,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北段,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北起大渡河,南臨金沙江。這里是中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一般簡稱為涼山州或涼山。
彝族的忌諱
彝族群眾最恨別人叫他們「老彝胞」和「蠻子」,他們認為這種稱呼是對他們的最大污辱。到彝族群眾家裡作客,要坐在鍋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東西和睡覺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腳踏在鍋莊上,更不準從鍋莊上和堆放的柴上跳過。彝族對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們給你東西吃,你必須吃,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少喝一點,表示謝意。不然,就認為你看不起他們。彝家給你吃的東西,只准在那裡吃,不準帶走。否則,就會說你對人不講義氣。
忌戲耍動頭;眾人面前說臟話;彝族家有病人時忌說死傷之類的話;忌說「殺年豬」,而要說「抓年豬」或「拿年豬」;忌對嬰兒用「胖」、「漂亮」、「重」之類的贊詞;忌夜間吹哨;忌拿靈長動物(熊、狗、猴、貓等)肉進屋,也忌食其肉;不論男女,忌跨火塘;禁婦女跨越男人;忌婚喪嫁娶日宰殺山羊;忌以苦蒿桿做筷子及打人;忌從客位方燒蕎粑;火燒蕎麥粑從炎塘里拿出時,忌馬上翻動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馬、騾、狗、猴、烏鴉、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將飯端給主人;忌把鋤頭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內將鋤或斧子扛於肩上;有孕之婦忌給新娘梳頭,也忌給新娘縫嫁裝
「天菩薩」又稱「指天刺」。是指彝族男子頭頂上的頭發編成的小辮。習俗認為這是本人尊嚴的象徵。內藏「天神」,主宰著本吉凶禍福,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故他人不得隨意觸摸,如被人觸摸了「天菩薩」。本人會以為是件倒霉的事,是凶禍的徵兆, 要與之相搏鬥。犯忌者也會認為是自己輸了理。如果雙方是同等級的,要主動打酒賠禮。如果犯忌者身份低下,輕則殺豬、羊宰牛,大辦酒席賠禮請罪;重則還會被斷臂,甚至被處死其是婦女,更不能亂摸男子的「天菩薩」。如果婦女觸摸了「天菩薩」,那是對「天菩薩」的褻瀆和觸犯,將對男子終生不利。除了女士殺雞買酒當眾賠禮道歉外,「天菩薩」還必須剃掉。否則死後不得升天。彝族男子即使是仇敵相互械鬥時,雙方也嚴禁觸動對方的「天菩薩」。否則,也要砍去犯忌者的手臂。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

①彝族是個崇火的民族,認為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溫暖、熟食、擺脫了野獸的攻擊等。彝族堂屋的火塘在人們生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正因為他們一生都離不開火塘,於是便產生了對火塘的崇拜。彝族把火視為驅邪消災和帶來吉祥幸福的神聖之物,在節日里,人們燒起篝火,圍火彈琴唱歌,踏歌起舞、盡情歡樂、對火的崇拜,還使他們離開人時,也要有火為伴。在火葬中讓魂歸祖宗發源地,而家人為死者設置的靈牌,則要安放在火塘旁邊的正面牆上。

②彝族還有崇拜黑虎的宗教信仰,並把黑虎視為本族的圖騰和祖先。彝民對黑虎的崇拜觀念還擴大為對黑色的崇尚之俗,認為祖先靈魂喜歡黑色,於是蓋好新房後,要把房子用煙火薰黑方可遷入居住。火葬俗:彝族葬法新異多樣,有樹葬、陶器葬、岩葬、火葬、棺木土葬等不同葬式。尤以火葬和棺木葬為常見

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幾個省。雲南彝族占 2/3,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和資源極為豐富,以農業為基礎的彝族多種植玉米、土豆、大麥、小麥和蕎麥。蔬菜也較為豐富。居住在山區、半山區的彝族喜歡養羊,尤以小涼山的彝族養羊最多。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時有一些特殊的習俗:羊肝、羊胃先用來祭祀祖靈,然後燒食,也有的生食;羊腦給老人吃;處於生育期的婦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蘿卜絲拌後腌做鹹菜,放在飯上蒸熟吃,味道特別鮮美。 彝族吃雞也有一些講究。一般吃清燉,用陶鍋煮,不用刀切。煮熟後用手將雞撕成條塊,蘸辣椒、花椒汁食。雞頭由老人吃,並要看卦(雞腦的形狀)。 彝族喜歡喝酒,酒分甜、辣兩種,過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釀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釀制。有「客人到家無酒不成敬意」的傳統。 彝族在過年過節時都要椎牛打羊,宰豬宰雞,而平時一般很少動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殺年豬的食俗,一半留給自己吃,另一半送給岳父岳母。年豬多用來腌制,掛起來,陰干後成為臘肉或火腿。過年節時還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壇壇酒、泡水酒、酒茶。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時,家家戶戶宰羊殺雞,煮新蕎麥飯。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潑撒,表示祭祀,祈求莊稼好,無災無病。晚上,點燃火把,載歌載舞以驅散蟲蛇和害蟲。廣西彝族在九月初一過打粑節時有"嘗新"習俗,即吃新稻穀。這些都是節日喜慶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禮儀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來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規格或大或小,以椎牛為大禮,打羊、殺豬、宰雞漸次之。打牲時,要將牲口牽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稱打牲,其手法極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剝。宴客時的座次順序有一定的慣制,一般圍鍋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讓坐於鍋庄之上首,彝稱「呷爾果」處;評價陪坐於鍋庄之右首,彝稱「尼木」處;幫忙者、婦女和親友則坐於鍋庄下首,彝稱「呷基果」處。客人多時,順延至右側。 行酒的次序依據彝諺「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後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輕人的」,端酒給貴賓後,要先老年人或長輩,次給年輕人,人人有份。在農村無論婚喪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習俗。即早上六碗萊,如水豆腐、紅燒豬肉、回鍋肉、白菜粉條、豬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萊,如黃條、紅燒肉、,縐沙(炒肉皮)、千張肉、涼白肉、燴臘腸、花生等,經濟寬裕的還要燉上一碗雞。彝族擅長烤、炸、煮、拌等烹調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製作乳餅而聞名。 彝族日常飲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間有"漢人貴茶,彝人貴酒"之說。飲茶之習在老年人中比較普遍,以烤茶為主,彝族飲茶每次只斟淺淺的半杯,徐徐而飲。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飲酒,他們喝酒時,常先把酒倒進大碗里,你喝一口遞給我,我啜一口傳給他,大家依次輪流喝著這一碗酒。於是,人稱彝家這種喝酒方式為「轉轉酒」。

彝族熱情好客。他們宴客時,往往只有男主人陪客,或讓客人先吃,女主人等客人吃完了才吃。所以,作客彝家,切不可把酒菜都吃光了。同時,就餐後告辭時,客人要贈送一些禮物或留下一些錢,以示答謝。

「姑娘房」
彝族男女的婚戀:「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風俗。姑娘年滿16歲,父母就為她另蓋一間小草樓,讓其單獨在其中過夜,而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愛姑娘的草樓談情說愛。他們在一起吹響蔑,對調子,互訴愛戀之情。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並無拘束。一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只要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雙方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兒女們的選擇。雲南小涼山彝族的婚禮相當別致。結婚時,男方要備馬,攜帶酒、布、肉、養面等禮物去迎新娘。女方村裡的姑娘,可使出渾身本事向迎親的客人潑水,捉住拚命戲樂。送親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門前,要到太陽落山方可進門。進門前,由一人托著裝有羊肉、養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頭上繞一圈,以示婚後生活富裕。然後,新娘由表兄弟背進屋去。
「跳菜」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著上菜。它是雲南無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間一種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儀,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結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 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 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弦、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在姑娘小伙「嗚哇哩——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著托盤的彝家男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人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緊隨其後入場。他們合著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著滑稽州怪相,跳著歪來復去而又輕松、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後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為其保駕護航。 一對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毫不亂。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婦女地位較低。遺產由諸子平分,絕業一般歸近親所有。彝族歷史上盛行父子連名,此俗在涼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繼續到建國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較高的聘金,交錯從表婚比較流行,夫死實行轉房。建國前雲南部分彝族地區還保持著公房制度,涼山彝族保持著嚴格的等級內婚。歷史上彝族多實行火葬,建國前,涼山及雲南沿金沙江一帶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區自明、清以來逐漸改為上葬。

婚俗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
定親及娶親
一般是青年男女定親後,男方請人去和女方父母說親,只需帶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後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親,一般是帶二三丈布,布和錢都是給女方的。過了三個月,男方還要買三支青布或藍布、一塊肉、一瓶酒去女方家,這些東西都是給女方父母的,稱為「遞小禮」。男方請畢摩擇日子,擇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這次去,給女方買點結婚用品,稱為「壓八字」。女方的父母為孩子准備嫁妝。男方在討親時,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頭、鞋子、針線等,由作陪郎的娶親人背到女方家。這些東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請個歌師來喝「娶親歌」時,唱到一樣才拿出一樣。如果歌師唱錯,娶親人便將唱錯的東西拿出來在歌師眼前繞三轉,笑眯眯地裝進自己的包包,不給新娘,也不還新郎,娶親人自己得。如果歌師要的東西唱准確了。娶親人拿不出來,歌師就用一個簸箕在娶親人頭上打三下,引得客人們鬨堂大笑。娶親人和女歌師對唱下去,女歌師要把娶親人唱敗,娶親乖乖地把背籮放在堂屋中間。然後,女歌師唱著褲子就拿出褲子,唱著衣褂就拿出農褂。二、迎賓禮彝族人十分好客,熱情勸客人飲酒。凡是到彝家作客,主人都要拿出酒來,相對舉杯,席地而坐,一邊傾心相談,一邊勸酒說:「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沒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沒有錯喝的酒。喝吧;盡情地喝!」直到客人醉倒了方不再勸。每逢過年過節,彝家的阿妹子(姑娘、婦女)就抱著一壇酒,插上幾支錦竹桿或麥桿,站在家門口的路邊上。凡是來往行人都要勸你拿著桿桿從罐里吸飲過酒後才讓你走路。人們稱:「甜不過彝家一杯酒,好不過彝家人的心!」
服飾
彝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是彝族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的具體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彝族人民,創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飾習俗,在彝族物質民俗構成中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彝族服飾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現,可將彝族服飾劃分為涼山、烏蒙山、紅河、滇東南、滇西、楚雄六種類型,各種類型又可分為若乾式樣。這里介紹其中幾種。
涼山型
主要流行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鄰各縣,以及雲南省金沙江流域。由於大小涼山天塹壑障的隔絕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特定歷史階段上的社會形態一一奴隸制,其服飾古樸、獨特,較完整地保持了傳統服飾的文化特徵。 涼山男女上衣均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套氈襪。男子發式為傳統的「天菩薩」,即蓄一綹長發椎髻於頭頂頭,大多頭上盤纏黑色或深藍色長巾,且常裹成一尖錐狀,斜插額前,稱為「英雄結」,左耳戴蜜臘珠、銀耳圈等飾物。下著長褲,並因語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褲腳之分,佩飾最富特色即為「圖塔」,是斜挎於身上的佩帶,用細牛筋編織成帶,帶面鑲以白色硨磲片。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綉、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雞冠帽
雞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用1200多顆大小銀泡鑲綉而成,戴在頭上像一隻「喔喔」啼鳴的雄雞。雞冠帽是彝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徵。因此,每年過「尼這兩」節時,紅河地區彝家姑娘都要綉制一兩頂雞冠帽。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姑娘,帽上的大小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遠光明和幸福。

F. 四川涼山彝族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彝族年是什麼樣的呢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區的彝族人民有一個共同慶祝的傳統節日——彝族年。在節日期間,當地會開展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與其他的民族節日相比,彝族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2011年,彝族年進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述活動主要是彝族年傳統的節日活動,現在的彝族年並不拘於上述形式,但核心意義還是家人團聚、送舊迎新。從農歷十月到二月初八,幾乎每天都有彝族同胞在過年,如果對彝族年感興趣,可以到當地旅遊,切實感受彝族文化。

G. 涼山鄉的文化風俗

一、擇山而居的習俗
古時涼山彝族選擇居所,主要看是否方便防禦、方便放牧。後演變為習俗,定居時首選山頭,喜歡佔山為王,喜歡獨居。為方便經常遷徙,多數涼山彝人對住房不是那麼在意,多住草房、土掌房、木垛房和閃片房等,相對定居,多為瓦房。
二、舉行「成人禮」的習俗
姑娘長到13歲,請畢摩做法事,殺綿羊祭祖,給姑娘換筒裙,分辮子,以示她成年。男孩到15歲,請畢摩祭祖,舉行摔跤活動,與夥伴比技巧,比英雄行為,15歲前頭發留「天菩薩頭」,行成年禮後則留成人發。
三、穿戴習俗
歷史上的涼山彝族男子穿對襟衣裝,外罩無袖領羊皮褂,黑包頭,披百折羊毛氈,穿剪口布鞋;老年婦女戴黑布包裹高筒帽,穿對襟窄袖短衣和著花邊寬大筒褲;青年婦女穿白色或粉紅色襯衣和天藍色長褲,外套色彩艷麗的對襟短衣,前胸和肩部鑲嵌著馬櫻花圖案,穿淺幫綉花鞋,喜戴耳環、手鐲和戒指。
四、酒宴習俗
彝族傳統和比較具有特色的酒宴習俗有「火塘酒」、「篩子酒」、「牛角酒」、「羊角酒」、「松毛席」、「豬膀宴」、「羊膀宴」、「雞頭宴」、「豬頭宴」和「豬肚宴」等。這些酒宴習俗都因形式和內容而定,有嚴格的規則。換句話講,在特定的日子和場合下舉行特定的活動,才有特定的酒宴習俗。
五、婚嫁習俗
解放前,元謀涼山彝族,有一夫三妻的,也有一夫二妻的,但多數為一夫一妻,其婚姻主要由家族勢力和家庭條件決定,解放後均為一夫一妻制。涼山彝族的傳統婚俗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禁止姨表婚,包括堂姨表間通婚。但姑舅表親優先婚配,兒女婚後與父母分居,另起爐灶,自立門戶。二是基本上實行等級族內婚。若違反這一習俗規矩,則被視為「下等人」,必須與父母和親戚朋友斷絕往來。三是舅舅主事。舅舅的權力極大,姑娘婚姻大事必須徵得舅舅的同意,並要行重禮,專門為舅舅縫一套衣服予以孝敬,出嫁時舅舅也給陪嫁。涼山彝姑娘出嫁那天必須要換穿三次服裝:一是在家尚未出門時要換上自己親手縫制的「出嫁裝」;二是將要出門時要換穿從男方帶來的「接嫁裝」;三是快要到新郎家時必須換穿「新娘裝」。這就是元謀涼山彝族婦女至今仍戴高筒帽、結婚要穿「三滴水」服飾的來歷。
六、喪事習俗
涼山彝族一般實行火葬。他們認為,活著時一個人是一棵樹,死了也要「栽」一棵樹。人死後,要盡快為死者「凈身」,穿上「壽衣」後裝上「抬屍架」,蓋上百折羊毛氈和親戚朋友送的毛氈,置於堂屋正中,死者的家屬及親戚朋友要為死者唱《哭喪歌》,以表達對死者的哀悼。涼山彝族奔喪特別講究排場,死者的子女,要無條件都要想方設法拉一條黃牛,請一支由幾十人或上百人組成的隊伍前去奔喪,以此體現死者的家族勢力。按照習俗規矩,凡是拉去奔喪的牛不論多少條一律宰殺,不能留生,因此浪費是可想而知的。焚屍要擇日子,一般首選「猴日」和「虎日」焚屍,其他日子若不與死者及家屬的屬相相沖亦可。火葬是為了超度死者升入天堂,不讓屍體被雨水沖埋和蟻蟲所食。彝人一般在選定的山坡上挖一個長80公分,寬、深60公分的土坑,按男九節女七節的規格把一棵松樹斷成柴塊,將柴塊背到墳山上,以男九層女七層的規格交叉碼於墳坑上,再將屍架放在柴塊上,蓋上摺子披氈,由「畢摩」念「指路經」和「送魂經」,最後從家裡點出三把火,從東、南、北三個方向插入屍架下點火焚燒。據說不從西面點火,是因為鬼魂在西方,給死者留出路,以便死者的靈魂走向西方極樂世界。對於死者骨灰的處理沒有定製,有的撒於荒野,有的呈於山洞,但多數人的骨灰一般就地埋於坑內,不壘墳墓。屍骨處理完畢後,要立靈牌,彝族稱之為「馬都畢」。涼山彝族自認為人有兩魂,即「陰魂」和「陽魂」,死者火化後,「陰魂」升入天堂,而「陽魂」還留在人間,若不請「畢摩」為死者招「陽魂」,死者的「陽魂」因受不了野外凄涼而萬般痛苦,會給活人帶來災難。立靈牌時,要請「畢摩」念三天的經,最後把靈牌招到家中供奉於靈台之上,表示死者「陽魂」從此歸宗還俗,不再痛苦,死者家屬則從此得到保佑,吉祥如意。
七、節慶習俗
涼山彝族最具民族特點的節日是「彝族年」和 「火把節」。彝族年一般在每年舊歷十月、冬月或臘月的第一個屬兔日舉行。過彝族年的頭一天,要砍青枝打掃衛生,並在院心栽兩棵天地樹,在天地樹腳碼上一堆新柴。彝族年這一天,大家在同一天殺年豬,殺年豬要從村裡最年長的那一家開始,依次殺到最小的那一家結束。全村人一邊殺豬喝酒,一邊鋪松毛、燒豬肉祭祖,很是熱鬧,喜氣盈門。白天開展跌腳、摔跤、籃球、賽馬、鬥牛、步槍射擊、穿花衣比賽等活動;夜間燃起篝火,男女過年邊唱邊跳,通宵達旦,山山寨寨成了「不夜天」。「彝族年」的第二天是野外過小年,每到這一天,牧童們要自帶米、肉趕羊上山,集中於一棵大樹下,各自將所帶食物煮好後拼合祭祀山神,集體聚餐,集體娛樂。「彝族年」的第三天凌晨要舉行祭祖儀式,給祖先祭完飯後要喚狗、喂狗,然後開始吃飯,吃完飯家家要打槍、放鞭炮,槍聲、鞭炮聲此起彼伏、震天動地。「彝族年」的第七天,涼山彝族各家各戶都要掃松毛送年,人們又開始恢復往日生活。
八、文娛體育風情
元謀涼山最具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有鬥牛、賽馬、摔跤、耍刀、磨擔秋和打陀螺。涼山獨具特色的山歌小調豐富多彩,如「敬酒歌」、「哭嫁歌」、「哭喪歌」、「放牧歌」、「誇贊歌」、「送親調」、「迎親調」、「對唱調」、「過年調」、「跳腳調」等;別具風格的舞有「耍刀舞」、「火把舞」、「畢摩舞」、「蘇尼舞」、 「送親舞」等。由此還不斷產生出一些民間「小藝人」、「小調王子」、「山歌王子」、「民歌王子」、「小舞王」、「摔跤能手」、「笛子手」、「三弦手」、「二胡手」、「嗩吶手」、「響鳴手」等,為傳承涼山彝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九、崇拜習俗
涼山彝族的原始宗教主要以自然崇拜為主,對「畢摩」、「蘇尼」、「馬都」和「龍樹」十分崇拜,相信「畢摩」、「蘇尼」能占卜治病,驅鬼祛災,相信「馬都」能永遠代表祖先保佑全家人幸福安康;認為「龍樹」是大自然中神聖不可侵犯的神靈,每年都要舉行祭祀活動,若遇久旱不雨之年,則更要宰牛進行大祭,以求降雨。
十、禁忌習俗
涼山彝族的禁忌習俗比較多,如遇母雞叫、母豬下獨崽和母牛下仨崽等現象被視為不吉利,必須把這樣的禽畜崽丟棄到十字路口,以示送走災難。又如遇鳥屎落身要乞討免災,蒸飯甄子發響聲,烏鴉飛上房頂,看見大蝴蝶,夜間貓頭鷹哀叫,狗哭,女人在別人家哭等都認為不吉利,都是大忌。如有發生這樣忌諱現象,涼山彝族必須通過請「畢摩」念「詛咒經」和「平安經」驅除凶兆,永保家人平安。

閱讀全文

與涼山是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