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宿松縣有什麼文化

宿松縣有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22 03:15:45

A. 安徽安慶有什麼特色

安徽安慶的地方文化特色是黃梅戲和徽劇。

黃梅戲:安慶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的美譽,是中國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之一,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和傳承地。

清乾隆年間,發源於皖鄂交界處的採茶調傳至安慶地區,後與本地方言相結合,經嚴鳳英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繼承與發揚,逐漸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劇種——黃梅戲。

成長於安慶地區、興盛於安慶地區。其中《天仙配》、《女駙馬》等著名曲目膾炙人口,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徽劇:徽劇的形成,融匯著西部的秦腔和東南的弋陽腔、崑腔。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使徽劇紮根京城,進而風靡全國,並最終演化成京劇。潛山人程長庚,是促進這種演化的主要人物,人稱「京劇鼻祖」。

美食特色有胡玉美蠶豆辣醬、墨子酥、柏兆記、天柱劍毫、懷寧貢糕(石牌貢糕)等。

1、胡玉美蠶豆辣醬:

中華百年老字型大小,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胡玉美醬園採用川中辣醬風味,試製成「胡玉美蠶豆辣醬」,曾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國際榮譽獎章,並先後在上海國際展覽會、西湖博覽會上,獲「國光」銀質獎章,被評為安徽省優質產品和輕工業部優質產品。「振風牌」胡玉美蠶豆辣醬為暢銷國內外的名牌食品。

2、墨子酥:安慶糕點名坊「麥隴香」的傳統特產。麥隴香墨子酥製作須經過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細白糖等。產品形同烏墨,油而不膩,香甜爽口,具有潤肺補腎利肝等功效。

3、柏兆記:是清末柏紹卿創牌的專營清真名糕細點的老店,始建於1904年,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專業加工生產清真食品的企業。其創始人柏紹卿從一根扁擔開始,一爐餅、一壺漿、沐清風、踏明月,朴實誠毅。最終成就了百年品牌「柏兆記」。

4、天柱劍毫:特種綠茶,葉披白毫,形如寶劍,生長於安慶市潛山縣天柱山。早在唐代就享有「天柱茶甘香芳美」之美譽。被全國名茶評比會評為全國「十大新名茶」之一,獲部優新產品稱號。

5、懷寧貢糕(石牌貢糕):是安慶市石牌地區漢族傳統糕類名特產品,相傳此糕在大明永樂年間曾作為貢品上貢給皇帝朱棣品嘗,因其色如高山之巔白雪,故名頂雪貢糕。

(1)宿松縣有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安慶簡介:

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處,西接湖北,南鄰江西,西北靠大別山主峰,東南倚黃山余脈,素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稱。

全市現轄懷寧、桐城、望江、太湖、岳西、宿松、潛山7縣(市)及迎江、大觀、宜秀3區。全市總面積13589.9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21平方公里。2015年末全市總人口數為524.1萬人,其中市區常住人口80萬人。

2015年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被中國城市協會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城市」之一(2010年);

是全省唯一「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積極推進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市和全國文明城市。

網路安慶

B. 宿松縣的介紹

宿松縣在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北岸,是安徽省下轄的兩個省直管縣之一,鄰接湖北、江西兩省。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為皖西南門戶。宿松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安徽省第一位。宿松縣是安徽文明古老縣份之一,漢高祖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宿松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五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擁有「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等風景區。宿松區位優越。地處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對外交通便捷,105國道、滬蓉高速、合九鐵路、合安九高鐵(已規劃)以及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合肥、武漢、南昌等中心城市均兩個小時車程以內,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C. 為什麼宿松不稱安慶人

宿松不稱安慶人的原因

宿松本地的土居人極少,在元末的朱元璋與陳友諒的長期征戰中幾乎消失殆盡。

現在的宿松人幾乎是明洪武年間從江西遷移過來的人的後代。

宿松人至今見了江西人都喊老表,宿松人的語言是地道的贛語系,至今還有許多生活習慣與贛人一致。

所以宿松人不稱安慶人。

宿松縣資料

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別山余脈,南臨長江。

全縣轄9鎮13鄉207個村,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總人口86.33萬。

宿松歷史悠久。

於漢高祖後四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

宿松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四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是中國詩歌之鄉,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境內擁有國家3A級景區「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

宿松資源豐富。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萬畝、山場73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

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

蟹、蝦、鱉、芡實等名優水產品久負盛名,其中「黃湖牌大閘蟹」遠銷港澳台、日韓等地。

境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佔全省一半以上、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

棉花年常產超過2.5萬噸,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

宿松區位優越。地處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東啟西,連南貫北。

對外交通便捷,105國道、滬蓉高速、合九鐵路以及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合肥、武漢、南昌等中心城市均兩個小時車程以內。

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D. 關於家鄉宿松的詩句

1.關於家鄉的詩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思念之詩 1.嚶嚶鳴矣,求其友聲------> 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3.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4.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 5.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三國.魏.曹植>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7.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唐.張九齡>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韓愈> 9.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唐.祖詠> 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1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唐.賀蘭進明> 12.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唐.杜甫> 13.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清.翁照>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晏幾道)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一作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形容家鄉美景的詩句

1、《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2、《渡江漢》【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4、《滯雨》【唐】李商隱

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5、《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7、《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8、《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關於家鄉優美景色的詩句有哪些

1.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3.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4.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5.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6.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7.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

8.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9.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10.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4.描寫家鄉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家鄉的詩句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4、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6、人人盡道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韋庄《江南好》

5.形容家鄉的詩句

1、故鄉的路 離家的日子 夜晚 故鄉的路總在閉上眼的瞬間 伸到思緒間,與記憶纏綿 故鄉的路上 灑滿了我的童年 悲歡。

酸甜。淚水與笑臉 此刻卻覺得 無論曾經的苦還是甜 在記憶中都是一支悠揚的歌 動人心弦,像一泓清泉 故鄉的路 承載著我的昨天 昨天的我衣衫褸襤 隨風奔跑 在長滿野草的土路邊 追逐笑意盈盈的春天 2、雨中思鄉 綿綿細雨,細雨綿綿 蒼空中飄落的雨滴成線 恰如遊子剪不斷的思念 故鄉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個明凈的村莊 麥浪在鄉親的夢里滾翻 綠樹中的一角屋檐冒著裊裊炊煙 想像爬上故鄉的山頭 父親坐在老屋的門上 用手背揩掉額頭的勞累 點燃一支旱煙,微眯著眼看 屋檐上雨滴落個不斷 匯合成歡快的溪水 流向綠油油的田間 3坐在老家門上 坐在老家門上 看空中雲卷雲舒 瓦藍的天空 因為雲越多而越深邃 門前碗口粗的杏樹上 一頭毛驢在咀嚼草香 不知哪家的驢叫了一聲 這頭驢也仰起脖子叫了叫 一隻白兔子 像雪一樣。

1、故鄉的路 離家的日子 夜晚 故鄉的路總在閉上眼的瞬間 伸到思緒間,與記憶纏綿 故鄉的路上 灑滿了我的童年 悲歡。酸甜。

淚水與笑臉 此刻卻覺得 無論曾經的苦還是甜 在記憶中都是一支悠揚的歌 動人心弦,像一泓清泉 故鄉的路 承載著我的昨天 昨天的我衣衫褸襤 隨風奔跑 在長滿野草的土路邊 追逐笑意盈盈的春天 2、雨中思鄉 綿綿細雨,細雨綿綿 蒼空中飄落的雨滴成線 恰如遊子剪不斷的思念 故鄉的雨啊 一定又洗刷出一個明凈的村莊 麥浪在鄉親的夢里滾翻 綠樹中的一角屋檐冒著裊裊炊煙 想像爬上故鄉的山頭 父親坐在老屋的門上 用手背揩掉額頭的勞累 點燃一支旱煙,微眯著眼看 屋檐上雨滴落個不斷 匯合成歡快的溪水 流向綠油油的田間 3坐在老家門上 坐在老家門上 看空中雲卷雲舒 瓦藍的天空 因為雲越多而越深邃 門前碗口粗的杏樹上 一頭毛驢在咀嚼草香 不知哪家的驢叫了一聲 這頭驢也仰起脖子叫了叫 一隻白兔子 像雪一樣的白 突然從我身旁跳過 停了停,奔向草叢中 幾只雞亂叫著 從草中跑了出來 其中有一隻 脖子一伸便吞下一隻蟲子 一聲熟悉的聲音 讓我望著路口 瘦弱的母親 正趕著豬仔們朝家走來 4思鄉的歌 對思念故鄉 是一首悠揚 悠揚又動聽的歌 總在深深的夜晚 明月高懸、星星眨眼 一縷微雲被清風剪斷 總在這樣的夜晚 我用思鄉的心輕輕歌唱 可愛、美麗的故鄉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金色的麥浪一定又開始翻滾了吧 你看,鄉親們嘴角又浮起了微笑 今夜,就安心地睡吧 在夢里和故鄉一起沉睡 做一個幸福的夢 醒來時,也許 父親拿皮鞭趕著毛驢 又馱來一些希望 5故鄉,我的詩行 故鄉,一個橫卧在山溝里的村莊 我要用手中的筆 揉和心間流淌的思緒 寫一首詩把你贊揚 故鄉啊故鄉 在天際連綿起伏的山的脊樑 在山溝里蜿蜒的溪水輕唱 在月下閃亮著的燈光泛著豆黃 清風揭起夜幕的衣角 日子於是在山裡人的夢里插上翅膀 飛翔,飛翔…… 飛翔到輝煌的前方 故鄉,在微弱的燭光下 你的兒子 用淚水敲打著鍵盤 把思念的句子排列成跳躍的詩行 6五一回家 裝一袋鄉思,踏上 一列匍匐在山路上的汽車 親愛的故鄉啊 你的兒子正朝你走來 一路塵土飛揚 多少回遊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飛揚的塵土 在故鄉的深夜中飄落 一路山峰青翠。溪水緩緩流 多少回遊子的夢中 鄉思便如這山清水秀的美景 在遊子的詩中流淌出一幅畫 一路柳芽新綠。

花飄香 多少回遊子的記憶里 鄉思便如這動人的春天 在遊子遙望故鄉的深邃眼光里 抽出絲絲縷縷拂不去的依戀 回家 車輪滾過故鄉的山路 於是 有一角滄桑的屋檐 隱現在樹葉的縫隙間 7午覺醒後的詩句 家鄉習慣了招待返鄉的遊子 遊子卻不再習慣在家安靜地睡 午覺。風聲、鳥叫聲、雞鳴聲、拖拉機聲 把游資從夢中敲醒 陽光透過窗花斜射在臉上 陣陣鳥鳴夾雜小孩的歡笑聲 在春日裡回盪 走出木柵欄般的大門。

看 輕風追逐著春天在藍天中奔跑 微雲揮動雪白的長袖為春天加油 綠油油的麥苗在山坡上鋪開地毯 希望的詩句在家鄉大地上翻滾 村邊,孩子們手拿著杏花、梨花、桃花嬉鬧 大人們斥責孩子們將春天嚇跑 你看。老槐樹上有一群小鳥 在大人們的斥責聲中 撲楞著翅膀 朝太陽西行的地方翱翔 8 故鄉啊,故鄉 故鄉啊,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在異鄉漂泊的每個夜晚 我的夢里總縈繞著你的模樣 那條蜿蜒曲折的山路 留下我生長中的每個腳印 見證著一個山村男孩的成長 見證著一個山村的緩緩發展 山路邊綠油油的田野 在春風中翻滾著波浪 就好像鄉親們美好的希望 漂向夢想的遠方 和田野相連的道道山樑 連綿延緩到夢想中的遠方 那消失在天際的山峰 是祖孫們代代期望地向外眺望 卧在山下的一座座黃土房子 臉上刻滿了風霜 用長滿了老繭的粗糙的手 撫摸著子孫的幼稚的臉龐 圍在房子周圍的依依柳楊 和著縷縷炊煙 帶著鄉親們的願望 冉冉向藍天飄揚 幾聲牛羊親切的嗷叫 喚醒了夢中思鄉的遊子 在鍵盤上敲打出幾行詩句 像故鄉的小河一樣靜靜地流淌 9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山上小草隨風飄舞 山下美池良田,綠野飄香 最是山溝里的小河如同跳動的脈搏 春天有看不盡的杏花枝頭鬧春 夏天有遮天蔽日的綠葉溢散清涼 秋天連綿的雨水澆不涼情人的心窩 冬天大雪無痕卻埋不住年輕人沖動的感情 山的那邊有我的故鄉 飄不完的炊煙流不。

6.關於家鄉的詩句與名人名言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2、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雲水地,歸夢不宜秋。

4、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6、人人盡道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韋庄《江南好》

7、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8、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宿松話的特點

家鄉話,是最讓遊子激動的情愫。

車站碼頭,萬人躦動之中,忽聞零星半句家鄉話,那一定會尋聲擠將過去,此謂之「他鄉遇知音」。老鄉見面,那怕你普通話說得再好,也必改方言交談,這就叫「共同語言」。

遊子離鄉日久,忽然聽到家鄉話,那肯定渾身通泰,勾起思鄉的情緒,開啟記憶的閘門。遊子離家時間再長,遇到緊急情況時,家鄉話往往會脫口而出,因為那是植入心靈的基本元素。

我非常佩服「母語」一詞的發明者,一個「母」字,把那種血肉相連的感覺表達得淋漓盡致。宿松話,就是我們宿松人的「母語」。

宿松方言,我宿松自古屬楚頭吳尾,近代系三省交界,南來北往,兼收並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辭中的「剛」,也有吳儂軟語中的「柔」。剛起來,青雲直上,凜凜威風。

小時候,每當村子有人家東西被偷,女主人必定有一番「村罵」,那架勢之雄偉、表達之豐富、神情之生動,令我至今記憶猶新,確實可以和任何語言媲美。柔起來,肝腸寸斷,纏綿悱惻。

黃梅戲就吸收了相當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來柔情百轉,百聽不厭。特別是《天仙配》中「樹上的鳥兒成雙對」那一段,「綠水青山帶笑顏」中的「綠」,「寒窯雖破能避風雨」的「避」,必須用宿松話來唱才算正宗,才有韻味。

宿松話其實並不難懂。我曾帶愛人、小孩回宿松幾次,現在他們一般的話基本上能聽懂。

特別是我家那小子,調皮玩劣之際,見我面色凝重、准備揚手之時,突然冒出一句「嗯儂不準打我滴滴俄兒」,往往令我忍俊不禁,滿腔怒火化為烏有。與普通話相比,宿松方言中的人稱代詞和稱謂確實比較獨特,差異較大。

一是用「儂」來表示單稱,如「我儂」/ngo noŋ/(我)[ngo為鼻濁音]、「嗯儂」(你)、「喀儂」(他)/kʻæ noŋ/。二是用「幾」或「廠」來表示復稱,如「我幾」或「我廠」(我們)、「嗯幾」或「嗯廠」(你們)、「喀幾」或「喀廠」(他們)。

三是一些稱謂是普通話里沒有的,如「父哇/fu va/、跌跌」(父親),「姆媽、姨呀」(母親),「麻媽、待媽」(伯母),「伢伢」(叔叔),「的娘、的媽」/di ma/(嬸嬸),「莫莫」(舅舅),「甲甲」(姐姐)等。特別是「滴滴俄兒」/didi nga er/(小孩)一詞,把大人對孩子的痛愛、惜愛、溺愛之情,溢於言表,是宿松話里最生動的一個稱謂了。

宿松話里有些詞語和表達方式比較獨特,蠻有味道的。有的話必須倒過來說,才是地道的宿松話,如「熱鬧」要說成「鬧熱」,「公雞」要說成「雞公」,「母雞」要說成「雞貓(母)」等。

剛上大學時,宿舍夜聊,一不小心冒出了句「雞公」,解釋後,鬨堂大笑。時至今日,還有人來電話問:「你家雞貓(母)可好?雞小有否?」「雞小」顯然是外縣人依此類推的杜撰。

有些話在普通話里是有音無字,非宿松人不能聽懂的,如「角涅」/go'ɲie/(打架)、「撓威」(拜託,表示很無奈,有央求之意)、「塞羅跛」/sælobo/(膝蓋)、「孬孬霍霍/hɔ/」(笨)、「烏麻漆黑」(燒糊了)、「黑母乎子」(傍晚)等。有些話則與字面意思相差太大,望文生義往往差之千里,如「好戲」表示「好玩」,「躲貓」表示「捉迷藏」,「駁咀」指「吵架」,「沙央」則是指「蜻蜓」,「米毛」是說「尾巴」,「馬兒」是指「小凳子」,「拆炮」是指「說謊」,「手服」是指「手帕」,「冇(音「帽」)得改」則表示「沒有辦法」。

寫到這里,我想起一個笑話。土改時,一外地女幹部到我們鄉下做老百姓思想工作,傍晚時分,准備起身,男主人對女幹部說:「就在我家過夜吧」,本意是盡地主之誼,留她「吃晚飯」,但女幹部當時滿臉通紅,回去大罵農民「流氓」。

據語言學家研究,我們宿松方言有六個音調,分別是陰平、陽平、陰雲、陽去、上聲和入聲,這使得我們的言語具有得天獨厚的音樂感。試想,現代音樂也就只有7個音調,咱宿松話天然就6個調,這不就是說得和唱得差不多嗎?確實,宿松話常常拖一個尾音,這往往體現在一問一答之中,例如,問:「嗯儂吃了門?」,答:「吃著嘚」。

而且這個尾音還拖得較長,中間可能還會變調,有點象樂曲中的和弦,聽後使人倍感親切。這特別是在宿松女孩子說來,韻味豐富,十分動聽。

上大學時,有次在校園遇一女老鄉,用家鄉話簡單打了個招呼,就把和我一道上圖書館的同學聽得當場發呆,連說「宿松女孩子說話真好聽」,非要纏著我將女老鄉介紹給他做朋友。我當時就義正辭嚴地指出:「宿松水不流外人田,宿松女不嫁外地郎!」那哥們氣得很久不和我說話。

宿松話里有入聲,這就為我們宿松人學習古典詩歌大開了方便之門,這也可能是宿松詩人、詞人很多的一個原因吧。上次回鄉,聽說全縣成立了不少詩詞協會,一幫退休老人,你吟我和,自得其樂,陶冶性情,頤養天年。

聽說我那70多歲的父親是其中的活躍分子,使得我們這些遠在異鄉的兒女心中十分寬慰。說不完的宿松話,道不完的家鄉情。

宿松話是宿松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們宿松兒女世世代代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是我們之所以稱之為「宿松人」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我們每一位遊子終身不忘的心靈音樂!雞零狗碎寫了這么多,主要是想為這個論壇出點。

E. 黃梅戲的發源地是安徽省宿松縣還是湖北省黃梅縣

人民日報《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地區獨有的懷腔》

黃梅戲起源於安徽省安慶市,一代黃梅戲大師嚴鳳英就是安徽省安慶人,黃梅戲與湖北省黃梅縣並無關聯,並且黃梅戲一直用安徽省安慶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於安慶地方黃梅時節採茶歌曲,大部分黃梅戲演員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與安徽方言差異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黃梅縣地名虛構起源歷史以爭奪黃梅戲文化遺產,黃梅戲在湖北並沒有太大知名度。
黃梅戲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從孕育、成形、發展、壯大,至今已走過兩百年的時光。但是,對於這一重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最近安徽省專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說法,認為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此說推翻了流傳較廣的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縣的傳統說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兩級宣傳部門的支持下,安慶市黃梅戲劇院以《黃梅戲的起源與發展》作為學術課題,聘請多位多年從事黃梅戲藝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黃梅戲起源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調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過7個月的田野調查,對民歌、時調、鼓書、燈戲、佛道音樂、青陽腔、高腔、彈腔等音樂進行調查和取樣錄制,調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蘇、陝西五個省區,采訪對象達413人,收集民歌3000餘首,錄制音像達900多分鍾。
參與此項調查的安徽黃梅戲研究者王秋貴說,黃梅戲的語言以安慶方言為基礎,聲腔以安慶民歌為基調,黃梅戲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黃梅戲誕生之前就已經在安慶地區流行。此次田野調查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遠在千里之外的陝西省南部商洛地區,居住著許多清朝康、雍、乾時期從安慶各縣遷過去的移民。他們早就失去了與家鄉的聯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陸續尋宗認祖。盡管遠隔千里,但他們至今還操持著安慶方言,還傳唱著200多年前從老家帶過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經成為黃梅戲的聲腔。比如商南《十二時會姐歌》無論是音樂還是唱詞與安慶的《探姐》如出一轍。此外,商南的《偷情歌》與安慶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難猜》與安慶的《手拉槐樹望郎來》等也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王秋貴說,這說明黃梅戲的聲腔不是外來的,而是起源於安慶本地。
據課題組成員介紹,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黃梅戲的音樂95%來自安慶地區已經流傳的民歌、花鼓戲、道情、彈詞、高腔和徽調,而安慶地區當時又是民間戲曲的中心,這也佐證了黃梅戲起源於安慶地區。
此外,課題組通過對安慶方言與黃梅戲音樂的關系進行考察也發現,安慶方言與湖北黃梅方言的平仄關系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課題組在報告中認為,安慶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語音平緩,很少出現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決定了黃梅戲唱腔的波紋形狀流暢,黃梅戲被觀眾稱道的特色:易懂、易學、易唱,和安慶方言存在因果關系。
此前戲曲學術界一般都認為黃梅戲是清末湖北黃梅縣水災難民在流浪過程中帶入安慶地區的,災民傳唱的湖北採茶調與安慶民間小調和其他戲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黃梅戲。但安徽戲曲研究者在查閱目前可見的所有關於黃梅戲的文史資料和田野調查中,都沒有發現有關湖北採茶調在安慶傳播的過程和事件。在調查報告中,安徽學者認為,湖北黃梅縣發大水的時候,地處下游、地勢更為低窪的安慶地區也是汪洋一片,難民想經過皖河流域各縣進入安慶城內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災民沿途傳播採茶音樂的路線圖不能成立。
也有專家指出,當前能夠證明黃梅戲起源的文獻證據還很缺乏,此次調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記載黃梅戲的資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報》上的一則報道,證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慶北門集賢關一帶每年都有「黃梅調小戲」上演。戲曲史專家廖奔說,缺乏文獻記載是地方戲曲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因此建議下一步要擴大文獻的搜尋范圍。
安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愛軍表示,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一張文化名片,弄清楚黃梅戲的起源對於更好地研究地方戲曲的誕生、發展的規律,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一民族藝術瑰寶都具有重要意義。

黃梅戲起源有了新說——起源於安慶地區

F. 小孤山的文化傳說

古往今來,小孤山吸引著無數名流學士。唐代顧況、宋代陸游、明代劉基、解縉均來此游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
蘇軾曰:「舟中賈客莫輕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解縉曰:「一望東南形勝闊,何須海上問蓬萊」。
革命烈士夏明翰登臨此山,極目匡廬倩影,放眼吳楚煙波,不禁引吭高歌,以詩言志:「大孤山下停橈,小孤山下觀濤。熱血也如潮湧,時時滾滾滔滔」。 長江絕島小孤山啟秀寺內千百年來供奉的小姑娘娘實際上就是媽祖。「小姑娘娘」之稱來源於小孤山的同音轉化。
據史料記載,小姑娘娘姓林名默,於建隆元年(960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時出生。父林願,宋初官都巡檢。母王氏,生一男名洪毅,五女。小姑即為第六女。林默平素急公好義,尤其為熱心扶危濟困,救助海難,受到人們的尊重。雍熙四年(987年)當她為救海難而捐軀之後,鄉親們便給她修了一座廟宇奉祀。從此以後,出海的人們傳說在狂風惡浪中,常見到有位紅衣女子閃現在桅桿上導航,直到化險為夷。於是,人們就稱她為「通靈神女」。這就是地方神祗來保護人間航海安全的最初傳說。也就是媽祖信仰發源的歷史背景。
至於媽祖信仰何以同地方神發展為全國性的神祗,則有其偶然的因素及歷史的原因。起先是「通靈神女」護航的傳說擴展到沿海各地。這一年宋朝派路允迪出使高麗國,船隊在海上遇到颶風。路允迪在風浪中彷彿看見桅桿上發出一道道紅光,過後風浪頓息,轉危為安。路允迪感到奇怪,便詢問部下是什麼神靈顯聖相救,正好船上有一位保義郎李振,平時信奉媽祖,就向路允迪報告,說是「通靈神女」搭救。路允迪深信不疑,還朝復命時就將途中奇遇上奏皇帝。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皇帝下詔賜以「順濟」匾額給媽祖。這是媽祖神跡第一次由民間傳到官府,並得到朝廷的確認、褒嘉。
此後幾百年間,自南宋高宗始興二十六年(1156年)起到清朝,歷代皇帝出於種種原因,先後36次給媽祖疊獎褒封。封號由2字累加至46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天後」,直至無以復加。皇帝的褒封,最終樹立了媽祖至高無上的地位,神格愈加崇高。但在平民百姓心中,則感到太長的封號反而使神和他們在感情上疏遠了。於是人們自發地選擇了一個對長輩女性的敬稱---娘媽(福建方言)。隨著娘媽信仰的發展,娘媽分靈布滿世界各地。尤為台灣、澳門、新加坡、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因而福建湄洲島的廟宇也就成為了祖廟,何時開始改稱娘媽為媽祖也就難以追尋了。
北宋時期隨著海運的蓬勃發展,小孤山腳下,灘險水急,時有水難發生,故在啟秀寺內設行宮,供奉媽祖。這對現時而言,確實一件讓人難以理解和納悶的事,因為媽祖文化有著自己的風格和特點,而形成了獨特的媽祖教。她與佛教相融合,的確是媽祖教和佛教的一大創新。小孤山啟秀寺歷來都是以佛教為實體的廟宇。因而,在此歷史的背景之下,小孤山的媽祖文化被淹沒,而佛教取代了其教別文化的發展,隨著時間的變遷和地域名稱的原故,更有好事者根據當地的風俗編出種種故事來美化神格。當地百姓也隨之將媽祖稱為小姑娘娘。而這種稱號又與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間習俗是難以分開的,「娘娘」是長江中下游一帶對女性神佛的敬稱。如「送子娘娘、觀音娘娘」,何況媽祖救助海難,救難行使時使用的也是一種神功或神術。如此一來,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娘娘」了。 小姑嫁彭郎的傳說。宿松縣東,長江北岸有一山峰屹立於江邊,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它與長江南岸的「大孤山」(又名「大姑山」)邊的「彭郎磯」隔江相望,他們原是一對恩愛夫妻。蘇東坡曾作詩雲:「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相傳,小姑是宿松縣一位仙姿綽約,窈窕嫵媚的村姑。彭郎是江西潯陽人,他是一個眉清目秀,氣宇軒昂的魚郎。有一天,彭郎解衣扎褲,泛舟江上,輕撒銀網,打滿了一船活蹦亂跳的金絲鯉魚,收了網,攏了船,擱了槳,正欲起身上岸時,說也湊巧,一抬眼,突然看見正在江邊洗衣的小姑,小姑長得秀麗端正,柳眉杏眼,宛若天仙,他驚呆了。小姑見彭郎相貌堂堂,五官整齊,斯斯文文,一表人才,她頓時羞紅了臉,心裡怦怦直跳,連忙低頭洗衣。彭郎索性把篙一點,把船撐到小姑的旁邊,攏了岸,走到小姑身旁,彬彬有禮地問道:「請問小姑家住何處?」小姑見彭郎問得誠懇,便傷心地將父母雙亡,孤孤單單的生活對彭郎講了一遍。彭郎聽後,傷心落淚,便將自己形隻影單悲慘境遇也對小姑說了一遍,小姑聽後,更是涕淚滿襟,自古惺惺惜惺惺,天下窮人愛窮人。從此,他倆心心相印,情長意濃,不久,他倆跪在江邊,撮土為香,憑天為媒,依江作證,結成了一對美滿夫妻。彭郎和小姑夫妻倆在長江邊搭起了兩間草房住了下來,彭郎每天日出下江打魚,日落而歸;小姑在家紡紗織布,洗衣漿衫。小夫妻恩恩愛愛,形影不離,日子過得比蜜還甜。他倆把精心積蓄起來的錢,時時分送給周圍兄弟姐妹,處處受人誇贊,受人尊敬。江邊有位大姑十分羨慕他們,悔自己年輕時未嫁,如今只落得空自悲傷,有詩為證:
小姑去年嫁彭郎,大姑不嫁空自傷(孀)。
小姑有夫似織女,大姑無夫女姮娥(嫦娥)。
慈湖也曾說媒妁,
執柯教與五老約(廬山南部五老峰)。
東方一老差妙齡,正似鼓郎卻老成。
大姑背里啼更道;豈有老人會年少?
大姑年來年去今亦老。
(楊萬里詩)
古代的詩人都只為小姑嫁彭郎交口贊嘆。
好事多磨,這事引起了「土地神」的妒嫉,他害怕長此下去,百姓只會敬慕小姑夫婦,再也不會敬他。便心生一計,駕起雲頭,返上天庭,向玉皇大帝啟奏,說小姑和彭郎是一對「妖精」偷下凡,在民間做了很多很多的壞事,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不分青紅皂白的玉皇,聽了土地的謊奏後,即傳旨意令天神將小姑和彭郎強行分禁於長江南北兩岸,永不能相會,以絕後患。心如鐵石,死不分離,小姑在長江北岸呼喚了七七四十九天「彭郎」,哀聲震天地。最後,她在一怒之下,一頭鑽進了長江。說也巧,一晃眼,她投江處冉冉升起了座筍形的小山,這小山碧峰獨立,挺拔秀麗,山上古樹翠竹蔥蔥鬱郁。後來,人們將這山叫「小姑山」,又在山上建起了「小姑娘娘廟」。再說,隔在長江南岸的彭郎,也站在江邊呼喚了九九八十一天「小姑、小姑」!凄慘之聲,催人淚下。最後,當他望不到小姑的倩影,只見江中,一座小山,也一頭鑽進了長江。說也怪,一晃眼,只見彭郎投江處出現了一石磯。這石磯宛若一人面朝江北,跪在江邊呼喊,後來人們就將這石磯叫「彭郎磯。」千百年來,「彭郎磯」和「小孤山」任憑風吹浪打,日曬夜露,一直是脈脈含情,遙遙相望。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為其撰文賦詩,使美麗的「小姑嫁彭郎』這個優美的神話故事更富於詩情畫意。

G. 安徽宿松縣怎樣

宿松縣,由安慶市代管!

地理位置:位於安徽省西南邊陲的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宿松縣鄰接湖北、江西兩省。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長江相望。

宿松縣依山面湖臨江,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養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凍,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於漁業發展,而且整體資源條件優裕,水體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豐茂,魚類種類繁多,河蟹、蝦、鱉等名優水產品在市場佔有較大份額,享有盛名。青、草、鰱、鯽、蝦以及鱉、鱔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荸薺、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品種全。全縣大力培植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與灘塗精養、水生動物與水生植物養殖齊頭並進,取得重大突破,以中華絨毛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成功,黃湖牌大閘蟹享譽全國,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

經濟: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GDP)163.68億元!

文化:宿松2016年末全縣擁有縣級影劇院2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各1個,黃梅戲劇團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2個。

交通:宿松縣已形成由鐵路、公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鐵路合九線過鏡,境內長25千米,為單線鐵路,設宿松、涼亭車站,宿松站辦理客運。

旅遊 :宿松東望黃山,西傍廬山,南臨「龍宮」(江西彭澤龍宮洞),北靠「太湖」(安徽潛山縣天柱山)。有海門天柱、嚴恭石道、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龍湖浮笠、秀河煙柳、太白書台、西源九井、燃燈古寺等十大風景勝地。有「江上蓬萊」之譽的「長江絕島」小孤山;譽為「南國小長城」的千年古寨、戰爭遺址的白崖寨,逶迤起伏,蟠踞山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石蓮洞,蒼松滴翠,秀竹娉婷;「美比九寨」九井溝,峰峻石奇,峽谷幽深;還有高峽出平湖的釣魚台水庫、煙波浩淼的黃湖休閑度假區,構成了皖西南 旅遊 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宿松縣還是不錯的!

安徽省宿松縣,可以用兒句話來概括: 歷史 悠久,山青水秀,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深厚,人傑地靈,尚希努力。

一、 歷史 悠久

在公元前184年,也就是西漢時,漢高後(呂雉)四年,將宿松置松茲候國。漢文帝(劉恆)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改為松茲縣,屬廬江郡。

隋朝開皇十八年,也就是公元598年,改名宿松縣,屬同安郡。

在唐朝至元朝時期,隸屬幾經變化。明朝和清朝,宿松屬安慶府。

民國時期,宿松先後屬安慶道、安徽省第一專區,兩度受省直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先後隸屬皖北行暑、安慶專區、安慶地區。1988年起屬安慶市。

宿松從西漢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 歷史 。


二、山青如畫

宿松的山主要集中在與蘄春、黃梅、太湖交界的鄉鎮。這里是大別山南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里的山為革命的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中部丘陵還有許多分散的低山。

主要山峰有羅漢尖、三面尖、竹麻尖、三角尖、滾竹尖、陳家寨、芙蓉寨、鑿山、橫山、河西山、龍山、鯉魚山等等。

大部分山上或是礦、或是木、或是竹,景色秀美。

三、綠水浩渺

宿松的淡水資源相當豐富,在全國都是領先位置的。大型湖泊眾多,有本縣獨有的湖泊多個,還有與鄰省鄰縣共有的湖泊兩個。


這眾多的湖泊就象一串珍珠相互連接著,東西跨越兩省四縣,湖水清澈,水草豐肥,魚蝦鮮美。水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更境內長江引領皖江之首,可通江達海,航運非常方便。

四、資源豐富

1.水產資源

宿松水域面積廣闊,已查明魚類有20科80種,軟體動物類17種,甲殼類r6種,爬行類2種,水生哺乳類2種,水禽類12種,浮游動物40屬51種,浮游植物7門52屬,水生植物類51種。

2.森林資源

全縣林業用地49571公頃,其中有林地4846公頃,森林覆蓋率28.9%。竹林面積3193公頃

3.礦產資源

宿松現在已探明的有工業價值的礦產有28種之多,其中金屬礦產7種,21種。


4. 旅遊 資源

宿松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景點眾多,看山有大別山等,看水有長江有大湖,看名勝古跡有小孤山、白崖寨、石蓮洞、月山石林林、鑿山洞、九井溝等,看自然風光有平原、丘陵、盆地應有盡有。

而且宿松到鄰近的廬山、黃山、天柱山、龍宮洞等處非常方便。

5.文化資源

宿松政府組織的文學藝術不說,民間的戲曲、評書、民歌、燈班等等非常豐富。各種宗教、信仰、風俗自由。


6.農業資源

宿松多種的地形,為農業提供了各種不同的土壤條件,使宿松的農業多姿多樣。

這里種植有優質糧、棉、油、葯材、茶、果、蔬菜等等多種農產品。

五、交通便利

宿松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水陸交通便利。

長江水路可通湖入海,國道、高速路、鐵道、高鐵縱橫交錯,可到達東南西北的任何地方。還有傳說,不知是真是假,未來還要建造飛機場。那時就更快捷了。

六、崛起的工業

宿松以前以農業為主,工業很少,現在有江邊工業園區、城郊工業園區等工業基地,興起了多門類的工業,解決了當地許多人的就業。

總之,宿松的自然資源優勢明顯,地理風貌富美,這里的人民聰明勤勞,這里的環境優雅美麗,相信通過全縣人民的努力,未來會更加美麗和富饒。

安徽宿松縣,是才女之地。


宿松縣,安徽省直管縣,由安慶市代管,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中下游北岸。宿松縣鄰接湖北、江西兩省。東與望江縣共抱泊湖,西與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毗鄰,東北與太湖縣接壤,東南與望江縣相連,南與江西省糊口縣、彭澤縣隔長江相望。宿松縣於漢高祖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 歷史 。宿松是中國五大地方劇種黃梅戲的發源地之一,境內民間戲曲文男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境內擁有國家3A級景區「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等景點。

宿松地處皖鄂贛三省結合部和800里皖江之首,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對外交通便捷,105國道、滬蓉高速、合九鐵路以及6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合肥、武漢、南昌等中心城市均兩個小時車程以內,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宿松境內資源豐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萬畝、山場73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蟹、蝦、鱉、芡實等名優水產品久負盛名,其中「黃湖牌大閘蟹」遠銷港澳台、日韓等地。境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佔全省一半以上、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產超過2.5萬噸,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

還行吧,沒去過,也沒網路

宿松縣,古稱松滋候國。位於皖、鄂、贛三省的結合部,地處長江下游之首的北岸,東與望江縣湖面毗連,南濱長江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江相望,西和湖北省黃梅縣、蘄春縣接壤,北連太湖縣,總面積2394平方千米。縣下轄9個鎮、13個鄉,宿松縣常住人口為61w人。淡水資源非常豐富,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2021年,京港高鐵宿松東站預計今年國慶節通車,界時宿松也正式邁入高鐵世代!

H. 宿松是那個地方有什麼特產

宿松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北傍大別山余脈,南臨長江。全縣轄9鎮13鄉207個村(社區),總面積2394平方公里,總人口86.33萬。 

 宿松歷史悠久。於漢高祖後四年(公元前184年)設立松茲侯國,隋文帝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稱宿松縣並沿用至今,距今2200多年歷史。宿松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四大地方劇種之一黃梅戲的發源地,民間戲曲文南詞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中國詩歌之鄉,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境內擁有國家3A級景區「長江絕島」小孤山、「南國小長城」白崖寨。 

 宿松資源豐富。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區、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有耕地95萬畝、山場73萬畝、可養水面84萬畝。是全國優質水產品基地縣,宜漁淡水面積居全國第二、全省第一,蟹、蝦、鱉、芡實等名優水產品久負盛名,其中「黃湖牌大閘蟹」遠銷港澳台、日韓等地。境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其中磷礦石儲量佔全省一半以上、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棉花年常產超過2.5萬噸,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棉花生產百強縣

宿松是魚米之鄉,盛產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葉、蠶桑、板栗。黃湖的銀魚、白蝦、鱖魚和龍感湖的大?魚,素稱「宿松水產四珍」。「黃湖牌」大閘蟹,體大腴肥,肉味鮮美,通過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認證,獲安徽省名優農產品稱號。「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種皮烏黑,籽粒飽滿,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為無葯害殘留的綠色、黑色食品。馬陵瓜子盛產於宿松許嶺一帶,瓜瓤分紅、黃、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殼薄仁香,明初皇後馬氏親自將其命名馬陵瓜籽,定為貢品;2000年成立了馬陵瓜籽有限公司,採用新的工藝生產,品位更佳,風味更獨特,該公司獲省旅遊局授予的「安徽省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省消協授予的「誠信單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優秀龍頭企業」等稱號,正向農業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柳溪茶場的「柳溪玉葉」綠茶形如早春柳葉,品質超群,滋味鮮醇,飲後回味甘甜,齒頰留芳,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復興軋花廠「冠球」牌皮棉1992年評為部優產品。「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獲山東濟南市「申奧杯」和上海市地方產品博覽會金獎、馬來西亞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北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五糧大麴」開發項目獲安徽省新產品三等獎,新產品「十二釵」和「七仙女」被確認為安慶市對外接待專用酒。

I. 安慶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曾經出現過那些有影響的人物

慶,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城市之一,長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國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中國傳統戲劇黃梅戲之鄉,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以石油化工、輕紡食品、建築材料、機械電子為四大支柱工業。歷史悠久,二千多年前為皖國,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自公元1217年建城至今,安慶已有782年歷史。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建國初的二百多年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
1.基本市情
1.1 區位交通
安慶市位於北緯29°47』-31°17』、東經115°46』-117°44』,東與安徽省池州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長江,與江西省九江市相連;西界湖北省黃梅、蘄春、英山三縣;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慶位於寧漢長江黃金水道之要津,是連接武漢和南京兩大經濟圈的中心紐帶城市。歷來是長江中下游及其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美稱。 因為軍事戰略如此重要和張英、張廷玉父子的極力舉薦,所以自清康熙六年(1667)安徽建省始,直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二百多年裡,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的省會,因其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重要地位,曾一度與上海、南京、武漢、重慶這四個沿江城市並列為中國「長江五虎」城市。 安慶是安徽省「皖江開發」的重點工業城市之一,長江十大港口城市,是國家一級口岸,可常年通航5000噸級貨輪和萬噸油輪;公路方面,安慶是中國東西向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出自《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與南北向大道206國道的交匯處,有多條高速公路在此匯合,同時建有安慶長江大橋。鐵路方面,合九鐵路貫穿境內5縣(市),與大京九鐵路相連。隨著寧安城際建設的加速,合安城際鐵路的規劃建設,安慶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距離,將會被極大地拉近。增強了安慶與長三角地區各大城市之間的軍事防禦和經濟聯系。屆時,通過陸路、鐵路交通,安慶到南京僅需2個小時,到上海僅需4個小時。民航方面,安慶天柱山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航線。
1.2 人文歷史
安慶
安慶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薛家崗和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應該建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安慶一直是安徽省省會和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中國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為了血腥鎮壓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並又「師夷長技以制夷」。由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製造了中國第一支槍,第一台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船;清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並在蕪湖創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試舉起「新文化」的旗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三十四年(1908年)先後發生在安慶的徐錫麟巡警學堂起義和熊成基炮馬營起義,接連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和新軍起義的第一槍;在安慶成為安徽省歷史上第一個省會省市後,安徽省的第一座發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作為省會配套設施誕生在這里。安慶素有「文化之邦」、「戲劇之鄉」、「禪宗聖地」的美譽。是《孔雀東南飛》、「大喬小喬」、「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發生地,是統治中國文壇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為代表的徽班成長的搖籃,是黃梅戲形成和發展的地方,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佛教領袖趙朴初、道教領袖陳攖寧、「兩彈元勛」鄧稼先、中國「計算機之父」慈雲桂、「將軍外交家」黃鎮、「雜技皇後」夏菊花、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等影響中國、聞名世界的傑出人物的故鄉。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1.3 生態環境
安慶生態優良,環境優美,是國家園林城市。安慶城北枕龍山,南臨長江,西依皖河,東接石塘、破罡諸湖,獅子山、鳳凰山、菱湖、秦潭湖等鑲嵌其間,整個就像是一座大園林。城北的大龍山—石塘湖風景區,山景、水景、石景、樹景、洞景融為一體,別具特色;城西的陳獨秀陵園,林郁山靜,幽雅肅穆,令人嘆止;城南沿江岸建設的外灘公園、橋頭公園綿延近十公里,形成一條靚麗的風景線;城內的「世太史第」、「探花第」、「太平天國英王府」等古建築,保持了典型的明清建築風貌;特別是歷史悠久的菱湖公園與近年建設的蓮湖公園、皖江公園、菱湖風景區已連成一片,總面積近五平方公里,堪與杭州西湖媲美;建設在景區內的文化廣場、黃梅戲藝術中心、鄧石如碑館、黃梅閣、血衣亭、日本櫻花園、徽派盆景園、黃鎮紀念館和科技館、體育館、圖書館等建築物,以及程長庚、鄧石如、嚴鳳英、鄧稼先、陳延年等塑像,增添了一層文化的氛圍。目前,城區綠化覆蓋率已達38.26%,綠地率達35.6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8.03平方米。但是,由於過去實行「犧牲環境要經濟利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導致安慶整體生態環境每況愈下。比如說安慶的花亭大溝周邊環境就很不好!
1.4 自然災害
安慶防洪同馬大堤
安慶是全省旱澇災害的次頻繁地區(僅次於阜陽和正陽關)。以某一旬出現旱為旱旬、出現澇為澇旬,平均每年有8~10旬的時間非旱即澇,佔全年時間的22~27%,有5旬時間是大澇或大旱。一年內旱澇相連的年份佔70~95%左右。一年內既出現大澇又出現大旱的機遇較多,約3~4年一遇。旱澇季節分布,乾旱以秋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又次之,春季最少。水澇主要集中於夏季,大致從4月下旬到6月下旬都是澇多於旱,尤以6月下旬大澇旬多出大旱旬1倍以上。7月中旬後梅雨結束,旱明顯多於澇。
1.5 現任主要領導
現任中國共產黨安慶市委員會書記、安慶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安慶軍分區黨組書記:朱讀穩 現任安慶市人民政府市長:肖超英
1.6 城市競爭力
目前,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統計,安慶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安徽省居第6位。列於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蚌埠之後。
1.7 城市發展
早在中華民國時期,著名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在《建國大綱》就提出了大力建設安徽安慶市,並跨江發展建設雙聯市,形成規模與武漢、南京大略的城市,形成強大輻射,帶動皖南發展。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毛澤東、李鵬、朱鎔基、回良玉、吳儀等先後視察安慶,他們對安慶的經濟發展十分關心。但由於受到自然災害頻發、市民經濟創新能力不強、省會遷移而淪為地級市、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中重新明確了安慶的定位,是全省三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三大產業集團之一、六大交通樞紐之一,打造帶動皖西南、輻射皖贛鄂交界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安慶的發展,不僅納入皖江城市帶中的重要一軸,也納入到面向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不過,現在安慶經濟在全省較為偏後,與規劃目標相差稍遠,故實現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我們堅信未來的安慶(大約10年以後),將逐步建成一個輻射皖鄂贛三省的產業布局齊全的跨江大城市。
1.8安慶方言
由於安慶地區地理位置處於皖、鄂、贛三省交界地帶。因此,安慶地區方言存在地域的多樣性。安慶區內方言既含有「楚語」、「贛語」、「江淮方言」的某些特徵,同時又摻雜各種方言而匯成地區獨有的地方色彩。
編輯本段2.人文地理
2.1 名稱由來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綉河山".安徽省潛山縣有天柱山,是大別山脈的最高山,也叫萬尖山,古時候是皖國,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皖公山)。漢武帝南巡封禪天柱山,稱之為南嶽,舊稱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皖水、潛水),注入長江(皖江)。山下之城,叫皖城。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2.2 建置沿革
安慶府城古地圖
安慶之名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作軍號名稱出現,由「同安郡」(隋代大業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慶軍"(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懷寧,今潛山古皖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慶"意。 慶元元年(1195年)「 以南宋寧宗皇帝潛邸,升舒州為安慶府"(治所今潛山古皖城),又作府名。安慶古名「盛唐」,見於文獻記載最早為漢武帝於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南巡至此,「作盛唐之歌"。今安慶城區登雲坡即為盛唐山故址所在,山下臨江為盛唐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堪輿風水家郭璞登盛唐山有「此地宜城」語,故安慶別名「宜城」。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黃干考慮南宋邊疆安全,為了阻止金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今杭州市)建「城安慶以備戰守";後因戰亂,安慶府於端平二年(1235)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景定元年(1260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復築宜城為新安慶府」治(今安慶市),並遷懷寧縣治附郭。從此,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府、道、專區等)相一致,沿用至今。 安慶建城以後直至清末,均為安慶府治和懷寧縣治,民國時期為專署駐地。明末以來的巡撫亦持節鎮守於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同時又是安徽省省會(皖省省治)。新中國成立後,安慶單獨建市,是皖西南(不包括桐城市)的中心城市。
2.3 1949年後城建大事記
1949年設安慶市,由安慶專署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由皖北行署直轄。1952年安慶市由省直轄。1960年安慶市委託安慶專署領導。1961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 1949年設安慶專區,屬皖北行署區。安慶專署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駐晉熙鎮)、岳西(駐衙前鎮)、潛山(駐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析置,駐湯家溝)等8縣。 1952年安慶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原池州專區所屬銅陵、貴池(駐池州鎮)、青陽(駐蓉城鎮)、至德(駐秋浦)、東流等5縣劃入安慶專區。轄13縣。 1958年撤銷銅陵縣,並入銅官山市。原由省直轄的銅官山市改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轄1市、12縣。 1959年東流、至德2縣合並為東至縣(駐堯度鎮)。轄1市、11縣。 1961年安慶、銅陵2市改由省直轄。 1965年安慶市劃歸安慶專署領導。將銅陵、貴池、青陽、東至4縣劃歸池州專區。轄1市、8縣。 1970年安慶專區改稱安慶地區,地區駐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駐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岳西、潛山(駐梅城鎮)等8縣。 1979年安慶市改由省直轄。安慶地區轄8縣。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1988年8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慶地區,所屬的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劃歸安慶市。 1996年8月20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6]59號)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由安慶市代管。 2005年5月13日,國務院(國函[2005]38號)批准調整安慶市部分行政區劃: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將五橫鄉、大龍山鎮和桐城市的羅嶺鎮劃歸宜秀區管轄。
編輯本段3.行政區劃
3.1 市轄區
市轄區名 面積(k㎡) 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 下轄街道辦事處 下轄鄉鎮
迎江區 207 24.42 246003 宜城路、新河路、華中路、人民路、孝肅路、建設路 老峰、龍獅、長風、新洲
大觀區 204 29.56 246004 德寬路、玉琳路、龍山路、菱湖、集賢路、石化路、花亭路 海口、十里鋪、山口、皖河農場
宜秀區 410 19.06 246003 大橋、菱北 楊橋、大龍山、羅嶺、白澤湖、五橫

3.2 縣
縣名 面積(k㎡) 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 下轄鎮 下轄鄉 政府駐地
懷寧 645 40 246121 高河、月山、平山、三橋、小市、黃墩、黃龍、公嶺、馬廟、金拱、茶嶺、洪鎮、江鎮(中國包子之鄉)、石牌 雷埠、清河、秀山、涼亭、石鏡 高河
樅陽 1808 96.21 246700 樅陽、藕山、老洲、周潭、陳瑤湖、橫埠、項鋪、湯溝、錢橋、麒麟、義津、官埠橋、浮山 鐵銅、鳳儀、長沙、錢鋪、白梅、白湖、金社、會宮、雨壇 樅陽鎮
潛山 1686 57.21 246300 梅城、王河、源潭、余井、黃泥、槎水、官莊、水吼、黃柏、黃鋪、天柱山 油壩、痘姆、塔畈、五廟、龍潭 梅城
太湖 2031 55.83 246400 晉熙、徐橋、新倉、小池、寺前、天華、牛鎮、彌陀、北中、百里 大石、城西、江塘、湯泉、劉畈 晉熙
宿松 2394 80.28 246500 孚玉、復興、匯口、許嶺、下倉、二郎、破涼、涼亭、長鋪 高嶺、程嶺、九姑、千嶺、洲頭、佐壩、北浴、陳漢、隘口、柳坪、趾鳳、河塌、五里 孚玉
望江 1357 60.47 246200 華陽、楊灣、漳湖、賽口、高士、鴉灘、長嶺、太慈 雷池、涼泉 華陽
岳西 2398 39.86 246600 天堂、店前、來榜、菖蒲、頭陀、白帽、溫泉、響腸、河圖、五河、主簿、冶溪、黃尾 毛尖山、蓮雲、青天、包家、古坊、田頭、中關、石關、姚河、和平、巍嶺 天堂

縣級市
縣級市名 面積(k㎡) 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 下轄街道辦事處 下轄鎮 政府駐地
桐城(並入合肥經濟圈) 1572 74.48 231400 文昌、龍眠、龍騰 雙港、新渡、金神、孔城、范崗、青草、呂亭、大關、唐灣、鱘魚、嬉子湖、黃甲 文昌

編輯本段4.交通運輸
滬渝高速(G50)、濟廣高速(G35)、合安高速(G4212)、京台高速(G3)等高速公路干線、105、206、318三條國道和合九鐵路在市境交匯,已建成通車的安慶長江公路大橋和建設中的安慶長江鐵路大橋,跨江與建設中的寧安城際鐵路、沿江高速公路、安慶——景德鎮高速公路連接。安慶天柱山機場先期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航線,目前又在擴建之中。安慶集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路已經形成。 安慶區位優勢明顯,地處皖鄂贛三省交界處,是溝通三省並連接上海、武漢兩大經濟區的紐帶,是3000噸級海輪入江的終點港口。
編輯本段5.經濟發展
5.1 概述
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安慶作為全國重要的糧棉油、水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作為安徽省重要的石油化工、汽車零部件製造和紡織加工業基地,又被省列為皖江開發的重點開放城市之一,社會經濟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10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達988億元,財政收入達121億 安慶長江公路大橋
元。農業繼續保持較高的發展水平,工業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輕紡、建材、機械四大支柱產業,涌現了安慶石化、華茂、環新、海螺、全力、鴻潤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基礎教育成為品牌,文化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通訊和商業服務等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安慶已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出口商品達200多種。
5.2 地區生產總值
2010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988.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5.5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23.9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08.57億元。
5.3 工業和建築業
2010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455.9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68.6億元。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國有企業增加值75.4億元;集體企業6.2億元;股份制企業231.0億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20.3億元。重工業增加值222.9億元;輕工業增加值145.7億元。全市新產品產值72.7億元。 全年石油加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59%。一次性能源生產總量63.1萬噸標准煤,比上年下降4.2%;原煤生產下降10.4%,發電量下降3.4%. 安慶最繁華的商業街——人民路
5.4 固定資產投資
2010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9.4億元。 全年第一產業投資31.3億元;第二產業投資408.4億元;第三產業投資369.6億元。在投資中,工業完成投資402.6億元;製造業投資360.4億元;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投資43.5億元;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等基礎設施投資85.7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2.2億元,商品房銷售銷售額85.1億元。 「861」行動計劃成效顯著。全年共安排「861」行動計劃續建、新開工項目171項,總投資規模2161.9億元,當年完成投資214.3億元。
5.5 國內貿易
201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億元。分城鄉看,全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30.1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8.6億元。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零售額290.5億元;餐飲業零售額43.4億元;住宿業零售額4.8億元。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建築裝潢材料類比上年增長27.5%,家用電器及音像製品類增長37.1%,汽車類增長82.4%,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3.3%,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3.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3.5%。
5.6 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2010全年進出口總額68093萬美元。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家;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93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22255萬美元。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新簽合同金額1600萬美元;完成營業額1755萬美元,當年外派勞務人員104人。 全年接待海外遊客4.5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1931.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7.6億元。
5.7 財政、金融
2010年全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21.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0.6億元。全年財政支出161.2億元。全市金融機構存款年末余額為1156.0億元。
5.8 經濟開發園區
國家級安慶經濟開發區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安慶經濟技術開發區 省級開發園區:安徽安慶大觀經濟開發區、安徽樅陽經濟開發區、安徽太湖經濟開發區、安徽宿松工業園、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安徽望江經濟開發區、安徽安慶長江大橋經濟開發區、安徽桐城經濟開發區、安徽懷寧經濟開發區、安徽潛山經濟開發區等。(石牌經濟開發區申報之中。)
編輯本段6.文化藝術
6.1 京劇發源地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為慶祝乾隆帝八旬壽辰,揚州鹽商江鶴亭(安徽人)在安慶組織了一個名為「三慶班」的徽戲戲 京劇鼻祖:程長庚
班,由藝人高朗亭率領進京參加祝壽演出。這個徽班以唱二黃調為主,兼唱崑曲、吹腔、梆子等,是個諸腔並奏的戲班。北京的祝壽演出規模盛大,自西華門到西直門外高粱橋,每隔數十步設一戲台,南腔北調,四方之樂,薈萃爭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還沒有歇下,後面又已開場叫人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戲薈萃,眾藝爭勝。在這場藝術競賽當中,第一次進京的三慶徽班即嶄露頭角,引人矚目。 三慶班進京,原本只為進宮祝壽演出而來。由於徽戲曲調優美,劇本通俗易懂,整個舞台演出新穎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故而受到北京觀眾的熱烈歡迎。這樣,三慶班演完祝壽戲欲罷不能,就留在北京繼續進行民間演出。三慶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慶人,入京時才三十歲,演旦角,擅長二黃腔,技藝精湛。《目下看花記》稱他:「體干豐厚,顏色老蒼,一上氍毹,宛然巾幗,無分毫矯強。不必征歌,一顰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軟神情,幾乎化境」。因此三慶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進京演出的過程中又吸收了崑曲、弋陽腔、梆子腔等劇種的表演技藝,使自己更加豐富,不久成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劇種。三慶班進京獲得成功後,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進入北京,並逐漸稱雄於京華的劇壇。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他們各有所長,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說法,軸子指以連演整本大戲著稱,曲子指擅長演唱崑曲,把子指以武戲取勝,孩子指以童伶見長。徽班進京開始了我國國劇――京劇的孕育期。 三慶班進京獲得成功後,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進入北京,並逐漸稱雄於京華的劇壇。這就是所謂的「四大徽班進京」。 四大徽班各有所長,有「三慶的軸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說法,軸子指以連演整本大戲著稱,曲子指擅長演唱崑曲,把子指以武戲取勝,孩子指以童伶見長。 在捧旦之風十分火爆的京城,技藝不凡的高朗亭自然受寵。抵達北京後,他接替原三慶班班主余老四掌班,一做就是30多年,同時還擔任了京師戲曲界行會組織「精忠廟」的會首,通過精忠廟對北京的戲班、戲園實行行政管理,他也成為梨園領袖。繼高朗亭之後,程長庚、徐小香、楊月樓、劉趕三等人均任過此職。 至嘉慶初,徽班在北京戲曲舞台上已取得主導地位,據《夢華瑣簿》記載:「戲庄演劇必『徽班』。戲園之大者,如『廣德樓』、『廣和樓』、『三慶園』、『慶樂園』,亦必以『徽班』為主。下此則『徽班』『小班』『西班』,相雜適均矣。」 四大徽班進京獻藝,揭開了200多年波瀾壯闊的中國京劇史的序幕。
6.2 地方戲劇——黃梅戲聖地
黃梅戲《天仙配》劇照
據宿松縣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證,黃梅戲淵源於唐初的湖北黃梅縣的採茶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代已經形成獨樹一幟的地方戲曲。是安徽安慶市宿松縣和湖北黃梅縣一帶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吟唱的一種曲調藝術形式。兩縣毗鄰,有很長的邊界線,很多東西是無法分開的。歷史上不少時候兩縣曾屬同一行政區域。就是共產黨創建初期,兩縣還屬同一個黨支部。廖理南先生通過查閱《中國戲曲志》、《黃梅縣志》、《宿松縣志》等文獻資料發現,在黃梅戲發展史上,宿松有十幾項第一。如:1、第一個專演黃梅採茶戲。從明代中葉開始,宿松人就於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嶺街上專演黃梅採茶戲;2、第一個將黃梅戲劇目寫入廖河戲台楹聯。清代道光年間,當地人把《送香茶》、《西樓會》等十幾個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黃梅戲劇目寫入廖河戲台楹聯;3、第一個進行「官方公演」。宿松於1853年將黃梅戲由草野請進官方的縣城公演,比《黃梅縣志》記載的「黃梅戲1934年進黃梅縣公演」早81年;4、第一個正式把流行於民間的黃梅採茶歌定名為黃梅戲,1921年版的《宿松縣志》中,第一次正式記載了「黃梅戲」這個名稱。 黃梅戲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詞兩大類。花腔以演小戲為主,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多用"襯詞"如"呼舍"、"喂卻"之類。有"夫妻觀燈"、"藍橋會"、"打豬草"等;平詞是正本戲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於大段敘述,抒情,聽起來委婉悠揚,有"梁祝"、"天仙配"等。 現代黃梅戲在音樂方面增強了"平詞"類唱腔的表現力,常用於大段抒情、敘事,是正本戲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專戲專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樂成分,創造了與傳統唱腔相協調的新腔。黃梅戲以高胡為主要伴奏樂器,加以其它民族樂器和鑼鼓配合,適合於表現多種題材的劇目。嚴風英是黃梅戲著名演員,真正唱活黃梅戲,代表作《天仙配》、《女駙馬》等。 黃梅戲語言以安慶地方語言為基礎,屬江淮官話。其特點為----唱詞結構在整本戲多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結構,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結構。有時可根據需要以七字、十字句為框架,字數可壓縮或增擴,曲調則常使用垛句。花腔小戲的唱詞靈活多變,有三至七字不等,中間常夾雜多種口語化無詞意的字。句數不一定為偶數有時奇數句重復最後一句便成偶數。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話的安慶官話唱念。整本戲中用韻母念、官話唱,小戲說白則用安慶地方的鄉音土語,唱腔仍用官話唱。
http://ke..com/view/17885.htm

J. 宿松縣文化館怎麼樣

簡介:宿松縣文化館始建於1949年,是政府設立的非盈利性的公益事業單位。現有職工11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5人。內設「辦公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文藝部」、「培訓部」。文化館的主要社會職能是向人民群眾宣傳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是向人民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的輔導站,是組織指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心,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前沿陣地,是發展城鄉先進文化的主力軍。
注冊資本:61萬人民幣

閱讀全文

與宿松縣有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