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齊家文化為什麼那麼多玉雕

齊家文化為什麼那麼多玉雕

發布時間:2022-12-22 08:35:35

1. 古人的制玉工具和制玉方法會在古玉上留下那些特殊的痕跡

我國關於玉器製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兩萬年前。兩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就已經開始了一些原始飾品的製作,這些製作比較粗糲的飾品材質各異,主要有獸骨、貝殼和石頭(石頭包括一些河磨石、透閃石等)這三種材質。製作工藝上除了簡單的鑽孔刻畫外,甚至還有染色工藝(暫不確定這些顏色是出於先民們刻意染色還是自然染色,因為當玉器、石器與硃砂等顏料放在一起長達千年之後,在它們的表層就會形成硃砂沁,所以不能排除自然染色的可能)。這一系列的發現,足可見兩萬年前原始人類就已經掌握了石器的鑽孔技術和刻畫技術。

桯具打出來的孔道

總之,古人制玉因玉而制,隨形而造,孔道和痕跡是古玉鑒定的必由之路,在筆者看來鑒玉學很多鑒定知識都來自於痕跡學原理!

2. 為什麼中國人愛玉石,而西方人喜歡鑽石

《玉石VS彩寶-東西方傳統與文化的碰撞》

自古以來,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珠寶都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東西。人在實現了生存需要之後就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也就是會有一個自我尊重的需求,而珠寶恰好就能很好的表達這種符號性需求。東西方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點也體現在珠寶首飾上,那麼接下來就從不同的幾個方面簡單地說一說這些差異。

首先是從材質上去區分。在珠寶的選材上面,中國人比較偏好的是翡翠、和田玉、綠松石和南紅等等這些東西,這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玉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人則比較注重表面的東西,喜歡閃亮的、耀眼的、直白的,像鑽石、紅藍寶石、祖母綠、貓眼、海藍寶,還有最近這些年興起的坦桑、托帕等等,這些都是西方人喜歡的,那就各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質特別說明一下。

西方人喜愛的鑽石是一種單晶體的礦物,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在地球內部因為高溫高壓改變了元素的排列組合方式,而用四面體的方式,成品一般是由一顆晶體切割而成的;鑽石的珍惜之處不在於這個元素的本身,而在於這個元素重新排列的這種方式。鑽石也是現在人類知道的在自然界中硬度最高的一種物質,如果把鑽石和其他珠寶放在一塊兒,鑽石毫發無損,其他珠寶卻會被劃傷,這也是鑽石的特性。

鑽石是一種單一的礦物,它的瑕疵會表現得非常明顯,就此GIA曾經給出過四個參數,也就是眾所周知的4c,這4c裡面有一項就是凈度,凈度最好的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十倍放大鏡下能夠看到的這個凈度,作為4c的標准最好的就是無暇,對於鑽石瑕疵的評斷還有等級劃分,在國際上是非常明確、非常細致的。

而東方人喜歡的翡翠跟和田玉,是由數不清的微小的礦物顆粒組成的,屬於集合體,對於翡翠和和田玉的具體形成過程就不多講了,但是它們都是由很多個晶體聚集在一起後形成一大塊的一種材料,這就是材料性質上的不一樣。

鑽石在國際上會有很明確的一個標准以便於制定它的價格,但是翡翠並沒有,我們講的是比如說玻璃種、冰種、糯種、豆種等等之類的,但只是一個范圍一個區間,目前並沒有那麼精確的標准。

比如說像鑽石、紅寶石、藍寶石這些,它們的硬度很高但是韌性很差,將鑽石切磨成不同的形狀,是為了順應鑽石原石的不同特性。不同的鑽石原石,其晶體結構、光學效果是有很大差異的。鑽石的形狀設計,首先要根據鑽石原石的解理、凈度、重量等特性,用最合適的方法來解剖鑽石原石、處理原石瑕疵,最大限度地保持原石的重量。

翡翠雖然沒有鑽石那麼硬,但是翡翠跟和田玉都有非常強的韌性,它們可以被加工成各種形狀,我們看到過翡翠做的蛋面、手鐲、掛件、擺件,但是鑽石就只有被切割成一顆一顆的小晶體,幾乎就沒有其他的表現形式。

東西方文化差異性也體現在珠寶的題材上。對於珠寶來講,東方人比較喜愛的是龍鳳、靈芝、牡丹等這種很傳統的題材;或者是一些具有宗教信仰的觀音、佛公、度母之類的;或者是具有吉祥寓意的一些表達方式,比如說葉子講究的是金枝玉葉、一葉成名,豆子寓意平平安安等等。

但是西方在珠寶題材方面更多會運用一些造型,比如說獅子表示勝利,表現的是勇猛;或者像寶格麗的蛇形手環,它的表現方式更直白,直接用鑽石把它鑲嵌起來,讓你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它是非常閃亮非常耀眼,一眼就能發現的一件東西,讓人一看就知道他手上戴的是一件用鑽石做成的飾品。

之所以東西方的寶玉石文化有這么大的差距,基本上可以歸結為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說中國人喜歡站在生命的高度去考慮問題,跳出現實,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對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表達,做這種思考的比較多;而西方人比較注重邏輯關系,邏輯的、理性的,所以說我們中國人屬於抽象,或者感性的思維,西方是從物質世界的本身去入手,然後去尋求求證問題的本源。

這張圖片里的這個手鐲是義大利品牌布契拉提的作品,是擁有幾百年歷史的、給義大利皇室製作珠寶首飾的一個家族;而下面的翡翠手鐲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熟悉的,從清朝慈禧太後那個時候開始,大家都喜歡翡翠,最喜歡的一種表現方式就是把它做成手鐲戴在手上。在常規的印象里,鑽石是非常堅硬的,很冰冷的一種感覺;翡翠是柔潤的,柔美的,羊脂玉也是溫潤細膩的,這是因為西方人比較講究原則,而東方人講人情。


鑽石最美的地方,就是在一個強烈的光線下,從不同的角度,你能看到它產生五顏六色的光彩,這就是西方喜歡的感覺,他有一種咄咄逼人的外向性格;而對於翡翠來說,那種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就是我們東方內向含蓄的一種性格的體現。




大家看一下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我在2012年某珠寶展拍攝的兩件和田玉的作品,一件是觀音,還有一件是表達孝順的一個題材;而下圖的祖母綠和紅寶石的套鏈兒就非常的直白,戴在身上你會覺得我就是閃光點,在人群中很輕易就能發現我,這就是我。我們中國人會把姓放在前面,表示說我們不忘祖宗;外國人喜歡把他們的字放在前面,然後姓放在後面,這也是文化上差異的一個體現。


中國人還是比較傳統的,因為有幾千年的歷史都是封建社會。基本上屬於農業文明的一個性格,所以中國人會更注重於理道德,求穩求同,「和為貴,忍為高」是我們的一個處事原則。


而西方基本上屬於海洋文明,他們喜歡對外探索,是比較外向的一種文明。比如哥倫布航海探險發現新大陸;比如後來的工業革命;西方人就是有非常要強的斗爭精神和對於自己自身利益的這種維護,以獨立自由平等為處事的原則,我們叫他們工業文明的性格。這個表現在珠寶上也是一樣的,下面發幾張照片給大家看一下。






7




大家看上面這張紅寶石照片,它會出具GIS證書,證書中對它的尺寸、重量、顏色、等級、產地等等都會有詳細記錄,但是對於翡翠跟和田玉來說,重量的這種衡量標准幾乎是沒有的。其實翡翠和鑽石彩寶是相通的,可能大家會對我說的這個方式有質疑,那麼我們下面就按照鑽石的標准來講一下翡翠。


鑽石有顏色、凈度、切工和重量四個主要指標,那麼如果搬到翡翠上面講也是一樣的。


首先是顏色,鑽石的顏色分級是從d開始,然後按照字母往下走,就彩鑽來講有黃鑽、藍鑽、粉鑽、綠鑽;而相對於我們的翡翠就有綠色、黃色、紅色、無色、紫色等等,而翡翠的綠色還可以分為陽綠、天藍的綠,這是大的界限,再細分有帝王綠、翠綠、秧苗綠、蘋果綠等等。


其次是凈度,鑽石的區分有FL、IF、VVS、VS、SL這樣的一個凈度級別劃分,翡翠的話可以有玻璃種、冰種、糯種和豆種。


還有切工,對於鑽石彩寶來講,好的切工會讓這顆單晶體的寶石更閃亮,也就是俗稱的火光好,這可是一顆單晶體寶石質量參數的重要評價;對於翡翠跟和田玉來說,切工就是各人的雕刻技藝,好的切工就是好的雕工,比如說王朝陽老師、李仁平老師、盧葵老師、劉東老師、王心蘭老師、王國慶老師、崔磊老師、樊軍民老師、盧沐白老師等等,他們就是好雕工的代表。


再一個就是大小,也就是重量,當然了,大的翡翠蛋面比小的要貴,大的把件比小的把件貴,如果在同樣品質的情況下重量大的價值更高,掛件也是這樣,我們喜歡厚重的相當於我們喜歡大克拉的鑽石。


之前我主要是從事翡翠這塊,在2010年之後,我把注意方向挪到了鑽石彩寶這一塊,所以我今天就是想跟大家聊一聊以翡翠、和田玉、綠松、南紅這四項為代表的中國玉石文化和以鑽石、紅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為代表的西方寶石文化的差異,怎麼樣能夠把它們兩方面更好地結合起來。這種結合不光是設計上的簡單結合,還有立足於傳統之上的創新,比如說大樹珠寶還有王焜老師,他們就做得都非常好,還有王俊懿老師上回講座中提出的一個觀點,把翡翠玉石和金屬這種表達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這幾張圖片是在香港珠寶展上拍的,是大樹珠寶和王焜老師比較有標志性的一些作品。


其實,不管是東方的翡翠也好,和田玉也好,和西方的鑽石彩色寶石都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對立與和諧的一種表現,這非常有意思,如果把它們運用得當,會讓我們的作品有更強的生命力。


我想每一個國家或者是每一個民族都不希望自己的傳統文化處於孤芳自賞的尷尬地位,它也需要走出國門,它也想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可,現在帶有中國元素的一些珠寶設計,就有很多很受西方社會高端人群的喜歡。

不同文化的差異,其根源是不同民族的歷史背景還有他們對於審美的不同所產生的,這個是在社會發展歷史的沉澱中逐漸形成的,應該算是一種永恆的文化現象,我們應該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還有當地的習俗習慣,現在畢竟是一個信息的社會,包括網路的信息傳遞是非常快的,整個地球在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種族人群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了解東方和西方這些不同的文化差異,提高自身的文化適應性,把它運用在我們的珠寶上,對於我們這些珠寶人應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學習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利於我們將目前單一存在的東方雕刻藝術的表現形式,進行一種理性的變化,不光是有東方的和諧也有西方的娛樂文化,這種表達方式上的沖撞迸發出的火花可能是相當耀眼的。現在已經有一些玉雕大師在吸取西方的一些文化、一些元素,把西方雕塑藝術運用到傳統的玉雕上。

3. 齊家文化的介紹

齊家文化是繼馬家窯文化之後重要的考古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為黃河上游地區以甘肅為中心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的文化。從歷史發展的階段看,齊家文化處於原始社會解體向階級社會進入的轉折點;從地理分布的段落看,齊家文化首當其沖地成為黃河農業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最初接觸點,並成為中國最早進入青銅文化的古文化之一。盡管齊家文化時期的冶銅技術尚處在初始階段,但它突破了若干萬年的原始制石工藝。可以說,冶銅技術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生產力水平有了新的飛躍,標志著青銅器時代的到來。

齊家文化的制陶業比馬家窯文化有了新的進步,輪制技術的使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陶器質量也有所提高並獨具特色,題材多樣。齊家文化陶器以鳥類最多,有的形狀像水鳥,有著長嘴、長頸和短尾。有的形狀像鴿子,體態豐滿渾圓。有的作展翅欲飛狀,身上的錐刺紋表示羽毛。有的為三足鳥,這或許與傳說中的太陽鳥有關系。一些陶器的頂部或內部雕塑著狗的頭部。

齊家文化時期的居民種植粟等作物,使用骨鏟、穿孔石刀和石鐮等生產工具。飼養豬、羊、狗與大牲畜牛、馬等。住房多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築,屋內地面塗有一層白灰面,光潔堅實。從已發掘的墓穴中發現,這時期流行長方形土坑墓,以陶器與豬下頜骨等為隨葬品。成年男女合葬墓為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這表明當時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女子降至從屬境地。反映出當時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婚姻形態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齊家文化的另一重要文化特徵是——玉器。從已出土的文物考古發現,齊家文化玉器內涵豐富,品種繁多,工藝精美。

在齊家文化的地理分布范圍內分布著豐富的玉礦,人們常說的昆侖玉、祁連山玉就分布其中,加上1000多年馬家窯文化的鋪墊,歷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齊家文化先民們能夠製造出豐富多彩的玉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4. 齊家文化玉器的價格一般多少錢

齊家文化玉器,為高古玉,屬於國家文物,除持有相關部門特殊批文外,是嚴禁交易的,所以沒有拍賣記錄。

從民間交易的層面來說,確切到代的真貨,一般完整器,十萬起步,殘損器,兩萬起步是大致的行情,交易一般比較隱蔽。

齊家文化玉器,早在上個世紀之初已伴隨著齊家文化的發現而面世了。不過,比起對紅山玉器、良渚玉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來,對齊家文化玉器的認識與重視,似與這發現的歷史和它應有的地位還很不相襯。 其實,齊家文化具有產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條件。

齊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有新疆和田玉,大約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

5.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古代男子腰間掛「玉佩」有何講究

帶玉的人都認為是本身是身份的象徵,而且有文化,所以古語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中國 古時候難得帶玉女的不帶玉,作為女子飾物的玉飾,僅有首飾中的玉簪、玉搔頭和腕飾的玉鐲。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制度性的,一是禮儀制度,一是服裝制度。


在中國古代男子佩玉這種習俗中,道德功能與區別功能是佩玉的主要功能,不過在不同時代,這兩種功能的重要性有所不同而已。所以現在的男性也可以去嘗試一下帶玉。

6. 從牛梁河遺址:看神秘的紅山文化玉器!

牛梁河遺址群發掘之處,工作重點一直在第二地點的積石冢群,玉器大多出在該冢群一號冢的中小型墓。

紅山文化至今仍留給我們很多值得探索的課題,在牛梁河遺址第五地點有一座全部以玉器隨葬的中心大墓,墓主是何身份?隨葬的七件玉器又有何涵義?

1987年曾一度將發掘重點轉向附近的架子山,編為第五地點的積石冢墓地。經過多方勘探,果然在最高頂巔發掘出一座保存相當完整,全部以玉器隨葬的中心大墓。

架子山積石冢墓地有東西排列的兩個大冢,一方一圓。所掘中心大墓屬東部的一號圓冢。

該冢上部積石雖遭較大擾動,仍可看出為三層圓形階石結構,總范圍直徑逾20公尺,最內一層積石且有層層迭起的跡象可尋。墓的下部有土坑豎穴,墓壙口長、寬各在4公尺左右,壙穴作台階式,深約3公尺。穴底砌大型石棺,東西向,內葬一男性,五十餘歲,骨骼甚為粗壯,仰面伸展,頭向東。

玉器隨葬情況

頭兩側各置玉璧1件

胸部置勾雲形玉佩和鼓形玉箍各1件

右腕戴玉鐲1件

雙手各握一玉龜

隨葬共7件玉器,皆一色淡青色軟玉製成,相當精緻。

這座大墓的玉器之葬,至少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1. 凡葬入大型墓者,特別是冢的中心大墓並隨葬眾多玉器的,皆為男性墓主,其身份相當高,應是當時權勢顯赫的首領和顯貴人物,反映了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制度正在形成。

2. 墓內只葬玉器,不葬陶器及其他器物,是典型的玉殮葬,說明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象徵的玉,在當時紅山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超乎尋常。

3. 這座墓的規模在同時期諸考古文化中,應歸於最大之列,且有更大范圍的積石建築。相比較之下,隨葬玉器數量不多,但件件形體碩大,部分選料特精,如鼓形玉箍和玉鐲,造型規范,尤其是有組合規律,壁、龜都是成雙配對。說明這些玉的隨葬,不僅是財富、地位、身份的標志,更有「禮」的涵義,即最初的禮制。

4. 隨葬的一對手握玉龜在這組玉器中尤為突出,在此處不是作為飾品,而是以雙手握之,明顯具有史書所謂「龜策」的性質,實在是一種禮儀的體現。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四靈之一,「靈龜者……上隆法天,下平法地」,凡有祭祀即奉龜前往,以示隆重。如今從考古發現看,早在紅山文化時期,龜已是富有尊貴、長壽的神靈象徵了。

禮製作為中國傳統文明的標志,在商周時代已經相當成熟。《周禮》、《儀禮》、《禮記》便是其集大成者,然沿流上溯,則其起源應更早。紅山文化時期以玉為佩、以玉為祭和以玉為葬的發現,表明最早的禮制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且以玉制禮器為先。可見「重德輕符」,是中華民族一貫的傳統。

高古玉收藏:千萬不要怕大!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高古玉中的大型器十分恐懼,一見個頭大的古玉,便斷定是假的、後仿的、臆造的。更有一些愚民磚家,說什麼紅山無大器,紅山玉器只有不到三百件,純粹的忽悠人。大家千萬不要相信這些偽磚家、偽理論。需知,高古玉中一些大型的玉器,往往是規格很高的禮器,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收藏價值。

▲良渚文化玉琮,高49.2厘米,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在新石器的中、晚期,體量較大的玉器開始出現,直徑在20厘米左右的玉璧、玉璜、玉環,高度在30~40多厘米的玉琮、玉斧、玉戈等大型玉器在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石峽文化等遺址都有發現。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的多孔玉刀和玉璋令人印象深刻,其長度一般都在40厘米左右,50~60厘米以上的已不罕見。這些大型的玉器都不是實用器,而是用於祭祀、慶典、原始宗教活動中的禮儀器。

▲龍山文化玉璋,長49厘米、寬7.8厘米、厚1厘米,陝西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

▲新石器晚期玉鏟,長75厘米、寬25厘米、厚4厘米,廣西大新現攬圩鄉康合村出土,現藏於廣西大新縣博物館藏

        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出土玉器幾乎全是大型的玉璋、玉戈、玉刀等玉兵禮器,小型的佩飾玉則極少見到。玉兵禮器」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持有玉兵禮器的人,才是掌握政權的人。在進入青銅器時代之前,大型的玉制兵禮器是「國之大事」必不可少的禮儀大器。

▲齊家文化玉刀,長54厘米、寬8.5~10.3厘米、厚0.8厘米,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墓地出土

        「殷以夏禮」,商代的用玉制度主要承襲夏代。這一時期是青銅器大發展的繁榮期。隨著體量巨大、質地厚重的青銅器不斷涌現,幾乎所有的器物,包括青銅器、陶器和玉器都呈大型化發展趨勢。商代至西周中期禮儀玉器的大型化不僅在尺寸上有增加,在數量上也有成倍地增長。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的玉戈、玉璋,長度大於30厘米的就有7件之多。這些大型玉禮器與青銅器一樣,成為禮器中不可或缺的重器。

▲二里頭文化玉璋,長48.5厘米、寬8厘米,河南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出土,現藏於洛陽博物館

▲三星堆文化玉璋,長46.3厘米、寬47厘米,四川廠漢市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現藏於三星堆博物館

▲商早期玉戈,長94厘米、援寬13.5厘米、厚0.5厘米,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盤龍城李家嘴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璋、玉鉞、玉戈等大型玉兵禮器逐漸減少,到了春秋早期,就只剩下玉戈一種,春秋中晚期至戰國中晚期,像玉戈、玉璋、玉鉞、玉琮等已基本不見。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玉璋,殘長67.8厘米、殘寬6.5-10.4厘米、厚0.5-0.7厘米,四川成都市金沙江遺址出土,現藏於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周中晚期之後大型的玉制「兵禮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大的玉料越來越匱乏,從新石器時期中、晚期至商代晚期,其間歷經了數千年,為製作大量的30厘米以上,乃至70—80厘米以上的大型禮儀玉器大量消耗體量碩大的玉料,而這些大型的禮儀玉器又多為薄型片狀的「兵禮器」,不僅切割玉料的難度極大,並且玉料的的損耗也很大;二是新型的大型禮儀玉器的出現,逐步淡化了以玉兵禮器為主的儀禮器。西周的統治階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禮制與用玉制度,在玉器大型化時尚之風影響下,出現了組合玉器。

▲西周中期組合玉佩,山西運城絳縣詡伯夫人畢姬墓出土,現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周中期七璜連珠組合玉佩,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君主虢季墓出土,現藏於虢國墓博物館

        組合玉佩是西周貴族間盛行的一種由許多玉件串聯組成,掛在頸上、懸於胸前或佩戴在手腕上的佩飾。通常由玉璜或玉片串連瑪瑙、綠松石及彩珠、貝殼而成,也有用數個玉璧、玉璜、玉管、玉勒及龍鳳玉佩穿聯而成的。大型的結構繁復的組合玉佩是貴族們表示身份地位及權勢的服飾,是按一定的禮制規定所設計的。這組以青白色玉璜為主體,以紅、藍兩色管珠點綴其間的玉佩繽紛絢麗,奪人眼目,是目前所能見到的周代玉佩中形制與連綴方式最為精巧的七璜連珠組合玉佩。

▲西周中期六璜連珠組合玉佩,山西曲沃晉獻侯穌夫人墓出土,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院

這類多璜組合玉佩,在西周王室、諸侯王等高級貴族之墓葬中都有大量的發現。譬如山西省天馬-北趙晉侯墓地、寶雞弓魚國墓地、陝西省長安縣張家坡村58號墓地、陝西省扶風縣黃堆鄉強家村、河南西周洛邑和浚縣辛村衛國墓地、河南省平頂山應國墓地等。從發掘情況看,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其所佩組佩的結構越復雜,長度也越長。

▲西周四十五璜連珠組合玉佩,山西曲沃晉穆侯次夫人墓出土,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院

        這類大型組合玉佩在西周晚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但作為朝廷官員禮儀服飾之規矩卻一直延續下來。史記有載:東漢明帝佩戴的是白玉連璜大佩(大佩即組合玉佩),晉代天子佩戴的是白玉重珠大佩,唐代天子百官皆佩玉帶,宋代朝廷也有明確的佩玉規定,明代帝王佩戴是三環相連的五組合玉佩,清代朝廷官員都佩戴朝珠。春秋戰國的大型玉器在工藝上又有了創新,一種由數件玉雕件組成,由金屬連接或粘合而成的組合玉器脫穎而出。

▲戰國玉劍,通長33.6厘米,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雲獸紋玉璜,長20.5厘米、寬4.8厘米,1950年河南輝縣出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西漢龍虎紋玉帶鉤,長19.5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現藏於南越王墓博物館

        戰國至漢代時期出現許多精美絕倫的組合玉器,其中活環套鏈組合玉器是古代鏤雕工藝與切割工藝的又一次升華。所謂活環套鏈就是把平面「搜鏤」的技巧用於立體「鏤空」上,即在一塊玉料上鏤雕成數個可活動的環或佩,環環相扣、環佩相扣形成連接,使之可卷折可展開,但不可拆卸的一種工藝。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了數件活環套鏈玉佩,其器形最長、活環套鏈最多、紋飾最繁復精美、工藝最為精湛的是26節活環套鏈玉佩,長達48厘米。此件組合玉佩由26節玉佩和12個活環組成,其中有4個活環是用金屬榫插接,可拆卸,8個活環是用立體鏤空法琢成,不可拆卸。用活環連接的26節玉佩,件件都是由鏤雕加陰線紋琢磨而成,有形態各異的龍、鳳及蛇、獸面等紋飾。

▲二十六節活環套鏈玉佩,通長48厘米,厚0.5厘米,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戰國四節活環套鏈玉佩,通高9.5厘米,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有博物館

        活環套鏈工藝的出現,能使較小的玉料「拉」長,即用小塊玉料雕琢大型化玉器,變不可能為可能。

7. 古代歷史中關於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的陶器以黃色陶器為主,且有刻創紋路,並常有繩紋。由粟類的以及陶器表面上布紋痕跡的發現,可看出耕織階有發展,粟的種植被認為是受仰韶文化的影響,此外,大量動物骨的發現,可知動物馴養在齊家文化中較為重要。銅主要作為裝飾,但銅的器物已經出現,且有銅錫合金(青銅)的器物。齊家文化的墓地與村莊在一起,大多數墓葬為單人,但亦有成年男女合葬,合葬之中男性為仰身直肢,女性則呈蜷曲姿態,墓中大多有石器與陶器作為陪葬。此外,地面上發現類似於宗教建築的石造建築。

8. 齊家文化有哪些特色

齊家文化昀負盛名的玉器發現於武威皇娘娘台遺址,這是一處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較單純的齊家文化遺址,共有墓葬88座,獲得了相當一批重要的玉器,其中精彩的器件如:

玉鏟6件,梯形扁薄造型,製作規矩,鋒刃銳利。並且通體磨光。靠背部處穿一孔,以便配置鏟柄之用。皆碧綠色和乳白色玉材琢制,質料細致堅硬。玉質感較好。長約10至20厘米、刃寬4至5厘米。

玉錛5件,長方造型,鋒刃銳利,打磨異常精緻,橋寬3至4厘米,顯得小巧玲瓏,皆碧綠色玉材琢制,給人以美的享受。玉璜5件,扇面形態,兩端有孔,便於系掛,乳白色玉材琢制。皇娘娘台發現的玉璧形制較為特別,有圓形、橢圓形和方形3種,

多用綠色玉材和漢白玉琢成,有264件。

在齊家文化中,玉璧被用來敬祭天地,但當時玉璧首先是一種財富,或者直接就是一種高檔次的貨幣。先民們用財富祭祀天地,也在情理之中。

皇娘娘台發現的玉珠多以綠松石製成,呈長條或扁圓形態。中間有孔,便於穿縀懸掛。在皇娘娘台眾多古墓中,當時玉器的琢磨技術已較高,選料也較精良,反映出這里已經盛行葬玉習俗。如在一座雙人墓中,男女墓主口內各含綠松石珠3枚,男子貼身玉璧5件,女子也有3件。在另一墓中,兩個女性頸部都佩戴鑽孔的綠松石珠數枚。

這些現象表明,玉在齊家文化居民的心目中已有了重要位置。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沒有能力隨葬玉器的人家,常在墓中放幾片粗玉片、粗玉石塊或小玉石子。他們不隨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陶、角、骨、石等物,卻寧願把不成造型的玉石塊帶入墓中,聯繫到墓葬里卜骨的出現,說明迷信心理和占卜習俗在那裡已相當濃厚。

齊家文化玉器遺存除武威皇娘娘台以外,還有甘肅永靖秦魏家、大何庄等眾多遺址,但大多隻發現有綠松石珠、瑪瑙等裝飾品,其他玉甚少。

9. 什麼是齊家文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上游地區的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1924年在甘肅廣河齊家坪首先發現而得名。年代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肅、青海省境內的黃河及其支流沿岸階地上 。共發現遺址350多處。居民經營農業 ,種植粟等作物 ,使用骨鏟、穿孔石刀和石鐮等生產工具。飼養豬、羊、狗與大牲畜牛、馬等。制陶業發達,雙大耳罐、高領折肩罐和鏤孔豆等為典型器物。已出現冶銅業,有銅刀、錐、鏡、指環等一類小型紅銅器或青銅器。住房多是方形或長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築,屋內地面塗一層白灰面,光潔堅實。氏族公共墓地常位於居住區附近,流行長方形土坑墓,有單人葬,也有合葬,以陶器與豬下頜骨等為隨葬品。出現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其葬式是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側身屈肢面向男子。這表明當時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女子降至從屬境地。反映出當時已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婚姻形態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私有制的產生,打破了貧富均等的狀態,人類有了貧富差別以及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的高下之分,男人在社會上占據了統治地位,這時候便出現了階級和軍事民主制。墓葬反映了齊家文化中這些社會生活狀況。
目前已發現的齊家文化墓葬共約八百多座。其中秦魏家的成年男女二人合葬墓,其中男性為仰身直肢女性則位左,側身、肢面向男性;在皇娘娘台的成年一男二女的三人合葬墓里,男性仰身直肢位於中間,二女分列左右,屈附其旁。這些合葬墓表明齊家文化中的婚姻狀況已由多偶婚制過渡到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數富裕的人家中過著一夫多妻制的生活,同時也說明男子在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而女子卻降至從屬和被奴役的地位。
齊家文化中還存在以人殉葬的習俗,殉葬者都是奴隸和部落戰爭中的受害者。殉葬這一惡俗反映了社會地位的差別與階級分化。墓葬中隨葬品的多與少也顯示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如皇娘娘台墓葬的隨葬器物,陶器少者一兩件,多達37件,玉石璧少的只有1件,多者83件。這種情況表明,首先齊家文化中以冶金業為主導的手工業在不斷地增長,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次也說明社會內部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階級出現,私有制產生,原始社會將要崩潰,齊家文化進入軍事民主制階段。
齊家文化的命名
齊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最早發現於古河州的太子寺,公元前300年左右大夏人活動的中心。據史載廣河縣在東晉十六國時設置大夏縣,經歷北魏、周、隋、唐,縣址在今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廣河古稱太子寺。太子寺有著各種神奇美妙的傳說。相傳秦王嬴政太子扶蘇曾監軍駐此修了座寺院,後來民間稱太子寺。清設太子寺城州判。廣河縣東有洮河水環繞,西有大夏河、廣通河,南接茂密的太子山森林。公元1924年,考古工作者在洮河西岸的廣河縣齊家坪驚奇地發現了舊石器時期文化,並命名為「齊家文化」。
齊家文化玉器
齊家文化玉器,早在上個世紀之初已伴隨著齊家文化的發現而面世了。不過,比起對紅山玉器、良渚玉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來,對齊家文化玉器的認識與重視,似與這發現的歷史和它應有的地位還很不相襯。
齊家文化具有產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條件。考古學上的齊家文化,為黃河上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因1924年首先發現於甘肅廣河齊家坪遺址而得名。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內的黃河沿岸及其支流、陝西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寧夏部分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後。此前,學術界公認的文化特徵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獨具特徵的陶器,二是出現了紅銅器和青銅器。今天,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還有一批獨具特色的玉器,其內涵之豐富,品種之繁多,工藝之精美,令人折服。當為齊家文化乃至西北原始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在齊家文化前面有豐富多彩、極富特色而歷經一千多年發展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文化先民們的原始手工業不僅有制陶、木作、紡織和石器製造,而且生產了中國最早的青銅器;同時,還創造了陶祖(男性生殖器)、人形、動物形陶塑、陶制房屋模型和成組人物舞蹈繪畫以及用墨筆書寫的上百種符號等等。在馬家窯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齊家文化,怎麼不會比馬家窯文化「更高、更強」呢!還因為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齊家文化的分布范圍內外均有十分豐富的玉礦,古人說的「昆侖玉」,今天我們說祁連山玉等,就在這里。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條件下,齊家文化先民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玉器,便是很自然的了。
在齊家文化分布范圍內,尤其甘、青境內,據了解,比起上述收藏的齊家玉來,近年還出土有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美的齊家文化玉器。其器類在三十種以上。除了常見的品種之外,發現有許多新的品種。如禮器玉琮,除形制各異、大小不等的素麵紋琮外,還有竹節紋琮、弦紋琮,更有在琮的一端、射孔之上裝飾有或牛、或羊、或熊、或虎等浮雕紋飾的獸首或獸面紋琮、人面紋琮或琮形器。兵器有戈、矛、刀、鉞、戚,個別的兵器上還嵌有一枚或幾枚綠松石;裝飾品有各種玉佩飾、墜飾、發箍等。更有值得我們驚訝的是,在收藏家和古玩店裡先後見到數件圓雕玉人立像,性別有男有女,尺寸從十幾厘米到超過半米高不等,古樸而生動,有的雕像在各器宮部位嵌有多顆綠松石。這類雕像或許是作為膜拜的對象而製作的。還有各種多孔形器,許多多孔形器雕成扁平的鳥形、獸面形或鳥獸變形圖像。眾所周知,這中間的許多珍貴品,目前都收藏於各地的古玩收藏家手中或古玩店裡。
齊家文化玉器使用的玉材,主要是甘肅、青海本地的玉,還有新疆和田玉。有人估計大約是7與3的比例,即百分之七十是本地玉,百分之三十是和田玉。在齊家文化圈內的甘肅臨夏----榆中境內的馬寒山和酒泉等地,有墨綠色、艾青色、豆綠色玉材以及屬蛇紋石鴛鴦玉和試金石類黑色石材。隴西的鴛鴦溝即出鴛鴦玉。齊家文化玉器中的工具類如斧、錛、鑿等,便主要選用本地玉,一部分工具還直接選用接近石質或玉內含有較重石質的材料。但齊家文化玉器已有相當數量是由新疆和田玉製成。一般說來,禮器類的琮、璧、環、璜、鉞、刀、璋等,都選擇玉質滋潤、色澤純美的本地玉或和田玉。和田玉的發現與運用當早於齊家文化,但大量用來製作禮器和部分工具,當始於齊家文化。

閱讀全文

與齊家文化為什麼那麼多玉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