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化有哪些類型
文化類型是由於自然環境和生存方式差異,以及觀念、信仰、興趣、行為、習慣、智力發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徵或文化素質的地理單元。
文化是社會發展與人類創造的才智在歷史上所達到的水平,它既體現在物質財富中,也體現在精神財富中。文化因素及其分布、組合和發展在地域內存在復雜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因而劃分文化類型缺乏統一的分類標志。不同學者根據所採用的指標,可劃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類型。如以文化變遷和精神素質為基本依據劃分出兩類主要文化類型:農業文化型和游牧商業文化型。前者體現自給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質特徵;後者趨於流動、進取和機敏型的文化心理。
企業文化類型多種多樣,但對一個企業來說,其主流文化只能有一種。國內外理論界對企業文化類型的劃分有多種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著名教授約·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所提出的企業文化的三種類型:強力型企業文化、策略合理性企業文化以及靈活適應型企業文化。
『貳』 簡述文化的內涵與分類。
一 關於文化
什麼是文化?
文化的定義有多種。據國內學者說有500多種。我沒有看到關於500多種的資料和論述,大概這是基於任何一個人說了文化是什麼就算是一種定義所得出的數字。據國外哲學家說,現在已有20多種定義;大概這是就比較權威的著作而言,我認為後一種說法是比較可信的。
由於文化的定義五花八門,又由於有人不研究文化本身,而熱衷於在定義中折騰,所以有的學者主張「最好不下定義」。我想這是希望人們把精力集中於實實在在的基礎研究,不要在定義問題上爭論不休,而不是「定義不可知論」。定義是研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盡管出發時的認識和到達既定目標時的認識會有差別,甚至可能是較大的差別。對於研究工作來說,定義還是需要的。
我比較同意如下的說法: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制度與精神。這個定義里有幾個要點。1.自然界賜予人類的一切都不是文化,如山川土石。2.即使是人類在蒙昧時期所創造的,也是文化。3.非人類所創造的不是文化,如猴子所畫的畫,螞蟻所堆積的蟻山,蜜蜂所造的巢。4.文化是人類有意創造的,無意識形成的東西不是文化,例如嬰兒塗抹的東西。
當然,任何定義都不能把定義對象囊括無余,對象的邊緣也常常是模糊的。例如對於弱智者的藝術作品應該怎樣界定?這是值得研究的。
二 文化的分類
關於文化的分類,說法很多,角度也多種多樣。有的學者還從教學或學習的角度又重新分類。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根據文化自身的本質屬性進行分類,然後在這一前提下再參考教學或學習的特點和需要進行再分類,否則類是分了,條分縷析,但是在進行具體操作時卻難以遵循或自亂其例。
把文化分為三類:
1.物質文化:衣食住行
這是以物質形式顯現的文化,是物質層面文化的主要部分,是經濟基礎和思想觀念在人民生活中的直接反映。
2.社會文化:藝術、民俗、宗教、制度、法律等
這是上層建築中的主體。
藝術雖然主要也是憑借物質顯現,但是物質不是其本身。例如雕塑、繪畫。
民俗無所不在。它實際是民族哲學觀念在人民生活中的外現。但是民俗的來源(或者說對它的決定性因素)則是多元的:自然規律、生活規律、生產關系和生產力、政治制度、學術流派、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等。但是民俗的整體卻不是這些來源、決定性因素的拼合,而是經過了民族的選擇、加工,集中反映了民族的哲學觀念。
宗教是超國界、超民族的。即使是外來宗教也是民族的文化,這是因為任何宗教當它要在一個國家或民族落腳生根,就必須與當地文化相融合,即吸收本土文化的營養,以適應當地人民的心理、習慣。這樣,所有國家和民族的宗教也就成了本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例如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對於中國都是外來的,但是它適應了中國社會,因而在中國生根了,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而襖教、景教、摩尼教、猶太教等就被排淘汰了。即使是佛教,其中有些宗派,例如唐玄奘所宣倡的「唯識宗」,在紅火了幾十年後很快就衰落消失了。其原因,歸根結底是由於違背了上述的原則。
3.哲學文化(包括社會和生活觀念、審美觀念)
這是上層建築的核心。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有關哲學體系的論述,都是學者歸納的,是民族的哲學觀念的總結和概括,而不是民族哲學觀念本身。民族的哲學觀念既體現在民族的這些著作當中,更多的則滲透在民族的形而下的種種形態中,也就是上述的第一類和第二類文化中。
中華民族的哲學和觀念是動態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收所有外來的文化,不斷豐富提高。但是,綿延了幾千年的中華哲學,畢竟有它的核心,有其萬變不離的「宗」,這就是中華民族所探求到的自然與社會、主觀與客觀的真理。不把握這個核心,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會就事論事,甚至會曲解事物的本質。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傳統哲學的研究方興未艾,研究越來越深入,但是可供我們馳騁的空間還很大,也就是說,現在的研究距令人滿意的水平還有不小的距離,需要我們開拓的課題還有很多。
文化的三個層次間是互相交叉、滲透的,有時同體共存。例如建築物是物質,但其格局、規模、裝飾,都與藝術、民族習慣、政治制度有關,與民族的哲學觀念有關。即使像「行」這樣的事物,也脫離不開民族的這個文化體系。中國古代對行路的各種方法、形式都有規定,同樣體現了主體文化對人的要求與束縛,是當時政治制度的反映。①又如我國古代「和而不同」的觀念,在烹飪、器皿等物質文化中都有所反映;自先秦形成的天人觀念在宗教、民俗、制度上也時時體現。社會文化對物質文化和哲學文化的滲透、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的,例證不勝枚舉。例如佛教對中華文化中藝術、民俗、制度方面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從敦煌藝術到老太婆的拜佛,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這方面的情況無須多說。佛教對中華固有哲學和觀念的影響則比較復雜。一方面佛教對中華文化產生影響,豐富了中國的哲學;另一方面佛教也接受了不少中華固有文化中的哲學營養,使之適應中國,並且最後走向了佛教本土化。例如漢民族自古講究修身養性,講究自省;同時,中國的哲學引導人們入世,不主張苦行,這是和早期佛教在印度流傳時極不相同的地方。佛教在中華文化面前退卻了,「人人有佛性」、「見性即佛」等學說成了中國佛教重要特徵的一部分。
『叄』 什麼是文化它可以分為哪幾類
第一個問題: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少哲學家、 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
第二個問題:文化的分類可以歸為一下幾種,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望採納
『肆』 文化包括哪幾種類別
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類。
1、物質文化: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產品,包括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以及創造物質產品的技術。物質
2、非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是指那些非物質形態的、有藝術價值或歷史價值的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化,如風俗、武術、歌舞等。非物質文化是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
文化的特點
1、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種文化因素混合在一起的。
2、文化現象始終具有廣泛的意義,文化意義遠遠超出了文化現象的直接表達范圍。
3、文化一經創造,就必須被他人模仿、模仿和利用,這包括縱向傳播(代間傳播)和橫向傳播(地理、族裔間傳播)。
『伍』 文化分為哪幾類
可以分為三類,分別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類,其中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它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的內容,兩者合起來即為哲學思想。
『陸』 什麼是文化文化的分類和感念並舉例
文化
就是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現象和
氛圍
。
根據人們探討某個事物人數的
多寡
則可以把文化分成
大文化
和小文化。即:
相對於其他文化,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人數多的現象和氛圍就是大文化;而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人數少的現象和氛圍就是小文化。——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
文化是
人類群體
創造並共同享有的物質實體、
價值觀念
、
意義
體系
和
行為方式
,是人類群體的整個生活狀態。
這個
定義
揭示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1)文化是人類群體整個的
生活方式
和生活過程。主要成分是
符號
、價值和意義、
社會
規范。符號是指能夠傳遞事物信息的一種標志,它在
生活中
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義。文化的存在取決於人類創造、使用符號的能力。
價值觀
是人們評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行為的
標准
,決定著社會中人們共有的區分是非的判斷力。社會規范是特定環境下的行動指南,它影響著人們的心理、
思維方式
和
價值取向
、行動。
(2)文化的內隱
部分
為價值觀和意義系統,起外顯
形態
為各種符號,這些符號主要體現為物質實體和行為方式。
(3)對整個人類來說文化
是人
的創造物,對於特定時間
和空間
的人而言,文化則是主要體現為既有的生存和發展
框架
。
(4)文化隨著人類的
群體
的
范圍
劃分不同而體現出
差異
。
——選自
《社會學教程》
易益典
『柒』 文化分類有哪些
聽嬋釋禪先生對「文化」從縱向進行了三個級別類型的分類,其「文化的三大級別類型架構理論」可供參考。
按「級別類型」科學分類的理論方法,將「文化」大致劃分為:一是把原始主義文化、封建主義文化、資本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社會共產主義文化和共產主義文化等做為「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其雖然都是「同級別類型 」的文化,但其卻是具有「由低級向高級」運動發展的歷史趨勢和走向。
二是把「管理主義、科技主義、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環保主義」等的幾十種「思想理念」的文化體系、或是叫「文化思想潮流」做為「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各國或是各民族「自身」的「管理主義、科技主義」等的這類「思想理念」的多元化文化體系。 其特點:是不管在怎樣的社會形態里,其做為一種文化思潮都是或隱或現地存在著,有時某個文化思潮還能上升到很顯要的位置,比如:「儒教主義文化」這種「次級別類型」的文體化曾經有過的輝煌,但其始終處於「最高級別類型」文化的附屬服務文化地位。 當然,「最高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三是把世界各門各派的所有各種學說、學理、學術、學技、學藝、雜談等的文化,歸類為「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是為「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文化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並也在不斷「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各自門派或是思潮自己」的思想理念體系當然,「最高級別類型」和「次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也具有指導和指引「第三級別類型」的多元化文化體系「「添磚加瓦、豐富完善,或是破壞拆台、批評批判」的重要作用。
『捌』 文化的類型
按照埃德加·沙因教授的觀點,文化可以分為宏觀文化、組織文化、亞文化、微觀文化4類。
其中,涉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稱之為宏觀文化,比如中華民族的文化。
涉及各種私有的、公眾的、政府以及非營利組織的,稱為組織文化,在涉及私營機構時,又稱為「公司文化",我更熟悉的說法是叫「企業文化"。
一些共同存在於多類組織中的職業,比如醫療、法律、工程等的文化,稱為亞文化,比如經常被調侃的程序員,就存在著一些共通的程序員亞文化,還有管理層的亞文化等等。
最後,在組織內或組織外,承擔共同任務和分享共同歷史的小型群體,由於任務的高度相關性,需要成員間的相互協作,會發展出微觀文化。比如外科手術團隊或跨工作群體的項目小組,足球隊等。
『玖』 文化分類有哪些
關於文化的分類 H. H. Stern(1992:208)根據文化的結構和范疇把文化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文化即大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狹義的文化即小寫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廣義地說,文化指的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個方面。物質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飾、日常用品等,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別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 社會制度以及思維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它們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包括文學、哲學、政治等方面內容。狹義的文化是指人們普遍的社會習慣,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
Hammerly(1982)把文化分為信息文化、行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語者所掌握的關於社會、地理、歷史、等知識;行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實際行為、態度、價值等,它是成功交際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藝術和文學成就,它是傳統的文化概念。
文化的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層是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方式和產品的總和,是可觸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層是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組建的各種社會行為規范。
行為文化層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
心態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意識活動中孕育出來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觀因素,相當於通常所說的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這是文化的核心。
有些人類學家將文化分為三個層次: 高級文化(high culture),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 大眾文化(popular culture),指習俗、儀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際關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 深層文化(deep culture),主要指價值觀的美醜定義,時間取向、生活節奏、解決問題的方式以及與性別、階層、職業、親屬關系相關的個人角色。 高級文化和大眾文化均植根於深層文化,而深層文化的某一概念又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反映在大眾文化中,以一種藝術形式或文學主題反映在高級文化中。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自20世紀初以來,不少哲學家、 社會學家、 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語言學家一直努力,試圖從各自學科的角度來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為止仍沒有獲得一個公認的、令人滿意的定義。據統計,有關 「文化」 的各種不同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人們對「文化」一詞的理解差異之大,足以說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難度。
『拾』 文化的基本類型是什麼
文化類型是由於自然環境和生存方式差異,以及觀念、信仰、興趣、行為、習慣、智力發展方向和心理性格不同而形成的具有相似文化特徵或文化素質的地理單元。 文化是社會發展與人類創造的才智在歷史上所達到的水平,它既體現在物質財富中,也體現在精神財富中。文化因素及其分布、組合和發展在地域內存在復雜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因而劃分文化類型缺乏統一的分類標志。不同學者根據所採用的指標,可劃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類型。如以文化變遷和精神素質為基本依據劃分出兩類主要文化類型:農業文化型和游牧商業文化型。前者體現自給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質特徵;後者趨於流動、進取和機敏型的文化心理。 企業文化類型多種多樣,但對一個企業來說,其主流文化只能有一種。國內外理論界對企業文化類型的劃分有多種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著名教授約·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所提出的企業文化的三種類型:強力型企業文化、策略合理性企業文化以及靈活適應型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