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哪些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等。東西方文化從現象上看,顯然有很大差異,從本質上看,東方屬於整體文化,而西方是個體文化。但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也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
思維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實證,剖析整體再加以綜合;在西方哲人看來,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歸納推理,演繹推導,而是基於事實,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加以識別、理解和進行整體判斷。
價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西方人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是人類社會的基點。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有個人才有社會整體,個人高於社會整體。
中國人注重群體、社會、和諧。中國人的價值觀,強調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整體利益,只有整個社會得到發展,個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倫理道德:
西方人注重個人放任,創新發展,張揚榮譽;西方人崇尚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成就而自豪,從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和獲得成就後的狂喜。
西方文化鼓勵個人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較淡漠。中國人注重謙虛謹慎,不偏不倚。
中國文化在個人取得成就時,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謹慎。
Ⅱ 中西方文化有何差距
1、飲食文化方面:中國人注重形式;西方人比較看重實際。
2、文化觀念:東方文化講究和諧,比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西方比較注重理性,更注重物質生活。
3、隱私方面:西方人較尊重人權和個人自由,東方人對這個不怎麼敏感。
4、教育文化方面:我們受封建儒家文化影響較深,西方人更注重個人能力。
5、競爭方面:西方人的競爭意識比東方人更勝。
Ⅲ 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
1、飲食差異
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
2、觀念差異
西方人認為一個人只有完全脫離社會關系,真正做到「關注自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而在中國的文化中,人之所以為人,必須成為社會關系中的一環。儒家文化中定義:「仁者,人也。」強調整體和綜合。
3、服飾差異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當今中國人穿著打扮日趨西化,傳統的中山裝、旗袍等已退出歷史舞台。正式場合男女著裝已與西方並無二異。在平時的市井生活中,倒會看到不少人穿著背心、短褲、拖鞋等不合禮儀的服飾。
4、語言差異
象形文字強調視覺和閃點,拼音語言強調邏輯和哲學,所以中國文化注重的是寫意和系統思維,而西方文化則更多注重抽象和數據。寫意和寫實,前者步入漫長農耕時代,從老子的虛無到陰陽五行,試圖解釋宇宙萬物。後者更接近科學,並與後來工業革命有脈絡關系。
5、邏輯差異
由於邏輯的產生,西方文化是一種求真的文化,也可以說是科學文化,偏向於追求邏輯的完整性。中國文化是不講究求真的,中國的傳統注重現實的功業和修為,強調「學以致用」。含有濃重的實用理性,
Ⅳ 中西方文化有哪些差異
一、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維是直線型的,在語言表達上,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委婉的,而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西方人與人交際表達是比較直接的,比較直白。
二、中西方文化的烹飪方式不同
中國因為地廣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對食物的烹飪上,中國的烹飪技巧比較多,大部分中國食物的烹飪都是進行明火進行烹飪,在食材的處理上講究色香味俱全。
西方的烹飪一般是不使用明火烹飪的,在西方,他們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熱食物,且西方比較注重食物的影響,牛排就是很重要標志性食物。
三、中西方文化道德觀念差異
西方人注重個體,而中國注重團體,西方出現了個人英雄主義,中國出現了團結力量大,西方比較強調私有財產,西方比較重視契約精神,中國比較重視人情,中國重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且中國家庭觀念較重,如中國的新年和中秋節。
東西方文化的相同點:
人類社會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時代,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
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比如提琴與琵琶,他們不論在外型上有很大的相似點。琵琶是我國歷史悠久的主要彈撥樂器,提琴也在西方音樂中具有重要地位。
Ⅳ 如何看待中西文化
文化的覆蓋面極為廣泛,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談的差異
在中國,對別人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心是有教養、有禮貌的表現。但對西方人的健康表示關心,就不能按中國的傳統方式了。一個中國學生得知其美籍教師生病後,會關切地說「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應該到醫院看看)。」不料,這句體貼的話反而使這位教師很不高興。因為在這位教師看來,有病看醫生這種簡單的事情連小孩都知道,用不著任何人來指教。如果就某種小事給人以忠告,那顯然是對其能力的懷疑,從而大大傷害其自尊心。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熱情好客經常被西方人誤解為不文明的行為。因西方人認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決定,用不著主人為他加菜添酒,而且飲食過量是極不體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飯後,主人不必勸他再吃。一位美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不斷地給他夾菜很不安,事後他抱怨說「主人把我當豬一樣看待。」 中國人路遇熟人時,往往會無所顧忌地說:「啊呀,老兄,你近來又發福了!」或者以關切的口吻說:「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體啊!」而西方人若聽你說「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較熟悉,也會感到尷尬和難以作答。
二、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1.個人榮譽感與謙虛謹慎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結果).」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2.自我中心與無私奉獻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識和獨立意識很強,主要表現在:(1)自己為自己負責。在弱肉強食的社會,每個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必須自我奮斗,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2)不習慣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不過問他人的事情。(3)正由於以上兩點,主動幫助別人或接受別人幫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難堪的事。因為接受幫助只能證明自己無能,而主動幫助別人會被認為是干涉別人的私事。
中國人的行為准則是「我對他人,對社會是否有用,」個人的價值是在奉獻中體現出來的。中國文化推崇一種高尚的情操——無私奉獻。在中國,主動關心別人,給人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是一種美德,因此,中國人不論別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願主動關心,而這在西方會被視為「多管閑事」。
三、社會關系的差異
1.平等意識與等級觀念
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同時,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國,很少人以自己顯赫的家庭背景為榮,也很少人以自己貧寒出身為恥,因為他們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當總統。」(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president.) 新中國雖已建立了近六十年,但傳統的君臣、父子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2.核心家庭與四代同堂
美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簡單:父母及未成年孩子,稱之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結婚,就得搬出去住,經濟上也必須獨立。父母不再有義務資助子女。這種做法給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並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時也疏遠了親屬之間的關系。 中國式的家庭結構比較復雜,傳統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中,老人幫助照看小孩,兒孫們長大後幫助扶養老人,家庭成員之間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親情關系。然而,這種生活方式不利於培養年青人的獨立能力。
四、社會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對方姓名、年齡、單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討厭人家問及年齡與收入等個人私事。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道:「吃飯了嗎?」「到哪兒去?」「上班呀?」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而若你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吃過飯了么)?」 「Where are you going(你去哪兒啊)?」他們則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通常招呼道:「Hello(嗨)!」 「How do you do(你好)!」「Nice day, isn't it(今天天氣很好,不是么)?」對於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通常表示謙虛,並有一套謙虛之詞,像「慚愧」、「哪裡」、「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總是高興地回答「thank you(謝謝)」以表接受。中國人用「謝謝」的場合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親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不常說「謝謝。」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掛在嘴邊,即使是親朋好友和家庭成員之間也常如此。中國人收到禮物時往往放在一邊,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說貪心)。而西方人收到禮物時要當著客人的面馬上打開並連聲稱好。中國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覺得難以對付。而西方人的習慣是:Help yourself,Please(請隨便用)!中國人送客人時,主人與客人常說:「慢走!」「小心點!」「再見,走好啊!」「你們進去吧!」「請留步」等。 而西方人只說:「Bye bye(再見)!」 「See you next time(下次見)!」 「Good night(晚安)!」
五、社會習俗的差異——對女性的態度
美國婦女和中國婦女的地位都不高,但美國婦女卻有幸能享受許多傳統的騎士習俗,尊重婦女的禮節在美國社會隨處可見:男士為女士開門;扶女士下車;在馬路上,男士走外側,女士走內側,以給女士提供保護;女士進餐廳時,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餐桌前,男士要為女士拉開椅子,等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後,請她就坐。 中國社會對女性的照顧和禮節似乎要少一些,且有一些專家注意到:漢字中帶「女」字旁的有相當一部分含有貶義,如「妖、奸、奴、妒」等。
六、結語
綜上所述,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還表現在許多方面,但簡單加以概括其實並不復雜:反映到思維方式上是抽象和具體的差別,反映到生活態度上則似乎可以理解為西方人更加實用,中國人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中西方的文化有著很多的差異,也存在著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習俗也產生了很多笑話。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點就是這些都是人類的文化發展歷程,這些文化的差異不能說誰優誰劣,這是客觀形成的,它們的存在必將引起人類文化的繼續發展,在當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國家都不可能丟掉或擺脫自己的傳統文化。因此,來自外部的強加或內部的叛離,都不利於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讓我們共同來維護各種文化的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定,東西方的文化互相促進,互相學習,這樣,人類的文化歷程會走得更好。
Ⅵ 中西方文化差異如何舉例5個
如下:
1、交際語言的差異: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大多使用「吃了嗎?」「上哪呢?」等等,這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切感。可對西方人來說,這種打招呼的方式會令對方感。
2、稱謂稱呼方面差異:在西方,稱呼是比較籠統的,一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很多稱呼。例如,西方稱呼男的為先生,稱呼女的女士或小姐。
3、餐飲禮儀的差異:中方:用筷子;喝酒時會碰酒杯,碰出響聲,一般來說都會先上肉菜,最後才上湯類,一般不有甜品。西方,會用刀叉,左叉右刀,乾杯時不能碰出響聲,一般會有前菜。
4、服飾禮儀的差異: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場合要穿禮服套裝。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平時人們喜歡穿著休閑裝,如T恤加牛仔服。
5、宴請禮儀的差異:在中國,從古至今大多都以左為尊,在宴請客人時,要將地位很尊貴的客人安排在左邊的上座,然後依次安排。在西方則是以右為尊,男女間隔而座,夫婦也分開而座,女賓客的席位比男賓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於自己右邊的女賓客拉開椅子,以示對女士的尊重。
Ⅶ 中西方文化主要有哪幾點不同特徵
①中國文化是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地域環境中發展繁榮起來的,具有相對單一而鮮明的個性特色,屬個體發生性質;西方文化則跨越亞、非、歐三大洲,在一個廣闊的地域環境中,由多種文明相互混合,交替支配和影響,伴隨著民族的遷徙、文化的移動而形成的,具有混合性特色,屬系統發生性質。
②西方文化是以圍繞著地中海的北非的尼羅河文明、西亞的兩河流域文明、愛琴文明以及南歐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為基礎,經過來自北方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而形成的。 西歐諸國經過在中世紀的發展和拜占庭文化的滋養,特別是基督教文化的發展,從而形成與遠東的中國完全不同的基督教文化圈。在這個文化圈中生存著眾多的種族,存在著性格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之間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一種躍動的、積極進取的性格特色。
③傳統方面: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中國人通過節慶活動企盼豐收、享受喜悅,而西方人則更偏向藉此發泄個人情緒、張揚個體人格。 思維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辯細節分析;中方重經驗、直覺整體綜合。
Ⅷ 中西方文化差異是怎麼樣的
1、紅色。在中國紅色是喜慶的,令人愛戴與嚮往的。在中國傳統春節等比較重要的場合,人們會穿紅色衣服或是將現場裝飾成紅色的,顯得十分喜慶與吉利。而在西方紅色卻是有血光之災的含義,是不吉利的。
2、讓座。尊老愛幼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當車上有年紀大的爺爺奶奶時,人們會自然地讓座,顯示對他們的尊重。而在西方,如果在車上你看見有老人,不要給他們讓座,否則他們會跟你生氣,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認為他老了,不中用了。
3、吃飯。在中國吃飯是隨性的,沒有那些說法。大家高興時會一邊說話一邊吃飯。傷心的時候,大家會低著頭吃飯。而在西方吃飯是有一定的禮儀要求的,要求身體保持正直,與餐桌距離一拳左右,而且西方的餐桌禮儀講究優雅。
4、貓狗。現在在中國有許多的動物協會還有愛護動物人士,在他們眼中這些小貓小狗是弱勢的,是應該被受保護的。而在西方小貓小狗是不吉利的,也不可以將貓狗與人聯系在一起,而且不能用這兩種動物來形容人。
在中國之外,很少有人意識到中國人的好品質,因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描述非常負面。因此,很多人認為中國人不好;但對於那些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或已經了解中國人的人來說,他們會發現他們也是好人。
我們不應該忽視人性,每個人都有好的和壞的屬性,他們的性格中既有天賦,也有長處和短處。有些人擅長繪畫,而其他人可以寫驚人的故事。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然而,他們出生的國家和家庭也會影響他們的行為、態度、行動和心態。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人都和他們的同胞一樣,你也不能說所有的美國人都一樣。
但總的來說,許多中國人是非常寬容的人和實用主義者。我只遇到過少數頑固、固執或完美主義者的中國人,所以當錯誤發生時,他們會迅速原諒並尋求前進,而不會對犯錯誤的人產生長期的敵意,只要他們明白這是無意的行為。
Ⅸ 你如何看待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
我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並合理的,我們應該以包容的心態面對文化的差異。
在許多中國人能夠迅速的接受西方文化,反而對中國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有著不恰當的定義。但我們應該始終記得,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存在是因為歷史的潮流導致的,沒有對錯與高低之分,這是一種差異,而並非是一種差距。
Ⅹ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表現在思維模式不同,中方一般都比較的注重儒家思想,注重禮義廉恥,在平常的時候比較的含蓄,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更加註重禮節問題。西方一般崇尚開放思維,思維方式很直接,思考的方式更加註重一些利益性的問題,略帶個人主義。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餐桌上,中國人勸客人多吃多喝,西方人則尊重客人個人權益,不督促不強求,烹飪上,中國人注重色香味等菜餚的形式美感,西方人更多注重食物的營養。
中國人更看重團體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國家利益,主張控制自我的慾望,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往往把個人利益和團體利益,國家利益聯系在一齊,富於愛國和獻身精神。
西方人更重視個體利益,追求人權,崇尚自由,認為如果連個體利益都無法保障,更談何團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