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南京地處蘇南,為什麼很多人覺得南京是北方城市
江南美麗的地方,金陵帝王州。南京被稱為江蘇省省會和著名的「六朝古都」。說到南京,相信大家都會想起秦淮河邊無限的風景和風土人情。街道梧桐充滿了「江南」的浪漫氣息。
本來是長江以南的南京,為什麼總是給人北方城市的錯覺?
最後,屬於江南但在南北交匯處的南京人,性格與蘇州上海浙江完全不同。南京人直截了當,不像吳語區人那樣精打細算,這一點也接近北方人的脾氣。南京人因性格中的敦厚、正直、中庸、守舊等共同特點,一直有「大武」的外號。事實上,這是南京人普遍的「失落」意思,相當於「大蘿卜」。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貶義詞。甚至很多南京人也可以自己說「大武」
⑵ 你如何看待南北方的文化差異
覺得北方人的溝通方式直接,這點恐怕是有異議的。在官本位和長幼尊序各種北方文化的影響下,人和人要建立以關系為主導的辦事方法,說話直接可能嗎?不存在的。反而是南方人重視以規則和金錢流向為導向的辦事方式,人和人的溝通才真的直接。在北方,先交朋友,再做事。在南方,先做好了事,再談感情。
⑶ 春節晚會為什麼在北方比南方明顯受歡迎
現在CCTV春節聯歡晚會都以北方文化為特色,明顯不適合南方觀眾的口味,總的感覺就是一口北方腔在叫,給人感覺太吵,不親切,距離較遠的印象。所以相比南方人更愛看很有特色的地方晚會。
⑷ 我南方人,在西南官話區,但更認同北方文化,嚮往北方,如中原,北京,審美也是更偏北方人,是被CCTV
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樓主覺得這不應該?為什麼?
⑸ 憑什麼說北方文化代表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真正開始進入噴薄期,是在春秋時百家爭鳴,這短短幾百年,爆發出了後世幾千年的文化濫觴、華夏之源,諸子百家,皆是北方,也是從那時起,北方成為我國文化的絕對軸心,甚至可以說是文化就是指北方文化.
秦皇一統,隳名城,殺豪傑;劉邦滅項,亦徙吳楚大族於中原,北方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更是不可一世.
魏晉時期,影響中國千年的九品中正制走入歷史舞台,士族出現,門閥出現,山東世家(指崤山以東)壟斷朝堂內外,五姓七宗為代表的門閥壟斷了中土文化,這段時期,天下書籍十之八九是封鎖於世家大族之內,另外十之一二則在皇室,對於寒門而言,不可能接觸到豐富的文化典籍、不可能收到良好的精英教育,也不可能在九品中獲得上品的評價,也就很難誕生文化大家,三國魏晉,凡史書留名之輩,皆世閥子弟門徒.北方尚且如此,南方又情何以堪.
雖然,三國時期吳國的三吳之地誕生了不少名門望族,也出過不少智謀之士,但是,這些江左望族,都是漢末由江北徙來,比如博陵等地,況且,諸多智謀之士,沒有一個可稱大家者.
晉朝永嘉之亂,北方士族大規模南渡,世家門閥南撤,在東晉百年之中,文化軸心首次向南方(江浙三吳之地)傾斜,南北朝數百年的的動亂,中原「五姓七宗」的真正巨型世家一直堅持在北方,一直在守護著文化道統,與南方的諸多中小世家一樣,為流傳我華夏薪火而努力著,直至隋唐一統.
山東世家目空一切,五姓七宗既看不起楊堅、李淵憑之起家的關隴勛貴門閥(山東高門鄙薄隴西貴族的胡化,甚至博陵崔氏因為李世民的鮮卑血統而拒絕太宗的求親,山東門閥何其高傲也),也看不起「未赴國難、偏安江南」的江浙世家,但是隋唐兩朝,山東世家遭到當權的關隴貴族在「仕宦一途」上的大力傾軋,加之科舉、鄉學和太學的興起,雖然山東世家依舊龐大無比,但是已經日薄西山,在這種情況下,山東高門的儒學中心地位遭到打擊,子弟無心治學,皆以入世為要,試圖重振魏晉時期山東高門一統朝堂的盛況.而這個時期,江浙的詩書傳家的家族卻可以潛心治學,以致從隋唐開始,江南,尤其是三江地區(江西、江蘇、浙江)才子輩出,名家不絕,而中原一眾高門雖然驚才絕艷之輩仍舊是驚世駭俗,但是從人才基礎上,已經不如江南了.
五代十國,回紇人、沙陀人等胡人大亂北方,南方雖亂卻不及中原十室九空之慘狀,中原文化在此浩劫,文化道統此時已經大部分轉移至南方.
有宋一朝,再次出現天子偏安江南的局面,以建康為中心的三江地區文化圈已經徹底形成,而且由於戰亂相比較北方的稀少,南方文化大家曾出不窮,元、明、清三代,這種情況再也沒有變化.
你可以看一下參考資料的鏈接,裡面是我國古代兩千年來文化名人的分布圖,可以看出,三江之地所佔近半,「才子不出三江,聖人不出山東」名不虛傳,可是,自秦漢以來,山東有多久沒出過聖人了?
⑹ 為什麼很多人把北方文化等同於東北文化
中國的「北方文化」代表難道不是以保存地標古建築最多的山西、漢唐古都,厚重歷史的西安以及有曲阜孔廟孔孟之鄉的山東,什麼時候成為「東北」、「關外文化」淪為了了中國北方文化的「正統」的代表了呢?
再說真正「東北」文化例如二人轉現在也被某些東北喜劇人、某些「網路直播平台"曲解了,代表了,所以導致了大家看到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傳統二人轉,真正的傳統二人轉的故事裡面也有很多的歷史文化、人文典故、以及功底和門道在裡面。
⑺ 為什麼老提倡接受北方文化
北方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和興盛地
我國的學術界都一致公認:儒家文化是北方文化。且學術界有「重黃(帝)輕炎(帝)、重(黃)河輕(長)江、重北輕南、重儒輕道、重龍輕鳳」的學術氛圍。其中認為儒家文化為北方文化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如北方為儒,南方為道;北方是龍,南方是鳳;北方是黃帝,南方是炎帝.....
其實不然,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五行佔有重要的地位。南方為「火」,北方屬「水」。黃帝居中而屬「土」。儒家文化興於周,周代崇「火」。太陽為「火」之極,故周代以太陽文化為根基,倡導「崇陽貶陰」、「男尊女卑」,以《周易》的「離卦」為「禮」。「離卦」是南方之卦,其卦象是「火」。兩個「離」經卦重疊,即兩個「火」重疊,是楚祖炎帝;「離卦」是太陽,太陽的循環起落,是楚祖重黎。因此,「離卦」猶如是楚國的國徽。周代崇拜「火」,以楚文化為源,孔子記周禮「述而不作」,故儒家文化的源流是以楚文化為根本的。
此論以秦代和漢代為例而證明:秦朝崇「水」,以嚴刑峻法治國,「水」「火」不相容,故其「焚書坑儒」;漢代崇「火」,其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兩個朝代相接,文化制度針鋒相對,即可說明儒家文化不是北方文化。
還有史載的「儒法相爭」也可證明此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