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哲學方向的論文可以寫什麼

文化哲學方向的論文可以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23 00:31:02

❶ 大學哲學論文怎麼寫

論文--無論什麼論文--寫作的關鍵(我個人認為)是問題。當你准備寫論文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你要解決什麼問題?如果這問題是無解的,也可以考慮:為什麼這個問題無解?只有當問題確定之後,才是正式進入論文寫作的時候。
問題是--問題是,我們怎麼「發現」問題?怎麼才能「有」問題?所以,在確定問題之前,其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要找到你感興趣而且也有意思而且寫起來比較順當的問題,不是很容易的。要看很多書,想很多事…… 鼴鼠其實並沒有離這條道路有多遠,只是可能不太自覺,沒有抓緊時間,關鍵是沒有形成一個合適的問題罷了。 1、論文在准備過程之中要保持始終嗎?用不著。有個同學也在為論文發愁,他發現按照他的思路這個論文是非常非常難的,但由於已經花了那麼多的時間,不願意重新開始了。我對他說,如果你現在不回頭,那麼越下功夫就越麻煩,南轅北轍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發現有困難而且是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趕快收手,還來得急。 2、如何制定寫作計劃?用不著太細,但時間表是要有的。本來有4、5個月的時間,最後卻是3天之中草草完成,其結果可想而知。 3、哲學論文是怎樣的東東?這問題比較復雜。因為哲學論文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類型。就哲學史方面的論文而言:一篇哲學論文可以是敘述和分析哲學家思想的,一般說來初學者或者剛開始寫論文的時候,這樣寫作的居多。實際上,這是基本功。能夠把哲學家的思想說清楚而且有自己的分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你對這位哲學家的思想非常熟悉,而且對哲學史有相當的了解,這樣才能把哲學家的思想放在歷史和現實上去分析。這類論文寫不好就是流水帳,要想寫好,需要有「問題」。在哲學家的思想學說中找到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或者有意思的學說。一篇哲學論文也可以主要是分析哲學家思想的意義的,前一種類型是「史」,這一種類型是「論」。這種類型的論文比上一種難,因為需要有自己的思想,而往往我們沒有太多自己的思想,或者不能說出來很多自己的思想。所以,最好寫成「史論結合」式的論文。問題、內容、意義、局限、分析……比較好寫,也比較容易寫好。再說,哲學論文也可以是寫一個人的,也可以是寫一個學派的,也可以是分析一個一般的哲學問題的,也可以是梳理一個哲學概念的…… 我的經驗,論文要有統一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展開論述,論文要有起、承、轉、合,換言之,章節之間段落之間,要有過渡。這樣論文才是一個整體

寫哲學論文需要注意的方法:找問題,解問題
1. 找問題:與他人或文本對話。
學習目標:分析論證。找問題(包括找問題之問題)。
2. 解問題(包括取消不是問題的問題):
學習目標:解問題、解問題之技術資源及其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料庫、internet使用)
3. 找問題,解問題之實際演練:口頭報告、小書面報告、論文提案、較大一點的論文。
學習目標:論說與批評。一般的學期論文的寫法。論文提案的寫法。

❷ 關於哲學的論文怎麼寫

各類期刊發表論文格式

(一)基本要求
1、論文請用WORD等文本編輯軟體打好後並附100-200字的內容摘要,3-8個關鍵詞,標題、內容摘要和關鍵詞必須翻譯成英文;
2、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要內容的名詞性術語一般每篇可選3-8個,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
3、稿件內容力求觀點鮮明、選題新穎、邏輯嚴密、下筆有據、論證充分、結合實際、深人淺出、文字通順、言簡意賅。
(二)標題
標題應簡明、具體、確切,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用較小字型大小另行起排。文章標題及作者姓名單位均須翻譯成英文。
(三)作者簡介
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等作出介紹,其前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
(四)正文
文內標題力求簡短、明確,題末不用標點符號(問號、嘆號、省略號除外)。層次不宜過多,一般不超過5級。大段落的標題居中排列,可不加序號。層次序號可採用一、(一)、1、(1)、1);不宜用①,以與注號區別。文中應做到不背題,一行不佔頁,一字不佔行。
(五)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的條目以小於正文的字型大小編排在文末。其格式為:
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研究報告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❸ 哲學論文怎麼寫

一篇哲學文章可以有許多目標要實現。它通常會將要討論的參數或參數放在表的開頭。然後繼續執行以下一項或兩項操作:

批評這個論點或表明這樣證明這個論點是不好的。

為這個論點或論點辯護反對別人的批評。

給出一些相信這個論點的理由。

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這一論點的例子。

比較不同觀點對這個論點的利弊。

請提供有助於解釋這一論點或使之更合理的例子。

證明一些哲學家傾向於因為其他觀點而爭論,即使他們顯然不為他辯護。

討論如果一個論點正確會發生什麼。

在有一些反對意見的情況下重新考慮論點。

和別人討論你的話題。

檢查你是否能理解文本的最好方法之一是嘗試向不懂的人解釋製作圖紙:對於五頁紙,適當的圖紙必須有一頁或多頁

o應按照什麼順序——你解釋你想討論的許多術語和意見?

o你要去哪裡——你要提出你的對手的觀點和論點嗎?

o你打算按什麼順序——強調你對反對者的批評?

o-在討論一個項目之前,是否假定討論了其他項目?以此類推。。

論文查重可以參考下Papertime等軟體。

❹ 哲學類的小論文範文

傳統形而上學哲學的終結引發了 文化 哲學的興起。文化哲學以人類文化作為全部哲學的 反思 對象,它試圖在各門具體文化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從哲學角度把各類文化現象綜合和理解為一個統一的文化體系。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學類的小論文 範文 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哲學類的小論文範文篇一

文化哲學簡論

摘要:傳統形而上學哲學的終結引發了文化哲學的興起。文化哲學以人類文化作為全部哲學的反思對象,它試圖在各門具體文化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從哲學角度把各類文化現象綜合和理解為一個統一的文化體系。它對人和歷史的極大關注,對理性異化的批判,從而超越了思辨哲學,拓展了哲學的理論視野。

關鍵詞:文化哲學 思辨哲學 人化

德國古典哲學終結以來,西方現代哲學經歷了二個轉向:朝科學 方法 論和語言轉向;理性向非理性轉向。前者形成科學主義思潮,後者形成人本主義思潮,而這二種轉向的背後蘊含著當代哲學正由「思辨哲學」向「文化哲學」的轉向。哲學家們企圖站在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上對人的存在、人的思維、人的歷史、人的社會和價值進行哲學反思,企圖運用文化哲學來回答當代人類及其社會所面臨的困惑和危機。

一、文化哲學產生的根源

文化哲學肇始於18世紀的啟蒙運動。18世紀啟蒙運動以比文藝復興更徹底、更自覺的革命性對封建等級和神權進行了猛烈的抨擊,打破了神本主義的思想桎梏,使人們不再藉助於上帝,而是通過對人自身的特點和活動的探討來說明人及其文化。達朗貝爾在他的《哲學原理》一書的卷首,對18世紀的時代精神作了概括的描述。「如果仔細考察一下我們生活於其中的18世紀中葉,考察一下那些激勵著我們,或者至少也對我們的思想、風俗、成就甚至娛樂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事件,就不難看出,我們的觀念在某些方面正在發生一種極為顯著的變化。……如果我們不帶偏見地思索一番我們的知識現狀,那就無法否認,我們時代的哲學取得了進步。自然科學一天天地積累起豐富的新材料。幾何學擴展了自己的范圍,攜帶著火炬進入了與它最鄰近的學科――物理的各個領域。人們對世界的真實體系認識得更清楚了,表述得更完美了。……一種新的哲學 思維方式 的發現和運用,伴隨著這些發現而來的那種激情,……於是,從世俗科學的原理到宗教啟示的原理,從形而上學到鑒賞力問題,從音樂到道德,從神學家們的煩瑣爭辯到商業問題,從君主的法律到民眾的法律,從自然法到各國的任意法……這一切都受到了人們的討論和分析,或者至少也都被人們所提到。」①

達朗貝爾是18世紀最重要的學者和知識界的發言人之一,他的這些話直接表達了當時的精神生活的性質和趨勢。也就是說,啟蒙運動不再像唯理論和 經驗 論那樣只關心人的認識問題。而是要用理性去審視整個社會和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即審視整個文化,看其是否是一種理性的、合理的文化。所以恩格斯曾說:「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們不承認任何外界的權威,不管這種權威是怎樣的。宗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無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須在理性的法庭面前為自己的存在作辯護或放棄存在的權利,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②可見啟蒙哲學建立起了最早的文化批判哲學。

文化哲學理論的直接創始人應歸功於義大利啟蒙運動思想家G.B.維柯、德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狂飆運動的理論指導者赫爾德和德國大哲學家康德這三位思想家。維柯的《新科學》(全名《關於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學的原則》)是第一部文化哲學著作。該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類如何從原始野蠻狀態發展成為過社會生活的文明人。維柯的基本出發點是共同人性論。他認為,各民族起源和處境盡管不同,在社會發展上都必定有些基本相同的規律,《新科學》所探求的正是人類文化 起源和發展 的規律。這部書對後來文化哲學的建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赫爾德、歌德、黑格爾、《古代社會》作者摩爾根,以及馬克思、恩格斯都受過該書的影響。赫爾德在研究了各國的歷史、風俗、宗教、哲學、藝術和科學的基礎上寫作了文化哲學著作《關於人類歷史哲學的思想》,企圖找出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他把這些規律歸結為由於各民族的地理環境不同,因而所形成的文化也不同。

康德作為文化哲學的思想先驅,其功勞最大,這是因為康德第一次從哲學角度全面地、系統地論述了人的主體性問題。人及其主體性是文化哲學的核心問題。康德哲學的巨大功績在於,他超過了以前的一切哲學派別,第一次全面地提出了人作為與動物不同的主體性問題。人的主體性是由三個方面的因素構成的:從人的認識能力上講,康德提出從時空感性直觀到純粹知性概念(范疇)的認識形式。人有了這套認識形式,才能把感覺材料組成知識。從人的倫理行為上講,康德認為人作為主體性質,他必須服從自己給自己立的法――絕對命令,即道德法庭,正是在服從這「絕對命令」中,才顯出道德的尊嚴和它無與匹敵的力量。個體應有擔負全人類的存在和發展的義務和責任,只有這樣人才具有主體性。從人的情感結構上講,審美涉及人的情感問題,康德把人的審美愉快獨立出來,它不同於動物性的官能愉快,也不同於概念性的理智認識,審美作為人的主體性的最高和最終成果,它是合規律與合目的的統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統一,是人的自由形式。這樣,人的主體性包括認識論的智力結構、倫理學的自由意志和審美情感結構,這三者便構成人是目的、人是自由、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統一、人有價值等主體性的根本內涵。這就為後來的文化哲學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然而,在思辨哲學盛行時期,文化哲學不可能得到大的發展,因為思辨哲學所關注的「理性」光輝尚未失去它的光彩。文化哲學的發展只有當近代理性主義出現困境,特別是黑格爾哲學遭到批判,文化哲學才有可能受到人們的重視。從社會發展來看,啟蒙運動之後,資本主義制度在歐洲主要國家先後建立起來,19世紀中葉後,資本主義經歷了一個世紀的發展,人的創造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同時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的矛盾也更加尖銳化和復雜化。人類創造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又反過來統治人類,成為一種異化的力量。創造了近代科學和民主的西方世界,又成為毫無顧忌的擴張者和侵略者,這一切要求人們不能只從理性出發去考慮人的認識能力問題,必須從文化的全方位出發、對人的本質、存在、歷史、價值、人的發展、傳統與現代等一系列有關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哲學思考,這便為文化哲學產生提供了社會歷史條件。

從哲學自身發展的歷程上看,近代理性主義在發展過程中,使人的主體性不斷突現出來,但是近代理性主義基本上是用抽象的哲學思辯方法和近代自然科學方法說明人,因此又難以全面地說明人的主體性,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另闢蹊徑,這就要求人們從文化――哲學層面進一步去反思人的問題,這就為文化哲學創造了理論條件。

從科學發展來看,自19世紀中葉起,隨著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神話學等各種具體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特別是文化學和文化人類學的發展,使人們對具體文化結構和各種文化事象的研究逐漸深入,這為人對文化進行更深入的哲學反思提供了許多具體的田野文化材料。如果說19世紀自然科學的成就還主要是為當時的馬克思主義和實證主義的哲學奠定了自然科學基礎的話,那麼現代關於人的科學研究則為文化哲學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實證科學的基礎。

二、文化哲學的內涵和特點

所謂的文化哲學是以人類文化作為全部哲學反思的對象,從而揭示人類文化產生和發展的規律。這必然涉及到什麼是文化這一問題,赫爾德在《關於人類歷史哲學的思想》中最早給文化定義過三個基本特徵:首先,文化是一種社會生活模式,它的概念是個統一的、同質的概念,無論作為整體還是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為「這一」文化無可置疑的組成部分;其次,文化總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它代表著一個民族的精華。再次,文化有明確的邊界,文化作為一個區域的文化,它總是明顯地區別於其他區域的文化。可以說,這三個特徵迄今一直被認為是關於文化理論的權威定義。英國詩人T.S.艾略特繼承赫爾德的觀點,稱文化是涵蓋了「一個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從出生到走進墳墓,從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夢之中」。③以後關於文化的各種定義都可以看到赫爾德這一觀點的痕跡。

十九世紀黑格爾首先提出了「文化科學」的概念,德國學者克雷姆在其研究文化史的著作中,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研究原始文化的著作中,相繼使用了這一概念。到20世紀德國著名文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明確提出在社會學之外獨立建設一門「文化學」。建立「文化學」,首先涉及到文化的本質。值得一提的是泰勒1871年的《文化的起源》一書,泰勒將人類文化視為人類文明,提出文化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總體,它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習慣。他站在一個較高的角度,從總體上來觀照文化,企圖為文化作一個全方位的說明。

「文化」既然與人類文明是內在地聯系在一起的,從概念的內涵上來說,「文化」的本質就是「人化」,即人的對象(自然)的人化――客體主體化,其邏輯的對應面則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主體客體化。這正是人類文化的最本質的規定。文化體現在人類實踐的創造活動的能力、方式、過程及其成果之中。社會人的勞動、實踐是文化的源頭,文化一方面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人類勞動的對象化(外化),同時又是自然物和人類創造物的主體化(內化)。文化即是主體客體化與客休主體化、外化與內化的動態統一。「文化」更廣泛地指社會內部從物質生存條件的再生產開始的各種人的活動。每一具體社會的文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活動方式和結果的體系。人化是對象化的結果,馬克思揭示出,對象的人化與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表面上是人與自然(對象)的關系,實質上卻隱含著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整個人類文化,涉及到兩個不可分割的有機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對於人來說,人與自然的關系是較表層的,而人與人的關系是根本的。因此 ,人類通過勞動、 社會實踐 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與人的關系,實現人的本質,滿足人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方式、價值體系、意義世界,總之物質和精神的成果都是文化。這就是對文化的最本質的定義,這也是對文化的最深刻的哲學反思,它構成文化哲學的基本內涵。

文化哲學不同於思辨哲學的第一大特點是試圖在各門具體文化科學的研究基礎上,從哲學角度把各類文化現象綜合和理解為一個統一的文化體系。早期的文化哲學家泰勒為代表的文化進化學派認為,文化是自然發展進化的結果,他們比較重視同一,重視歷史發展的一貫性,認為人類心理的同一決定了人類文化的統一,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和文化都是由低到高、由簡到繁,獨立平行地發展而來,都將經歷同樣的發展階段,肯定了人類歷史活動有其普遍規律,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的總趨勢。而以李凱爾特、馬克思?韋伯、斯賓格和湯因比為代表的文化哲學的相對主義學派則認為,每個文化都是一個獨特的體系,韋伯提出各種文化的相對價值問題,斯賓格和湯因比推翻了西方文化中心論觀點,確立了各民族文化發展的新途徑。他們看到了一種文化現象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與人們生活的具體歷史條件相聯系。為人類認識自己的文化歷史,探討自己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框架。作為文化符號學派代表卡西爾認為人的最根本的本質就是自覺地創造各種符號形式的活動。符號活動功能將活動主體――人和對象――文化連接起來,而各種符號形式――神話、宗教、語言、藝術、歷史、科學等,則反映了人與文化關系的各個不同階段。

文化哲學的第二大特點是在各種具體文化科學的基礎上將人的問題極大地突現出來。從文化哲學發展史看,尼采是20世紀西方文化哲學的思想先驅。尼采哲學可以說就是「人的哲學」。他對於在人之外的世界,與人沒有直接聯系的事物和現象雖也論及,但比重甚小。他的哲學主要教人怎樣使自己的生命健全和力量強大成為「超人」。「超人」是舊文化傳統、舊價值的摧毀者,是新世界、新價值、新文化的創造者。所以丹麥文學史家勃蘭兌斯確切地把尼采稱為「文化哲學家」。狄爾泰則強調對人的生命的理解,人的生命是活生生的、具體的,它有過程、有歷史、不重復,生命總在變化,人性也總在變化,人只有置身在自己的生命之流中,又能與他人的生命融合在一起,作同情的了解,才能說得上有真正的「理解」。狄爾泰不僅對個人生命的論述,而且也強調人類生命。他指出人類生命的特點必定表現在時代精神上,即在歷史過程中,人的一切表現都是歷史過程的一部分。狄爾泰的思想對20世紀人本主義思想有很大的影響。

文化哲學大師卡西爾在他的代表作《人論》一書中論述了「人是什麼」,他對西方二千多年思想史上關於人的問題各種哲學理論作了概述,並指出,當代盡管科學昌盛、技術發達,但人的問題不但沒有真正解決,相反倒是處在深刻的危機之中。他認為人與其說是「理性的動物」,不如說是「符號的動物」,亦即能利用符號去創造文化的動物。他認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現實」與「可能」的區別,「……低於人的存物,是拘囿於其感官知覺的世界中的,它們易於感受現實的物理刺激並對之作出反應,但是它們不可能形成任何可能事物的觀念。……只有在人那裡,在人這種派生的理智(intellectllus ectypus)那裡,可能性的問題才會發生。」④「可能」就是人「生活在在理想的世界,也就是要把不可能的東西當作彷彿是可能的東西那樣來處理」。人運用各種「符號」能創造出自己需要的「理想世界」,這「理想世界」,就是給自己建立的意義世界――文化世界。卡西爾認為,人只有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動中,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對於卡西爾來說,文化哲學成為的哲學的具體內容和生動展示,人的哲學則成為文化哲學的最終目的和內在靈魂。由此可見,文化哲學家所研究的人是具有文化和歷史的人。

文化哲學第三大特點是注重對人類歷史的研究。維科在《新科學》中力圖在神意之外尋找歷史規律,以反對宗教神學的歷史理論。斯賓格的《西方沒落》,書中把各個歷史文化當作是歷史的獨特生命來描述,認為每個歷史都經歷相同的生長與滅亡的周期,並以暗淡的筆調描繪了西方文明行將沒落的前景。湯因比把世界6000千年文明史分為26個文化單元,每個都經歷著相同的「興衰周期的模型。文明的起源受「挑戰和應戰」法則的支配;文明的生長是由於富有創造性的少數人發揮創造性,多數人進行「模仿」;文明的衰落的原因是少數人失去了創造性而變成統治者,多數人不再模仿他們,於是便產生離心離德,少數人以暴力鎮壓,多數人則起來反抗,這就表明文明衰落的時期來到了,文明衰落的標志是「大一統國家的誕生」。柯林伍德則反對「史學的自然主義」認為自然科學基於由觀察和實驗所認知的自然事實,史學基於由「反思」所肯定的心靈事實;自然的事實是單純的現象,而心靈的事實則不是現象而是思想。因此他看來,「歷史就是思想史」,歷史學的對象就是思想,歷史學的任務就是在自己的心靈中重演古人的思想;歷史並不是「死掉的過去」,而是「活著的過去」;歷史知識就是對被囊括於現今思想之中的過去思想的重演,否則,便成為「偽歷史觀念」。

文化哲學這幾大特點表明,哲學由關注世界本體和人的認識問題轉向關注人類文化,人的存和人類歷史;由關注思辨和理性轉向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的價值,表明哲學已走出思辨的狹窄天地正走向更為廣闊的文化天地。

三、當代「文化哲學」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20世紀西方哲學和文化的結合造就了兩大文化哲學思潮,這就是科學主義文化哲嚳人文主義文化哲學,它們又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從現代向後現代的轉折。科學主義的文化哲學。從邏輯主義到歷史主義是其發展的軌跡。邏輯主義著眼於科學理論的邏輯分析,追求科學語言的清晰性和准確性。歷史主義則把焦點聚集在對科學的社會――歷史考察上,認為單靠邏輯的解剖刀必定歪曲科學。然而邏輯分析一始就受到各方面的挑戰。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那場世紀之交的科學革命給當代的文化思潮注入了強烈的不安和騷動。這場革命從一開始就將啟蒙理想賴以存身的牛頓思維框架推上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波普爾作為從邏輯主義到歷史主義的中介人物,曾對邏輯實證主義作過系統的、長期的抗衡。他曾說:「我的著作是強調科學的人性方面。科學是可以有錯誤的,因為我們是人,而人是會犯錯誤的。」⑤科學的可錯性第一次獲得了歷史性的確認。可以說,波普爾是科學哲學家中第一個自覺建構文化哲學體系的人,他的科學哲學、政治哲學、歷史哲學、理解理論整合在一個體系之中――文化哲學。

從對邏輯經驗主義的否定延伸到歷史主義,其傾向是距離科學哲學的傳統越來越遠。從邏輯經驗主義的理性主義到否證主義的批判理性主義,從庫恩的「羞羞答答」的「非理性主義」到費耶阿本德的「理直氣壯的」非理性主義,這意味著科學哲學開始走出單純的科學文化的局限,預示著科學哲學進一步走向人文主義,帶有更濃厚的文化哲學色彩,這種向人文領域的拓展,在美國哲學家羅蒂那裡達到一種新的綜合,羅蒂呼籲分析哲學應當與歐洲大陸人文哲學結合,組成一種「後哲學文化」。這種向人文的轉向表明,科學思潮正通過文化與歷史的參照中介與人文思潮匯流,而被整合進後現代主義文化哲學的大潮。

人文主義的文化哲學。論述20世紀西方人文主義的文化哲學不能不提到尼采,尼采以其豐富而復雜的思想,不僅開了20世紀西方非理性主義的先河,而且還是存在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先驅。正如一位美國思想家所指出的: 沒有尼採的話,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和薩特是不可思議的。⑥狄爾泰作為新康德主義的代表人物,他不僅繼承了尼采對實證主義和歷史主義的批判,把歷史和哲學結合起來而創立「精神科學」,即人文科學。狄爾泰為了建立其文化哲學,首先進行了系統的「歷史理性批判」這為後來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奠定了理論基礎。

狄爾泰以施萊馬赫的理論為基礎,不僅論證了解釋學是人文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而且大大地開拓了解釋學研究的領域,提供了解釋學作為一種哲學的可能性。因此,狄爾泰被稱為「現代解釋學之父」。在狄爾泰的解釋學和胡塞爾現象學的雙重影響下,海德格爾實現了由方法論解釋學向本體論解釋學的轉變,他的學生伽達默爾則使解釋學獨立出來成為哲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哲學解釋學體系。從狄爾泰到後期海德格爾、伽達默爾、保羅、利科代表著文化哲學解釋學方向,他們把人文研究提到哲學水平上來審視,或把哲學的視野伸張到人文研究的領域,不僅在量上擴大了哲學,而且也帶來了哲學本身內在質的變化。

當德國哲學家從尼采走到海德格爾並發展為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思潮時,在法國則表現為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的思想運動。本來整個現代西方哲學,無論是科學主義思潮還是人本主義思潮,都表現為對近代理性的徹底批判和否定。科學主義思潮把近代哲學所弘揚的「理性」視為「狂妄的理性」,認為近代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把哲學自身當做無所不在、無所不至、無所不能的理性,從而把「理性」變成「上帝」,造成了「理性的放盪」,因此它要求用「謙虛的理性」去改造「狂妄的理性」,用「科學」去改造「哲學」,把哲學變成「科學哲學」,所謂人本主義思潮,則把近代哲學弘揚的「理性」視為一種「冷酷的理性」,特別是黑格爾哲學把人異化為「理性」,用「上帝」一樣的「理性」去規范人的存在,從而造成了「本質主義的肆虐」,因此它要求用「豐富的人性」去改造「冷酷的理性」,也就是用「文化」去改造「哲學」,把哲學變成「文化哲學」或「人學」。而法國的結構主義他們把批判領域擴大到整個西方哲學。與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樣,試圖完成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的徹底瓦解。

可以說,西方形而上學哲學傳統的終結,標志著文化哲學的復興,「解釋學」和「解構學」從正反二方面表達了這種要求。之所以要「解釋」,就是因為在邏輯的背後尚存有更深刻的東西,通過解釋把它釋放出來、闡發出來;之所以要「解構」,是因為這種更深刻的東西被邏輯的東西所遮蔽、窒息了,所以要首先設法解開邏輯的鐵索、消除邏輯的重壓。⑦二者都企圖用文化哲學去對抗傳統形而上學。

如果說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等哲學,是以人文學科諸領域學科的「知識」為對象,甚至與人文研究交織在一起,從而形成「文化哲學」的話,那麼西方馬克思主義關注的中心問題則是社會文化問題或文化社會問題。所以他們的理論又被稱作「文化理(下轉第96頁)(上接第92頁)性批判」。盧卡奇的物化理論(文化辯證法),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文化與實踐理論),馬爾庫塞的單面人理論(文化的審美之維),賴希和弗洛姆的性格結構理論與法西斯大眾心理學(性文化心理理論),列菲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文化與日常生活理論),哈貝馬斯的交往行為理論(文化與社會矛盾的理論)等等,都是對現存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結構,以及技術理性、官僚主義、意識形態、大眾文化等異化的社會力量作出獨特的批判與剖析。他們從不同側面揭示的正是20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文化――歷史、文化――社會困境,並由此揭示出當代西方社會深層的文化矛盾和危機。

後現代主義文化哲學作為一種影響廣泛的文化哲學運動,消解了科學主義思潮和人本主義思潮的對立,歐洲中心論、西方文化中心主義、人類中心論、理性中心論的幻想,瓦解在場的形而上學,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和語言中心主義,在「主體性黃昏」的時刻放棄了對絕對客觀性、永恆真理和確定性的追尋,並以激進的方式扭轉了現代精神價值。

總之,隨著當代人各種生存狀態、心理狀態、精神狀態的惡化,傳統的思辨哲學又不足以全面系統地去揭示這些矛盾和問題,於是人們自然把理論的焦點轉向「文化哲學」,企圖在更廣闊的視野范圍去審視當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創造的各種文化的矛盾,從而為人類找尋一條通向未來和自由的道路。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哲學類的小論文範文

❺ 哲學專業研究生的論文研究方向

1,思政專業寫哲學論文一般是圍繞「功利觀」來寫,即是關於道德的討論,又有哲學依據。具體的可以寫「大學生功利觀」,「現代化背景下功利觀的轉變」,前者可以「問卷調查」形式把數量化引入論文增加論文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後者主要是對各個時期功利主義的模型進行對比,建立現代功利主義分析模型。2,總之,功利主義是哲學與思政專業相結合的一個比較合適的方向。其他方向也有,不過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知識面進行選擇。「功利主義」或者「功利觀」是個不錯的方向,可以考慮一下。

❻ 哲學論文寫什麼題目好呢

寫安樂哲的漢學研究評介吧。安樂哲是個著名的漢學家,在米國是從新儒家,在勞思光門下學習過。後來反對新儒家對中國經典的形而上詮釋,以及一些政治上的原因,他和史華茲合作致力於中國文化原典的譯介和中西比較哲學研究。著名的三部曲是《期望中國》、《道不遠人》和《先賢的民主》。史華茲是哪個學校的我忘了。他們的合作哲學上主要是以過程哲學詮釋中國古代經典反形而上學思想,政治上主要是鼓吹杜威主義反對單子論的民主,文化上主要是崇尚多元文化反對歐洲中心論。你可以把安樂哲的研究和其他漢學家比如葛瑞漢等人的研究進行比較,當然這個比較難。
本科的話把老安的師承和主要經典堆堆就夠了。碩士的話就鑽鑽他的空子,批評一下他的論述碎碎念,冗長;對中國哲學尤其是在宋明理學以下的形而上學傾向把握較少;對佛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基本沒有涉及。西方評論普遍認為史華茲還是懷特海的哲學後裔,所以難逃形而上學傾向。其實我個人更喜歡法國弗朗索瓦.於連的漢學研究。
他的書國內翻譯了不少,但研究並不多。如果你中哲基礎不錯、西哲也有閱讀的話就寫他好了。

❼ 關於哲學方面的小論文

哲學是有邏輯系統的宇宙觀。哲學是定性、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律的學問。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哲學方面的小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哲學方面的小論文篇1
淺談科學發展中的哲學反思

1 科學技術哲學的起源及發展

科學技術哲學的前身是自然辯證法。它是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只要是指從哲學的維度上去研究科學與技術,包括自然界的一般規律是什麼,以及在發展中又會出現哪些哲學問題等等。過去的三十年,自然辯證法傳統與科學哲學傳統始終保持對立關系。前者屬於德國古典自然哲學傳統,關注的是社會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存在意識形態的優勢;而科學哲學傳統卻屬於邏輯經驗主義傳統,更重視學科建設或傾向於強調學科的自主性。但二者長期和平共存所帶來的確是科學技術哲學的致命問題,即名實長期沖突和學科定位不明。

科學技術哲學的由來與科學技術史有著密切關系。科學技術史首先研究科學技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發展規律,同時又要探討它與整個社會中各種因素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之間的辯證關系。可見,科學技術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科學,也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歷史學。表面上看,科學技術哲學是哲學的分支學科,但本質上它不單是人文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而是一門高度綜合的橫跨於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綜合性學科,具有濃厚的方法論性質。匈牙利著名哲學家拉卡托斯力圖使科學技術哲學與科學技術史一致,他的科學哲學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倡導“精緻證偽主義”。另外,其他科學哲學流派,像圖爾明等,他們也主張用科學技術史來檢驗科學技術哲學。

2 科學技術哲學的基本內容

科學技術哲學主要研究領域是基礎研究,包括自然科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工程哲學和科技方法論等;也做應用研究,包括人們熟知的三大學科數學哲學、物理哲學、化學哲學,還有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哲學、生物哲學,以及比較玄奧的天文哲學和地學哲學等。除此之外,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的范圍還包括科學與宗教、科學思想史、生態哲學、環境哲學等,以及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產業、行業領域裡面的一些方法論、科技政策和發展戰略等等。

目前隨著人類社會逐步進入信息時代,為了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科學技術哲學開始將信息科技納入到自己的視域范圍,逐步形成了信息哲學學科群,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前沿學科性質。其中的計算機哲學、人工智慧哲學以及系統哲學等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

另外,科學技術哲學也應用進了軍事科技領域裡面,已成為一種相對其他而言比較特殊的應用哲學。在我國的軍事院校中,已經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軍事哲學學科,其中包括軍事技術辯證法、軍事技術創新思維及方法、軍事技術創新、軍事技術與社會、軍事技術哲學、軍事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國防科技發展戰略、軍事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軍事科學技術與文化、軍事科技倫理學、軍事技術創新與管理等等。科學技術哲學開始在整體上統帥、駕馭軍事科學技術,在提高軍隊戰鬥力方面日益凸顯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中國的科學技術哲學進程

近代中國是閉關鎖國的中國,一部近代的科學史本質上就是西方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史。中國近代的第一批科學家同樣是第一批科學哲學家,因為他們的任務一是在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裡面教授科學知識,二是負有向中國社會、中國民眾傳播科學觀念的使命。自然科學家竺可楨、粱思成、茅以升以及李四光等人,都對科學的人文層面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思;人文學者中的胡適、趙元任、金岳霖等人,也都有很好的科學哲學素養。在近代中國,最早的科學哲學課程是北京大學於1918年開設的“科學概論”。而由北大教授王星拱編寫的《科學方法論》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科學哲學著作,該書於1920年出版,是《科學概論》的上卷。到了20世紀20年代,關於“科學與人生觀”的大論戰客觀上促進了人們對科學的哲學思考,一大批科學哲學的著作在此後的二十年中大量出版。較早的有,1924年的《科學與哲學》(張東蓀),1937年的《科學哲學與人生》(方東美);稍晚的有,1948年的《自然哲學概論》(羅克汀)以及《科學概論新篇》(竺可楨)等等。其中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著作是1945年的《維也納學派的哲學》(洪謙),和1948的《知識論》(金岳霖)。

建國以後,來自西方的科學哲學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哲學思潮,受到了批判和清算,這個傳統由此被迫中斷。馬克思主義傳統取而代之,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由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也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人親自發表的有關自然科學的論著,具體如《數學手稿》(馬克思)、《自然辯證法》和《反杜林論》(恩格斯)以及《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等。其次是20世紀30年代的科學史、科學學以及自然科學哲學研究等,這些雖然是由英國劍橋左翼科學家倡導的,但是也都在社會主義陣營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50年代,於光遠同志擔任中宣部科學處處長,具體負責制定中國的科學發展政策和科學家政策。他早在延安時期就翻譯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同時組織學習小組研究自然辯證法。因此,《自然辯證法》》成為制定中國科學政策和科學家政策的指導性文獻。於光遠召集了一批感興趣的自然科學家,制定了“自然辯證法”的學科規劃草案。草案指出,要直接繼承恩格斯對《自然辯證法》的研究,把在哲學和自然科學之間的這門科學暫定名為“自然辯證法”。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稱呼為自然科學和數學中的哲學問題。雖然有爭論,但久而久之,“自然辯證法”還是成為了這個新學科的名字。

4 科學技術在未來哲學中的發展趨勢

對於我國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基本形勢的評估,首先必須要考慮的就是政治功能的弱化和淡化。我國目前已經全然解除了對科學家們的政治緊箍咒,所以很少有科學家心甘情願來聆聽“科技哲學家”們的“教誨”了。當代的一線科學家已經不再關心自然辯證法的問題,如果說還需要對他們進行統戰的話,那自然辯證法也不再是一個合用的統戰工具了。正是因為政治功能的弱化,科學技術哲學進一步發展的外部資源勢必大打折扣。為了從長計議,更好地發展,就需要從內部挖掘潛力,實際上就是要搞好學科建設。同時在學科建設之外,應該適度改革之前的“政治必修課”制度,把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逐步轉化成科學-人文的素質教育功能。當前國情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要做,但是應該結合人文教育來做,我們思想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某些失誤或者失敗,有可能就與它們割裂了與人文教育的傳統紐帶有關。對當前的大學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對他們進行科學-人文的素質教育,也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聽規定的老師講課”的這種“三規”式的必修課制度,可以變成:在學制所規定的時間內(比如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必須在科學人文類課程中修滿一定的學分,至於具體什麼時間聽、聽哪門課、聽哪位老師講,可以由學生自由決定。

進行科學-人文素質教育的改革,可以促使教師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教師們可以拿出自己最擅長的課程,教學中講授自己最熟悉的問題。現在講公共課的教師平時教學量大、教學內容相對單調,因此沒有時間去搞科研,久而久之就缺乏了創新精神,所以,一到評職稱的時候,他們總是被作為照顧的對象,總是覺得比其他教師“矮”一些。在今後的大學課程里,如果能夠把公共必修課改成限制性選修課,必能大大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水平,不斷擴大科學技術哲學(自然辯證法)的教學陣地和科研陣地。
關於哲學方面的小論文篇2
論哲學與長壽

一、前言

從古至今,長生不老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從秦始皇派500童男童女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葯到近現代的各種養生,長壽似乎都是一個熱滿紅火的詞。雖說隨著現代文明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明白長生不老顯得不切實際,可是人來一世不易,誰不想在這個美好的花花世界多留戀一會呢。所以長生不老成為一個古老而又有強烈吸引力的願望,但千萬年生生死死的事實讓人們作出了一些哲理性的歸納:如杜甫在其詩《曲江》中寫到“人生七十古來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偉大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他的《哲學全書》里寫下了“生命本身即具有死亡的種子”這樣的辯證的論點,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概括得更簡短:“生就意味著死”。如此話語都說明人的壽命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如同自然規律一般,人類沒有辦法改變這個規律,而只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順應規律,在智慧的引領下通過某些方式達願,留存於世間久一點。

二、哲學與長壽

人類越進步,科技更發達,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極大的富足,各種疾病層出不窮,這可是長壽的一大阻礙,要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光靠現代醫理可不行,所謂治標還得治本,關鍵在治心。心要如何治呢?這就不得不提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哲學。據調查發現,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原因在於90歲以上學者佔1/4,85歲以上學者幾乎佔一半。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90歲以上的有十餘人,馮友蘭、梁漱溟、張岱年、任繼愈等都是90多歲的高壽哲人,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超過20人,佔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長壽和專業有一定的關系,但不是絕對的,不過,長壽在哲學系的確比較普遍。從這些例子看來,長壽和哲學確實存在起著某種關聯,起碼它傳遞給我們的都是正面的信息,誰說學哲學無用呢?在他們學習哲學的過程中,他們思考,邊冥想,邊進步,不知不覺老之將至,恍惚之間已是長壽。

三、哲學長壽的秘密

哲學有時候不能夠讓你一見鍾情,但是它可以讓你受益終生,起碼可以讓你活得更久一點,這就是最好的見證。哲學到底以什麼魅力讓人們長壽呢?

仁者壽,研究哲學的人明白事理,不斤斤計較,達觀所以長壽。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也說,哲學家長壽可能跟哲學系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系,因為哲學是對世界,對生命的一種理解,這種理解很容易讓人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靈。除此之外,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人是心靈的啟迪,能讓現世的許多疑問得到解答,能讓人更清明。中國哲學的精髓,北宋張橫渠將其用四句詩表述出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哲學,有著重大的使命,需要有著崇高使命感,歷史責任感的先哲來奉獻,長壽的哲人們將自己奉獻給了哲學,哲學以其特殊的回報方式來感恩,那就是讓他們更長壽。

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往往讓人火氣暴躁,人與人之間失去那份推心置腹的交流,更多的是帶著虛偽的面具在表演,忘了本來的自我,隨著慾望潮流滾滾向前。哲學可以使人浮躁的心平靜下來,沉寂再沉寂,不因世俗紛擾而困住自己的內心,哲學以一種大超然的態度教人治世之理,既入得世也出的世,幫助人們正本溯源,回歸本心,以此鍛磨自己,不知不覺間,時光已如白狗過隙。

四、結論:

針對中國當前的哲學發展問題,呼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的迫切性,哲學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許多人覺得哲學晦澀難懂,枯燥乏味,學之無用,謀身立命資本都不夠,殊不知,哲學就像蓋房子的腳手架,看似無實則缺之不可。所以利用學哲學可以使人長壽能很好地與之結合起來,學哲學有利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能賦予其更深刻內涵,颳起學哲學之風。這是一個養生的時代,也是一個無奈的社會,要想健康長壽,學習哲學必不可少。不論是西方哲學,中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值得學習的可貴之處。同屬哲學的三個分支學科,學術上均可互相欣賞,取長補短。人們功利性太強,學哲學,能養生,能長壽,富頭腦,無疑是一個可取之點。哲學的發展,哲學的課程設計,若與此相銜接,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去學哲學,願意去思考,願意將哲學推而廣之,哲學也就不再只是少數幾個人的事。
猜你喜歡:
1. 哲學類的小論文範文

2. 關於哲學的小論文

3. 哲學方面的論文

4. 有關哲學問題的小論文

5. 有關哲學的期末小論文

傳統文化的意義論文怎麼寫(從傳統文學,哲學的角度分析)800字幫下忙大佬

我覺得傳統文化的意義更多的就是傾向於知識的技能的一種傳授,也就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昂

❾ 傳統文化的意義論文怎麼寫(從傳統文學,哲學角度來思考)800字,幫個忙唄!

根據你提到的傳統文學和哲學角度,講下我認知的一些點:

傳統文學:中國近2000年文明,幾乎是尊儒,主要為儒家思想,以周公周禮為先導,後在春秋戰國被孔子發揚光大。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深遠影響後世,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祭祀孔子。主要是仁義禮智信。其中也涉及多民族融合入漢文化。

哲學角度:到宋朝,儒學發展為新儒學,加入了哲學思想,使儒學具有了思辨、禪意,對天人關系考慮也很多,另外也強調經世致用,即程朱理學。

另外有一些發散點:

  1. 唐太宗李世民推崇以民為本,有著名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兼容並包,尊重民族信仰,海納百川,與外國文化充分交流。

  2. 宋朝因前朝經驗,重文抑武,出了一大批著名文學家,如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等,展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愛國愛民的情懷。

  3. 對後世有影響的巨著:易經、史記、資治通鑒。

意義的話當然是傳統文化對當今生活的一些指導性影響,仁義禮智信,一直都是被推崇的。當然傳統文化里有一部分不被當今社會採用,比如三綱五常。對於傳統文化,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個人認知有限,請參考查證及發散總結。

❿ 我想寫一篇關於哲學的論文,但是不知道寫什麼題目比較好,希望大家能推薦一二

對哲學感興趣說明精神是向上的,很好!
寫哲學論文難度較大,必須有真知灼見方可。僅有興趣、疑惑是不應動筆的。
論文的選題應該盡量縮小范圍。 你的選題過大,如已考慮成熟,則應該選定兩人觀點的某個明顯不同之處為題目,選定後展開,用充分、有力的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要有新意,避免炒冷飯。
如是學位論文,還是選本專業的比較好。從畢業論文角度看,心理學比哲學的選題范圍、嚴謹程度、資料選取、評分要求等等方面都寬泛的多。容易討好。
以上乃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文化哲學方向的論文可以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