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定州塔是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是,定州塔是實物又不是以口傳方式為主,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和文化空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人類以口傳方式為主,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藝術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口頭傳統,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表演藝術(含戲曲、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② 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三批河北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1Ⅰ-1韓信背水一戰的傳說石家莊井陘縣
2Ⅰ-2許由與堯帝的傳說石家莊行唐縣
3Ⅰ-3劉琨的傳說石家莊無極縣
4Ⅰ-4張果老傳說石家莊平山縣
5Ⅰ-5魏徵的傳說石家莊晉州市
6Ⅰ-6雜技口藝滄州吳橋縣
7Ⅰ-7玉堂春傳說邯鄲曲周縣
8Ⅰ-8楊家將傳說 廊坊霸州市 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Ⅰ-9楊家將傳說 廊坊永清縣 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9Ⅰ-10竇爾墩傳說承德興隆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10Ⅱ-1桃園同樂會吹歌滄州黃驊市
11Ⅱ-2冀中笙管樂(東姜音樂會)滄州任丘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Ⅱ-3冀中笙管樂(十里鋪音樂會)保定雄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Ⅱ-4冀中笙管樂(北宋村古樂)保定清苑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12Ⅱ-5花張蒙道教音樂保定定州市
13Ⅱ-6冀東民歌唐山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14Ⅲ-1南平望拉花石家莊井陘縣
15Ⅲ-2琅礦活帷子邯鄲武安市
16Ⅲ-3跑竹馬邯鄲肥鄉縣第二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17Ⅲ-4南魚龍燈邢台隆堯縣
18Ⅲ-5大頭舞(御覽轉鞦韆)廊坊霸州市
19Ⅲ-6跨鼓廊坊霸州市
20Ⅲ-7十美圖廊坊三河市
21Ⅲ-8八大怪承德隆化縣
22Ⅲ-9蹦躂會承德興隆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23Ⅳ-1亂彈(南岩亂彈)石家莊高邑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24Ⅳ-2石家莊絲弦(郭家莊東路絲弦)石家莊晉州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Ⅳ-3石家莊絲弦(獲鹿絲弦)石家莊鹿泉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Ⅳ-4石家莊絲弦(南路絲弦)邢台平鄉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25Ⅳ-5秧歌戲(西調秧歌)石家莊平山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Ⅳ-6秧歌戲(北紀城秧歌戲)石家莊靈壽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26Ⅳ-7落子邯鄲成安縣
27Ⅳ-8老調(東姜老調)滄州任丘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28Ⅳ-9小車調廊坊市
29Ⅳ-10高蹺戲張家口蔚縣
30Ⅳ-11評劇唐山豐潤區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Ⅳ-12評劇秦皇島昌黎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31Ⅳ-13皮影戲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32Ⅳ-14獨台戲滄州吳橋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33Ⅴ-1道情石家莊趙縣
34Ⅴ-2南口大鼓滄州獻縣
35Ⅴ-3熱河二人轉承德寬城縣
36Ⅴ-4鐵板大鼓承德興隆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37Ⅵ-1南花園民間戲法石家莊市橋西區
38Ⅵ-2梁家鸚堖拳石家莊井陘縣
39Ⅵ-3何庄武獅石家莊趙縣
40Ⅵ-4梅花拳邯鄲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41Ⅵ-5太極拳(盧氏太極拳)邯鄲廣平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Ⅵ-6太極拳(孫式太極拳)邢台沙河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42Ⅵ-7二郎拳邯鄲大名縣
43Ⅵ-8通臂拳(白猿通臂拳)滄州黃驊市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44Ⅵ-9迷蹤拳(高氏迷蹤拳)滄州黃驊市
45Ⅵ-10八仙拳滄州河間市
46Ⅵ-11陰陽八盤掌滄州任丘市
47Ⅵ-12連環綿掌滄州青縣
48Ⅵ-13吳橋雜技·馴獸·馴鼠滄州吳橋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49Ⅵ-14吳橋雜技·硬氣功滄州吳橋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0Ⅵ-15吳橋雜技·地攤魔術滄州吳橋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1Ⅵ-16吳橋雜技·雜技嗩吶滄州吳橋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2Ⅵ-17戳腳衡水市燕傑文化武術學校
53Ⅵ-18冀州三皇炮錘河北省三皇炮錘武術協會
54Ⅵ-19鼎棋保定市區
55Ⅵ-20中幡承德隆化縣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6Ⅵ-21十字八方拳邢台威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57Ⅷ-1麵塑石家莊井陘縣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8Ⅷ-2泥塑邯鄲成安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59Ⅷ-3剪紙邯鄲磁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Ⅶ-4剪紙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60Ⅶ-5「南宮碑體」書法藝術邢台南宮市文化館Ⅶ-6「南宮碑體」書法藝術邯鄲大名縣
61Ⅶ-7相子(紙雕)廊坊固安縣
62Ⅶ-8晉州趙氏剪紙石家莊晉州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63Ⅷ-1於家石頭建築技藝石家莊井陘縣
64Ⅷ-2龍獅道具製作技藝石家莊正定縣
65Ⅷ-3孩模燒制技藝邯鄲魏縣
66Ⅷ-4古順酒釀造技藝邢台古順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67Ⅷ-5傳統盒子燈製作技藝滄州海興縣
68Ⅷ-6同聚祥酒釀造技藝滄州青縣
69Ⅷ-7冬菜製作工藝滄州青縣
70Ⅷ-8古建青磚製作技藝滄州任丘市
71Ⅷ-9驢肉火燒製作技藝滄州河間市
72Ⅷ-10三井十里香酒釀造技藝滄州泊頭市
73Ⅷ-11甘陵春酒釀造技藝衡水甘陵春酒業有限公司
74Ⅷ-12戲曲臉譜製作技藝廊坊固安縣
75Ⅷ-13景泰藍製作技藝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
76Ⅷ-14滿漢全席傳統製作技藝承德市
77Ⅷ-15八珍御酒釀造技藝承德平泉縣
78Ⅷ-16中山松醪釀造技藝保定定州市
79Ⅷ-17貫頭山酒釀造技藝唐山遷安市
80Ⅷ-18皮影製作技藝秦皇島昌黎縣
81Ⅷ-19綉花鞋製作技藝秦皇島撫寧縣
82Ⅷ-20老二位餃子製作技藝秦皇島海港區
83Ⅷ-21潘氏風干腸製作技藝秦皇島撫寧縣
84Ⅷ-22莜麵製作技藝張家口張北縣
85Ⅷ-23餄餎製作技藝石家莊無極縣
Ⅷ-24餄餎製作技藝邯鄲魏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86Ⅸ-1臟腑推拿術保定市
87Ⅸ-2金牛眼葯保定定州市
88Ⅸ-3丁氏正骨滄州鹽山縣
89Ⅸ-4青縣點穴撥穴療法滄州青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縣(市、區)和單位備注
90Ⅹ-1五道古火會石家莊趙縣
91Ⅹ-2九曲黃河燈石家莊贊皇縣第三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92Ⅹ-3南冶臉子會石家莊平山縣
93Ⅹ-4聯庄會石家莊井陘礦區
94Ⅹ-5通天河花會石家莊鹿泉市
95Ⅹ-6雲盤山人祖祭典石家莊井陘縣
96Ⅹ-7台頭邳彤祭典石家莊井陘縣
97Ⅹ-8南王莊轉黃河石家莊井陘縣
98Ⅹ-9虎皮庄天下太平燈石家莊井陘縣
99Ⅹ-10土山誠會邯鄲武安市
100Ⅹ-11抬五龍邯鄲成安縣
101Ⅹ-12崔府君出巡儀式及傳說邯鄲磁縣
102Ⅹ-13火神會邢台柏鄉縣
103Ⅹ-14冰神祭祀邢台平鄉縣
104Ⅹ-15三皇祭典邢台沙河市
105Ⅹ-16火神信仰習俗廊坊霸州市
106Ⅹ-17河燈習俗廊坊霸州市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Ⅹ-18河燈習俗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第一批省級名錄擴展項目
107Ⅹ-19馬橋張家口張北縣
108Ⅹ-20和順聖會承德灤平縣
109Ⅹ-21黃旗武會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110Ⅹ-22掄花承德灤平縣
111Ⅹ-23逛樓秦皇島撫寧縣
③ 保定市(包括其他縣)有那些文化歷史遺產啊
保定市擁有眾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47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涿州皮影
皮影藝術,俗稱「皮影戲」,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是集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於一體,由藝人操縱用牛皮或驢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過燈光照射,投幕在銀幕上進行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在中國皮影歷史上,還有著涿州光彩的一頁。提起中國皮影史,是不能沒有「涿州」二字的。有人考證,現在北京、唐山,甚至承德、遼寧一帶的皮影的來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稱之為「涿州影」。「涿州影」傳入北京,有人說是在明代晚期。1957年青年節,毛澤東觀看了皮影戲寓言故事《鶴與龜》和《鷸蚌相爭》。2005年中國唐山國際皮影藝術展演的舉辦說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一項內容的皮影戲不會無聲地湮沒在歷史中,它將再現生機。同時,「涿州影」作為涿州歷史上一個亮點,也理應拂去蒙塵,發出光輝。
非物質文化遺產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這一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北台魚村和宋屯村文藝宣傳隊演出。寸蹺在1996和1997年被央視三套和七套分別做過專題報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淶水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這里距北燕侯國的初都——淶水縣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軒轅黃帝家廟」所在地——淶水、易縣交界處的洪崖山20公里。高洛村有一種村民自願參加、義務排練、義務演出的民間器樂演奏會社——音樂會,全名「高樂藍旗音樂聖會」,也稱「音樂大善會」。經專家學者鑒定,它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
非物質文化遺產雄縣趙崗古樂
雄縣趙崗村音樂會一本民國年間的手抄本樂譜,記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代樂曲,經專家鑒定,其中幾首在其他地方的古樂中從未發現——雄州古樂存「天籟」,該村音樂會演奏技巧較高超。由於民間活動是自發性的,而且「音樂會」不以贏利為目的,所以常常較難繼續,而該村音樂會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從88歲的老人到20多歲的年輕人,四代傳人共同演奏,正是這種傳承有序地繼承,所以該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氣,在管子等樂器上音準控制很好。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州子位吹歌
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間鼓吹樂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鎮是子位吹歌誕生和流傳的地方。據子位村老藝人王成奎講述,他家已有六代家傳技藝,推測子位吹歌的歷史在200年以上。代表曲目有《放驢》、《打棗》、《萬年歡》、《一支花》等。新中國初期,音樂家楊蔭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縣子位村管樂曲集》,有樂曲34首,在國內外有廣泛影響。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鎮為「中國民間音樂之鄉」。
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石雕
自西漢始,曲陽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諸物,初為墓碑,後亦用於記事、留言,主要陳列於寺廟,被漢武帝盛贊為「雕刻之鄉」。北魏時期雕刻的佛像、雄獅已形成獨特風格,作品古拙渾朴,體形狹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曲陽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其雕刻流行圓刀法,人物、佛像造型豐富,衣飾調順、文武有姿,飛禽走獸、花鳥靜物等輪廓清晰,線條流暢,玲隴剔透。元代曲陽石雕藝術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奇巧生動,有不少作品成為傳世之作,雕刻藝人楊瓊所作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贊賞,稱「此絕藝也」,並「將其編籍宮中,督燕南諸路石匠營造大都」,至今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仍放射著燦爛的光輝。清末,曲陽藝人劉普治雕刻的「仙鶴」、「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民國中期,幾家較大的私營雕刻廠,如公義興、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設有銷售點。新中國成立後,曲陽3000多名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的興建及天安門修復等項工程。
1995年,國務院命名曲陽為「中國雕刻之鄉」。2005年5月國際雕塑協會授予曲陽「中國雕刻第一城」稱號。
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溝泥人
白溝泥塑,俗稱白溝泥娃娃,已有300多年歷史。白溝泥塑以其獨特藝術風格,多次出國展出,並做為國家饋贈、陳列佳品。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於鎮西的北劉庄,在十八世紀末,發端於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庄、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
非物質文化遺產曲陽定瓷
定瓷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隋朝曲陽開始燒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產,到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生產宮廷用瓷而著稱,定窯名列當曲陽定瓷孩兒枕時五大名窯之冠。定窯燒制的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勻凈,薄而時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蘇軾有詩盛譽:「定州瓷甌,顏色天下白」。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由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創作的「四海呈祥」雲龍雕花瓶,刀法以定窯鐫刻為主,立意新奇、高雅別致,被定為國家珍品,由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陳文增獨特的「瓷、詩、書」三聯藝術榮獲吉尼斯藝術成果之最,「小口刻花瓶」被中國工藝美術界稱為「華夏一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易縣易水硯
易水硯產於古易州,相傳始於戰國,盛於唐宋,為中國制硯之鼻祖,歷代宮廷之貢品。弘治《易州志》載:硯石有紫、綠、白、褐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唐朝曾賜易州制硯、制墨大師奚超以國姓,賜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後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再傳入廣東端西,從而帶動了歙硯、徽墨和端硯的發展。到了宋代,易水硯更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廷貢品之首。宋代鑒貢家贊易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而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鑒貢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在清代,柳葉煙、磨盤柿和硯台並稱「易州三寶」,為清廷貢品。積二千年之歷史,制硯師汲取了其它行業的雕刻工藝,融繪畫、書法諸藝術為一體,形成了具有江南纖秀細膩和北國剛勁渾朴的獨特風格。在全國硯雕界獨樹一幟,使易水硯成為融文化、歷史、政治之內涵及各種雕塑藝術手法於一體的藝術珍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新葦編畫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長蘆葦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記》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葦」的記載。淀內有葦田十二萬畝,年產蘆葦七點五萬噸。白洋淀蘆葦特有的皮薄、節長、韌性好的特點,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質美。
淀內蘆葦一直用來織席、打箔,而聰明智慧的白洋淀人又賦於蘆葦藝術之魂,製作出了美輪美奐的蘆葦工藝畫,展現了白洋淀的自然風光,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表現出獨特的藝術內涵,作品暢銷國內外。
非物質文化遺產雄縣黑陶
中華黑陶工藝源於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後因青銅器出現被取代而失傳近四千餘年。黑陶由原來人們的生活日用品,逐步發展成古樸、莊重、優美、高稚的藝術品,成為古代宮廷和官宦貴族階層所珍愛的工藝品。
為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雄縣孤庄頭村於1986年創辦起黑陶廠,在民間老藝人與中央工藝美院專家、書畫名家的幫助下,充分利用當地紅膠土作原料,經過手工拉坯成型、晾曬、軋光、畫線、雕花以及燒結等多道工藝程序,製作成烏黑、銀灰、紫靛等多種色澤的黑陶工藝品。
非物質文化遺產易縣絞胎瓷
絞胎陶瓷簡稱絞胎,始於唐代,宋代靖康之變後中斷。河北易縣張保軍198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系後,自願要求回到農村,專心致力於絞胎陶瓷技藝的研創。經過18年來的不懈努力,他不僅使傳統的絞胎陶瓷得以恢復,還開創了現代絞胎陶藝新體系(現已獲得11項專利)。其作品多次被黨和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贈送外國友人。各媒體也曾先後184次予以報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定興琺琅
定興縣順起琺琅廠是一個有幾十年立式的生產工藝美術品的專業老廠,是華北地區生產景泰蘭產品的主要廠家。
景泰蘭又稱琺琅,始於我國明朝景泰年間,當時產品色調以蘭色為主,故稱景泰蘭,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
非物質文化遺產高陽紡織
高陽紡織源遠流長,始於明末,興於晚清,盛於民初,四百年長盛不衰。高陽縣紡織遍天下,二十世紀上半葉,產量占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美譽。
乾隆年間,直隸總督方觀承極重農桑,在他的主持下,把種棉、紡線、織布、印染等全部工序流程繪製成16幅《棉花圖》,上呈乾隆皇帝,得到賞識。乾隆親筆御批,在每幅圖上題詩一首,命雕刻於石上以永久保存。新中國成立後,紡織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高陽的印花布更是獨樹一幟。時至今日,高陽紡織再現輝煌,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高陽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保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古壯士荊軻,燕大夫郭隗,漢昭烈帝劉備,宋太祖趙匡胤,地理學家酈道元,數學家祖沖之,戲劇家關漢卿、著名諫臣楊繼盛、京劇藝術家蓋叫天,東晉名將祖逖等名人志士輩出。保定教育淵源,人文燦爛,宋有州學,明有府學,清有蓮池書院,北洋軍閥馮國璋、清末狀元劉春霖等一大批清代官員和教育家曾畢業於此。保定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發祥地,曾以此培養了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李富春、鄧小平、陳毅、聶榮臻、蔡暢、向警予等一大批中國早期革命家。保定是將軍的搖籃,我國近代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就建在保定市東郊,保定軍校曾培養出吳佩孚、孫傳芳、蔣介石、李濟深、葉挺、張治中、傅作義、陳誠、白崇禧等1800多名將軍。清末保定稱為學生城。這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還曾是義和團活動的重要地區,北方辛亥革命的發祥地,河北省第一個共產黨支部誕生地,《紅旗譜》、《小兵張嘎》、《野火春風斗古城》等都記載著保定昨天的輝煌。
燕下都遺址
【燕下都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52公里處易縣縣城東南。界於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間,是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遺址。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已發現城垛和城門各3個。宮殿區在城址的東北部,大型主體建築遺存武陽台,坐落在宮殿區中心,高11米,東西最長處140米,南北最寬處110米。武陽台以北有望景台(已無存)、張公台和老姆台,坐落在一條軸線上,以高大的夯土台作為主體建築物的基址,是戰國中期城市建築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武陽台東北、東南和西南,有三組宮殿建築組群遺存,每處遺存為一個大型主體建築基址和若干處有組合關系的夯土建築遺跡。手工業作坊遺址位於宮殿區西北至東南的一條弧線上,有鑄鐵器、兵器、錢幣、燒陶器、制骨器等作坊遺址,遺存豐富。市民居住遺址分布在東城的西南,中部和東部有大量的生活用具出土,墓葬區在東城的西北角,"虛糧冢"墓區有13座古墓,均有封土,排列有序。燕下都為燕昭王時所建,是燕國南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延續時間很長,直到秦國將燕國滅亡,才被破壞和廢棄。燕下都遺址出土的豐富遺存,是研究燕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的實物資料。
滿城漢墓
【滿城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21公里處滿城縣陵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山洞宮殿。西漢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武帝劉徹的庶兄,死於武帝元鼎四年(前113)二月,作為中山國的第一代王,統治長達42年。劉勝墓與竇綰墓均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兩墓則大同小異。全墓分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後室6個部分,墓室中分別修建了木結構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齊備的豪華地下宮殿。墓內除了華麗的陳設和棺槨外,發掘中還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種。其中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尤以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最為珍貴。劉勝、竇綰兩套完整的金縷玉衣,是全國考古工作中首次發現。劉勝金縷玉衣全長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絲約1100克;竇綰玉衣全長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絲約600克。滿城陵山漢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歐、亞、美等國和地區展出,受到了國內外高度贊譽。?
紫荊關
【紫荊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89公里處易縣城西北紫荊山嶺上。海拔1080米,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山路崎嶇,易於戍守。東漢時名五阮關,因其崖壁峭直,狀如列屏,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時名金陂關,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今名。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合稱"內三關"。關的主城分東西兩部分,中間有牆相隔。東城較小,設有文武衙署;西城較大,為屯兵之地。關城東、西、南牆外有牆,形成環抱主城的三座小城池。此外,南天門兩側的陽和門外有黃土嶺城,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或稱迤西堡城)與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關牆總長10516.5米。城門9座,水門4座,戰台19座。紫荊關歷史悠久,文物頗多。古代軍用井、唐代軍用碾盤至今保存完好。古棧道遺址至今清晰可辨,古印章、古貨幣、古代服裝飾品都曾多次發現。這些文物為研究中國古長城、古文字、古代軍事建制提供了資料。?
義慈惠石柱
【義慈惠石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60公里處定興縣縣城西北石柱村。柱身刻有《標異鄉義慈惠石柱頌》,頌文3000多字。全柱分基礎、柱身和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礎為一巨石,近正方形,東、西兩邊各長2米,南北略短,基石上有覆蓮座柱礎,雕刻粗壯有力。柱身高4.5米,呈不等邊的八角形,用兩根淺棕色石灰石壘接而成,自下而上每高1米約內收2.5厘米,頌文和題名刻在柱身各面,筆法古樸蒼勁。柱身的頂端有一塊長方形石板,是石柱的蓋板,又是石屋的基礎。石屋建於石板之上,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四阿式屋頂,雕有柱、大斗、方窗、闌額、檐椽、角梁、瓦壟和屋脊等。義慈惠石柱造型奇特,為研究南北朝時期古建築提供了極其可貴的實物例證。頌文記述了北魏末期統治階級鎮壓杜洛周、葛榮農民起義的情況。定興一帶曾是農民義軍和北魏王朝軍隊激戰的地方,起義失敗後,人們收拾遺骨集中埋葬,立木柱作為標志,北齊河清元年(562)統治者將木柱改為石柱,並加刻題額、頌文。?
易縣道德經幢
【易縣道德經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北60公里處易縣城內龍興觀舊址。幢高約6米,分為幢座、幢身和幢頂三部分。幢座為一石雕仰蓮。
定窯遺址
【定窯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0公里處曲陽縣澗滋村和東、西燕川村一帶。該縣曾屬定州管轄,故稱定窯。
定州開元寺塔
【定州開元寺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62公里處定州城內南門里東側。
閣院寺
【閣院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150公里處淶源縣城西北隅。現存建築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經閣,坐落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
開善寺
【開善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大寺"、"大佛寺"。位於保定城東北60公里處高碑店市原新城縣城內東北角。系唐時所建,明清重修。
慈雲閣
【慈雲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大悲閣。位於保定城北51公里處定興縣城內十字街中心。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五月。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重修。嘉慶二十五年(1820)再次重修後改名。元大德年間,龍興寺主持僧寶德因舊大悲閣毀於兵亂,發願重建,大德十年落成。龍興寺原有前、中、後三部,現僅存中部之閣。閣坐北朝南,南北長12.6米,東西寬11.4米,平面近方形,高約13米,重檐歇山布瓦頂,上下皆面闊3間,進深3間。磚木結構,檐下有斗拱承托,工藝精巧,彩繪華麗,宏偉壯觀,保存著元代建築風格。明御史李藎有碑記。
北嶽廟
【北嶽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83公里處曲陽縣城西部。始建於北魏宣武帝年間(500~512),為祭祀北嶽之所,歷代沿襲成制,至清順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遙祭北嶽恆山。
古蓮花池
【古蓮花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南側。地處保定舊城中心,佔地面積3.15公頃,池水面積0.79公頃,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一座實景園林。唐上元二年(675)在臨漪亭的基礎上建立。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投降蒙古的金將張柔,由滿城移駐順天軍(金代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重新修築城垣,引水入城,疏浚河道,重修蓮池。從元至今700餘年來,時為別墅,時為書院,時為賓館,時為行宮。1921年修復蓮池時,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書"古蓮花池"四字匾額,至今仍用該名。蓮池園林以池為主體,臨漪亭為中心,主要建築有水東樓、藏書閣、藻詠廳、君子長生館、響琴榭、高芬軒、寒綠軒及臨漪、濯錦、灑然、不如、六幢、觀瀾等亭,宛虹橋、曲橋和元建白石橋等,構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詩"的優美畫卷,使人領略到古典園林之美。蓮池東廊為碑林,有清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御筆碑文7通,北廊壁上嵌有明、清書法家書寫或臨摹的碑碣88方。古蓮池兼南北園林之美,有"城市蓬萊"、"三湘七澤"、"小西湖"等美譽。1988年,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秀麗的風光躋身於"全國十大名園"之列。?
直隸總督署
【直隸總督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99號。清代直隸總督處理公務的衙門。該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世祖至元七年(1270)順天路(後改保定路)總管府治中周孟勘修建了宣化堂,作為衙署,明初為保定府衙,永樂年間改作大寧都司署。入清以後,幾經變化修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奉諭大興土木,改建為直隸總督署,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歷經8帝182年的歷史,始終為直隸省的軍政樞紐機關。駐此署的總督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有李衛、方觀承、劉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歷史內涵豐富,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譽。民國以來,則為直隸督軍、川粵湘贛經略使、直魯豫巡閱使、保定行營、河北省政府駐地。佔地總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築分東、中、西三路,以兩條南北更道相隔,主體建築在中路,共五進院落,均為青磚起脊小式硬山建築,保留了雍、乾時期的風貌,是中國北方典型的清代衙署建築。中路主要建築有大門、儀門、大堂、公生明牌坊、二堂、官邸、上房,並配以左右耳房、廂房等,整體建築以甬道及各堂正中為中軸線,院落之間,穿堂而過,正廂房之間,廊廡相通,意境深邃,氣氛莊重。是中國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清代省衙。
清西陵
【清西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北80公里處易縣梁各庄西。是清朝皇室陵墓群,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佔地面積100餘平方公里。先後建有帝陵4座:雍正泰陵、嘉慶昌陵、道光慕陵、光緒崇陵;後陵3座,妃陵3座,王公、公主園寢4座,共14座陵墓,葬76人。泰陵是雍正皇帝的墓陵,建於1730~1737年,建築最早,規模最大,是清西陵的中心。其他各陵寢分別位於東、西兩側。泰陵自最南端五孔石橋算起,沿神道往北依次建立了石牌坊、石象生、隆恩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等50多座建築物。1803年建成的昌陵為嘉慶皇帝的陵墓,規模與泰陵相仿,寶頂比泰陵還要高大。道光陵墓規模小於泰、昌二陵,但楠木隆恩殿卻別具一格。光緒崇陵是中國帝後陵中的最後一座,於1915年建成,范圍規模雖小,排水系統卻很完善。清西陵擁有宮殿1000餘間,石建築和石雕100餘座,陵區內松柏如海,宏偉壯觀,富麗堂皇。
大慈閣
【大慈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東大街南側,北大街南端。為保定古八景之一,稱"市閣凌霄"。又名大悲閣,亦稱真覺禪寺。原建於宋金時代。現在的大慈閣是乾隆年間被焚以後重修的建築,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興華路西端路北。坐北朝南,建於清道光年間。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機構,後成為軍閥王占元公館,抗戰勝利後為國民黨28軍軍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歸河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現為保定市離休幹部寓所。現存門樓,後面是三進院落,各院獨立,院之間原有穿堂過廳。院內有東、西、北房,無南房。前院和中院正房面闊7間,後院正房面闊5間,進深1間,房屋之間廡廊相連,硬山式。現存建築完好,仍保留著清末官宅的特色。?
淮軍公所
【淮軍公所】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環城西路南段。是一座具有江淮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群。所址初為縣城隍廟、土地祠舊址。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位於保定舊城東偏北2.5公里處,佔地100萬平方米。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
【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陳幼雲祠堂,1984年改今名。位於保定市金台驛街西端原育德中學內。曹錕故居光園
【曹錕故居光園】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市區裕華西路中段路北。最早是明朝大寧都司右衛署故址。冉庄地道戰遺址
【冉庄地道戰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30公里處清苑縣冉庄。抗日戰爭時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打擊日偽軍的英雄業績,聞名全國,冉庄地道也因此馳名世界。城南庄革命紀念館
【城南庄革命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保定城西南154公里處阜平縣城南庄。北靠蒼山主峰,南鄰胭脂河。抗戰期間,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都設在這里,領導邊區軍民進行抗日斗爭。1948年4月,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的重要時刻,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由陝北經山西進入阜平,將辦公地點設在此處。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也曾在此工作。毛澤東在城南庄召開過多次重要軍事會議和整黨、土改會議,並寫下了《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和整黨工作》、《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一九四八年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等著作。1973年在此處建立了紀念館,共佔地5252.6平方米,有房屋53間,其中毛澤東居住過的舊院面積1751.2平方米,有舊房21間。舊址院落及通往後山的防空洞保存完整。?
白洋淀
【白洋淀】國家風景名勝區。位於保定城東45公里處。地處安新、容城、任丘、雄縣、高陽交界處,是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淺淀湖泊,素有"北國江南"、"華北明珠"之稱。白洋淀面積362.8平方公里,85%的水域在安新縣境內。正常蓄水量4億立方米,最高蓄水量10億立方米,淀區被36個村莊和12萬畝蘆盪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46個淀泊,其中百畝以上的大淀99個,有白洋淀、燒車淀、撈王淀、馬棚淀等。因白洋淀面積最大(約89萬公頃),故以其命名。河淀相連,溝濠縱橫,水村田園交錯,蘆盪荷塘星羅棋布,是旅遊度假勝地,有"西淀風荷"、"東堤煙柳"等八景。白洋淀不僅有秀麗的風光,還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北宋名將楊延昭曾在此屯兵御遼,抗日戰爭時期淀上游擊隊--雁翎隊令日本侵略軍心驚膽寒。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白洋淀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新的景點不斷建成,一年一度的"荷花節"引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涼城風景名勝區
【涼城風景名勝區】河北省風景名勝區。涼城即淶源縣城,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燕山、恆山三山接壤,淶水、易水、距馬河三源交匯之處,東南距保定150公里,東北距北京200公里,是京、津、保、石旅遊圈上的重要風景區。狼牙山
【狼牙山】以八路軍五勇士浴血抗擊日寇捨身跳崖而聞名於世。其實,狼牙山還是一座雄險奇偉,景色秀麗的名山。早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期,「狼山競秀」就是當時燕國十景之一。
順平腰山王氏庄園
【順平縣腰山王氏庄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順平縣腰山鎮,距保定市25公里。
④ 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30項)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1-1耿村民間故事石家莊藁城市
21-2河間歌詩滄州河間市
31-3孟姜女故事傳說秦皇島山海關區
41-4邯鄲成語典故文化邯鄲市
51-5牛郎織女傳說邢台內丘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2-1武強木版年畫衡水武強縣
72-2衡水內畫衡水市
82-3蔚縣剪紙張家口蔚縣
92-4豐寧滿族剪紙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102-5曲陽石雕保定曲陽縣
112-6內丘神碼邢台內丘縣
122-7玉田泥塑唐山玉田縣
132-8辛集農民畫石家莊辛集市
142-9無極剪紙石家莊無極縣
152-10白溝泥塑保定高碑店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63-1冀中笙管樂保定淶水縣
(高洛音樂會)
173-2霸州笙管樂廊坊霸州市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張庄音樂會)
183-3河北鼓吹樂(永年)邯鄲永年縣
193-4河北鼓吹樂(撫寧)秦皇島撫寧縣
203-5固安笙管樂廊坊固安縣
(屈家營音樂會、小馮村音樂會)
213-6承德清音會承德市
223-7廣宗太平道樂邢台廣宗縣
233-8常山戰鼓石家莊正定縣
243-9藁城戰鼓石家莊藁城市
253-10子位吹歌保定定州市
263-11安次區笙管樂廊坊安次區
(軍盧村音樂會、南響口梵唄音樂會、後屯音樂會)
273-12雄縣古樂保定雄縣
283-13竹林寺寺廟音樂張家口陽原縣
293-14辛安庄民間音樂會滄州任丘市
303-15涉縣寺廟音樂邯鄲涉縣
313-16里東庄音樂老會廊坊文安縣
323-17任丘大鼓滄州任丘市
333-18河間大鼓滄州河間市
343-19磁縣迓鼓邯鄲磁縣
353-20唐山花吹唐山唐海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64-1昌黎地秧歌秦皇島昌黎縣
374-2井陘拉花石家莊井陘縣
384-3徐水獅舞保定徐水縣
394-4滄州落子滄州南皮縣
404-5易縣擺字龍燈保定易縣
414-6隆堯招子鼓邢台隆堯縣
424-7抬花杠石家莊欒城縣
434-8簍子燈唐山豐南區
444-9青龍猴打棒秦皇島青龍滿族
454-10葛漁城重閣會廊坊安次區
464-11晉州官傘石家莊晉州市
474-12贊皇鐵龍燈石家莊贊皇縣
484-13黃驊麒麟舞滄州黃驊市
494-14豐寧蝴蝶舞承德豐寧滿族
504-15曲周龍燈邯鄲曲周縣
514-16撫寧太平鼓秦皇島撫寧縣
524-17二貴摔跤承德隆化縣
534-18東儲雙龍會廊坊安次區
544-19滄縣獅舞滄州滄縣
554-20攆花邯鄲臨漳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65-1河北梆子河北省文化廳
575-2評劇唐山灤南縣
585-3唐山皮影戲唐山市
595-4石家莊絲弦石家莊市
605-5哈哈腔(清苑)保定市
615-6哈哈腔(青縣)滄州青縣
625-7武安平調落子邯鄲武安市
635-8定州秧歌戲保定定州市
645-9冀南皮影戲邯鄲市
655-10武安儺戲邯鄲武安市
665-11隆堯秧歌戲邢台隆堯縣
675-12二人台張家口康保縣
685-13保定老調保定市
695-14威縣亂彈邢台威縣
705-15邯鄲東填池賽戲邯鄲市
715-16四股弦邢台巨鹿縣
725-17蔚縣秧歌張家口蔚縣
735-18軟秧歌張家口懷安縣
745-19官莊詩賦弦廊坊固安縣
755-20橫岐調保定涿州市
765-21永年西調邯鄲永年縣
775-22磁縣懷調邯鄲磁縣
785-23賢寓調保定定興縣
795-24肅寧武術戲滄州肅寧縣
805-25河間皮影戲滄州河間市
815-26口梆子張家口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826-1木板大鼓滄州滄縣
836-2樂亭大鼓唐山樂亭縣
846-3西河大鼓滄州河間市
856-4京東大鼓廊坊市
866-5戳古董張家口張北縣
876-6黃驊漁鼓滄州黃驊市
886-7鹽山竹板書滄州鹽山縣
896-8涿州十不閑保定涿州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907-1吳橋雜技滄州吳橋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918-1磁州窯燒制技藝邯鄲峰峰礦區
928-2魏縣土紡土織技藝邯鄲魏縣
938-3邢窯燒制技藝邢台市
948-4定瓷傳統燒制技藝保定曲陽縣
958-5高陽民間染織技藝保定高陽縣
968-6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
978-7秸稈扎刻技藝廊坊永清縣
988-8衡水法帖拓印技藝衡水桃城區
998-9泊頭傳統鑄造技藝滄州泊頭市
1008-10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邯鄲大名縣
1018-11易縣絞胎陶瓷製作技藝保定易縣
1028-12沙河豆面印花技藝邢台沙河市
1038-13高橋尚家笙製作技藝廊坊霸州市
1048-14龍鳳貢面手工製作技藝衡水故城縣
1058-15易水硯製作技藝保定易縣
1068-16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張家口蔚縣
1078-17館陶黑陶製作技藝邯鄲館陶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089-1安國葯市保定市
1099-2直隸官府菜系烹飪技藝保定市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1010-1鹽山千童信子節滄州鹽山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1111-1女媧祭典邯鄲涉縣
11211-2三祖文化張家口涿鹿縣
11311-3趙縣范庄龍牌會石家莊趙縣
11411-4內丘扁鵲祭祀邢台內丘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1512-1沙河藤牌陣邢台沙河市
11612-2邢台梅花拳邢台平鄉縣、廣宗縣
11712-3楊氏太極拳邯鄲永年縣
11812-4滄州武術滄州市
11912-5深州形意拳衡水深州市
12012-6淶水踢球保定淶水縣
12112-7泊頭六合拳滄州泊頭市
12212-8武氏太極拳邯鄲永年縣
12312-9文安八卦掌廊坊文安縣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2413-1青縣盤古文化滄州青縣
12513-2勝芳花燈及元宵燈會廊坊霸州市
12613-3蔚縣拜燈山張家口蔚縣
12713-4滏陽河燈邯鄲邯山區
(馬頭鎮、張庄橋村)
12813-5葦子燈陣邯鄲峰峰礦區
12913-6彩布擰台邯鄲邯山區
13013-7黃粱夢文化邯鄲市
⑤ 請問最近剛公布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有哪些新上榜的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form:http://www.lygtzy.gov.cn:8080/lygtj/zong_he/xwqj/szyw/940.html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
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
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
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
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
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
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 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 縣、樂都縣
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山花兒)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
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
(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
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
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 地區、麥蓋提縣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 陝西省綏德縣
歌、撫順地秧歌)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 重慶市
(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 四川省瀘縣
壇彩龍)
108 Ⅲ—5 獅舞 河北省徐水縣
(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 山西省襄汾縣
獅子、廣東醒獅)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
潁上花鼓燈)
110 Ⅲ—7 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
舞)
111 Ⅲ—8 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112 Ⅲ—9 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蹺、苦水高高蹺)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 西藏自治區
樹卓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 西藏自治區
(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
山珠)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
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 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縣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
市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孝義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214 Ⅳ—70 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215 Ⅳ—71 道情戲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縣
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 西藏自治區
(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
西賓頓、黃南藏戲)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⑥ 我國被聯合國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有哪些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 (共計3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貴州省台江縣、黃平縣
2 Ⅰ—2 布洛陀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雲南省梁河縣
4 Ⅰ—4 牡帕密帕 雲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貴州省施秉縣
6 Ⅰ—6 白蛇傳傳說 江蘇省鎮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傳說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蘇省宜興市
山東省濟寧市
河南省汝南縣
8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傳說 山西省萬榮縣
江蘇省東台市
河南省武陟縣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傳說 浙江省諸暨市
11 Ⅰ—11 濟公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 Ⅰ—12 滿族說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寶卷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酒泉市肅州區
14 Ⅰ—14 耿村民間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溝民間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間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17 Ⅰ—17 走馬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九龍坡區
18 Ⅰ—18 古漁雁民間故事 遼寧省大窪縣
19 Ⅰ—19 喀左東蒙民間故事 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
20 Ⅰ—20 譚振山民間故事 遼寧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間歌詩 河北省河間市
22 Ⅰ—22 吳歌 江蘇省蘇州市
23 Ⅰ—23 劉三姐歌謠 廣西壯族自治區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產調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瑪納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6 Ⅰ—26 江格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
27 Ⅰ—27 格薩(斯)爾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甘肅省
四川省
雲南省
內蒙古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斯)爾》辦公室
28 Ⅰ—28 阿詩瑪 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29 Ⅰ—29 拉仁布與吉門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0 Ⅰ—30 畲族小說歌 福建省霞浦縣
31 Ⅰ—31 青林寺謎語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間音樂(共計7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2 Ⅱ—1 左權開花調 山西省左權縣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縣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 內蒙古自治區
35 Ⅱ—4 蒙古族呼麥 內蒙古自治區
36 Ⅱ—5 當塗民歌 安徽省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寧德市
39 Ⅱ—8 興國山歌 江西省興國縣
40 Ⅱ—9 興山民歌 湖北省興山縣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縣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廣東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鹹水歌 廣東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亞市
45 Ⅱ—14 儋州調聲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兒調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49 Ⅱ—18 紫陽民歌 陝西省紫陽縣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51 Ⅱ—20 花兒(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二郎山花兒會、老爺山花兒會、丹麻土族花兒會、七里寺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寧夏回族山花兒) 甘肅省康樂縣、和政縣、岷縣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
寧夏回族自治區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齋俚曲 山東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55 Ⅱ—24 川江號子 重慶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號子 重慶市黔江區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慶市巴南區
58 Ⅱ—27 川北薅草鑼鼓 四川省青川縣
59 Ⅱ—28 侗族大歌 貴州省黎平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貴州省榕江縣、黎平縣
61 Ⅱ—30 哈尼族多聲部民歌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壯族民歌 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
64 Ⅱ—33 澧水船工號子 湖南省澧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中國藝術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68 Ⅱ—37 嗩吶藝術 河南省沁陽市
甘肅省慶陽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 四川省茂縣
70 Ⅱ—39 遼寧鼓樂 遼寧省、遼陽市
71 Ⅱ—40 江南絲竹 江蘇省太倉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宮調 江蘇省連雲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鑼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樂 福建省龍岩市、福州市(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茶亭十番音樂)
76 Ⅱ—45 魯西南鼓吹樂 山東省嘉祥縣
77 Ⅱ—46 板頭曲 河南省南陽市
78 Ⅱ—47 宜昌絲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
79 Ⅱ—48 枝江民間吹打樂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廣東音樂 廣東省廣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樂 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市
82 Ⅱ—51 廣東漢樂 廣東省大埔縣
83 Ⅱ—52 吹打(接龍吹打、金橋吹打) 重慶市巴南區、萬盛區
84 Ⅱ—53 梁平癩子鑼鼓 重慶市梁平縣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樂 河北省永年縣、撫寧縣
87 Ⅱ—56 晉南威風鑼鼓 山西省臨汾市
88 Ⅱ—57 絳州鼓樂 山西省新絳縣
89 Ⅱ—58 上黨八音會 山西省晉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樂 河北省固安縣、淶水縣、霸州市(屈家營音樂會、高洛音樂會、高橋音樂會、勝芳音樂會)
91 Ⅱ—60 銅鼓十二調 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貞豐縣
92 Ⅱ—61 西安鼓樂 陝西省
93 Ⅱ—62 藍田普化水會音樂 陝西省藍田縣
94 Ⅱ—63 回族民間器樂 寧夏回族自治區
95 Ⅱ—64 文水鈲子 山西省文水縣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樂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樂 山西省五台縣
98 Ⅱ—67 千山寺廟音樂 遼寧省鞍山市
99 Ⅱ—68 蘇州玄妙觀道教音樂 江蘇省蘇州市
100 Ⅱ—69 武當山宮觀道樂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哈密地區、麥蓋提縣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間舞蹈(共計4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門頭溝區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膠州秧歌、海陽大秧歌、陝北秧歌、撫順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縣
山東省商河縣、膠州市、海陽市
陝西省綏德縣
遼寧省撫順市
106 Ⅲ—3 井陘拉花 河北省井陘縣
107 Ⅲ—4 龍舞(銅梁龍舞、湛江人龍舞、汕尾滾地金龍、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瀘州雨壇彩龍) 重慶市
廣東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縣、長興縣、奉化市
四川省瀘縣
108 Ⅲ—5 獅舞(徐水舞獅、天塔獅舞、黃沙獅子、廣東醒獅) 河北省徐水縣
山西省襄汾縣
浙江省臨海市
廣東省佛山市、遂溪縣、廣州市
109 Ⅲ—6 花鼓燈(蚌埠花鼓燈、鳳台花鼓燈、潁上花鼓燈) 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110 Ⅲ—7 儺舞(南豐跳儺、婺源儺舞、樂安儺舞) 江西省南豐縣、婺源縣、樂安縣
111 Ⅲ—8 英歌(普寧英歌、潮陽英歌) 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
112 Ⅲ—9 高蹺(高蹺走獸、海城高蹺、遼西高蹺、苦水高高蹺) 山西省稷山縣
遼寧省海城市、錦州市
甘肅省永登縣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縣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縣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陝西省安塞縣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陝西省洛川縣
118 Ⅲ—15 蘭州太平鼓 甘肅省蘭州市
119 Ⅲ—16 餘杭滾燈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
120 Ⅲ—17 土家族擺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巴塘縣
123 Ⅲ—20 鍋庄舞(迪慶鍋庄舞、昌都鍋庄舞、玉樹卓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熱巴舞(丁青熱巴、那曲比如丁嘎熱巴) 西藏自治區
125 Ⅲ—22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區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錦雞舞、鼓龍鼓虎——長衫龍、滾山珠) 貴州省丹寨縣、貴定縣、納雍縣
127 Ⅲ—24 朝鮮族農樂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遼寧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滄源佤族木鼓舞) 貴州省台江縣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
129 Ⅲ—26 銅鼓舞(文山壯族、彝族銅鼓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雲南省瑞麗市
131 Ⅲ—28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 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亞市
136 Ⅲ—33 卡斯達溫舞 四川省黑水縣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雲南省維西僳僳族自治縣
139 Ⅲ—36 彝族葫蘆笙舞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煙盒舞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諾大鼓舞 雲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區
143 Ⅲ—40 土族於菟 青海省同仁縣
144 Ⅲ—41 塔吉克族鷹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9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5 Ⅳ—1 崑曲 中國藝術研究院
江蘇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園戲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戲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劇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陽腔 江西省弋陽縣
150 Ⅳ—6 青陽腔 安徽省青陽縣
江西省湖口縣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陽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陽縣
安徽省岳西縣
湖南省辰溪縣、瀘溪縣、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調腔 浙江省新昌縣
153 Ⅳ—9 寧海平調 浙江省寧海縣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戲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戲 福建省屏南縣、政和縣
156 Ⅳ—12 川劇 四川省
重慶市
157 Ⅳ—13 湘劇 湖南省衡陽市
158 Ⅳ—14 廣昌孟戲 江西省廣昌縣
159 Ⅳ—15 正字戲 廣東省陸豐市
160 Ⅳ—16 秦腔 陝西省
161 Ⅳ—17 漢調桄桄 陝西省漢中市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臨汾市、運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黨梆子 山西省晉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劇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內鄉縣
169 Ⅳ—25 懷梆 河南省沁陽市
170 Ⅳ—26 大平調 河南省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71 Ⅳ—27 越調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劇 中國京劇院
北京市
天津市
遼寧省
山東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劇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174 Ⅳ—30 漢劇 湖北省武漢市
175 Ⅳ—31 漢調二簧 陝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寧梅林戲 福建省泰寧縣
177 Ⅳ—33 閩西漢劇 福建省龍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戲 湖南省岳陽市
179 Ⅳ—35 荊河戲 湖南省澧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文化廳
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
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182 Ⅳ—38 宜黃戲 江西省宜黃縣
183 Ⅳ—39 亂彈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縣
184 Ⅳ—40 石家莊絲弦 河北省石家莊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兒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靈丘羅羅腔 山西省靈丘縣
187 Ⅳ—43 柳子戲 山東省
188 Ⅳ—44 大弦戲 河南省滑縣、濮陽縣
189 Ⅳ—45 閩劇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壽寧北路戲 福建省壽寧縣
191 Ⅳ—47 西秦戲 廣東省海豐縣
192 Ⅳ—48 高甲戲 福建省泉州市、廈門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義碗碗腔) 山西省孝義市
194 Ⅳ—50 四平調 河南省商丘市、濮陽市
195 Ⅳ—51 評劇 天津市寶坻區
河北省灤南縣
遼寧省沈陽市
196 Ⅳ—52 武安平調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劇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滬劇 上海市
199 Ⅳ—55 蘇劇 江蘇省蘇州市
200 Ⅳ—56 揚劇 江蘇省揚州市
201 Ⅳ—57 廬劇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
203 Ⅳ—59 荊州花鼓戲 湖北省潛江市
204 Ⅳ—60 黃梅戲 安徽省安慶市
湖北省黃梅縣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陝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戲 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207 Ⅳ—63 柳琴戲 山東省棗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戲 福建省漳州市、廈門市
209 Ⅳ—65 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桂南採茶戲) 江西省贛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210 Ⅳ—66 五音戲 山東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東省高密市、膠州市
212 Ⅳ—68 曲劇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戲(敦煌曲子戲、華亭曲子戲) 甘肅省敦煌市、華亭縣
214 Ⅳ—70 秧歌戲(隆堯秧歌戲、定州秧歌戲、朔州秧歌戲、繁峙秧歌戲) 河北省隆堯縣、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縣
215 Ⅳ—71 道情戲(晉北道情戲、臨縣道情戲、太康道情戲、藍關戲、隴劇) 山西省右玉縣、臨縣
河南省太康縣
山東省萊州市
甘肅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縣、青縣
217 Ⅳ—73 二人台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縣
河北省康保縣
218 Ⅳ—74 白字戲 廣東省海豐縣
219 Ⅳ—75 花朝戲 廣東省紫金縣
220 Ⅳ—76 彩調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1 Ⅳ—77 燈戲(梁山燈戲、川北燈戲) 重慶市梁平縣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燈戲(思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省思南縣
雲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東省臨邑縣
224 Ⅳ—80 藏戲(拉薩覺木隆、日喀則迥巴、日喀則南木林湘巴、日喀則仁布江嘎爾、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瓊結卡卓扎西賓頓、黃南藏戲) 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門巴戲 西藏自治區
226 Ⅳ—82 壯劇 廣西壯族自治區
227 Ⅳ—83 侗戲 貴州省黎平縣
228 Ⅳ—84 布依戲 貴州省冊亨縣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230 Ⅳ—86 傣劇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連戲(徽州目連戲、辰河目連戲、南樂目連戲) 安徽省祁門縣
湖南省漵浦縣
河南省南樂縣
232 Ⅳ—88 鑼鼓雜戲 山西省臨猗縣
233 Ⅳ—89 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沅陵縣
貴州省德江縣
234 Ⅳ—90 安順地戲 貴州省安順市
235 Ⅳ—91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孝義皮影戲、復州皮影戲、海寧皮影戲、江漢平原皮影戲、陸豐皮影戲、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阿宮腔、弦板腔、環縣道情皮影戲、凌源皮影戲) 河北省唐山市、邯鄲市
山西省孝義市
遼寧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寧市
湖北省潛江市
廣東省汕尾市
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富平縣、乾縣
甘肅省環縣
遼寧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晉江布袋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遼西木偶戲、邵陽布袋戲、高州木偶戲、潮州鐵枝木偶戲、臨高人偶戲、川北大木偶戲、石阡木偶戲、郃陽提線木偶戲、泰順葯發木偶戲)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漳州市
遼寧省錦州市
湖南省邵陽縣
廣東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臨高縣
四川省
貴州省石阡縣
陝西省
浙江省泰順縣
五、曲藝(共計4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7 Ⅴ—1 蘇州評彈(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江蘇省蘇州市
238 Ⅴ—2 揚州評話 江蘇省揚州市
239 Ⅴ—3 福州評話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東大鼓 山東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間市
242 Ⅴ—6 東北大鼓 遼寧省沈陽市
黑龍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滄縣
244 Ⅴ—8 樂亭大鼓 河北省樂亭縣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長治市
246 Ⅴ—10 京東大鼓 天津市寶坻區
247 Ⅴ—11 膠東大鼓 山東省煙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陽市
249 Ⅴ—13 溫州鼓詞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陝北說書 陝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藝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詞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紹興平湖調 浙江省紹興市
254 Ⅴ—18 蘭溪攤簧 浙江省蘭溪市
255 Ⅴ—19 賢孝(涼州賢孝、河州賢孝) 甘肅省武威市、臨夏市
256 Ⅴ—20 河南墜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東琴書 山東省
258 Ⅴ—22 鑼鼓書 上海市南匯區
259 Ⅴ—23 紹興蓮花落 浙江省紹興縣
260 Ⅴ—24 蘭州鼓子 甘肅省蘭州市
261 Ⅴ—25 揚州清曲 江蘇省揚州市
262 Ⅴ—26 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絲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陝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時調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 Ⅴ—31 龍舟說唱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荊州市
269 Ⅴ—33 漢川善書 湖北省漢川市
270 Ⅴ—34 歌冊(東山歌冊) 福建省東山縣
271 Ⅴ—35 東北二人轉 遼寧省黑山縣、鐵嶺市
吉林省
黑龍江省海倫市
272 Ⅴ—36 鳳陽花鼓 安徽省鳳陽縣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廈門市
274 Ⅴ—38 小熱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東快書 山東省
276 Ⅴ—40 烏力格爾 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科爾沁右翼中旗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277 Ⅴ—41 達斡爾族烏欽 黑龍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瑪堪 黑龍江省
279 Ⅴ—43 鄂倫春族摩蘇昆 黑龍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貴州省興義市
六、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3 Ⅵ—1 吳橋雜技 河北省吳橋縣
284 Ⅵ—2 聊城雜技 山東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橋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區
287 Ⅵ—5 維吾爾族達瓦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88 Ⅵ—6 寧德霍童線獅 福建省寧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當武術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術 天津市
292 Ⅵ—10 滄州武術 河北省滄州市
293 Ⅵ—11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陳氏太極拳) 河北省永年縣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陣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鮮族跳板、鞦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297 Ⅵ—15 達斡爾族傳統曲棍球競技 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
299 Ⅵ—17 蹴鞠 山東省淄博市
七、民間美術(共計5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0 Ⅶ—1 楊柳青木版年畫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強木版年畫 河北省武強縣
302 Ⅶ—3 桃花塢木版年畫 江蘇省蘇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畫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楊家埠木版年畫 山東省濰坊市
305 Ⅶ—6 高密撲灰年畫 山東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鎮木版年畫 河南省開封市
307
Ⅶ—8 灘頭木版年畫 湖南省隆回縣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畫 廣東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畫 重慶市梁平縣
310 Ⅶ—11 綿竹木版年畫 四川省德陽市
311 Ⅶ—12 鳳翔木版年畫 陝西省鳳翔縣
312 Ⅶ—13 納西族東巴畫 雲南省麗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 西藏自治區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 Ⅶ—15 衡水內畫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紙(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傣族剪紙、安塞剪紙) 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
山西省中陽縣
遼寧省錦州市
江蘇省揚州市
浙江省樂清市
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
雲南省潞西市
陝西省安塞縣
316 Ⅶ—17 顧綉 上海市松江區
317 Ⅶ—18 蘇綉 江蘇省蘇州市
318 Ⅶ—19 湘綉 湖南省長沙市
319 Ⅶ—20 粵綉(廣綉、潮綉) 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320 Ⅶ—21 蜀綉 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綉(雷山苗綉、花溪苗綉、劍河苗綉) 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322 Ⅶ—23 水族馬尾綉 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 Ⅶ—24 土族盤綉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 Ⅶ—25 挑花(黃梅挑花、花瑤挑花) 湖北省黃梅縣
湖南省隆回縣
325 Ⅶ—26 慶陽香包綉制 甘肅省慶陽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區
廣東省廣州市
327 Ⅶ—28 揚州玉雕 江蘇省揚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
329 Ⅶ—30 阜新瑪瑙雕 遼寧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肅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縣
333 Ⅶ—34 曲陽石雕 河北省曲陽縣
334 Ⅶ—35 壽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縣
336 Ⅶ—37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安徽省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337 Ⅶ—38 臨夏磚雕 甘肅省臨夏縣
338 Ⅶ—39 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 四川省色達縣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廣東省潮州市
340 Ⅶ—41 寧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寧波市
341 Ⅶ—42 樂清黃楊木雕 浙江省樂清市
342 Ⅶ—43 東陽木雕 浙江省東陽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頭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鄉湘東儺面具 江西省萍鄉市
345 Ⅶ—46 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 上海市嘉定區
湖南省邵陽市
346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塑、浚縣泥咕咕) 天津市
江蘇省無錫市
陝西省鳳翔縣
河南省浚縣
347 Ⅶ—48 塔爾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縣
348 Ⅶ—49 熱貢藝術 青海省同仁縣
349 Ⅶ—50 燈彩(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 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
福建省泉州市
廣東省東莞市
青海省湟源縣
350 Ⅶ—51 嵊州竹編 浙江省嵊州市
八、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1 Ⅷ—1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江蘇省宜興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灣陶塑技藝 廣東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藝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
355 Ⅷ—5 傣族慢輪制陶技藝 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喀什市、吐魯番地區
357 Ⅷ—7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江西省景德鎮市
358 Ⅷ—8 耀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銅川市
359 Ⅷ—9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龍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窯燒制技藝 河北省峰峰礦區
361 Ⅷ—11 德化瓷燒制技藝 福建省德化縣
362 Ⅷ—12 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 陝西省澄城縣
363 Ⅷ—13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江蘇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錦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5 Ⅷ—15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 江蘇省蘇州市
366 Ⅷ—16 蜀錦織造技藝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烏泥涇手工棉紡織技藝 上海市徐匯區
368 Ⅷ—18 土家族織錦技藝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東方市
370 Ⅷ—20 壯族織錦技藝 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墊織造技藝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
372 Ⅷ—22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 青海省湟中縣
373 Ⅷ—23 維吾爾族花氈、印花布織染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374 Ⅷ—24 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江蘇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蠟染技藝 貴州省丹寨縣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藝
⑦ 定州秧歌戲的簡介
「吃飯吃窩窩,聽戲聽秧歌」是廣泛流傳河北各地的佳話。秧歌,起初是農民在田間插秧時哼唱的民歌(又稱稻歌),後來,隨著表演較復雜的故事和不同性格人物的要求,逐漸分出行當,搬上舞台,衍變成富有漢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戲曲藝術。其內容多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善於體現漢族勞動人民的感情和願望。語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話,生動活潑,饒有風趣,帶有極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泥土氣息。
2006年5月20日,定州秧歌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定州秧歌在語言、唱腔、調式、劇目等方面有其獨有的特色。戲文淺顯易懂,明白如話,有大量方言俚語,生活氣息濃厚;男女唱腔均以宮調式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傳統演唱沒有文樂伴奏,沒固定調門,演員隨意起調,加上管弦樂伴奏後,調值為D調。唱腔中大量運用襯字虛詞。旋律以下行旋律較多,但唱法中不乏詼諧俏皮;節奏以一板一眼為主,傳統板式達28種之多,仍舊保留了全用打擊樂伴奏(即大鑼腔)的形式;定州秧歌劇目豐富,涉域廣泛,包括愛情類、節孝類、公案類、滑稽類等,琳琅滿目。著名社會科學家李景漢搜集出版的《定縣秧歌選》,收入了劇目近百個。
定州秧歌的唱腔獨特,傳統劇目保留了大量漢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為研究中國漢族民俗以及傳統文化的第一手材料,定州秧歌發展日漸式微,搶救、保護和傳承迫在眉睫。
⑧ 河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哪些
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30項)
一、民間文學 (5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1-1 耿村民間故事 石家莊藁城市
2 1-2 河間歌詩 滄州河間市
3 1-3 孟姜女故事傳說 秦皇島山海關區
4 1-4 邯鄲成語典故文化 邯鄲市
5 1-5 牛郎織女傳說邢台 內丘縣
二、民間美術 (1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2-1 武強木版年畫 衡水武強縣
7 2-2 衡水內畫 衡水市
8 2-3 蔚縣剪紙 張家口蔚縣
9 2-4 豐寧滿族剪紙 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
10 2-5 曲陽石雕 保定曲陽縣
11 2-6 內丘神碼 邢台內丘縣
12 2-7 玉田泥塑 唐山玉田縣
13 2-8 辛集農民畫 石家莊辛集市
14 2-9 無極剪紙 石家莊無極縣
15 2-10 白溝泥塑 保定高碑店市
三、民間音樂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3-1 冀中笙管 樂保定淶水縣
(高洛音樂會)
17 3-2 霸州笙管樂 廊坊霸州市
(高橋音樂會、
勝芳音樂會、
張庄音樂會)
18 3-3 河北鼓吹樂(永年)邯鄲永年縣
19 3-4 河北鼓吹樂(撫寧)秦皇島撫寧縣
20 3-5 固安笙管樂 廊坊固安縣
(屈家營音樂會、
小馮村音樂會)
21 3-6 承德清音會 承德市
22 3-7 廣宗太平道樂 邢台廣宗縣
23 3-8 常山戰鼓 石家莊正定縣
24 3-9 藁城戰鼓 石家莊藁城市
25 3-10 子位吹歌 保定定州市
26 3-11 安次區笙管樂 廊坊安次區
(軍盧村音樂會、
南響口梵唄音樂會、
後屯音樂會)
27 3-12 雄縣古樂 保定雄縣
28 3-13 竹林寺寺廟音樂 張家口陽原縣
29 3-14 辛安庄民間音樂會 滄州任丘市
30 3-15 涉縣寺廟音樂 邯鄲涉縣
31 3-16 里東庄音樂老會 廊坊文安縣
32 3-17 任丘大鼓 滄州任丘市
33 3-18 河間大鼓 滄州河間市
34 3-19 磁縣迓鼓 邯鄲磁縣
35 3-20 唐山花吹 唐山唐海縣
四、民間舞蹈 (20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6 4-1 昌黎地秧歌 秦皇島昌黎縣
37 4-2 井陘拉花 石家莊井陘縣
38 4-3 徐水獅舞 保定徐水縣
39 4-4 滄州落子 滄州南皮縣
40 4-5 易縣擺字龍燈 保定易縣
41 4-6 隆堯招子鼓 邢台隆堯縣
42 4-7 抬花杠 石家莊欒城縣
43 4-8 簍子燈 唐山豐南區
44 4-9 青龍猴打棒 秦皇島青龍滿族
45 4-10 葛漁城重閣會 廊坊安次區
46 4-11 晉州官傘 石家莊晉州市
47 4-12 贊皇鐵龍燈 石家莊贊皇縣
48 4-13 黃驊麒麟舞 滄州黃驊市
49 4-14 豐寧蝴蝶舞 承德豐寧滿族
50 4-15 曲周龍燈 邯鄲曲周縣
51 4-16 撫寧太平鼓 秦皇島撫寧縣
52 4-17 二貴摔跤 承德隆化縣
53 4-18 東儲雙龍會 廊坊安次區
54 4-19 滄縣獅舞 滄州滄縣
55 4-20 攆花 邯鄲臨漳縣
五、戲曲 (26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6 5-1 河北梆子 河北省文化廳
57 5-2 評劇 唐山灤南縣
58 5-3 唐山皮影戲 唐山市
59 5-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市
60 5-5 哈哈腔(清苑) 保定市
61 5-6 哈哈腔(青縣) 滄州青縣
62 5-7 武安平調落子 邯鄲武安市
63 5-8 定州秧歌戲 保定定州市
64 5-9 冀南皮影戲 邯鄲市
65 5-10 武安儺戲 邯鄲武安市
66 5-11 隆堯秧歌戲 邢台隆堯縣
67 5-12 二人台 張家口康保縣
68 5-13 保定老調 保定市
69 5-14 威縣亂彈 邢台威縣
70 5-15 邯鄲東填池賽戲 邯鄲市
71 5-16 四股弦 邢台巨鹿縣
72 5-17 蔚縣秧歌 張家口蔚縣
73 5-18 軟秧歌 張家口懷安縣
74 5-19 官莊詩賦弦 廊坊固安縣
75 5-20 橫岐調 保定涿州市
76 5-21 永年西調 邯鄲永年縣
77 5-22 磁縣懷調 邯鄲磁縣
78 5-23 賢寓調 保定定興縣
79 5-24 肅寧武術戲 滄州肅寧縣
80 5-25 河間皮影戲 滄州河間市
81 5-26 口梆子 張家口市
六、曲藝 (8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2 6-1 木板大鼓 滄州滄縣
83 6-2 樂亭大鼓 唐山樂亭縣
84 6-3 西河大鼓 滄州河間市
85 6-4 京東大鼓 廊坊市
86 6-5 戳古董 張家口張北縣
87 6-6 黃驊漁鼓 滄州黃驊市
88 6-7 鹽山竹板書 滄州鹽山縣
89 6-8 涿州十不閑 保定涿州市
七、民間雜技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0 7-1 吳橋雜技 滄州吳橋縣
八、民間手工技藝 (1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1 8-1 磁州窯燒制技藝 邯鄲峰峰礦區
92 8-2 魏縣土紡土織技藝 邯鄲魏縣
93 8-3 邢窯燒制技藝 邢台市
94 8-4 定瓷傳統燒制技藝 保定曲陽縣
95 8-5 高陽民間染織技藝 保定高陽縣
96 8-6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
97 8-7 秸稈扎刻技藝 廊坊永清縣
98 8-8 衡水法帖拓印技藝 衡水桃城區
99 8-9 泊頭傳統鑄造技藝 滄州泊頭市
100 8-10 大名草編傳統手工技藝 邯鄲大名縣
101 8-11 易縣絞胎陶瓷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2 8-12 沙河豆面印花技藝 邢台沙河市
103 8-13 高橋尚家笙製作技藝 廊坊霸州市
104 8-14 龍鳳貢面手工製作技藝 衡水故城縣
105 8-15 易水硯製作技藝 保定易縣
106 8-16 蔚縣古民居建築技藝 張家口蔚縣
107 8-17 館陶黑陶製作技藝 邯鄲館陶縣
九、生產商貿習俗 (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8 9-1 安國葯市 保定市
109 9-2 直隸官府菜系烹飪技藝 保定市
十、歲時節令 (1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0 10-1 鹽山千童信子節 滄州鹽山縣
十一、民間信仰 (4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1 11-1 女媧祭典 邯鄲涉縣
112 11-2 三祖文化 張家口涿鹿縣
113 11-3 趙縣范庄龍牌會 石家莊趙縣
114 11-4 內丘扁鵲祭祀 邢台內丘縣
十二、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 (9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5 12-1 沙河藤牌陣 邢台沙河市
116 12-2 邢台梅花拳 邢台平鄉縣、廣宗縣
117 12-3 楊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18 12-4 滄州武術 滄州市
119 12-5 深州形意拳 衡水深州市
120 12-6 淶水踢球 保定淶水縣
121 12-7 泊頭六合拳 滄州泊頭市
122 12-8 武氏太極拳 邯鄲永年縣
123 12-9 文安八卦掌 廊坊文安縣
十三、文化空間 (7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4 13-1 青縣盤古文化 滄州青縣
125 13-2 勝芳花燈及元宵燈會 廊坊霸州市
126 13-3 蔚縣拜燈山 張家口蔚縣
127 13-4 滏陽河燈 邯鄲邯山區
(馬頭鎮、張庄橋村)
128 13-5 葦子燈陣 邯鄲峰峰礦區
129 13-6 彩布擰台 邯鄲邯山區
130 13-7 黃粱夢文化 邯鄲市
河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97項)
一、民間文學(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Ⅰ-1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秦皇島盧龍縣2Ⅰ-2契丹始祖傳說承德平泉縣3Ⅰ-3內丘縣郭巨孝文化邢台內丘縣4Ⅰ-4清河縣武松與武大郎的傳說邢台清河縣
二、民間音樂(10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5Ⅱ-1安次區義和團音樂(東張務音樂會)
廊坊安次區6Ⅱ-2永年正里小曲邯鄲永年縣7Ⅱ-3東尖塔音樂會廊坊廣陽區8Ⅱ-4豐寧滿族吵子會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9Ⅱ-5昌黎民歌秦皇島昌黎縣10Ⅱ-6昌黎吹歌秦皇島昌黎縣11Ⅱ-7燕子古樂保定易縣12Ⅱ-8易縣東韓村拾幡古樂保定易縣13Ⅱ-9安新縣圈頭村音樂會保定安新縣14Ⅱ-10邢台縣長信排鼓邢台邢台縣
三、民間舞蹈(1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15Ⅲ-1臨漳李家莊高蹺皇杠邯鄲臨漳縣16Ⅲ-2永清瑚璉店同樂聖會廊坊永清縣17Ⅲ-3扇鼓(趙州扇鼓、冀南扇鼓)石家莊趙縣
邯鄲叢台區18Ⅲ-4寬城背桿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19Ⅲ-5香河大河各庄竹馬會廊坊香河縣20Ⅲ-6鹽山武術扇滄州鹽山縣21Ⅲ-7曲周儺舞聚英叉會邯鄲曲周縣22Ⅲ-8竹板落子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23Ⅲ-9隆堯縣澤畔抬閣邢台隆堯縣24Ⅲ-10跑竹馬(正定縣、靈壽縣)石家莊正定縣
石家莊靈壽縣25Ⅲ-11靈壽武凡同高蹺馬石家莊靈壽縣26Ⅲ-12抬花杠石家莊元氏縣27Ⅲ-13永年抬花桌邯鄲永年縣
四、傳統戲劇(15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28Ⅳ-1豫劇桑派藝術邯鄲市29Ⅳ-2冀南四股弦(館陶縣、魏縣、
肥鄉縣)
邯鄲館陶縣
邯鄲魏縣北坡頭
邯鄲肥鄉縣舊店鄉南營村30Ⅳ-3邯鄲賽戲(武安市、涉縣)邯鄲武安市
邯鄲涉縣31Ⅳ-4海興南鑼劇滄州海興縣32Ⅳ-5雞澤弦子腔戲邯鄲雞澤縣33Ⅳ-6館陶木偶戲邯鄲館陶縣34Ⅳ-7臨漳西狄邱落子邯鄲臨漳縣35Ⅳ-8炊庄高腔戲廊坊廣陽區36Ⅳ-9西路梆子滄州海興縣37Ⅳ-10藁城北周卦亂彈石家莊藁城市38Ⅳ-11深澤墜子戲石家莊深澤縣39Ⅳ-12元氏樂樂腔石家莊元氏縣40Ⅳ-13高陽河西村崑曲保定高陽縣41Ⅳ-14臨城南調邢台臨城縣42Ⅳ-15霸州王莊子崑曲廊坊霸州市
五、曲藝(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3Ⅴ-1廣平拉洋片邯鄲廣平縣44Ⅴ-2冀南梨花大鼓(雞澤縣、威縣)邯鄲雞澤縣邢台威縣45Ⅴ-3西河大鼓廊坊文安縣46Ⅴ-4燕山大板(三河市、平泉縣)廊坊三河市
承德平泉縣
六、雜技與競技(14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47Ⅵ-1雄縣鷹爪翻子拳保定雄縣48Ⅵ-2孟村八極拳滄州孟村回族自治縣49Ⅵ-3劈掛拳滄州市50Ⅵ-4燕青拳滄州市51Ⅵ-5查滑拳滄州市52Ⅵ-6珍珠球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
治縣53Ⅵ-7香河安頭屯中幡廊坊香河縣54Ⅵ-8長洪拳邯鄲成安縣55Ⅵ-9上刀山邯鄲涉縣56Ⅵ-10左各庄桿會廊坊文安縣57Ⅵ-11蘇橋飛叉會廊坊文安縣58Ⅵ-12南托雷氏武術石家莊靈壽縣59Ⅵ-13正定高照(中幡)石家莊正定縣60Ⅵ-14大名縣佛漢拳邯鄲大名縣
七、民間美術(2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1Ⅶ-1伯延民間建築藝術邯鄲武安市62Ⅶ-2八溝石雕工藝承德平泉縣
八、傳統手工技藝(23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63Ⅷ-1金鳳扒雞手工製作技藝石家莊市64Ⅷ-2板城燒鍋酒五甑釀造技藝承德市承德縣65Ⅷ-3衡水老白乾傳統釀造技藝衡水市66Ⅷ-4劉伶醉酒釀造技藝保定徐水縣67Ⅷ-5劉美燒雞手工製作技藝唐山樂亭縣68Ⅷ-6玉田老酒釀造技藝唐山玉田縣69Ⅷ-7槐茂醬菜製作技藝保定市70Ⅷ-8貞元增酒傳統釀造工藝邯鄲市71Ⅷ-9山莊老酒釀造技藝承德平泉縣72Ⅷ-10織字土布技藝(雞澤縣、肥鄉縣)邯鄲雞澤縣
邯鄲肥鄉縣73Ⅷ-11魏縣花布染織技藝邯鄲魏縣74Ⅷ-12蠡縣二踢腳製作技藝保定蠡縣75Ⅷ-13昌黎趙家館餃子製作技藝秦皇島昌黎縣76Ⅷ-14平泉「五奎園」改刀肉製作技藝承德平泉縣77Ⅷ-15正定宋記八大碗石家莊正定縣78Ⅷ-16廣宗手工木鏇技藝邢台廣宗縣79Ⅷ-17真定府馬家鹵雞石家莊正定縣80Ⅷ-18藁城宮燈石家莊藁城市81Ⅷ-19遷安手工造紙唐山遷安市82Ⅷ-20廣宗縣柳編技藝邢台廣宗縣83Ⅷ-21一百家子撥御面承德隆化縣84Ⅷ-22井陘礦區高粱秸稈工藝石家莊井陘礦區85Ⅷ-23沙河四匹繒布製作技藝邢台沙河市
九、民俗(1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86Ⅸ-1鴻宴飯庄唐山市87Ⅸ-2蔚縣打樹花張家口蔚縣88Ⅸ-3井陘趙庄嶺皇綱石家莊井陘縣89Ⅸ-4後山文化保定易縣90Ⅸ-5臨漳郭小屯墜子村邯鄲臨漳縣91Ⅸ-6井陘孤山感恩文化石家莊井陘縣92Ⅸ-7堯山文化邢台隆堯縣93Ⅸ-8北秀林馬火會石家莊井陘縣94Ⅸ-9桃林坪花臉社火石家莊井陘縣95Ⅸ-10西宮大蠟會石家莊欒城縣96Ⅸ-11南張井老虎火石家莊井陘縣
十、傳統醫葯(1項)
序號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97Ⅹ-1永年太和堂邯鄲永年縣
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附名單)
絲弦藝術
15位粉絲
1樓
新華網河北頻道 ( 2009-06-11 09:23:31 ) 稿件來源: 河北日報
一、民間文學(12項,子項14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平泉的傳說 承德平泉縣2 Ⅰ-2 康熙與大廟的傳說 承德雙灤區
Ⅰ-3 康熙與大廟的傳說 承德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3 Ⅰ-4 楊家將傳說 廊坊大城縣4 Ⅰ-5 仁義胡同的傳說 唐山遷安市5 Ⅰ-6 老馬識途的傳說 唐山遷安市
Ⅰ-7 老馬識途的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6 Ⅰ-8 碣石山傳說與故事 秦皇島昌黎縣7 Ⅰ-9 蕭顯寫匾的故事 秦皇島山海關區8 Ⅰ-10 玄鳥生商的歷史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9 Ⅰ-11 李廣射虎的歷史傳說 秦皇島盧龍縣10 Ⅰ-12 柏鄉漢牡丹傳說 邢台柏鄉縣11 Ⅰ-13 臨城趙雲故里傳說 邢台臨城縣12 Ⅰ-14 黃金台傳說 保定定興縣
二、傳統音樂(12項,子項21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 Ⅱ-1 灤平十番樂 承德灤平縣14 Ⅱ-2 漳衛南運河船工號子 衡水故城縣15 Ⅱ-3 三河大鼓 廊坊三河市16 Ⅱ-4 冀中笙管樂(楊家口音樂會) 廊坊大城縣
Ⅱ-5 冀中笙管樂(東臧庄音樂會) 廊坊大城縣
Ⅱ-6 冀中笙管樂(琉璃庄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7 冀中笙管樂(蔡頭村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8 冀中笙管樂(西灘里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9 冀中笙管樂(福新村音樂會) 廊坊文安縣
Ⅱ-10 冀中笙管樂(南漢村音樂會) 廊坊廣陽區
Ⅱ-11 冀中笙管樂(北燕家務音樂會)廊坊霸州市
Ⅱ-12 冀中笙管樂(延福屯村音樂會)保定高陽縣
Ⅱ-13 冀中笙管樂(同口音樂會)保定安新縣17 Ⅱ-14 石家莊休門吹歌 石家莊市18 Ⅱ-15 羲皇聖鼓 石家莊新樂市19 Ⅱ-16 任家班嗩吶 秦皇島北戴河區20 Ⅱ-17 東光吹歌 滄州東光縣21 Ⅱ-18 大義店村冰雹會音樂會 保定高碑店市22 Ⅱ-19 躍進吹歌 保定徐水縣23 Ⅱ-20 內丘慶源排鼓 邢台內丘縣24 Ⅱ-21 廣宗黃巾鼓 邢台廣宗縣
三、傳統舞蹈(18項,子項1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Ⅲ-1 灤平棉花鬼 承德灤平縣26 Ⅲ-2 武強打花膀 衡水武強縣27 Ⅲ-3 桃城區安樂秧歌 衡水桃城區28 Ⅲ-4 大城太平顫(甩會) 廊坊大城縣29 Ⅲ-5 大城西子牙高蹺 廊坊大城縣30 Ⅲ-6 安次區西安庄登雲會 廊坊安次區31 Ⅲ-7 趙縣南寺庄背燈挎鼓 石家莊趙縣32 Ⅲ-8 萬全打棍 張家口萬全縣33 Ⅲ-9 蹦鼓子舞 張家口懷安縣34 Ⅲ-10 王河灣挎鼓 張家口宣化區35 Ⅲ-11 曲長城背閣 張家口陽原縣36 Ⅲ-12 地秧歌 唐山樂亭縣37 Ⅲ-13 青龍滿族寸子秧歌 秦皇島青龍滿族自治縣38 Ⅲ-14 泊頭小竹馬 滄州泊頭市39 Ⅲ-15 清苑綉球龍燈 保定清苑縣40 Ⅲ-16 扇鼓 邢台內丘縣41 Ⅲ-17 招子鼓 邢台柏鄉縣42 Ⅲ-18 博野花鼓落子 保定博野縣
四、傳統戲劇(13項,子項2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3 Ⅳ-1 曲周柳子腔 邯鄲曲周縣44 Ⅳ-2 哈哈腔 廊坊文安縣崔家坊
Ⅳ-3 哈哈腔 滄州滄縣45 Ⅳ-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贊皇縣
Ⅳ-5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井陘縣46 Ⅳ-6 評劇 石家莊評劇院一團47 Ⅳ-7 晉劇 石家莊井陘縣48 Ⅳ-8 二人台 張家口尚義縣
Ⅳ-9 二人台 張家口張北縣49 Ⅳ-10 赤城馬柵子戲 張家口赤城縣50 Ⅳ-11 皮影戲 唐山樂亭縣
Ⅳ-12 皮影戲 唐山灤南縣
Ⅳ-13 皮影戲 秦皇島昌黎縣
Ⅳ-14 皮影戲 邯鄲曲周縣51 Ⅳ-15 青縣青劇 滄州青縣52 Ⅳ-16 老調 保定安國市53 Ⅳ-17 亂彈 邢台臨西縣
Ⅳ-18 亂彈 邢台巨鹿縣54 Ⅳ-19 曲長城木偶戲 張家口陽原縣55 Ⅳ-20 墜子戲 邯鄲成安縣
五、曲藝(6項,子項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56 Ⅴ-1 西河大鼓 廊坊大城縣57 Ⅴ-2 趙縣梅花調 石家莊趙縣58 Ⅴ-3 張北大鼓 張家口張北縣59 Ⅴ-4 干嗑 張家口張北縣
Ⅴ-5 干嗑 張家口尚義縣
Ⅴ-6 干嗑 張家口康保縣60 Ⅴ-7 拉洋片 滄州吳橋縣61 Ⅴ-8 樂亭大鼓 唐山灤南縣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23項,子項3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2 Ⅵ-1 陳村查拳 邯鄲邱縣63 Ⅵ-2 梅花拳 衡水深州市
Ⅵ-3 梅花拳 邢台威縣64 Ⅵ-4 通臂拳(心聚六和軟手通臂拳)廊坊霸州市通臂拳研究會
Ⅵ-5 通臂拳(五行通臂拳) 廊坊香河縣
Ⅵ-6 通臂拳(太極通背拳) 廊坊三河市
Ⅵ-7 通臂拳(滄州通臂拳) 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
Ⅵ-8 通臂拳(南宮開河少林散手通背門)邢台南宮市65 Ⅵ-9 八卦掌 廊坊固安縣66 Ⅵ-10 固安戳腳 廊坊固安縣67 Ⅵ-11 安次區南關村少林武術 廊坊安次區68 Ⅵ-12 安次區黃漕飛叉 廊坊安次區69 Ⅵ-13 中幡 廊坊安次區70 Ⅵ-14 太極拳(楊氏太極拳老架)廊坊大城縣
Ⅵ-15 太極拳(府內派傳統楊氏太極拳) 保定府內派傳統楊
氏太極拳文化研究會71 Ⅵ-16 井陘縣南良都斗火龍 石家莊井陘縣72 Ⅵ-17 微水武術 石家莊井陘縣73 Ⅵ-18 抬閣 石家莊靈壽縣74 Ⅵ-19 彈(譚、潭)腿 滄州滄縣
Ⅵ-20 彈(譚、潭)腿 邢台臨西縣75 Ⅵ-21 滄縣傳統武術 滄州滄縣76 Ⅵ-22 河間左把大奇槍 滄州河間市77 Ⅵ-23 賈氏青萍劍 滄州黃驊市78 Ⅵ-24 黃驊五虎棍 滄州黃驊市79 Ⅵ-25 青縣麒麟拳 滄州青縣80 Ⅵ-26 苗刀 滄州通臂劈掛拳研究總會81 Ⅵ-27 曲陽擎閣 保定曲陽縣82 Ⅵ-28 圈頭村少林會 保定安新縣83 Ⅵ-29 八趟掩手 保定安新縣84 Ⅵ-30 清河曦陽掌太平拳 邢台清河縣
七、傳統美術(8項,子項8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5 Ⅶ-1 安次區第什里風箏 廊坊安次區86 Ⅶ-2 柳編 廊坊固安縣87 Ⅶ-3 永清花燈 廊坊永清縣88 Ⅶ-4 高邑縣後哨營貓頭靴 石家莊高邑縣89 Ⅶ-5 新樂石雕 石家莊新樂市90 Ⅷ-6 深澤泥模 石家莊深澤縣91 Ⅷ-7 鐵畫 唐山遵化市92 Ⅷ-8 渤海漁村剪紙 滄州黃驊市
八、傳統技藝(28項,子項30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3 Ⅷ-1 平泉御膳糖餅手工製作技藝 承德平泉縣94 Ⅷ-2 磁縣紙扎技藝 邯鄲磁縣95 Ⅷ-3 侯店毛筆製作技藝 衡水桃城區96 Ⅷ-4 辛庄傳統制陶技藝 廊坊文安縣97 Ⅷ-5 欒城楊氏傢具製作技藝 石家莊欒城縣98 Ⅷ-6 藁城西辛庄吹糖技藝 石家莊藁城市99 Ⅷ-7 井陘綿河水磨技藝 石家莊井陘縣100 Ⅷ-8 南張井干礤石牆技藝 石家莊井陘縣101 Ⅷ-9 七汲全羊宴技藝 石家莊無極縣102 Ⅷ-10 沙城老窖酒釀造技藝 張家口長城釀造(集
團)有限責任公司103 Ⅷ-11 柴溝堡鎮熏肉製作技藝 張家口懷安縣104 Ⅷ-12 松紋劍鍛造技藝 唐山古冶區105 Ⅷ-13 蜂蜜麻糖製作技藝 唐山新新麻糖廠
Ⅷ-14 蜂蜜麻糖製作技藝 唐山豐潤區106 Ⅷ-15 盧龍粉條傳統加工技藝 秦皇島盧龍縣107 Ⅷ-16 寧晉泥坑酒釀造技藝 邢台泥坑酒業有限責任公司108 Ⅷ-17 泊頭火柴製作技藝 滄州泊頭市109 Ⅷ-18 黃驊人工制鹽技藝 滄州黃驊市110 Ⅷ-19 黃驊面花模子雕刻技藝 滄州黃驊市111 Ⅷ-20 吊爐燒餅製作技藝 滄州黃驊市112 Ⅷ-21 黃驊面花製作技藝 滄州黃驊市113 Ⅷ-22 滄縣鏤空木雕雕刻技藝 滄州滄縣114 Ⅷ-23 手工掛面製作技藝 滄州吳橋縣
Ⅷ-24 手工掛面製作技藝 邢台臨西縣115 Ⅷ-25 傳統紡織技藝 邢台廣宗縣116 Ⅷ-26 威縣土布紡織技藝 邢台威縣117 Ⅷ-27 傳統造船技藝 保定安新縣118 Ⅷ-28 蘆葦畫 保定安新縣119 Ⅷ-29 白洋淀葦編 保定安新縣120 Ⅷ-30 麵塑 保定安新縣
九、民俗(19項,子項24項)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1 Ⅸ-1 灤平二龍山龍文化 承德灤平縣122 Ⅸ-2 阜城打囤 衡水阜城縣123 Ⅸ-3 伏羲文化 石家莊新樂市124 Ⅸ-4 婚俗 石家莊井陘縣125 Ⅸ-5 喪葬習俗 石家莊井陘縣
Ⅸ-6 喪葬習俗 保定安新縣圈頭村126 Ⅸ-7 欒庄海龍灣龍文化 石家莊井陘縣127 Ⅸ-8 長崗龍母文化 石家莊井陘縣128 Ⅸ-9 炮打五隻船 石家莊新樂市129 Ⅸ-10 正定臘會 石家莊正定縣130 Ⅸ-11 贊皇臘八船 石家莊贊皇縣131 Ⅸ-12 七夕節 石家莊靈壽縣132 Ⅸ-13 九曲黃河燈 張家口懷安縣
Ⅸ-14 九曲黃河燈 張家口懷安縣
Ⅸ-15 九曲黃河燈 石家莊井陘縣
Ⅸ-16 九曲黃河燈 保定定興縣133 Ⅸ-17 抬皇(黃)杠 秦皇島撫寧縣
Ⅸ-18 抬皇(黃)杠 邢台南和縣134 Ⅸ-19 覺道庄老子祭奠 滄州青縣135 Ⅸ-20 鄚州廟會 滄州任丘市136 Ⅸ-21 清河中華張氏傳統祭祀 邢台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137 Ⅸ-22 沙河九龍祭祀 邢台沙河市138 Ⅸ-23 懷安縣胡家屯社火 張家口懷安縣139 Ⅸ-24 峰峰王看煙火燈地 邯鄲峰峰礦區
Ⅳ-4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贊皇縣
Ⅳ-5 石家莊絲弦 石家莊井陘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