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巨野有什麼文化

巨野有什麼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23 14:34:46

Ⅰ 巨野縣的詳細介紹謝謝,要去巨野

巨野簡介:
巨野縣位於山東省菏澤市東部。
總面積1300多平方千米,人口90多萬。
行政劃分:
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義鎮、章縫鎮、龍固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永豐辦事處、鳳凰辦事處。
學校:巨野一中,巨野實驗中學,巨野中學,大一中學,巨野二中。
醫院:縣醫院,中醫院
巨野縣城熱鬧街路:青年路,人民路,前進路,新華路。
景點:金山公園,永豐塔,文廟等
特色美食:謝集罐子湯,馮家燒雞, 夏思源清真糕點,牛肉滲

Ⅱ 中國麒麟之鄉是哪裡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
麒麟自古以來就被當作是「仁獸」或者「神獸」,作為四靈(龍、鳳、龜、麒麟)之一,它象徵著富貴、吉祥、仁義等多種寓意。麒麟的傳說,古書上有為數眾多的記載,其中不乏關於麒麟降生地方的論述而且都趨於統一,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因,對於麒麟之鄉的爭奪並不像其他文化遺產那般激烈。人們普遍接受的觀點是:麒麟降生於魯西南。分布在此地的山東省巨野縣和山東省嘉祥縣都以「麒麟之鄉」自居,究竟屬於哪個地方值得考量。
據《春秋》載:「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西狩獲麟。」《左傳》詳解為:「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東周列國志》也有同樣的記載: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一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一肉角,怪而殺之。孔子嘆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弟子埋之。從上可以看出《東周列國志》中所描述的動物形象正是麒麟,又有孔子的辨認,可推出魯哀公在大野這個地方獵獲了麒麟。從《爾雅》所載「十藪,魯有大野」,可見歷史上,魯的確存在著大野這個地方,麒麟曾在這個地方出沒。
孔傳:「大野,澤名。」 歷史上,泰山西南方也就是現在的魯西南,是由黃河沖擊泥沙沉澱而形成的廣闊平原,因平坦開闊而被稱為大野。大野上有許多的河流,它們大多匯入東北的窪地,形成了湖泊或者沼澤,因此又稱為大野澤,也可稱為巨野澤。大野澤具體出現在什麼時間已經無從考證,但從一些古籍中可以推測出,在夏代以前其已存在,據《尚書·禹貢》記載:「大野既瀦,東原厎平」。《禮記》雲:「鳳凰麒麟,皆在郊藪」。春秋時期的大野,植被繁茂,水源豐富,物種聚集,麒麟在此可以獲得充足的食物,此地能夠成為其生息繁衍的地方。因此,麒麟在大野澤降生、出沒也就不足為奇。
巨野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就有氏族部落聚居,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另外巨野縣內現存蚩尤墓。巨野在西漢初期建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為是大野的入口而取名為巨野,「巨」也就是大的意思。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獲麟意,於巨野置麟州,故巨野又稱麟州。孔穎達注釋《地理志》說:『大野澤在山陽鉅野縣北,鉅即大也。」《地理志》中記載的巨野縣與漢初建縣的史實相吻合,大野澤的位置也可確定。據此可以得出一下結論:巨野地理空間位於大野,大野內有大野澤,大野澤在巨野縣北;雖然伴隨著歷史的變革、朝代的更替與地理空間的縮減或者增加,現今的巨野縣也就是古代所說的巨野,魯哀公獲麟的地方也就是巨野縣而不是嘉祥縣。
相關史料和巨野縣境內的現存遺跡,都可以充分的證明巨野是麒麟文化的源頭。據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鉅野澤,在縣東五里,即魯西狩獲麟處……獲麟堆,在縣東十二里。」 據載獲麟堆又稱麒麟冢或麒麟台,是孔子弟子所建。唐翰林學士韋表微作《麟台碑銘》刻石立於麒麟冢前。唐宋明時期,在麒麟冢西建有「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偉,規模壯觀,由於年代久遠,保護不善,現已不在。當地傳說,當時整個寺院佔地百餘畝,有僧侶百餘人,佃戶數十家。寺院附近有鋪店、石碾、菜園、鹽畦、車坊等。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為祥瑞,在巨野縣治北建麟鳳亭。元文宗至順二年,巨野縣主簿樊遜,重修麟鳳亭。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 。麒麟台現位於麒麟鎮陳胡庄村東750米處,史稱麒麟冢,歷經長時間的風吹雨淋,現存台高約4米,東西長48米,南北20米。據1979年普查勘探,測出原遺址東西長73米,南北52米,面積約3800平方米,並發現灰坑,出土許多夾砂紅陶殘片、漢代陶片以及蚌殼、動物牙齒等。
而現今的嘉祥位於巨野東十公里,從其歷史沿革來看,在行政區劃上從三國時代到南宋一直是屬於巨野的管轄區。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金皇統七年),分割巨野、任城二縣設置一個新的縣,治所設在山口鎮。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獰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嘉祥單獨成縣的時間晚於巨野,古代又屬巨野的管轄范圍,是從巨野分割出去的,從地理位置來看嘉祥並不是獲麟地。嘉祥受麒麟文化的影響而得此名,可見當地對麒麟文化的尊崇,但是從現存遺跡和相關記載來看,嘉祥只能算是麒麟文化中的一個分支而不是源頭。
在麟州大地上,遠古的傳說流傳至今,古代名人墨客的蹤跡有案可查,風俗禮儀滲透在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都足以使巨野稱之為「麒麟之鄉」。
關於麒麟降生的傳說在巨野廣為流傳。春秋時期,巨野澤有位老漢家裡養了一頭牛,這頭牛懷了犢,已經到了臨產的時候但是卻遲遲不產,由於忙著秋種,老漢只得讓其耕地。在中午休息的時候,這頭牛產下了一個犢子,頭上有角,身上有鱗,馬蹄子,牛尾巴。它一生下來就活蹦亂跳,見風就長,且飢不擇食,一轉眼竟將宋老漢犁地用的犁鏵片吃掉半個。老漢有點害怕就對它說:「我沒有辦法養你,你還是到其他的地方去吧。」它聽了,瞪著大眼睛,點點頭離開了。魯哀公在武城所獲麒麟正是上文說的怪獸,武城位於當時的大野,也就是現今的巨野。
麒麟之所以稱為仁獸,與儒家鼻祖孔子有密切的關聯。據明天啟三年《巨野縣志》記載,麟山原名樵氏山,狀如伏虎。傳說在公元前552年(魯哀襄公二十一年),孔子的母親從巨野經過的時候到樵氏山祈子,遇見麒麟,懷妊十一月而生孔子,後來樵氏山就更名為麒麟山,或稱麟山。顏氏見山如丘陵,凹凸不平,遂為其子取名為丘,也就是孔子。《巨野縣志》記載:麒麟山又叫麟山,位於山東省巨野縣獨山鎮政府正南四公里。歷經歲月的變遷,麒麟山現僅有2-3米高、面積約有3000多平方米,是周圍平原上唯一的一座矮山,山上裸露的石頭呈紫紅色,在山的北面殘存著幾株枯枝殘葉的古柏樹。麟山周圍的村民家中保留著相關的文物,有關「麒麟送子」的圖案最為常見。20世紀60、70年代,因為字體繁瑣和文革期間麒麟被當作「四舊」對象,把「麟山」簡寫為「林山」,「麟山」腳下一個原來叫「麟山店」的小村落,也改寫成了「林山」村。
孔子生於見麟,死亦見麟。據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公元前481年(魯哀公十四年春)孔子見麒麟被獲死於大野(即今巨野縣)後,傷心極致,立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輓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並使其弟子在此建麒麟台,兩年後與世長辭。孔子死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是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這充分證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傳的大野獲麟,孔子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
今天在巨野仍然存有許多與麒麟有關的民俗事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求拜麒麟可生育得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孔母夢麒麟而生孔子傳說的影響。直到現在,仍有人到麒麟山祭拜求子。麒麟作為一種圖騰崇拜的對象,在不斷擴散深化的過程中傳承下來。它因象徵著吉祥、富貴等美好寓意而廣受歡迎,被製成各種裝飾物品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至今巨野仍保留有給小孩佩戴麒麟鎖、穿麒麟兜肚、麒麟帽的風俗。巨野縣境內的農民畫、刺綉、剪紙、雕刻等藝術形式多以麒麟文化為題材,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通過以上考證和分析,可以確定巨野就是麒麟降生的地方,並且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麒麟文化始終貫穿於當地居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巨野縣人民從古至今一直忠誠於麒麟文化,通過多種渠道將其宣揚、傳承,在國內外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麒麟文化生於斯,長於斯,「麒麟之鄉」的稱號當屬巨野所有。

Ⅲ 巨野縣景點

巨野洙水河水利風景區、菏澤金山、麒麟台、巨野縣書畫院、巨野金山旅遊區等。
1、巨野洙水河水利風景區:位於山東省巨野縣境內,依託洙水河而建,屬於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景區面積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4.92平方公里。
2、菏澤金山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金山歷史悠久、景色秀麗、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濤宜人,金秋牡丹飄香,隆冬雪滿枝頭。
3、麒麟台:古稱獲麟古冢,地處巨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庄以東、後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跡重點保護單位。
4、巨野縣書畫院:位於縣城洙水河公園內,交通十分便利,環境優越,文化氛圍濃厚,是一處集創作、培訓、展覽、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書畫藝術工作機構。
5、巨野金山旅遊區是魯西南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亦是菏澤市最具傳奇色彩的唯一的一座聖山。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姐妹三山,早在秦始皇登泰山祭祀時路過此山,在此修建了天橋門,此山又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的稱呼。

Ⅳ 巨野縣志的內容

巨野縣,古作鉅野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菏澤市下轄的一個縣,東臨嘉祥縣,西瀕菏澤市牡丹區、定陶縣,南毗成武縣、金鄉縣,北接鄆城縣。
郵編:274900,區號:0530.
總面積:1308平方千米。
1990年,全縣轄6個鎮、21個鄉(含張表鄉),1060個自然村,有26個民族,總人口:813986人。 巨野縣因古為大野澤而得名。 原始社會時期,伏羲氏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上古部落首領堯、舜、禹,都在此留下了寶貴足跡。
春秋時期,巨野為武城地,魯國西境。公元前475年,巨野屬宋國,至公元前286年,改屬齊國。
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設置昌邑縣(治所在今大謝集鎮前昌邑村),屬碭郡。
西漢初期,巨野縣境內有昌邑縣。西漢中期增置巨野縣和乘氏縣。昌邑縣:始建於秦,前漢為昌邑王國、山陽郡,後漢兗州刺史皆治此,治所在今巨野縣昌邑集,所轄包括金鄉、巨野、成武、單縣4個縣的邊界地區。乘氏縣:漢置侯邑。漢景帝中元六年封梁孝王少子劉買,漢和帝封梁商為乘氏侯。治所在今龍固鎮西南甘泉寺一帶,其轄區包括巨野東南、菏澤東南、定陶東北部。公元前144年(漢景帝中元六年),昌邑、巨野屬山陽國。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改山陽國為山陽郡。昌邑、巨野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公元前97年(漢武帝天漢四年),改山陽郡為昌邑國,昌邑、巨野為其屬縣。公元前73年(漢宣帝本始元年),撤銷昌邑國,復為山陽郡,昌邑、巨野仍為其屬。
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撤銷山陽郡,改為巨野郡,以巨野縣城為治所。
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撤銷巨野郡,恢復山陽郡,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兩縣兼屬山陽郡和兗州。乘氏縣仍屬濟陰郡。公元192年(東漢初平三年),曹操任兗州牧,以昌邑為治所。
三國時期,巨野和昌邑兩縣屬山陽郡,乘氏縣屬濟陰郡。
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為屬縣,乘氏縣仍屬濟陰郡。
南北朝時期,巨野縣為多方割據勢力統轄。南朝劉宋初年改高平國為高平郡。公元420年(南朝劉宋永初年間),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乘氏縣移置今菏澤市。公元518年(北魏孝明帝神龜元年),分高平郡,置任城郡。在此期間,巨野縣先屬南朝高平郡,後屬北魏任城郡。北齊撤銷巨野縣。
隋文帝開皇年間,巨野東北部屬鄆州東平郡,巨野西南部屬曹州濟陰郡,巨野東南部昌邑一帶屬金鄉縣。開皇十六年,恢復巨野縣和昌邑縣。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撤銷乘氏縣,並入巨野縣;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巨野縣屬鄆州東平郡。公元621年,在巨野縣城置麟州,復置乘氏縣為屬縣。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撤銷麟州,復置昌邑縣,巨野、昌邑兩縣屬戴州(治所金鄉)。公元625年,撤銷昌邑縣,並入金鄉縣。公元643年,巨野縣改屬河南道鄆州。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代,巨野縣仍屬鄆州。
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移濟州於巨野縣城,並轄鄆城、任城、金鄉為屬縣。
北宋初年,巨野縣屬濟州。公元997年(宋太祖至道三年),屬京東路。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改屬京東西路。
金朝徙濟州治任城縣,屬山東西路。公元1147年(南宋紹興十七年、金朝皇統七年),析任城縣以西、巨野縣以東地區置縣,治所設在山口鎮。借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的故事,取其祥瑞之意,定名為嘉祥縣,時屬山東西路濟州。公元1150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撤銷巨野縣。
公元1269年(蒙古至元六年),恢復巨野縣,遷往任城的濟州,還治巨野縣。
公元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升州為濟寧府。
公元1272年(元朝至元九年),移府治於任城,移州治於巨野,是年末仍以府治於巨野,復以州治於任城。
公元1279年,升府為濟寧路,轄兗、濟、單三州。
公元1348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城,遷濟寧路於濟州(任城),遷縣治於城北邢家務。
公元1368年(明朝洪武元年),設濟寧府於任城,巨野為屬縣,隸屬於山東布政使司。同時,朱元璋把山西大批居民搬遷至巨野,至今巨野人多為山西那批搬遷而來的人的後代。據傳,這些後代的一個特徵就是小腳趾有兩個腳趾蓋。現在巨野新一中附近一村莊仍樹立有記錄搬遷的石碑。
公元1374年,黃水淹沒巨野,至洪武九年消退,縣治由邢家務遷入巨野,重建縣公署。
公元1385年,兗州升為府,濟寧降為州,巨野縣屬兗州府濟寧州。
清朝初年,巨野縣屬兗沂曹濟道、兗州府、濟寧州。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改濟寧州為濟寧直隸州,巨野為屬縣。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改屬曹州直隸州。公元1735年,改曹州直隸州為曹州府,巨野仍為屬縣。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巨野縣屬山東省濟寧道。國民黨政府把巨野縣劃為9個區:城區、鳳鳴區、新城區、順應區、大義區、忠義區、龍堌區、柳林區、大康區。
1928年廢除道制,巨野縣直屬山東省政府。
1929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抗日戰爭時期,巨野縣主要由國民黨和日偽政府管轄。按照巨野縣公署建設科在1943年繪制的行政區劃圖,全縣分為8個區、16個鎮、41個鄉。第一區:駐所在巨野城內,包括東隅鎮、西隅鎮、南隅鎮、北隅鎮、獲麟鄉、麟安鄉、彭澤鄉、盟台鄉、新城鄉、大興鄉。第二區:駐所在玉山(今獨山),包括玉山鎮、六營鎮、劉樓鄉、王橋鄉、蔣寺鄉、順興鄉、金山鄉、金安鄉、截河鄉。第三區:駐所在營里集,包括營里鎮、昌邑鎮、忠義鎮、揚固鎮、鼎新鄉、金言鄉、固邊鄉。第四區:駐所在大義集,包括大義鎮、忠義鄉、大成鄉、等讓鄉、德化鄉、合葯鄉、棠林鄉。第五區:駐所在龍堌寺,包括張表鄉(政府駐地張表集)、柳林鄉(政府駐地柳林集)、柳西鄉、肖樓鄉、豐樂鄉。第六區:駐所在龍堌,包括龍堌鎮、觀音鎮、李海鄉、臨河鄉、同治鄉、清泉鄉。第七區:駐所在新興集,包括安興鎮、太平鎮、五界鄉、太康鄉、三和鄉、新興鄉、三義鄉。第八區:駐所在蘇集,包括蘇集鎮、第一鄉、第二鄉、第三鄉、第四鄉、第五鄉、第六鄉。
1938年,巨野縣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第十行署。12月9日,日軍侵佔巨野城。
1939年春,建立日偽縣政府。5月,建立中共鄆巨工委和抗日縣政府,歸中共運西專署領導。11月,建立中共巨野工委和巨野縣抗日政府,屬運西專署。
1940年11月,屬魯西二專署。
1941年2月,屬巨、菏、金、嘉、成5縣聯合辦事處。
1943年屬晉魯豫17專署。
1944年6月,屬冀魯豫11專署,同時還有巨菏縣,於1941年建立,1942年12月撤銷。金巨縣,於1943年9月建立,1945年3月撤銷。鄆巨縣,1944年12月建立。巨南縣,1945年3月建立。
解放戰爭時期,巨野境內有巨野、鄆巨、巨南三個民主縣政府,其隸屬變革為:(1)巨野縣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1946年1月至1946年3月,屬冀魯豫7專署(魯西南)。1946年3月至1948年5月,屬冀魯豫2專署(運西)。1948年5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7專署(運西)。(2)鄆巨縣1945年9月至1946年2月,屬冀魯豫8專署(運西)。1946年2月至1949年8月屬冀魯豫2專署(臨河)。(3)巨南縣1946年2月建立,至1949年8月,先後屬冀魯豫11專署(湖西)和3專署(湖西)。
1946年,巨野縣屬第二行署。6月8日,冀魯豫行署決定將抗日縣政府改為民主縣政府。
1949年5月,調整行政區劃,巨野縣轄6個區,427個村。8月20日,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巨野縣隸屬平原省湖西專區。9月,巨野縣轄11個區,巨南、鄆巨兩縣撤銷。
1952年12月24日,全縣建立鄉鎮148個,12月撤銷平原省,巨野縣隸屬山東省湖西專區。
1953年7月20日(舊版縣志一說1953年8月20日),撤銷湖西專區,巨野縣改屬山東省菏澤專署。
1955年8月13日,全縣1~12區分別改稱城關區、沙土區、太平區、大義區、龍堌區、柳林區、章縫區、棠林區、營里區、謝集區、獨山區、六營區。
1956年4月,縣行政區劃由148個鄉調整為73個鄉鎮。新中國成立後至1958年撤區並鄉前,全縣分11區(建國初期一度設立棠林店區,不久撤銷),73鄉。第一,城關區:包括曹廟鄉、五里墩鄉、新城鄉、姚店鄉、呂官屯鄉、閻庄鄉、三里廟鄉。第二,沙土區:包括田莊鄉、高庄鄉、小寧庄鄉、楊官屯鄉、沙土集鄉、姚庄鄉、丁官屯鄉。第三,太平區:包括太平鄉、鄔官屯鄉、田橋鄉、畢海鄉、林屯鄉、畢庄鄉、白李庄鄉。第四,大義區:包括大義鄉、比干廟鄉、人祖廟鄉、龐庵鄉、胡堌堆鄉、東營鄉、葛店鄉、棠林鄉、孔樓鄉。第五,龍堌區:包括龍堌鄉、三里廟鄉、郝庄鄉、李集鄉、觀集鄉。第六,柳林區:包括柳林鄉、王水坑鄉、龍寺鄉、陳集鄉、後陳樓鄉、蔣海鄉、張表鄉。第七,章縫區:包括章縫鄉、高坊鄉、曹海鄉、董官屯鄉、焦順屯鄉、肖樓鄉、馮沙窩鄉。第八,謝集區:包括謝集鄉、趙廟鄉、前昌邑鄉、謝庄鄉、陶廟鄉、王胡同鄉。第九,營里區:包括營里鄉、前店子鄉、大袁樓鄉、畢堂鄉、趙集鄉、劉集鄉。第十,獨山區:包括獨山鄉、高海鄉、金山屯鄉、王樓鄉、馬河鄉、華營鄉、雙廟鄉。第十一,六營區:包括六營鄉、大屯鄉、夏官屯鄉、劉樓鄉、魏集鄉。
1958年3月,公布撤區並鄉方案,撤銷11個區,將過去的76個鄉鎮合並為23個鄉鎮。7月23日,進行並社工作,將全縣原620處、平均每處180戶的農業社,合並為每個1000戶左右的大社。9月,合並23個鄉,成立11處人民公社:城關公社、田莊公社、夏官屯公社、龍堌公社、柳林公社、章縫公社、營里公社、大義公社、獨山公社、謝集公社。780個大隊,2625個生產隊。10月,撤銷菏澤專署,巨野縣改屬濟寧專署。11月撤銷嘉祥縣建制,西部仲山公社及酒庄、孟姑集一帶90個自然村劃歸巨野縣。11月1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專區建制,所屬各縣劃歸濟寧專區(一說1959年1月)。
1959年6月(一說7月30日),恢復菏澤專署,巨野縣復屬菏澤專署。
1962年1月6日,因恢復嘉祥縣建制,原嘉祥縣的仲山公社及劃歸巨野縣夏官屯、田莊兩公社的部分村莊,復歸嘉祥縣,共69個生產大隊,391個生產隊、90個自然村。
1967年至1977年,巨野縣屬菏澤地區「革命委員會」所轄。
1978年,撤銷各級「革命委員會」,巨野縣改屬菏澤地區行政公署。
1978年9月13日,中共董官屯工委建立。12月13日,中共呂官屯工委、太平工委、張表工委(駐地張表集)同時成立。同月,新建上述4個人民公社。12月,調整社隊體制,劃為21處公社,804個大隊,3510個生產隊,增加10處公社:丁官屯公社、呂官屯公社、太平公社、李集公社、張表公社(駐地張表集,簡稱張表)、夏官屯公社、葛店公社、薛扶集公社、萬豐公社、陶廟公社。
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政府批准,巨野由原21處公社改為25個鄉、1個鎮(城關鎮、大義鄉、龍堌鄉、大謝集鄉、章縫鄉,田莊鄉、丁官屯鄉、呂官屯鄉、田橋鄉、太平鄉、大李集鄉、張表鄉(駐地張表村)、王平坊鄉、柳林鄉、陳集鄉、萬豐鄉、營里鄉、昌邑鄉、葛店鄉、獨山鄉、夏官屯鄉、薛扶集鄉、董官屯鄉、新城鄉、雙廟鄉、陶廟鄉)。至9月底,原826個生產大隊,改建為850個行政村。
1984年1月20日,大義、龍堌、章縫、大謝集4個鄉改為鎮。至此,巨野轄21鄉、5個鎮。
1985年10月24日城關鎮更名為巨野鎮。
1990年1月1日,嘉祥縣的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管轄。全縣共27個鄉鎮。
1994年12月29日,撤銷核桃園鄉、獨山鄉,設立核桃園鎮、獨山鎮。
1995年10月23日,撤銷柳林鄉、夏官屯鄉,設立柳林鎮,夏官屯鎮。
1996年9月5日,將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魯地名委[1996]9號)。
2000年3月15日,撤銷太平鄉,設立太平鎮(魯政函民字[2000]27號)。6月21日,撤銷萬豐鄉、田莊鄉,分別設立萬豐鎮、田莊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50號)。6月23日,設立地級菏澤市,巨野縣屬菏澤市管轄。此時,巨野縣轄12個鎮、15個鄉,總人口839438人,各鄉鎮人口:巨野鎮72580,龍堌鎮27045,柳林鎮30466 ,章縫鎮39544 ,大義鎮37447 ,大謝集鎮26445, 獨山鎮31253, 麒麟鎮34155 ,核桃園鎮27249,太平鎮40569 ,田莊鎮27214 ,萬豐鎮28869 ,丁官屯鄉27122 ,呂官屯鄉27910 ,田橋鄉34291 ,大李集鄉26482,張表鄉25511 ,王平坊鄉14976 ,陳集鄉29395 ,營里鄉34308, 董官屯鄉41975 ,葛店鄉29502, 昌邑鄉23392 ,陶廟鄉33130 ,雙廟鄉24694 ,新城鄉19363 ,薛扶集鄉24551(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2月6日,撤銷新城鄉、呂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巨野鎮;撤銷葛店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義鎮;撤銷大李集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龍堌鎮;撤銷昌邑鄉,其行政區域並入大謝集鎮;撤銷薛扶集鄉,其行政區域並入麒麟鎮;撤銷雙廟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獨山鎮;撤銷張表鄉,其行政區域並入柳林鎮;撤銷丁官屯鄉,其行政區域並入田莊鎮;撤銷田橋鄉、營里鄉、陶廟鄉,分別設立田橋鎮、營里鎮、陶廟鎮;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至此,巨野縣轄16鎮:巨野鎮、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董官屯鄉,設立董官屯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8月16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營里鄉,設立營里鎮;撤銷田橋鄉,設立田橋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後,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止12月31日,巨野縣轄16個鎮。現有開發區,作為和鎮相同級別的行政區劃。
2010年夏,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巨野鎮,設立鳳凰街道辦事處、永豐街道辦事處。至8月,巨野縣轄2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5個鎮。
巨野縣境內有古昌邑國遺址、麒麟台、齊魯會盟台、秦王避暑洞、永豐塔等30多處名勝古跡。
全境為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無霜期長。距黃河僅50千米,水系健全,既有充足的地表水、地下水,又可常年引流黃河水。盛產小麥、棉花、玉米、大豆,種植高粱、穀子、花生、綠豆、芝麻、地瓜等雜糧,還有蘋果、葡萄、大棗、桃、李、杏、梨等果品。其中核桃紋大棗是傳統名優特產。魯西南黃牛、青山羊及其肉皮產品久負盛名,享譽國內外。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山石、天然氣、礦泉水等,具有極高的開采價值。巨野煤田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田,儲量為55億噸。巨野人民艱苦創業,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發展迅速。農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糧棉產量大幅度提高, 農民收入逐年增加。1990年,年產糧食41.8萬噸,棉花3.6萬噸, 被國家列為商品糧基地縣和優質棉基地縣。瓜菜四季豐盛,年總產量6.69萬噸。 果樹面積1.33萬公頃,年產優質果品6.3萬噸。畜牧業發展前景廣闊,是國家「魯西黃牛」繁育基地,青山羊、長毛兔生產基地。全縣農業形成了糧棉、果品、瓜菜、畜牧四大主導產業。 巨野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轉變生產經營機制,初步形成棉紡、醫葯、釀造、化工建材、製革、服裝加工等10大行業80多個生產門類的工業體系,工業產品1000多種,其中部優、省優產品23種。多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電力除工業用電外,全縣已建成農村電網。巨野交通發達,石(臼所)新(鄉)鐵路東西橫貫全境,公路四通八達。鄉鄉通公路、電話,村村通郵。村有小學、鄉有中學、縣有專業技術學校。醫療衛生從縣到村已形成完整的網路。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大大提高。
巨野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名人輩出。孔夫子獲麟絕筆,獲麟之地就在今天縣城以東的獲麟台。孔子的學生曾參、閔損、澹臺滅明,孟子的學生咸丘蒙都是巨野人。北宋時期,對古文運動做出卓越貢獻的王禹偁,「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獨步當時文壇,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蘇軾曾以「至今東魯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詩句,稱贊巨野在齊魯文化中的地位。巨野歷史上曾有文武進士48人、舉人99人。

Ⅳ 菏澤巨野核桃圓金山的文化

金山 因「鑿石得金而名」,位於巨野縣城東南23公里處。南枕禹梁山(紅土山),東有高平山,北鄰白馬山,西為平原。金山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公里,海拔高度133米。

金山原有古建築20餘處,清康熙四十年又大興土木,「悉仿岱制」,重修金山。即仿照泰山建築布局營建,計有小紅門、中天門、小天街、南天門、王母閣、碧霞元君宮、三聖殿、文昌閣、神農祠、觀稼亭、牛王廟以及土地廟、映閣、魁星樓、戲樓等建築。近年來又修建了玉兔洞、祈子洞、金牛洞等部分景觀。金山,名勝眾多,風景秀麗,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觀光。是菏澤地區的一大旅遊景點

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美譽的金山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屬泰山余脈,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上。

金山歷史悠久,景色秀麗,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濤宜人,金秋牡丹飄香,隆冬雪滿枝頭。麒麟洞、龍虎洞、金牛洞、玉兔洞等多處天然溶洞與聖母泉、神水泉等多處泉水遙相呼映。巨野八景中的「金冊春曉,秦洞雲霞」均出自漢代昌邑王劉賀的廢崖墓,後稱之為秦王避暑洞。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洞指揮過著名的羊山戰役。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賜封該洞為大明禪院。歷代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墨寶,形成了齊魯大地古樸、歷史遺風的壯麗畫卷。始建於唐朝年間(公元592年)的道觀,恢復在北山峰頂,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燦爛的宗教文化。

金山是歷代宗教人士精心修煉的理想聖地,也是歷史上鐵馬金戈必爭要地。金山旅遊區在恢復歷史景觀的前提下恢復了中華道觀,金山寺等大型古建築群。金山水城、釣魚池、放生池、日月泉、民族風情園、旅遊池、瑤池、野生牡丹區、麒麟文化園等更使金山的旅遊事業錦上添花,現已成為集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區。

Ⅵ 巨野八景的介紹

巨野,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是春秋「西狩獲麟」之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時文人墨客以本地的著名景物賦以文學篇章,命名為本地的風景名勝。文章與風物景觀之間的這種相互依存、互為映襯的關系,也是我國古文化的一大特色。巨野八景今尚存五,「漁澤秋澄」、「蓮池夜月」、「鳳台孤歭」三景已經消失。巨野是秦末彭越起兵之所。東臨孔子故里曲阜,西陲牡丹之鄉菏澤。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發生於此。西漢建縣,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巨野又稱麟州。巨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末漢初大將彭越、三國曹魏大將李典、北宋文學家王禹偁、蘇門學士晁補之,清末武狀元田在田都誕生在這塊土地上。境內現存古昌邑城遺址、《皇覽》所載的蚩尤墓、春秋時期的麒麟台、戰國時期的齊魯會盟台、有鬼斧神工之譽的金山秦王洞、芳齡千載的永豐塔、世稱「文絕、書絕、碑絕」的屏盜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眾多名勝古跡。巨野近聖人之居,沐玄歌之化,是一片豐厚的文化沃土,留下了眾多的珍貴文物。1977年發掘的紅土山西漢昌邑王劉髆墓出土玉璧、青圭、玉具劍,代表了我國制玉的最高水平。巨野石佛寺北齊造像刊經碑,碑文出現了4個簡體字,是迄今已知的年代最早的簡化字,從而把我國出現簡化字的歷史推溯至南北朝時期。

Ⅶ 為什麼菏澤市巨野縣被命名為「中國麒麟之鄉」

日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山東省巨野縣為「中國麒麟之鄉」,同時在巨野建立「中國麒麟文化研究基地」。 麒麟是中華民族傳說中獨有的神性動物;是各族頂禮膜拜的圖騰美之集合;是人類苦苦追索的至德至善之化身。可以說,麒麟文化更多地代表了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 巨野縣因古有大野澤而得名,是春秋「西狩獲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近代著名的「巨野教案」亦發生於此。巨野西漢建縣,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故又有麟州之稱。 巨野縣是麒麟降生的地方,是中華麒麟文化的源頭。「麒麟文化」在這里獨樹一幟,素有「麒麟之鄉」的美稱。境內現留有春秋魯哀公「西狩獲麟」典故的豐富遺存、麒麟塚(又稱「麟台」)、唐翰林學士韋表微的《麟台碑銘》碑以及明嘉靖十四年進士濟寧州通判張九敘親書的「麒麟塚」碑等。眾多史志書籍中關於巨野麒麟的記載更是數不勝數。 近年來,麒麟文化在巨野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人民崇拜麒麟,學者研究麒麟,政府下大力保護、挖掘並積極推進麒麟文化的研究工作。巨野縣委、縣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擠出資金在巨野縣城修建了獲麟園。同時,該縣還在麒麟塚基礎上完成了《中華麒麟園規劃》,「麒麟傳說」已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正在積極申請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採納哦

Ⅷ 巨野有什麼名勝

齊魯會盟台
位於縣城西郊大李庄村北,據《山東通志》和《兗州府志》記載,為春秋齊魯會盟處。原台「崇數仞,廣可蔽二畝」。元末明初,由於黃河多次決口淤積,再加上雨水沖刷,檯面逐漸縮小。現存台高約2米,東西長34米,南北寬24米,面積約為816平方米,形如覆斗狀。周王朝建立後,採用「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分封王室貴胄。魯國是周公旦長子伯禽的封地,當時雖以頭等王國就封,但到了春秋時期,國力漸衰。大野地處魯之西境,常常受到宋國的侵擾,為了加強防禦,魯國主動與齊國結盟。據《春秋》記載,魯庄公三十年(前664年),在大野澤以西濟水之南築台,齊魯兩國會盟於此,從而使兩國關系進一步鞏固,軍事防禦能力得到加強,國勢地位大大提高,使之贏得更大生存發展空間。會盟台,是齊魯友好的象徵,也是齊魯文化交融匯通的標志,對於研究春秋時期齊魯兩國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與發展及古代邦交史,有著重要的意義。至秦漢時期,此處又成為重要祭祀場所和埋葬之地。1976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進行文物調查,採集到戰國至漢代的陶片,有紅陶繩紋鬲足,灰陶罐、灰陶豆等,並開探方試掘,發現夯土層,夯層時斷時續,不堅實,說明不是居住遺址,從側面證明了會盟之台的真實性。同時,在表土層下發現了一座墓葬,打破了夯土層,這說明是後之埋葬,出土器物為東漢時期。
荊樹堂
乃田氏家祠,位於章縫鎮東西大街中段。約建於明隆慶至萬曆年間,原佔地5畝許,為典型的北方外跨式四合院建築。歲月蹉跎,後院等附屬建築已傾,主體四合院尚保存相當完整。臨街面闊九間仍為原來風貌,均青磚砌壁,布瓦覆頂。其中大門三間,闊10.35米,進深7.15米,七架列式樑柱結構硬山建築,高台作基,青石築成,屋頂採用大式瓦作,雕脊跑獸,飛檐起翹。廊枋上陽琢文字,左「木本」、右「水源」,中刻「派衍青齊」。門上方高懸:「荊樹堂」匾額,金光燦燦,赫然醒目。院內正堂三間面闊11.13米,進深6.5米,亦七架列式硬山建築,青砌撕縫,雕梁畫棟,立吻增輝,更顯莊重。兩側設有配房,皆五間,配房與正堂之間又各設月亮門可通跨院和後院。院中拜廈由四列16根木柱承擎,重梁起架,青瓦覆頂,前接卷棚,直至正堂。左右延及兩廡。覆蓋整個天井,夏日不曝,冬雪不侵。整個建築群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細微處顯現考究,古樸中透著靈秀,雅靜深致,肅穆莊重。
荊樹堂原稱荊樹山房,系田氏七世祖田嶠、田峨兄弟二人的書齋。田嶠,字雲岳,號宗甫歲進士出身,長於文章;其弟田峨,字斗岳,號瞻甫,萬曆戊子科舉人,工詩善書。二人皆為曹州名士,與當時的董其昌、米萬鍾、邢侗等文化名人往來唱和,交誼甚密。著有合集《荊樹山房文集》傳世,影響深遠,享有「江南一董(其昌),江北二田(嶠、峨)」的美譽。其子,孫亦多有成就者,「印累累,綬若若,文武闈掇巍者,連續不絕」;「家益饒,壤沃屋潤,廓邑中稱巨室者首推田氏」。成為顯赫一時的名門大戶。有了豐裕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人文條件,田氏「首創家祠,制祭器,聚眾而時享」。遂辟書齋,加以增修擴建,更名荊樹堂。荊樹山房、荊樹堂蓋源於「田氏分財,忽瘁庭前之荊樹」的歷史故事。古有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同居,婦欲分異,共議將堂前粗大繁茂的紫荊樹亦破而為三。一日清晨,忽見荊樹葉垂憔悴,眾皆驚詫。田真謂弟說;「木本同株,若分析則憔悴,況人?兄弟而可離,是人不如樹也」。兄弟三人,深為感動,紫荊樹旁,抱頭痛哭,決定不再分家。從此,居家和睦,荊樹復榮。田氏家祠取名「荊樹堂」,意在使子孫後世不忘先祖史實,向心合力,禮讓躬親,「荊樹堂上兄宜弟,綠服庭中子悅親」。
荊樹堂後院原有書館,東北側為王姥娘廟。王姥娘為本支田氏之祖田子成父子的救助恩人。田氏原籍青州。明初,青州指揮使田子成,因諫言被謗,掛印遁逃,肩挑幼子投奔先前定居於巨野縣田家莊的長兄。及晚,子成隔簾聽到嫂問兄長:「二弟此來,是暫避還是長住?」子成察嫂意,遂告知洗刻便走。「是夜,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邑之大戶王承輔之妻,忽夢兩只猛虎卧於雙碑泊(今田橋鎮田橋村東北)橋下,猛然驚醒,恰值子夜時分,心中疑惑,即喚傭人同去探視。只見橋下,一副挑擔,父子相擁,遂引領歸家。王氏見子成父子氣度非凡,又憐其落難之時,便好心收留於家,待子成如兄弟,視其子福順若己生。王氏膝下唯有一女,福順及長,便招贅為婿。田氏後世子孫不忘外祖母王氏恩澤,故於祖祠內別置一區建王姥娘廟。嶠、峨兄弟詩文丹書,勒石鑲壁,甚為壯觀。
歷四百餘年風雨,荊樹堂可謂存之不易。上世紀五十年代至「文革」中,王姥娘廟及書館相繼被毀,古籍藏書付之一炬,諸多刻石亦遭毀壞或散佚。近年來,田氏後裔積極找尋散佚的遺物,田嶠、田峨丹書刻石4幀及部分手跡,現已收入荊樹堂保存。2002年,族人又集資對現在建築進行了修繕,使這一歷史古跡再增光輝。
蚩尤墓
又稱蚩尤肩髀冢,位於巨野縣城東北郊,堌堆廟村前。
在氏族社會晚期,由於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分化,氏族部落之間常常為了掠奪財富和出於自衛的目的,而不斷發生戰爭。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與生活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爭。《通典》雲:「三年九戰而城不下」。《史記》中也載「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蚩尤死後,被分屍葬埋。《皇覽·冢墓記》稱:「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今河南省台前縣)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陽郡巨野縣,大小與闞冢同。」《巨野縣志》亦載:「蚩尤墓,在巨野縣城東北八里」。此墓歷經夏商周漢,歲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後冢丘屢遭破壞。至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測量,堌堆東西38米,南北31米,總面積1200平方米。
蚩尤與黃帝、炎帝同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在當時,其部族就已率先進入了以農耕為主的定居生活,並且掌握了冶銅技術。《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說。《管子》中亦有「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銷、矛……」紅銅的出現也為後來青銅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早在秦漢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為「兵主」、「戰神」,受到人們的大禮祭祀。《史記》中就有劉邦「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的記載。由於受「勝者王侯敗者寇」的觀念影響,蚩尤在一些史書中被描繪成「不用帝命」、「類鬼似妖」的暴虐之徒。
為了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2002年,中共巨野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蚩尤墓進行了搶救性修築,墓四周以凈邊蘑菇石圍砌,高1.9米,周長81米,上設護欄,周匝環繞石板路,並在冢上栽植蒼松翠柏,以象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

Ⅸ 有哪位朋友能說說菏澤巨野麒麟的傳說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俗稱「四不像」,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 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
麒麟,是按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復合構思所產生、創造的動物。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這種造型是將許多實有動物肢解後的新合拼體,它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獸的建構上,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人造這個詞的時候,便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裝備。據說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寫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圓的頭頂,卻只有一隻角。有的說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狀被描繪得略有不同。但據說麒的開頭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視為神獸、仁獸,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

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鹿本身便是獸中馴良者,有力、善跑,大有益於人。傳說中的白鹿尤有神性。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麒麟是以鹿類為主,融合了牛、羊、馬的特點。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麼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對麒麟的研究亦不如對龍鳳文化的研究那麼火爆,它的始作者究竟是誰,其源流怎樣,還不是很清楚,有學者推測可能是周民族的祖先,因為周人原居西北,那時的西北,水草豐美,適宜鹿類的生長。
到了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龍、鳳被最高統治者所攫取,便失去了原來的圖騰綜合的意義,而成為最高統治者帝王、後妃的象徵。性善的麒麟,在權利角逐中,被擠到了民間,老百姓期望它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
公元1419年,鄭和帶著馬林國國王贈送的長頸鹿回到了南京。由於長頸鹿長相極像中國民間傳說的吉祥之物:麒麟,再加上當時的中國國民對長頸鹿知之甚少,大家一致認定,馬林國國王所贈長頸鹿就是麒麟。
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1、麒麟乃是傳說中的神話動物,現實生活中或許並不存在;
2、麒麟在百獸中地位僅次於龍。中國古代傳說中麒麟與龍、鳳、龜合為四靈,乃毛類動物之王;
3、麒麟對老百姓而言,乃是送子神獸。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說法,據傳孔子即為麒麟所送;
4、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是最著名的瑞獸之一。麒麟含仁懷義,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很多;
5、麒麟與鳳凰一樣,乃有雌雄,麒乃雄。麟為雌,麋身、牛尾、魚鱗、足為偶蹄(但亦有麒麟有五趾之說)頭上有一角,角端有肉;
6、麒麟作為吉祥物,中國古代各朝朝政也常採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
7、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採用。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於龍,清朝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佩掛龍的標識,皇帝為黃龍、紫龍,親王、阿哥、貝勒、貝子為龍子圖案;
8、麒麟或許就是長頸鹿?明朝時,鄭和下西洋回國後,帶回非洲地區的長頸鹿,當時明朝人沒有見過這種只有在熱帶草原才出產的大型動物,以為其是麒麟!所以才有上面朋友說的麒麟是長頸鹿一說!
9、麒麟在西方世界也是存在的,只不過它的形狀如同一匹長了角的馬。在《舊約全書》中獨角獸作為一種希伯來傳說中的動物曾被頻繁的提到;日本著名動畫片《聖鬥士星矢》很多人都看過,裡面有一個青銅戰士,長得和天馬星座的守護戰士星矢差不多,鎧甲也差不多,那就是獨角獸星座。
10、麒麟的形象現在仍然可以看得到。目前,中國現存最著名的麒麟形象是南京南朝帝陵的麒麟,南朝帝陵鎮守瑞獸有多種神獸,但都由麒麟形象演化而來,在南京中山門外,有一雕塑,乃名辟邪,此形象亦是南京的象徵,取材於南京城外南朝蕭梁帝陵。此雕塑紋飾華麗,身軀趨向於獅虎形象,用巨石雕琢而成,身高在3米左右,該雕塑挺胸曲腰,目目真口張,頸短而闊,昂首作仰天長嘯狀,獸身紋飾極富裝飾味,其體感強,且厚實,在重視整體感的基礎上,更注意誇張和變形,顯得壯美而有生氣。
11、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送給未成年的兒童佩戴。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如名著《紅樓夢》一書中的第三十一回和三十二回,大篇幅寫"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里的麒麟不僅是史湘雲的護身符,也是暗示她婚配的一件信物。另黃梅戲《女駙馬》中,一對玉麒麟也代表愛情的見證。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受阻於女方父母的決定,女主人公交於男主人公一隻玉麒麟,發誓"生生死死不變心,清風明月作見證,分開一對玉麒麟,這只麒麟交於你,這只麒麟留在身,麒麟成雙人成對,散心兩意天地不容"。等到雙方沖破重重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麒麟成雙人成對,並蒂花開萬年紅",大喜之夜雙方,麒麟終於成對。

西狩獲麟

「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地。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穀梁赤撰寫的《穀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與孔子同代人左丘明的《左傳·卷十二》載:哀公十四年春,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東周列國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一獸,鹿身、牛尾、馬蹄,頭上有一肉角,怪而殺之。孔子嘆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弟子埋之。《東周列國志》雖系歷史小說,但所記載的內容和史書基本相同,決非虛擬。《史記·孔子世家》載: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鑰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在其《集解》和《正義》中又註:「大野,藪名,魯田圃之常處,蓋今巨野是也。」 《兗州府志·聖里志》載:「周敬王三十九年春(哀公十四年),西狩於大野。叔孫氏家臣鑰商獲麟。」「折其左足,載以歸。叔孫氏以為不祥,棄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觀之曰:麟也,胡為乎來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孫氏聞之,然後取之。子貢問曰:夫子何泣也!孔子曰:麟之至為明王也,出非其時而見害,吾是以傷之。」
1991年出版的《文史知識·說麒麟》一文記載「我國古籍中最早記載『麟』的,一是《春秋》,二是《詩經》。」《春秋》以記載謹嚴著稱,絕不語怪、力、亂、神沒有的事,更不會捕風捉影地瞎說。 再如《歷朝綱會纂》、《綱易知錄》、《曹南文獻錄》、《曹州府志》、《巨野縣志》等也都作了如實的記載。 「西狩獲麟」發生在周敬王庚申三下九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書,也恰恰在這一年脫稿,這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從此已不再著書。這就充分證明了至今仍在巨野流傳的「孔子獲麟絕筆」的故事是真實的。孔子獲麟絕筆,從客觀上講,是年紀大了精力不佳。但從主觀上講,感麟而憂也是個重要原因。傳說在公元前551年(魯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親顏征在懷了孕,祈禱於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時,頭頂長得有點象尼丘山,幫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見麟死,他認為是個不祥之兆,立即揮筆為麒麟寫下了輓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由於孔子感麟而憂,再加他唯一的愛子孔鯉的早逝,使他難過極了,終於在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
479年),與世長辭了。孔子死後,獲麟絕筆的故事廣為流傳。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詩》中就有「希聖如有立,絕筆於獲麟」的詩句。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西狩獲麟」的故事,在埋葬麒麟的地方建築了麒麟台,亦名獲麟台,古稱獲麟古冢。該建築地處巨野城東七公里——今麒麟鎮陳胡庄以東、後馮橋以北大窪內,為縣級名勝古跡重點保護單位。此台為魯哀公「西狩獲麟」處,東西長73米,南北寬52米,佔地面積3800平方米。這里原有唐代石碑數座,由於年湮日久,已遭毀壞。明嘉靖十四年,濟寧州通判張九胥重修麒麟碑一座,立於曹濟公路旁,碑上刻的冢字及年代署名至今尚存。「西狩獲麟」聞名全國,一些州、縣、鄉、村地名如唐代的麟州,巨野以東的嘉祥縣,巨野城東的獲麟保(鄉)、獲麟集等,皆以此命名。
由於古代都把龍鳳龜麟當成神靈,西狩獲麟,也就成了文人筆下的重要內容。晉征南大將軍兼史學家杜預撰寫的《春秋左傳集解》一書雲:「麟者,仁獸也,聖王之嘉瑞也」。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獲麟解》(注釋)雲:「麟一角而載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游必澤土,祥而後處,不履生蟲,不踐生草,王者有出,與鳳龜龍謂之四靈。」由於麒麟為四靈之一,一些史書故事如《麟經》、《麒麟書》、《金壁故事》、宋程俱的《麟台故事》、清李玉的《麒麟閣》等,均以麒麟為書名或內容。再如古代帝王的年號或者古建築、古地名,也往往以麟字作為祥瑞的代號,漢高祖劉邦稱未央宮為記麒麟殿,漢宣帝必稱為麒麟閣。唐高祖武德四年,取西狩獲麟意,於巨野置麟州。唐高宗稱年號為麟德,武後則天必中書省為麟台。唐德宗大歷四年,在麒麟台立麟台碑。後金皇統七年,取麒麟祥瑞意,在巨野縣山口鎮(今嘉祥縣大山頭一帶)增設嘉祥縣。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以麟為祥瑞,在巨野縣治北建麟鳳亭;元文宗至順二年,巨野縣主簿樊遜,重修麟鳳亭。明代,巨野知縣方時化,在麒麟台建瑞麟寺。瑞麟寺建造宏偉,規模壯觀,據當地傳說,當時整個寺院佔地百餘畝,有僧侶百餘人,佃戶數十家。寺院附近有鋪店、石碾、菜園、鹽畦、車坊等,顯然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瑞麟寺南面,有一小河,名曰八里河,此河東西流向,岸柳成行,流水潺潺,游魚可數。河南岸有一渡口,即《巨野縣志》上所說的「獲麟古渡」。每值陽春,風和日暖,鳥語花香,士家工商,男女老少來此觀光游覽者絡繹不絕。可惜由於明崇禎末年的戰亂,整個寺院都變成了虛墟,今天能見到的只有這座荒草萋迷的土檯子了。
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後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元年),年方二十一歲的愛國詩人辛棄疾,參加抗金起義軍,途篤巨野麟台,即興作五言律詩一首:
終始春秋筆,經名舊記麟。荒台曾建魯,野草未燒秦。
鬱郁山川秀,蔥蔥景鈀新。 韋編續繼否?書帶已成茵。
明代詩人孫宜,游「獲麟古渡」時,作五言律詩一首,其詩曰:
古渡寒煙積,沙明照落懸。 春秋悲鳳日,天地泣麟年。
魯變時交阻,周衰轍竟旋。 至今皆絕筆,真意更誰傳。
麒麟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民俗文化,如麒麟送子,就是中國舊時生育民俗。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相傳孔子將生之夕,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雖緯說,實為「麒麟送子」之本,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民間有「麒麟兒」、「麟兒」之美稱。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之作。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見徐卿二子多絕奇。感應吉夢相追隨。孔子釋氏親抱送,並是天上麒麟兒。」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湖南》引《長治新年紀俗詩》:「婦女圍龍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龍不及紙龍好,能作麟麟送子來。」原註:「婦人多年不生育者,每於龍燈到家時,加送封儀,以龍身圍繞婦人一次,又將龍身縮短,上騎一小孩,在堂前行繞一周,謂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屬於龍族,此乃以龍燈代麒麒者。
巨野是麒麟的故鄉,巨野百姓對麒麟情有獨鍾。在巨野,關於麒麟的民俗遺跡比比皆是。描寫麒麟的詩詞歌賦、描繪麒麟的書法繪畫、紀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巨野民間不勝枚舉。巨野歷代以麟為名的人和事物也數不勝數。2007年,巨野被命名為中國麒麟文化之鄉,為巨野開發麒麟文化迎來了契機。

Ⅹ 向大家介紹巨野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巨野,它坐落在祖國懷抱的邊緣。它歷史悠遠,文化流長,現又以現代經濟與文化教育優先於其他地方名聞遠揚。它鍾靈秀麗,物產豐富,經濟發達,令人嚮往。可謂是人傑地靈,是一方神聖的文化寶地。
巨野有著古老的歷史文化與美麗的景色,在美景之間屹立著東方色彩。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的歷史文物仍保持著不滅的氣魄彰顯歷史文化。巨野有「四大精工」之物:春秋時的麒麟台,戰國時期的齊魯會盟台,鬼斧神工之美譽的金山秦王洞,還有芳齡千載的永豐塔無不讓人驚嘆。巨野還是「戲曲、武術、農民繪畫之鄉」。在這歷史的土地上,曾出現過許多人才如:北宋文學家蘇門士晁補之,清末時期武狀元田在田都降於此地,並做出一番作為。真可謂為「人傑地靈」的寶地呀!
走進現代化的家鄉,經濟明顯提高。以前一排排矮小擁擠的平房在政府的幫助下修建成摩天大廈,外表有著華麗的色彩,實質更是沒有偷工減料的情況,讓百姓住得放心。現在各類行業都興起,衣食住行得到提高,百姓可以自己創富讓生活質量更加美好。在食品方面,工商局更是不敢怠慢,定時對菜市場、超市、銷售店進行檢查。是百姓吃的放心、健康。
環境問題的改善,使人們更好的呼吸新鮮空氣。在公路旁栽下了鬱郁蔥蔥的樹木,它們好像一排排士兵在保衛人們的出行安全,樹下的鮮花垂頭低下像是在對人們道平安。夜晚馬路的燈光亮起,各種燈飾鑲在高樓上將城市綴成了繽紛色彩,夜市的場面更是熱鬧非凡,人們的臉上掛滿了甜蜜幸福的笑容。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琅琅讀書聲回響在校園里,他們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做准備。文化教育的改善完成了貧困學生上學的問題,也使得獨立學校逐步成立許多。現代的每一個學校都有著良好的學習環境、明亮的教室、素質全面的老師。擁有優越的條件,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努力向上。為祖國更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家鄉乘著改革的春風飛速前進,在黨的好政策領導下,在家鄉人民的奮斗下,在僑胞們的熱情關懷下,家鄉的經濟展翅騰飛。明日的家鄉,更上一層樓。未來家鄉的美麗,吐芳綠草茵茵,環境更加優美。
真美啊,巨野!我要歌頌這已有千百年歷史的家鄉,我要贊美這經濟發達,人民辛勤的土地。為了明天更加美好的巨野,我們一起努力吧!

閱讀全文

與巨野有什麼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