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文化如何擁抱更廣闊世界

中國文化如何擁抱更廣闊世界

發布時間:2022-12-24 15:42:15

⑴ 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走向世界

⑵ 當代中國,應該如何用傳統文化席捲全世界

不得不說,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席捲全世界,這樣的想法還是十分有野心的。先不談論這種想法是什麼樣的,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做才能夠達到這一個目的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強調了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如果能在社會上排名靠前,那麼就會吸引很多國家的目光。自然而然大家也會關注到國家內部的文化問題。2.要想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主動的去打入國際市場,席捲全世界,我認為應該找個比較好的傳播媒介。正如美國有美劇、科幻大片,韓國有韓劇,日本有動漫,而中國卻沒有一個很好的傳播媒介。只有打造出一個屬於中國特有的傳播媒介,並通過這種傳播媒介,不斷的傳輸中國的傳統文化,那麼就能夠讓世界人民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

⑶ 如何使中華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

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既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充分展示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努力讓世界准確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中國是一個對其他國家和人民有著強大吸引力的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群眾生活 水平顯著提高,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這樣一個正在發生著歷史巨變的國家,世界各國既迫切希望了解,也存在一些誤解,甚至有人故意曲解。開展對外文化交流,既要大力推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又要充分展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顯著成績,還要全面展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 偉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偉大時代精神,樹立我國文明、公正、民主、進步、友好的國際形象。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應該怎樣向世界推廣呢

世界的共同語言是聯合國的官方語言。公認的語言有六種: 英語、俄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因此,漢語已經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之一。漢語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具有以下重要影響: 第一,中華文化得到了世界的廣泛認同和傳播,對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第二是使中國成為一個重要的「世界之窗」,建立最必要的語言橋梁,讓世界更了解中國,讓中國更好地走向世界。第三,它提高了漢語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流行度。

相反,我們要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並從中受益。這也是中國向世界推廣中國語言文化的初衷。中國使用的漢字是方形字,這些字誕生於3000多年前的 Shang Dynasty。與世界上大多數的書信不同,它承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她是我們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我們古老的文明延續至今。中國古代文明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只是文明的歷史。(當我說人類歷史時,我不包括5000年的文明。)他們共同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以儒家思想為主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當然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⑸ 如何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修三

1、繼承傳統、突出當代
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更應以積極的姿態、開放的胸懷大力推動當代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中告訴世界中國人民的所思所想、不懈追求和未來。 [詳細]
2、中國文化、世界表達
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開拓對外宣傳的新思路新舉措,要借鑒其他國家經驗,積極探索我國對外文化傳播的專業化、市場化道路,要藉助手機、網路電視、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高新技術和新媒體。要重視人與人的交流,加大情感和思想溝通。 [詳細]
3、尊重規律、科學發展
官民並舉,推動政府對外文化交流同時加強民間文化交流;兼容並蓄,「走出去」同時積極吸收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成果;雙輪驅動,加強公益性文化同時發展商業性文化貿易;注重長效,充分發揮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活動常態、作用長效特點;凝心聚力,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形成對外文化工作合力。 [詳細]

⑹ 中國文化怎樣融入世界,在融入世界的過程要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文化應該用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方式融入世界,同時在融入過程中要注意發揮中國文化潤物細無聲的特點。首先,世界各國有很多人喜愛漢字、古詩詞、古代瓷器等中國文化元素,只需要在中國文化宣傳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第二,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方式要符合新時代的要求,用更多的文學、藝術、電影、視頻和互聯網作品來打動世界人民,而不是生硬說教。第三,各國文化信仰不同,人們對中國文化的喜愛程度不同,在推廣過程中不能強求,應順其自然。綜上所述,只要下功夫,中國文化就能融入世界。

⑺ 中國文化如何實現自身繁榮並走向世界

首先,作為中國人我們自己要了解們自己的文化;另外,我們自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辨別;再則,希望多一些像於丹一樣的人。
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價值要求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在世界上和平崛起的時代,正在成為現實,正在成為發展中華文化、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趨勢。而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則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本身必須具有相應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底氣。
要有自己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全球化時代,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嚴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價值系統。這個價值系統,不是往古的迴音,不是異國的投影,而是立足當代而又批判繼承歷史傳統、紮根本國而又面向世界,為海內外中華兒女所衷心認同並自覺實踐的充滿改革創新時代精神的新型文化價值系統。在當代中國,這個價值系統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全社會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價值要求。自覺堅持這些價值准則,以這些價值准則引領社會思潮,是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根本標志,也是中國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就會失去精神支撐,就會迷失進一步發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更有吸引力和親和力,如何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共同理想的有機構成,則是我們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應當認真研究並努力完善的重大課題。
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在價值內涵和發展視野中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向世界彰顯本民族的獨特的優秀文化傳統。人們常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認真發掘民族文化的優秀成分,給以批判性的總結,創造性的轉化,使其活潑的生命力「日新又日新」,成為我們當代文化的有機構成,成為世界文明寶庫中的瑰寶,是我們文化建設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覺,昭示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以及我們在文化建設方面的不斷自強。一個沒有深厚歷史傳統和優秀文化支撐的文化,是沒有根基的文化;而沒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與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對話的文化,是缺少底氣的文化。因此,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中華文化基本精神,以民為本的傳統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協調精神,彰往察來的歷史精神,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應當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引領下,得到創造性地生發,成為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典型而又生動的表現,進而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價值底蘊。
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便於創建外國人了解、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應當具備良好的形象。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響著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從而也影響著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須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以便創建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接受中華文化的有效平台。長辮子、抽大煙、娶小妾,這些「傳統」的中國人、中國文化的形象,應當逐漸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讓外國人真切地看到當代中國人生氣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當代中國改革創新精神的價值所在。同時,還要讓外國人看到當代中國人是奮發有為、遵紀守法、和平友好、真誠互助、舉止優雅的現代文明人士,而不是相反。要達到這些目標,當務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在國外,中國公民更應嚴於律己,尊重他國的法律道德風俗民情,謙虛豁達,行為優雅,避免出現語言粗俗、行為卑污的現象,避免給人暴發戶的惡俗感覺。在國內,不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體現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網路上表達意見的時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紀,既堅持愛國主義的立場,又反對狹隘民族主義,反對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自大。
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華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並引領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以來屈辱的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已經實現了徹底的民族獨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強的信念和能力,空前增強。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跨越式發展使得中國經濟社會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從而為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融進世界文明體系奠定了基礎。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特別是國際文化事務,為中國樹立新的世界形象創造了條件。國際上過去在被誤導的情況下形成的不正確的中國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漸得到矯正。中國在全球范圍開辦孔子學院,為外國人學習漢語、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開辟了便捷而又正當的途徑。但是,孔子學院往往只是給外國人講漢語,從語言文字到建築藝術,從四合院到黃包車,停留於表象描述的層面。質言之,就是只講術,不講道,缺乏精神氣質的闡釋,缺少中華文化先進價值理念的引領。而中華文化中諸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類的思想,是已經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和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這類中華優秀文化,值得我們用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給以創造性的闡釋,並與當代世界文明發展潮流相結合,用中華智慧與外國文化進行對話,化解「文明沖突」的偏執。我們要通過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提升我們的宣傳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夠這樣,則我們就能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學習外國特別是學習西方的同時,挺立民族精神和中華文化的價值自我,在文化領域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有自己相對獨立的發展規律,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批判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發展
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推進文化創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此,我們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創新發展。因為,正如全會所指出的:「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而文化的創新發展,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路徑就是「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
文化作為社會的思想上層建築,就其本源來說,來之於社會存在特別是社會經濟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文化創新發展的根本路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然而,文化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它不僅能夠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實踐,能動地反作用於社會經濟基礎,而且它還有自己相對獨立發展的規律,這就是:它必須是在對以往文化成果的批判繼承基礎上創新發展。因而,社會主義文化的創新發展,不僅要批判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遺產,還要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不僅是文化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還有其他特殊要求。這種特殊要求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就在於它是「真理」,我們積極吸收借鑒之,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助於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就有助於我們進行文化創新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二,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仍然是「現代化」,而西方發達國家作為先發國家,在其先行過程中產生和積累了一系列適應現代化要求的優秀文化成果,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積極吸收借鑒西方優秀文化成果,不僅可以走「跨越型」的後發之路,更快更好地建設現代化,而且可以站在西方優秀文化成果的肩膀上,更好地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第三,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之所以「優秀」,不僅包括其內容上的優秀,而且還包括其形式上的優秀。我們對這些優秀形式的積極吸收借鑒,也有助於推進我們的文化創新。
要做好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這項極為重要的工作,必須注意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是真理,是先進文化,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因為馬克思主義不僅是科學理性的結晶,反映了宇宙運動、社會發展和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而且也是價值理性的結晶,反映了人類解放、文明進步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從而反映了世界發展的根本潮流。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的正確方向。同時,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正確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方法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我們才能保證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發展不僅有正確的價值立場,還有科學的方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我們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堅持「二為」方向。而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決定了我們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守「二為」方向。然而,在「淡化意識形態」、「去意識形態化」等口號下,一些文化單位和文化人,公然或偷偷地拋棄「二為」方向,使文化為一己私利服務,為金錢服務,為富豪服務,為官員服務,從而使相當一批精神文化產品庸俗化、下流化、空殼化、粗陋化、無聊化,造成了思想道德的混亂和下滑,對道德滑坡與社會風氣的不良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惡劣作用。「雙百方針」反映了文化發展的規律,只有順應這一客觀規律,才能推進文化創新發展,才能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發展。「雙百方針」與「二為」方向必須相結合,只有在堅持「二為」方向下的「雙百方針」,才能真正做到百花滿園,才能真正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以推進文化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已是不爭之事實,然而,在任何一個社會都必定有其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它反映著該社會制度的本質要求,反映著該社會發展的時代精神。它對於整合與引領整個社會力量的有序健康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堅持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唯此,才能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也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文化創新發展,才能真正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順利健康科學發展。
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使廣東引領現代中國的精神氣質,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必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弘揚嶺南文化激發中華文化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先導和旗幟。沒有文化的引領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激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伴隨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今天,站在民族復興征程的起點,更加應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挖掘、弘揚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潛力,進一步激發民族文化的活力。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嶺南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並以其獨有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在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格局中佔有無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為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作為嶺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廣東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歷程,塑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嶺南文化氣質,深刻地、長遠地影響了廣東人乃至國人的思維模式與行為方式。
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廣東人最早睜眼看世界,廣東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提供了一方大舞台。無論是太平天國、戊戌維新、辛亥革命、大革命均在此醞釀或啟動。廣東迅速實現了與近代西方的接軌,肩負起中華民族啟蒙的歷史重任。中國近代化大劇也在嶺南大地拉開了序幕,並由此蹣跚起步走向遠方。在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不斷的歷史巨變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嶺南人在不盲目排外的理性的愛國精神支配下,既不甘落後挨打,又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在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基礎上,植入了西方現代人文的成分,培育了挑戰傳統、敢為人先、率先創新的現代氣質。
近代廣東人「放眼向洋」和融合中西的氣質不僅給危難重重的近代中國增加了鮮活的血液與強勁的動力,而且也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奠立了精神基礎。
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繼續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經驗
改革開放初期,以嶺南文化為底蘊,不僅吹響了廣東起步的號角,而且吹響了民族騰飛的號角。嶺南文化濃郁的創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點曾經使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引領了現代中國的發展狀態與精神氣質。藉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嶺南文化敢為人先的特質再次被激發。在改革開放中,廣東「先行一步」啟動了中國人的現代思維,引領了整個民族的現代走向;通過廣東這個窗口,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特點再次發揮作用:嶺南人通過吸收外來的觀念和技術,結合我們的母體文化,使廣東較快實現了與世界現代文化的接軌,迅速躋身於中國經濟發展排頭兵行列。正是以這種融海洋性與開放性於一體的引領時代的先導文化為底蘊,使廣東形成中國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並引領全國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偉業。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繼承、維護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促進各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已成人類進步的題中之義。嶺南文化特色的拓展與提升,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的要求。在「繼續解放思想,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實踐中,嶺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創新性特點之於廣東進一步改革開放,繼續勇立潮頭,激發廣東人乃至全國人民放眼世界的胸懷與氣度,繼續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新鮮有效的經驗,意義深遠。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就必須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充分發揮廣東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弘揚嶺南文化包容性、世界性的特點。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在積極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同時,廣泛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文化發展成果及經驗,促進引領民族文化為主體、同時吸收外來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場格局的形成,不斷擴大中華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大力弘揚嶺南文化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創新性特點:進一步解放思想,沖破束縛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舊思想、舊框框,以觀念更新推動文化體制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加強民族文化品牌的宣傳和推廣,同時要善於和外來文化搶占文化市場,尤其是要在青少年中加強民族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發揮獨特的更大的作用。
文化強省離不開道德誠信建構
如何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和道德責任感,克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手段化、片面化、角色化、抽象化、冷漠化,這是中國現代化以至幸福廣東建設和文化強省建設中的重大難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指出:「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道德責任感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精神空虛、價值觀念混亂的表現。但是,道德誠信和責任感問題只有放到一個更為長久、更為廣闊的歷史空間,從整個民族經歷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事件中去思考,才可能得出全面的認識,找到治療病症的根本途徑。
反思五四以來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
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人們在「打倒孔家店」這一觀念的支配下,對中國傳統文化採取了一種全盤否定的態度,以致從根本上動搖了中國人傳統道德的文化基礎,其結果導致民族虛無主義泛濫,成為當今人與人關系冷漠的重要因由。《決定》指出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如何形成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和諧關系,這是中國傳統道德的核心。儒家要求人們返省內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目的在於強調互相為對方承擔責任和義務。墨家主張「兼相愛」、「交相利」,「愛人若己」,「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法家主張通過法律抑制人們的私心。道家反對人與人之間的爭斗,作為統治者一定要「少私寡慾」,為百姓著想,「以百姓心為心」。就是因為這些思想,中國成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文明古國,為世界各國所欽慕。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批判吸收其處理人際關系的思想觀念,對於增進人與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情感,建設幸福溫暖的家庭,形成和諧和睦的社會風尚,必然是有益的。
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式,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然而,長期以來,受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及蘇聯模式的影響,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了對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簡單化理解,將馬克思主義詮釋為「斗爭哲學」,社會形態演進中的單線論和直線論,革命實踐中你死我活的專政策略。受這種理解方式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一直處於斗爭狀態,其結果導致政治極權主義泛濫,見風使舵、陽奉陰違、得過且過、明哲保身成為很多人的人生哲學,「老實人吃虧」成為人們深刻的思想觀念,嚴重損害了馬克思主義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理論界正本清源,提出了「回到馬克思,發展馬克思」的口號,對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以及原生態馬克思主義與次生態、再生態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了認真清理,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就。《決定》強調,要引導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對於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念,培養人們的高尚情操,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無疑具有主導性的意義。
反思改革開放以來關於市場經濟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市場經濟是西方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建國以後的很長時間里,我們對市場經濟一直採取了抵制的態度,以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重新認識並確立了市場經濟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然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出於狹隘的認識視野,一些人簡單地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一切向錢看」的經濟,以致極端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盛行。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實踐告訴我們,成熟的市場經濟不但強調經濟效率,更強調社會公平和正義,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幫助和愛護,把市場經濟等同於爾虞我詐、惟利是圖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建設社會主義良好的道德風尚,必須端正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同時把道德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輿論監督,為社會普遍的「誠實」和「信任」提供一個廣闊的環境。

⑻ 你覺得中國文化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影響世界

現在我們中國經濟的發展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再關注我嘛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關注如何讓我們的文化去影響其他國家的文化,也就是說把我們的經濟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從而,是我們國家對其他國家達到一種文化的影響。那麼要如何做才可以使得我們中國文化區影響這個世界?

只要我們國家的文化對於其他國家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那麼我們文化的吸引就是屬於我們文化的軟實力。現在我們國家的文化產業還是初步的狀態,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我們會慢慢的,發展我們國家優秀的文化,進行文化影響世界。

⑼ 中國文化應該怎樣和當今世界交融

無論是什麼文化,能得到更廣泛的的認可,就會有好的交融。我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交融到世界各地。
但我們也在發現問題:

首先是:「不打擾別人」,是人權平等的表現,是一個人、一個民族具有的較高素質。大家都努力去做到不打擾別人,底層方面民眾會減少潑皮無賴、流氓碰瓷等衍生不良現象的出現,高層方面管理者會減少濫用職權。

不打擾別人,甚至比中國式過馬路更基礎,中國式過馬路的本質問題就是打擾了別人。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打擾別人的嚴重性,否則治理中國式過馬路更像是治標不治本。

還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句話對嗎?這是道德被捆綁,難道幫助人就要回報,還必須加倍回報?

這就是當今社會要討論的問題,當幫助別人成為責任,是文明程度的提升。

我授之他人恩惠,無求回報,是自己願意,應該做的。如果倡導回報,甚至追求回報,不是施恩,那是投資。始終是狹隘的自身利益經營,嚴重的會演變成利益集團的利益交換。

相似的情景:「喂不熟的狗!」。顯然是權利者、資源掌控者的話。你需要奴隸,你要求有可奴役的人,問題是怎樣做狗?這就出現了「恩重如山」,那就是還不完的恩情,當狗償還?

社會需要進步,要求高回報的東西,有時就是赤裸裸掠奪。當幫助別人是無償的,也不要給接受幫助的人帶來壓力才愛心,才是社會的進步。

總之,我國急待提高民族素質,有了好的應用型文化,國家的發展阻力也就會降低。

與中國文化如何擁抱更廣闊世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