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

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

發布時間:2022-12-24 18:02:24

『壹』 校園文化是圍繞什麼主題進行設計的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並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

『貳』 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1、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規范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集成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於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

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扎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准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

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2、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

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

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既放鬆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周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支持團隊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動,並鼓勵結合實際創新活動形式。

強化課後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類型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

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還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切合各地實際,

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反對形式主義。

3、重視校園綠化、美化和人文環境建設。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熏陶。

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辟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干凈、整潔、美觀、有序。

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

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製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

繪制、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增強愛家鄉的情感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有條件的中小學要發揮校園廣播站、電視台和網路的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

(2)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擴展閱讀

1、物質文化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將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將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將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將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

校園物質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硬體,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2、精神文化

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繫上,展示於校園生活各個角落,包括學生們在路上的行走及行為規范等。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著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使每一位校園人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發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

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

(3)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

要抓好校風建設首先必須抓好教風建設(包括工作作風建設),因為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

只有在幹部職工中樹立起實事求是、艱苦奮斗、勤政廉政、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工作作風和在教師中樹立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治學嚴謹、認真負責、耐心細致、開拓進取的教風,

才能引導和促進勤奮學習、積極向上、嚴謹求實、尊師重教、遵紀守法、舉止文明的優良學風的形成。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4)學校人際關系建設。學校人際關系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系、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

3、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

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叄』 什麼是校園文化建設,都包含哪些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二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三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肆』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這里主要談談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余文化、輿論文化、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校園文化建設應從以創建優美校園為主要內容的物質文化入手。
2.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培養「四有」新人這個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3.加強課余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4.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5.創造和諧人際關系,優化人際環境。

『伍』 校園文化建設是什麼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三是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

『陸』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哪幾個方面

1、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有理想有夢想,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形成良好的大學校園文化。

2、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為終極目標,服務於高校的人才培養。

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注意頂層設計,堅持科學性與方向性、主導型與多樣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中國夢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把正面的教育內容通過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有效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高校校園文化通過校園環境中人們共同的觀念追求、價值標准、行為規范,不斷影響和作用於大學生群體,從而實現教育人、服務人的功能。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既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6)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柒』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7)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擴展閱讀: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

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捌』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幾個方面

主要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校園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繫上。
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比如學生會成員嚴格要求成績占班級名詞的前50%,各組織之間團結合作等等。

『玖』 如何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和特色建設

一、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校園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學校內影響和制約師生活動和發展的各種文化因素總和,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個性的體現,它對啟迪學生的智慧、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個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二、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一) 校園環境文化建設
1. 優化校園外部環境
各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對學校的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
校的校園環境,使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特色的顯性標志,使他人一走校園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特色文化氣氛。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的校園環境讓人賞心悅目,除了做一些必要的綠化外,校園環境規劃還要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學校可以增加閱報欄、宣傳櫥窗、板報等設施;加強圖書室、閱覽室、陳列室的建設;教學樓、辦公樓懸掛或張貼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充分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及辦學理念。學校還可以推出「讓每塊牆壁都會說話」 的系列活動,向全校學生徵集學生名言,讓學生結合學校特色,寫出自己的格言,並將其中的佳作和作者的照片,製成標牌(如百勝中心校),固定在校園醒目的地方,使學生深受激勵並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還可將學生優秀的書畫作品懸掛在走廊的牆壁上(七校、三校等)。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學生個個當楷模的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
優美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物質設施的人文裝飾、溫馨提示,使校園充滿了物與人對話的鮮活氣息。鑒物增識,啟迪著學生的心智;潛移默化,感染陶冶著每學生情操。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我認為班級環境文化建設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載體和平台,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
教室布置要體現班級特色,有藝術氣息。各班牆上可以懸掛由自己設計、製作的班風、班級格言,還可以設置壁報、藝術角、圖書角等。在班級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班歌的譜寫,班風、班級格言的徵集,班規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會的設計……學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增知識,長才幹,明道理,在營建過程中凝聚人心,形成集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班級的目標內化為自己的追求和行動,一旦發現自己和班級的進步,獲得成功喜悅,就會更熱愛自己的班級,向著更高的目標攀登。
(二) 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的精神領域。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精神動力。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和素養,而表現形式則是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產品。在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過程中,如何加強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⒈ 構築發展願景。校長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來構築發展願景,激發師生進取精神。校長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對學校的遠景、使命、組織結構進行思考,把構築學校發展願景貫穿於學校管理的全過程,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校長要凝聚人心,調動集體智慧去實踐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圍繞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上下功夫,在優化教學教育管理上做文章。教師擬訂自身專業發展計劃,學生確定成材目標,把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成材結合起來。
⒉ 策劃發展思路。學校管理者要用自己學校的辦學信念來規劃學校發展藍圖。要在認真分析已有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確立學校的發展規劃,理清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具體策略。比如藺市小學利用美心集團以及古鎮資源優勢、學生藝術特色摸擬空間等優勢,提出了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以模擬教育為特色打造特色學校,同樂中學結合獨特的「以南方早熟梨為主的瓜果菜種植新發展模式」,開發鄉土教材,提出了學校的綠色教育辦學思路。我們的學校要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資源優勢,在創建優質教育的同時來打造特色學校,使辦學體制更具生命力。
⒊ 塑造共同價值。學校要通過人本化的學校管理、個性化的學生評價、書香型的學校塑造來演繹和建構「激揚生命」的學校精神文化。「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讀書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教師讀書、學生讀書、師生共讀、親子閱讀是校園讀書活動的主要形式。讀專著、賞名著、頌經典、寫反思成為教師們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學校可以開展讀書筆記評選活動,每學期要求教師認真閱讀相應篇目,每人撰寫讀書筆記,學校組織優秀讀書筆記評選。學校校長應是讀書的帶頭人。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從經典誦讀到名著欣賞,從故事賽、演講賽到情境劇、課本劇的表演,從手抄報、書畫的展示到讀書心得與感悟,讓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讀書活動成為學生一種幸福快樂的體驗和享受。如開展「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展家校攜手營造書香家庭,通過書香家庭建設讓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家庭中開展讀書活動不僅能改變家長的觀念,促進家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使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而且可以推動家庭教育、社區文化建設。
⒋ 依靠科研引領。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它要培塑的是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和學校的精神。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需要專家的引領。通過科研引領,可以使文化建設建立在一個較高的平台上,把全體行政人員、科研骨乾和教師骨幹推上了科研第一線,逐漸再進行全員推動。
⒌ 完善物質文化。學校文化作為精神的東西,它又需要通過學校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的東西表現出來:學校的校舍建築、校園規劃、校園雕塑、園林綠化、交通道路等物質的東西都要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前面在環境文化建設中談到過),各校要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的培育創造物質、環境條件。要做到科學規劃學校基本建設,合理配置設施設備;充實教工閱覽室、活動室內容,認真規劃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媒介,充分利用、發揮學校設施設備的育人功能,使每一株花草、每一塊磚瓦、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發揮校園廣播站、閉路電視、學校影劇院和校園網的育人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分析調查我校學校環境建設現狀,針對當前環境建設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並實施到位;開展校史研究,不斷挖掘學校底蘊、拓展學校的內涵;提煉學校特點,建構學校特色,創設能夠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不斷提升學校形象。
⒍ 規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為特色學校精神文化培育創造執行、管理方面的條件。根據學校師資構成,科學規劃學校組織結構,合理配置各處室、各條線組成人員,完善學校組織制度;根據學校崗位工作需要,明確各處室、各條線教職員工崗位職責,完善學校崗位制度;根據學校發展目標和崗位工作的需要,加強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工作的考評,完善學校考評制度;根據考評結果,對各處室、各條線、各崗位教職員工實施獎勵,完善學校獎勵制度;創立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機制,建立由行政領導、教職員代表和學生代表組成的監督隊伍,切實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在規范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制度的規范性、連續性、導向性研究,做到「全員參與」制定製度、「靈活具體」執行制度;積極滲透「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理念,注意對師生員工進行「制度意識」的培養、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在現實中我們看到,有的學校雖然制定了若干規章制度,但很可能由於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沒有運用科學發展觀統率自己的發展戰略,從而使這些規章制度缺乏「文化」內涵,如某些學校經常出台一些「土政策」,既沒有體現科學發展觀,也不體現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甚至還有違反國家政策和法律的現象,這就是「沒文化」的表現。
⒎ 關注行為文化。各校要為現代學校精神文化培育提供行動、動力方面的條件。一是提升領導藝術,規范教育行為,使管理者成為負責任、能力強、有遠見卓識的「道德型領導」和「目的型領導」;二是規范教學行為,規范年級組、教研組活動,強化教學研究和管理,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校本培訓新形式,建立以老帶新的「青藍結對」機制,創辦「青年教師沙龍」,舉辦「青年教師大比武」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繼續推進科研型教師群體的培育,努力構建更加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鼓勵教師申報科研課題並進行研究;四是在學生中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文娛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會和藝術節;五是充分利用好各種節日,結合學校特色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六是充分利用好學生社團,根據學校特色開展好社團活動。
⒏ 建設學生文化。學生文化是學生學習、活動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一所學校,若能把學生的學業與學生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便會有力地推動學風、校風和校園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諸多學生,盡管智力愛好性格情趣有異,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為,往往能產生極大的凝聚力與榮譽感,使校園內的生活更為和諧輕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發揮,個性愛好也能得到發展。為此,要重視學生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學生文化積極作用,讓文化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一方面要重視學生物質文化的建設。打破牆壁的靜止,讓牆壁說話,布置學生的美術作品、書法作品、小製作、小發明、文學作品、電腦作品等;搭建科技實踐平台,引導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電腦製作、精品製作等,並進行參觀與比賽活動。另一方面重視學生精神文化的建設,活動是有效的教育途徑之一。在學生中組織演講賽、辯論賽、徵文賽、誦讀節、藝術節等,引領學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娛樂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潛移其品性、培養其情操、塑造其靈魂的文化氛圍,充滿到學校的每個角落。
⒐ 創建教師文化。一是要為教師提高自身文化素養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一定的物質條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給予優秀教師充分的鼓勵,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二是加強專業實踐的參與式培訓、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讓教師在具體化情境中提高教師追求事業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覺研究教學行為規范等。三是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給教師創造機會,增加機遇,讓其才能得以展示,如設置優秀教師個人工作室、編印出版教師個人研究文集等,重視對反映學校發展進程的校史資料的各種文書資料、聲像資料的搜集與歸檔工作,為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等錄制有關音像資料。四是倡導教師新的專業生活方式。如鼓勵教師集體教研和體驗交流,堅持教學日誌和軼事記錄、整理,建立專業成長檔案袋等。使教師成為「重精神、不計較名利、以學習者自居、對人有信心、樂於助人、擇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緒穩定、自律自強、有使命感」等10項特質「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個人能夠在自覺的層面上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創學校管理文化的新亮點。
⒑ 培植團隊精神。先進的理論如果沒有必要的普及,就不能植根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因此,學校要贏得長遠發展,必須要依靠整個教師團隊的精誠合作。一個優秀的團隊必定是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合作的集體。要老師們全面參與,要取得他們的認同,並轉化為自覺行動,首先必須共同學習。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知道這是什麼,要做什麼,進一步還可做什麼。在共同的學習(普及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理性層面的思考。通過經常性地學習、反思,使教師的思想統一到學校的共同價值觀的追求上來。然後再通過對年級組、備課組、辦公室等進行捆綁式評價方式,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
11. 開展三風研究。學校要對自己的校風、教風、學風展開研究,反思過去的校風、教風、學風的成因,根據現在的辦學理念重新「度身訂制」自己的「三風」,更好地加強「三風」建設;探討現代學校精神文化與社區文化、鄉土文化的關系,揭示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
12. 利用課堂滲透。將教學作為學校精神文化建構的基本形式,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在學校活動中所佔的時間最多。就學科教師而言,有善於邏輯理性思維的數學教師,又有激情洋溢極富人文情懷的語文教師、關懷備至的生活教師,更有精於管理的教導主任甚至宏觀決策的校長等。所有教師有著共同的責任,卻又各有不同的學科優勢和專業技能以及文化素養。他們可以在各自的課堂中滲透學校的辦學理念,嘗試探索與辦學理念相一致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煥發活力。如果能形成統一的合力,那麼教學對學校精神文化的建構無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三) 制度文化建設
科學的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保障,其潛在的功能無疑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必須建立一個凸現本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有文化特色的規范、高效、完整的組織管理系統和制度。學校要創新有利於師生、學校健康發展的招生管理、學生管理、教師管理、教學管理、後勤管理等各項制度,如規范學生先進評比方法和德育教師先進評比方法等,使各項活動有章可循,在一個有秩序的氛圍下良性開展。學校的各項制度要匯編成冊,並有制定或修訂規章制度的程序性制度。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體系,依法規范學校的決策體制、完善決策過程和工作規則,實現決策的程序化、科學化,特別是重大問題決策的民主化。
2、建立和完善黨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制度;堅持和完善教代會民主管理制度,按照規定開好教職工代表大會;中學要重視團代會、學代會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實執行校務公開制度,不斷擴大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3、進一步加強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各項制度建設,修訂《黨委會議議事規則》、《校長辦公會議議事規則》、《行政會議議事規則》、《教代會議事規則》、《校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4、建立和完善學生管理制度、學生組織規范、學生行為規范和各類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制度文化在育人和高雅行為養成中的功能。如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條例》、《日常行為規范條例》等,發揮規章制度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規范、激勵和導向功能。
5、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匯編而成的《教師手冊》,並以此作為處理校內各項工作的依據。
6、加強法制教育,做好普法宣傳教育工作,增強廣大師生的制度意識,倡導依法辦事、按規則辦事。
(四)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學校精神、價值觀和辦學理念的動態反應,是校園文化在師生身上的具體體現,主要指師生的行為習慣、生活模式、各類群體(社團)活動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校風、學風等。行為文化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良好載體,全員參與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從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樹立嚴謹務實、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讓全體師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行為文化建設中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行為文化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構建價值理念體系,利用先進理念引導行為
當學校經過凝煉提升出學校文化理念之後,往往還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宣傳貫徹這些文化理念,進而潛移默化地通過這些理念來引導師生員工行為。要想使師生員工的這些行為深深紮根,還需要輔以必要的培訓引導。學校對文化理念的培訓和宣傳應立足於師生員工的日常行為,用理念引導行為,用行為詮釋理念,以避免師生員工聽時感慨激昂、回到崗位時依然我行我素的空洞抽象式的培訓。理念宣傳的形式要務求豐富多彩,確保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理念形象化。
⒉ 管理人員率先垂範,引領師生員工行為。每個師生員工都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一個預期。比如,學校提倡一種行為,如果是某個員工的話,他是不敢或不願去違背的,但當他看到管理人員沒有遵守這項規定的話,以後遇到某種情況,他也會嘗試著去侵犯制度的權威,直至無所顧忌地去違反制度為止,因為從管理者那裡已經找到了可以違反的理由。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在的學校中表現非常明顯。如某校辦公室牆上明明張貼有一個規定:「辦公區域不許抽煙,違者罰款50元」,但是教師們依然是一手拿煙卷,一手抓滑鼠。究其原因,原來是副校長帶頭開戒,大家也樂得跟隨領導步伐了。
3、以行為規范化為重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規范體系包含學校整體行為規范、學校道德行為規范、高層領導行為規范、中層管理人員行為規范、基層師生員工行為規范和禮儀規范等。通常而言,師生員工對行為文化有一個由認知到認同再到自覺實踐,由不自覺到自覺、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
4、以制度強化為保障來塑造行為文化建設的環境。學校需要通過建立、健全和完善相關制度,構建起既有激勵又有約束的良好機制,發揮制度機制對行為觀念、行為實施的正向激勵與負向警戒作用,從而激勵師生員工開展學校崇尚的行為活動,營造行為文化建設的良好環境,不斷推進學校行為文化建設。
⒌ 設計並推行標准化行為模式。標准化行為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基於管理流程的行為模式標准化,一種是一般行為的標准化。標准化行為的推廣是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期間必然會受到不同方面的干預,學校應該排除眾難將之堅持下去,並將之轉化為師生員工自覺性行為。
⒍ 樹立不同崗位優秀模範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師生員工行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曾經唱響在我們心中,他用自己的真誠行動感染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將愛的幫助不斷傳遞;王進喜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無私奉獻,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鐵人精神就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生活中同樣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典型模範,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推動著人們行為不斷地改善。在我們建設學校行為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充分重視到榜樣的作用。在學校不同崗位樹立起優秀的典型模範,通過對模範事跡的宣傳來激勵師生員工、感染師生員工,推動師生員工行為的改善,促進學校行為文化的提高。同時,學校還可以把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發生的感人事件集結成書,以便於師生員工學習,變無形為有形,使傳承的力量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特別需要提示的是:行為文化的建設,要充滿人性的尊重與理解,要善於把握和利用階段性、突發性時機。比如,文化建設的形式和內容要符合師生員工學習的特點、符合本校的特點和本校員工構成的特點。而學期、學年度和學校重大活動的階段始末,社會、家長與學校內部的突發事件,都是傳播理念文化、建設行為文化的最佳時機。
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實踐和思考的問題還很多,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思想重視、大膽探索、不斷實踐、及時總結。那麼,我們的特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必然會不斷躍上新的台階,素質教育也一定會在新時期不斷深化。

『拾』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1、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2、校園文化有哪些。

3、校園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4、校園文化的內容主要是。

5、校園文化是由什麼構成。

6、校園文化屬於什麼文化。

1.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2.物質文化: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3.制度文化: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4.精神文化: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5.學校: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

6.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

7.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承擔著對社會輸送人才的職能。

8.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9.學校主要分為五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

閱讀全文

與校園文化設施圍繞什麼展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