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方對酒的研究最早是什麼時候
而被稱為西方文明搖籃的希臘地處巴爾干半島,三面環海,境內遍布群山和島嶼,土壤相對貧瘠,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谷類作物產量低,僅能滿足食用,很難有富餘的用來釀酒。而更喜歡沙礫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對地中海式氣候的適應性而在希臘廣泛種植,葡萄酒滿足了西方人對酒類的需求。
西方最早涉及到酒文化的傳說,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他是古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產生酒神崇拜。他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古希臘人對酒神的祭祀是秘密宗教儀式之一,類似對於德米特爾與普賽芬妮的艾琉西斯秘密儀式。在色雷斯人的儀式中,他身著狐狸皮,據說是象徵新生。而專屬酒神的狄奧尼索斯狂歡儀式是最秘密的宗教儀式。
俄耳甫斯教與色雷斯傳統是有關聯的,傳說該教由色雷斯王與繆斯女神之子、英雄和游吟詩人俄耳甫斯創立,為一種出現於公元前8~6世紀的秘傳宗教。相傳俄耳甫斯最終在一次祭奉酒神的儀式上遇害,屍體被撕裂成碎片。俄耳甫斯教十分強調軀體死亡後的因果報應和靈魂轉生。在其神秘祭禮中,往往以動物代表神的形象,信徒撕裂動物而活剝吞食,諭示著將神體攝入自身,從而獲取神性。但另一方面,俄耳甫斯教又力主節制飲酒、肉食及性行為,亦即通過某種程度的禁慾而對粗野的酒神崇拜作以一定的改良。
近代葡萄酒之父,巴斯德,巴氏消毒法。
❷ 外國酒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已經開始大量地釀造和貯存葡萄酒
❸ 西方酒的起源
相信去過酒局的人都不會對敬酒陌生,無論中西方都有其敬酒的禮儀,而對於中國我們的敬酒禮儀大家多少都會知道一點,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西方敬酒文化,西方敬酒碰杯文化來源於哪裡?
西方酒文化 原來西方敬酒碰杯的起源於這里
據說,敬酒這種習俗初起源於試毒。當兩個人拿起酒進行碰杯的時候,兩個杯子中的液體都會濺出來一些,並灑到對方的杯子中去;如果其中一個杯子中有,碰杯之後,由於液體進行了交換,喝酒的雙方都會受到的感染。因此,敬酒碰杯可以作為一種防止下毒的方法。當然,這只是一種有趣的傳說,敬酒的真正起源並非如此。
現在已經很難考證敬酒到底起源於哪個時代和哪個國家,只知道它在史前就已經存在了。很多古代社會都有敬酒的習俗。古希臘人在祭神時,就會向神敬酒,也會為慶祝各自的健康而互相敬酒。在《奧德賽》(Odyssey)史詩中,尤利西斯(Ulysses)就曾向阿基里斯(Achilles)敬酒,預祝他的健康。古羅馬人也養成了為健康而敬酒的習慣,其參議院甚至頒發了一條法令,規定所有人在進餐時都必須為奧古斯都(Augustus)的健康而舉杯慶祝。雖然敬酒的初起源已不可考,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人們之所以敬酒是為了向神祗或者自己所尊敬的人表達崇敬之情。
關於敬酒的這兩種說法,你更相信哪一個呢?雖然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敬酒碰杯禮儀傳下來了,我們就要去傳承它,在酒桌上學會敬酒禮儀對你還是有好處的,畢竟禮多人不怪。
❹ 中西酒文化差異的比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隨著中西方交流的擴大,世界漢語熱的逐漸興起,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酒」作為一個既傳承歷史有通向未來的道具是一個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進行酒文化的差異研究對中西交流交往有很大的幫助。本文主要論述中西方酒文化之間的差異,望能對漢外跨文化交際起綿薄之力。
一、前言
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由於人們所生長的社會環境不同,他們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宗教信仰也不一樣。而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很容易造成人們對具體的某一事物的理解不一樣,並由此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和寓意。飲酒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文本化現象, 世界上不論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酒文化」。本文主要論述與「酒」有關的一些食物行為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確切的講就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比較。
二、中西酒文化淺層比較--物質酒文化
(一)中西方對酒的偏好不同。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人們偏向於選擇以糧食為原料所製造的白酒和黃酒作為正式場合的飲品。如中國政府在宴請外賓的時候,中國茅台或五糧液等國內高級白酒絕對是主打飲品。隨人近年來,啤酒在中國的市場漸漸擴大,平常聚會人們都會選擇啤酒來調節酒桌氣氛,但是,在稍微正式的場合,人們會默契的白酒來選擇這一功能。例如在一對新人慶祝結婚之際,為適合不同人群的需要,賓客的桌上一般會有白酒,啤酒和飲料;而新人敬酒時所用的就則是白酒。在西方,毋庸置疑,以葡萄為製作原料的葡萄酒和白蘭地等酒深受西方人士的喜愛。不論平常調節氣氛,驅寒取暖,朋友小聚或是在正式場合的宴賓,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葡萄酒。葡萄酒也成了他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調劑品。
在一開始,人們對酒的選擇是沒有清香的。人們釀酒時就是隨手取物。葡萄酒,顧名思義,以葡萄為原料所製造的酒。而中國的白酒或黃酒則是以糧食為原料製造出來的。葡萄酒喝白酒的出現甚至於他們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與自然文化環境有關。中國古代人們集中居住生活的黃河流域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適合高粱和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生長。中國人民選擇糧食作物作為釀酒原料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以歐洲大陸為主的西方,特別是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氣候區的氣候及地形都非常適合葡萄的大面積種植。時間一久,人們對酒的選擇形成了一種偏好。自然低級環境加上文化的傳承,即自然文化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促成了中西方人們對酒的不同偏好。
(二)酒器的不同
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人們對於酒器都是相當重視的。飲酒時所用的酒器的精美與適宜程度與人們對酒的重視和愛好程度有關。酒器文化作為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歷史悠久,千姿百態,值得我們對其認真研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酒器製作材料,製作工藝,形狀以及功用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據《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06氣)中《古代的酒器》一文介紹:「在我國古代,酒器通稱為『尊』外,還有「壺」、「爵」、「角」、「獻」、「杯」、「盞」、「危」、「彝」、「鹵」、「盅」、「擊」等各種各樣的酒器。每一種酒器都有自己的功用,形狀不一。據安井考,小田切,成章戶和琢昭等人的研究,酒器的形狀和酒類風味有很大的關聯。因為不同形狀的酒器容易使得酒與舌頭的接觸面積不一樣,且口中所含酒量亦會受到影響,故酒的味道與酒器形狀也有關系。這也是西方人選擇不同形狀和材料的酒器來盛不同的酒的緣故。
如「壺」是一種長頸、大腹、圓足的酒具,也來用來盛水。爵是「專門用來溫酒的器物,下有三足,可以架於火上」。角「為飲酒用具用,口呈兩尖角形」。獻「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形似卧置的牛角,長方圓足,有蓋,多作獸形,獻常被用做罰就用」。杯「是用來盛放羹湯、酒、水的器物,橢圓形,常以玉、銅、銀、瓷等質料製成,小杯為盞,盅」。酒器按其製作材料又可分為陶器,銅器,漆器,瓷器,象牙器,金銀器,玉器及玻璃器等。
而西方國家的酒器也有很多種,確切的說是他們喝酒的玻璃杯分工明確。雖說西方酒杯的使用有一項通則,就是不論喝紅酒還是白酒,都必須使用透明的高腳杯。透明的高腳杯適宜人們喝酒的時候做到真正的品酒,不僅品其味,更做到觀其色,聞其香。杯子在拼酒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只有使用正確的杯子,酒的特性才能被顯露無疑。每一種酒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杯子。如雞尾酒,白蘭地酒杯,香檳淺碟杯,酸性酒杯,白葡萄酒杯等。
毫無疑問,西方國家對於酒器的重視絲毫不亞於中國。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酒器種類繁多不僅僅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更是由於封建等級制度的需要,通過不同的酒器來代表不同身份。酒器和古代官服一樣被分成三六九等,打上了等級的標簽。不同人使用不同的酒器,酒器的存在完全就是為了辨別和突出喝酒之人的身份。
三、中西酒文化的深層比較--精神酒文化
(一)關於喝酒的禮儀
中西方酒文化中關於喝酒的禮儀有很大的不同。筆者覺得,喝酒禮儀的最大的不同在於勸酒。一群中國人在一起喝酒的場面絕對會比一群西方人在一起的場面熱鬧。因為中國人善於勸酒,非逼著別人喝不可,甚至似乎有把別人灌醉的勢頭。這不僅體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更與中國人的集體思維有很大的關系。在電影《手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嚴守一把他的女朋友沈雪帶回河南老家,老家的親朋好友硬逼這沈雪喝酒,一喝連喝三碗,不喝就是不給面子。沈雪很驚訝,嚴守一出來解釋說這是因為以前老家窮,好不容易有了酒要讓給客人先喝,客人喝足了才能自己喝。
勸酒作為敬酒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歲月中慢慢形成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在西方國家是完全看不到的,也往往不被西方人士說理解。西方國家的人民強調民主和自由,從不幹涉和強迫別人。他們聚餐喝酒的時候全憑自由和自主,想喝就喝,不想喝酒不喝,想喝多少和多少,能喝多少和多少,不需要客氣和客套。中西的差別就在這里。中國人在喝酒的時候說喝不下,不能再喝了不一定真的不能喝,主人也就殷勤勸酒,以示尊敬和誠
意。而西方人在喝酒的時候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他們說不能喝了,主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勸酒的。
除了勸酒之外,中國人還講究敬酒。這敬酒也有一套規矩,不能輕易違背。如得主人先敬客人,客人才能回敬,之後才是客人之間互相敬酒。主人敬客人也得先老後幼,身份尊貴的先敬。整個敬酒都特別有規律,並且互動性很強。而西方人在一起喝酒,以party為例,大都是主人先敬客人,感謝客人的光臨,希望大家玩得愉快之外,其餘時間都是可人自己找伴侶喝酒聊天或自斟自飲。同樣,因因為中國中國傳統文化和思維和影響,大家再碰杯時都會以示謙卑,盡量做到自己的杯子位置比別人低,最好是自己的杯口與別人的杯肚在同一水平線上。主人在敬完酒之後還應該幫客人把酒給滿上,倒酒的時候要注意不溢出為准,越滿越好。西方人喝酒重在品酒,倒酒一般只倒杯子的四分之一,這樣可以在杯中輕輕搖晃杯中之物,便於觀察酒的顏色以及辯聞酒的香味,做到全方位的品酒對於碰杯。對於碰杯,西方人更不會為了要表現自己的謙卑而特意是自己的杯子低於對方。西方人看到一桌中國人在一起乾杯敬酒時爭相把自己的杯子往低處壓--不讓自己的杯子過於「張揚」的行為估計也是滿心的詫異和不理解。
除此之外,中國人喝酒還有遠近親疏的差別,話說,「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兩個至交好友,見了面,二花不說,「一切盡在不言中」,以酒寄情,不需要任何的語言表達,情感已經融入雙方的酒杯中,不論豪情還是柔情,都隨酒入腸千回百轉。不論中國人還是西方人,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大都是出於聯絡感情和交際的需要。尤其是在中國,誇張的講,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吃出來和喝出來的,事情的最後拍板大都在酒桌上。故此,中國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酒桌文化。
一般來說,中國人喝酒為喝得盡興都強調「不醉不歸」。拼酒劃拳在平常的聚會宴會上是很容易見到的現象。這同樣源於中國人的集體思維以及古代中國物質的匱乏。與中國人「不醉不歸」所不同的是西方人一般不喝醉,他們全憑自覺喝酒。沒有人勸酒,全靠自己意志。除了那些所謂貪杯的人,其他人都會控制好自己飲酒的量,不認自己失禮與他人面前而中國古人醉酒誤事誤已,千古留名的典故在歷史上則不勝枚舉。
(二)酒的精神內函。
自杜康釀酒以來,酒就在中國人的生活里扮演著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中國文人那裡卻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就深深的侵潤著中華千古文人的血脈和精神。中國的文學史,文化史可以說是蘸著酒寫成的,透著酒香,散著酒味。
第一,就是他們感情的寄託。就這種物質可以加速人體的血液循環,使人更容易沖動,感情更容易爆發。文人飲酒正好是這一功能發揮到極致,平常壓抑在心中的感情在飲酒後都化作文思泉湧而出,滔滔不絕。古人常雲:「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這個意思。杜甫,辛棄疾,李清照等大家都擅長以酒抒情,借酒抒意。
第二,酒是他們避世的途徑。魏晉名士以酒避世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酒作為他們避世的途徑比之後人為入世而走的中南捷徑有過而無不及。阮籍,嵇康,陶淵明他們個個為了躲避現實的沉重和不堪,或希望在酒中尋找一個別樣清明的世界,都不約而同的選擇酒來實現這一願望。雖說如此,可借酒消愁,愁更愁,他們依舊在半醉尤醒中痛苦掙扎,欲罷不能。
第三,酒還具有世俗功利之效用。酒酒常被拿來用作錢行、壯膽之物,如送別時,人們選擇用酒來愈發離愁別意,或展望離別後的生活。「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便是此中的典型。更者,「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酒的功利性甚是明顯。
而對於西方人來說,酒更多的卻是個人愉悅感官舒緩精神的一種物質。正如他們對酒氣的選擇是從如何更好的品酒來出發一樣。他們沒有把過多的東西賦予酒,利用酒來抒情達意。
四、結語。
中西酒文化的差異源遠流長,自有人類始,自人類釀酒始他們的差異就已經註定存在了。面對世界日益交融一體,世界人民日益交流頻繁的趨勢,就這個人與人的橋梁也已經成為民族和國家之間的橋梁。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助於漢外跨文化交際的發展,有助於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更有助於中外人民的交流溝通。
❺ 人類最早的酒是什麼東西方飲酒文化有什麼差異
人類最早喝的酒,是兩種不同的酒:葡萄酒和米酒。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東方的詩仙李白這樣以不愧天為己任的去愛酒;這位斗酒詩百篇的嫡仙在酒給的靈感下,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沒有葡萄酒的日子就如同沒有陽光」,西方的葡萄酒之父巴斯德更是把葡萄酒比做賜予萬物生命的陽光,很難分出李白和巴斯德誰對酒更熱愛一些。對酒的喜愛雖然相同,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卻造成了中國人和西方人欣賞酒的角度有所不同,也就延伸出中西方酒文化的種種不同。
一、酒種的不同
中國的酒文化淵遠流長,雖然歷史最長的當屬黃酒,但最能代表中國酒的莫過於白酒了,從某種角度可以說中國的酒文化酒是白酒文化。因為在中國的諸多酒種中,她歷史悠久、工藝成熟、至今為止仍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蒸餾酒。中華文明產生在黃河流域,這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很早成為農業大國,早在一萬多年前中國就與西亞、中美洲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三個農業中心。中國五穀類糧食產量大、品種多,糧食在滿足了人們食用的功能,還有剩餘,這為糧食釀酒奠定了基礎。
而被稱為西方文明搖籃的希臘地處巴爾干半島,三面環海,境內遍布群山和島嶼,土壤相對貧瘠,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谷類作物產量低,僅能滿足食用,很難有富餘的用來釀酒。而更喜歡沙礫土壤的葡萄,以其耐旱性和對地中海式氣候的適應性而在希臘廣泛種植,葡萄酒滿足了西方人對酒類的需求。
二、飲酒禮儀的不同
從飲酒禮儀上來看,中西方的酒文化有大差異。仔細琢磨,可以發現這樣的一個規律,中國人飲酒重視的是人,要看和誰喝,要的是飲酒的氣氛;西方人飲酒重視的酒,要看喝什麼酒,要的是充分享受酒的美味。
中國的飲酒禮儀體現了對飲酒人的尊重。誰是主人,誰是客人,都有固定的座位,都有固定的敬酒次序。敬酒時要從主人開始敬,主人不敬完,別人是沒有資格敬的,如果亂了次序是要受罰的。而敬酒一定是從最尊貴的客人開始敬起,敬酒時酒杯要滿,表示的也是對被敬酒人的尊重。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敬酒要主動敬酒,而且講究的是先干為敬。而行酒令、劃拳等飲酒禮儀,也是為了讓飲酒人喝的更盡興而應運而生的。顯然,中國酒文化深深的受中國尊卑長幼傳統倫理文化的影響,在飲酒過程中把對飲酒人的尊重擺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而西方人飲用葡萄酒的禮儀,則反應出對酒的尊重。品鑒葡萄酒要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調動各種感官享受美酒。在品飲順序上,講究先喝白葡萄酒後喝紅葡萄酒、先品較淡的酒再品濃郁的酒、先飲年輕的酒在飲較長年份的酒,按照味覺規律的變化,逐漸深入地享受酒中風味的變化。而對葡萄酒器的選擇上,也是圍繞著如何讓拼飲者充分享受葡萄酒的要求來選擇的。讓香氣匯聚杯口的鬱金香型高腳杯、讓酒體充分舒展開的潷酒器、乃至為掌握葡萄酒溫度而為品飲專門設計的溫度計,無不體現出西方人對酒的尊重,他們的飲酒禮儀、飲酒文化都是為更好的欣賞美味而制定的。
三、飲酒的目的不同
在中國,酒常常被當做一種工具。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知心而寓之酒,人們更多的依靠飲酒而追求酒之外的東西。青梅煮酒是為了論證誰是英雄;杯莫停的將進酒,為的是與爾同消萬古愁;竹林里狂歌的七賢,為的是借酒避難。酒在中國人眼裡更多的是當作一種交際的工具,所以在中國的酒文化中缺乏對於酒本身進行科學而系統的理論分析和品評,更在意飲用他後帶來的美妙作用。
在西方,飲酒的目的往往很簡單,為了欣賞酒而飲酒,為了享受美酒而飲酒。當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際的功能,但人們更多的是追求如何盡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比較中西方酒文化,可以發現,酒文化之間的差異其實就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的大寫意式的發散思維;西方人則是工筆素描式的直線思維。
❻ 中西方酒文化
在我們中國,酒的產生有一段很長的歷史。原始部落的中國先民們發現採集的野果發酵後流出了一種有著特殊氣味的水。人們發現這種水很好喝,於是中國的釀酒文化產生了。那個時候的酒是沒有被過濾的,人們通過碗來食用酒。到了夏代,國王杜康親自造酒。中國人從那個時候開始創造不同的酒並且製作了許多不同的酒杯。西方最重要的酒是葡萄酒,史跡認定葡萄酒在一萬年前從埃及流傳到希臘,之後又流傳至了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法國的普羅旺斯以及西班牙沿海地區。在尼羅河出土的陪葬物品表明早在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就開始栽培、採收葡萄並釀制和飲用葡萄酒。
中國的酒種類不算很多,主要分為白酒、黃酒、果酒和葯酒。白酒因為原料和生產工藝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與風格。白酒酒精含量較多,而質量優良的白酒,在色澤上應是無色透明,瓶內無懸浮物,無沉澱現象。黃酒喝起來潤喉舒暢,適合長期貯存,有儲藏越久越香醇的特點,酒精度較低。黃酒有一定的營養價值,有時甚至可以作為中葯的成分。在烹飪菜餚的時候,黃酒是一種調料,可以有效的去除魚肉的腥味。黃酒是我國南方人民以及許多亞洲國家喜愛的酒類。葯酒通常用白酒配上各種中葯材和糖料經過釀造或浸泡製成。葯酒主要分為兩類,有一種是用於滋補身體的,還有一種是利用酒精提取中葯材中的有效成分,來提高葯物的療效,這種酒是真正意義上的葯酒,大多都是在葯店出售。
西方的酒種類很多,其中伏特加和金酒酒精度數較高,伏特加是俄羅斯傳統的酒精飲料,通常以穀物和馬鈴薯作為原料,再經過蒸餾、過濾,使人感到烈焰般的刺激。金酒又被稱為杜松子酒或琴酒,原產自荷蘭,在英國大量生產後聞名於世,經常被用來製作雞尾酒。冰酒是在氣溫較低時,使用葡萄樹上自然冰凍的葡萄釀制的葡萄酒。它產生於兩百多年前德國發生的一場雪災。當時的釀酒師為了降低損失,將冰凍的葡萄壓榨後按傳統的方法發酵釀酒,他們意外的發現酒就像蜂蜜一樣甘甜,於是將它命名為冰酒。威士忌原產自蘇格蘭,由大麥等穀物釀制,本來是作為驅寒用的飲料。威士忌有許多傳統產區,比如蘇格蘭、愛爾蘭、美國以及加拿大,它們生產的威士忌酒口感各不相同。啤酒幾千年前被現在中東地區的人民釀制而成,啤酒種類繁多,口感也非常多,而酒精度都很低,現在全球許多人都喝啤酒。白蘭地以水果為原料,再經過發酵、蒸餾、儲藏後釀制而成。我們所喝的白蘭地大多是由葡萄釀制而成,而其中又以法國的白蘭地最為著名而又優質。葡萄酒是用葡萄為原料釀制的一種果酒,酒精度要比啤酒高,而又遠低於白酒。葡萄酒營養豐富,保健作用明顯。有的人甚至認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衛生的飲料之一。醫學研究發現經常飲用葡萄酒可以保護我們的心臟和血液。葡萄酒有很多種類,可以按照酒的顏色、含糖量、酒精含量以及釀造方法等來區分。
在西方因為酒的不同,酒杯的種類也有許多鍾。這些酒杯通常是玻璃製品,講究透明,因為這樣更能觀察出酒的檔次高低。西方酒器輕巧方便,現在被大多數中國家庭所接受。他們有葡萄酒杯、白酒杯、紅酒杯、白蘭地酒杯等。葡萄酒杯按酒的不同,分為紅葡萄酒杯和白葡萄酒杯。它的標准杯型為腹大口小的高腳杯,這樣有利於香氣聚集於杯子上方。高腳的原因是可以供手握住杯子,以免手碰到杯腹而影響酒溫,從而影響酒的口感。白蘭地酒杯和葡萄酒杯一樣腹大口小,但是白蘭地杯是低腳杯。我們在用它喝白蘭地時,每次只能倒入大約一盎司在杯子里,然後將杯子托在手掌上,用手掌的體溫來溫酒。我們在喝白蘭地之前應該先輕輕晃動酒杯,再聞一聞酒的香氣,最後仔細品嘗。威士忌酒杯沒有杯腳而且杯口較大,杯身厚實,可以隨意加入冰塊。啤酒杯通常口大身長,方便人們冷藏之後豪飲,杯身有美麗的圖案或花紋,一般可以分為有杯把的和沒有杯把的。香檳酒杯有三種,它們的形狀不同但是都有杯腳,杯身細長是為了讓酒的氣泡不易散掉,使香檳更可口。法國的香檳從拿破崙時代起就已經享譽世界。法國的香檳酒庄曾經為歐洲各國皇室供應香檳。
在中國很早之前酒杯是獸角、海螺、竹子這些天然材料製成的。中國的酒杯和西方不同,很多酒杯是用來作為禮器使用的,隨之產生的是眾多的酒具。這些不同的酒具按用途可以分盛酒器和貯酒器。盛酒器是一種盛酒備飲的容器,而貯酒器中有兩類很特殊,一個是用來冰酒的冰鑒,另一個則是用來溫酒的的樽。事實上從兩漢開始很多人就開始用漆器製成的酒杯喝酒了而且因為在兩漢以及魏晉時期人們坐在地上喝酒,因此用來盛酒的酒樽就很重要了,在酒樽中人們還會放入一隻勺子,用來盛酒。陶瓷酒杯在宋朝十分普遍,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後飲用,因此發明了注子和注碗。在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於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用來溫酒。瓷製酒器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明代的瓷製品酒器以青花、鬥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陶瓷酒器中具有清代特色的有琺琅彩、素三彩和青花玲瓏瓷,它們的杯身有十分精美的花紋。中國酒杯從形狀上來看除了西方也有的高腳杯、平底杯、圈足杯還有模仿各種動物比如老虎、犀牛、羊和大象製成的杯具。它們的造型精緻美麗,用來喝酒是一種享受。
在中國我們很少為了喝酒而喝酒,那些經常為了喝酒而喝酒的人往往被稱為酒鬼,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在集會時為了製造氛圍而喝酒。中國人喝酒講究對人的尊敬,在酒桌上資歷低的人要主動給資歷高的人敬酒以示尊敬。在西方人們注重的是酒,因此講究對不同的酒的仔細品味,只顧大口豪飲會被視為對酒的不尊重。中西方人喝酒的方式不一樣,但很多時候無論是西方人還是中國人都會在喝酒後聊起自己的人生追求或說些平常壓抑在心裡的話語。酒吧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但這種傳播並不徹底,因為在中國很多酒吧已經變成了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場所,但是在西方酒吧是很多成年人交際並與自己的好友、愛人放鬆的地方。盡管中西方的酒的種類和酒具都不一樣,人們喝酒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我們中國人在傳承自己的酒文化的同時也應該去尊重並理解西方的酒文化。
❼ 各國的飲酒文化
英國的飲酒文化:混合藝術
英國「威士忌」,在1839年才正式投廠生產,但在1494年英國已正式用大麥配酒,可能釀得不得方法,飲多了除了發福外,脾氣還很怪異。今日的威士忌加黑麥、燕麥、玉米……「混合是一種藝術」英國人說。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一直想知道英國人的「混合」是什麼藝術,但直到現在,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藝術」,如nikka和suntory等酒,連邊都沒摸到。英國人在調酒方面令人望塵莫及。日本的飲酒文化:喝酒當成工作
日本人把喝酒當成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巴店報到,重大決定不在辦公室里,而在黃湯下肚的酒店裡。同時誰升誰遷,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巴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後都要盡情在裡面享受夠了,才拖著醉態的步子回家。以這種方式飲酒的日本人是為了從工作壓力下解脫出來,從中享受酒中的輕松灑脫。
墨西哥飲酒文化:別具一格
龍舌蘭酒是墨西哥的國酒,墨西哥人對此情有獨鍾,飲酒方式也很獨特。龍舌蘭酒凈飲或加冰塊飲用,也可用於調制雞尾酒。因為龍舌蘭酒的酒味強烈刺激,純飲會有吞火球的感覺,難以抵受,因此,最傳統的飲法是,先將檸檬汁擠進口中,然後放少許鹽入口,再把杯里的龍舌蘭酒一飲而盡!
❽ 啤酒的歷史(中西方影響)
啤酒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7世紀。英國的薩克遜人帶來了偉大的酒文化,他們喜歡喝麥酒。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說的麥酒的名稱就來源於斯堪的納維亞語。他們把酒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釀酒商,在做麵包的同時都會釀造啤酒,這兩件事都會聯系在一起。他們使用同一種原料釀酒,包括穀物、水、以及發酵粉。如果誰做的啤酒味道好,就會在社團、村子或者部落中得到尊重,也會吸引其他人到他那裡喝啤酒,這樣一來喝啤酒的地方就被稱為「啤酒點」,並且在一隻桿子上繞上一枝花環,表示「新鮮的啤酒已經釀好了,歡迎大家都來品嘗」。那時並沒有人禁止未成年人喝酒,是的,每個人都可以喝酒,包括小孩、婦女、年輕人,和老年人。為了保證釀出的啤酒絕對清新,那時候釀酒用的水都是經過高溫加熱的。那時候,麥酒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釀酒手藝高的婦女很受人歡迎,而做得不好就要接受懲罰。在一場中世紀戲劇中,有個婦女就因為釀酒不好而被關進了監獄。在這之後不久,基督教徒開始為旅行者提供住宿和啤酒。天主教逐漸在歐洲產生了影響,修道院逐漸成為修道士學習的中心,他們開始在修道院中研製啤酒,並且逐漸提高了啤酒的質量。由於教堂是男性當權的組織,漸漸的,他們從婦女的手中奪去了釀酒的權利。修道士們對啤酒總報有一種矛盾的態度,啤酒的卻對人的身體有好處,但他們憎恨過渡的飲酒。因此他們決定壟斷啤酒市場,這樣也可以幫助他們掙錢。所以,修道士們在此賺了一大筆。麥酒在英國的另一次革命中被引進。啤酒花被引進了英國,並很快盛行。這種原料的名字在拉丁語中叫「狼草」。14世紀,荷蘭商人遷入肯特州,他們帶來啤酒花製成的啤酒,這對英國本國啤酒帶來了沖擊。因此,亨利八世頒布禁止啤酒花啤酒的銷售。啤酒花啤酒引起了英國啤酒製造商的敵對情緒。你可以想像,他們怎麼敢到我們的國家來教我們釀酒呢?但是啤酒花的價格不僅改變了英國的麥酒,也對英國的酒吧造成了影響。曾有一家家庭手工釀酒場由此成為一家大的釀酒企業。隨著英國商業釀酒企業的發展,啤酒商意識到用啤酒花作為原料有利可圖。因為用它做成的啤酒保存時間長久,而且用量也比麥芽少,這樣啤酒釀造成本低廉,在銷售上就可獲得更大的利潤。工業革命上帶來的各種新發明,使啤酒釀造商獲利更大。如果你有足夠的錢投資購買新設備,比如蒸汽機,那麼你就可以大規模的生產啤酒。如果你只是一個小的啤酒製造商,你可以從大的啤酒上那裡購買啤酒,這比你自己釀造的還要便宜。工業大革命為英國和愛爾蘭創造了很多著名的啤酒品牌,而且一些麥酒和黑啤酒的品牌直到今天還興盛不衰。
中西方影響
於1999年在北京創立中國國際啤酒節---->中國國際啤酒節已經成為中國啤酒行業的重要節日,成為中國百姓,中國消費者的盛大節日。
中國啤酒產業有飛躍性的發展---->自2002年中國啤酒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之後,中國連續九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產國與消費國。目前中國啤酒的年產量超過4000萬噸,而二梯次的啤酒生產國美國在2400萬噸水平,傳統的啤酒生產國德國維持在1200萬噸的水平。全國約有250家啤酒廠,前十大啤酒企業的產量集中度已經達到70%
源於西方的啤酒生產和啤酒消費,有著悠久的歷史。自上世紀初進入中國之後,在長達50年中,原料大多進口,技術由西方控制,飲用者為主要為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和上層華人。1949—1959年,中國的啤酒生產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擁有了17家啤酒生產廠,啤酒逐漸進入了普通百姓的消費生活。上世紀70年代,我們在一批中小城市興建一批小型啤酒廠,中國人飲用啤酒的習慣開始普及。進入80年代,我國開始大量引進西方技術、設備,建立中大規模的啤酒廠,啤酒生產每年以30%遞增。作為舶來品的啤酒消費已經廣泛地融入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成為豐富中國百姓消費內容和提升百姓消費生活品質的重要象徵之一。
❾ 有哪些你熟知的酒文化酒文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酒的起源來自我們古老的祖先,當還是猿猴的時候,以採集野果為生,並且擅長藏果,松鼠很像。蠻荒時代的古猿把一時吃不完的果實藏在洞穴和石頭窪地里。久而久之,果實腐爛,含糖的野果被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發酵,產生酒精和酒漿。因此有「猿猴擅采百花釀酒」、「山石深處品猿猴酒」等傳說。這在我國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這在我國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後來,經過人們對猿類釀酒行為的長期觀察和總結,釀酒逐漸成為人類有意識、有意識的生產行為。
但是,中國的白酒文化其實是一種社會文化。和中國人打交道,不管什麼場合,真正的喝酒,甚至是喝酒的形式。酒,需要表達的,大多是精神內容。_ _客從遠方來,無酒不足以表深情厚意:節日快樂,無酒不足以表喜悅與滿足。意義;喪事紀念日,少不了讓他傷心斷腸的酒;浪費時間,沒有酒不足以消除孤獨和悲傷;繁華的春風,沒有酒不足以表達豪情。
❿ 酒文化的起源是什麼
中華酒文化起源於酒的釀造。
從最早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之前——史前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們採集的野果在經過長期的儲存後發霉,然後形成酒的氣味。
經過最初的品嘗後,他們認為,發霉後果子流出的水也很好喝,於是,就開始了釀酒文化。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遠古時期的酒,是未經過濾的酒醪,呈糊狀和半流質,對於這種酒,不適於飲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一般是食具,如碗,缽等大口器皿。
相關知識: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個重要組成部分。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歷史幾乎是與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自從酒出現之後,作為一種物質文化,酒的形態多種多樣,其發展歷程與經濟發展史同步,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
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