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唐朝為什麼是我國茶文化的鼎盛時期
唐代是我國種茶、飲茶以及茶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茶葉逐漸從皇宮內院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飲茶之風遍及全國,有的地方戶戶飲茶,已成民間習俗。
同時,無論是宮廷茶藝、宗教茶藝、文士茶藝和民間茶藝,不論在茶藝內涵的理解上還是在操作程序上,都已趨於成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茶之道。
『貳』 茶文化在哪個歷史時期發展至高潮為什麼
唐朝發展最好
1、大唐時期國力最強,地位高
2、大量唐朝物品,文化出口,促成文化交流鼎盛時期
『叄』 飲茶之風在全國范圍盛行出現於哪個朝代
茶文化在全國盛興的局面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到了漢代,茶的保健功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有了特殊的茶葉市場,茶已經成為人們每天都需要的商品。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之風到達了長江中下游,茶成為了一種日常飲料。茶用於宴會、款待和犧牲。
文人喜歡喝茶,並有詩來反映茶。更多的表揚金朝學者杜甫教育專業的茶「川府」,涉及到茶、茶、水、選裝置、觀景等各個方面,可以看出飲茶不僅是解渴、提神、保健的需要,也有一定的文化。
因此,魏晉南北朝是我國飲茶史上的又一重要階段,也是茶文化逐漸形成的時期。
『肆』 我國哪個朝代的茶葉發展最鼎盛
茶樹出現在大約6000~7000萬年前,被我國古老先民發現、利用和馴化種植,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目前我國有西南、華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區,包括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雲南、廣東等20多個省市,1000多個縣市種植茶樹。在中國與世界交流發展的過程中,茶葉也被廣泛推廣到全世界其他國家種植。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種植茶樹,其中印度、斯里蘭卡、肯亞、孟加拉等國,茶葉種植規模龐大,居世界前列。今天,予言茶事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國茶葉種植發展變遷的歷史和現狀,探討未來現代化茶葉發展的道路到底在何方?
明清時期,茶葉種植在宋朝和元朝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擴大。公元1405~1433年,鄭和把茶子帶到台灣,開辟了台灣茶區。從此形成了從雲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今天山東萊陽的廣大茶葉種植區域。清朝時期茶園的面積已經達到了40~46.7萬公頃,茶葉年產量最高達到22.5萬噸,其中有13.41萬噸出口。這是新中國建立以前,茶葉發展的歷史之最高峰。至此,我國主要產茶區基本形成,現代種植茶葉的地區都在此基礎上進行擴大和深耕的結果。
『伍』 中國茶文化的巔峰時期是什麼時候
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一窺北宋時期繁華的城市風貌:熱鬧的市井風情,連片的茶樓、酒肆、飯館,拱橋上熙熙攘攘,汴河下貨船穿梭……便知張擇端描繪的這座城市就是今天的開封。開封古稱東京、汴京,簡稱汴,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一座城市不變的特徵。開封最為輝煌的時代是在北宋,享譽世界的「四大發明」中三大發明產生於那個時代。按照現在GDP去計算,當時北宋雖然人口僅佔世界的15%,但GDP佔到世界的75%。北宋的城市化率已經在30%以上。北宋的儒學、史學、文學事業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優秀文人輩出。當時的開封作為北宋都城,人逾百萬,商賈雲集,富麗天下無,鼎盛舉世驚,是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國際大都會。
當時的開封社會安定,市民富庶,文化昌盛,為中國茶文化的傳承升華提供了文化元素和物質條件。此時,品飲之雅上自皇帝,下至民眾,舉國皆崇,茶到此時,方成國飲。「茶興於唐,而盛於宋」,中國茶文化發展歷程中,唯有宋代茶文化堪稱精絕,上升到無所不臻的至高境界,且為當時乃至今日的優雅生活注入了情趣。
一
宋代茶飲風俗形式,在其歷史時間與空間具有時代的特徵、社會的特色。在宋代,全國范圍內出產茶葉200多個品種。其中,皇家的貢茶最具有代表性。北宋王朝初立,宋帝設立茶局,派重臣督造皇家御茶,他們最終選定福建建州鳳凰山北苑貢茶為皇家御茶,曠世奇茗也由此誕生,掀開了中國茶葉史上新的篇章。據記載,皇家貢茶「龍團鳳餅」為宋真宗時期宰相丁謂所創,小「龍團鳳餅」是宋四大書法家、福建轉運史蔡襄所造。宋徽宗年間,鄭可簡改制的「龍團勝雪」成為中國制茶史上的一個神話,至今無法超越。宋代貢茶之美、茶葉之精,使得大量文人墨客為之傾倒。飲茶不僅成了人們物質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進入上層社會的精神生活,成為文學藝術的主題之一。在「兩宋」時期,先後有180多位詩人、詞人用文章贊頌宋代貢茶,詩詞達400篇。宋代的貢茶記錄著宋代人深耕茶史的足跡,記錄著宋茶創造茶史的輝煌。建茶入詩,比比皆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把佳茗和佳人聯系在一起,寫出了「從來佳茗似佳人」的佳句,為人們所傳誦。陸游寫了300多首茶詩,成為歷代詩人中寫茶最多的一位。陸游對建茶更是情有獨鍾,他入閩做茶官,就生活在建茶之地建州。「建溪官茶天下絕」
的名句,出自於他的《建安雪》。歐陽修在病中喜得建茶,品嘗之餘,遂作《和梅公儀嘗建茶》。「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這是梅堯臣的詩句,是說北苑「龍鳳團茶」可以比得上「仙人掌茶」,也可與「陽羨紫筍茶」
媲美 。
宋茶成為國飲和宋代茶文化的繁盛,與宋徽宗趙佶密不可分。據《宣和北苑貢茶錄》記載,宋徽宗在位的時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園不能再囿於傳統上貢的「龍鳳團茶」,必須跟著皇帝的心思變花樣,以悅龍心,精製了幾十種貢茶,讓皇帝來玩賞:白茶、「龍園勝雪」、「御苑玉芽」、「萬壽龍芽」……不一而足。趙佶喜茶,不僅在於他精於茶事、擅長茶藝,還寫了一本《茶論》,後世稱之為《大觀茶論》,
談制茶之法與點茶真韻。書中說,飲茶有道,首先講究色、
香、味。由此可以看出,宋徽宗不但懂得如何點茶泡茶,還清楚了解制茶的過程與飲茶的香氣效果。在皇帝帶頭下,隨著飲茶在社會生活中所處地位的日益重要,宋代茶書的撰述也大大超過了唐人,超過30種,其中不少成了流傳至今的經典,成為中國茶文化著述中的寶貴遺產。
二
宋代的飲茶之風繼唐之後深入社會各個階層,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宋代開封城內遍布茶莊、茶肆、茶館等。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以及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都描述了東京汴河兩岸茶坊生意興隆的繁榮景象。宋代茶館十分重視擺設,有的懸掛名人字畫,有的則放置鮮花、盆景,很注意環境的優美。《夢粱錄》在記載當時的茶館時說:「汴京熟食店,張掛名畫,所以勾引觀者,流連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
從皇宮、官府的歡宴到親朋之間的聚會,從各種場合的迎來送往、交際應酬到人生喜慶的禮俗,無處沒有茶之清風洋溢、香氣飄拂,鬥茶、茗戰更是情趣盎然、格韻高雅。茶道興,茶宴盛。鬥茶之風濃烈,講究茶優、水質、器美,茶以新貴,水用活水,器要精良。選團茶碾細末入盞,注沸水攪動,茶湯純白為上,青白次之,灰白又次之;盞無水痕為絕佳,水痕先出者為負。茶王「斗品充官茶」,民間有茶農、百姓的世俗鬥茶;高僧愛鬥茶,寺院有佛教僧侶的禪門鬥茶;名士好評水,官宦有詩人墨客的文士鬥茶。隨著點茶的技藝不斷創新,由此產生了能在茶湯中形成文字和圖像的技藝——分茶。在宋徽宗和一大批文人、僧人的推崇下,不僅把分茶做到極致,也將中國茶文化推向歷史高潮。
宋代的茶館,經營靈活,除白天營業外,還設有早茶和夜茶。據《東京夢華錄》說:北宋時開封有「每五更點燈」的早茶館。服務項目除供應茶水外,同時也供應湯水茶點。除了茶肆、茶坊、茶樓在固定的地方專門賣茶水等諸種飲料外,北宋開封至夜半三更還有提瓶賣茶者,「蓋都人公私營干,夜深方歸也」。南宋時杭州則在「夜市於大街有車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游觀之人」,為深夜仍在活動、遊玩的吏人、商賈或市民提供飲茶服務。在「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三
宋代的茶風、茶道盛行天下,開封曾是全世界茶文化的中心,茶葉經濟約占當時財政收入的5%。宋代的飲茶文化更加深厚,且影響到日本、韓國等茶道的形成。日本有茶,大約是在平安時代之前。據當時的文獻記載,茶是由當時留學中國的日本僧人最澄帶回日本,並首先在寺院推廣開來的。與中國茶異曲同工,日本茶也經歷了由葯用至飲用的過程。被尊為「日本茶祖」的榮西禪師由宋朝攜回茶籽,並分送築前背振山等,分植於宇治等地,並將宋朝禪院吃茶儀規完整地帶入日本。1235年,日本僧人圓爾辯圓入宋求法,並帶回徑山寺茶種種在自己的家鄉靜岡。自此,日本茶道「禪茶一味」的寺僧傳統被牢固地確立下來。日本「抹茶道」主要是承襲自中國宋代茶道。
宋代的鬥茶和「茶百戲」就是中國茶文化的傳奇。鑒於茶馬貿易的旺盛,宋代開始朝廷設茶馬司,專門負責以茶葉交換周邊各少數民族馬匹的工作。馬匹是重要的戰備物資,北宋朝廷設置了茶馬司便於朝廷控制各少數民族地區。同時,茶馬貿易也促進了對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別是茶文化的推廣,並由此逐步產生了專供少數民族地區的茶葉——黑茶(邊茶)。
中國茶從葯用、食用演變到後來的飲用,不僅使用價值被充分挖掘,而且圍繞茶的飲用也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以「唐煮」、「宋斗」、「明沖泡」,則分段成為古典之飲、浪漫之飲、自然之飲、但唯有宋代的茶文化,才上升由「品」到「玩」的浪漫境界,可稱為中國茶文化的巔峰。
今日之開封,宋風浩盪,古韻猶存。文化產業繁榮興盛,文化項目精彩紛呈。每年春季的清明文化節和每年金秋的菊花文化節兩大全國性節會,成為傳承和展示中華文明瑰寶的品牌和載體。當你來到開封,走一步都是文化,聽一聲都是傳奇,看一眼都是美景,傳承歷史和文明的宮廷文化、府衙文化、書畫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菊花文化和宋代茶文化,都可從繚繞迴旋的茶煙芬芳中,再度物化為皇廷的盛宴、飲食的精絕、官瓷的細膩、汴綉的柔潤、木版年畫的鮮活和書畫的禪境,能讓你身臨其境感受厚重的歷史,體驗唯美的文化。
『陸』 茶文化的興盛時期
茶文化的興盛時期其實應該是在清末之前。因為那個時候的話,中國的茶文化其實是受到了世界的歡迎的,當時來講的話,中國的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茶葉貿易是中國重要的出口貿易。只是到了清末之後,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才被日本印度等國取代。茶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比較處於興盛時期的,宋代的時候茶文化應該是發展比較完善了,那時候已經有了專門供人喝茶的經營場所了。
『柒』 中國的茶文化興起於哪個時代
目前有歷史記載的茶文化發展情況始於魏晉。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已經形成,不僅帝王、貴族聚斂成風,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以誇豪鬥富為榮,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況下,一些有識之士提出「養廉」的問題。於是,出現了陸納、桓溫以茶代酒之舉。南齊世祖武皇帝是個比較開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遺詔,說他死後喪禮要盡量節儉,不要以三牲為祭品,只放些干飯、果餅和茶飯便可以。並要「天下貴賤,咸同此制。」在陸納、桓溫、齊武帝那裡,飲茶不僅為了提神解渴,它開始產生社會功能,成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並表示一種精神、情操的手段。飲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價值為人們所用,而是進入了精神領域, 具有顯著的社會、文化功能,中國茶文化初見端倪。
唐代是歷史上比較興旺的朝代,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著密切的關系,據《封氏聞見記》記載:「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禪師,大興禪教。學禪師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茶聖陸羽及其同時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視飲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范,而且非常講究飲茶用具和煮茶的藝術,中國的茶藝由此產生。陸羽的《茶經》系統總結了唐代及其前的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的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可說公元780年陸羽著《茶經》,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以後又出現大量的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又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從當時比屋皆飲的民間茶俗至豪華隆重的皇室宮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詩詞與茶書畫,都是茶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集中表現。
宋代茶業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茶葉還被當作特產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勃勃。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的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組成的「千人社」等。皇帝對茶事的興趣也頗高,宋太祖趙匡胤即是位嗜茶之士,他在宮庭中設立專門的茶事機關。宋徽宗皇帝趙舍還親著《大觀茶論》,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親自寫茶書的皇帝。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使茶文化十分興旺,但茶藝卻日漸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在朝廷、貴族、文人那裡,喝茶成了「喝禮兒」、「喝氣派」、「玩茶」。過於精細的茶藝淹沒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潔深邃的本質。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使中華各民族文化全面融合的步伐**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雖喜歡茶,但主要是出於生活、生理上的需要,從文化上對品茗之事興趣不大;另一方面,漢族文人面對故國破碎,異族壓迫的現狀,也無心再以茶事來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通過飲茶表現自己的情操,磨礪自己的意志。這兩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後,促進了茶文化向簡約、返璞歸真方向發展。
明清時期散葉茶迅速發展,茶類品種日益豐富,飲茶方法也從點茶發展成泡茶,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類飲茶法。泡茶用具也越來越講究,工藝精巧的紫砂壺、蓋碗瓷器等茶具也應運而生。客來敬茶、以茶待客風氣更為普及,都市茶館林立,茶館文化教育得到發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茶書畫的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清朝茶葉出口時已成為一種正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捌』 古代哪個朝代茶最興盛,唐還是宋
唐代時期:茶主要是興盛在唐代中期,一、社會環境:其主導旋律是積極向上、奮發進取、自信心十足。在這種良好的社會環境下出現一位重要人物陸羽,他提倡以「和」為哲學的中國茶道打下了基礎。二、文化土壤:大唐的文化歷史背景在國內表現為道、儒、佛三教鼎盛,相互競爭、相互融洽、共同發展。在僧道生活中及茶事上都有所表現如:(以茶供祖、以茶釋經、以茶養生、辦茶會、寫茶詩)並精心研究制茶枝術,大大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另一原因是當時的氣候是最溫暖的一個時期,有利於茶葉的生長和發展,唐代中期後,隨著茶業的發展,使茶成為一種全國性的社會經濟,社會文化和一門獨立的學問。
宋朝時期:中國茶道興於唐朝後,到宋朝發展到了一個熱鬧非凡的鼎盛時期。中國茶葉生產的規模和質量,在宋朝都要達到了一個新高峰。其茶道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宋徽宗的《大觀茶論》極大的提高了茶道的地位。宋代的歷代當權者對茶都情有獨鍾,宮廷嗜茶的風俗就有力地推動了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發展,使茶文化登上了極尊顯的聖壇,茶道也成了高尚娛樂。
二、民間鬥茶的興起。鬥茶又稱為「茗戰」,通過比賽來評比茶葉質量的優劣。鬥茶源於唐代的宮廷,到了宋代民間廣為流行,並發展成為王公貴族和士大夫人人樂此不疲的時尚。鬥茶、競藝、鑒水、賞器從實踐中發展了中國茶道,鬥茶的藝術至遲在南宋末年傳到了日本。 三、涌現出一大批文士茶人和茶書。宋代著名的文士很多,如:丁謂創制龍鳳團茶並撰寫《北苑茶錄》三卷、宋代書法四大家(蘇軾、蔡襄、黃庭堅、米芾)、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翁,江西婺源人一生大部分時間在福建省武夷山度過,後人將他視為儒學宗師。他把建茶的本質升華到了「中庸之為德」的哲學高度去認識,何謂中庸?「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至理」、「中庸為德,其至矣乎」。朱子將儒家最高之道德——中庸之德賦予了建茶,這是他對陸羽《茶經》中提出以「和」為哲學基礎,以精行儉德為道德觀核心的中國茶道的深刻理解和生動闡述。
『玖』 中國哪個朝代茶文化是鼎盛時期
唐朝,唐朝飲茶之風盛行,唐朝的茶文化也是通過遣唐使,傳至日本,後來在日本產生了茶道文化。
『拾』 1.茶興於哪個朝代,盛行於哪個朝代
中國茶道醞釀於隋朝之前,形成於唐代,鼎盛於宋明。陸羽創立了中國茶道。千餘年來,茶葉文學久盛不衰,不斷有佳作問世;茶學專著有百餘部,可謂著作大備。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結晶。中國茶道深深植根於華夏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僅重視飲茶藝能,還重視飲茶時的自然環境,人際關系和茶人心態;它以中國古代哲學為指導思想,以民族傳統美德為追求目標。
中國茶文化自漢代輸入日本,中國茶道唐宋時期就已在日本紮下根來。日本人民的聰慧之處在於富有創意地學習中國茶道,並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不僅毗鄰的亞洲諸國,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借鑒了中國茶道,從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飲茶習俗。從某種意義講,中國茶道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