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怎麼繼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怎麼繼承

發布時間:2022-02-26 02:37:07

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
中國古琴藝術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蒙古族長調民歌

② 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去繼承

我國每年都有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去申遺,對於這些即將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於是就有人提出既然失傳了,為什麼不趕緊找人繼承呢?其實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上都是非常具有歷史文化氣息,對技藝方面也要求頗高。並不是沒有人願意去繼承,而是沒有能力可以去繼承。就像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單弦岔曲,要非常純正的京范方言。

三、非物質文化的反思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很多,大多數都是各種形式的藝術表現,例如川劇變臉,刺綉和評彈等,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讓一些需要靠技藝去完成的非物質文化逐漸淹沒,所以對於非物質文化我們要更加註重。

③ 如何看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

對於有形的物質文化,人們可以通過博物館的形式來進行保存,但對於這些傳統的民間習俗、民間祭祀、民間歌舞、民間口傳文學、民間的各種勞動知識、生產技藝等非物質性的文化遺產,我們將如何保存,如何讓其繼續存活在其生長的文化空間中,這是一個新時代所遇到的新問題。

對於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歷史發展狀況。就我們國家來說,初解放時,曾移風易俗,對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到文化大革命時,在「破四舊」、「消滅封資修」的浪潮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幾乎全部滌盪而盡。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以後,許多舊的傳統和地方性文化又開始得到恢復。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城市化的加劇,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侵染,那些存活在廣大偏遠鄉村的傳統地方性文化又再次受到沖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農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電視媒體的普及使人們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西方,同時,大量的青壯年農民離開他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鄉到遠方的城市打工。開始是隻身而去,隨著在城市裡站住腳便將全家人遷居而去。筆者近兩年到農村做考察,發現農村的人口正在迅速的疏離化。有的家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的全家都已遷居到城市。筆者今年過年曾到陝北的農村做考察,走過好幾個村莊,村中的青壯年幾乎都出外打工,僅僅只是過年時回家幾天。還有不少人家已全部搬到城市,房子空在那裡過年也不回來,這樣的人家在村裡幾乎佔到三分之一。如果農村裡的這樣狀態再繼續下去,不僅傳統的農業生產會衰退,傳統的手工技藝會無人繼承,而且自古以來的中華民族的鄉村文化及風土民情也將面臨消失的危機。

保護不僅僅是目的,重要的還要繼續存活,作為一種靜態的物的保護,相對的來講比較容易,但作為一種活態的文化,讓其繼續存在於我們的當今社會之中,卻是不太容易的。有關這類問題,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做過不少的探討。我國的雲南省在這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工作,還有在挪威政府的幫助下,在我國貴州梭嘎地區也設立了生態博物館,這些試驗都是將所有的文化遺產保存在其原有的文化空間中,其做得如何,筆者手中沒有翔實的資料。但筆者認為,其經驗我們可以參考,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都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在七十年代,日本也曾遇到目前中國所遇到的同樣的問題,高學歷化之下的年輕人漸漸離鄉他走,農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除了農業之外,農村再也沒有其他的產業,傳統的鄉村手工業消失了,傳統的鄉村的民俗傳統也冷寂了。日本人意識到如果這樣下去,日本傳統的鄉土文化將面臨滅跡。於是他們開始了一項社區營造工作。

這項工作的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對「社區」的認識,一個村莊、一條街道、一個街區、一個小鎮、一座城市,都可以是一個社區,唯一的條件是居住在這個有限范圍里的居民,都具有共同體社區的認同意識。日本的宮崎教授認為:「社區乃是各自有其固有歷史的人類生活空間」,因此,任何社區都有其固有的歷史,都有其承繼先人們所累積到今天的固有的生活文化。但如何認識這些文化,並將這些文化不僅在社區中繼續保留,而且還讓其得到繼續的發揚光大,這就是社區營造的基本理念。農村人總是覺得自己生活的地方很貧乏,但日本社區營造的倡導者宮崎教授在其文章中寫道:「人們似乎完全忘卻了『清新干凈的空氣,』『美麗的山川』,『優美的自然景觀』,『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濃厚的人情味』等等,在都市中絕對無法接觸到的農村情景。」也就是說不僅僅世世代代在我們生活中流傳的民間習俗、民間傳統是我們所需要保護的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就這些文化遺產所存在的自然空間也同樣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寶貴財富。

用這樣的觀點,筆者認為我們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發動民眾參與,要讓民眾認識到自己的家鄉有許多值得自己熱愛和保護的文化傳統,還有許多美麗的自然風光及珍貴的自然資源。對於當地的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生產技藝資源、自然資源進行分類整理,這些工作不僅需要有文化的年輕人參與,更需要老人們的回憶、口述與演示。這里首先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對民間藝人的保護。因為大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儲存方式,不是在文獻中,也不完全是在一些傳統的器物中,而是在人們的大腦里,在人們的記憶里,在人們操作的雙手上,在人們的歌喉里。因此,擁有這些記憶、掌握了這些表演技能和勞動技能的藝人們和老人們,是我們的財富。我們要依靠他們的口述、表演記錄保留下這些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同時我們還要依靠他們將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一部分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還能繼續存活在我們當今的文化空間中。

第二個問題是,一定要注意收集和整理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關的各種道具、器物。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有一定的物質載體的,沒有了這些物質載體,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難以體現。如代表了傳統村落的文化特徵、藝術風格、生活方式、歷史遺跡的傳統民居、橋梁、祠堂等建築物,代表了不同民族文化特徵的各種服飾,還有舉行各種民俗活動及節日慶典表演時的各種道具、各種民間雕刻、民間工藝品等。另外,還有大量的能體現各種生產技能的勞動工具、運輸工具等;大量的能體現傳統生活方式的各種家用器具,包括傢具、炊具、茶具、酒具、煙具等。如果有條件的話,一些村可以將收集來的這些資料,建立村史博物館。如果沒有條件至少可以以縣為單位建一個當地的民俗博物館。規模不一定大,但一定要能真實地反映當地人的文化歷史、風俗傳統、生活方式、生產方式、藝術創造等。

在保護的前提中,我們還可以考慮是否進行傳統文化的再生與發展的工作開展的可能性,讓一些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存活於我們的生活空間,並給當地文化和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推動力,這也許比單純的保護更難,也更值得做,但如何做,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做,這值得探索與嘗試。當然,這一定要有很好的考慮,不然很可能是殺雞取蛋。

④ 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傳承與發展

1、制定「非遺」產業化發展規劃。

對於需要進行市場化開發的「非遺」項目,要進行合理規劃、科學布局,實現產業聚集化發展,謀求「非遺」項目規模經濟效應的產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閉式布局以及資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規模不經濟。

要建設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文化產業基地,選擇「非遺」項目聚集能力較強、文化底蘊深厚、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具有良好營銷環境的地區,作為「非遺」項目產業發展基地。

2、在法律框架內定位「非遺」產業化。

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形成的社會關系各有特色,對其實施產業化經營需要法律調整的重點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體而言,應以公法為主、私法為輔。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於現代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工業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更新,大量手工技藝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被失傳的境地。保存這些承載著我們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獨特的文化技能,就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工作。因此,政府應在規劃、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對「非遺」這種弱勢文化形態的扶持,體現政府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

4、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技術。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生命力,是其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基礎。我國應該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數字技術帶來的優勢,以強有力的數字化手段保護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交往中的話語權。

例如,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配以電視製作、動漫設計、軟體開發等,讓其經濟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5、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經營的服務平台。

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化的市場主體是文化企業。為保障「非遺」產業化的有效開展,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企業改革,使之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

要大力扶持能夠深刻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增強文化吸引力的項目,通過產業化經營和市場化運作,完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潛能的開發,並逐步將文化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從根本上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⑤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感想及如何傳承的建議

繼承與發展。 歸根到底還是要有非遺生存的文化環境。 離開了文化存在的環境,有些就只適合資料留存了。 有些文化環境改變的,也需要技藝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⑥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的報告會應該從哪方面入手怎麼弄

需要確定你的具體非遺名錄是什麼,因為不太了解,所以只能從一般思路方面為你提供一些建議,希望可供借鑒。

首先大體來說明非遺的文化意義,它所體現的工藝、藝術審美、文化品味,是工匠精神的象徵,是古代傳統文化的價值載體等等。
其次需要確定你所繼承的非遺的在你們當地文化脈絡中的具體位置。主要是說它的歷史源流是怎樣的,它在歷史上的最初模樣,以及後來歷史過程中發生過什麼變化,最好能比較深入的談談發生變化的原因,最後回顧近代或者當代它有什麼變化,尤其是在工業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它的文化內核和形式(比如材料、製作工藝、使用場景、使用方式)是否已發生變化甚至是質變(內核已變),以此說明非遺的保護緊迫性和必要性,凸顯你作為非遺傳人的地位。
其次,重點針對你所熟知的非遺,介紹你所熟知的生產細節,要詳略得當,從構思、材料選取、製作經過、製作技藝獨特性、非遺如果是工藝品則可以介紹它的生態文化價值、現場展示、後期的營銷各個層面。這一部分主要是為了說明你所作的工作和努力。
最後,致謝。

⑦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傳承方式有多少種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它依託於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傳承:首先,當在立法中確立傳承人的法定地位,明確傳承人的評選認定程序,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具有代表性的專家委員會評定機制,以期建立全國性傳承人名錄。其中,需要釐定代表性傳承人與一般傳承人及與所在社群的關系;在家族傳承關系中釐定長門長子與技術優秀者之間的關系;尤其要釐定民間、專家評審與政府認定之間的程序關系。其次,應對傳承人的權利和義務做出細密的規范,建立責任機制。據介紹,現在每年給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萬元,每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8000元,「在某些地方,該款項存在被挪用的情況」。其實可以像河北蔚縣那樣,用規模化的剪紙企業逐步取代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作坊,維持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也可建立民間基金組織,提供物質後援。再次,建立或完善經濟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包括為傳承活動提供必要場所、授予榮譽稱號、利用公共傳媒宣傳、展示和交流、促進國際國內交流等,尤當明確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傳習人。既可將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福州的南音、海南的瓊劇等等納入中小學鄉土教材,亦可列入高等教育的范疇。保護:一要開展普查工作、認定和登記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向社會公布普查結果。二要採取有效措施,抓緊徵集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和資料,完善徵集和保管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料庫、博物館或展示中心。

⑧ 如何傳承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奇葩,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血脈。而非遺不是死去的歷史,需要活態傳承,如今成都舉辦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展示和弘揚,更在於促使非遺「長生不老」的活下去。
如一杯陳釀,歷久而彌香。四川非遺作為我國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四川先民的聰明才智,折射出巴蜀兒女的文化底蘊。在這次非遺節我們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閃爍著四川兒女的靈慧之光;一段段古老民俗的表演,流淌著巴山蜀水的文化血脈。在天府這片人傑地靈的熱土,非遺構築起一座璀璨奪目的文化寶庫。今天,我們舉辦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就是讓四川非遺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國「絕活」,向民眾揭開神秘「面紗」,進而通過交流、互動、傳播,打造一場中國特色、四川元素的非遺「盛宴」。
展示非遺是我們的榮光,保護非遺是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之所以在中國、在四川、在成都,還能看到如此鮮活的非遺展示,就是因為我們的保護工作卓有成效,而面對未來,非遺保護任重道遠,正如原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政所說「這是守望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是記住我們民族自己回家的路」。對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真正樹立起「斷痕即消亡」的警覺意識,以刻不容緩的態度,積極開展保護傳承,絕不能讓文化遺產變成「文化遺憾」。
曾經應有不等於永久留存,現在「活著」不等於「長生不老」。對於非遺的保護,我們要樹立一種活態傳承的理念,因為非遺不是不可移動的文物,不是放進博物館保護起來就夠了,而應是一種「活態流變」的延續。在這方面,四川的做法可圈可點,他們通過培養傳承人、建立保護基地和協會、組織非遺下鄉演出等形式,使非遺得以有效挖掘、整理和傳承,而此次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選在成都,也充分說明世界非遺組織對四川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認可。
回歸生活是最好的保護,接軌現代是最好的傳承。非遺源於生活,只有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社會,才能「活」得更滋潤。我們注意到本屆非遺節就聚焦「現代化進程中的非遺保護」這一時代課題,探索「互聯網+非遺」「文化+雙創」的融合發展路徑,體現了非遺傳承與時俱進的態勢。對此,我們要積極適應,在不破壞非遺的純粹性與原真性的前提下,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再利用。比如:有的非遺項目可以開發別具特色的旅遊或服務項目,走向市場,創造經濟效益,使其由「輸血」變「造血」,以「產」養「遺」。有的非遺項目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利用動漫技術把非遺原汁原味地「復制」下來,並藉助互聯網進行裂變式傳播,吸引民眾關注,從而在社會上培育更多的非遺「粉絲」。
世界非遺聚焦中國,中國非遺聚焦四川。國際非遺節選在成都,無疑使四川非遺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而此次盛會作為世界最高級別的非遺論壇,必將引領著非遺保護傳承的未來走向。我們相信,四川能夠乘此東風,通過活態傳承讓非遺「保值」甚至「增值」,進而在世界非遺名錄中永綻光彩。

⑨ 如何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公民可以申請或者被推薦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一)掌握並承續某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在一定區域或領域內被公認為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

(三)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公民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請的,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請人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工作單位等;

(二)該項目的傳承譜系以及申請人的學習與實踐經歷;

(三)申請人的技藝特點、成就及相關的證明材料;

(四)申請人持有該項目的相關實物、資料的情況以及其他有助於說明申請人代表性的材料。

文化行政部門接到申請材料或推薦材料後,會組織專家進行審核並逐級(縣級—州市級—省級—國家級)上報。

省級文化行政部門收到上述材料後,會組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結合該項目在本行政區域內的分布情況,提出推薦名單和審核意見,連同原始申報材料和專家評審意見一並報送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

之後,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會結合申請項目在全國的分布情況進行整理分類,組織該項目領域的專家組進行初評,由專家組提出初評意見。

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設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評審委員會將對各專家組的初評意見進行審核評議,提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推薦名單會向社會公示,公示期為15天。此後,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根據公示結果,審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並予以公布。

申報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必須要在該項目已列入非遺項目名錄體系內才能申報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項目如未列入非遺名錄體系的,應先到所在縣級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申報非遺項目,項目審批確定後申報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待此項目申報市(州)級非遺傳承項目後,方可申報市(州)級非遺傳承項目代表,以此逐級申報為省級、國家級傳承人。

(9)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怎麼繼承擴展閱讀:

非遺項目需具備以下條件:

(一)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是符合時代發展方向的先進文化,而不是那些落後的、不合時宜的文化現象。

(二)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歷史、文學、藝術、科學方面的研究、創作、欣賞等活動具有積極的作用,確有保護的必要。

⑩ 如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

,我想咨詢有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傳承人和享有其繼承權之間的關系。具

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怎麼繼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2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2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9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7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7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1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7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2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9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2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5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1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0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4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3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