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藝作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復合體,具有兩重性選自哪裡
文藝作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復合體,具有兩重性,而文藝的商品性是外在的、低層次的屬性,非商品性和反商品性是它內在的高層次的屬性。
文藝的矛盾品格在古典時代還未顯示出來,一方面由於市場經濟尚未形成,文藝也未商品化,同時文藝的娛樂性、意識形態性和審美性也未分化。古典時代文藝被看作是一個和諧完美的整體。其實,文藝內在矛盾仍然存在,只不過被抑制、掩蓋住了。中國古代講「文以載道」,計劃經濟時代講「文藝為政治服務」,就是以意識形態性來制約娛樂性、審美性。西方近代文藝思潮強調文藝的審美性和意識形態性,而娛樂性仍處於從屬地位,並與文藝的意識形態性、審美性分離,成為文藝的基本屬性之一。於是,文藝的品性發生分裂,它不再是和諧完美的整體,形成了以娛樂性為主的俗文學、俗藝術和以審美為主的純文學、高雅藝術。當然,在前市場經濟時代,文藝也有雅俗之分,但遠沒有達到市場經濟時代這樣嚴重的對立。
應當說,文藝的商品化是歷史的進步,在前市場經濟時代,文藝依附於政治倫理,作家藝術家依附於國家、權貴,不能獲得文品和人格的獨立,而且,文藝脫離大眾,成為上層社會的專利。只有文藝的商品化,經過一般中介物的中介,才打破等級界限,成為大眾消費的精神產品,獲得普及。同時,文藝以其娛樂性(當然也還有審美性)為大眾所推崇,從而擺脫了作為政治倫理的婢女的屈辱地位,獲得獨立發展。
但是,另一方面又必須承認,文藝的商品化也有其消極方面,文藝的本質是「自由的精神產品」,它與市場經濟處於深刻的對立之中,文藝的商品化雖然使作家、藝術家擺脫人身依附關系,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異化——對商品的依賴關系。金錢可能腐蝕作家、藝術家,誘使其放棄審美理想,消磨其藝術個性,成為精神上的僱傭勞動者,這必然損害文藝的審美品格和社會價值。文藝的商品化在帶來俗文學、俗藝術繁榮的同時,也造成了純文學、嚴肅文學或高雅藝術的困頓。
1.第一段中所說的「文藝的兩重性」指的是有商品性的,有非商品性的和反商品性的
2.使「文藝的品性發生裂變」的原因主要是市場經濟時代文藝的商品化與文藝本質的嚴重對立
Ⅱ 如何理解旅遊文化的多元二重性
3、多元二重性
⑴旅遊文化是旅遊消費文化和旅遊經營文化的對立統一。
⑵旅遊文化是文化求異與文化認同的統一。
⑶旅遊文化是暫時性與延續性的統一。
Ⅲ 企業文化功能的企業文化功能的兩重性
企業文化功能具有兩重性。這可以從兩個角度看,
一是健全的優秀的企業文化傳統對企業文化共同體的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不良和病態企業文化傳統對企業文化共同體的發展起阻礙和破壞作用。
二是常態的企業文化, 其功能也可能有兩面性: 開拓創新型文化有可能穩健不足, 穩重求實型文化有可能進取、冒險不夠; 固守創業文化傳統, 在企業進入穩定發展時有可能釀成災變,墨守守成文化傳統, 企業文化很快就會轉變為守業以至敗業文化。文化功能的兩重性充分表明了文化的相對性。企業文化傳統的優良性是有時間、條件和地點限制的, 不存在永恆的完美無缺的企業文化。因此, 在企業文化工程、文化管理、文化革新以至革命方面, 都須充分顧及到企業文化功能的兩重性和文化的相對性。
Ⅳ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特點,歷史,現狀)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這一段是近400字的版本。
中華民族在創造燦爛中華文明的過程中,經過五千多年的錘煉和洗禮,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學者顧冠華認為「中國幾千年文明發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環境、經濟形式、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作用下形成、積累和流傳下來,並且至今仍在影響當代文化的『活』的中國古代文化。它既以有關的物化的經典文獻、文化物品等客體形式存在和延續,又廣泛地以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德、性格特徵、審美趣味、知識結構、行為規范、風尚習俗等主體形式存在和延續。」而優秀的傳統文化則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積淀的精華,蘊含著推進中國社會發展的哲學思想、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也為每一位中華兒女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和文化背景。
李瑞環同志深刻指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華民族的形成、繁衍、統一及其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有責任把祖先留下的這一極其豐厚、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整理好、繼承好,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特點及其兩重性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及其特點
1.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大概念,是由傳統、文化兩個小概念組合而成的。所謂「傳統」,從文化學角度詮釋,是指世代傳承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歷史因素,如逐代延續的思想道德、風俗習慣、文學藝術、制度規范等。【l J「文化」一詞,在中國古代本指「文治教化』』,與武力征服相對舉。《周易.賁卦》(《彖傳》)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以被看做是文化的原始提法。然而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詞,其含義與古代不盡一致,它是19世紀末期通過日文轉譯從西方引進的。1871年,英國學者泰勒在他發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一個著名的定義:「所謂文化,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個綜合體。"【2】中國的學者一般都採用《辭海》對文化的界定:「從廣義上來說,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作為一種觀念形態的東西,總是處於流變與整合過程中。因此,並不是所有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都可稱之為傳統文化。而只有那些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化才得以積淀、保存、延續下來,成為後世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將這些具有重要價值、具有生命活力因而得以積淀、保存、延續下來的文化稱之為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是指根植於中華大地肥沃土壤之中,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中華民族之間具有穩定形態的,世代傳承並影響整個社會歷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體系。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學說之外,還包括歷史、文物、書法、服飾、陵墓、醫學、農學、天文、地理等古籍文書。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結晶,但它並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有著鮮活生命的東西。「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一方面具有濃厚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3】我們這種傳統文化,是在世界文化叢林中獨樹一幟的最悠久的文化,它不僅過去在推動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過程曾經起過巨大的作用,而且對整個世界文化發展也起過重大的影響作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也一定會發揮其強大的推動作用。
2.傳統文化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有各種表現形態,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以儒家倫理中心主義為出發點的信念。中國傳統倫理政治思想,不僅決定了中國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決定中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徵。【4】除了倫理政治型文化這一總的特徵之外,中國傳統文化還具有以下特點:
(1)同一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綿延不絕,形成了世界上極具生命力的文化傳統。在人類6000年的文明史上,只有中國文化按照自己的軌道不問斷地運行一直到今天。而其他國家大多出現過斷層,有的甚至走向消亡。中國文化歷經艱辛,在數千年的發展中經歷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發展,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融合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和周圍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發展態勢。已深深地融進全體華人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之中,滲透到社會政治、經濟,特別是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影響社會歷史發展,支配人們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的強大力量。它對於民族的生存與延續發揮著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同時對於外來文化有著寬厚的包容性和強大的同化力。
(2)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的顯著特點和特徵,滲透著古老東方民族的聰明和智慧。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雖然說是傳統但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各個國家民族在相互的交往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吸收而不斷充實發展自己。這種發展,是相互融合,使自己更加完美、更具有自己國家民族的特色。隨著漫長的歷史交往,各個國家民族的文化日益發展成「合而不同」的融合,逐步成為多元統一體的全球文化。正如一位大學者說的,越是民族性的東西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全球性。失掉了民族性的東西,就說不上什麼世界性、全球性。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統一體,離開多元化、統一體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中,以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視野,融合了我國各民族文化、外來文化的優點和長處,逐步豐富完善了自我。隨著世界文化的交融,必然很自然地走向全球化。如儒家孔子的「天下觀",道家老子、莊子的「自然觀"精神已在世界學術界廣為傳播。
(3)繼承性與創新性的統一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前代文化遺產的價值,充分宣揚傳統本身得以存在和流傳的合理性,雖然它也有起伏跌宕,並多次面臨挑戰,但一次又一次表現出巨大的再生能力。它在一個漫長而曲折的形成過程中,經歷了無數個後人繼承前人又發展前人,虛心學習前人又豐富前人,依據時代需求又超越前人,這樣一個周而復始、連續不斷的接力運動,付出了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斷補充、不斷完善成熟起來的,來之不易。
(二)傳統文化的兩重性
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華民族創造了著稱於世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的發展及演變是貫穿於中國古代文化的主線。就內容上說,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清靜無為、以退為守,法家的循名責實、信賞必罰,這三者構成中國古代文化的三位一體基本要素,浸透於民族的性格和心理中。其基本價值系統是以儒家體系為主幹,同時又兼容道、法、墨等諸子百家之長。但它並不是珠璣而是混有沙石。因此,對這份遺產既不能完全拋棄,又不能全盤搬用,必須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批判繼承,推陳出新,創造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化。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但是絕不能無批判地兼收並蓄。必須將古代封建統治階級的一切腐朽的東西和古代優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帶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東西區別開來。⋯⋯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一定的科學地位,是尊重歷史辨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清楚地告訴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應取的態度。取精用弘,批判地加以繼承。那麼,怎樣進行批判地繼承呢?
其精華部分主要有:
(1)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一直居中國文化傳統的主導地位。《易傳》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是說「天」的德性是健運不己,人們應該仿效它,剛健有為,奮發進取;「地"的德性是順育萬物、包孕萬物、哺育萬物,人們也應該仿效它,兼容並包,廣收博採。孔子提倡「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人生追求,孟子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屈原在《漁父》中憤然寫道:「舉世皆濁吾獨清,舉世皆醉吾獨醒。」正是在這種精神鼓舞下,中國人對真理孜孜以求,對外敵侵略拚死抵抗,鑄造出知難而進、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民族性格。進取的人生態度,在成才的道路上努力奮斗,自強不息。這些都集中表現了中華民族積極進取、永不停息的堅強意志和非凡氣度。
(2)天人合一,以人為本
所謂天主要指廣大的自然界,天人關系主要指人與自然的關系,天人合一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組成自然系統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自然界有普遍規律,人也應該服從這個規律;人類社會的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律是一致的;人生的最高理想應該是天人之間的協調。「天人合一」的思想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但是,在天地人之間,以人為中心,即以人為本。如,孔子主張的「不語怪、力、亂、神」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種思想影響巨大,他雖然不能否定鬼神的存在,但是對其採取存疑的態度,即存而不論;而將現實中的人放在第一位,關注人的生命。【6】
(3)修養德性,人際協調
儒家文化是倫理文化,主張「道德至上",強調以「仁讓為貴,以孝悌為尚,以忠敬為美』』的人生理想。在古代思想家們看來,天是道德之天,人是道德之人,甚至一草一木也得道而生,有德之品性。【_7】在這種道德輻射之下,主張「仁者愛人」、「以和為貴」,講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諧人際關系。
(4)集體本位,天下為公
西方文化崇尚的是個體本位,而中國傳統文化以家庭為中心,以集體為本位,講究4「貴群」。【8】在個體、局部與集體、整體發生沖突時,主張犧牲前者而保護後者,這就是所說的「天下為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高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主要表現在:(1)復古保守。(2)消極無為。(3)綱常名教。
(4)重義輕利。
(5)重道輕器。
總之,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注意辨證地分析,批判地繼承。然而批判的繼承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和創新。這就是說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有價值的外來文化,創造傳統與現代相統一、民族與世界相統一,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代中國社會主義新型文化。
Ⅳ 什麼事大眾文化的二重性
當前大眾消費文化的流行,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和認真對待的現
象。網路博客文化的興起,電子游戲的流行,使成千上萬的青少年,
迷戀於網路;超級女聲如火如茶的演出,成為一種時尚,吸引了國內
外許多人的目光;「韓流」(各類連續電視劇)滾滾,《大長今》夜夜播送,
抓住了許多觀眾的心,流淚和歡笑都是為了那個美麗的宮女;((紅樓
夢》演員選秀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各種各樣的選美比賽更是人潮
如涌。手機簡訊成為最新潮的娛樂工具,似乎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必需
品。還有所謂的『舊常生活審美化」現象,如城市規劃、購物中心、街
I合花園、超級市場、流行歌曲、廣告、時裝、環境設計、居室裝修、
小車熱、健身房、咖啡廳、茶樓、啤酒館、旅遊熱等,更成為人們的
生活現實。這種種文化現象的出現,是一個社會步入正常態的表現,
也是社會安定的表徵。但是大眾消費文化能不能健康地向前發展,關
繫到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的大問題,關繫到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問
題,關繫到黨所提倡的「文化產業」能否健康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們發
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能不面對上述這些現實問題。既要作
出負責任的正確分析,又要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導。
2007·學術前沿論叢}和瀚社會:社會趁設與改革創折
大眾消費文化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概而言之,可以說大眾消費
文化具有二重性。一重是大眾消費文化供群眾娛樂、消閑,所謂「悅耳
悅目」,並且對社會的經濟發展起牽動和支撐的作用;另一重是目前的
大眾消費文化經過商家的運作,滲入了賺錢的邏輯,於是不能不迎合
讀者的口味,甚至低級的口味,多數大眾消費產品潛藏著消極的、不
健康的,甚至有毒的因素,所謂「傷志傷神」,對我們培養高素質的公
民產生不利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第一重。
大眾消費文化具有娛樂消閑的功能是文藝理論的一個定律,古羅
馬的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一書中說:「如果是一出毫無益處的戲劇,
長老的『百人連』就會把它驅下舞台;如果這出戲毫無趣味,高傲的青
年騎士便會掉頭不顧。寓教於樂,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
合眾望。」①盡管賀拉斯是古羅馬帝國的正統理論家,他在指出文藝在
「勸諭」作用的同時,仍強調「樂」的重要。這個觀點也為馬克思主義者
所接受。恩格斯談到德國民間故事書的時候說:「德國民間故事書的使
命是使一個農民做完艱苦的日間勞動,在晚上拖著疲乏的身子回來的
時候,得到快樂、振奮和慰藉,使他忘卻自己的勞累,把他的貧瘩的
田地變成馥郁的花園。民間故事書的使命是使一個手工業者的作坊和
一個疲憊不堪的學徒的寒碴的樓頂小屋變成一個詩的世界和黃金的宮
殿,而把他的矯健的情人形容成美麗的公主。」②毛澤東在強調「文藝是
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武器」之後,但他也講文
藝的「消愁破悶」的作用。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在朝鮮犧牲後,毛澤東
自己強忍著內心的痛苦,同時十分關心失去了丈夫的兒媳劉松林。
①《<詩學>(詩藝>》.155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
②恩格斯:《德國的民間故事書》,《馬克思恩格斯論藝術》第四卷,4()l頁,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1966
5
麒縱談談大眾文化的二重性}2()07·學術前沿論叢
1959年,劉松林大病,毛澤東寫信用李白的詩鼓勵她:「你身體是不
是好了些?……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
白波九道連雪天。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
可以起消愁破悶的作用。」①我長期持這樣一個看法,文藝的本質是社
會的,但又是審美的;是文化的,但又是娛樂的。戰爭時期強調文藝
是「武器」,是文藝的功能性借用,是可以理解的。這就像我們的牙齒,
它的基本功能是咀嚼,但在與敵人進行肉搏時.也可以用它做武器,
這是功能性借用,完全是可以的。但是,在和平時期,文學藝術,其
中也包括現在流行的大眾消費文化,則應在注重它的教育功能的同時,
十分看重它的審美、娛樂、消閑的功能。
上面是說娛樂消閑作為文藝的和大眾消費文化功能之一是大家的
共識,那麼為什麼現在又要來討論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現實生活重
新向我們提出這個問題。首先是與過去相比,屬於個人自己的時間越
來越多,特別是五天工作制的實行,人們除睡覺、吃飯時間之外,除
那些特殊的工作族群外,據有的社會調查機構的說法,普通的大眾在
一個星期里起碼也有五十個小時的閑暇時間,如何來打發這么多時間,
對大家來說成了一個問題。當然,人們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安排,但通
過對文藝的欣賞,特別是對大眾消費文化的欣賞,達到娛樂、消閑的
效果,是許多人的選擇。既然是娛樂消閑,大家就願意看一些通俗的、
輕松的、幽默的、有趣味的,甚至微微有點刺激性的東西,而不願看
那些板著面孔教訓人的東西,不願看那些太沉重的東西,也就很自然
的了。我們的文藝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我們的文化產業也是為人民
群眾服務的,群眾有這種需要,難道我們能讓人民群眾失望嗎?這樣
大眾文藝,包括現今流行的大眾消費文化的娛樂消閑功能就更突出了。
①《毛澤東評點、圈閱的中國古典詩詞》.83頁,北京,工人出版社.19,2
黔…穌62()()7.學術前沿論叢}和諧社會:社會邀設與改革創新
這個道理周恩來早在1961年就說過:「群眾看戲、看電影是要從中得
到娛樂和休息」;他還轉述朱德的話「我打了一輩子仗,想看點不打仗
的片子」(周恩來在1961年6月19日《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
會議上的講話)))這個道理,在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在群眾有了閑暇的
今天,就更明顯不過了。所以,大眾消費文化的娛樂和消閑功能的凸
顯,是現實生活的需要,是人民群眾的需要。我們沒有理由不滿足這
種需要。
現在可供群眾選擇消閑的方式和空間擴大了。逛那像畫廊一樣的
商店,看那像商店一樣的畫廊,出門旅遊,看甲A足球聯賽,進迪
廳、「氧」廳,種花養草,……干哪樣不行?當然,演員們,導演們,
編輯們,主編們,所有主持文藝單位又要自負盈虧的領導們,為了單
位能生存下去,不得不想辦法,去迎合群眾的口味,盡量通俗一些、
輕松一些、幽默一些,搞點有趣味的、有滋味的、有可讀性的、有可
看性的、甚至微微有點刺激性的東西給大家看,這是可以理解的。既
然你把這些文藝生產單位推向市場,把文化看成一種產業,就必須要
給它以生存的空間。如果要他們走老路,這也不準,那也不準,卻又
不給經濟上的支持,那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能的
事。就是那位古羅馬的思想家賀拉斯在提出「寓教於樂」之後,還說了
「這樣的作品才能讓索修斯兄弟賺錢」這樣一句話。索修斯兩兄弟是古
羅馬當時著名書商,賀拉斯的「寓教於樂」論就是給他們一條生路。
現在我們的問題已經進了一步,「文化產業」已經在實踐過程中。
文化的生產和消費成為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個組成部分,它可以
大大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不但創造精神財富,還可以創造物質財富。
2004年張藝謀導演的商業片電影((英雄》,票房價值達2.5億元,另加
海外音像版權費1000萬美元,國內音像版權費1789萬元,與這部電
影有關的廣告、小說發行、郵票發行、漫畫等又達到1000萬元,合
7
瞬談談大眾文化的二重性}2007·學術前沿論叢
在一起的收入達到3億5千萬元以上。這個收入不是比多少個工廠、
企業的收入多得多嗎?湖南台「超女」的活動,僅手機簡訊的收入就大
得驚人。而且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其他部門的經濟所沒有的優點,那
就是它不會造成生態失衡、環境污染,也不用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
又可以容納大量的從業人員,這樣的清潔產業,我們為何不給它以大
力的支持呢?更重要的是,文化產業所生產的大眾消費文化產品,如
果做得好的話,是可以低投入,高產出。一部優秀的受到觀眾青睞的
故事片或電視連續劇,可以抵得上若干個工廠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還
有一點,一個社會的大眾消費文化產品的娛樂消閑功能被突出,所看
的東西不是整天讓人綳著臉,這是這個社會較為平穩的一種表徵,是
國家領導者有信心的表現,這絕對無損社會領導者和治理者的光輝。
另外,大眾消費產品能不能出傳世之作呢?
發展的角度來考察。
消閑功能的文藝作品
從中國文學發展的角度看,
我們可以從文學歷史
通俗的具有較強娛樂
,
在當時與雅文學並不是對立的,而且經過時間
的沉澱之後,俗文藝作品也可能變成在文藝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雅文
學作品。宋詞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宋代.詞是配樂歌唱的一種藝術形式,詞人寫出歌詞,歌女配
以曲調在酒樓茶館中歌唱,不論是詞人、歌女還是聽眾都把詞當做娛
樂消閑的藝術形式,所以歷來都有「詩庄詞媚」「詩硬詞婉」的說法,也
有人說,「詞之為體如美人而詩則壯士也」。所謂「媚」「婉」「美人」等定
性語,都說明詞在當時的地位與詩相比是很低的,詩是雅文學,是正
宗,是「主旋律」,詞則是小道,是「薄技」,是俗品,只是娛樂消閑的
玩藝,只配寫些喝酒唱歌、兒女風情、風花雪月、離愁別緒,最高的
評價是「詩余」,作者以「資歡」為目的,聽眾也以「資歡」為目的,總之,
詩是「言志」之作,「發乎情,止乎禮義」,以諷喻美刺為傳統,詞是「艷
科」,浸淫著享樂意識,詞比詩要矮一大節。蘇軾以詩為詞,用詞體寫
燕葬酗8
20()7.學術前沿論叢}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折
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就為人所不理解,甚至遭
到批評,如《後山詩話》雲:「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如教坊雷
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連蘇軾自己的弟子也覺得丟臉。
就像現在某些嚴肅作家寫出通俗小說不被人理解一樣。
然而,歷史的發展則證明了宋詞是反映宋代世俗生活的重要作品,
從一定意義上它比宋詩的地位要高,它已經堂堂正正進入中國古典文
學史,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驕傲,當年的通俗文學轉化為今天的文學珍
品。還有明清傳奇小說,在當時也是娛樂消閑作品,甚至曹雪芹在《紅
樓夢》中也說,他寫此書也是讓讀者「可破一時之悶」,可經過時間的篩
選,這些作品中的精品,已成為古典作品的精華。這就是歷史給我們
的啟示。
所以,我們千萬不可看輕今天創作的大眾文化中的娛樂消閑作品,
我相信今天的大眾通俗作品中的精品,在經過歷史的沉澱之後,終有
一天為後人所重新發現,成為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我認為今天的通
俗作品的創作,要提到歷史的高度來看。它是當前人民群眾的需要,
同時它將得到歷史的回響。我們必須有這樣一種眼光。
現在再講大眾文化的第二重。
我們也不要以為大眾消費文化一切都好。大眾消費文化不可否認
地也有消極的另一重,這就是前面說的,大眾消費文化經過商家的運
作,滲入賺錢的邏輯,多數大眾消費產品潛藏著消極的、不健康的,
甚至有毒的因素,對人產生了「傷志傷神」的作用,對我們培養高素質
的公民產生不利的影響。
當前通俗文藝作品的創作中,的確存在一個品味高低的問題,是
否有文化內涵的問題。目前流行的大眾消費文化產品,有的只從賺錢
的思想出發,一味迎合讀者的低級趣味,色情的、暴力的、歌頌帝王
談談大眾文化的二重性!2007·學術前沿論叢
將相的東西到處可見。有的作品大肆宣揚拜物主義、拜金主義、極端
個人主義,確有思想毒素,有的甚至是糖衣包裹著的毒葯。對此現象
如果我們不加以正視和批評,我們就是失責。現在有一種理論,叫「趣
味無爭辯」,我就喜歡這些趣味的作品,你管得著嗎?振振有詞。在趣
味問題上,我的觀點是,趣味是一個悖論,一方面,趣味是無須爭辯
的,俗話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趣味是可以而且應該多樣化的,
你喜歡愛情片,我喜歡戰爭片,他喜歡武打片,你喜歡散文小品,我
喜歡長篇小說,他喜歡詩歌,你喜歡婉約的,我喜歡豪放的,他喜歡
雋永的,這都隨便,不必爭辯;但另一方面,趣味又是可以爭辯的,
低級的、黃色的、墮落的、庸俗的趣味,把讀者引導到非人的異化的
方向去,那麼這就要加以批評,不這樣做社會風氣就會敗壞,人文的、
積極的和美好的精神就會喪失,對此我們非爭個水落石出不可。我們
一定要提倡健康的、美好的趣味,對此我們也非要把道理講透不可。
恩格斯在談到德國民間故事書的作用時,不但肯定它的娛樂消閑
作用,而且也指出民間故事書還有這樣的使命,「同聖經一樣培養他的
道德感,使他認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權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
勇氣,喚起他對祖國的愛。」恩格斯說得多麼好!首先,他認為民間故
事書是為了使讀者「得到快樂、振奮和慰藉」,他把「快樂」兩個字放在
前面決非偶然;但這還不夠,故事書還得使人「振奮」,也就是說故事
書必須有較高的品位,是鼓舞人的,激勵人的,催人向上的;而只有
這樣有高品位的故事書,才能使人得到「慰藉」,使人獲得一個精神家
這樣才能在使人得到快樂的同時,又能培養自己的道德感、力量
激起爭取自由、權利的勇氣,以及熱愛祖國的感情。我認為恩格
園感
斯對德國民間故事書的功能的全面、深刻的論述,完全適用於我們今
天對大眾消費文化活動的要求。
豁…縱川2007·學術前沿論叢}和瀚社會:社會邃設與改革創新
高品位的追求應該成為一切大眾消費文化和一切以娛樂消閑為目
的的文藝活動的內在品質。應該認識到,是追求高品位還是迎合低級
趣味,關繫到對現實和歷史是否負責的問題。所謂高品位,按我的理
解就是要使作品具有人文主義的、科學精神的、民主精神的和審美關
懷的文化內涵。一艘美麗的遊船,如果裡面沒有足夠的壓艙物,那麼
它航行起來就要東搖西晃,就有可能翻船。同樣,一篇或一部具有娛
樂消閑功能的作品,要是沒有人文主義、科學精神、民主精神、愛國
主義、集體主義等「壓艙物」,也是危險的。
「超級女聲」的確能提起人們精神,看,這些女孩子多可愛多美麗
多活潑!但「超級女聲」如不加以引導,其潛在的那種「一宿成名,一夜
致富」的思想,那種不靠艱苦的勞動就獲得成功的思想,那種靠偶然的
即興的瞬間表演的投機主義的思想就會在青少年中間發酵,「超級女
聲」文化就可能變成無文化或負文化,因此「超級女聲」活動應該注入積
極的健康的文化內涵。「宮廷戲」(包括像韓劇《大長今》,中國劇《還珠
格格))((雍正皇帝》等)不能太多。這些戲總是宣揚封建帝王將相的功德
和權威,宣揚以帝王的是非為是非,宣揚帝王在上臣民在下的思想,
連吃的菜也要以帝王的喜歡為標准……這樣的大眾消費文化要是看多
了,在潛移默化中,那種奴才思想,非民主、反民主的思想就可能影
響我們的後一代,現代公民素質的培養也就變得很困難了。我們不能
不看到,幾乎所有的大眾消費文化都隱含意識形態,不是這種意識形
態,就是那種意識形態。
文化產業在牽動和促進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屬於
正常,不必大驚小怪。我個人認為禁止不是辦法,引導才是辦法。我
們一定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去引
導.在娛樂中滲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不是不可能做到,
談談大眾文化的二重性}2007,學術前沿論叢
問題首先是要去做,然後再想怎樣去做,想盡一切辦法把社會主義的
核心價值滲透進大眾消費文化中去,成為其中的精神靈魂。這樣的大
眾消費文化就會既「悅耳悅目」,又「悅志悅神」,既有益於我們的社會
主義和諧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又能牽動社會經濟中文化產業的大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