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文化特點有哪些代表
東經答:提到日本旅遊,首先想到的就是富士山了,日本人認為「登上富士山頂是英雄」,很多人以登上富士山為榮。蘊含著日本文化特點的富士山像巨大的磁鐵,具有神奇的魅力。日本料理也是代表日本文化特點的符號之一,壽司和海鮮刺身都是日本料理的基本食材,刺身也就是生魚片,生魚片又稱魚生,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生魚片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日本文化習俗歷史,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它特有的烹飪方式和一絲不苟的烹調精神吸引了眾多好奇的目光。日本文化特點習俗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多地少,可以居住的土地面積非常少,日本房屋木質的建築和裝飾充滿了古韻日本文化特點,精細小巧滿足了日本人的生活使用習慣。日本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狹窄擁擠的空間,營造成溫馨舒適的家。
2. 日本的文化有何優缺點
日本的精工業是世界工業的標准,日本電器汽車質量的確很好,很多東西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但是日本企業的執行力很強.比如:上司說做,你就得最,即使是錯的還要做,做錯了上司自己會負責.也就是他們的責任心很強.日本的色情文化產業很發達,日本人用動漫輸出,從另一個角度了解的世界的傳媒.日本人一般都有民族憂郁感,在他們面前不能說他的民族不好.日本人在商務談判中喜歡用短句,」是」」不是」.....
多說無意,必自斃,而且容易說錯話,所以日本人在商務談判中,經常取勝.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知己知彼.
3. 在你的心目中,日本有哪些優點
日本這個國家位於東亞地區,由北海道等6000多個小島嶼組成,總面積有37.8萬平方公里。日本這個國家國土面積很小,但是他們的經濟卻非常的發達,是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日本這個國家還是有一些優點需要我們學習的。
第3個優點,日本這個國家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
日本擁有危機意識,正是由於他們是個島國所決定的。日本的國土面積非常小,而且資源也比較缺乏,人口也不是很多,所以他們有這種危機感。做什麼事情都非常的謹慎,都非常的盡心盡力,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他們就會打起百倍的精神。
4.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啊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4)日本文化有哪些優點擴展閱讀
在日本,櫻花被視為吉祥之物。在傳統的婚禮等喜慶場合,經常要飲用一種在鹽浸的櫻花瓣里加入開水的櫻花湯,便是取櫻花的吉利之義。櫻花盛開的四月,也正是入學、就職的時節,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因此櫻花又代表了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形象。
除此之外,在日本到處都是用櫻花命名的街道、車站、市鎮、商標、飯菜、茶點、湯飲。
文學家寫詠櫻詩,畫家繪櫻花圖,音樂家譜贊櫻曲,銀行印出櫻花圖案的鈔票,工場制出櫻花工藝品,電視台以櫻花為背景作節目,還特別辦了報告櫻花開放動態的專欄等,櫻花的魅力和影響力滲透到了日本人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日本也稱為「櫻花之國」。
5. 日本的文化是怎麼樣的
日本的文化特點如下: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多系統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
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
2、均一性。
意思是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差別不大。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本土化。
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就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語的書寫形式。 鐮倉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為日本佛教的例證。
從飲食上面來說,日本人如今的飲食其實就是受到了古代中國沿海飲食之中「吃生食」的影響,只不過後面的中國人在保留了生食的同時也接受了火的滋潤,幾乎每一個日本人的家庭之中都會和中國人一樣使用瓷器做的碗,也會使用那木或者竹子製作的筷子,筷子文化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區別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沒有像西方人那樣吃東西使用所謂的刀叉。
日本人的服飾,如今被很多瘋狂的追求者稱為和服,其實也是在三國時期從中國的東吳地區模仿過去的。很多人不知道,還一個勁的吹捧日本和服,其實那些都只是中國文化各個時期在不同地方的一個縮影罷了,從更加廣大的一個角度來說,日本的和服其實就是漢服,他們是漢服的一個分支,就像中國漢服之中的宋制和唐制一樣,他們是三國時期的吳服。
6.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徵
日本民族是有獨特個性的民族,日本文化的特點也極其明顯。其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統各異的東西方文化的並存和混合的產物。用我的話來說,不妨叫做「雜交文化」。其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比如政治體制,既學習了西方的議會政治,又保留了傳統的天皇制度,屬於新舊政治的混合體。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結合,西裝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間加西式客廳。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再看其語言文字,既有中國借來的漢字,又有獨創的平片假名,近年來又大量增加了羅馬字,如此復雜的文字世界罕見。日本文化產生「多重性」的原因,主要是來自日本人對異國文化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同時對本國文化也具有異常的保護心理。身居島國,不受外侵,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吸收外來文化,這也是日本人長期養成的性格特點。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有一句話說:「地が変われば品変わる」(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意思是說各地有各地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筆者在駐日使館工作期間,因公到過日本許多地方,南自沖繩北至北海道,對日本人的衣食住行等文化氛圍均有切身的感受,覺得沒有明顯的差異。比如:日本沒有一個地方不把「刺身」(生魚片)和「お壽司」(壽司)作為美味佳餚的,也沒有一個地方不吃「生卵」(生雞蛋),不喝「味噌汁」(大醬湯)的。狹窄的國土,眾多的人口,日本人長期以來養成了重視集體和國家的習慣,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日本化
日本人具有模仿和改造的天賦,具有把外國文化轉化為日本獨特文化的能力。早在平安時代,日本人就以中國的漢字為基礎創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語的書寫形式。
鐮倉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為日本佛教的例證。6世紀,即鐮倉時代佛教傳到日本,當時的佛教大師法然和其弟子親鸞根據日本人的信仰習慣改良了外來佛教受到廣大民眾的青睞,深化了日本的宗教活動。
到現代,日本文化成為了世界各國文化的結合體,借鑒外國的東西,經過精心改良,已是[不和不中不洋]的第三種產物,具有日本獨特的風格。舉一個日常生活的例子,日本人對中國菜情有獨鍾,以橫濱中華街為代表的中華餐館數不勝數,品其味道,雖然早已失去了中華的原味,可是卻完全符合日本人的口味,為此日本人津津樂道中華料理的妙處。我國國內也有很多日式餐館,我們對日餐的要求就兩個字,那就是「正宗」,追求原汁原味。在日本,對外國菜追求原汁原味的想法基本不存在,只要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是「正宗」。日本有一個著名的餃子連鎖店叫「王將(おうしょう)」,其店鋪遍布日本全國各地,物美價廉,深受大眾歡迎。其實,中國人一看就知道,那不叫餃子,在中國叫「鍋貼」,只是和中國的鍋貼相比,個頭小了點兒,餡少了點兒,可是日本人一直認為這就是中國的餃子。
我們在借鑒外國時,以前常說的一句話是「洋為中用」,意思是說對外國的東西不能生搬硬套,要結合國情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為己所用。在這個問題上,日本人雖然嘴上沒這么說,但是可以說日本人做得恰到好處,仔細觀察一下,所有來自外國的東西,無一不經過加工改良據為己有了。這也是日本文化的明顯特點之一。
4.現實性
日本人是最重視現實利益的,這點集中表現在宗教信仰方面。信仰宗教有一個原則,那就是心一定要虔誠,還有一個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時信神又信佛,如果同時信奉神和佛,遇到災難那就神和佛都不會幫你,說不定還會遭到報應,「一仆二主」一般來說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但是,日本人信奉宗教的原則卻是兼而得之,很多人同時信神又信佛。據統計,日本近1億3千萬人口,信仰宗教人數卻多達4億之多,說明很多人屬於「一仆二主」。其實,日本人自己心裡也明白,這種違反常規的做法,信也等於不信。事實上,除少數人以外,日本人的絕大部分是不信教的,這樣做只不過是一種精神寄託,遇事感到心安。比如,高考前很多考生都要到神社或寺院禱告、求簽,如果求了個上上簽,那就增強了信心,如果求的是下下簽,據說只要把它拴在旁邊的樹上,就可以逢凶化吉。總之只要你去拜了,禱告了,花上500日元(求簽一般需要500日元),就會心安理得,永保平安。 日本人過年時,有一個重要日程,那就是新年鍾聲響過之後都要去神社參拜,日語叫做「初詣(はつもうで)」,新的一年來臨,第一次參拜神社,這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固定習慣。有一年,我在日本趕上了新年,抱著入鄉隨俗的想法,新年鍾聲過後也去了駐地附近的神社,到了一看,那真叫逛廟會,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據說很多人早在2—3個小時之前就已經排隊靜候了,可見日本人為了自身的現實利益向神佛討個平安的心情是何等的迫切!
眾所周知,日本人在科學研究方面,一貫輕視理論研究,而十分重視應用技術的開發,在規格改良和質量上下功夫。這也是考慮現實利益的集中表現。
以上簡要歸納了日本文化的主要特徵,其實,因為日本人不僅大量吸收了東西方的先進文化,同時還保持著自身的文化傳統,現象比較復雜,以上四點實難概觀。
7. 日本文化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
日本文化深受中國的歷史文化影響,尤其是深受盛唐時期的文化影響,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雖然保留著自身的很多特點,但是還是有很多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有相同之處。比如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日本主要信神和信佛,而且很虔誠,而日本的佛教最開始是從中國的唐朝時期傳入的。
貓在日本的文化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實,早期的日本是沒有貓的,一直到平安京時期遣唐使從唐朝帶回了貓咪,貓咪才算是正是步入日本。在那時,日本的貓咪是非常少的,一般都被養在宮廷中,平常人甚至都見不到貓咪,只聽過在宮廷中有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正因如此,所以相較於其他動物,民眾心中,貓咪的地位會更尊貴,也更受追捧。
而且當時貓還肩負著保護在日本正倉院的經書的重任;因日本人篤信佛教,而且鑒真在日本也像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也信奉保護經書的貓能帶來好運,因此貓被賦予了靈化能力,這這些都慢慢形成了各大寺院的貓的御守文化,這就是正倉開運貓的起源。
8. 日本文化的特點
特點有融合性、均一性、現實性、選擇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東方傳統文化特色濃郁,近現代,又受到歐美科技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廣泛影響,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日本文化不受地區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說日本各地的風俗習慣沒有差別,但是比較之下相對很小。風俗習慣、人的思維和行為等等大相徑庭。
9. 日本文化有哪些特點
日本民族是一個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過吸收、選擇、融合外來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文化時代,當時的日本是一個狩獵國,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徐福人海東渡對日本社會變革及文明進步起了推動作用。公元3世紀至公元7世紀渡來人源源不斷地將大陸先進文明帶進日本。日本對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時代達到高潮。在長達千餘年的對大陸文化的借鑒中,日本把大陸文化變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後使大和文化日漸豐盈起來。二戰後,美國文化又滔滔湧入。這三次外來文化對日本的沖擊過程也是日本貪婪的吸收過程,日本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將傳統與現代、外來文化與自我文化有機地結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雜文化」。
10. 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你知道多少
日本民族是一個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過吸收、選擇、融合外來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日本文化的特點,歡迎大家閱讀。
一、日本「雜文化」的主體性和開放性
1. 日本文化的主體性
眾所周知, 從歷史角度看日本的周邊是文明古國。在長久的歷史發展中, 日本作為遠離大陸的孤島獨自發展了自身的文化。與亞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國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處於低水平的狀態。古代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相遇時,就好比水往低處流, 當時已非常先進的中國文化被日本所吸收。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會文化發展相當迅速。也是由於與西歐資本主義文化相比落後很多, 因此近代以後的日本開始大規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島國, 與文明中心地的中國以及中國的鄰國朝鮮隔海相望。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這個距離, 某種意義上給予了與外界交流的主導權。也就是說, 順應時勢或必要時日本經由大海從大陸引進所需文化, 時運不濟或不必要時再次利用大海一時關閉交流的大門。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環境, 建立起統一的國家以來, 一千多年間沒有受到外來的侵略和征服, 也沒有像彌生時期的大規模的外族人種的遷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的佔領, 日本之前從未有過外國的進入。這與當時的亞洲大陸和歐洲頻繁征戰, 發生民族沖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日本在吸收外來文化時常常根據自國的需要有選擇性地接收。這種開放和封閉的地理環境同時帶來的是日本文化的兩面性。開放的同時關閉, 一時開放一時關閉的外來文化的吸收也具有兩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來信仰多神論認為世上萬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們的幸福與不幸。六世紀時佛教傳到了日本。現在在日本人的生活與習慣中一般來說喜慶時以神道儀式慶賀,不幸之事採用佛教儀式。這種多元化的思維方式給日本文化帶來了極大地融合性, 使外來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時得以並存。
2、主導性、選擇性、融合性、保守性
日本的主體性又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主導性:吸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公元5至6世紀左右,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把中國隋唐的先進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紀到19世紀歐洲是世界近代資本主義的發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於是移植歐洲近代學術思想,進口近代產業經濟制度,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文明。
(2)選擇性:
認為對自己有益的文化,並能適應本國文化的就吸收。
(3)融合性:
並不是將外來文化直接機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東西同時將外來文化有機的融合日本化。
(4)保守性:
固有的優秀傳統文化原封不動的傳承,比如茶道、相撲等。
3. 從形成原因看主體性
如前所述, 周邊性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日本距離亞洲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國很近, 在吸收外來文化時有自己的主導性。這是日本文化主體性 的一種表現, 吸收先進的外來文化時充分發揮了主導性。日本文化主體性的第二個表現是, 對固有傳統文化的保守性 。這歸功於島國的地理環境。戰爭頻發的中國, 新王朝的更新常常伴隨著對過去文化的破壞和否定。但是, 沒有戰爭的日本, 保存並發展了大量起源於中國, 同時被戰爭丟棄的東洋燦爛的傳統文化, 例如, 宮廷音樂, 舞蹈等。日本文化主體性的第三個表現是, 它的融合性 。
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過程中,日本沒有生搬硬套, 而是表現出了強烈的融合性。究其原因, 可舉出日本民族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日本通過改造中國的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這是極好的例子。他們以漢字的草書為基礎創造了平假名, 以楷書為基礎創造了片假名。另外, 對印度傳來的佛教進行改變,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 創立了神佛習合論 , 又發展成為現世佛教 。
二、外來文化吸收的開放性
1、大化改新與隋唐文化的吸收
日本仿效中國, 645年把年號改為大化。通過大化元年進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積極地引進了中國制度和文化。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權的官僚國家為目的, 主要引進大陸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會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實施租、庸、 調等租稅法, 製作戶籍, 賬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會。法律效仿了唐律令, 相繼頒布了近江令 , 飛鳥凈御原律令, 養老律令等。
在教育方面, 學習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內容, 同時以中國儒家的經典 孝經、 論語 、 禮記等作為教材使用。但是, 沒有採用中國的科舉制度。日本是以世襲制選拔和任命官僚。
在衣食風俗方面, 也吸收了很多文化。貴族們羨慕唐朝的生活方式, 模仿他們的生活。當時流行唐服, 天皇的禮服和冠也都仿效中國皇帝的禮服, 大臣和女性的禮服同樣都是以唐服為標準的。唐朝的飲食文化、食品、 烹飪法也傳到了日本, 豐富了日本人的生活。日本的傳統活動中有很多是中國的傳統及習慣。例如, 新年的門松、屠蘇酒、七夕、盂蘭盆會、 重陽節等。
2. 明治維新與西洋文化的吸收
1868年的明治維新, 事實上是從封建制度到近代的資本制度的過渡, 建立了近代日本國家的基礎。日本政府吸收西洋文明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日本是重視教育的國家, 明治政府把改革的重點放在教育上, 1871年頒布學制 , 主張教育平等主義, 整頓和完善了從大學到小學的學校制度。 1890年的教育詔書 , 一方面吸收了西洋近代教育的學制和科學內容的吸收, 完善了近代教育的形式。另一方面, 主張忠君愛國的非現代的教育理念, 強調封建主義教育的精神約束。
日本從德川時代開始吸收西洋近代科學, 到了明治時代採用招聘外國專家, 設立學校, 派遣留學生等方法大規模引進西洋的科學技術。明治時代的自然科學的研究, 全權依靠外國專家的直接指導, 在數理化, 地質, 醫學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生活方式的文明開化 , 給日本人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從服裝、發型到飲食向西洋人看齊。日本人受佛教的影響食肉很少, 但是學西洋為增強國民體質, 喝牛奶,吃牛肉火鍋,允許僧人食肉、帶妻室等, 積極地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3. 戰敗與美國文化的吸收
改變日本最根本的措施是制定了民主主義憲法。 1946年在美國專家的指導下起草了新憲法。憲法規定, 主權在民, 國民人人平等。隨著憲法的全面修改, 廢除了只有嫡子才能夠繼承家產的家制度, 基於男女平等原則修改了民法等等, 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 首先戰爭時的政府, 軍事首腦作為戰爭罪犯被逮捕, 處刑,清除了軍國主義勢力。戰爭年代束縛國民自由的法令宣告無效, 成立各種政黨, 尤其是日本共產黨作為合法政黨登上了政治舞台。修改眾議院議員選舉法,給予 20歲男女公民選舉權, 從此迎來了婦女參政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