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潮汕地區的傳統習俗保留得這么好
主要有兩個原因:宗族文化、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相對封閉的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潮汕就孕育了一批遠走南洋的探索者。
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潮汕人在歷史悠久的宗族關系的保駕護航之下,迎著汕頭口岸開放的潮流發家起步,逐漸形成了潮商。
② 潮州市畲族文化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畲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畲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畲族文化是指具有畲族特色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形式、形態。包括:
(一)畲族語言及口頭文學;
(二)畲歌、舞蹈、武術;
(三)畲族傳統技藝;
(四)畲族飲食文化;
(五)畲醫畲葯;
(六)畲族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
(七)與畲族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和歷史發展相關的建築、服飾、器具、手稿、譜牒等;
(八)比較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態區域;
(九)畲族文化的其他表現形式。第四條畲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尊重畲族風俗、信仰和習慣,維護民族團結。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畲族文化保護工作的領導,負責本轄區內的畲族文化保護工作,將畲族文化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市人民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畲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縣(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的畲族文化保護工作。
有畲族聚居村的鎮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的畲族文化保護工作,並指導畲族聚居村村民委員會或社區開展畲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畲族聚居村村民委員會或社區負責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主管部門開展畲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第六條市、縣(區)文化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畲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在職責范圍內,配合文化主管部門開展畲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發展改革、教育、工業和信息化、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衛生健康、市場監督管理、文物、旅遊等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畲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第七條市文化主管部門會同民族事務等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畲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總體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實施。第八條文聯、社科聯、科協等團體應當根據章程和職責,積極參與畲族文化保護活動。
鼓勵、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成立畲族文化保護社會組織,廣泛開展畲族文化保護工作。第九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將畲族文化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市人民政府設立潮州市畲族文化保護與開發專項資金。專項資金來源於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並用於:
(一)徵集、搜集、整理和出版畲族文化珍品、文獻、典籍和實物等;
(二)搶救保護瀕臨消失的畲族傳統文化;
(三)開展畲族文化展示、展演、傳習、學術等文化宣傳和交流活動以及畲族題材文藝創作的補助;
(四)扶助畲族文化產業發展;
(五)對畲族文化保護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的獎勵;
(六)畲族文化保護與開發的其他工作。
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第十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畲族文化人才隊伍建設。
鼓勵和支持普通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展畲族文化的研究,培訓畲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等專門人才。
鼓勵和支持學術、藝術團體和個人從事畲族文化的研究和藝術創作。第十一條對在畲族文化研究、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十二條設立潮州市畲族文化活動周,鼓勵和支持有關鎮、畲族聚居村和教育機構、民間團體、群眾組織開展畲族傳統民俗展示活動。
畲族文化活動周的時間及活動內容由市人民政府確定並予以公布。第十三條市、縣(區)文化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開展畲族文化保護知識宣傳,提高公眾保護意識。第十四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畲族文化保護名錄,對本行政區域內具有畲族特色和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畲族文化保護項目進行保護。
畲族文化保護名錄應當包括項目的名稱、類別、保護責任單位等事項。對列入畲族文化保護名錄的項目,文化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制定保護規劃並組織實施。
③ 對於潮汕拜神文化保護和傳承,有什麼建議嗎
要做好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必須先讓廣大群眾認識了解民間的傳統文化。但在對於認識程度的調查中我們發現,高達75%的受調查者表示對於本地民間傳統文化僅限於一點了解,且95%的受調查者認為自身對於本地民間傳統文化的了解是不夠的,並且有意願進一步了解。
④ 怎樣繼承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的內容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以文書典籍為載體的方誌、著述、作品所承載的潮汕文化;二是非語言文字載體所承載的民俗文化,如口語、服飾、建築、飲食、戲劇、音樂 此兩項兩層面兼而有之 、工藝、美術、節慶禮俗等。
在社會變革和社會發展中,潮汕文化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存在諸多的困惑。探討一下這些挑戰和困惑的成因,對於展望潮汕文化的發展,發揮其在凝聚海內外潮人方面的獨特作用,無疑是有意義的。
一、潮汕文化在社會變革中的蓬勃發展
半個多世紀以來,神州大地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革,這對中國潮汕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們無妨以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發展的起點為界,大致分成兩個階段來談。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思想文化領域制定和貫徹「雙百」和「雙為」 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文藝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為人民大眾服務)方針,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優良傳統文化得到整理、保護、重修恢復和發揚升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潮汕文化也獲得了發展的極好機遇。各地各級政府十分重視文化陣地的建設,縣設有文化宮、文化館、建立群眾性的文學藝術聯合會,推動了群眾性的文學藝術創作活動;村、鎮有文化站、閱覽室,為推動群眾的文化水準的提高提供條件。文藝工作者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潮劇演員在舊社會處於「台上戲仔,台下豬仔」的卑微地位,現在成了藝術工作者,演員成了人們羨慕的職業。文藝創業繁榮,潮劇整理或新創作了一大批傳統劇目,優秀劇目被搬上了銀幕,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地方誌得到整理或新修出版。傳播媒體從無到有,逐步建立、完善。廣播電台、廣播站開設到縣、鎮,傳播到村戶。電視台在改革開放後辦到縣鎮。文化古跡等得到保護、重修。文馬碣、蓮花峰、靈山寺、開元寺、韓文公祠等一大批名勝古跡被列入不同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加以特別的保護。
如果說,在改革開放以前,由於左的思想路線的干擾,「雙百」「雙為」方針的貫徹落實還受到各種不同程度的影響的話,那麼,改革開放以後的明顯變化,就是文化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更好地貫徹,真正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潮汕文化獲得了蓬勃發展的機遇。文藝創作繁榮,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弦歌不輟,爭妍斗艷。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經濟發展、生活寬裕、市場活躍,為潮汕的飲食、節慶禮俗得到更普遍、更豐富多彩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經濟緊張時期,日求三餐,夜求一宿,溫飽尚得不到滿足,更談不上對潮汕文化的享受。喝工夫茶、吃潮州菜只是少數有錢人的特殊享受。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生產發展,這些民俗等到更普遍的體現。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門路的拓寬,工商百業各逞其能,小商小販遍及閭里,潮汕飲食、小吃遍及大街小巷。節慶禮俗有了更好的物質基礎。潮汕文化獲得了蓬勃發展的良機。
二、潮汕文化在社會變革中的困境和憂慮
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潮汕文化也面臨種種令人憂慮的困境:隨著熟悉潮汕人文歷史掌故的老一輩人逝去,年輕一代能了解、熟悉潮汕文化根底的人越來越少;隨著教育的普及,識字教育普遍使用普通話,潮汕話中那些富有特色、具有「語言化石」意義的表達方式正在逐漸消失;除了有政府扶持的大型演出團體和研究機構能在市場經濟中求得生存、保持繁榮之外,過去遍及縣鎮的潮劇潮藝潮樂演出已應者寥寥,隊伍萎縮;城鎮改造有急功近利、片面追求現代化的傾向,把物質形態的潮汕文化連根拔起;過去住在「四點金」、「下山虎」等傳統住宅中的潮人,經常隨便走家串戶,這種潮俗在當今潮汕的新住宅樓中是越來越少見了。如此等等,潮汕文化遭遇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市場經濟浮躁的雙重作用。潮汕地處南粵之濱,據舟楫之利,得風氣之先,本來就有吸納各種外來影響的傳統。這對發展潮汕經濟、改善民生、增強文化建設的資金力量、擴大潮汕文化的影響力都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改革開放後,西方文化更是藉助經濟的強勢滾滾東來,迅速地在年輕的一代中得到傳播和認同。流行音樂、通俗歌曲因其熱烈奔放、適合年輕人熱情活躍的特點,豐富了文化生活。這本來是可以和原有的潮汕音樂、戲曲並存,形成多元並存的局面的。但由於教育、社會心理等諸多原因,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認識不深,特別是在西方速食式文化沖擊下,追求速食效果,許多年輕人普遍地缺乏歷史、文化知識的鋪墊,欣賞不了節奏悠揚的潮州音樂、戲劇的奧妙,聽不懂用傳統漢語寫作的唱詞,看不懂戲曲程式化表演藝術的情緒意蘊,對博大精深的潮汕傳統文化從缺乏興趣到熱衷於西方流行文化,再到妄自菲薄鄙薄潮汕文化。失去了知音,失去了欣賞者,也就失去了市場。這對潮汕音樂、潮劇文化的發展造成強大的沖擊。節慶禮俗出現了傳統與西方並存的局面,而在商業利益的推動助瀾之下,逢年過節祭祖、拜神都成了禁忌,改革開放後雖然不再禁忌,但是生活寬裕了,穿新衣吃年飯已不稀罕,傳統的年節味反而越來越淡;而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紅火熱烈的西方節日卻越來越為年輕人所追捧。長此以往,民族的傳統的節日就會在年輕人的思想意識中淡化了。
(二)城鎮改造忽略了保存潮汕建築特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了,從城市到農村,座座高樓撥地而起,大城市變得更大了,小城鎮也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新建和改造。這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反映,也改善了民生、提高了普通老百姓生活水準。然而城鎮格局、建築風格,很多忽視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體現。在城鎮改造的市政建設中,往往是老城得不到保護,民居、祠堂、牌坊被大量拆除、改建,代之以非中非西,毫無潮汕文化特點、到處雷同的新民居樓房,使人感受不到潮汕文化的氛圍。如果在社會發展中缺乏保護地方傳統特色的意識,在建築設計和城市規劃中未能保留發展具有潮汕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和規劃布局,顯然有損潮汕文化賴以讓人感受得到的環境氛圍,有礙於潮汕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抹去潮汕地區建築民居在文化上的個性特徵。
(三)幹部新老更替對潮汕文化傳承產生的影響。領導幹部新老更替、新陳代謝,也從一個方面影響地方文化建設,同樣給潮汕文化保護、傳承和建設帶來直接的影響。改革開放廢除了終身制,建立了離退休制度,各級黨政官員逐步實現了年輕化,尤其是市縣的官員相對更為年輕。在中國傳統的行政建制中,縣域一級官員全面執掌一縣之內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教育等地方建設,是非常關鍵的一級主政者。他們的作為既直接影響民生,更影響地方歷史文化的傳承。官員的年輕化是歷史的必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年輕化的官員有知識,年富力強,有銳氣,有闖勁,有魄力,敢作敢為,視野廣闊,接受新事物敏銳,觀念新穎,在經濟建設中往往能取得顯著業績。但有些年輕幹部的知識結構和經歷經驗比較側重於現代知識和經濟建設經驗,在歷史文化知識方面卻有所欠缺,有些人迫切地追求政績,卻缺乏歷史責任感,這種狀況,對於潮汕傳統文化的傳承顯然是不利的。
(四)傳統文化教育和鄉土教育薄弱。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是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問題,這對於潮汕文化的發展、傳承也有負面影響。基礎教育中重科學輕人文、重現代輕傳統的傾向,使年輕的一代傳統文化的基礎薄弱,對歷史典故、傳說的了解甚少,愛護潮汕文化、欣賞潮汕文化的能力薄弱,潮汕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就缺乏堅實的基礎。
三、潮汕文化光明的發展前景
盡管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潮汕文化畢竟有深厚的根基和旺盛的生命力,其發展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目前,中國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朝著文明、富強、民主的目標邁進。《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要任務。」必須「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文明成果,宣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這就為潮汕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大背景、大舞台。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潮汕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和人類社會其他各種優秀文化一起,和諧共存,共同發展。可以說,潮汕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展,也是社會的多元文化發展的客觀要求。經過各種曲折和教訓,全社會都已經逐步認識到,一個健康繁榮的社會應該是各種文化都能得到共生共存,共同發展。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潮汕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既是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心願,也得到海內外潮人的共同關注和努力。
潮汕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不僅出自社會發展繁榮的客觀需要,更由於它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證明,潮汕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有著獨特地位和作用。潮汕文化是中華文化一支強勁的亞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的獨特奇葩。潮汕文化已經形成自己獨立的完整體系,這是不可視而不見也是任何力量無法抹殺的。海內外的潮人數量眾多,數以千萬計,潮人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熱愛家鄉,關心桑梓,拳拳之心向祖國,「美不美,家鄉水」是海內外潮人的深切感受,聯結著他們的就是這無法割斷的潮汕文化的紐帶。要發揮潮汕文化在促進「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鞏固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事業中的凝聚作用和紐帶作用,就要保護好、發展好潮汕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潮汕文化是團結海內外潮人認同祖國、認同桑梓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不少海外潮人賑災救急,扶危濟困,做了不勝枚舉的功德無量的好事善事,成效卓著,有目共睹。潮汕文化已經成為凝聚海內外潮人關心祖國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支援家鄉,建設桑梓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這些都必將有力推動潮汕文化的傳承、建設和發展。
⑤ 為什麼潮州古文化保存那麼好
潮州文化潮州古文化保存特別好,主要原因還是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好,人民的意識形態比較強而且是潮州地區,他們中廚光電特別強,對於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跡和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有非常強大的保護意識,和地域保護觀念所是他們文化,保護的特別好的一個原因之一,同時,潮州當地政府經濟條件比較寬裕,政府有更多的經濟實力,制定政策來保護這些文物古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⑥ 潮汕文化那些事
提起潮汕,相信大家對於潮汕,絕大多數是青睞於潮汕話的恐怖如斯,因為這的方言,如果不是從小到大,有時候可能連別人在罵你都不了了之。開個玩笑哈!
言歸正傳,潮汕地區,在明清時期,在那時候的中原那可謂「大名鼎鼎」,名望不下於現今的深圳。那時候的潮汕的潮州以瓷都為美譽,響徹世界,瓷器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在外貿中最遠售到東南亞、歐洲等地,在經濟上也是舉足輕重的。
那麼,為何潮州會如此絢麗而被稱作瓷都?是的,瓷都當屬陶瓷好,褒獎必有手藝妙。潮州的陶瓷,顏色豐富,工藝細膩,其彩繪的自然美,和諧色彩以及不類於其他門派的瓷畫,形成了潮州陶瓷區別於其他瓷器別具一格的雕刻風格——質朴而典雅。而瓷器有專供「工藝」的、專供「景色寫真」的、有關乎「建築設計」的等等等等。因為其美艷鮮麗,潮汕的的陶瓷又被譽為潮州彩瓷(即潮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瓷器行業創新出一種「釉上堆金」手法,就是在瓷器外沿瓷畫的那些線條都鍍金或鑲其它類別的珠寶以增加其觀感,立體感,畫面感,觸摸上去的線條感也是絲滑柔暢。在當時,這種制瓷工藝特別是那些手工作品,製作難度極大以至於很少地區可以掌握潮州制瓷的精髓。
因為陶瓷,使得潮汕這個賢士少出的地域有了美譽,也因為有了陶瓷,才使得潮汕地區的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展露鋒芒。
潮州小型工藝美術——刺綉,囊括了潮州木雕、傳統綉花等。通雕是潮州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法,最能體現潮州木雕鏤空技法的莫過於立體鏤空通雕的《龍蝦蟹簍》,現在呈置在——陳瞬羌「木雕藝術傳承館」。這大作是幾位木雕師耗時兩年兩年多的時間通力合作完成的,雕品創意巧妙,生動活潑,色彩鮮明,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再輔以浪花托底,水草依傍,更豐富了整體,整副作品寄寓著海產豐富,風調雨順的韻味,更寄託了八面來財的祝福,栩栩如生刻畫了滿婁魚蝦蟹的豐載,顯得生動而活潑。好,我們繼續。潮汕有句老話叫「男大種田,女大做紅」(潮汕話),也就是男子長大了就要下田耕種,女子長大了就要在家做綉花。在老一代眼裡,學會縫綉可是衡量一個女子是否為賢妻良母的價值准則,基本上那時候一個村裡總會有一堆女子圍在一起組成小組,在向組長或其他有經驗的長者請教,這可是絲毫不稀奇的。由此可見,潮汕地區的綉花文化,在這樣的熏染下,逐漸成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它,始於唐代,與廣綉並稱粵綉。其構圖錯落有致,大小各異,紋理清晰,具有特別高的藝術價值。其按工藝可以分為絨綉,線綉,金銀線綉,金絨混合綉等四大類,分為綉、墊、貼、拼、綴五種綉法,而針法更多達兩百餘種,技藝高超,因其級富有浮雕的墊高綉法而另類於其他綉法(就是綉圖案時圖案因為絲線的原因會凸起來);潮綉題材豐富有人物,動物,花卉等,以飽滿勻稱的構圖和喜慶熱烈的色彩,生動形象的表現題材,使潮綉產生了豐富瑰麗的藝術效果,也因此,潮綉作品被廣泛應用於裝飾品上、衣服上,有些明星結婚時也會選擇潮綉嫁衣;同樣,潮綉因技藝精湛,在國內外響有很大聲譽,潮綉作品還於1915年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1923年和1925年參加倫敦賽會,在2006年,潮州刺綉成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針一線一框架,一椅一人一些釘;靜心沉穩穿珠來,綉得草圖放光彩。潮汕綉花女,「力落能幹」(潮汕話),也帶起了一方文化。 潮綉、木雕,以技藝的形式,展現了潮汕刺綉,而潮汕刺綉的特色則反映出潮汕人心靈手巧的悟性,吃苦耐勞的精神,精打細算的性格,和精明強乾的作風。
講完小型工藝美術,咱們再來盤點潮汕地區的大型建築文化,談起建築,咱們必須先來看看潮汕的畫,而畫,則又有紙畫以及壁畫之分。其一,紙畫,潮汕的紙畫,涉獵廣泛,潮汕的紙畫突出一個字——「真」!真在哪?真,在畫的絕;真,在畫的動人。在其中除了一些梅蘭竹菊,自然寫景,或者畫古代傳說的名人名事場面之類的畫外,見過最多的,是老厝深巷畫,是那種「榕樹年輪長,葉叢綠頂天。巷間路不平,起落磚見形。巷深多拐角,水溝落一邊。青苔牆上延,老厝列巷間。孩兒嬉戲逗,雞鳴狗緩行」般村落悠然圖,記錄下的是回憶,泛濫著的卻是離愁與別緒,憧憬與懷念,而這些美好,永存…更永恆。 其二,壁畫,潮汕民間的壁畫,以前到現在多多是為了辟邪尋福的,現在和平年代,也有象徵美好願景的。潮汕壁畫藝術,大概分立體雕刻或毛筆等作圖,壁畫雕刻,多是以紅杉木為原材料,再磨好成相應可安放的尺寸,起刀雕刻,同木雕一樣,不過難就難在這個作畫要十分嚴謹,因為一面牆雕刻的機會很難得,錯過一次,就難以去重辦了,這就考驗潮汕雕刻者們的技藝以及耐力。潮汕地區大多信佛,因此在一些大型寺廟壁畫常見雕刻的佛像,而在平時百姓家門前,如若有條件想雕刻的人家,一般會要求雕上關公圖以保吉利。而毛筆作畫,同紙上作畫般,增添牆的色彩,不顯單調,荷花以示安祥,門神以保安全,在潮汕地區,倘若一顆古樹下圍坐一群老人家,那麼他們所談論的,就有可能是一些畫呀,古樸而自然。再來談談建築了,潮汕特有的民居,叫「厝」,若時間長點,還會稱之「老厝」以表敬意,建築的美術也是藝術的體現,屋頂的磚瓦錯落有致,橫豎整齊,兩邊暗淡的古磚瓦傾斜著,便於排水,有的人家斜著有度,會專門設計一條雨道,再讓雨集成一起,匯聚而下,再拿木桶收集以供用。這邊的厝,不像北京的四合院,不像雲南的麗江古城,也不像安徽的皖南民居,而是閩南地區特有一道藝術美景,在科技發達,鄉村振興的今天,還是有那麼一代人追崇著,他們童年偏安的那一隅,那一處悠然卻深邃的巷道,以及牆上畫,路邊花。這,也構成了潮汕地區特有的村落原型。
說完這些物質上的滋養,怎能少得了精神上的熏陶呢?你們說是吧。那咱們每天吧啦吧啦潮汕話不就算嘛!是的,潮汕話(被喻為最難學的語言之一)。潮汕人的往來,口舌卷落而成一方語言藝術,添上話劇色彩構成潮劇(解放後的名稱)又名潮腔、潮調,至清代民初,則稱為潮音,俗稱潮州戲、白字戲,廣東四大名劇(粵劇、潮劇、漢劇和雷劇)之一。它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和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成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而享譽海內外。潮劇的地位是高的。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4。它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是一個已有44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而在清末民初以後,潮劇出現了一批改編話劇或電影、穿西裝旗袍的劇目,稱為文明戲或時裝戲,如《空谷蘭》、《孤兒救祖記》、《少奶奶的扇子》、《徐錫麟》等。潮汕祭祀游神離不開潮劇,老一代人看不慣現在的歌劇,倒是沉醉於「yi…yi…yi…yi(唱腔中)!」正是有那個時代的過往,才痴迷於那個時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換種方式去回憶,他們失去的年華,這也許就是潮劇藝術的表現吧,最好的呈現。 新中國成立後,潮劇繼承了文明戲、時裝戲反映現代生活的傳統,創作了數量可觀的現代劇。成為潮劇劇目的重要部分。穿插個「小」故事,龐然大物那麼「小」的故事:50年前的初春季節,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老舍、曹禺、陽翰笙先生等一行10多人,專程來訪潮汕。潮汕獨特的文化藝術,尤其是潮劇打動了他們的心,而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甚至揮毫疾書,寫下滿懷深情的詩:「莫誇騎鶴下揚州,渴慕潮汕數十秋,得句馳書傲子女,春宵聽曲在汕頭。」臨走時,老舍、曹禺先生還不忘叮囑,要十分珍惜潮汕文化遺產,把富有地方特色的潮劇傳承和發揚光大。潮劇經常在廟會上演出,表示於對「老爺」(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愛在非常熱鬧的氛圍下觀看,使節日氣氛更加濃厚,因此,潮劇要比其它劇種更具濃郁的民俗色彩。以潮汕話為言,講述民間秀才故事的一部電視劇,可以說是話劇——大家有誰知道嗎?
《夏雨來》,趙曙光扮演:「天生我夏雨來,人稱我夏秀才。專打抱不平人間事,欺貧霸道的叫你哭。有我夏雨來,橫禍來臨,雲霧開。你別看我瘦瘦人個,卻是堂堂的孔子門生,正牌的…秀才。」趙曙光原本為河北人,他在中年擔起了汕頭話劇團的團長,為此,他苦練潮汕話,終於在千錘百煉中成就夏雨來,在潮汕地區可謂婦孺皆知,家喻戶曉。他所帶來的藝術文化,是生動而又特別的。 再來看,潮汕地區的節日風俗,什麼十五拜老爺,初一拜……等等等等,我是一竅不通哇,要拜啥,到現在還不精通,特別是逢年過節要拜的,那才叫不可開交,不過這倒是個可以干飯快樂游戲的日子。特別是到元宵節那幾天,哇!人來人往,鄉下人好多哇,先要提燈籠,再要在內村早早擺桌子佔位以便擺席,那時候總是會有演潮劇的來村裡演,哇一年一次,那陣勢,臨場就是不一樣,聲勢浩大,再加上清脆鞭炮聲,平時安靜祥和的村子頓時人聲鼎沸起來,煙火氣更加絢爛。但言歸正傳,這些個傳統,既是為了紀念祖先,以保佑平安順利,萬事如意,也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同時,也希望下一代繼往開來,再創佳績。
以陶瓷為代表,支棱起了潮汕藝術的一片天,也是因為這片天,才將陶瓷保護得大放異彩,二者一個作大支架,一個作小組成,而共同點綴的,卻是美艷奪魁的——潮汕文化!
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卻已是刻不容緩。1.抗日時期,文革期間,潮汕藝術慘遭打擊,損失嚴重,復原難,尋找不易。2.藝術傳承者少,規模不大,且老一代人正在退去。3.當下青年人,包括你我他,少有人去真正讀懂這些藝術,因為不懂,所以不想懂。4.文化藝術傳承者少之又少,且所需達到的人格追求要高,而少有人去傾盡自己的一生去守護繼承。這些個,是事實,也如刀絞,因為我們都不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樣樣藝術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泯滅,而我認為,我們對待這些藝術,不一定說要強迫繼承,但必須要!給予他們足夠多!足夠充足的支持與尊重,這些是基本的,也是必須的!
那麼,到最後。再請各位聯想下自我,當你置身於潮汕古宅中,與家人在一起,在中秋那晚,與兄弟姐妹們聊潮汕笑話,與老爸靜下心來欣賞陶瓷,與媽媽坐下來好好聊聊刺綉,與奶奶一起看電視里播放著的夏雨來,與爺爺一起把玩木雕。月光皎潔而飽滿,裝滿了老爺廟,照亮了你們村落的老巷。而你們,背後,是關公在守候,抬頭望著的,是白玉盤,你們其樂融融,吃著月餅,一家人快樂暢談,陶醉在自然之景,賞著花燈,吃著奶奶做的月餅,甜而不膩……那時的你們,才是你們在生活中想要的真實的——自我。
⑦ 在傳統文化日漸衰退的走勢中,為何潮汕的傳統文化習俗保留的那麼好
因為這些傳統文化已經深深植根於潮汕人民的文化內涵之中,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好像我們要吃飯一般,潮汕人的傳統文化習俗,也融入到他們的生活,成為“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不可或缺的存在。
比如出門的時候,潮汕人會帶上茶具,確保能夠喝上一杯熱茶。甚至高速上塞車了,潮汕人還能從車里掏出茶具跟爐子,點火泡茶,還因此上了熱搜。更不要說什麼KTV里不喝酒,點了鳳凰單樅茶喝……
正是由於這些傳統文化習俗,已經成為潮汕人靈魂的一部分,所以他們一直得以保留,並且一代人傳一代,影響一直存在。
當然,這些傳統文化習俗,也讓潮汕人更加團結一致,對彼此有更強的認同感。在某些方面,也反過來維持了習俗。
⑧ 潮州市潮劇保護傳承條例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潮劇的保護與傳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潮劇的保護、傳承、傳播與發展。第三條本條例保護傳承的對象,包括下列具有歷史、美學、藝術價值的潮劇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一)潮劇的代表性劇目、劇本、唱腔、語言、音樂、曲譜、傳統表演藝術、舞台美術等;
(二)與潮劇密切相關的化妝技藝以及樂器、服裝、道具、布景、盔頭、頭飾等製作技藝;
(三)與潮劇密切相關的歷史檔案、文獻資料、器具實物、場所設施;
(四)潮劇特有的傳統習俗;
(五)與潮劇密切相關的其他保護傳承對象。第四條潮劇保護傳承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保護、傳承、傳播與發展並重的原則。第五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潮劇保護傳承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將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關規劃,並加大財政投入,在年度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落實潮劇保護傳承經費。第六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潮劇的保護、傳承、傳播與發展等工作。
宣傳、發展改革、教育、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等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潮劇的保護、傳承、傳播與發展等工作。第七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潮劇保護傳承工作情況。
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聽取同級人民政府專項工作報告、開展執法檢查等方式,加強對潮劇保護傳承工作的監督。第八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潮劇資源狀況進行調查,建立潮劇資料檔案和相關資料庫。除依法應當保密的外,潮劇資料檔案及相關數據信息應當公開,便於公眾查閱。
調查潮劇資源,應當收集、整理並妥善保存相關的歷史檔案、文獻資料、代表性實物和其他資料。對瀕危潮劇資源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錄音、錄像等方式進行搶救性記錄和保護,並及時歸檔保存,防止損毀、流失。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提供潮劇資源信息。第九條根據潮劇資源調查情況和實際工作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建立潮劇資源保護清單,將能夠體現潮劇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高歷史、文學、藝術價值的項目列入清單加強保護。
保護清單確定的程序及項目管理辦法由市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制定並對外公布。第十條市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信息化建設,綜合運用數字化多媒體、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列入潮劇資源保護清單的項目進行精細化、動態化保護管理。第十一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潮劇資源項目依法列入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予以保護。第十二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的建設,強化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的公益屬性,完善財政、人事、收入分配等管理制度,突出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服務基層群眾,承擔政策宣傳、公共服務、惠民演出、藝術普及等工作職能,增強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活力。
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民營潮劇演出團體的指導和扶持。民營潮劇演出團體與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的潮劇從業人員,在專業技術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第十三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國有潮劇院團(演出團體)按規定引進潮劇專業相關人才,或者通過專家評估和專業技能考核等方式聘用潮劇特殊人才;對高層次人才、關鍵崗位、業務骨幹或者緊缺急需人才可以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制等分配方式。第十四條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潮劇文化專題展示場所、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打造集潮劇傳承、演出、展示、旅遊為一體的潮劇文化片區,促進潮劇文化與古城旅遊融合。
市人民政府、湘橋區人民政府應當在古城區設立包括潮劇大戲院、潮劇茶樓、潮劇文化展示館等市級潮劇文化主題園區,打造潮州文化名片和展示窗口。
潮安區、饒平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潮劇表演場所建設,在縣(區)城區設立符合潮劇演出要求的戲院。
鼓勵和支持縣(區)、鎮(街)、村(居)利用傳統村落、歷史建築、文化公園等建設潮劇表演場所、潮劇文化展示館,開發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潮劇文化旅遊體驗性產品。
⑨ 潮汕民居的傳承變異
作為漢民族諸多民系當中的一支,潮汕民系一直以來備受世人的關注。在漫長的歲月當中,潮汕人以其刻苦奮斗、勤勞與智慧名揚世界。伴隨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潮汕商幫的崛起,以工夫茶、潮劇、潮汕民居等為代表的潮汕文化逐漸被世人所關注。而潮汕民居作為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有著獨特的建築風格,以及精美的藝術裝飾。潮汕民居平面類型很多,主要以下山虎,四點金為主,四點金向橫發展為五間過,七間過!向縱發展有三座落,三廳串。如向縱橫同時發展則形成了四廳相向,八廳相向,三壁連,四馬拖車等,還有少量大型潮汕民居和土樓方寨。
古時潮州的民居多為塗(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牆體的茅屋。後來潮汕地區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採用貝灰和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制貝殼灰,以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築大為盛行,而版築這一形式本身就來自於中原漢文化。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潮人陳北科進京,看好了京城的四合院,在拜見皇帝時,忽聞雷雨而大驚失色,即裝欲鑽入桌下之狀。帝驚問其故,陳答道潮州民居是草和泥所造,天下雨須躲於桌下避雨,方免淋濕衣衫。於是皇帝恩准陳繪圖回潮,按北京城的四合院形式建民居,從此潮州才有類似四合院模式的民居式樣。傳說畢竟是傳說,潮州的傳統民居並不是嘉靖年間才得到發展的,它是從唐至清歷代潮州先民在生產活動和區域交往中受到中原建築文化的滲透,同時較多地受到八閩、江西建築文化的浸潤和江南、廣府建築文化的影響,加上自身地域的自然、經濟、人文和工藝特徵,使之成為既是中華建築文化之一脈相承;又既有別於中原和北方民居建築的凝重、鮮艷;又區別於江南民居的俊逸、清純,逐漸形成自身的民居風格。
在漫漫潮汕歷史長河中,潮汕民居受到經濟條件、政治因素、地理環境、文化習俗乃至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形成形態各異、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文化內涵,而在歷史上潮汕民居的變異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由於潮汕漢人大多是從中原經福建南遷而來的。 潮汕明清時期的建築,多受蘇杭園林的影響,常以庭院式建築為主,如澄海樟林的西塘等。這與明清時期海運業的發達而潮汕對外貿易渠道主要是蘇杭一帶有關。
其次,到了清末民初,隨著海運的開禁,華僑華人的增多,以及汕頭的開埠,一些開風氣之先的富商巨賈,也逐漸把西洋的建築技法和材料帶到潮汕地區,形成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築,最典型的莫如澄海的陳慈黌故居了。
最後是民國時期,即上世紀30年代,汕頭埠的商業中心是以小公園為中心的四永一昇平。小公園是汕頭開埠後的商業發祥地,聚集了多數那個時代的潮汕特色建築。
在整個潮汕民居的發展過程中,潮汕民居形成汲取了各方面的營養,既有中國古代優秀的藝術結晶,也有西方現代建築的精華。這一點也正體現了潮汕文化開放的一面,但同時潮汕民居發展至今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對潮汕民居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阻礙。大片建築規模和風格都一樣的「四點金」讓追求個性的現代人感到厭倦。而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後大量建設的水泥磚洋房,也由於缺乏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凸顯了許多的不足。所以,聰明的潮汕人將潮汕民居的傳統裝飾風格與現代的洋房有機會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風格的現代化樓房。這也更好地促進了新時期的潮汕民居的發展。雖然這種中外結合的方式從誕生至今都具有極大的爭議,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潮汕人民對傳統民居眷戀所表達的一種方式。
潮汕民居的傳承與發展,為保護潮汕藝術精品尋找到更好的天地。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不斷應用,潮汕民居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代的磁磚和大理石等在潮汕民居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潮汕民居的藝術風格,使得原來守舊落俗的潮汕民居又煥發了新的風采。
現今潮汕內能完成既傳統又美輪美奐的古建築木雕的只有位於廣東省揭東區隴上村的金石祖傳木雕精藝坊賴沛鈿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
起源由祖傳木雕精藝坊高祖賴茶天於清咸豐初年開創,至今160年左右,幾經動亂,從未間斷。時賴茶天綽號蓋三陽,即海陽(潮安)、潮陽、揭陽。可見其技藝高超,現存世作品有福建省東山島關聖帝君廟木雕。曾祖賴榮林存世作品不詳。祖父賴源順存世作品有鳳塘鎮大埕三房祠木雕(現正在重修,木雕工作由祖傳木雕精藝坊創始人:賴沛鈿承接)。父親賴森河較有名氣的作品有汕頭媽嶼放雞山天後宮、蓬州所城天後宮的木雕和揭陽炮台關爺宮的龕、幾(皆為文保單位)。賴沛鈿完成的木雕作品文保單位的就有官塘宋祠(陳氏家廟)、蓬州翁萬達大司馬府、蓬州城隍廟、鷗汀許氏家廟(青磚祠)、潮州青龍古廟、南春路謝氏宗祠等。還有磷溪的劉刺史公祠、新加坡的修德善堂、眾弘善堂、廣東揭東區隴上村的「泰華祠」 等的木雕工程。工藝精緻,得到了優良的評價。
賴沛鈿自小生長在祖傳木雕世家,在家傳的木雕工藝氛圍中,耳濡目染,慢慢地對木雕工藝產生了一份熱愛。悄後跟隨父親賴森河學習,憑著自己對木雕藝術的執著追求和父親的精心傳授,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就能熟練掌握從木雕的選料到製作各種技巧。在36年的工作歷程中,在父親和五華仝仁的幫助下創作了一些木雕工藝作品,取得了一定成績。
從業三十幾年來,在每一道工序的學習都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很快地就能熟練掌握了修光、打坯等各種潮州金漆木雕藝術的手法和技巧。進而對木雕圖案設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1985年起從事學習汕頭何大盛大師的木雕圖案設計,能充分根據潮州金漆木雕的特點特性,設計出一批既能體現出潮州金漆木雕多層鏤空的特點,但又便於進刀、運刀;既疏密有致,又堅固耐久的木雕圖稿。在設計的過程中汲取前輩的精髓並融入自己的理念,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受到了同行的一致贊許。
自1995年以來完成的木雕作品中「文保單位」的就有官塘宋祠(陳氏家廟)、蓬州翁萬達大司馬府、蓬州城隍廟、鷗汀許氏家廟(青磚祠)、潮州青龍古廟、南春路謝氏宗祠等。還有磷溪的劉刺史公祠、新加坡的修德善堂[5]、眾弘善堂、揭陽市揭東區隴上村的「泰華祠」等的木雕工程,得到了優良的評價。特別提到的是設計、創作的揭東區隴上村「泰華祠」 的木雕作品更是工藝精緻到了極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許。廣州陳家祠博物館館長李卓奇(國家級工藝大師評委) 先生只看了該祠堂的照片就贊嘆不已。
創作的木雕掛屏《梅蘭菊竹》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創意獎」 金獎,《七子歸朝》和《喜上眉梢》分別獲得「廣東(潮州) 工藝美術精品展」金、銀獎。創作的鏤空蝦蟹簍也在該次展會榮獲金獎,創作的《仕、農、工、商·漁、樵、耕、讀》在「第十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並於2014年4月被聘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在2014年12月被評為市工藝美術師。於2015年4月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