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我國錢幣文化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我國錢幣文化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2-12-28 19:03:34

1. 中國貨幣有多少年歷史

關於中國貨幣,有人說,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有人說,有四五千年的歷史。之所以會有不同的看法,是因為考證的標准不同。 在中國貨幣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眾所周知,海貝便是其中之一,海貝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取得了實物貨幣的地位,這個約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 根據科學考古的發掘資料,在中國殷商時代的中、晚期,已經有了原始的金屬鑄幣--青銅仿製的海貝,也就是說中國早期的鑄幣孕育於偉大的青銅時代,誕生於公元前14-11世紀,距今已有3100年以上的歷史。在西周時代(公元前11-8世紀),青銅塊成為中國普制的一種稱量貨幣。青銅仿製的貝殼在這個時期也有鑄行。
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221年),由於諸候割據,中國的貨幣文化呈現出自由奔放的勢頭,就青銅鑄幣而言,逐步形成了區域性的貨幣。不同地區的鑄幣,它們的器形、重量、文字標志、貨幣單位、合金成分都不一樣。中原地區的貨幣形制起源於工具刀削,稱之為刀幣;南部地區的貨幣形制起源於青銅貝。稱之為蟻鼻錢;中西部地區的貨幣形制起源於紡輪(或是玉壁),稱之為圜錢;大約在戰國中期以後出現了方孔圓錢。就目前掌握的資料,除了大量的青銅鑄幣外,偶而我們還會發現鉛質的鑄幣。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還使用黃金,稱之為金鈑,也有人稱之為印子金。西方的秦也曾仿製過金鈑,中原也有過金貝、銀貝,還發現過銀幣。
戰國中期以後,秦國的主要貨幣是"半兩"方孔圓錢。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秦始皇把他的貨幣制度推廣到全國,於是貨幣也得到了統一。統一秦的金幣形制猶如曬幹了柿子餅,稱之為柿子金,和戰國時一樣,也可以切割使用。 因為"錢重難行",西漢早期,銅錢也曾幾度減重,到西漢武帝的時候,最終確立了法定銅錢重五銖的制度,並且第一次推行中央集權的政策,由上林三官負責鑄錢。王莽篡位以後,打出復古旗號,實際是推行大錢制度,收斂錢財,於是在中國貨幣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當千、當五千的大錢,並且恢復了布幣、刀幣等錢制。但它只是曇花一現,漢光武帝重建東漢政權以後,很快便恢復了五銖錢制。從此,五銖錢一直沿用到隋末唐初。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用黃金最多的時期,主要是用於帝王的賞賜。金幣的器形仿照馬蹄形狀,故稱之為馬蹄金和麒趾金。 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鑄行的開元通寶錢,開創了中國貨幣史上的寶貨制時期,從此鑄幣不再以重量銘名,徹底擺脫了稱量貨幣的影印。
用年號作為錢銘,在中國貨幣史上最早出現於十六國時期的"漢興"錢,即成漢李壽漢興年間(338-343年)鑄行的錢幣。但年號錢真正盛行是唐宋以後的事情,到北宋淳化(990-994年)以後,一般情況下,每更換一次年號,便會改鑄新錢。
兩宋(960-1279年)是中國古代鑄幣的巔峰時期,不僅鑄幣的數量最多、品種復雜,而且鑄錢工藝技術的運用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中國的書法藝術,在宋錢上有很好的反映,真、草、行、隸、篆各種書體在宋錢的錢文上都有應用。而且一種年號錢的錢文往往同時採用兩種以上的書體,稱之為"對錢",形成了風氣,使宋錢具有更高的藝術性。南宋孝宗淳熙年間對幣制有過一次變革,從淳熙七年起,銅錢的錢文統一改為宋體字,並且在錢背開始紀年。
元朝以後,中國銅鑄幣的製作趨向簡單,錢文的書法一般都採用真書體,而且錢幣的名稱也多以"通寶"銘名。明朝中期以後,大約從嘉靖年間起,銅錢逐漸改為黃銅鑄幣,從此結束了青銅鑄幣的歷史。由於紙幣和白銀貨幣的使用,也在銅錢上有所反映,元朝惠宗至正年間曾有過權鈔錢,而明末清初又出現了權銀錢。
中國的古代一直採取澆鑄工藝,方孔圓錢的形制則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國初年,到民國三年才最後退出歷史舞台。受西方貨幣文化的影響,清光緒二十六年,在廣東首先製造了新式的機制銅元,一時間,各地紛紛仿效,大量發行。新式銅元開始是作為機制銀元的一種輔幣出現的,但在流通過程中,實際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方孔圓錢。機制銅元只有短短三十幾年歷史舞台,1935年實行法幣政策以後,也逐步退出歷史舞台,但銅元的種類卻極其繁雜。
中國在唐朝以前,白銀的使用是很有限的,而且多數用於對外貿易。白銀的使用從兩宋以後漸漸多起來,就遺存的實物看,宋、元的銀鋌已經很多。但白銀真正取得價值尺度的地位,是在明英宗正統年間。在中國貨幣史上,白銀長期作為一種稱量貨幣,到清道光以後,才有了自鑄的地方銀元。光緒十五年廣東試鑄光緒元寶大龍圖案的機制銀元以後,各省才競相仿製,廣為流通。而銀元作為真正統一的國幣,是民國三年發行袁世凱頭像的銀元以後,到民國二十四年實行法幣政策為止,只有20多年的時間。
中國的紙幣產生於北宋時期,先是由四川地區的一些富商發起,(1023年),政策在益州設"交子務",並於第二年正式發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這便是由政策發行的最早的紙幣。早期的紙幣,名目繁雜,制度也不規范,經過宋、金時期的實踐之後,到元朝(1279-1368年),紙幣成為中國的主要通貨,這對西方也曾經有過很大的影響。到明朝(1368-1644年)紙幣名稱統一為"大明通行寶鈔"。清朝曾一度禁行紙幣,到咸豐三年,因財政拮據,才又重新發行"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對於這些古代的紙幣,錢幣界統稱之為古鈔。中國的新式紙幣,出現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即由北洋鐵軌官路總局和台灣先後發行的銀元票。光緒二十三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最早的銀行,從此中國才有了銀行發行的兌換券。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且開始發行人民幣,中國的貨幣又重新統一發行。 縱觀中國貨幣的歷史,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它走過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創造了一種極具個性特色的貨幣文化,還影響到東亞、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它和西方的貨幣文化相映生輝,成為東方貨幣文化的代表。

2. 中國古錢幣有多少年歷史

中國古錢幣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

中國是一個多個民族的國家,其歷史璀璨的星河中,有這無數的朝代更替,隨之各類的貨幣,也隨即而來,從新石器時代到夏朝,這個天然的貝幣出現,表現出人類邁向新的文明開始,下面今天跟大家分析下,歷朝歷代的錢幣發展歷史一覽表。據古籍的記載、青銅器的銘文和考古的挖掘,中國最早的國幣是貝。最早約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直到金屬鑄幣廣泛流通的春秋之後,中國漢字中也可以看出貝幣長期存在的事實,與財富有關的文字「貨、財、貿、賤、貸、貧、賬」等。

(1)先秦:商朝人善於經商,以貝為幣;戰國時期,各國出現了鐵錢,秦國使用圓形方孔錢,稱半兩錢(齊國使用刀形幣,趙國使用鏟形幣,楚國使用蟻鼻形幣).

(2)秦漢:規定圓形方孔錢作為通行全國的貨幣.漢代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漢代的銅錢重量幾經變化,至武帝鑄五銖錢才穩定下來.

(3)三國:那時貨幣減少,布帛、穀物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廢止銅錢,使用實物交易,以後行廢不定.

(4)隋唐:仍鑄五銖錢,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舊幣,有利於貿易的發展.唐初改革幣制,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新鑄的「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後來發行量很大.以後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範式.設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時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金屬貨幣發展到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紙幣的推廣,減輕了商人攜帶金屬貨幣的負擔,有利於商品交換,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6)明清:明初,主幣是紙鈔,輔幣是銅錢,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到明中後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主要貨幣.

(7)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8)民國時期的主要貨幣有:銀元、法幣、金圓券。在其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淮南銀行發行銀行卷等,日偽政府主要有:華興劵、中儲卷、等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外觀的錢幣,這個時代貨幣種類繁多,多色多樣,這個也充分說明這個時代動盪不堪!

3. 中國錢幣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3)我國錢幣文化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擴展閱讀:

貨幣體系:

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幣,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

布幣:

1、趙、韓、魏三國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幣。春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裝柄的空心銎。而戰國時期的布幣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對「空首布」而言,已無裝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鏟狀銅片。

布幣形制大致分平肩,聳肩,圓肩和方足,尖足,圓足等類別,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聳肩尖足布,圓肩圓足布演化,地區後擴展到楚國和燕國等地。

刀幣:

2、齊國和北方的燕國主要使用刀幣。刀幣分「燕明刀」和「齊刀化」二大類型。刀幣形狀取象於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漁獵用的刀類工具。由於齊刀面有「化」字文而稱「刀化」。

環幣:

3、秦國獨用環幣,其形製取象於紡輪或玉壁演化而來。環幣分圓形圓孔和方孔兩種。戰國時期即較早鑄行的是圓形圓孔,後秦惠文王,秦始皇鑄圓形方孔「半兩」錢。圓形環錢是方孔錢的原始狀態。

蟻鼻錢:

4、楚國鑄幣銅貝稱蟻鼻錢,由貝幣演化而來。銅貝錢文「」形似鬼臉,為「貝化」二字組合。蟻鼻喻小,意即小錢。楚國有文銅貝鑄幣俗稱「鬼臉錢」、「蟻鼻錢」。楚國除蟻鼻錢外,還有黃金稱量貨幣,是戰國時期唯一以黃金為流通貨幣的國家。

4. 簡述中國錢幣文化發展史

(1)先秦:商朝人善於經商,以貝為幣;戰國時期,各國出現了鐵錢,秦國使用圓形方孔錢,稱半兩錢(齊國使用刀形幣,趙國使用鏟形幣,楚國使用蟻鼻形幣)。

(2)秦漢:規定圓形方孔錢作為通行全國的貨幣。漢代以黃金和銅錢為主幣。漢代的銅錢重量幾經變化,至武帝鑄五銖錢才穩定下來。

(3)三國:那時貨幣減少,布帛、穀物成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廢止銅錢,使用實物交易,以後行廢不定。

(4)隋唐:仍鑄五銖錢,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舊幣,有利於貿易的發展。唐初改革幣制,唐高祖下令「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新鑄的「開元通寶」,成為唐朝通用的貨幣,後來發行量很大。以後歷代的貨幣都以它為範式。設櫃坊專營貨幣的存放和借貸,是我國最早的銀行雛形,比歐洲地中海的金融機構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時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由金屬貨幣發展到紙幣,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紙幣的推廣,減輕了商人攜帶金屬貨幣的負擔,有利於商品交換,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6)明清:明初,主幣是紙鈔,輔幣是銅錢,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到明中後期,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主要貨幣。

5. 我國錢幣文化大約有多少年

3000年以上,商代有銅錢。
如果是不正規的話,應該到北京人的時期

6. 我國從古至今錢幣的演變

錢幣的歷史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贏秦,歷經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脈絡之清閑,內涵之博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低幣「交子」出現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實物和鈔版均已遺失。目前國內現已發現年代最早的「金代銅鈔版」已為金泉錢幣博物館收藏。

最早的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古錢,其形狀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像楚國,它是從貝幣發展成文字貝,這種文字貝被俗稱為鬼臉錢,蟻鼻錢。中原地區,農業區它從勞動工具農具鏟演變出來這個布幣,沿海跟北部地區,漁獵地區又根據它的漁獵工具--刀削,演變出來刀幣。

這品錢叫武陽三孔布,為什麼叫三孔布呢,因為它上面有三個小孔。你看到沒有,這上面有三個小孔,這個地名呢是叫武陽,背後叫一兩,三孔布它有兩種等級,一個是十二銖的,一個是一兩的。

春秋戰國時期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這種銅幣它避免了以往錢文復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在形制上從此固定下來,並為歷代沿襲,直至清末。
開元通寶錢幣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錢幣自秦始皇統一貨幣後的第二次錢幣革命,它持續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並六國

漢代商業活動繁榮,錢幣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漢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這個公元六百二十一年,開始鑄開元通寶錢,就是廢掉了銖兩制。那麼開元通寶的歷史意義是很大的,它一是廢了銖兩制貨幣體系,開始出現寶文錢,寶文錢的出現是有一種信用貨幣的概念。

漢代——隋代

到了宋代,銅,鐵錢並用,鑄錢數量相當可觀,十幾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後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徵,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於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吸收了西方鑄幣的先進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開創機器制幣,實施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進的制幣技術,在光緒後期取得了成功。從此,機制幣全面進入我國的貨幣領域。

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歷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歷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錢幣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以中國錢幣為例,由幾千年前貝幣,布幣發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偽技術先進的紙幣,再到「一卡走天下」的電子貨幣……貨幣的變化濃縮了幾千年的歷史進程。

7. 中國的錢幣發展歷史,向你求助來了

我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贏秦,歷經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歷史,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脈絡之清閑,內涵之博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低幣「交子」出現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實物和鈔版均已遺失。目前國內現已發現年代最早的「金代銅鈔版」已為金泉錢幣博物館收藏。

最早的錢幣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開始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古錢,其形狀大多模仿當時的生產工具或生活用具。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像楚國,它是從貝幣發展成文字貝,這種文字貝被俗稱為鬼臉錢,蟻鼻錢。中原地區,農業區它從勞動工具農具鏟演變出來這個布幣,沿海跟北部地區,漁獵地區又根據它的漁獵工具--刀削,演變出來刀幣。

這品錢叫武陽三孔布,為什麼叫三孔布呢,因為它上面有三個小孔。你看到沒有,這上面有三個小孔,這個地名呢是叫武陽,背後叫一兩,三孔布它有兩種等級,一個是十二銖的,一個是一兩的。

春秋戰國時期

秦始皇兼並六國後,為鞏固封建統治和發展封建經濟,統一了錢幣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幣制改革。這種銅幣它避免了以往錢文復雜難辨,大小各異,輕重不一,幣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適應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兩錢作為我國錢幣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這種外圓內方的錢幣在形制上從此固定下來,並為歷代沿襲,直至清末。
開元通寶錢幣的問世標志著中國錢幣自秦始皇統一貨幣後的第二次錢幣革命,它持續流行了一千三百年。

秦始皇兼並六國

漢代商業活動繁榮,錢幣制度也有了重大改革。漢武帝元狩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8年開始鑄造五銖錢,該錢輕重適宜,其大小,形制一直到隋代還繼續沿用。
中國錢幣學會會員 西安金泉錢幣博物館 戎畋松:從唐高祖武德四年開始,這個公元六百二十一年,開始鑄開元通寶錢,就是廢掉了銖兩制。那麼開元通寶的歷史意義是很大的,它一是廢了銖兩制貨幣體系,開始出現寶文錢,寶文錢的出現是有一種信用貨幣的概念。

漢代——隋代

到了宋代,銅,鐵錢並用,鑄錢數量相當可觀,十幾位皇帝共有四五十種年號錢。南宋淳熙七年鑄行的淳熙通寶,錢背上有「柒」字紀年,至淳熙九年後改成小寫,這就是所謂的紀年錢。這種錢幣紀年制度一直沿用到宋末,是宋錢的一大特徵,比歐洲錢幣紀年要早三百多年。

在我國元朝和明朝時期主要推行紙幣,銅錢鑄造較少。

宋 -- 元 -- 明

明中葉以後,白銀成了主要貨幣,銅錢僅用於小額支付,但它仍然是政府發行的重點。清光緒年間,兩廣總督張之洞吸收了西方鑄幣的先進技術,向英國購置了造幣機器,在廣州籌建造幣廠,率先開創機器制幣,實施了中國錢幣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先進的制幣技術,在光緒後期取得了成功。從此,機制幣全面進入我國的貨幣領域。

我國各個時期的古錢幣經歷了風風雨雨四千年歷史的考驗,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其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錢幣可以說是一個國家歷史發展的縮影。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現,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
錢幣既是商品交換的手段,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是特殊的商品又是精美的藝術品,也是各國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狀況的反映。以中國錢幣為例,由幾千年前貝幣,布幣發展到今天的印刷精美,仿偽技術先進的紙幣,再到「一卡走天下」的電子貨幣……貨幣的變化濃縮了幾千年的歷史進程。

8. 錢幣歷史歷史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

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

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

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

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

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

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

「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

此憑證即「飛錢」。

「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

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

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

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

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

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

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

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

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

此外,宋朝 *** 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

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

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

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

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

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

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

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

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

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

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

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

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 *** 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

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

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

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

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 *** 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 *** 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

這便是我國最早由 *** 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

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

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

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

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

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

「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 *** 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

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

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

「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

「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

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

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關於貨幣的發展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

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

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

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

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

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從此確定了由中央 *** 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

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

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 *** 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

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

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

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

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

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

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9. 中國古錢幣有多少年的歷史

中國古錢幣有近4000年歷史
最早在夏商時期用的海貝作錢幣
後來逐漸演變出現方孔銅錢。

10. 關於貨幣的起源與發展史

關於貨幣的起源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是中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國是世界上使用貨幣較早的國家。根據文獻記載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證,我國貨幣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從原始貝幣到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流行的方孔錢,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可謂源遠而流長。到北宋時期,我國出現了紙幣——「交子」。
紙幣的出現是貨幣史上的一大進步。錢幣界有人認為中國紙幣的起源要追溯到漢武帝時的「白鹿皮幣」和唐代憲宗時的「飛錢」。漢武帝時期因長年與匈奴作戰,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困難,在鑄行「三銖錢」和「白金幣」(用銀和錫鑄成的合金幣)的同時,又發行了「白鹿皮幣」。所謂「白鹿皮幣」,是用宮苑的白鹿皮作為幣材,每張一方尺,周邊彩繪,每張皮幣定值40萬錢。由於其價值遠遠脫離皮幣的自身價值,因此「白鹿皮幣」只是作為王侯之間貢贈之用,並沒有用於流通領域,因此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只能說是紙幣的先驅。「飛錢」出現於唐代中期,當時商人外出經商帶上大量銅錢有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開具一張憑證,上面記載著地方和錢幣的數目,之後持憑證去異地提款購貨。此憑證即「飛錢」。「飛錢」實質上只是一種匯兌業務,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貨幣的職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幣。北宋時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則是真正紙幣的開始。
紙幣出現在北宋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幣,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當時的四川地區通行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銅錢抵鐵錢十,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紙幣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雖然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但全國貨幣並不統一,存在著幾個貨幣區,各自為政,互不通用。當時有13路(宋代的行政單位)專用銅錢,4路專用鐵錢,陝西、河東則銅鐵錢兼用。各個貨幣區又嚴禁貨幣外流,使用紙幣正可防止銅鐵錢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經常受遼、夏、金的攻打,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紙幣來彌補財政赤字。種種原因促成了紙幣——「交子」的產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發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錢保管業務的「交子鋪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交子鋪戶恪受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他人難以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的事例也日漸增多。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鋪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是民間發行的「私交」。
但並非所有的交子鋪戶都是守法經營,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這樣,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激起事端,引發訴訟。於是,景德年間(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張泳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至此「交子」的發行始取得政府認可。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年),政府設益州交子務,由京朝官一二人擔任監官主持交子發行,並「置抄紙院,以革偽造之弊」,嚴格其印製過程。這便是我國最早由政府正式發行的紙幣——「官交子」。它比美國(1692年)、法國(1716年)等西方國家發行紙幣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
「官交子」發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間「私交」,加蓋本州州印,只是臨時填寫的金額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貫至十貫,並規定了流通的范圍。宋仁宗時,一律改為五貫和十貫兩種。到宋神宗時,又改為一貫和五百文兩種。發行額也有限制,規定分界發行,每界三年(實足二年),以新換舊。首屆交子發行1 256 340貫,備本錢360 000貫(以四川的鐵錢為鈔本),准備金相當於發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圍也基本上限於在四川境內,後來雖在陝西、河東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廢止了。
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後四川也於大觀三年(1109年)改交子為錢引。「錢引」與「交子」的最大區別,是它以「緡」為單位。「錢引」的紙張、印刷、圖畫和印鑒都很精良。但「錢引」不置鈔本,不許兌換,隨意增發,因此紙券價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時期,每緡只值現錢一百文。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關於貨幣的發展史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使用貨幣的歷史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六次重大的演變:

一、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在中國的漢字中,凡與價值有關的字,大都從「貝」。由此可見,貝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隨著商品交換的迅速發展,貨幣需求量越來越大,海貝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用銅仿製海貝。銅貝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隨著人工鑄幣的大量使用,海貝這種自然貨幣便慢慢退出了中國的貨幣舞台。

二、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演變

從商朝銅貝出現後到戰國時期,我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於公元前二一○年頒布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范圍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的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雜亂形狀向規范形狀的一次重大演變。秦半兩錢確定下來的這種圓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續到民國初期。

三、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據《漢書·食貨志》記載,劉邦建漢後,允民私鑄錢幣。豪紳富商和地方勢力乘機大鑄惡錢而牟利。文帝時「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這是中國古代貨幣史上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一次重大演變。

此後,歷代鑄幣皆由中央直接經管。鑄幣權收歸中央,對穩定各朝的政局和經濟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秦漢以來所鑄的錢幣,通常在錢文中都明確標明錢的重量,如「半兩」、「五銖」、「四銖」等等(二十四銖為一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五、由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北宋時,由於鑄錢的銅料緊缺,政府為彌補銅錢的不足,在一些地區大量地鑄造鐵錢。據《宋史》記載,當時四川所鑄鐵錢一貫就重達二十五斤八兩。在四川買一匹羅(絲織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鐵錢。鐵錢如此笨重不便,紙幣交子就在四川地區應運而生。交子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金屬貨幣向紙幣的一次重要演變。

交子不但是我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六、由手工鑄幣向機制紙幣的演變

清朝後期,隨著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逐漸傳入,光緒年間已開始在國外購買造幣機器,用於製造銀元、銅元。後來,廣東開始用機器製造無孔當十銅元。因製造者獲利豐厚,各省紛紛仿效。

清末機制貨幣的出現,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由手工鑄幣向機制貨幣的重林演變。

從此,不但鑄造貨幣的工藝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圓形方孔錢壽終正寢

閱讀全文

與我國錢幣文化大約有多少年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8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5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32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2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8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6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1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6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0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7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