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人的酒文化到底有什麼意義,為什麼非要喝酒
中國人的酒文化最主要的意義其實就是禮儀。在古代喝酒其實不是一種娛樂活動,其實是在祭祀或者節慶的時候才會有的。一般都是上級獎勵下級的時候才會喝酒的。其實也不是非要喝酒,只是在一些場合,為了尊重當家人,並且做到有禮貌,才不得已非要喝酒。
其實酒文化在這些年已經慢慢的有些變味了,特別是有一些人就是無腦勸酒,就是為了讓對方多喝酒。但是確實有些人喝不了多少,這樣就是很危險的。所以在喝酒的時候就算為了給對方面子,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Ⅱ 酒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國古今餐桌禮儀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台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於主人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變通處理,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
人們總是以為,家居講的只是裝飾、傢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實,我們的家就是我們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變緣於生活態度與觀念的轉變,體現國人素質。同樣,餐桌上的禮儀也能體現出個人的素質與品位。而且中國人一定要對中國人繁雜的餐桌禮儀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對我們數千年的歷史與文明,才不至於貽笑大方。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飲規則的知識便顯得特別重要了,無論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圓形餐桌頗受歡迎。因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對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並不像西方長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過他的座位而辨認。客人應該等候主人邀請才可坐下。主人必須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為一大忌。
必須等到所有人到齊才可以開始任何形式的進餐活動———即使有人遲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開場白了。進餐期間,主人必須承擔一個主動積極的角色———敦促客人盡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張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當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張座位前可見放在盤上的一隻碗;右面是一組筷子與湯匙,分別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場合上,會出現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燈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驚訝的是,米飯不是與菜式同上,不過可以選擇同吃。由於菜式各有特色,應該個別品嘗,而且一次只從碗中吃一種,不是混合品嘗。不可用盤子吃,只能用碗。骨頭和殼類放在個別盤中。不幹凈的盤子必須經常用清潔盤子替換。
除了湯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會提供刀叉,但身為中國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進餐的工具,因此千萬不可玩弄筷子———把它們當鼓槌是非常失禮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點點或打手勢示意。當然,絕對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飯中,這是大忌———這正好像葬禮上的香燭,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動,應該先用眼睛看準你想取的食物。當你用筷了去取一塊食物時,盡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話,用旁邊的公筷和湯匙。吃完飯或取完食物後,將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飲如果沒有茶便稱不上正式了。為此,盡可能貯存不同品種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確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顧到。有關茶的問題,應該注意幾件關鍵的事。座位最近茶壺的人應該負責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歲,由最長者至最年青者,最後為自己斟。當人家為你斟茶時,禮節上應該用手指輕敲桌子,這樣做是對斟茶者表示感謝和敬意。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聚朋會友,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有助於你求人交際的成功。
1、眾歡同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面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灑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灑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在酒桌上往往會遇到勸酒的現象,有的人總喜歡把酒場當戰場,想方設法勸別人多喝幾杯,認為不喝到量就是不實在。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好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的局面。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某位客人在席上時,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只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贊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沖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給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敬酒也就是祝酒,是指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提出某個事由而飲酒。在飲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願、祝福類的話甚至主人和主賓還要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祝酒詞內容越短越好。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要是致正式祝酒詞,就應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並不能因此影響來賓的用餐。祝酒詞適合在賓主入座後、用餐前開始。也可以在吃過主菜後、甜品上桌前進行。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面帶微笑,目視其他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裡同時說著祝福的話。
有人提議乾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做做樣子。將酒杯舉到眼睛高度,說完「乾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個過程就算結束。
在中餐里,乾杯前,可以象徵性地和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酒杯低於對方的酒杯,表示你對對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面,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當你離對方比較遠時,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代勞。如果主人親自敬酒乾杯後,要求回敬主人,和他再干一杯。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先後順序,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對他的稱號,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既使你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也要先給尊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很難為情。
如果因為生活習慣或健康等原因不適合飲酒,也可以委託親友、部下、晚輩代喝或者以飲料、茶水代替。作為敬酒人,應充分體諒對方,在對方請人代酒或用飲料代替時,不要非讓對方喝酒不可,也不應該好奇地「打破砂鍋問到底」。要知道,別人沒主動說明原因就表示對方認為這是他的隱私。
在西餐里,祝酒乾杯只用香檳酒,並且不能越過身邊的人而和其他人祝酒乾杯
Ⅲ 中國的酒文化是什麼
酒文化與我們的政治:在古代我們都要遵循一些傳統的習俗。就比如在一些重要的節日祭祀我們的祖先,以此來表達我們對逝者的思念和敬仰。那麼酒就是祭祀時必須要用的物品之一,因為在祭祀活動的時候,酒是非常好的東西,首先就應該先讓祖先和神靈享用,而且在古代中有明確的規定就是關於祭祀用酒的。而且在古代人們打仗的時候,就會用酒來激勵勇士的鬥志,當然如果戰士們勝利歸來,也是用酒來慶功,所以說就要國家的大事的關系可見是不一般的。
酒文化與我們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酒已經滲人入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而且酒事的活動也變得非常的廣泛,漸漸地就形成了酒的風俗習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社交中,酒與我們有著密布可分的關系,就比如節日慶祝、婚喪嫁娶、生日壽宴、歡迎賓客等這些民俗的活動,酒是必備品。因為朋友相聚喝酒可以讓我們達到興奮和親和的作用,而男女結婚則是人生的大事,在隆重的婚禮中,非常喜慶的婚宴充滿著歡樂,而喪葬用的酒則表明了後人的忠孝之心,生日的時候的酒,是為了顯示人生的樂趣,而親人之間相聚的酒,則是手足之情,總之,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沒有了酒,什麼也都沒有了,酒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只要符合以上的觀點,才能稱得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酒文化。
Ⅳ 如果古代能生產可樂,那酒文化是否就不存在了
不管古代是不是能生產可樂,從我的角度來看,酒文化是一直都存在的。
其實在眾人眼中,酒文化這個事情好像真的是比較大的一個事情。首先酒精的作用毋庸置疑,而在酒桌上往往能夠解決許許多多的問題。從另外從古至今人們所說的酒壯慫人膽,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當我們喝可樂的時候,相信大家肯定清楚,永遠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一、酒桌上能夠解決很多事情
雖然說現如今很多條件直接限制,比如說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另外酒桌上不談工作等等。但大家仔細回想一下,有多少工作直接就是在酒桌上談成的。所以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果說擁有可樂的話,相信大家也能夠理解。可樂喝完以後直接開車,而且在酒桌上喝可樂談工作,這再正常不過了,畢竟在辦公室裡面你也可以喝可樂不是嗎?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古代就能夠生產可樂的話,那麼酒文化它其實還是會存在的。之所以會有酒,主要是因為古時候長了很多的果子,果子吃不掉,放在那邊發酵以後慢慢形成的。然而既然酒已經形成了,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好處,那人們適當的喝酒也挺好的。不得不說,酒也就是因為一系列的因素最後形成了酒文化,這種文化一般不容易被取代,而且它還會源遠流長。
Ⅳ 很多年輕人認為酒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很多年輕人在初入職場的時候,對於中國的酒桌文化是非常唾棄的。他們認為這樣的酒局十分沒有必要,而且全都是表面功夫,沒有任何實際性的作用。關於很多年輕人認為酒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你同意這個觀點嗎?我不同意這個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首先,年輕人普遍都年輕氣盛,不懂事,會做出很多沖動的行為,所以他們認為酒桌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涉世未深。其次,很多生意都是可以在酒桌上談成的,而且酒逢知己千杯少,只要喝酒喝高興了,任何事都好說,在酒桌上學會察言觀色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項本領。最後,說酒桌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的人,都是沒有遠見的人。因為有人可以憑借著酒桌文化飛黃騰達,走上人生巔峰,而有些人卻因為一直學不會察言觀色只能碌碌無為。
一:年輕人們不懂事,年輕氣盛。
年輕人們初入職場,不知道社會上的潛規則,所以認為酒桌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說明他們還很年輕。
關於很多年輕人認為酒文化沒有存在的意義,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進行留言。
Ⅵ 流傳千年的酒文化,為什麼被厭惡著卻還能一直存在著呢
中國酒文化,實質是中國的人際關系文化,其間蘊藏著偉大的東方智慧。中國是酒的故鄉,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在我們的文化里,酒文化強調的是“我”與外界-----即人的關系,在飲酒過程中“觀物、識人”,以此獲得自我的提升。酒文化並沒有什麼問題,李白斗酒詩百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就是很好的例證。
酒桌文化不會消失,若能將“尊重彼此,點到為止”的新思想貫徹下去,這種陋習才會越來越少。
Ⅶ 中國特有美食,酒文化知多少
中國釀酒的歷史淵源久遠,最初起始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了。朱翼中的《酒經》稱,夏朝初年,名為儀狄的一個官員用桑葉包飯釀成酒以此獻給大禹,大禹飯後感到味道甘美,感慨道:「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禁止造酒,但此造酒之法仍在宮中暗暗流傳。另據《說文解字》記載:「古青少康初作萁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自古以來,文人學士多愛飲酒,因;而給酒起了許多雅名,如「金漿」、「琬液」、「瓊蘇」等,有些直接進入詩中。酒成為文人生活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李白斗酒詩百篇」,酒在這里已成為文人文化的一部分了。
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為一種單純的飲料來看待的,而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和個人性格的「壯膽劑」,它起到調節人際關系、培養和促激人們性格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話「無酒不成席」,酒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無所不在;從古到今,中國人一向敦於友誼,友人相逢,無論是久別重逢,還是應邀而逢,都要把酒敘情,喝個痛快。中國人把婚禮的筵席稱「喜酒」,生了孩子辦滿月稱「滿月酒」,重陽節要喝「重陽酒」,端午節要喝「菖蒲酒」,祝捷要喝「慶功酒」,情人喝「交杯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此外,敬神、祭祖、開業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為中國人際交往的橋梁和紐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酒種類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黃酒、葯酒等等應有盡有。其中,中國的名優白酒在國際市場上久負盛名,受到了中外賓朋的好評。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評出了18種中國名酒。這些酒是:貴州茅台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貴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貢,四川瀘州老窖酒,江蘇洋河大麴酒,煙台葡萄酒,北京中國紅葡萄酒,河北沙城白葡萄酒,河南民權白葡萄酒,煙台味美思,煙台金獎白蘭地,山西竹葉青,紹興加飯酒,福建沉缸酒,青島啤酒。
中國不僅酒的種類繁多,而且還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酒文化。中國人飲酒最講究的是意境。最佳的狀態是似醉非醉,使人處於最快樂、最興奮的境界中。這時不僅人們話多,而且興致大發,會妙語連珠,詩如泉涌,「李白斗酒詩百篇」即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人在飲酒方面還編織了許多酒令和飲酒歌。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能喝多不喝少,一點不喝也不好」、「一杯酒,開心扉」、「五杯酒,豪情勝似長江水」、「十杯酒,紅心與朝日同輝」……因此,從古至今以酒為引子的典故也十分豐富,如「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武松醉打蔣門神」等,至於以酒為題的文字創作則不勝枚舉,這些均為中國酒文化增添了饒有趣味的內容。 中國的酒文化的另一個表現是,喜歡慢慢的品嘗,不喜歡一飲而盡,更不喜歡喝得酩酊大醉。所以不僅在飲酒的器皿上有許多講究,在飲酒的方式上也多種多樣。如酒盅要小,滿杯為多少份量都有固定標准。 在民間,還有溫酒、燙酒的習慣,認為飲涼酒有害於健康,常常把瓶中的酒倒入酒壺中,放在熱水中溫一下,熱了再飲。 這些有關酒的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但隨著外國酒文化的侵入,中國的酒文化也逐漸在發生著變化。
希望以上建議有助於解決親的問題,謝謝。
Ⅷ 中國的酒文化,到底是精華還是糟粕
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歷史和生活,喝酒這件事,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避無可避。
Ⅸ 酒在中國歷史悠久,中國千年酒文化是怎樣的
酒在中國歷史悠久,有關於酒的起源和傳說也是不勝枚舉,這些口耳相傳的故事,讓酒文化具有了最初的模樣:因為人們熱衷於酒才會忍不住想像關於它的各種故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文化。
先秦時期是酒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高峰期,禾、麻、菽、麥等農作物的廣泛種植,使釀酒的原料充足,也推動了釀酒技術的進步,酒櫱、酒麴等發酵工藝,就是在先秦時期形成的。釀酒技術的成熟催生了各種風味迥異的美酒,讓人們更加喜歡飲酒,並且在天長日久的飲酒中,把酒運用到了祭祀禮儀、政治制度和鄉間民俗當中,形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酒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氣。
投壺
結語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和實地的考古發掘之中,是遠古時代的人們就擁有的美味飲品。先秦時代發達的農業,讓釀酒技術有了棲息的土壤,由此誕生的"復式發酵法"中的微生物釀酒技術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釀酒業,已經成為了中國數千年來酒文化的一個縮影。
酒文化在釀酒技術的成熟和人們的喜愛中逐漸形成酒文化,用來弘揚尊老愛幼的鄉間美德、成為展現重大節日和娛樂活動的催化劑,處處體現出古人的淳樸風俗和精神面貌。時至今日,酒文化早已經融入了中華文化的長河之中,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飲品,更是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精神載體。
參考文獻:《禮記》《詩經》
Ⅹ 談談你所見到的「酒文化」
我所見到的所謂「酒文化」,並沒有什麼積極向上的東西。
無非就是這些:
你喝不喝,不喝就是不給我面子。
有病?酒治千病,感冒葯?沒事沒事,誰那麼嬌貴,罰三杯。
開車?開什麼車,出了事我擔著。
。。。。。。
我覺著,這不是什麼酒文化,是毒葯兌水的擠兌文化。說這些話的人,連狐朋狗友都算不上,真正的不值得結交。
其實,真正的酒文化,是親朋好友們坐在一起酒會時,猜拳行令,吟詩作賦,以助長酒興,圖的是一個開心,能喝就喝點,不能喝,也可以吟詩唱曲喝果汁,不會刻意擠兌彼此。
如今,詩詞歌賦沒能在酒桌上傳承下來,擠兌暗鬥倒是學了個全。
所以說,嘴饞了,自己小酌兩杯就好。實在一個人喝不下去,也要找知己一起,酒桌上會擠兌文化的人,我是覺得,離得越遠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