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日本有哪些傳統文化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日本漢字文化: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
武術文化:空手道,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採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貳』 古代日本文化的介紹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於對中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漢字和漢文、儒學、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正是在「中國文明的巨大影響下,到公元4至5世紀就渡過了野蠻階段,進入了文明階段」。漢朝在朝鮮半島設置四郡,大批漢人從朝鮮移民日本,雄略天皇(457-479年)時期,在日本的大陸移民達18000人之多。
『叄』 除了和服和相撲,日本還有哪些文化起源於古代中國
日本的木屐文化以及飲食文化等都是起源於古代中國。在唐朝對外交流政策非常的盛行,全國各地的交往交流也非常廣泛,而唐朝的許多文化也被借鑒傳流過去,鑒真東渡是史書上出名的交流往事,僧人鑒真流居日本十年之久,包括書籍文物,影響了日本的文化。
中國古代還有許許多多的文化被其他國家模仿,這些生活習俗加上變遷,導致了很多的改變,日本的大多數文化都來源於中國,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自己不能忘本。
『肆』 日本文化起源是什麼
日本文化有無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盡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中,始終以到如得的外來文化為媒介,但它畢竟盡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樹,它的根 深扎於日本國的風土上。若究其緣起,則可上溯到公元前數千年的繩紋時代。「繩紋文化與後來的彌生文化、古墳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個時期。」
日本歷史始於石器的出現,繩紋時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的那個時期的陶器表面帶有豐富多彩的草繩模樣,史稱繩紋陶器。繩紋陶器歷史久 遠,外觀漸趨復雜,花紋日益豐富多彩,說明其時陶器工藝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發達。盡管當時日本已經處於新石器時代,但因島國的地理位置,致使當時歐亞大 陸的先進文化未能進入日本。繩紋人群居堅穴,仍以捕魚、狩獵、採集為生,不知農耕。生產力的滯後,亦使其當時社會滯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巫術支配人們的 原始社會生活,也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
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日本歷史進入彌生時代。考古學家在東京都文京區彌生町發掘出不同繩紋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稱彌生陶器,史稱彌生文 化。彌生陶器器形簡單,花紋也不繁雜,與繩紋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種新的審美情趣。一般認為,彌生陶器是從海外輸入的,即可能是從大陸遷入的民族帶去了 新的彌生文化。新的文化雖然戰勝原有的繩紋文化而成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來人終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並未因之而斷續。彌生時代的生產力有了很大的 提高,這是因為先進的大陸文明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促經日本很快進入以稻作農耕經濟為主的農耕社會,石器時代進入了鐵器時代。彌生人從事農耕,種植糧 食,共同勞動逐漸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會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階級差別、政治支配關系也逐漸形成。當時,自然崇拜和巫術迷信依然支配著人們的精神生活,特 別是農耕祭祀活動盛行,成為彌生文化的一大特徵。
從公元三四世紀到六七世紀,以畿內為中心,全國各地建造了許多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高冢古墳,標志著日本由彌生文化進入古墳文化的時代。古墳的建 築需要徵集大批勞動力,墳內陪葬有鏡、劍、勾玉等精緻工藝品,象徵著死者生前擁有強大權力。這與一般民眾死後的簡易安葬形成鮮明對照,說明強大的專制集權 已經形成,即以畿內為中心的大和國終於在5世紀初統一了日本。這個時期,日本從大陸不僅源源不斷地輸入物質文明,而且開始導入大陸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 居日本的漢人和韓人即所謂「歸化人」開始使用漢字記事,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天文等知識傳入日本。到6世紀,儒家經典、佛教等亦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揭開 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發和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從迄今關於繩紋、彌生和古墳文化的研究來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會的日本人在與外 部自然的斗爭中、在尋求和豐富自身物質生活的過程中產生的,並且一旦島國日本與外界取得聯系,外來先進文化便立即被導入,成為日本文化的生長激素。其次, 在精神文化上,巫術和祭祀支配著原始社會日本人的社會生活,這種原始信仰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與日本民族、國家 的形成幾乎同步,二者關系密切,不可分離。即以大和地區為中心,融合諸民族而形成為「大和民族」;「大和國」也終於統一了「百餘國」,建立起天皇制國家。
大和國統一日本後,不僅吸取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開始吸取中國的政治制度,特別在推古朝改革進程中(554-628),以聖德太子(574- 662)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國經典,博採從中國和朝鮮傳入的各種先進思想和文化,尤其是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更是兼取中國法、儒、墨及佛家等思 想,結合日本具體情況制定的。在大化革新中(646),孝德天皇(587-654)則仿照唐代官制,全面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從而把日本社會推進到法制完備 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從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是日本的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歷經飛鳥(593-710)、奈良(710-794)、平安(794- 1192)、鐮倉(1192-1333)、室町(1333-1573,含南北朝、戰國)、安室桃山(1573-1603)、江戶(1603-1868)等 時代。
早期的封建社會(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日本文化,集中體現為白鳳、天平文化和平安文化。所謂白鳳文化是指大化革至奈良時期的文化,天平文化泛指整個奈 良時期的文化。此間,日本主動與隋唐建立密切關系,積極攝取隋唐、特別是唐代文化,有力地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佛教傳來後便為朝廷所利用,受到朝廷保護 以至成為國教。以奈良葯師寺為代表的佛教藝術,成為當時日本文化史上的一大景觀。另外,在使用漢字記事的基礎上,日本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日語的音和聲, 創造了「萬葉假名」,並用之創造了和歌集《萬葉集》。至此,日本結束了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歷史,這是日本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大事。隨著假名的出現,日本文學 逐漸占據主流地位。建築與雕刻、繪畫與音樂、書道與茶道等,也都各展「和風」,顯示日本文化的獨自特色。
中期封建社會(鐮倉、室町時代)的日本文化,以武士文化為特色。武士,本意為學習武藝,執掌軍權者。它在日本作為新興階層出現是9世紀中期以後的 事。那時,隨著庄園實力的強大,為鎮壓農民,對抗國司,保衛庄園利益便組建私人武裝力量,謂之武士團。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以武士為統治階級的武家政權 已經成為支配日本的實際力量。鐮倉幕府衰敗時朝廷試圖奪回政權未果,室町幕府執政。與以朝廷為中心的貴族文化比較,武士文化則傾向於大眾,包含許多新的大 眾文化因素。就武士階層自身而言,在以主僕契約為人際關系原則中形成的人倫道德,既有踐踏生靈的非人性的一面,又有忠誠於主人的新的道義活力的一面;五十 的道德也因時代而異,必須對之加以具體分析。以武士的軍旅生活為題材的武士文學,與武士心境相吻合的禪宗的流行,以及各類理論著作的出現,都是這一時期日 本文化史上的新特點。
後期封建社會(安室桃山、江戶時代)的日本文化,亦即江戶時代(又稱德川時代)的文化。江戶時代歷時260餘年,時日本封建社會成熟期也是崩潰 期。由於長期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加之一度鎖國,致使前近代的日本文化異常繁榮,臻於成熟。概言之,江戶文化的主潮流不外是:其一,中國的儒學、特別是 朱子學取得獨尊的地位,成為官方意識形態,推動日本精神文化的發展。其二,具有日本獨特的思想文化的創出與繁盛。其三,西方文化的受容與研究。
『伍』 古代日本,是屬於農耕文明還是海洋文明
日本是單一民族的國家,但是每個地區的血緣紐帶和宗教之間差異,這使得日本常年內亂,民不聊生,直到幕府時期,國內才稍顯穩定,但必須要知道的是幕府時期也帶來了三百年的閉關鎖國。這直接影響了日本的行為與思考模式,他們對於「內」與「外」是兩種思考兩種邏輯。
日本始終以「內」作為行動標准,壓制個人主義,崇尚集團主義,而神道的信仰又讓日本始終傾向農耕文明,這也導致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裡面,日本也沒能夠建立海洋文明,即便是最終經歷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海軍也一直被各界所排擠針對。
日本的色彩審美,正是源自他們矛盾的性格,他們擅長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用色彩來建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這也是日本的素簡美所追溯的東西,也是它能夠作為文化軟實力輸出的重要原因。我們也應該重視起我們的國風並努力打造成我們文化輸出的重要軟實力。
『陸』 日本文化的淵源是什麼
日本的文化淵源比較復雜,屬於日本土著文明(大和文明)、朝鮮半島文明(朝鮮文明)、大陸文明(中華文明)、南洋文明(東南亞文明)、西洋文明(歐美文明)相混合的文明。其中後四種屬於外來文明。
朝鮮文明由於地理位置的接近,最早影響日本。比如日本流行過的「日本文明朝鮮來源論」「日韓同源」理論,其來源也正源於此處。
中華文明是對古代及近代日本影響力最為巨大的文明,從唐初一直到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一直在做中國的學生。從文字、制度、禮儀、宗教等各個方面都形成深遠影響。
南洋文明主要是對日本南部、西南部地區形成影響,其原因是歷史上日本與東南亞各地通商,逐漸受到琉球、菲律賓等地的影響。日本人中部分含有南洋矮黑人的基因,其原因就在於此。
西洋文明是從15世紀以後開始興起的,最初的學習對象是荷蘭,也叫「蘭學」。隨著中華文明的逐漸衰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使得日本對於西洋文明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明治維新以後西洋文明開始取代中華文明占據主流,並在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達到頂峰。現在的日本基本上已經完全追隨西洋文明的腳步。
『柒』 日本都有哪些文化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還有相撲,和服等文化。
其文化如下:
一、茶道
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
現代,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
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7)在日本的古代是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日本文化由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和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國漢族、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來,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文化
『捌』 日本特色文化是什麼
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還有相撲,和服等文化。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來,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
『玖』 日本文化是怎樣的
日本原本沒有名字。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自稱其為"八大洲"或"八大島"等。
據《後漢書》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定名為"大和"。
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使根據中國皇帝國書中的稱呼將其國名改稱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一直沿用至今。日本人也一直是視太陽為圖騰的。
隋唐之後,日本開始大規模接受漢文化,隨著對中國文化的了解越來越多,日本對"倭國"稱呼越來越不滿意。據《新唐書·日本傳》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所以,日本國的國名,當是中國隋朝皇帝無意賜予的。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葯、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尤其古代中國的《禮記》傳入日本,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李二和《海上七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