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良渚古城遺址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良渚文化是什麼
良渚文化是以杭州餘杭的良渚遺址為代表的一處新石器晚期文明,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圍極廣,包括長江下游太湖流域36500平方千米的區域面積,但良渚遺址就是良渚社會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
⑵ 良渚文化是哪個時期 良渚文化是什麼時期的呢
1、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2、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3、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⑶ 良渚文化是哪個時期
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良渚文化的存在時間約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中國此時還未有朝代出現,處於神話時代。
良渚文化是哪個時期
良渚文化發展分為石器時期、玉器時期、陶器時期。
良渚文化是分布於錢塘江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中國文明的曙光也是從良渚升起的。
良渚文化時期的稻作農業相當進步,普遍使用石犁、石鐮,在手工業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⑷ 良渚文化是什麼
良渚文化發現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也是良渚文化遺址最大特色。刻畫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我國成熟文字的前奏。可以說:中華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⑸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陶器以黑陶為特色,製作精美,有的甚至塗漆。良渚文化時期最先進的的陶器製作方式是輪制,黑陶豆盤的形狀有圓形和橢圓形。良渚文化時期炊器大多是鼎。玉器非常發達,種類有珠、管、璧、璜、琮、蟬。其中玉琮個體大,高達18~23厘米,上面雕刻圓目獸面紋,工藝精湛,是中國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譽為「玉琮王」。形狀為內圓外方,與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玉器上刻有似神似獸的神人形像和神人獸合一的形像,它們可能是當時人們的崇拜對象。玉器上的紋飾除神人獸面圖像外,其他出現最多的圖案是鳥。
良渚文化的錢山漾一地出土有絹片、絲帶和絲線,是中國遠古時代最重要的家蠶絲織物。此外,還發現了許多祭壇遺址,如餘杭瑤山遺址發現的祭壇,平面呈方形,從里向外為紅土台、灰土圍溝和礫石台,外圍的邊長約20米。祭壇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們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良渚文化時期的食物以水稻為主。
良渚文化中物質文化十分發達,以鼎、豆、盤、雙鼻壺、帶流壺、帶流杯、尊、簋為典型器,用於祭禮的玉器更為發達,墓葬規格、聚落布局體現出嚴格的等級差別。良渚文化遺址主要分布在東到上海,南至錢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為界,北達寧鎮地區邊緣的長江以南,圍繞太湖大致呈三角狀,其影響達浙東、浙西南、皖南、華南、山東、蘇北等地。
⑹ 什麼是良渚文化你對此有什麼了解
良渚文化就是指存在於錢塘江流域和蘇州太湖流域的古文明,至今已有約5000-4300年。意味著遺址為杭州良渚遺址,別的關鍵遺址多集中化存在於錢塘江流域的東部地區及東北部地區。核心遺址乃是坐落於杭州市西北部地區的瓶窯鎮,關鍵部反山、莫角山、匯觀山等均在瓶窯鎮地區。杭州良渚遺址是餘杭縣的良渚鎮、瓶窯鎮、安溪鎮三鎮中間很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流域良渚文化的象徵性遺址。遺址佔地面積約35平方千米,於1936年發覺,並且於1956年被命名為良渚文化。
而良渚文明就是被那樣一場大洪水淹沒的。考古學家在杭州良渚遺址中,看到了一層水災過後的沖積物。而良渚文明,恰好是消失在這場洪水中。盡管杭州良渚的文明由於不可抗拒的外力作用忽然中斷了,可是良渚文明,尤其是其獨特的石文化,卻依然流傳下來,嚴重影響大河流域的馬山文明行為,黃土高原的石卯文化藝術,一直流傳下去,也變成中華文化五千年歷史的一個重要詮釋,深受全球關心。
⑺ 什麼叫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的意思具體如下:
良渚文化是環錢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
良渚古城遺址是怎樣被發掘的?
1936年,杭州古盪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時,出土了一些石器。當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和吳越史地研究會合作對遺址進行試掘。
在西湖博物館從事地質礦產工作的施昕更敏銳地發現,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種長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縣北鄉良渚一帶見過。
於是,施昕更向當時西湖博物館館長董聿茂匯報後,在館里同意和支持的情況下,他開始主持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11月3日那天,施昕更在良渚鎮附近棋盤墳的乾涸池底,發現了一兩片「黑色有光的陶片」,這個重大發現令其激動不已。
從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發掘共進行了三次,獲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實物資料,同時經調查「發現了以良渚鎮為中心的十餘處遺址」。
從科學發掘的角度確認了良渚一帶存在著遠古文化遺存。由此有了第一手考古發掘資料後,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博物院,觀眾參觀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玉璧。
⑻ 良渚文化是什麼文化哪個時期的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⑼ 良渚文化指的是什麼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館施昕更先生首先發現於餘杭市良渚鎮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種類數量非常多,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甚至提出了「玉器時代」說,以詮釋玉器在中國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數量多,說明良渚時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豐富的玉礦來供給。
在良渚文化范圍內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現良渚時期的玉礦,有人就認為良渚玉料是從盛產玉的遼寧或新疆輾轉運來。這個觀點顯然很難站得住腳,想像一下,在史前古社會,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運載工具、交通工具簡陋,良渚人如何能夠從那麼遙遠的東北、西北,穿過無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運至東南的良渚文化圈內?
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來,所以有的專家執著地認為,在良渚文化的區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遺址群內的天目山余脈,一定存放著被人們遺忘了的古代玉石礦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開採的古玉礦藏卻應該是永恆存在的。良渚文化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眾的玉文化?先民們為何要雕琢那麼多玉器,他們又是如何雕琢的?其中有許多謎等待解答。
有人說是因為裝飾,美化生活的原因。中國玉文化源遠流長,玉在人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質,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潔品質的人和玉相聯系。可以證實東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就形成了,把玉當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禮儀。
貴族、土大夫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謂五德,首先指玉的5個特性,即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揚致遠的聲音。然後是比附人的五個美德:仁、義、禮、智、信。所以說良渚文化出現如此多優美的玉器,是出於裝飾生活的原因不無道理。
另一種說法是,良渚玉器大量產生,不僅僅是裝飾,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內涵。把玉作為裝飾品反而是更後的事情了。此說的證據是從良渚玉器本身情況來說的。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如使人高深莫測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良渚玉琮系軟玉雕琢而成,從外觀看呈外方內圓、上大下小形,每個面的轉角上有半個獸面,與其相鄰側面轉角上的半個獸面組成一個完整的獸面。這些物品充滿神秘氣息,現在看來其形狀和圖案也是令人驚異,隱隱透出一股涼氣。這些玉琮的用途應該是與宗教祭祀、財富權力有關。戰國《周禮》書中曾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之說法。東漢鄭玄注「壁圓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說明玉琮與對鬼神的崇拜相關。
因此他們認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內涵是對鬼神的敬畏,是用於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為權力的象徵。這一點從後來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證,「玉」不僅僅作為裝飾,作為美好品質的象徵,在中國文化上,從一開始就更多的是作為具有神聖地位的、能顯示權力的神器。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輝煌的,其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主要是因為裝飾,還是因為祭祀尚不能明確,不過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著先民神秘的思維。
1982年,在江蘇省溧陽小梅嶺發現透閃石軟玉礦藏,經取樣鑒定,此礦藏的軟太硬度在5.5-6度之間,玉石的質地細膩,色澤呈白色和青綠色,透明度較好,呈蠟狀光澤,與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這一發現興奮了考古學術界,專家們普遍認為,「良渚文化的玉料來源可以確定是就地取材,而非遠地轉運,有關玉料來源這一重要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
但是位於浙江餘杭境內的良渚文化中心遺址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遺址出土玉器數量的總和,其所需的玉料也應是良渚文化圈內量最多的,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從江蘇小梅嶺運來的嗎?在良渚遺址群內至今沒有發現礦藏的同時,不少專家仍堅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來自附件的地區已被遺忘的古礦床」。這一推測符合現代人的思維,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願將來的考古發掘能夠證實這一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