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文化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文化

發布時間:2022-12-30 09:09:14

A. 中國有歷史悠久的園林文化,其中被評為四大古典園林的是什麼

一、中國四大古典園林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這四個園林因此而被稱為中國四大名園。

分別為:

1.拙政園 (江蘇省蘇州市)

2.頤和園 (北京市海淀區)

3.避暑山莊(河北省承德市)

4.留園 (江蘇省蘇州市)

二、介紹:

1.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歷史,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游覽參觀點。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拙政園位於古城蘇州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漢族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漢族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2.頤和園,北京市古代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景點。

清朝乾隆皇帝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百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清朝滅亡後,頤和園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

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同時公布的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

3.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古代帝王宮苑,清代皇帝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市區北部。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頤和園、拙政園、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1994年12月,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熱河行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4.留園位於江南古城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B. 中國古典園林體現了哪些藝術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是匯集山水營造、園林建築、植物園藝、雕刻繪畫、書法詩詞等多種藝術綜合形成的特有自然山水園藝形式。它是中國農業文化的體現,體現了天人合一,和諧含蓄、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藝術風格;追求自然之美,崇尚自然、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對世界園林有著重要影響

按佔有者分,可分為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按地理位置分,可分為北方園林、江南園林和嶺南園林。皇家園林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地區,而私家園林在南方分布更多,其中分布最廣、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基本都分布於江浙一帶。蘇州的拙政園、滄浪亭,無錫的寄暢園,揚州的個園,上海的豫園都是私家園林的典型代表。古話「江南園林甲天下」,表明了江南私家園林的地位和人們對它的稱頌

不管是北方皇家園林,還是南方私家園林,都具有實用價值、美學觀賞價值、生態環境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可以為旅遊業所利用,形成各具歷史背景的古典園林旅遊資源(見圖6-1)。

古典園林

C. 中國古代園林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園林建築以自然山水園為主要類型,其結構特點在世界古代園林建築史中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並自成體系,尤其是作為園林建築重要組成部分的樓,閣,亭台,廊等配套建築,與園林景觀融為一體,不但作為賞玩之用,更是作為藝術供人們欣賞。這些園林建築不但歷史悠久,文化含量豐富,而且個性特徵鮮明,極具藝術魅力,在漫長的時間里,作為東方園林的代表,對東亞各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中國傳統園林建築大體上可分為以講求多功能,氣勢宏偉和以嚴格的等級秩序和對稱結構見長的皇家官方園林建築和以精巧多姿,迂迴曲折,以融合大自然為情趣私家園林,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深深打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印記,而其中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人心態和文化精神的,當屬數量眾多的私家園林。傳統文化中,儒家學說作為古代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官方正統學說,其哲學、倫理思想、審美觀念,已經滲透到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儒家道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國傳統的農耕社會的基本心態,對傳統園林建築也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一要宜觀,二則養性,三則寄託精神追求,這種價值觀深刻反映了古代人們的審美情趣和性格操守,給園林建築增添了不少文化內涵。

在中國古園林建築方面,最突出的莫過於將園林視為文化的人文觀,這也是儒家積極入世心態的一種體現。傳統園林建築中處處可見文化的痕跡,從園林中前朝後寢的基本布局就決定了園林建築的基本形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審美觀念,使得眾多的私家園林建築隨處可見脫胎於詩詞歌賦的題匾,園名,古代的文人們,將園林視為一種藝術,講究觸景生情,情景交融,在中國古典的園林中行走,有一種古典的意境美,傳統園林,就是要營造出這種詩情,畫意,樂韻的意境。一座古典園林的建築就是凝固了的中國繪畫和文學,它以意境為創作核心,使園林建築空間富有詩情畫意。同時,園林布局的自由和寬容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儒、道兩種思想在中國文化領域內的交替互補,也足以說明文人希望通過園林藝術,以曲折隱晦的方式反映出人們企望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憧憬返樸歸真的意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道結合為基礎的文化,在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對建築環境的選擇了產生重大影響,使得中國古建築最注重環境的優化,道家哲學作為儒學最重要的補充,占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中下層社會,其觀念已經滲入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包括園林建築。在傳統上,中國人崇尚自然,追求內向而外封閉的空間心態,使得中國的園林有了一種虛虛實實的模糊化意識,更注重和大自然的協調,通過適應環境,而不是征服環境的方式來實現,使得表現在傳統園林在布局上,建築營構,甚至植物配置上都竭力追求自然,營造與大自然和諧的自然氛圍。中國的園林可以造的很大,但是這種大不是像西方那樣通過外表的擴張來實現的,而是通過隱蔽的花草樹木,一道道透牆,無數的廊、亭、軒、水的分割來實現的。隱蔽的圍牆,含蓄裝點的山水,還有爬滿整面牆的垂直綠化植物,不但可以拓展空間,更是創造了令人陶醉的山水畫意境,況且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 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深受成道家思想的傳統文人將這 種天真活潑的自然生機,視為人與自然間必有的境界,他們在此尋找園林情趣,探索人的生命與生存的和諧之道,這才是最令人神往的中國園林的特色。

D. 古代園林映射出了中國怎樣的文化內涵

住房反映了主人的生活信息,比如主人的生活習慣、文化傾向等,而中國園林又是非常特殊的存在,除了有住房的功能之外,它還有著極大的觀賞價值,可以提供更大的建築空間,亭台水榭、一草一木,都有著一定的寓意,也是園主思想內容的具象化。中國園林一開始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自然的再現,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理念,而西方的園林是在與自然抗爭、征服自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也是中西方園林的本質區別。那麼,中國園林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它體現了怎樣的文化內涵?

一、中國園林的寓意

1、崇尚物質生活的「隱居地」

古人是非常崇尚隱居生活的,最早的商末時期的伯夷、叔齊就是非常著名的隱士,武王伐紂滅商之後,兩人到首陽山上隱居,自此不食周粟,最終飢餓而死。有詩雲:「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吾適安歸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伯夷和叔齊是中國最早的隱士的代表人物,因兩人「不食周粟」的高尚情操,而受到後世的極度推崇,也正因為如此,山也具有了隱居的含義,而中國園林中的假山,就是取自這一隱逸文化。

從文字上來看,「園」最初的時候被稱為「囿」,漢代以後才改稱「園」,不管是「囿」也好,還是「園」也罷,從字體上來看,它們都是「封閉」的,而在園林的實際建築中也是如此。園林的四面都是圍牆,與外界是封閉隔離的,這也反映在很多古典詩詞上,比如「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再比如「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這些詩句都體現了園林的封閉性。事實上,在中國的園林中,很少有開放的古代園林,這種文化特徵的形成,也是源於「小國寡民」的農耕文化。

E. 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有哪些

中國古代園林的特色
(一)造園藝術,「師法自然」
「師法自然」,在造園藝術上包含兩層內容。一是總體布局、組合要合乎自 然。山與水的關系以及假山中峰、澗、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組合,要符合自然界 山水生成的客觀規律。二是每個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組合要合乎自然規律。如假 山峰巒是由許多小的石料拼疊合成,疊砌時要仿天然岩石的紋脈,盡量減少人工 拼疊的痕跡。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狀。花木布置應是疏密相間,形態天 然。喬灌木也錯雜相間,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間,融於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其中主要是用建築來圍蔽和分隔空間。 分隔空間力求從角上突破園林實體的有限空間的局限性,使之融於自然,表現自然。 為此,必須處理好形與神、景與情、意與境、虛與實、動靜、因與借、真與假、有 限與無限、有法與無法等種種關系。如此,則把園內空間與自然空間融合和擴展開來。比如漏窗的運用,使空間流通、視覺流暢,因而隔而不絕,在空間上起互相滲 透的作用。在漏窗內看,玲瓏剔透的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 美學價值;透過漏窗,竹樹迷離搖曳,亭台樓時隱時現,遠空藍天白雲飛游,造成 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
(三)園林建築,順應自然
中國古代園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樓、台、閣、館、齋、舫、 牆等建築。人工的山,石紋、石洞、石階、石峰等都顯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 岸邊曲折自如,水中波紋層層遞進,也都顯示自然的風光。所有建築,其形與神都 與天空、地下自然環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 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並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
(四)樹木花卉,表現自然
與西方系統園林不同,中國古代園林對樹木花卉的處理與安設,講究表現自 然。松柏高聳入雲,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數彈-28212里盛開 乃至於樹枝彎曲自如, 花朵迎面撲香其形與神,其意與境都十分重在表現自然 師法自然,融於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 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獨立於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 根本原因。

F. 中國園林的文化傳統

園林中的亭、台、樓、
榭;小品的石凳、石桌、藤架;水池中栽植著荷花等都具有典型的中國園林風味,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門類一起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經歷了一個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過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學、美學內涵。其發展大致可分成三個時期即:先秦及秦漢時期的「自然時期」,此時期是從「囿」到「苑」的發展時期,其特點是佔地寬廣、工程浩大、人工設施增加;唐宋時期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漢代開端了中國園林發展進程,經過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代統一中國的過渡,園林發展出現了兩個特點,一是在苑囿的營建中注意了游樂和賞景的作用;二是繪畫技術發展與造園藝術的發展互相促進。形成時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園和文學、繪畫的結合。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至此中國園林建築藝術已具備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藝術化三個特點。
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於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
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於造景的
話,那麼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
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
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鬆散,以致沒有什麼規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
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並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
響。由於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中
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者繪畫的脈絡
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沒有什麼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這些繪畫理論對於
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於"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
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並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
以粹取其精華。
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
的詩。詩對於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
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
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
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朴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
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G. 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藝術特色

中國古典園林中,大量採用楹聯、匾額、碑刻等,包括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古建築物、書畫題記等,有的還流傳著許多為園林增添異彩的傳說或典故,真可以說是將自然風景美、建築藝術美和歷史文化知識三者融為一體,處處使人感受到悠久民族文化傳統的氛圍。

H. 中國園林中體現出了哪些傳統文化與藝術色彩

1: 儒家思想與中國園林
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雖然在先秦時,中國文化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多元形態。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漢武帝 採納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正統,深深地影響並主導著中國文化發展的歷程。在儒家創立和發展的過程,形成了自己 的一套理論學說:崇尚"仁義"和"禮樂"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張"有教無類",重視 平民教育和倫理道德的培養與實踐;並溶入了重民、三綱五常、道統等思想,以及提倡以義制利的價值觀。雖然這些儒學思想對中國文化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起積極 的作用,但同時又帶來一定的抑制和制約作用。其崇性抑情、重道輕文、存理去欲的思想遭到了歷代崇尚自然的文學家的批評。於是,儒學在吸取、借鑒道教的基礎 上,以保持自己特色的前提下相互調和,從而使儒學得到進--步的發展。儒學學者吸取了道教以道為宇宙本體,"道生萬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學的思想體系。《周易》中強調天、地、人三才以人為本,重視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盡管人與自然相比,人的地位更為重要,但儒學並不把自然看作異己力 量,而是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認為天人是相通的,"天人合一"、"萬物與吾一體"之說。於是,這些思想的形成,導致了中國人的藝術心境完全融合於自然, "崇尚白然,師法自然"也就成為中國園林所遵循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園林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范 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經過加工提煉,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蘇州滄浪亭的楹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俱有情"就表現出園主視己與自然渾同一休,陶然與自然的閑適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對中國園林的主題思想產生-定的影 響。在我國的古典園林中特別重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義於物,以物比德。人們把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種象徵。自古以 來,人們就把竹子作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徵。人們把竹子隱喻為一種虛心、有節、挺拔凌雲、不畏霜寒、隨遇而安的品格精神。歷史上不少詩人、文學家都寫許多關於竹的詩文。
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贊竹曰:"竹解心虛即我師"唐代文人劉岩夫寫的《植竹記》中將竹與君子的人格相比擬,道:"勁本堅節,不受雪霜,剛也;綠葉萋萋,翠筠 浮浮,柔也;虛心而直,無所隱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聳,必相依以擢秀,義也;雖春陽氣旺,終不與眾木斗榮,謙也;四時-貫,榮衰不殊.恆也。"從竹子的人 格化看出,自然美的各種形式屬性本身往往在審美意識中不佔主要的地位,相反,人們更注重從自然景物的象徵意義中體現物與我、彼與己、內與外、人與自然的同 一,除了竹子以外,人們還將松、悔、蘭、菊、荷以及各種形貌奇偉的山石作為高尚品格的象徵。
2: 道家思想與中國園林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儒、佛並稱三教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道教尊老子為教主。在哲學上,老子道"為最高范疇,認為"道 "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萬物,亦是萬物存在的根據,指出:"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時主張"大地以自然為運,聖人以自然為用,自然者道也。 "後來,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從自然為宗,強調無為。他認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莊看來,大自然之所以 美,並不在於它的形成,而恰恰在於它最充分、最完全地體現了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道",大自然本身並未有意識地去追求什麼,但它卻在無形中造就了- 切。而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實際上並不在於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於對潛在自然之中;道"與"理"的探求。
由此可見,道家的自然觀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對古代藝術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極為重要的精神表現為崇尚自然、逍遙虛靜、無為順應、朴質貴清、淡泊自由、浪漫飄逸, 於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響下,以自然仙境為造園藝術題材的園林便應運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據《關中記》載,上林苑設牽牛織女象徵天河, 置噴水石鯨、築蓬萊三島以象徵東海扶桑。另上林苑中有大型宮苑建章宮,建章宮北為太液池,是一個相當寬廣的人工湖,因池中築有三神山而著稱。據《史記·孝 武小記》載;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小神山,龜魚之屬;這種"一池三山"的布局 對後世園林有深遠影響,並成為創作池山的一種模式,促成了園林藝術的發展。
這中在宮苑裡鑿池築島,用造闊的方式來摹擬東神山,對傳統中國園林空間的發展至少具有以下顯著的意義:
(1)完整的主附水體的建立:漢上林苑不但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小池沼作為附屬水體,而且具備了太液池、昆明池這 樣水面浩瀚的主水。昆明池遺址的面積至今仍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面積總和的三、四倍。同時,主附水體之間已有明確的仰承呼應關系。班固雲;前唐中(池)而後太液,覽滄海之湯湯。"數量眾多,相互映襯的水面形態,千姿百態的水體穿插於龐大宮苑建築和山體之間,大大開拓了園林藝木空 間,產生高低錯落、起伏有致的和諧韻律。
(2)為中國園林山水體系的確定奠定了基礎。山體與水體之間的關系由過去長期的一水環一山,一池環一台變成了一龐大水體環繞三山,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園林空間藝術,促進了園林藝術的發展。
(3)以水體為紐帶的山、水、建築組合關系的建立在已往單純的山或高台建築為核心,以道路建築為紐帶的園林形式中加入了以水體為核心和紐帶的新格局。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園林藝術手段,促進山、水、建築及植物景觀間更復雜的穿插、滲透、映襯等組合關系的出現和發展,為傳統園林最終採取一種流暢柔美、富於自然 韻致的組合方式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一池三山"的模式後來為歷代皇家宮苑所沿用,並影響到宮苑以外的園林,如揚州曾有"小方壺園",蘇州留園有"小蓬萊",杭州三潭印月景區有"小瀛洲"等。
3 :禪宗思想與中國園林
禪宗是由於佛教文化東漸,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個叫中國佛教宗派。
中國園林與宗教色彩
它不僅吸收了以往佛教諸派思想以及玄學思想之所長,而且還融合了中國文化中有關人 生問題的思想精髓,從而與華夏民族注重現實生活的文化傳統構成水乳文融的整體,成為與儒、道並稱為傳統文化的三大成之-它提們通過個體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 想的思維方式,從而在感性中通過悟境而達到精神上-種超脫與自由。在禪學看來,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與自然並不僅是彼此參與的關系,更確 切地說是兩者渾然如一的整體。為了在人的生命歷程中展現出這種自然宇宙與人的整體境界,禪學認為,內心的體驗便是達到這一境界的關鍵,這是因為宇宙萬物的 -切都是人心所生。正如六祖惠能的傳世之偈中所說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物,何處惹塵埃。"它不僅體現了"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的禪 宗旨趣,還闡析了禪學對於宇宙本體的追求,實際上是一種在剎那之中使自已獲得解脫的覺悟或感受。禪宗思想可謂有以下幾個特點:
(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觀,即所謂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中國園林與宗教色彩
(2)設定了頓悟見性的修行方式,也就是通過漸修或頓悟發見本心;
(3)"以心傳心"、"自解自悟"、"不著文字"的內心體驗
中唐時期,禪宗美學的興起,將審美與藝術中主體的內心體驗、直覺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極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並把禪宗思想融入中國園林林的創作中,從 而將園林空間「畫境」升華到「意境」從禪宗的觀點看,世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若般。"這就為園 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的根本界限。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築廠文人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因此,與皇家園林不同,充滿禪趣的文人園林多顯露出以小為尚的傾向。這一方面表現在園林面積、規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疊石、水向小池潭、 花木向單株轉化,靜觀因素不斷增加,而自然景觀的可游性則相對降低;另一方面表現在立意於小。小中見大的創作手法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藝術中應用是十 分廣泛的。在繪畫方面「咫尺有千里之勢」;在詩詞方面,"五絕隻字,最為難之,必言短而意長而聲不足,方為佳矣。"園林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 小令,皆以少勝多,以咫尺面積創無限空間:小何以大?小是客觀的,指園林的面積,大是主觀的,指人的感受。大通過小而體現出來。在禪宗看來規定性越小, 想像餘地就越大,因而少能勝多,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與思考。正如沈三白《浮生六記·閑情記趣》中所說的那樣"以叢草為林, 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除了以小見大的創作方法以外,園林中的"淡"也是源於禪宗思想。園林的"淡"可以通過兩方面來體現。一是景觀本 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視覺效果,其中簡、疏、古、拙等都可構成達到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過"平淡無奇"的暗示,觸發你的直覺感受,從而在思維的超越中達到 某種審美體驗。
事實上,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文化思想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影響以及人們對自然美的認識和追求,常常與社會的劇烈變革、政治動 盪以及思想活躍程度密切相關。春秋戰國時期,老莊對自然美的整體認識,那恰好是周王朝衰落,群雄割據,戰亂連年的時代到了秦始皇統一中國,兩漢國力強盛, 這時儒學上升為正統獨尊的地位,人們的心理特徵是普遍的人世和進取精神。為國家效勞、建功立業、揚名後世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對個體自我意識的要 求和發展處在次要的地位,對自然美的追求也不是社會的主流。因此,時代本身不具備對自然美作深層次發掘和開拓。"悟對神通"的理論主張,使山水詩畫的創作達到了一個追求形外之意的境界。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表現出對自然美的一種怡然、閑 適的深遠情思。中唐以後,士大夫藝木思維層次得到了提高和深化。由於盛唐自安史之亂以後轉入哀落,士大夫的心理又依次失去平衡,這時糅合了老莊和玄學的禪學得到迅速的發展。它所提倡的直覺體驗和沉思冥想的思維方式,心悟、頓悟的領悟方式對藝術創作有了深遠的影響。於是,人們在追求自然美的過程中,總喜歡把 客觀的「景」與主觀的「情」聯系在一起,把自我擺到自然環境之中,物我交融為一,從而早創作中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准確抓住自然美的精華,並加以再 現。因此,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4 :結語
縱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表現在 古典園林中的這種具有古代中國人審美特徵的園林觀,絕不僅僅限於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感受以及一般意義上的對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還是文化 發展的必然產物,即通過園林藝術對人的生活環境的調節,來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徵和意義。

I. 中國園林中的文化意蘊

中國園林中的文化意蘊

古典園林既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園林藝術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園林文化可分為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兩個層面。園林中建築、山石、水體和植物等構成了園林物態文化的主體,而透過園林物態構成要素所反映的心理意識、思維模式、價值取向以及審美特徵等原則是園林心態文化的具體內容。

隱逸文化與園林的關系

隱逸文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較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它以老莊的道家文化為承載思想,是古代文人為人處世的重要人生哲學,即為范仲淹所追求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隱士們在精神上保持著超凡脫俗的人格和淡泊名利的情懷,同時,也顯示著人們對對自然之美的執著追求。

江南園林是人工的自然園林,人們在建造時內心充滿審美激情,充滿了閑情逸致,隱逸人士們此時寄情山水,追求人格上的獨立。即使是遊山玩水,也要表達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懷,在建造園林時表達自己對人生的理解,他們將人格追求交融在自然山水中,並與之產生共鳴。

士大夫階級通常好傳播引以文化,他們的園林設計充滿了隱逸的意趣,表達自己的高尚人生理想。他們的隱逸情懷便不自覺地體現在園林構造的活動中,以隱居園林的清朗風雅來抗衡朝仕的污濁紛繁,江南園林也就成了隱逸文化的基本載體。[2]

人們隱逸文化的熏陶下,在建造園林時藉以抒寫自己的人格與理想,於是對清雅自適的審美追求便成為主要的藝術追求方向。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失意之時,江南園林所帶來的意趣便成為了心靈的歸宿和安慰

J.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

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

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

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典園林有哪些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4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2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6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7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